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姓王

關燈
姓王

大姑:“孫寶和淳於長之間的關系,你是怎麽想的呢?”

小悠:“我沒想法!我覺得《漢書》已經說得很全面了!”

大姑:“小悠,我是認真問的!《漢書》寫的是西漢的歷史,距我們寫書的年代很近,而且這部書原本是我們家私人修撰的,後來被人告發,皇帝在審閱後下令繼續進行,便從‘私修’轉成了‘官修’的身份,你記得嗎?”

小悠:“記得!所以有些話你們不能寫,怕寫了會有人找你們麻煩,對嗎?那麽,在淳於長敗落之後,寫下‘孫寶與蕭育等都連累有罪被免去官職’這樣的話,提示讀者去猜想這些人之間的關聯,可以算是你們最後的倔強了!”

大姑:“嗯!更重要的是,《漢書》是史書,史料中沒有提及的東西,修史的人原則上是不應該寫的。”

小悠:“猜測不能作為史實,以免誤導後人,是嗎?”

大姑:“是的!”

小悠:“可是,現在您為什麽又提及兩人間的關系呢?這些也都是我的猜測呀?”

大姑:“我們又沒在修史,咱們這不是在寫小說嗎?”

小悠:“對哦!咱們這是允許瞎編,不對,是允許‘自由發揮’的,那我就發揮了。”

大姑:“來!說說你的想法!”

小悠:“我是這麽想的,許廢後之死,表面上看是男女關系,實際上是淳於長兩次競選‘大司馬’落敗的餘波。

在公元前12年和前8年,西漢王朝接連兩次發生了‘大司馬’的交替事件。在這兩次大司馬競選中,淳於長都是強有力的侯選人,但是實力排位上發生了變化。

淳於長第一次競崗大司馬,發生在公元前12年,那時的大司馬王商去世,職位空出來了。當時該職位第一侯選人是王立,其次才是淳於長,所以淳於長最有動機去舉報王立,於是就有了時任丞相司直的孫寶出面檢舉王立不法之事,但事情的結果令淳於長失望,王立雖然落選,但‘大司馬’之位,卻花落王立之弟王根,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淳於長第二次競崗大司馬,發生在公元前8年,這一次是上次大司馬競崗的獲勝者王根因病辭職,因而大司馬的位子又空出來了。而這一次,淳於長榮升為第一侯選人,第二侯選人則是後來有‘西漢王朝終結者’之稱的王莽,於是王莽出面舉報淳於長,淳於長落敗,王莽勝出,成為新任大司馬。

淳於長落選之後,不甘心就此認輸,於是找到曾經的競爭對手王立,請他幫忙說情留在京師,圖謀東山再起。而王立之所以會幫淳於長,除了淳於長給了‘很豐厚的報酬’之外,應該可能會有這樣的說辭:‘當年,那事不是我幹的,而是你那好弟弟王根……’

王立想起當年確實王根才是最大的獲利者,再加上淳於長出手闊綽,於是就動了心,轉而幫淳於長求情。”

大姑:“你不是懷疑孫寶是受淳於長指使的嗎?怎麽說了這麽久,反而像是懷疑指使孫寶的人是弟弟王根呢?”

小悠:“哦!一不小心跑題了!但是這麽一理,我忽然覺得指使孫寶的人真有可能是王根。”

大姑:“王根和淳於長兩人之間,你覺得哪個人的嫌疑更大呢?”

小悠:“我一時也拿不準,大姑,怎麽辦吶?”

大姑:“我想,或許咱們可以先看一下孫寶在舉報王立之前的履歷!”

小悠:“對,說不定可以從中找到線索!孫寶以前是做什麽的呀?”

大姑:“史載,孫寶最初是在郡裏擔任小吏,後經禦史大夫張忠舉薦,入朝擔任京官,先為議郎,又升為諫大夫。

鴻嘉年間(公元前20年-公元前17年),孫寶被選任為益州刺史,益州隸屬於廣漢郡,位於蜀中。當時的廣漢太守名為‘扈商’,此人的母親是時任輔政大臣王音的姐姐。

在益州任職期間,孫寶彈劾了上司扈商,卻也被扈商彈劾,雙方互相彈劾的結果是扈商下獄,孫寶免官。後來益州官吏百姓陳述孫寶功勞,說孫寶是被扈商的舅舅王音所排擠,於是孫寶被漢成帝重新啟用,先是擔任冀州刺史,後調任丞相司直。”

小悠:“孫寶的履歷這麽清晰呀!”

大姑:“當然,畢竟是‘重要’人物嘛!”

小悠:“孫寶在舉報王立之前,還跟一個姓王的人結過仇,這人名叫‘王音’,也是輔政大臣,輔政大臣不就是大司馬嗎?大姑,您為什麽不直接說大司馬王音,反而說什麽‘輔政大臣’呀?”

大姑:“因為輔政大臣的官職並不只是‘大司馬’,比如這裏提到的王音,他的頭銜就是‘大司馬車騎將軍’;而淳於長第一次競崗時,退位的那位大司馬王商,他的官銜全稱是‘大司馬衛將軍’;而那次的意外獲勝者王根,最初官銜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後來才免去了‘驃騎將軍’的頭銜,只稱‘大司馬’。”

小悠:“其實都是‘大司馬’,但是有時後面可能會加個‘後綴’嘍?”

大姑:“是的!”

小悠:“那咱們統一叫他們‘大司馬’,也沒問題吧?”

大姑:“沒問題!咱們寫小說,不需要太嚴謹。”

小悠:“那就叫‘大司馬’吧!因為如果用‘輔政大臣’,我總是有點轉不過彎來,畢竟‘輔政大臣’這四個字,看著不像什麽太重要的官,沒有‘大司馬’霸氣。如果說是‘大司馬’,我就知道這是當時最大的官,但如果說是‘輔政大臣’,總覺得普通,職位並不高的樣子。”

大姑:“那好!就叫他們大司馬!”

小悠:“大姑,這一個、兩個、三個都是大司馬,朝廷到底有幾個大司馬的職位呀?”

大姑:“漢成帝在位期間,只是剛繼位的三年裏同時有兩個大司馬,之後同一時期都只任命一位大司馬。

漢成帝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3年至公元前7年,共計26年。

公元前33年,漢成帝繼位,這時朝中本有大司馬許嘉,漢成帝又任命自己的舅舅王鳳為大司馬,所以朝中一時有了兩位大司馬。

三年後,即公元前30年,‘成帝打算把國家大事完全委托給王鳳。八月,下策書免去車騎將軍許嘉的官職,命他以特進侯的身分參加朝見。’

自此,朝中擔任大司馬一職的就只剩王鳳一人,此後漢成帝在位期間,就再未出現過多位大司馬同時就職的情形。”

小悠:“也就是說,從公元前30年到公元前7年,都是只有一位大司馬啰?”

大姑:“是的。”

小悠:“王鳳之後是誰呀?”

大姑:“漢成帝在位期間,任命的大司馬依次是: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小悠:“那孫寶跟王音結仇的時候,正是王音當大司馬的時候了?”

大姑:“是的。”

小悠:“王音當大司馬是什麽時候呢?”

大姑:“公元前22年至公元前15年,共7年。”

小悠:“漢成帝時期,第一次大司馬競崗上岸的人是王鳳,這第二次就是王音了吧?王音當時有競爭對手嗎?”

大姑:“有,王譚,漢成帝本想任用王譚為大司馬,但王鳳臨死之前,堅決推薦王音接替自己,最後成帝同意了。因此王音跟王譚兩人也結下怨恨,互相不滿。”

小悠:“王音是第二次,接下來:王商3、王根4、王莽5。淳於長參與的,就是漢成帝時期第四、五次,也就是最後兩任大司馬的競選了!”

大姑:“是的。”

小悠:“漢成帝時期的大司馬:王鳳1、王音2、王商3、王根4、王莽5——這一二三四五都姓王啊!該不會是親戚吧?”

大姑:“是的。而且是關系很近的親戚。”

小悠:“什麽樣的親戚。”

大姑:“王莽的祖父王禁,生有四女八男,其中二女兒王政君,就是漢成帝的生母,當朝太後;其他八男則分別是王鳳、王曼、王譚、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而王莽正是老二王曼的次子。”

小悠:“所以,漢成帝時期前面這幾位司馬,除王音外,是三兄弟和一個侄子呀!”

大姑:“嗯!”

小悠:“那王音呢?”

大姑:“王音的爺爺名為王賀,王賀生有二子,長子王禁,是王鳳等人的父親;次子王弘,便是王音的父親。”

小悠:“所以王鳳和王音兩人是同一個祖父的兄弟,兩人的關系挺近的,但兩人是堂兄弟,而王鳳跟王譚是親兄弟呀!

本來漢成帝想提拔的人是王譚,是王鳳八兄弟中的老三,但因為王鳳的極力推薦,大司馬的帽子才落到了王音頭上,可以說是王鳳的幹預下,親弟弟王譚才沒能當上大司馬,反而是堂弟王音成了大司馬。

如果王鳳沒有阻攔,則漢成帝任命的大司馬的排序就會是:王鳳1(老大)、王譚2(老三)、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兒子)——整整齊齊的一家人,多好!

但因為王鳳的阻攔,結果排序變成了:王鳳1(老大)、王音2(堂兄弟)、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兒子)。王鳳為什麽這麽做呢?”

大姑:“史載,‘早先,王譚倨傲,不肯奉迎王鳳。而王音則對王鳳禮敬有加,卑恭如子,所以王鳳保舉他’。”

小悠:“就這樣?”

大姑:“這應該是推測的理由,至於王鳳本人給出的理由是:‘王譚等雖與我是至親,但他們行事追求奢侈,超越本份,無法統率百姓,不如禦史大夫王音謹慎小心,行事走正道。我敢用生命保舉他!’而且‘及至王鳳將死時,上書感謝皇恩,再次堅決推薦王音接替自己,說王譚等五人必不可用。’”

小悠:“王鳳這話,看著真是‘一心為公’呀——我信他個鬼哦!這兩人之間肯定還有別的事!我找找看,還真有,但只找到一件,而且是記在別人的傳記裏。《漢書-元後傳》裏提到,王音任侍中時,曾經向王鳳通風報信。”

大姑:“報什麽信?”

小悠:“京兆尹王章不滿王鳳專權,密陳漢成帝劉驁,請求誅殺王鳳,任用賢良。王音偷聽到這個消息,趕忙報告王鳳,王鳳誣陷王章。後來,王章死在獄中,妻子兒女流放到合浦。從此,公卿見到王鳳,都側目而視。王音因此事得到王鳳信任,擢升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大姑:“王章,又姓‘王’?是親戚嗎?”

小悠:“沒找到兩人之間有親戚關系的資料。反而查到,王章是泰山鉅平(山東泰安市磁窯鎮西太平)人,王鳳、王音則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隔這麽遠,我覺得就算有親,血緣關系也很遠了,算不上親戚了!”

大姑:“嗯!”

小悠:“話說回來,漢朝怎麽這麽多人姓‘王’呀!看了這麽多個‘王’字,我眼睛都快花了,都快不認識這個字了!

漢成帝在位26年,大司馬全姓‘王’,而且都是王莽家的親戚,後來王莽能取西漢而代之,跟漢成帝這‘王了又王’的大司馬有關系嗎?”

大姑:“你說呢?”

小悠:“呵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