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關燈
小
中
大
登高
絕雲已經被人騎走了。
但好在馬廄裏有人留了信,辰靜雙一眼就認出是宋如玥的筆跡,上面寫道:
“我去清原看看。放心,我不入城,只是看看,西夷人發現不了我。”
辰靜雙只覺得全身的力氣都叫人抽空了,他長出一口氣,對笙童道:“備馬。”
笙童一楞,勸道:“清原還未收覆,太危險了,王上。”
辰靜雙將桌子錘得一聲巨響:“備馬!”
“殿下!”林榮大聲道,“殿下留步!”
說著,已狂奔過來:“請殿下明言告知,將軍現在何處?”
辰靜雙不作聲,把那紙條往林榮臉上一砸。林榮被駭了一跳,接過來目光一掃,又被駭了第二跳:“……我的天!”
他擡頭剛要說什麽,就見辰靜雙往外走去,顧不得被駭上第三跳了,但覺心力交瘁,只好撲過去拖住他:“王上,清原危險,嘉烏尚需殿下坐鎮!”
誰知,素來溫和的辰靜雙一點點掰開了他的手。
“孤叫你們備馬,”那聲音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孤要親手把她找回來,聽到沒有!”
林榮見了,就知阻攔無用——任何人見了辰靜雙的表情,都會知道他下了怎樣的決心。他心下一合計,咬牙道:“兩位殿下都不容有失,請王上容屬下稍作準備!”
幸好,辰靜雙是個無論何時何地都聽得進去人話的。
-
林榮的“稍作準備”,就是從天鐵營中足足點了一百個人,包括地營統領莫恒。
不過天鐵營訓練有素,集結起來,比笙童備馬過來還快。因此辰靜雙沒多說什麽,上馬就走。
守城門的將士放了行,也不由得喃喃道:“王上和碧瑤將軍果真是……一個到了哪兒,另一個就跟到哪兒啊……”
此話不提。
嘉烏到清原只有一條路最近,辰靜雙一行一路狂奔,一個多時辰,便抵達清原城外。
城外星河暝暝,城內哭聲幽噎。
宋如玥卻不在。
以她的性子,莫非已經闖入城內——
辰靜雙眼前驀地騰起嘉烏城女人的慘狀,寒毛直豎,只死死盯著清原城門,座下馬前蹄連連刨地,噴出激動的喘息。
“王上!”林榮忽然擡手一指,“那裏!”
是一座小山,山腰上恰好有一處可以俯瞰清原城的所在。那裏有樹影蔭庇,加之星月晦暗,足以藏身。林榮之所以能發現,也是因為宋如玥催絕雲上前,露了個臉。
她目光飄渺地看過來。
辰靜雙二話不說,快馬又加鞭,轉瞬到了她身後。可又不知說些什麽,驟逢大悲大喜,情緒起起落落,最終只倦倦地叫了一聲:
“……青璋。”
-
若論起來,宋如玥不能算是那種適合當政客的人。但從小耳濡目染,又不能說她於此道上全無資質。
所以辰靜雙所說的“緩兵伺之”,她雖然感情上不太接受,卻也能理解,知道應該以大局為重。
可這恰是最難受的。
西夷一路劫掠而來,為了掠奪物資、防備偷襲,從來是不忌屠城的。尤其嘉烏和清原是抵抗比較激烈的城池,又不像他們先前解圍的那座城一般兩族混居,因此格外慘烈。前些日子,他們從西淩手裏收覆嘉烏,待城墻上戰鬥結束,他們入主城內時,所見堪稱血流漂櫓。不少將士,看到城內的第一眼,就開始痛哭、嘔吐,甚至當夜有十幾個士兵當場崩潰,幾乎自殺。
城內幾乎人人閉戶,他們只得挨家挨戶地開門,統計人口,通告收覆的消息。
這依然是個痛苦的過程——在一戶戶原本代表著“安全”的“家”中,仍有各種各樣的死法。被人殺死、躲藏時自己將自己悶死、餓死……不一而足。人命和鮮血,就像地上淩亂破爛的桌椅一樣輕賤。哪怕心腸冷硬如宋如玥,每排查幾戶,也只得退到一旁休息。
這還是有辰靜雙一直在旁邊陪著她。
辰靜雙的反應倒不像她那樣激烈,卻也始終面帶哀戚之色。最後處理屍體的時候,宋如玥知道,他避著人,在那些無人認領、統一掩埋的屍體面前,跪下磕了頭。
不久後,他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命令。這個命令全然不符合他一貫的性格——他做事從來是對人對己留三分餘地的。可這條命令,一分餘地也沒留。
殺俘。
但即使如此,在嘉烏城的每一個夜晚,也都好像有冤魂幽訴。那些哀怨的、或淒厲的哭訴,穿透夢,輕飄飄地烙在人的腦海裏。
這樣的陰影還沒散盡,對占領了清原等三城的西夷軍,卻要“緩兵伺之”!
她終究意不能平,趕到了清原。
她最初想到去清原,是要孤身殺入城中,殺一個算一個,總歸是以牙還牙的痛快。搭上一條命,那也是她和辰靜雙虧欠清原——卻忽然想起一樁舊事。
那是很久以前,她才十來歲的時候。大豫北境連月暴雨,大砂河決堤,水患禍及十二城數十萬人,勢仍不減。她在宮中,安枕無憂,但聽過皇帝與宋玠宋珪兄弟討論治水之策。
當時,皇帝體恤難民,出的題目是“如何治上游之水”。那時候宋玠宋珪也還年紀輕輕,羅列數種對策,都未能超過朝廷諸官,已在災區證實了不大可行。
最後,宋珪啞口無言,宋玠思慮再三,道:“兒臣以為,上游之水既已不可治,不如不治。大砂河中游穿入天舒,天舒林木眾多,可稍緩水勢,下游因此未被波及深重。何不先治下游之水,再溯流而上,治上游之水呢?”
此想法石破天驚,或可一試。但皇帝不滿意,看著他直皺眉:“玠兒,你如此做法,將上游數十萬百姓置於何處?”
宋玠卻道:“先治下游,未嘗不是治上游之舉。水患已如虎,唯有暫避其鋒芒,方可圖之。”
皇帝道:“那數十萬災民,一朝家破財空,你待如何處理?”
宋玠道:“也唯有盡力施救……待水患平息,重建大砂河沿岸,再將之遷回原籍安頓。”
皇帝苦笑一聲:“玠兒,你以為國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宋玠再次思索良久,皇帝幾乎以為他答對不出,正要令他們兄弟二人告退——
“——那也只是他們的命。”
時至今日,宋玠當時的表情已經模糊,唯有這句話本身,被宋如玥深深記在心裏。
低低的,隱忍的。好像是在酷刑之下,保守一個秘密。
“上游已然無救,既然國力不足,就更當先治下游……否則,無數人力物力皆在上游付諸東流,豈不更是治水無望、殃及更廣嗎……?父皇!”
皇帝半晌沒說話,終於,輕輕嘆了口氣:“玠兒,大砂河水患,不日就將波及津儀。朕記得你在津儀耗費無數心血,搜羅了無數——”
“——兒臣惶恐!”一貫守禮的宋玠大聲打斷皇帝,把在場的弟妹嚇了一跳,紛紛轉頭看他,卻見他雙目含淚,哽咽道:“請父皇……不要再提了。”
-
——如今的清原,就好似當年的大砂河上游。
宋如玥看了北境戰報,結合收覆嘉烏後的情況,也知道,辰國如今撐不起兩面作戰,甚至戰爭結束後,如何自保也是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攻打嘉烏的時候,西夷窮途末路,林榮和辰靜雙都主張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強勢打法。宋如玥當時也同意,因為西淩就像一頭猛獸,若不一次把它打怕了、打絕了,它總要伺機而動,蓄力反擊,到時候,折損的還是辰軍。
那一戰傷亡果然不小,未必還奪得回一個清原。
如今他們在嘉烏駐軍,也不過是給西夷做個樣子,震懾他們。甚至早在攻打嘉烏的時候,辰靜雙和林榮,應該就已經做好了面對今日的準備。
唯獨宋如玥沒有。
她離開孟國之前,孟衡曾經問過她:“殿下,刀兵是利器,是不祥之物。執起刀兵,至少要清楚自己是為何而戰。請問殿下,是為何而戰?”
他或許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來勸誡她的。如今想來,真是用心良苦。
可惜她那時候滿心滿意的仇恨,像每個年輕人一樣,沒能聽懂這話真正的沈重之處,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為了救子信,有朝一日奪回永溪皇城,將叛賊食肉寢皮!”
她以為這個理由就足夠了。今日才發現自己想錯了。
世間並不能任她為所欲為,而戰爭……也應當有更深廣的緣由。
她就那樣看著清原,看了半夜。風聲裏夾著清原城裏的哭聲,直往她耳朵裏鉆。她握著匕首的手指緊了又松,松了又緊,若以從前的性格,想必已經按捺不住,沖到城下了。
而她終於忍住了,只是把那些聲音、氣味,全都記到了心裏。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明白了西夷和辰國的仇有多麽不可解,薩仁當時提出的盟約,在外人眼中,是有多麽的異想天開——
“……青璋。”有人在身後叫她。
長夜將盡,她轉身面對辰靜雙。眉間青澀已經褪盡,轉而顯露出一種成熟的英氣。
她眼裏忽然湧上淚,但甚至還對暗自忐忑的辰靜雙笑了一下:“走吧,一起回去。”
-
史書上不會記載這一夜發生了什麽。後世史官,皆將辰靜雙日後的轉變歸結為“辰郡主逝世”,而將碧瑤的轉變,歸結為“重傷頓悟”……實在謬以千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絕雲已經被人騎走了。
但好在馬廄裏有人留了信,辰靜雙一眼就認出是宋如玥的筆跡,上面寫道:
“我去清原看看。放心,我不入城,只是看看,西夷人發現不了我。”
辰靜雙只覺得全身的力氣都叫人抽空了,他長出一口氣,對笙童道:“備馬。”
笙童一楞,勸道:“清原還未收覆,太危險了,王上。”
辰靜雙將桌子錘得一聲巨響:“備馬!”
“殿下!”林榮大聲道,“殿下留步!”
說著,已狂奔過來:“請殿下明言告知,將軍現在何處?”
辰靜雙不作聲,把那紙條往林榮臉上一砸。林榮被駭了一跳,接過來目光一掃,又被駭了第二跳:“……我的天!”
他擡頭剛要說什麽,就見辰靜雙往外走去,顧不得被駭上第三跳了,但覺心力交瘁,只好撲過去拖住他:“王上,清原危險,嘉烏尚需殿下坐鎮!”
誰知,素來溫和的辰靜雙一點點掰開了他的手。
“孤叫你們備馬,”那聲音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孤要親手把她找回來,聽到沒有!”
林榮見了,就知阻攔無用——任何人見了辰靜雙的表情,都會知道他下了怎樣的決心。他心下一合計,咬牙道:“兩位殿下都不容有失,請王上容屬下稍作準備!”
幸好,辰靜雙是個無論何時何地都聽得進去人話的。
-
林榮的“稍作準備”,就是從天鐵營中足足點了一百個人,包括地營統領莫恒。
不過天鐵營訓練有素,集結起來,比笙童備馬過來還快。因此辰靜雙沒多說什麽,上馬就走。
守城門的將士放了行,也不由得喃喃道:“王上和碧瑤將軍果真是……一個到了哪兒,另一個就跟到哪兒啊……”
此話不提。
嘉烏到清原只有一條路最近,辰靜雙一行一路狂奔,一個多時辰,便抵達清原城外。
城外星河暝暝,城內哭聲幽噎。
宋如玥卻不在。
以她的性子,莫非已經闖入城內——
辰靜雙眼前驀地騰起嘉烏城女人的慘狀,寒毛直豎,只死死盯著清原城門,座下馬前蹄連連刨地,噴出激動的喘息。
“王上!”林榮忽然擡手一指,“那裏!”
是一座小山,山腰上恰好有一處可以俯瞰清原城的所在。那裏有樹影蔭庇,加之星月晦暗,足以藏身。林榮之所以能發現,也是因為宋如玥催絕雲上前,露了個臉。
她目光飄渺地看過來。
辰靜雙二話不說,快馬又加鞭,轉瞬到了她身後。可又不知說些什麽,驟逢大悲大喜,情緒起起落落,最終只倦倦地叫了一聲:
“……青璋。”
-
若論起來,宋如玥不能算是那種適合當政客的人。但從小耳濡目染,又不能說她於此道上全無資質。
所以辰靜雙所說的“緩兵伺之”,她雖然感情上不太接受,卻也能理解,知道應該以大局為重。
可這恰是最難受的。
西夷一路劫掠而來,為了掠奪物資、防備偷襲,從來是不忌屠城的。尤其嘉烏和清原是抵抗比較激烈的城池,又不像他們先前解圍的那座城一般兩族混居,因此格外慘烈。前些日子,他們從西淩手裏收覆嘉烏,待城墻上戰鬥結束,他們入主城內時,所見堪稱血流漂櫓。不少將士,看到城內的第一眼,就開始痛哭、嘔吐,甚至當夜有十幾個士兵當場崩潰,幾乎自殺。
城內幾乎人人閉戶,他們只得挨家挨戶地開門,統計人口,通告收覆的消息。
這依然是個痛苦的過程——在一戶戶原本代表著“安全”的“家”中,仍有各種各樣的死法。被人殺死、躲藏時自己將自己悶死、餓死……不一而足。人命和鮮血,就像地上淩亂破爛的桌椅一樣輕賤。哪怕心腸冷硬如宋如玥,每排查幾戶,也只得退到一旁休息。
這還是有辰靜雙一直在旁邊陪著她。
辰靜雙的反應倒不像她那樣激烈,卻也始終面帶哀戚之色。最後處理屍體的時候,宋如玥知道,他避著人,在那些無人認領、統一掩埋的屍體面前,跪下磕了頭。
不久後,他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命令。這個命令全然不符合他一貫的性格——他做事從來是對人對己留三分餘地的。可這條命令,一分餘地也沒留。
殺俘。
但即使如此,在嘉烏城的每一個夜晚,也都好像有冤魂幽訴。那些哀怨的、或淒厲的哭訴,穿透夢,輕飄飄地烙在人的腦海裏。
這樣的陰影還沒散盡,對占領了清原等三城的西夷軍,卻要“緩兵伺之”!
她終究意不能平,趕到了清原。
她最初想到去清原,是要孤身殺入城中,殺一個算一個,總歸是以牙還牙的痛快。搭上一條命,那也是她和辰靜雙虧欠清原——卻忽然想起一樁舊事。
那是很久以前,她才十來歲的時候。大豫北境連月暴雨,大砂河決堤,水患禍及十二城數十萬人,勢仍不減。她在宮中,安枕無憂,但聽過皇帝與宋玠宋珪兄弟討論治水之策。
當時,皇帝體恤難民,出的題目是“如何治上游之水”。那時候宋玠宋珪也還年紀輕輕,羅列數種對策,都未能超過朝廷諸官,已在災區證實了不大可行。
最後,宋珪啞口無言,宋玠思慮再三,道:“兒臣以為,上游之水既已不可治,不如不治。大砂河中游穿入天舒,天舒林木眾多,可稍緩水勢,下游因此未被波及深重。何不先治下游之水,再溯流而上,治上游之水呢?”
此想法石破天驚,或可一試。但皇帝不滿意,看著他直皺眉:“玠兒,你如此做法,將上游數十萬百姓置於何處?”
宋玠卻道:“先治下游,未嘗不是治上游之舉。水患已如虎,唯有暫避其鋒芒,方可圖之。”
皇帝道:“那數十萬災民,一朝家破財空,你待如何處理?”
宋玠道:“也唯有盡力施救……待水患平息,重建大砂河沿岸,再將之遷回原籍安頓。”
皇帝苦笑一聲:“玠兒,你以為國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宋玠再次思索良久,皇帝幾乎以為他答對不出,正要令他們兄弟二人告退——
“——那也只是他們的命。”
時至今日,宋玠當時的表情已經模糊,唯有這句話本身,被宋如玥深深記在心裏。
低低的,隱忍的。好像是在酷刑之下,保守一個秘密。
“上游已然無救,既然國力不足,就更當先治下游……否則,無數人力物力皆在上游付諸東流,豈不更是治水無望、殃及更廣嗎……?父皇!”
皇帝半晌沒說話,終於,輕輕嘆了口氣:“玠兒,大砂河水患,不日就將波及津儀。朕記得你在津儀耗費無數心血,搜羅了無數——”
“——兒臣惶恐!”一貫守禮的宋玠大聲打斷皇帝,把在場的弟妹嚇了一跳,紛紛轉頭看他,卻見他雙目含淚,哽咽道:“請父皇……不要再提了。”
-
——如今的清原,就好似當年的大砂河上游。
宋如玥看了北境戰報,結合收覆嘉烏後的情況,也知道,辰國如今撐不起兩面作戰,甚至戰爭結束後,如何自保也是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攻打嘉烏的時候,西夷窮途末路,林榮和辰靜雙都主張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強勢打法。宋如玥當時也同意,因為西淩就像一頭猛獸,若不一次把它打怕了、打絕了,它總要伺機而動,蓄力反擊,到時候,折損的還是辰軍。
那一戰傷亡果然不小,未必還奪得回一個清原。
如今他們在嘉烏駐軍,也不過是給西夷做個樣子,震懾他們。甚至早在攻打嘉烏的時候,辰靜雙和林榮,應該就已經做好了面對今日的準備。
唯獨宋如玥沒有。
她離開孟國之前,孟衡曾經問過她:“殿下,刀兵是利器,是不祥之物。執起刀兵,至少要清楚自己是為何而戰。請問殿下,是為何而戰?”
他或許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來勸誡她的。如今想來,真是用心良苦。
可惜她那時候滿心滿意的仇恨,像每個年輕人一樣,沒能聽懂這話真正的沈重之處,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為了救子信,有朝一日奪回永溪皇城,將叛賊食肉寢皮!”
她以為這個理由就足夠了。今日才發現自己想錯了。
世間並不能任她為所欲為,而戰爭……也應當有更深廣的緣由。
她就那樣看著清原,看了半夜。風聲裏夾著清原城裏的哭聲,直往她耳朵裏鉆。她握著匕首的手指緊了又松,松了又緊,若以從前的性格,想必已經按捺不住,沖到城下了。
而她終於忍住了,只是把那些聲音、氣味,全都記到了心裏。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明白了西夷和辰國的仇有多麽不可解,薩仁當時提出的盟約,在外人眼中,是有多麽的異想天開——
“……青璋。”有人在身後叫她。
長夜將盡,她轉身面對辰靜雙。眉間青澀已經褪盡,轉而顯露出一種成熟的英氣。
她眼裏忽然湧上淚,但甚至還對暗自忐忑的辰靜雙笑了一下:“走吧,一起回去。”
-
史書上不會記載這一夜發生了什麽。後世史官,皆將辰靜雙日後的轉變歸結為“辰郡主逝世”,而將碧瑤的轉變,歸結為“重傷頓悟”……實在謬以千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