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第 157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7章 第 157 章
隆禧其實不太清楚老徐大人的打算,直到他們離開江南,然後開始一座城一座城的對著單子問衙門要錢。
別說人家當地的父母官,隊伍裏的自己人都傻了。
他們想的是離開江南後直奔浙江、福建,萬萬沒想到路線的確是那個路線,過程卻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哪是檢查哪個地方適合發展成港口,這分明是拿著尚方寶劍出門走訪的欽差大臣。
誰家欽差出門之前一聲招呼都不打,這老徐忒不講道理,哪兒有這麽辦事兒的?
沿途的知府知州都慌了神,誰都沒想到徐旭齡會搞出來這麽一出,一時間手忙腳亂,做假賬的連忙改賬本,接人的負責拖延時間,務必讓老徐看到一個海晏河清的大好場面。
老徐不地道,非得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現在騰不出手,等過了這個要命的關口,他徐旭齡也別想有好日子過。
本來以為那人在京城待幾年會圓滑一點,現在看來,呵,心思的確九轉十八彎,全用在和滿朝文武打擂臺上了。
隆禧跟著跑了好幾座城,老徐大人在前面和地方官打交道,他在後面兩眼放空當定海神針,明知道自己就是個工具人也不能缺席。
辛苦他一個,幸福千萬家,難得有這種為民出力的時候,再累也不能缺席。
“累?您確定?”曹寅看著旁邊悠哉悠哉的家夥,有氣無力的搖搖頭,安慰自己身為成熟的大人不要和半大孩子一般計較。
這些天的確很累,又要趕路又要和地方官虛與委蛇,稍有不慎就會被那些人帶進溝裏,天天回到驛站只想躺在床上什麽都不想,那叫一個身心俱疲。
這位爺呢,他關心的只有當地的特色菜肴!
他從小就知道宴席不是單純吃飯的地方,那是大人商量正事的借口,不管菜色準備的多用心,看上去多好看,吃到嘴裏也好吃不到哪裏去。|sγ
宮裏逢年過節都有大宴,這位爺應該很清楚才對,就算宴席上沒有需要他說話的地方,也不能治關註菜色其他什麽都不管啊。
知道現在外面在傳什麽嗎?
他們說純親王是個只會鬥雞遛狗的紈絝,出門就是為了玩,有些人甚至說他是爛泥扶不上墻,一個比一個難聽,也不知道他們怎麽能那麽惡毒。
自己沒本事就覺得別人也沒本事,他們王爺就算是個紈絝那也是實打實的親王,是皇上的親弟弟,他們沒本事就只能偷偷摸摸克扣錢糧欺壓百姓,誰更無能還用說嗎?
紈絝怎麽了?紈絝吃他們家大米了嗎?
呸,他們小王爺才不是紈絝,差點被那些家夥的話給繞進去。
“小爺什麽時候鬥雞遛狗了?他們知道小爺長什麽樣嗎?”隆禧聽見這話很不高興,抱著手臂罵罵咧咧,“看來這次是真的吃到虧了,不然也不會什麽話都往外蹦,小爺我囂張跋扈猖狂欠揍?行唄,那就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真正的囂張跋扈猖狂欠揍!”
曹寅能聽到的消息他自然也能聽到,造謠真是古往今來最棘手的問題,沒有之一。
造謠一時爽,辟謠火葬場。
那些家夥仗著嘴長在自己身上別人管不著,造起謠來簡直不知道死字怎麽寫,他看上去像吃虧不還手的人嗎?
辟什麽謠,不如直接把謠言坐實。
他就囂張跋扈了怎麽著吧,天底下那麽多紈絝子弟,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當紈絝不犯法,他想幹啥就幹啥。
不就是覺得老徐大人老女幹巨猾不好惹,柿子挑軟的捏,一群人裏挑了他這麽個一看就很好欺負的小孩兒來欺負,要臉不要?
曹寅尷尬的摸摸鼻子,沒敢就這話往下接。
他覺得那些人可能不是覺得這位爺好欺負,而是真心覺得這位爺是個無所事事的紈絝。
畢竟在那些人眼裏,
天子腳下才是最好的地方,留在京城才能大展宏圖,往外跑的都是傻子。
當官就是這樣,要麽是封疆大吏,要麽是皇帝跟前的寵臣,誰沒事兒跑去偏鄉僻壤當知府縣令啊,那都是人緣不好被排擠的人的下場,真善於交際的就算外放也挑富庶的地方去。
這年頭的富庶之地不多,官員外放首選江南,而後才是其他地方。
東南沿海一帶隨著臺灣設府漸漸穩定下來,等沿海的城池村鎮有了人煙,過不了三五年就會恢覆以前的繁榮。
皇帝準備讓浙江依照福建、廣東的範例,在寧波設立海關,如此一來,沿海一帶就有了江海關、閩海關、粵海關、浙海關四個關卡。
一個海關管的不只一個港口,按照之前的計劃,浙海關下面不只有寧波,還有乍浦、溫州兩大口,三大口下面又有七個分口、十一個小口、十五個旁口等各種各樣的部門,每個部門又設滿漢海稅監督、筆帖式、稿房、洋房、閩房、梁頭房等各種各樣的房,隆禧第一次看到相關折子的時候人都懵了,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才看明白上面寫的都是什麽。
他最開始以為海關設關卡就是在幾個大的港口城市設衙門然後派人去管理,真正了解了才知道原來裏面還有那麽多彎彎繞繞,看來他還是太天真了。
想想也是,海關好歹那麽大一個部門,每年的稅收那麽多,怎麽可能一個衙門就夠,肯定是一堆衙門才能撐住。
海關職在征收海舶貨稅,衙門選址尤為重要,都在人口流動大的地方。人口是基礎,只要人多,自然就會熱鬧起來。
福建、廣東以前就有海關,開海禁之後只要重新啟用就行,浙江這邊以前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所以他們在這邊留的時間比較長。
海關是肥差,比江南織造還要肥的那種,徐旭齡來之前去找曹璽不為別的,單純就是想知道他們這種肥差底下到底藏了多少貓膩。
倒不是想一下子肅清官場,他有多大本事他自己清楚,有些事情是皇上默許的,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他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家沒必要那麽較真。
不過話雖然這麽說,該幹的事情還得幹,那些默認的潛規則他不管,正兒八經的差事總得辦妥當,浙海關這邊剛剛起步,他可不想弄出來個賊窩。
開海禁為的是什麽,是增加國庫的收入,不是讓某些人損公肥私充實他們自己的腰包。
倆人有一句沒一句說著,不一會兒老徐大人從衙門回來,看到站在院子裏聊天的兩個年輕人,難得露出一個慈祥的笑容。
隆禧:……
曹寅:……
瑟瑟發抖jpg
他們最近應該沒幹什麽不能幹的事情,老徐頭為什麽笑的這麽嚇人?
兩個年輕人面色大變,下意識繃緊身子等安排。
不是他們膽小,而是這老徐真的不按常理出牌,皇帝來了也摸不清他到底想幹什麽。
要不是他們帶了足夠多的侍衛隨行保護,隆禧毫不懷疑他們會被半路套麻袋。
好在今天的老徐同志沒打算兩個人一起折騰,只說晚上有個宴席需要小曹同學跟他一起去,因為到場的大多是些商賈,所以就不麻煩王爺跟著了。
此話一出,小曹同學瞬間蔫兒了吧唧,純王爺則是精神百倍兩眼放光,看的老徐臉上的皺紋更深了,笑出來的。
隆禧拍拍曹寅的肩膀,對小夥伴接下來的遭遇致以最真誠的慰問,然後樂顛顛的去問這次赴的是什麽宴,“您之前不是不喜歡和商賈打交道嗎,今天怎麽轉性了?”
小曹同學甩甩腦袋,連忙湊過去跟著說道,“您可一定得穩住,不要被他們的金錢攻勢所迷惑,要是連主心骨都被腐蝕了,咱這差事可就辦不成了。”
老徐大人:???
年輕人的腦殼是不是有問題?這都
什麽跟什麽?
徐旭齡皺緊眉頭,看在老友的面子上沒有讓這小子當眾下不來臺,而是耐著性子給他解釋今天為什麽去赴宴。
商賈驅利,朝廷也需要他們南來北往的經商,先把章程立起來,省得將來亂成一團理不清。
朝廷不是不讓他們經商,而是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哄擡物價囤貨居奇。
東南這邊和江南不太一樣,等海關衙門還是運行,到時少不了和商賈打交道。
廣東、福建一帶的木材、煙葉、紙張、染料、花果、點心乃至南洋特產在江南很受歡迎,江南的棉花、棉布、生絲、絲綢等物件兒也是廣東、福建一帶必不可少的大宗貨物。
江南多園林,沿河沿江一帶還有堤壩要修,需要用到木材的地方極多,但是他們本地並不適合種那麽多樹,所以只能從附近的福建等地采買。
福建產杉木,浙江產松板,那邊專門有做木材生意的商號。他之前特意打聽過,木植總所在福建南臺鎮,木號有專門的人去收木材,他們把木材運到南臺,到官府繳了稅然後再運到浙江乍浦鎮。乍浦的木商逐號請人坐莊,江南的商人只需要到那裏去置辦貨物就行。
不愧是腦子活絡的商人,這般省時又省力,的確比奔波各地貨比三家強。
除了木材之外,還有靛青、蘇木、糖等各種各樣的東西。
江南的絲綢天下聞名,靛青、蘇木都是染料,依舊需要從東南來采買,蘇木主要出自廣東,靛青主要出自福建,上杭商幫、汀州商幫主要經營的就是那些。
江南的刻書印書、加工箋紙工藝很厲害,但是和前面那幾樣差不多,原材料同樣得從東南福建采買。
先前耿精忠作亂,福建的商人不敢出門,那一段時間江南的紙價驟漲,江南的紙價一漲,其他地方的紙價立刻也跟著上來,整個大清的讀書人都叫苦不疊。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能大手大腳買筆墨紙硯,絕大部分都是一家人省吃儉用供應一個人讀書,但凡有點廉恥心他們都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
很難說耿精忠最後人人喊打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反正南邊藩王叛亂平定之後,驟漲的紙價慢慢恢覆正常,讀書人痛罵三藩的文章加起來能堆滿一座大別院。
是的,不只耿精忠自己,其他藩王連被帶著一起挨罵。
那會兒不只紙價上漲,糖的價格也居高不下,江南尚食甜,點心果餞之類的都要用糖,甚至染絲上色也要用糖,可是他們本地不產糖,怎麽辦呢,依舊是去其他地方采買。
隆禧聽的眉頭直皺,怎麽什麽東西都要從其他地方采買,萬一遇到點意外,那邊豈不是什麽都要漲價,“江南的商人是不是整天提心吊膽,這日子過的也太慘了?”
“他們不慘,慘的是正常過日子的百姓。”小曹同學在這件事上很有發言權,抹了把臉還是控訴那些大商人不幹人事。
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爹到江南,是非常典型的愛吃甜的江南人,江南的糖主要從廣東、福建運過去,基本就是烏糖、砂糖和白糖三種。
耿精忠造反的時候,江西商道被堵,糖價漲的比紙價還過分,整個江南的百姓出門買菜都罵罵咧咧。
讀書人不一定每家都有,糖卻是每家都要吃的,江南九成的糖都是經過江西運過來,那邊商道一斷,江南立刻就有好多百姓吃不起糖。
這能忍?
肯定忍不了啊!
可是忍不了也沒辦法,那邊在打仗,商道不是說通就能通的,只能眼睜睜看著糖的價格一天比一天高,最後憤而戒掉甜食。
甜食是那麽好戒的嗎?
啊?!
是那麽好戒的嗎?!
小曹同學瘋狂輸出,想起那段時間就生氣。
大概就像吃鹽一樣,本來每天一點,買一次能吃很久,忽
然鹽價上漲,本來能買半年的鹽巴只剩下半個月的量,這誰受得了?
物以稀為貴,奇貨可居,只要東西足夠少,價錢再高也有人搶,那些商人才不管普通人能不能吃得起,他們只在乎他們能賺多少銀子。
隆禧聽的目瞪口呆,“連你家都吃不起?漲價漲的那麽厲害?”
“那倒沒有。”曹寅揉揉臉平覆心情,他爹在織造府當差,要是連他家都過的艱難,江南還不得遍地餓殍,“之前有幾個朋友家境不是很好,一來二去也知道些情況。”
老徐大人樂呵呵聽他們說,最後才摸摸胡子說了一句,“所以才需要朝廷去管啊。”
隆禧扭頭去看曹寅。
“這事兒不歸我爹管。”曹寅聳聳肩,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拍腦袋問道,“徐大人當時是不是在兩淮巡查鹽政來著?”
巡視兩淮鹽政,管的卻不只有鹽政,連帶著周邊的河道漕運商賈往來都要過問,所到之處是個官都得繃緊神經,生怕被揪住小辮子報到禦前。
最後是什麽情況也不用他多說,老徐大人太會得罪人,巡視鹽政巡視鹽政,流程走了不到一半就被緊急召回京城,然後他就成了太常寺少卿。
額,聽上去好像不太妙。
徐大人的心情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能給他們補充點細節,“子清記性不錯。”
他當時的確接了個巡視鹽政的活兒,南方藩王作亂,擾亂的不只福建、廣東一帶,除了戰亂的地方之外,江南受到的影響最大。
海運不通的時候,江南和東南之間的交易往來多經過浙東、江西、安徽三地的商道,現在海運、漕運齊頭並進,兩邊的聯系只會更加密切。
江南之所以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南方北方很多貨物都從那邊轉運,等到海上貿易走上正軌,西洋、南洋的貨物從沿海一帶轉運,到時候東南沿海和江南哪個才是大清最富庶的地方還不一定。
各地都有商幫,雖然他們辦事兒喜歡拿錢砸,但是不能否認,商人聯合起來也是股不小的力量。
正因如此,那些商幫團結起來操控物價,很多時候連朝廷都拿他們沒辦法。
老徐大人很清楚不是朝廷拿商人沒辦法,而是地方官和商賈之間利益牽扯太多,官員和商人沆瀣一氣,老百姓的日子能好過才怪。
每個商幫在官場上都有後臺,他們每年花的那麽多銀子不會打水漂,官商的關系覆雜的很,不然他也不會事情沒辦完就被緊急召回京城。
廣東、福建的糖不只供應江南,北方數省所需食糖都是那邊出產,廣東糖主要產自潮州府,其中揭陽、海陽、潮陽、澄海縣為最。福建糖主要產自泉州、漳州、臺灣、福州等府,可以說是“下吳越如流水”。
除潮州府外,僻處海中的瓊州府也盛產食糖。
那邊的大商在三四月刮南風的時候出海,每年的貨船成百上千,場面壯觀的很。
可惜那些都是前朝的記載,後來遷海令一下,生意幾乎全停了,大批商船臨港靠岸的場面再沒有出現過。
當年的輝煌離現在還不算遠,幾十年的時間而已,那些商人可都想著恢覆祖上的榮光,再一次“泛海鬻吳越間”,開海禁的政令還沒下來,他們就已經聽到風聲買船準備出海了。
當然,買船之前肯定要打聽好消息,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敢在風口上出風頭的要麽是楞頭青,要麽是朝廷有關系。
隆禧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所以您這是換了策略,要帶著小曹打入敵人內部,潤物細無聲式的瓦解他們,對不對?”
“我覺得不太行。”曹寅偷偷瞟了徐旭齡一眼,不著痕跡的換了個姿勢隨時準備往外跑,“徐大人的為人天下皆知,一亮相別人就知道這是個清正無私的好官,想打入敵人內部怕是有點難。”
老徐大人:……
不氣不氣,深呼吸,不生氣。
年輕人跳脫點很正常,誰還沒年輕的時候。
曹完璧!!
看你教出來的好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曹璽:為什麽只說我?
康熙: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隆禧其實不太清楚老徐大人的打算,直到他們離開江南,然後開始一座城一座城的對著單子問衙門要錢。
別說人家當地的父母官,隊伍裏的自己人都傻了。
他們想的是離開江南後直奔浙江、福建,萬萬沒想到路線的確是那個路線,過程卻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哪是檢查哪個地方適合發展成港口,這分明是拿著尚方寶劍出門走訪的欽差大臣。
誰家欽差出門之前一聲招呼都不打,這老徐忒不講道理,哪兒有這麽辦事兒的?
沿途的知府知州都慌了神,誰都沒想到徐旭齡會搞出來這麽一出,一時間手忙腳亂,做假賬的連忙改賬本,接人的負責拖延時間,務必讓老徐看到一個海晏河清的大好場面。
老徐不地道,非得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現在騰不出手,等過了這個要命的關口,他徐旭齡也別想有好日子過。
本來以為那人在京城待幾年會圓滑一點,現在看來,呵,心思的確九轉十八彎,全用在和滿朝文武打擂臺上了。
隆禧跟著跑了好幾座城,老徐大人在前面和地方官打交道,他在後面兩眼放空當定海神針,明知道自己就是個工具人也不能缺席。
辛苦他一個,幸福千萬家,難得有這種為民出力的時候,再累也不能缺席。
“累?您確定?”曹寅看著旁邊悠哉悠哉的家夥,有氣無力的搖搖頭,安慰自己身為成熟的大人不要和半大孩子一般計較。
這些天的確很累,又要趕路又要和地方官虛與委蛇,稍有不慎就會被那些人帶進溝裏,天天回到驛站只想躺在床上什麽都不想,那叫一個身心俱疲。
這位爺呢,他關心的只有當地的特色菜肴!
他從小就知道宴席不是單純吃飯的地方,那是大人商量正事的借口,不管菜色準備的多用心,看上去多好看,吃到嘴裏也好吃不到哪裏去。|sγ
宮裏逢年過節都有大宴,這位爺應該很清楚才對,就算宴席上沒有需要他說話的地方,也不能治關註菜色其他什麽都不管啊。
知道現在外面在傳什麽嗎?
他們說純親王是個只會鬥雞遛狗的紈絝,出門就是為了玩,有些人甚至說他是爛泥扶不上墻,一個比一個難聽,也不知道他們怎麽能那麽惡毒。
自己沒本事就覺得別人也沒本事,他們王爺就算是個紈絝那也是實打實的親王,是皇上的親弟弟,他們沒本事就只能偷偷摸摸克扣錢糧欺壓百姓,誰更無能還用說嗎?
紈絝怎麽了?紈絝吃他們家大米了嗎?
呸,他們小王爺才不是紈絝,差點被那些家夥的話給繞進去。
“小爺什麽時候鬥雞遛狗了?他們知道小爺長什麽樣嗎?”隆禧聽見這話很不高興,抱著手臂罵罵咧咧,“看來這次是真的吃到虧了,不然也不會什麽話都往外蹦,小爺我囂張跋扈猖狂欠揍?行唄,那就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真正的囂張跋扈猖狂欠揍!”
曹寅能聽到的消息他自然也能聽到,造謠真是古往今來最棘手的問題,沒有之一。
造謠一時爽,辟謠火葬場。
那些家夥仗著嘴長在自己身上別人管不著,造起謠來簡直不知道死字怎麽寫,他看上去像吃虧不還手的人嗎?
辟什麽謠,不如直接把謠言坐實。
他就囂張跋扈了怎麽著吧,天底下那麽多紈絝子弟,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當紈絝不犯法,他想幹啥就幹啥。
不就是覺得老徐大人老女幹巨猾不好惹,柿子挑軟的捏,一群人裏挑了他這麽個一看就很好欺負的小孩兒來欺負,要臉不要?
曹寅尷尬的摸摸鼻子,沒敢就這話往下接。
他覺得那些人可能不是覺得這位爺好欺負,而是真心覺得這位爺是個無所事事的紈絝。
畢竟在那些人眼裏,
天子腳下才是最好的地方,留在京城才能大展宏圖,往外跑的都是傻子。
當官就是這樣,要麽是封疆大吏,要麽是皇帝跟前的寵臣,誰沒事兒跑去偏鄉僻壤當知府縣令啊,那都是人緣不好被排擠的人的下場,真善於交際的就算外放也挑富庶的地方去。
這年頭的富庶之地不多,官員外放首選江南,而後才是其他地方。
東南沿海一帶隨著臺灣設府漸漸穩定下來,等沿海的城池村鎮有了人煙,過不了三五年就會恢覆以前的繁榮。
皇帝準備讓浙江依照福建、廣東的範例,在寧波設立海關,如此一來,沿海一帶就有了江海關、閩海關、粵海關、浙海關四個關卡。
一個海關管的不只一個港口,按照之前的計劃,浙海關下面不只有寧波,還有乍浦、溫州兩大口,三大口下面又有七個分口、十一個小口、十五個旁口等各種各樣的部門,每個部門又設滿漢海稅監督、筆帖式、稿房、洋房、閩房、梁頭房等各種各樣的房,隆禧第一次看到相關折子的時候人都懵了,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才看明白上面寫的都是什麽。
他最開始以為海關設關卡就是在幾個大的港口城市設衙門然後派人去管理,真正了解了才知道原來裏面還有那麽多彎彎繞繞,看來他還是太天真了。
想想也是,海關好歹那麽大一個部門,每年的稅收那麽多,怎麽可能一個衙門就夠,肯定是一堆衙門才能撐住。
海關職在征收海舶貨稅,衙門選址尤為重要,都在人口流動大的地方。人口是基礎,只要人多,自然就會熱鬧起來。
福建、廣東以前就有海關,開海禁之後只要重新啟用就行,浙江這邊以前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所以他們在這邊留的時間比較長。
海關是肥差,比江南織造還要肥的那種,徐旭齡來之前去找曹璽不為別的,單純就是想知道他們這種肥差底下到底藏了多少貓膩。
倒不是想一下子肅清官場,他有多大本事他自己清楚,有些事情是皇上默許的,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他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家沒必要那麽較真。
不過話雖然這麽說,該幹的事情還得幹,那些默認的潛規則他不管,正兒八經的差事總得辦妥當,浙海關這邊剛剛起步,他可不想弄出來個賊窩。
開海禁為的是什麽,是增加國庫的收入,不是讓某些人損公肥私充實他們自己的腰包。
倆人有一句沒一句說著,不一會兒老徐大人從衙門回來,看到站在院子裏聊天的兩個年輕人,難得露出一個慈祥的笑容。
隆禧:……
曹寅:……
瑟瑟發抖jpg
他們最近應該沒幹什麽不能幹的事情,老徐頭為什麽笑的這麽嚇人?
兩個年輕人面色大變,下意識繃緊身子等安排。
不是他們膽小,而是這老徐真的不按常理出牌,皇帝來了也摸不清他到底想幹什麽。
要不是他們帶了足夠多的侍衛隨行保護,隆禧毫不懷疑他們會被半路套麻袋。
好在今天的老徐同志沒打算兩個人一起折騰,只說晚上有個宴席需要小曹同學跟他一起去,因為到場的大多是些商賈,所以就不麻煩王爺跟著了。
此話一出,小曹同學瞬間蔫兒了吧唧,純王爺則是精神百倍兩眼放光,看的老徐臉上的皺紋更深了,笑出來的。
隆禧拍拍曹寅的肩膀,對小夥伴接下來的遭遇致以最真誠的慰問,然後樂顛顛的去問這次赴的是什麽宴,“您之前不是不喜歡和商賈打交道嗎,今天怎麽轉性了?”
小曹同學甩甩腦袋,連忙湊過去跟著說道,“您可一定得穩住,不要被他們的金錢攻勢所迷惑,要是連主心骨都被腐蝕了,咱這差事可就辦不成了。”
老徐大人:???
年輕人的腦殼是不是有問題?這都
什麽跟什麽?
徐旭齡皺緊眉頭,看在老友的面子上沒有讓這小子當眾下不來臺,而是耐著性子給他解釋今天為什麽去赴宴。
商賈驅利,朝廷也需要他們南來北往的經商,先把章程立起來,省得將來亂成一團理不清。
朝廷不是不讓他們經商,而是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哄擡物價囤貨居奇。
東南這邊和江南不太一樣,等海關衙門還是運行,到時少不了和商賈打交道。
廣東、福建一帶的木材、煙葉、紙張、染料、花果、點心乃至南洋特產在江南很受歡迎,江南的棉花、棉布、生絲、絲綢等物件兒也是廣東、福建一帶必不可少的大宗貨物。
江南多園林,沿河沿江一帶還有堤壩要修,需要用到木材的地方極多,但是他們本地並不適合種那麽多樹,所以只能從附近的福建等地采買。
福建產杉木,浙江產松板,那邊專門有做木材生意的商號。他之前特意打聽過,木植總所在福建南臺鎮,木號有專門的人去收木材,他們把木材運到南臺,到官府繳了稅然後再運到浙江乍浦鎮。乍浦的木商逐號請人坐莊,江南的商人只需要到那裏去置辦貨物就行。
不愧是腦子活絡的商人,這般省時又省力,的確比奔波各地貨比三家強。
除了木材之外,還有靛青、蘇木、糖等各種各樣的東西。
江南的絲綢天下聞名,靛青、蘇木都是染料,依舊需要從東南來采買,蘇木主要出自廣東,靛青主要出自福建,上杭商幫、汀州商幫主要經營的就是那些。
江南的刻書印書、加工箋紙工藝很厲害,但是和前面那幾樣差不多,原材料同樣得從東南福建采買。
先前耿精忠作亂,福建的商人不敢出門,那一段時間江南的紙價驟漲,江南的紙價一漲,其他地方的紙價立刻也跟著上來,整個大清的讀書人都叫苦不疊。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能大手大腳買筆墨紙硯,絕大部分都是一家人省吃儉用供應一個人讀書,但凡有點廉恥心他們都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
很難說耿精忠最後人人喊打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反正南邊藩王叛亂平定之後,驟漲的紙價慢慢恢覆正常,讀書人痛罵三藩的文章加起來能堆滿一座大別院。
是的,不只耿精忠自己,其他藩王連被帶著一起挨罵。
那會兒不只紙價上漲,糖的價格也居高不下,江南尚食甜,點心果餞之類的都要用糖,甚至染絲上色也要用糖,可是他們本地不產糖,怎麽辦呢,依舊是去其他地方采買。
隆禧聽的眉頭直皺,怎麽什麽東西都要從其他地方采買,萬一遇到點意外,那邊豈不是什麽都要漲價,“江南的商人是不是整天提心吊膽,這日子過的也太慘了?”
“他們不慘,慘的是正常過日子的百姓。”小曹同學在這件事上很有發言權,抹了把臉還是控訴那些大商人不幹人事。
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爹到江南,是非常典型的愛吃甜的江南人,江南的糖主要從廣東、福建運過去,基本就是烏糖、砂糖和白糖三種。
耿精忠造反的時候,江西商道被堵,糖價漲的比紙價還過分,整個江南的百姓出門買菜都罵罵咧咧。
讀書人不一定每家都有,糖卻是每家都要吃的,江南九成的糖都是經過江西運過來,那邊商道一斷,江南立刻就有好多百姓吃不起糖。
這能忍?
肯定忍不了啊!
可是忍不了也沒辦法,那邊在打仗,商道不是說通就能通的,只能眼睜睜看著糖的價格一天比一天高,最後憤而戒掉甜食。
甜食是那麽好戒的嗎?
啊?!
是那麽好戒的嗎?!
小曹同學瘋狂輸出,想起那段時間就生氣。
大概就像吃鹽一樣,本來每天一點,買一次能吃很久,忽
然鹽價上漲,本來能買半年的鹽巴只剩下半個月的量,這誰受得了?
物以稀為貴,奇貨可居,只要東西足夠少,價錢再高也有人搶,那些商人才不管普通人能不能吃得起,他們只在乎他們能賺多少銀子。
隆禧聽的目瞪口呆,“連你家都吃不起?漲價漲的那麽厲害?”
“那倒沒有。”曹寅揉揉臉平覆心情,他爹在織造府當差,要是連他家都過的艱難,江南還不得遍地餓殍,“之前有幾個朋友家境不是很好,一來二去也知道些情況。”
老徐大人樂呵呵聽他們說,最後才摸摸胡子說了一句,“所以才需要朝廷去管啊。”
隆禧扭頭去看曹寅。
“這事兒不歸我爹管。”曹寅聳聳肩,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拍腦袋問道,“徐大人當時是不是在兩淮巡查鹽政來著?”
巡視兩淮鹽政,管的卻不只有鹽政,連帶著周邊的河道漕運商賈往來都要過問,所到之處是個官都得繃緊神經,生怕被揪住小辮子報到禦前。
最後是什麽情況也不用他多說,老徐大人太會得罪人,巡視鹽政巡視鹽政,流程走了不到一半就被緊急召回京城,然後他就成了太常寺少卿。
額,聽上去好像不太妙。
徐大人的心情沒有受到影響,甚至還能給他們補充點細節,“子清記性不錯。”
他當時的確接了個巡視鹽政的活兒,南方藩王作亂,擾亂的不只福建、廣東一帶,除了戰亂的地方之外,江南受到的影響最大。
海運不通的時候,江南和東南之間的交易往來多經過浙東、江西、安徽三地的商道,現在海運、漕運齊頭並進,兩邊的聯系只會更加密切。
江南之所以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南方北方很多貨物都從那邊轉運,等到海上貿易走上正軌,西洋、南洋的貨物從沿海一帶轉運,到時候東南沿海和江南哪個才是大清最富庶的地方還不一定。
各地都有商幫,雖然他們辦事兒喜歡拿錢砸,但是不能否認,商人聯合起來也是股不小的力量。
正因如此,那些商幫團結起來操控物價,很多時候連朝廷都拿他們沒辦法。
老徐大人很清楚不是朝廷拿商人沒辦法,而是地方官和商賈之間利益牽扯太多,官員和商人沆瀣一氣,老百姓的日子能好過才怪。
每個商幫在官場上都有後臺,他們每年花的那麽多銀子不會打水漂,官商的關系覆雜的很,不然他也不會事情沒辦完就被緊急召回京城。
廣東、福建的糖不只供應江南,北方數省所需食糖都是那邊出產,廣東糖主要產自潮州府,其中揭陽、海陽、潮陽、澄海縣為最。福建糖主要產自泉州、漳州、臺灣、福州等府,可以說是“下吳越如流水”。
除潮州府外,僻處海中的瓊州府也盛產食糖。
那邊的大商在三四月刮南風的時候出海,每年的貨船成百上千,場面壯觀的很。
可惜那些都是前朝的記載,後來遷海令一下,生意幾乎全停了,大批商船臨港靠岸的場面再沒有出現過。
當年的輝煌離現在還不算遠,幾十年的時間而已,那些商人可都想著恢覆祖上的榮光,再一次“泛海鬻吳越間”,開海禁的政令還沒下來,他們就已經聽到風聲買船準備出海了。
當然,買船之前肯定要打聽好消息,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敢在風口上出風頭的要麽是楞頭青,要麽是朝廷有關系。
隆禧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所以您這是換了策略,要帶著小曹打入敵人內部,潤物細無聲式的瓦解他們,對不對?”
“我覺得不太行。”曹寅偷偷瞟了徐旭齡一眼,不著痕跡的換了個姿勢隨時準備往外跑,“徐大人的為人天下皆知,一亮相別人就知道這是個清正無私的好官,想打入敵人內部怕是有點難。”
老徐大人:……
不氣不氣,深呼吸,不生氣。
年輕人跳脫點很正常,誰還沒年輕的時候。
曹完璧!!
看你教出來的好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曹璽:為什麽只說我?
康熙: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