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居易

關燈
居易

小悠:“大姑,咱們是繼續聊你們班家的搬家史嗎?”

大姑:“嗯!”

小悠:“這回是真的要搬了吧?”

大姑:“嗯!這就搬了!自班壹老祖搬到樓煩(今山西寧武)之後,便在此定居數代人。到班況(班壹四世孫,即班壹曾孫)時,遷到了昌陵邑(今陜西臨潼東北)。

到了昌陵不久,因為漢成帝劉驁廢棄了修建五年的昌陵,於是與昌陵同時開工營建的昌陵邑,因昌陵罷修,也繁華不再。那裏的大臣名家都遷居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班況老祖一家也在那時隨著人潮離開了昌陵,遷到了扶風安陵(今陜西省鹹陽市)。”

小悠:“鹹陽市跟西安市,竟然不是一個地方呀?”

大姑:“不是一個地方,但是相鄰,現今的鹹陽市南邊與西安市隔水相望,距西安僅17公裏。”

小悠:“那古代的鹹陽呢?我記得秦朝的都城是鹹陽,那個時候的鹹陽應該是現在的西安吧?”

大姑:“不是,仍屬於今鹹陽市!秦始皇橫掃六國,以鹹陽為都,所以鹹陽市被譽為‘中國第一帝都’。”

小悠:“我一直以為,這個頭銜是西安的。那西漢的都城長安,總在如今的西安吧?”

大姑:“嗯!而且‘長安’作為都城之名,也是始於西漢。當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想在關中建都,但原本作為秦朝國都的鹹陽被項羽的一把大火燒成瓦礫堆,於是只能新建一座都城,新城所選之地名為‘長安村’,名稱寓意‘長治久安’,非常吉利,於是就以‘長安’作為了新都城的名字。”

小悠:“我想起自己為什麽會認為秦朝的都城在西安了,西安總宣稱自己是‘十三朝古都’,其中就有‘秦’,這算是虛假宣傳吧?”

大姑:“也不算吧!畢竟兩者相鄰,而且現在的‘鹹陽市’與秦時的‘鹹陽’行政區劃已經大不相同了,誰能說秦朝的都城就老老實實地呆在現如今鹹陽市的地盤上呢?據說,秦朝在現今西安的地界上也建了一些離宮,類似於現在北京的圓明園和頤和園,而且《史記》也曾說‘長安,故鹹陽也。’”

小悠:“所以不太較真的話,西安也算是秦朝的都城。”

大姑:“嗯!”

小悠:“為什麽在那次昌陵的搬遷潮中,別人都選了西安,你們班家的老祖卻選擇了鹹陽呢?畢竟西漢的首都確定是西安吶!別人都往京城跑,你們家跑去鹹陽,這是‘跑偏’了呀!”

大姑:“可能是因為‘居大不易’!”

小悠:“什麽意思?”

大姑:“這是一個成語,原指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的玩笑,謂‘長安米貴,居住很不容易’。後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小悠:“長安米貴?你們家不是沒進長安就直接跑到鹹陽去了嗎?還沒吃上長安的米,怎麽會覺得米貴呢?我覺得應該是房價貴,本來想搬到長安去的,但聽說長安的房價高,買不起!於是跑到鹹陽買房落戶了——河北移動,不對,鹹陽移動歡迎您!”

大姑:“河北移動?鹹陽移動?什麽東西?”

小悠:“這是以前流傳的一個調侃房價的老段子:‘辛苦大半輩子,終於在北京郊區買了房,我流著淚用顫抖的手掏出手機準備告訴家裏人,這時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河北移動歡迎您!’”

大姑:“沒太聽懂。”

小悠:“在北京買的房,本來應該是‘北京移動歡迎您 ’,可是他買房的地方太偏了,已經到了‘河北移動’的服務範圍了。”

大姑:“蠻有趣的!不過,那個地方當時不叫鹹陽,而是‘扶風安陵’,所以我們家收到的短信應該是‘扶風安陵移動歡迎您’!”

小悠:“扶風安陵?怎麽地名是四個字的?”

大姑:“實際地名為‘安陵’,扶風是‘安陵’所在地區的名稱,用現在的說法,可以理解為‘扶風市安陵縣’。

西漢時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郡是西漢的一級行政區,郡的最高長官稱郡守,後改稱太守。縣是第二級行政區劃,萬戶以上的大縣的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小縣的長官稱縣長。”

小悠:“所以‘扶風’,那時應該叫‘扶風郡’吧?”

大姑:“我們那時的名稱應該是‘右扶風’,三國初年,才改為‘扶風郡’。”

小悠:“那就是‘右扶風郡’啰?”

大姑:“只是‘右扶風’,沒有‘郡’字。相當於郡,但不稱為郡,最高長官也不稱為‘郡守’,而是叫‘右扶風’。”

小悠:“官名就是地名,這麽特殊呀!僅此一家嗎?”

大姑:“不是!有三地,合稱‘三輔’。漢代為便於管理,將首都長安及附近地區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三個地方官管理。這三位官員官名分別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來官名也成了他們管轄地的名稱。後世行政區劃雖時有更改,但直至唐,習慣上仍稱這一地區為‘三輔’。”

小悠:“所以也可以說是‘三輔移動歡迎您’。”

大姑:“也可以說是‘長安移動歡迎您’。”

小悠:“怎麽改‘長安移動’了?你們家不是鹹陽嗎?”

大姑:“鹹陽是從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看的。而漢代沒有鹹陽,三輔治所都在長安,所以可以算作是長安的下轄縣,也算是在長安了。”

小悠:“明明也是搬到長安了,你之前為什麽還跟我說‘居大不易’呀?”

大姑:“我當時只想開個玩笑,沒想到會真的誤導了你!”

小悠:“我還以為在房價這點上,我們現在的人跟兩千年前的人們產生了共鳴,原來只是我們這邊‘剃頭擔子一頭熱’。”

大姑:“呵呵!”

小悠:“大姑,你們家到安陵之前,是先搬到了昌陵,當時往昌陵搬,原因是什麽呢?”

大姑:“你註意到沒有,昌陵和安陵,兩個地名都帶了一個‘陵’字?”

小悠:“嗯!真巧!對了,您之前還說,從昌陵搬走的原因,是‘漢成帝劉驁廢棄了修建五年的昌陵’,這個‘昌陵’和您家搬去的‘昌陵’有關系嗎?”

大姑:“有關系,而且關系密切。我們家當時搬去的‘昌陵’,實為‘昌陵邑’,即為‘漢成帝昌陵’的‘陵邑’。”

小悠:“陵邑?”

大姑:“是在漢長安城附近皇帝陵墓處設置的陵城。這是西漢前期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名義上是守護帝王陵園,實際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管理各地貴族富豪。”

小悠:“建個城,怎麽就能管理各地貴族富豪呢?”

大姑:“以漢高祖劉邦的長陵為例,‘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2000名大官、富人及豪傑及其家眷大量遷徒關中,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徒者居住。’”

小悠:“強拆?不對,強遷?”

大姑:“可以這麽說。”

小悠:“你們家當時去昌陵,也是這麽去的吧?”

大姑:“《敘傳》上沒說,但應該是的。史載,漢成帝決定建昌陵的同時,下令遷徙各郡國資產在五百萬以上的五千富戶,以充實之。不久,又下詔賜給丞相、禦史、將軍、列侯、公主、中二千石高官昌陵田宅。此次徙陵,不僅包括關東豪強列侯,還包括關中權貴。另外,班婕妤的父親左曹越騎校尉班況與左將軍辛慶忌等軍方人物也表示支持,帶頭舉家遷徙到了昌陵。”

小悠:“富戶資產五百萬以上,官員中二千石高官——這入戶門檻不低呀!大姑,你家能拿到入場券,證明當時混得不差呀!”

大姑:“還行吧!”

小悠:“就這身家,房價高不高,你家會在意嗎?還拿‘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忽悠我,你們家會在乎這麽點飯錢嗎?”

大姑:“哎呀!今天天氣不錯呀!”

小悠:“是呀!不錯!天夠黑!雷夠響!閃電夠亮!雨也夠大!”

大姑:“你吃了嗎?”

小悠:“不許轉移話題!”

大姑:“哦!但剛看到了一個秒殺誒!好吃不貴哦!”

小悠:“真的嗎?在哪?我看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