番外一
關燈
小
中
大
番外一
華國, 某著名神經外科醫學論壇上,有一條帖子火了。
【我終於和M國著名醫生科學家喬希.艾登教授視頻連線了!艾登教授在M國醫學專業網上是排名在頂尖0.013%的著名科學家,是一手將約翰遜急診室神經外科組建起來, 甚至發展成為頂尖醫學中心的開創者,她曾經發表關於母細胞膠質瘤相關論文數篇, 專註研究母細胞膠質瘤40餘年,這次何其有幸, 能和艾登醫生交流母細胞膠質瘤的未來發展……】
這是一個在M國完成了七年住院醫師培訓的華國醫生最近發的帖子, 引起了各位神經外科醫生的關註:
【哇哇哇,樓主,羨慕, 她已經半退休狀態了吧?看你發的截屏, 教授看起來狀態很好啊, 一點也不像75歲的樣子啊!】
【樓主你在M國沒有申請約翰遜的培訓醫師位置嗎?聽說艾登教授會帶著學生全世界到處轉。】
【樓上的, 你說的很對,去年我們醫學院就有一個來自約翰遜的住院醫師來做最後一年的培訓, 說是他們老師說了要多出去看看,開闊眼界,多接觸不同的病人, 這樣,在未來的研究中也許會有更多的啟發。】
【艾登教授真的超級好, 你們還記得那年的新聞嗎?有一個華國的腦腫瘤兒童,當時因為家裏窮,在網上發了募捐啟示, 但當時這個孩子的母細胞膠質瘤的手術風險特別大, 然後就有好心的醫生想方設法聯系了艾登教授,結果你們還記得怎麽了嗎?】
【咦, 好像有點印象,那個時候我還沒讀醫學院,有人科普一下嗎?】
【她視頻連線了那位醫生,並且決定自己自費,千裏迢迢飛過來,親自給那個孩子做了治療,我當年就是看到這條新聞才決定學醫的。】
【好感動,我還聽說她和她老公都特別喜歡做慈善,她女兒更厲害,可能是受了父母的影響,竟然跑去非洲做無國界醫生了。】
【我上次給艾登教授也發了郵件,她都回覆我了,我太崇拜她了,她這麽大年紀了,還一直在科研一線,去年才發了一篇文章。】
樓主發完這條帖子,炫耀完了,偶然看了眼評論區,沒想到大家的話題越來越偏,全都開始討論艾登醫生的老公和孩子去了。
當然,普通人並不認識喬希.艾登,但是,她在全球醫學界,尤其是神經外科領域卻非常有名。
此時,大洋彼岸的另外一頭,M國L城,約翰遜神經外科住院部。
喬希已經半退休了,現在只需要負責帶學生,大多數都是雙學位的學生,她不需要去搞科研,更不可能去做手術了,但很多人卻都是慕名前來,點名了要找她。
現在的喬希,有了更多的時間,會去和早已經退休的老頭子米勒醫生一起去做慈善,各種各樣的慈善活動上都少不了他們兩口子的身影。
在L城打拼了這麽多年,又是家庭醫生,米勒醫生早已經和L城的居民非常熟悉了,走在路上甚至都會被很多人打招呼,走近了都還要寒暄幾句。
所以,盡管兩個人已經差不多都退休了,但出來一趟也不是無人問津的,走到哪裏都要說兩句。
比起米勒醫生,喬希便低調多了,畢竟她不怎麽出現在公眾面前,又不是公眾人物,即使說出來她的全名,也沒有幾個普通人認識她。
可是,如果有人說“你知道那個將母細胞膠質瘤病患生存率提高到76%的科學家嗎?”
那人可能會問“我記得好像是約翰遜醫院,那個醫院挺厲害的,現在得了腦瘤第一個就想到約翰遜,那個病現在也不是必死的病了。”
然後,那人就會繼續說“哦,艾登醫生就是那個約翰遜的科學家啊。”
此時,聽到這一點的其他人才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終於理解了這個人在M國腦腫瘤學科上的地位。
但是,那樣的對話不可能隨時發生,因為喬希本身就很低調,一直低頭做事,況且她也不太擅長和人寒暄。
但是當米勒醫生和人寒暄的時候,喬希便就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面帶笑意地看著他們,不急不躁,只在米勒醫生看過來的時候,回以他一個安心的笑容。
也許是年齡大了,她的情緒不怎麽外露了,就連帶學生,遇到稍微慢一點的學生,也不會急躁,而是會鼓勵他們走出去,多看看,多學學。
“抱歉,我今天要去畫室,學生應該已經來了,我們下次再好好聊,對了,你今年的體檢是不是還沒有做?”米勒醫生對著那位熟人說道。
雖然他已經退休了,但麥克. 米勒診所還在北區,關心一下自己的老朋友,也是應該的。
病人被揭穿了,有些不好意思,五十幾歲的大漢了,瞬間看起來像是個被家長發現了他做壞事的小朋友一般,不好意思道:“我今天回去就去預約,一定去預約,要不然就要被開除了!”
說完這句話,病人竟然當著米勒醫生的面就開始打電話預約了。
和病人告別後,米勒醫生回身看了站在一旁的喬希,伸出手給她。
喬希這才上前,把手放在他手心裏,道:“要遲到了,還有好幾個新的學生,我怕他們下次不來了。”
米勒醫生便牽著她的手繼續向前走,兩個人也沒有開車,就慢悠悠地走過去。
L城這邊的治安比F城能好一點,這邊油畫室的學生也更多一點,米勒醫生特地加快了一些速度,畢竟他很不願意遲到。
但走著走著,他便回頭看喬希,有點埋怨道:“為什麽不提醒我呢?我說了太久話t了。”
喬希撇嘴:“你終於發現自己啰嗦了嗎?難道正常情況不是說一句你好,再來一句再見就好了嗎?”
米勒醫生回頭,輕瞥她一眼,那一眼裏裝滿了無奈,只得留下一句話:“幸虧你不是家庭醫生。”
“哦,不好意思,家庭醫生的工作節奏有點慢,我也不太適應啊。”喬希隨意道,但腳下也沒有停。
兩個人一路聊著天,米勒醫生雖然比她大了8歲,但目前為止,竟然還是比她腿腳更好,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是個不服輸的老先生。
喬希擡起頭,被他拉著走著,還順便看看他的樣子。
老頭子那頭深棕色的頭發已經白了,面上也因為年老有了很多皺紋,尤其眼角部分,由於經常笑的緣故,很多小細紋,但他即使年紀大了,還依然保持著經常鍛煉的習慣,所以身體非常健康,尤其是當他笑起來時,笑容還是她記憶中那個樣子,面頰的弧度真好看,令人看著便賞心悅目,心情大好。
來到了畫室,喬希依然會像許多許多年前那樣,幫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玩耍,大孩子便專心學習油畫。
油畫室是在安雅去A大讀醫學院的時候,米勒醫生才開始經營的,因為終於不用帶孩子了,他的時間便多了起來,就將畫室重新開了起來。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周日下午,是這麽多年來米勒醫生一直堅持做的事情,也是喬希退休後會陪著他一起來的地方。
當最後一個學生離開後,喬希會和米勒醫生一起整理畫室,會將學生的畫掛在墻上,也會仔細欣賞米勒醫生的畫。
這個男人總是會在這件事情上非常堅持,因為這些是他真正熱愛的事情。
收拾好了畫室,喬希和米勒醫生會幹脆在城裏吃一頓飯,每個周末他們會嘗試不同的菜色,但平時大多數時間還是自己做,因為自己做飯,會比較清淡一些。
米勒醫生自己有自己的圈子,有時候會和老朋友一起遠足旅行,有時候會和同伴去打網球,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愛交朋友的人。
而喬希還沒有完全退休,總是會時不時地去病房看看新的病人,原先是時間緊迫,工作節奏快,現在她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病人聊一聊,主要是為了讓病人思想壓力不要過大,但她不參與治療,畢竟約翰遜已經有很完善的人工智能檢測系統了,她也相信那些年輕人。
喬希的郵箱裏經常會有一些後輩發來的信,有的是想要申請住院醫師,有的是想要來實習,這些喬希一般都會抄送給招聘部門,畢竟她要退休了,這些不是她能管的。
但對於那些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請教問題的,或是尋求幫助的郵件,她會特意停下來,仔細解答,有時候甚至會將視頻電話打過去遠程交談。
有時候收到來自華國或是其他國家的特殊案例,她甚至會飛過去,親自去看一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多看看,多學習別的醫院的診療方法,也可以順便幫幫忙,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在她已經75歲高齡的時候,甚至還發了一篇關於藥物的抗藥性的研究文章。
“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句話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我們的醫學一直在進步,而我的生命已經即將走到盡頭,但沒有關系,你們才剛剛開始,走出去,尋求各方合作,多多去開拓自己的眼界,這就是你們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科學家的使命……”這就是喬希對她的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當然,她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學生,始終記得艾登教授的這句話,並且努力這樣做著。
時至今日,約翰遜急診室神經外科住院部的墻上,赫然就印著她的這句樸素的話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約翰遜學子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華國, 某著名神經外科醫學論壇上,有一條帖子火了。
【我終於和M國著名醫生科學家喬希.艾登教授視頻連線了!艾登教授在M國醫學專業網上是排名在頂尖0.013%的著名科學家,是一手將約翰遜急診室神經外科組建起來, 甚至發展成為頂尖醫學中心的開創者,她曾經發表關於母細胞膠質瘤相關論文數篇, 專註研究母細胞膠質瘤40餘年,這次何其有幸, 能和艾登醫生交流母細胞膠質瘤的未來發展……】
這是一個在M國完成了七年住院醫師培訓的華國醫生最近發的帖子, 引起了各位神經外科醫生的關註:
【哇哇哇,樓主,羨慕, 她已經半退休狀態了吧?看你發的截屏, 教授看起來狀態很好啊, 一點也不像75歲的樣子啊!】
【樓主你在M國沒有申請約翰遜的培訓醫師位置嗎?聽說艾登教授會帶著學生全世界到處轉。】
【樓上的, 你說的很對,去年我們醫學院就有一個來自約翰遜的住院醫師來做最後一年的培訓, 說是他們老師說了要多出去看看,開闊眼界,多接觸不同的病人, 這樣,在未來的研究中也許會有更多的啟發。】
【艾登教授真的超級好, 你們還記得那年的新聞嗎?有一個華國的腦腫瘤兒童,當時因為家裏窮,在網上發了募捐啟示, 但當時這個孩子的母細胞膠質瘤的手術風險特別大, 然後就有好心的醫生想方設法聯系了艾登教授,結果你們還記得怎麽了嗎?】
【咦, 好像有點印象,那個時候我還沒讀醫學院,有人科普一下嗎?】
【她視頻連線了那位醫生,並且決定自己自費,千裏迢迢飛過來,親自給那個孩子做了治療,我當年就是看到這條新聞才決定學醫的。】
【好感動,我還聽說她和她老公都特別喜歡做慈善,她女兒更厲害,可能是受了父母的影響,竟然跑去非洲做無國界醫生了。】
【我上次給艾登教授也發了郵件,她都回覆我了,我太崇拜她了,她這麽大年紀了,還一直在科研一線,去年才發了一篇文章。】
樓主發完這條帖子,炫耀完了,偶然看了眼評論區,沒想到大家的話題越來越偏,全都開始討論艾登醫生的老公和孩子去了。
當然,普通人並不認識喬希.艾登,但是,她在全球醫學界,尤其是神經外科領域卻非常有名。
此時,大洋彼岸的另外一頭,M國L城,約翰遜神經外科住院部。
喬希已經半退休了,現在只需要負責帶學生,大多數都是雙學位的學生,她不需要去搞科研,更不可能去做手術了,但很多人卻都是慕名前來,點名了要找她。
現在的喬希,有了更多的時間,會去和早已經退休的老頭子米勒醫生一起去做慈善,各種各樣的慈善活動上都少不了他們兩口子的身影。
在L城打拼了這麽多年,又是家庭醫生,米勒醫生早已經和L城的居民非常熟悉了,走在路上甚至都會被很多人打招呼,走近了都還要寒暄幾句。
所以,盡管兩個人已經差不多都退休了,但出來一趟也不是無人問津的,走到哪裏都要說兩句。
比起米勒醫生,喬希便低調多了,畢竟她不怎麽出現在公眾面前,又不是公眾人物,即使說出來她的全名,也沒有幾個普通人認識她。
可是,如果有人說“你知道那個將母細胞膠質瘤病患生存率提高到76%的科學家嗎?”
那人可能會問“我記得好像是約翰遜醫院,那個醫院挺厲害的,現在得了腦瘤第一個就想到約翰遜,那個病現在也不是必死的病了。”
然後,那人就會繼續說“哦,艾登醫生就是那個約翰遜的科學家啊。”
此時,聽到這一點的其他人才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終於理解了這個人在M國腦腫瘤學科上的地位。
但是,那樣的對話不可能隨時發生,因為喬希本身就很低調,一直低頭做事,況且她也不太擅長和人寒暄。
但是當米勒醫生和人寒暄的時候,喬希便就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面帶笑意地看著他們,不急不躁,只在米勒醫生看過來的時候,回以他一個安心的笑容。
也許是年齡大了,她的情緒不怎麽外露了,就連帶學生,遇到稍微慢一點的學生,也不會急躁,而是會鼓勵他們走出去,多看看,多學學。
“抱歉,我今天要去畫室,學生應該已經來了,我們下次再好好聊,對了,你今年的體檢是不是還沒有做?”米勒醫生對著那位熟人說道。
雖然他已經退休了,但麥克. 米勒診所還在北區,關心一下自己的老朋友,也是應該的。
病人被揭穿了,有些不好意思,五十幾歲的大漢了,瞬間看起來像是個被家長發現了他做壞事的小朋友一般,不好意思道:“我今天回去就去預約,一定去預約,要不然就要被開除了!”
說完這句話,病人竟然當著米勒醫生的面就開始打電話預約了。
和病人告別後,米勒醫生回身看了站在一旁的喬希,伸出手給她。
喬希這才上前,把手放在他手心裏,道:“要遲到了,還有好幾個新的學生,我怕他們下次不來了。”
米勒醫生便牽著她的手繼續向前走,兩個人也沒有開車,就慢悠悠地走過去。
L城這邊的治安比F城能好一點,這邊油畫室的學生也更多一點,米勒醫生特地加快了一些速度,畢竟他很不願意遲到。
但走著走著,他便回頭看喬希,有點埋怨道:“為什麽不提醒我呢?我說了太久話t了。”
喬希撇嘴:“你終於發現自己啰嗦了嗎?難道正常情況不是說一句你好,再來一句再見就好了嗎?”
米勒醫生回頭,輕瞥她一眼,那一眼裏裝滿了無奈,只得留下一句話:“幸虧你不是家庭醫生。”
“哦,不好意思,家庭醫生的工作節奏有點慢,我也不太適應啊。”喬希隨意道,但腳下也沒有停。
兩個人一路聊著天,米勒醫生雖然比她大了8歲,但目前為止,竟然還是比她腿腳更好,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是個不服輸的老先生。
喬希擡起頭,被他拉著走著,還順便看看他的樣子。
老頭子那頭深棕色的頭發已經白了,面上也因為年老有了很多皺紋,尤其眼角部分,由於經常笑的緣故,很多小細紋,但他即使年紀大了,還依然保持著經常鍛煉的習慣,所以身體非常健康,尤其是當他笑起來時,笑容還是她記憶中那個樣子,面頰的弧度真好看,令人看著便賞心悅目,心情大好。
來到了畫室,喬希依然會像許多許多年前那樣,幫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玩耍,大孩子便專心學習油畫。
油畫室是在安雅去A大讀醫學院的時候,米勒醫生才開始經營的,因為終於不用帶孩子了,他的時間便多了起來,就將畫室重新開了起來。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周日下午,是這麽多年來米勒醫生一直堅持做的事情,也是喬希退休後會陪著他一起來的地方。
當最後一個學生離開後,喬希會和米勒醫生一起整理畫室,會將學生的畫掛在墻上,也會仔細欣賞米勒醫生的畫。
這個男人總是會在這件事情上非常堅持,因為這些是他真正熱愛的事情。
收拾好了畫室,喬希和米勒醫生會幹脆在城裏吃一頓飯,每個周末他們會嘗試不同的菜色,但平時大多數時間還是自己做,因為自己做飯,會比較清淡一些。
米勒醫生自己有自己的圈子,有時候會和老朋友一起遠足旅行,有時候會和同伴去打網球,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愛交朋友的人。
而喬希還沒有完全退休,總是會時不時地去病房看看新的病人,原先是時間緊迫,工作節奏快,現在她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病人聊一聊,主要是為了讓病人思想壓力不要過大,但她不參與治療,畢竟約翰遜已經有很完善的人工智能檢測系統了,她也相信那些年輕人。
喬希的郵箱裏經常會有一些後輩發來的信,有的是想要申請住院醫師,有的是想要來實習,這些喬希一般都會抄送給招聘部門,畢竟她要退休了,這些不是她能管的。
但對於那些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請教問題的,或是尋求幫助的郵件,她會特意停下來,仔細解答,有時候甚至會將視頻電話打過去遠程交談。
有時候收到來自華國或是其他國家的特殊案例,她甚至會飛過去,親自去看一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多看看,多學習別的醫院的診療方法,也可以順便幫幫忙,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在她已經75歲高齡的時候,甚至還發了一篇關於藥物的抗藥性的研究文章。
“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句話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我們的醫學一直在進步,而我的生命已經即將走到盡頭,但沒有關系,你們才剛剛開始,走出去,尋求各方合作,多多去開拓自己的眼界,這就是你們作為神經外科醫生科學家的使命……”這就是喬希對她的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當然,她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學生,始終記得艾登教授的這句話,並且努力這樣做著。
時至今日,約翰遜急診室神經外科住院部的墻上,赫然就印著她的這句樸素的話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約翰遜學子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