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的
關燈
小
中
大
歪的
小悠:“大姑,快看,下雪了,好大的雪呀!”
大姑:“是呀!‘三九四九冰上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啊!”
小悠:“三九?四九?這好像是順口溜吧?”
大姑:“是呀!我們小時候背的順口溜,你小時候背過嗎?”
小悠:“沒有。但是聽過,因為這順口溜的名字跟九九乘法口訣表很像,所以就記下了,至於內容還真沒仔細記過,它是講什麽的呀?”
大姑:“我才三歲!”
小悠:“嗯?哦!我來查!查到了!
這叫《數九歌》,又稱‘冬九九’,是我們民間一種計算天寒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那我們現在是幾九呢?我看一下日歷,三九是2024年1月9日,四九是1月18日,五九是1月27日。今天是1月22日,正好是‘四九’期間。
數九,從哪天開始數呢?一般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大姑,為什麽數九是從冬至開始呢?為什麽‘九盡’就會‘桃花開’呢?這個口訣有什麽神秘力量嗎?像‘急急如律令’、‘嘛哩嘛哩哄’那樣,咒語一出,天地聽令!”
大姑:“小悠,九年義務教育沒有教會你要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問題嗎?”
小悠:“科學,這是科學?這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諺語嗎?這還是科學?”
大姑:“這是經驗總結,古人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現在的我們可以知道了。”
小悠:“知道了?哦!我查一查。‘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往返移動’……我好像學過,但全還給老師了。這資料這麽多專業術語,看著就很科學,非常高深的樣子——這是我看不懂的樣子,鑒定完畢!我記得‘數九歌’是科學就完事了,不為難自己了!”
大姑:“這很難理解嗎?”
小悠:“不難嗎?這還不難嗎?多覆雜呀!”
大姑:“那我試著理解一下,你聽聽我理解的對不對,好嗎?”
小悠:“啊?您就理解了!”
大姑:“既然你不反對,那我就開始說了。我覺得,這話的意思是,這一切都跟太陽有關。
我們常說,一年有四季,四季有冷暖,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為什麽春天過後,就是夏天呢?為什麽夏天一定會比春天熱呢?為什麽秋天過後一定是冬天呢?為什麽冬天一定比秋天冷呢?為什麽冬去春就來呢?為什麽冬天過後一定是春天呢?”
小悠:“為什麽?我想起來了,我記得地球繞太陽跑的圈並不那麽圓,而是一個橢圓形,而且太陽並不處在正中心,而是位於該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即在中心偏一點的地方,這就造成了地球繞著太陽跑的時候,有時離太陽近一點,有時會離太陽遠一點。
而太陽是我們地球唯一的熱源,就跟我們平時烤火一樣,如果一只手離爐子遠,一只手離爐子近,哪只手會感覺更暖和一些?當然是離爐子近的那只手。
所以地球離太陽近的時候是夏天,離太陽遠的時候是冬天,是這個意思嗎?”
大姑:“恰恰相反,離太陽近的時候,我們是冬天,而離太陽遠的時候,我們則是夏天。”
小悠:“為什麽會這樣?”
大姑:“我們在北半球,現在是冬天,但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呢?”
小悠:“他們家現在23度,而且天氣預報告訴我們,未來的三天內,他家的溫度將會攀升至37度。妥妥的夏季呀!”
大姑:“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兩個國家,有的是冬天,有的是夏天。這是不是說明,我們感受到的四季冷暖並不是由太陽的遠近決定決定的呢?”
小悠:“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是因為我們與太陽的距離太遠了,所以稍微遠點近點,對地球的影響不大。
可是資料上說跟太陽有關,什麽‘黃赤交角’。什麽‘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赤交角約為23度26分’。這都是什麽意思呀?”
大姑:“你別專註在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試著看一下你能看懂的地方。比如這句:‘真正影響春夏秋冬氣溫高低的是太陽高低以及日照時長’。這句能看懂嗎?”
小悠:“能看懂部分,比如日照時長,這個容易理解,太陽照得久,地球獲得的熱量就越多,就熱一點,反之,就少,就冷一點。
但是不同季節日照時長為什麽會不一樣?還有‘太陽高低’是什麽意思?太陽還會有高低?不是說與太陽的遠近沒關系嗎?”
大姑:“這個高低,是指遠近嗎?”
小悠:“不是嗎?哦,查一下,還真不是。
太陽高度,實際是指‘太陽高度角’,其實是角度,不是高度。
‘太陽高度角是指對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夾角。當太陽高度角為90°時,太陽輻射強度最大;太陽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陽高度角越小),太陽輻射強度就越小。’
我看著,這段話的意思是,同一個地方,當太陽垂直照射的時候,最熱;太陽斜著照的時候,就沒那麽熱。
我也覺得一天中,中午的太陽最暖和,傍晚夕陽斜照的時候,陽光就沒有午間強烈。而且站在陽光下,可以發現中午的時候影子最短,而傍晚的時候影子老長了。
意思是了解啦,可垂直照的時候會更暖和,其原理是什麽卻不太理解。”
大姑:“你有手電筒嗎?”
小悠:“有。”
大姑:“你拿它照在墻壁上看看。先垂直照,然後再斜著照。
看到了嗎?當光線與墻面垂直時,光斑的面積最小,亮度最高。隨著光線傾斜度的增加,光斑的面積增大,亮度降低。
把你桌上的那個裝飾用的小圓球拿過來,掛在墻上,用手電筒垂直照,讓小球全部被籠罩在光斑中,再讓手電筒傾斜。把手電筒的光想像成太陽光,小球想像成地球,你能理解了嗎?”
小悠:“同樣的一束光,垂直照的時候光更集中,而斜照的時候,會分散在更大範圍的面積上。
所以當太陽斜照的時候,更多的光都照到了地球之外的虛空中,沒有被地球吸收到。因此垂直照的時候,地球能分到更多的光能,也就更熱一些。
但太陽光照地球,為什麽有時候是垂直的,有時是斜的呢?
是因為太陽東升西落嗎?可是冬天跟夏天一樣,也有中午呀,為什麽冬天就比夏天冷呢?夏天跟冬天一樣,也有傍晚呀,為什麽夏天就比冬天熱呢?
大姑:“那你有沒有註意到,同樣是正午12點的影子,冬天的要比夏天的長呢?”
小悠:“是呀!哦!這說明夏天的陽光比冬天的陽光要更垂直於地面一些,為什麽會這樣呢?”
大姑:“這就要你仔細看一下‘黃赤交角’了。”
小悠:“黃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被稱為太陽赤緯角或黃赤大距’——這段話有點抽象!”
大姑:“旁邊不是畫了圖嗎?你看下圖片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小悠:“哦,圖片比文字好理解多了,懂了,原來地球是歪著轉圈的。”
大姑:“地球繞太陽轉圈,沿著它的軌跡可以畫出一個橢圓形,這個圓所在的面就叫‘黃道面’。假設這個圓就畫在我們的桌面上,那我們的桌子就是黃道面。我們再在圓的中間擺個茶杯當太陽,然後,等等,你把糖葫蘆趕緊啃幾口,只留下一顆山楂就可以了。
地球自轉,就像陀螺一樣,是有一根轉軸的,只不過陀螺的軸能看得見,但地球的看不見。
假設這顆山楂就是地球,那麽穿著它的竹簽就是轉軸。
如果地球沒有歪著轉,就是糖葫蘆的竹簽垂直立在桌面上,但它歪了,我們先讓竹簽尖的一頭朝圓心歪一點,然後地球就是這樣在太空中像陀螺一樣自己轉。
而且,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從太陽到地球的光,可以視為一道平行光,與哪裏平行呢?也就是桌面。
地球上受到太陽垂直光照的是哪裏呢?再拿一枝筆,讓這根筆垂直於桌面,跟山楂靠近,與山楂挨著的這點,是不是就是垂直光照點呢?”
小悠:“等一下,我再仔細看一下,與太陽光垂直,就是與桌面垂直,哦,懂了!”
大姑:“然後你讓山楂球繞茶杯轉一圈,觀察筆與山楂的接觸位置會有什麽變化?”
小悠:“沒有變化呀?”
大姑:“你的竹簽不能擺來擺去哦,它歪的方向是不變的,因此,竹簽沿著軌道走的時候,它的尖端在軌道的這邊是朝向圓心,轉到軌道另一邊就是朝向圓外了!”
小悠:“還是沒有變化呀!”
大姑:“你的筆雖然要一直與桌面保持垂直,但並不是不運動的呀!它應該在太陽光來的那一側,也就是始終處於茶杯和山楂中間,不是嗎?”
小悠:“對呦,應該在桌上畫的這個大圓圈內,圈的外面沒有陽光。看到變化了,這個接觸點會在山楂球的上下移動。”
大姑:“這就是資料中所說的‘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往返移動’,理解了嗎?”
小悠:“明白了。但資料上說的是‘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沒提到地球轉軸呀!”
大姑:“你看下什麽是赤道面。”
小悠:“好的。赤道面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而赤道,則是沿地球表面與地軸垂直的一條假想大圓圈,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
哦,我懂了,就是垂直於竹簽,在山楂上來一刀,把山楂球切成兩半,這個刀縫,就是赤道,而這兩半山楂,就是南北半球。
而太陽直射點就是隨著地球公轉時,在南北半球間移動,所以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也正因此,當處於北半球的我國處於冬季時,南北球的澳大利亞則是夏季。
赤道與地軸垂直,所以如果地軸不歪,即竹簽與桌面垂直,這時候赤道與桌面是平行的,也就是黃赤交角為0度。然後‘地軸’歪了,赤道也隨著地軸傾斜了,與桌面也就不平行了,有了夾角,哦,這個夾角這就是‘黃赤交角’,這個角的大小跟地軸與桌面法線的夾角一樣大(即等於地軸從垂直到偏移的度數)。
太陽高度角對季節的影響,我已經基本理解了,但不同的季節為什麽日照時長不一樣呢?為什麽夏天日長夜短,冬天夜長日短?地球自轉的速度不也是不變的嗎?這樣的話,夏天和冬□□向太陽的時間應該也是一樣的呀?”
大姑:“還是因為地球是‘歪’的。你看一下這邊上的圖片。”
小悠:“哦,直射點所在的那個半球,被太陽光籠罩的範圍更大,另一個半球被光籠罩的範圍則相對較小。所以雖然地球轉速一樣,但因為光照範圍的變化,即速度一樣,但奔跑的距離不一樣,所以用時也就不一樣。直射點所在的那個半球的‘白天’要走的路就更長,用時也就更長。這就導致白天的時長會有不同。”
大姑:“現在請把前面查到的資料梳理一下。”
小悠:“好的。季節是地球冷暖的反映,而地球的冷暖,主要受到太陽光照的影響,而影響光照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光源距離,二是光照角度,三是光照時長。
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太過遙遠,所以雖然距離有影響,但影響不大,足可以被後兩個因素所抵消,所以可以不予考慮。
因此,影響四季變換的,主要是後面兩個因素,即:照射角度和日照時長。
這後兩個因素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平面與公轉軌道面有交角,也就是地軸是歪的。所以四季的變換,是因為地球繞太陽歪著轉圈產生的。”
大姑:“地球繞太陽歪著轉圈,會有哪些變量呢?”
小悠:“變量?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大約是365天;地球自轉一圈大約是24小時,而‘黃赤交角’約為23度26分。
雖然這些數值會有變化,但變化很小,以一天的24小時的時長變化為例:現在地球自轉一圈耗時23小時56分4秒,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這種增減要兩三百年的累加,才會產生1秒的變化。我們常說上下五千年,按照這比例換算,也就是說整個五千年歷史,這種變化只有15至20秒左右,這對於漫長的歷史來說,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變化。所以我覺得這些數值可以視為是不變的,也可能說是沒有變量!”
大姑:“那麽是不是可以說,地球四季交替的外在因素基本是不變的呢?”
小悠:“是的!哦!因為這些因素基本不變,所以四季的輪換交替也是不變的,所以這就是‘數九歌’能精準預言‘九盡桃花開’的奧秘所在。
至於有些年份會出現暖冬這種反常現象,那是地球自身因素如大氣、海洋的擾動所致,但這些因素根本無法抗衡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四季仍會在太陽的主宰下流轉——‘天意不可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小悠:“大姑,快看,下雪了,好大的雪呀!”
大姑:“是呀!‘三九四九冰上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啊!”
小悠:“三九?四九?這好像是順口溜吧?”
大姑:“是呀!我們小時候背的順口溜,你小時候背過嗎?”
小悠:“沒有。但是聽過,因為這順口溜的名字跟九九乘法口訣表很像,所以就記下了,至於內容還真沒仔細記過,它是講什麽的呀?”
大姑:“我才三歲!”
小悠:“嗯?哦!我來查!查到了!
這叫《數九歌》,又稱‘冬九九’,是我們民間一種計算天寒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那我們現在是幾九呢?我看一下日歷,三九是2024年1月9日,四九是1月18日,五九是1月27日。今天是1月22日,正好是‘四九’期間。
數九,從哪天開始數呢?一般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
大姑,為什麽數九是從冬至開始呢?為什麽‘九盡’就會‘桃花開’呢?這個口訣有什麽神秘力量嗎?像‘急急如律令’、‘嘛哩嘛哩哄’那樣,咒語一出,天地聽令!”
大姑:“小悠,九年義務教育沒有教會你要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問題嗎?”
小悠:“科學,這是科學?這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諺語嗎?這還是科學?”
大姑:“這是經驗總結,古人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現在的我們可以知道了。”
小悠:“知道了?哦!我查一查。‘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往返移動’……我好像學過,但全還給老師了。這資料這麽多專業術語,看著就很科學,非常高深的樣子——這是我看不懂的樣子,鑒定完畢!我記得‘數九歌’是科學就完事了,不為難自己了!”
大姑:“這很難理解嗎?”
小悠:“不難嗎?這還不難嗎?多覆雜呀!”
大姑:“那我試著理解一下,你聽聽我理解的對不對,好嗎?”
小悠:“啊?您就理解了!”
大姑:“既然你不反對,那我就開始說了。我覺得,這話的意思是,這一切都跟太陽有關。
我們常說,一年有四季,四季有冷暖,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為什麽春天過後,就是夏天呢?為什麽夏天一定會比春天熱呢?為什麽秋天過後一定是冬天呢?為什麽冬天一定比秋天冷呢?為什麽冬去春就來呢?為什麽冬天過後一定是春天呢?”
小悠:“為什麽?我想起來了,我記得地球繞太陽跑的圈並不那麽圓,而是一個橢圓形,而且太陽並不處在正中心,而是位於該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即在中心偏一點的地方,這就造成了地球繞著太陽跑的時候,有時離太陽近一點,有時會離太陽遠一點。
而太陽是我們地球唯一的熱源,就跟我們平時烤火一樣,如果一只手離爐子遠,一只手離爐子近,哪只手會感覺更暖和一些?當然是離爐子近的那只手。
所以地球離太陽近的時候是夏天,離太陽遠的時候是冬天,是這個意思嗎?”
大姑:“恰恰相反,離太陽近的時候,我們是冬天,而離太陽遠的時候,我們則是夏天。”
小悠:“為什麽會這樣?”
大姑:“我們在北半球,現在是冬天,但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呢?”
小悠:“他們家現在23度,而且天氣預報告訴我們,未來的三天內,他家的溫度將會攀升至37度。妥妥的夏季呀!”
大姑:“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兩個國家,有的是冬天,有的是夏天。這是不是說明,我們感受到的四季冷暖並不是由太陽的遠近決定決定的呢?”
小悠:“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是因為我們與太陽的距離太遠了,所以稍微遠點近點,對地球的影響不大。
可是資料上說跟太陽有關,什麽‘黃赤交角’。什麽‘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赤交角約為23度26分’。這都是什麽意思呀?”
大姑:“你別專註在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試著看一下你能看懂的地方。比如這句:‘真正影響春夏秋冬氣溫高低的是太陽高低以及日照時長’。這句能看懂嗎?”
小悠:“能看懂部分,比如日照時長,這個容易理解,太陽照得久,地球獲得的熱量就越多,就熱一點,反之,就少,就冷一點。
但是不同季節日照時長為什麽會不一樣?還有‘太陽高低’是什麽意思?太陽還會有高低?不是說與太陽的遠近沒關系嗎?”
大姑:“這個高低,是指遠近嗎?”
小悠:“不是嗎?哦,查一下,還真不是。
太陽高度,實際是指‘太陽高度角’,其實是角度,不是高度。
‘太陽高度角是指對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夾角。當太陽高度角為90°時,太陽輻射強度最大;太陽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陽高度角越小),太陽輻射強度就越小。’
我看著,這段話的意思是,同一個地方,當太陽垂直照射的時候,最熱;太陽斜著照的時候,就沒那麽熱。
我也覺得一天中,中午的太陽最暖和,傍晚夕陽斜照的時候,陽光就沒有午間強烈。而且站在陽光下,可以發現中午的時候影子最短,而傍晚的時候影子老長了。
意思是了解啦,可垂直照的時候會更暖和,其原理是什麽卻不太理解。”
大姑:“你有手電筒嗎?”
小悠:“有。”
大姑:“你拿它照在墻壁上看看。先垂直照,然後再斜著照。
看到了嗎?當光線與墻面垂直時,光斑的面積最小,亮度最高。隨著光線傾斜度的增加,光斑的面積增大,亮度降低。
把你桌上的那個裝飾用的小圓球拿過來,掛在墻上,用手電筒垂直照,讓小球全部被籠罩在光斑中,再讓手電筒傾斜。把手電筒的光想像成太陽光,小球想像成地球,你能理解了嗎?”
小悠:“同樣的一束光,垂直照的時候光更集中,而斜照的時候,會分散在更大範圍的面積上。
所以當太陽斜照的時候,更多的光都照到了地球之外的虛空中,沒有被地球吸收到。因此垂直照的時候,地球能分到更多的光能,也就更熱一些。
但太陽光照地球,為什麽有時候是垂直的,有時是斜的呢?
是因為太陽東升西落嗎?可是冬天跟夏天一樣,也有中午呀,為什麽冬天就比夏天冷呢?夏天跟冬天一樣,也有傍晚呀,為什麽夏天就比冬天熱呢?
大姑:“那你有沒有註意到,同樣是正午12點的影子,冬天的要比夏天的長呢?”
小悠:“是呀!哦!這說明夏天的陽光比冬天的陽光要更垂直於地面一些,為什麽會這樣呢?”
大姑:“這就要你仔細看一下‘黃赤交角’了。”
小悠:“黃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被稱為太陽赤緯角或黃赤大距’——這段話有點抽象!”
大姑:“旁邊不是畫了圖嗎?你看下圖片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小悠:“哦,圖片比文字好理解多了,懂了,原來地球是歪著轉圈的。”
大姑:“地球繞太陽轉圈,沿著它的軌跡可以畫出一個橢圓形,這個圓所在的面就叫‘黃道面’。假設這個圓就畫在我們的桌面上,那我們的桌子就是黃道面。我們再在圓的中間擺個茶杯當太陽,然後,等等,你把糖葫蘆趕緊啃幾口,只留下一顆山楂就可以了。
地球自轉,就像陀螺一樣,是有一根轉軸的,只不過陀螺的軸能看得見,但地球的看不見。
假設這顆山楂就是地球,那麽穿著它的竹簽就是轉軸。
如果地球沒有歪著轉,就是糖葫蘆的竹簽垂直立在桌面上,但它歪了,我們先讓竹簽尖的一頭朝圓心歪一點,然後地球就是這樣在太空中像陀螺一樣自己轉。
而且,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從太陽到地球的光,可以視為一道平行光,與哪裏平行呢?也就是桌面。
地球上受到太陽垂直光照的是哪裏呢?再拿一枝筆,讓這根筆垂直於桌面,跟山楂靠近,與山楂挨著的這點,是不是就是垂直光照點呢?”
小悠:“等一下,我再仔細看一下,與太陽光垂直,就是與桌面垂直,哦,懂了!”
大姑:“然後你讓山楂球繞茶杯轉一圈,觀察筆與山楂的接觸位置會有什麽變化?”
小悠:“沒有變化呀?”
大姑:“你的竹簽不能擺來擺去哦,它歪的方向是不變的,因此,竹簽沿著軌道走的時候,它的尖端在軌道的這邊是朝向圓心,轉到軌道另一邊就是朝向圓外了!”
小悠:“還是沒有變化呀!”
大姑:“你的筆雖然要一直與桌面保持垂直,但並不是不運動的呀!它應該在太陽光來的那一側,也就是始終處於茶杯和山楂中間,不是嗎?”
小悠:“對呦,應該在桌上畫的這個大圓圈內,圈的外面沒有陽光。看到變化了,這個接觸點會在山楂球的上下移動。”
大姑:“這就是資料中所說的‘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往返移動’,理解了嗎?”
小悠:“明白了。但資料上說的是‘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沒提到地球轉軸呀!”
大姑:“你看下什麽是赤道面。”
小悠:“好的。赤道面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而赤道,則是沿地球表面與地軸垂直的一條假想大圓圈,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
哦,我懂了,就是垂直於竹簽,在山楂上來一刀,把山楂球切成兩半,這個刀縫,就是赤道,而這兩半山楂,就是南北半球。
而太陽直射點就是隨著地球公轉時,在南北半球間移動,所以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也正因此,當處於北半球的我國處於冬季時,南北球的澳大利亞則是夏季。
赤道與地軸垂直,所以如果地軸不歪,即竹簽與桌面垂直,這時候赤道與桌面是平行的,也就是黃赤交角為0度。然後‘地軸’歪了,赤道也隨著地軸傾斜了,與桌面也就不平行了,有了夾角,哦,這個夾角這就是‘黃赤交角’,這個角的大小跟地軸與桌面法線的夾角一樣大(即等於地軸從垂直到偏移的度數)。
太陽高度角對季節的影響,我已經基本理解了,但不同的季節為什麽日照時長不一樣呢?為什麽夏天日長夜短,冬天夜長日短?地球自轉的速度不也是不變的嗎?這樣的話,夏天和冬□□向太陽的時間應該也是一樣的呀?”
大姑:“還是因為地球是‘歪’的。你看一下這邊上的圖片。”
小悠:“哦,直射點所在的那個半球,被太陽光籠罩的範圍更大,另一個半球被光籠罩的範圍則相對較小。所以雖然地球轉速一樣,但因為光照範圍的變化,即速度一樣,但奔跑的距離不一樣,所以用時也就不一樣。直射點所在的那個半球的‘白天’要走的路就更長,用時也就更長。這就導致白天的時長會有不同。”
大姑:“現在請把前面查到的資料梳理一下。”
小悠:“好的。季節是地球冷暖的反映,而地球的冷暖,主要受到太陽光照的影響,而影響光照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光源距離,二是光照角度,三是光照時長。
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太過遙遠,所以雖然距離有影響,但影響不大,足可以被後兩個因素所抵消,所以可以不予考慮。
因此,影響四季變換的,主要是後面兩個因素,即:照射角度和日照時長。
這後兩個因素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平面與公轉軌道面有交角,也就是地軸是歪的。所以四季的變換,是因為地球繞太陽歪著轉圈產生的。”
大姑:“地球繞太陽歪著轉圈,會有哪些變量呢?”
小悠:“變量?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大約是365天;地球自轉一圈大約是24小時,而‘黃赤交角’約為23度26分。
雖然這些數值會有變化,但變化很小,以一天的24小時的時長變化為例:現在地球自轉一圈耗時23小時56分4秒,約每隔10年自轉周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這種增減要兩三百年的累加,才會產生1秒的變化。我們常說上下五千年,按照這比例換算,也就是說整個五千年歷史,這種變化只有15至20秒左右,這對於漫長的歷史來說,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變化。所以我覺得這些數值可以視為是不變的,也可能說是沒有變量!”
大姑:“那麽是不是可以說,地球四季交替的外在因素基本是不變的呢?”
小悠:“是的!哦!因為這些因素基本不變,所以四季的輪換交替也是不變的,所以這就是‘數九歌’能精準預言‘九盡桃花開’的奧秘所在。
至於有些年份會出現暖冬這種反常現象,那是地球自身因素如大氣、海洋的擾動所致,但這些因素根本無法抗衡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四季仍會在太陽的主宰下流轉——‘天意不可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