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 【第一百一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110 【第一百一十章】
◎不歸路◎
戚巍在歸京後, 首先做的不是邀功,而是稱疾,遞呈上一封請辭文書, 意欲解甲歸田。
此事傳入沈春蕪耳中, 她高高懸起的石頭稍稍放下,緊接著問:“太子允否?”
匯報此事的緹雀面露難色:“太子未允, 且還對戚巍戚將軍重重賞賜了一番。”
誰何嘗不清楚,這種賞賜看似擡舉,實則捧殺?兔死狗烹的道理都誰明白,但往往都是當局者,旁觀者清, 沈春蕪起先是沒有明白這一道理的, 還是與盛軾生了感情罅隙後,跳出這一出亂局後,對當前局勢條分縷析,適才驚險地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其實, 真正的智慧都是反本能的。
沈家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大多數人都以為沈家該乘勝追擊, 繼續效忠謝氏王室,博取更高的地位和名利。只有在未來的新帝面前站穩腳跟,好能延續沈氏香火,飛黃騰達。
但沈春蕪這幾日思量得很清楚、很明白了,萬不該這樣做, 若是這樣做,又能預判的了, 未來的新帝登基時, 要清理門戶, 首當其沖的會不會就是沈家?
原本大楚的兵權,分別掌握在盛家、魏家、戚家三家手中,但盛老將軍過身後,近一半的兵權都為皇室所有,至於剩下五分兵權,兩分歸金陵魏家,三分歸奉京沈家。
依當前的局勢,沈家是一路旗開得勝,魏家是危難之中偏保守,沈春蕪愈看愈是心驚,沈家在走向覆滅的道路前,必須要懸崖勒馬!
盛軾沒有同意戚巍的請辭書,也是在情理之中,若是盛軾這麽快就同意了,倒是不像是他那惜才求賢的作風。
她也不著急,橫豎戚巍都有自己的手段與魄力,盛軾同意他的請辭書是早晚的事。
戚巍遞呈請辭書的第二日,就來東宮看望沈春蕪了。
沈春蕪不欲讓舅父生出憂慮之心,就提前吩咐盛軾將拴在她身上的鐵鏈給解鎖了,提前添了薄妝,更換好衣裳,就去了主殿見客。
雖然她掩飾得極好,但戚巍眼力極好,當下就能看出一絲端倪,礙於盛軾在場,並不多問,也將自身的情緒掩藏得極好。等席豫來尋盛軾,盛軾因公務之事離去之事,舅甥二人適才說一些體己話。
沈春蕪覺得看了奔月和刀九一眼,他們都戍守在殿外,想必殿中有什麽動靜,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的。沈春蕪也不怪二人會繼續效忠盛軾,說到底,他們都是漠北鐵騎的精銳,忠誠程度自然是無可挑剔的,若是倒戈向了她,她反倒會生出憂慮來。
在當下的光景之中,沈春蕪伸出了一截傷痕累累的骨腕,伸至戚巍近前,她什麽也沒有說,就讓戚巍自個兒看。
戚巍久經沙場,焉會看不明白這些紫一道青一道的瘡疤意味著什麽,他的眼神由最初的悍愕,很快轉變為慍怒與失望。慍怒是自家寶貝的外甥女,怎麽會遭受這般沈重的精神傷害,他想替她報仇雪恨。但失望也在於,自己一向看好的賢婿,竟然會做出這般極端之事。
戚巍沒問沈春蕪當初為何要逃離盛軾,他尊重外甥女的每一項決定。從小到大,很多人生大事都是給沈春蕪自己做主的,她想做什麽,沈家長輩們就讓她做什麽。所以,沈春蕪打小就與尋常女子不一致,在她眼中,斷沒有平白受委屈的道理的,更沒有夫為妻綱的意識觀念,若她在夫家受了委屈,想要跑,戚巍是第一個雙手讚成的,管她是王妃、太子妃或是當今皇後,只要在夫家不高興了,隨時都能回沈家!
所以,這也是戚巍看到沈春蕪那左腕上觸目驚心的淚痕時,心情是何其覆雜了。
一方面是心疼外甥女,一方面是對未來的天子感到失望。
這倒不是覺得盛軾業務能力不行的意思,而是他在感情方面的陰郁偏執,已經到了近乎變態的地步。
為什麽非要把人囚困起來?這樣就能讓外甥女多愛他一些嗎?
戚巍完全想不通,也不想去想通了,他心中只裝著一件事,那就是先把盛軾摁下去揍一頓!
好好替沈春蕪出氣!
沈春蕪很快制止了他:“舅父萬萬不可為,這般做,只會打草驚蛇,更陷沈家於萬劫不覆之境地。”
戚巍雖然沖動,但也是個聰明人,很快就將一腔怒火摁了下去,低聲問:“那你要讓舅父如何做?”
沈春蕪從袖裾之中拿出一張紙,悄無聲息地抵至戚巍前。
戚巍接過* 了紙,細細審讀紙面上的內容,這是沈春蕪後面的計策,等同於徹底的釜底抽薪,也是能讓沈家與皇室割席的唯一方式。
戚巍不可置信地望著外甥女,“當真,要做到這樣的地步嗎?”
“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沈春蕪執起了一把剪子,細細挑剪著紅燭之上的火芯,火光明明滅滅,映照著她半張臉,這一面是明面,另外半張臉就隱藏在昏晦的光影之間,顯得黯然神秘。
見外甥女選擇用如此慘烈的方式逃離皇室,戚巍並不十分讚同。
走起極端的路,外甥女竟是比那賢婿還要瘋狂!
時下,他忍不住勸了幾句,但沈春蕪的脾氣倔起來,連十頭牛都拽不動,她心意已決,也不需要戚巍去勸說了。
戚巍將紙箋捏得極緊,將紙燒了,道:“我清楚了。”
-
暮冬真正地過去了,春寒也倒幹凈了,暖春初至,萬物覆蘇,草長鶯飛,很快就到了沈春蕪生辰這一日,盛軾便是帶著沈春蕪下江南出游。
原本朝中有一批老臣是反對這件事的,認為儲君與其出游去討女子歡心,倒不如將時間花費在登基這件事上。楚帝辭世久矣,朝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太子負責,每逢早朝,也有仲太後垂簾聽政。根基雖穩,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重臣祈盼盛軾能夠早日登基,一直延宕至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家都祈盼盛軾能早日開啟盛世之局。
值得讓人介懷地一點是,太子是未來的天子,他得登大寶是民之所向,但太子妃自身的爭議就不少。
雖擁躉者眾,但三不五時就有人拿她私去古寺修行、不處理東宮卒務、玩忽職守、與仲太後走得太近、任性妄為等一系列事情來說項,認為她那小門小戶的出身,根本配不上太子。
不過,也有不少人替她發聲。太子妃生於杏林,擁有一手極好的醫術,京城曾經發生過兩場聲勢浩大的時疫,都是沈家出手相助,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引百姓稱讚。凡此種種,太子妃在民間頗有聲望與讚譽。如此一心為民、敢做實事的女子,如何配不上太子?
反對者就說,那就讓太子讓沈氏當個側妃或良娣,若真讓沈氏當皇後,媚惑君主,那未來豈不就成了禍國殃民的禍水?
支持者大怒,沈氏當初是王妃,在潛邸時期,怎的就不見你參她一句狐媚?我看你當初參的最多就是襄平王!
反對者被批斥得啞口無言,直接甩給對方一句:朝堂之上罵罵咧咧,簡直有辱斯文,成何體統!
兩廂勢力差點就打了起來,仲太後聽得腦仁震疼,隔著一道紗織簾子,從上端朝下扔下了一鼎琉璃金樽,大殿間,旋即砸出了一陣響亮的脆聲。
彼此廝打起來的文武兩臣都吃了一驚,看著地面上四分五裂的金樽,仿佛下一刻四分五裂的就是他們了。太後威嚴委實不容小覷,眾人紛紛住了魯莽行止,執著牙笏,誠惶誠恐作告罪之狀。
仲太後揉了揉太陽穴,道:“一年前,時疫突發,若無太子妃出手相助,爾等焉有命在此處扯嘴皮子?”
大殿之上一片冷寂,無人敢駁斥。
太子已經帶著太子妃下了江南,並不在朝上,暫由仲太後掌管。
之所以讓仲太後代為聽政,不會說太子已與仲太後達成和解的意思,而是一種變相的試探。
早朝上眾人例行匯報了各部官務事項,下了朝後,仲太後吩咐戚巍留下。
戚巍卻是稱疾,早已歸了軍營。
只留下蘇邇與小黃門二人面面相覷,只能冷汗潸潸地朝太後稟告此事。太後慢條斯理地翻閱著擱放久矣的請辭文書,眉間饒有興味,戚巍剛打完勝仗歸來,馬上稱疾辭官,打算告老還鄉。
仲太後淡笑:“倒是一個懂得進退的,曉得急流勇退的道理。”
蘇邇是先帝時期的老臣,如今仍在前朝活躍走動,也懂得東宮那邊的情狀,遂道:“可這一封請辭文書,亦是被太子殿下扣押了下來。”
“但太子並不在朝中,暫且做主的人,就是哀家。如今,哀家看了戚將軍的這一封文書,言辭極其剴切,字字錐心泣血,讓人動容不已,若不批允,那些個言官指不定還要如何妄議哀家刻薄呢。”
蘇邇不好置評,道:“但聽太後吩咐。”
“且去取玉璽來。”
聽及此,蘇邇也聽明白了太後的立場,當下不敢懈怠,領命稱是,速速去了崇政殿,取了那玉璽來,仲太後拿起朱筆,在這一折請辭文書的左下角,爽爽快快地批了紅,且摹上了玉璽底層的紋路,這般就算是同意戚巍的請辭了。
“將這封文書,遞給戚將軍罷,我大楚也斷不會薄待老將的,去國帑添置一份厚厚的資餉,以饗沈家遺老。”
蘇邇道:“若是太子歸來,見到這般情狀,怕是對娘娘問罪啊。”
“問罪就問罪,這也是我欠沈家的一份人情,是時候該還了。”
-
千裏之外,金陵。
太子夫婦倆出行的第一站落腳處,就是金陵。
金陵靠海,北通揚州,南接嶺南,是個富庶之地,更是魚米之鄉,在盛軾的安排下,兩人很快在靠近大海的一處錦繡客棧裏落腳。
兩人同居一屋,盛軾挑得是天字號朝海雅舍,沈春蕪在憑欄處,能夠明晰的看到不遠處綿延的渡口和津渡,曲折的海岸線開外,便是浪濤滾滾的大海。日光仿佛在海面繡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線,浪濤不斷朝岸上滾動。水天相接處,漸漸聚起了磅礴壯闊的水墻,由遠及近地朝著黃金灘塗處拍打,海上有不少帆船,千帆過盡,百舸爭流。
這些景致,都是沈春蕪在漠北和奉京都看不到的,仿佛從一個陳舊的人間,來到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人間。
世間萬象,不論如何看,都是看不夠的。
她在憑欄賞景時,盛軾就在靜靜地看著她。
小娘子穿著杭綢的一件蓮白合襟寬袖襦裙,挽著俏皮生動的環髻,碎細的劉海之下是一張清麗婉約的臉,鬢角處散落下來一綹發絲,借著風吹過,發絲卷成了一道黑瀑般的屏風。
眉眼彎彎,夾翹的睫羽成了穿花蛺蝶,輕輕扇動著脆弱的羽翼,不需過多借力,就能在觀者的心目中掀起一陣風暴。
似乎覺察到盛軾在看自己,沈春蕪也順勢望去。
發現他伸過手,將她繚亂的一綹發絲,徐緩地撩至她的耳根後。
男人指尖滾燙,仿佛裹帶著一團濃烈的火,隱隱攪亂了她一池心流,她微微避了開去:“這附近有什麽好吃的,我們可以去看看呀。”
沈春蕪其實不是在賞景,而是尋找可以逃脫的地方。
這附近船只眾多,若是逃脫的話,應當是非常方便的。
但這種小心思,暫且要藏得嚴嚴實實的,且不能被覺察。
在皇廷裏用慣了山珍海味,在此處吃一些清湯野味也是不錯的。
盛軾見沈春蕪在糖人鋪子駐留許久,問她是不是想吃。
沈春蕪臉上掠過一抹緋色,不想讓盛軾看到自己這般稚拙的一面,當下忙說不用。
等路過一座販賣儺戲面具,沈春蕪被這些面具所吸引,她一下子就想起了先前在揚州的時候,她被林德清束縛住,陪著林熹去看秦淮河畔的煙火,在通往河道的路上,她與盛軾打了個照面,他帶著儺戲面具,月色照在詭譎華麗的面具上,這更給他增添一份神秘之感。
退潮的記憶,倏忽洶湧而至,擋也擋不住,沈春蕪也揀了一個面具戴上,轉身想看看盛軾是什麽反應,他卻不在面具鋪裏。
“人呢?”沈春蕪下意識開始尋找,很快地,她就在不遠處的糖人店裏,看到了盛軾的背影。
男人身影修長,錦綢的一席玄黑寬袖竹紋寬襟裘衣,負手而立,不論儀姿還是舉止,無不清雋出塵。這般金貴的一個人,佇立於市井煙火之中,就像是一幅大筆寫意的畫,格外生動。
周遭不少女子,為之駐足,拿眼偷覷著他。
更有甚者,晃著團扇,俏生生地行上前去,與之搭訕。
沈春蕪與盛軾此番是微服出巡,隱姓埋名,偽裝成尋常夫婦的身份,掩人耳目。
金陵城民風開放且淳樸,若是遇著心儀之人,大膽示愛者,絕不在少數。
“我此前怎的沒有見過公子,依公子的貌容和衣飾,想必不是本地人罷?”
一個穿著柳綠青蘿裙的少女,款款上前,團扇掩著嬌容,嗓音細細柔柔。沈春蕪看了一眼對方,此女儀容是很好的,不論是衣飾還是頭飾,都顯得講究,看來出身也是顯赫的。
沈春蕪本來想走到盛軾面前的,但目睹此狀,適時止住了步履。
盛軾也看到了遠處的小娘子,她沒有走過來,戴著一張儺戲面具,一副看好戲的容色。
盛軾唇畔噙著淡笑,道:“我和拙荊是初來此地。”
少女聽到“拙荊”二字,臉上殷勤的笑,頓時有些掛不住,順著盛軾的視線望過去,看到了一個戴著儺戲面具的的荷衣女子。
少女看不到女子的具體面容,但可以對比的是,兩人都穿著以綠色系為主的裙裳,綠色是很活潑歡脫的顏色,穿在少女身上,就是小家碧玉,彰顯青春的氣息。
但穿在女子身上,儼然成了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氣質。
貴氣,大氣,端莊,姝美……
光是這些詞,還不足以來形容少女第一眼看女子時的驚憾。
少女腿驀然一軟,不知為何竟然想要下跪。
這、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盛軾買了糖人,就走到了沈春蕪近前,將糖人遞給她。
沈春蕪微微怔住,視線聚焦在了糖人之上。
小糖人,竟然是她的模樣。
不說惟妙惟肖,但顯得栩栩如生,看得沈春蕪心裏萌萌噠。
“為何會買小糖人給我呀?”她愛不釋手,因為繪畫得太漂亮了,她都不舍得吃。
“方才看你在糖人鋪子前,頻頻駐足,想來是喜愛得緊了,就吩咐掌櫃的,按照你的模樣,描摹了一只。”
此前歷經了這般多的事,沈春蕪很少為一些小事而心動了,但盛軾此行此舉,委實是細膩的。
有一股暖流,悄然流入沈春蕪的心膛。
她道:“謝謝你。”這是一句真心話了。
“你我之間,何必言謝。”盛軾見她小口小口地吃起來,粉紅色的腮幫子一鼓一鼓的,漂亮的眼眸之中滿是幸福的神色。
但盛軾的視線落在小娘子的骨腕,被一圈又一圈的繃帶纏紮著,掩飾著濃重的勒傷。
剎那之間,盛軾心中升起了一片疼惜之意。
實是不該對她動粗的。
他忍不住揉了揉沈春蕪的骨腕,溫聲問道:“還疼不疼?待會兒回去時,我為你再上一上藥。”
沈春蕪下意識想要收手,但男人腕間的力道是那樣強勢,根本不容她去收手。
沈春蕪無可抗拒,只能乖馴地頷首應下。
不遠處。
少女看著兩人攜手離去,面色鐵青,不由得絞緊了帕子。
戍守在旁側的侍婢:“小姐,秦少爺還在等您去禦龍雅軒吃茶賞花呢……”
“吃什麽茶,賞什麽花!那個其貌不揚的暴發戶,能請得動我趙玉瑤?”
趙玉瑤有些惱,心都跟著那個修長的青年走了:“我爹可是統攝金陵市舶司的三品大員,就連那魏將軍府也要仰仗我趙家,我想要什麽男人得不到,非得委身給一個渾身銅臭味的人?”
侍婢臉色愁苦,為難道:“莫非小姐相中了方才那人不成?可那人分明是有妻子的……”
“有妻子又如何?總歸是能和離的。到時候,還不是我的囊中之物?”
侍婢:“……”
面對自家小姐的主意,侍婢不敢茍同,但也不能反駁,戰戰兢兢地問道:“既如此……小姐打算如何做?”
“我先把這件事告訴我爹,我爹手腕通天,定是能夠查出此人的身份!”
-
沈春蕪自然不知曉趙玉瑤在打著什麽算盤,她吃完了小糖人,嘴裏黏黏膩膩的。
盛軾看出來一絲端倪,遂去了茶水鋪子,給她點了綠豆糖水還有桂花糯米糍。
沈春蕪吃得津津有味,原是感覺有些渴的,現在是一點也不渴了。
盛軾點的東西有些多了,她一個人是不吃完的。
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盛軾就一直在托腮看著她。
有時會看得她破不自在。
沈春蕪將一些吃食推至對方面前:“你也吃啊,別關顧著看我。”
“餵我。”盛軾並未動箸,一雙漆眸,浮起點點星光,仿佛有星辰在閃爍。
沈春蕪心悸了一番,指尖也隱微地發著燙。
盛軾的眼神仿佛充滿了張力和咬力,沒有給沈春蕪挪開眼睛的機會。
好像她不主動餵他,他就會一直用這樣的眼神看著她似的。
沈春蕪不由的咽下了一口幹沫,舀起了一小勺綠豆湯,緩緩抵至盛軾的薄唇前:“喏。”
盛軾喝了一口又一口,眼神沈黯如水,仿佛攢藏巨大的黑色漩渦,滾熱又灼人,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她。
沈春蕪都說了,不想讓他一直看著她了,但他不聽,非要一直看著她。
她也沒有辦法,但噗通亂跳的心律,根本騙不了人,
對盛軾並沒有徹底的心灰意冷或是失望,使用一些調.情的手段,兩人就能舊情覆燃。
但是——
這一回沈春蕪硬是冷下了心腸子,她走了一條不歸路。
不可能再回頭了的。
只要堅定了心中的念頭,面對感情方面的境況和道德難題時,也就不會左右為難了。
想清楚了自己的立場,沈春蕪心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舒暢了許多。
餵完綠豆湯,她掖住盛軾的袖裾,道:“我們晚上去看海邊的煙火,好不好?”
一抹興色掠過盛軾的眉庭,沈春蕪很少會主動提出要求的,也很少會跟他撒嬌。
今番這般柔柔軟軟地撒起嬌來,委實讓人招架不住。
盛軾焉有不同意的理?
這時候,刀九入內,附耳跟他說了幾句話。
說是市舶司司長趙家不知從哪裏得來的風聲,曉得了太子和太子妃南下,專門盤下了禦龍樓,今夜就要給太子和太子妃接風洗塵。
不單是趙氏,還有其他衙門、知府等品級不低的地方官,紛紛聞訊趕來。
沈春蕪雖然沒有聽到具體內容,但從盛軾略微沈凝的神色看來,今夜註定是看不成海了。
果不其然,盛軾握住了她的手,說今夜要去禦龍樓赴宴。
擱放在以往,按照盛軾的秉性,他是可以直截了當地拂了這些趨炎附勢的人的面子的。
襄平王可以拂了這些人的面子,但太子不行,天子更不行。
襄平王可以只管軍中卒務,但太子需要掌管天下民情。
更何況,這幾日盛軾早就收到了一些諫折,說金陵是個不折不扣的銷金窟,不少地方官員貪墨洗錢,魚肉百姓,並私販鹽引,榨取漁民勞動力,提高稅錢門檻,並歷經層層盤剝,收進了自己的腰帶裏。
虧地方在上疏的折子裏,不斷跟朝廷哭窮,說連年港口一直虧空,希望朝廷多來寫賑濟。
楚帝時期,已經給地方撥了不少款項了,但地方仍在一直哭窮,形勢仍不見好,那這些銀錢都去了何處?
盛軾此行,其實是有另外一重更深的目的,就是調查這些貪墨的案子,無人敢查,那他就親自會一會這些地方老油子們!
沈春蕪也曉得了盛軾的打算,心神一動,反握住他的手。
“既如此,我陪同你去。”
【作者有話說】
QVQ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歸路◎
戚巍在歸京後, 首先做的不是邀功,而是稱疾,遞呈上一封請辭文書, 意欲解甲歸田。
此事傳入沈春蕪耳中, 她高高懸起的石頭稍稍放下,緊接著問:“太子允否?”
匯報此事的緹雀面露難色:“太子未允, 且還對戚巍戚將軍重重賞賜了一番。”
誰何嘗不清楚,這種賞賜看似擡舉,實則捧殺?兔死狗烹的道理都誰明白,但往往都是當局者,旁觀者清, 沈春蕪起先是沒有明白這一道理的, 還是與盛軾生了感情罅隙後,跳出這一出亂局後,對當前局勢條分縷析,適才驚險地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其實, 真正的智慧都是反本能的。
沈家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大多數人都以為沈家該乘勝追擊, 繼續效忠謝氏王室,博取更高的地位和名利。只有在未來的新帝面前站穩腳跟,好能延續沈氏香火,飛黃騰達。
但沈春蕪這幾日思量得很清楚、很明白了,萬不該這樣做, 若是這樣做,又能預判的了, 未來的新帝登基時, 要清理門戶, 首當其沖的會不會就是沈家?
原本大楚的兵權,分別掌握在盛家、魏家、戚家三家手中,但盛老將軍過身後,近一半的兵權都為皇室所有,至於剩下五分兵權,兩分歸金陵魏家,三分歸奉京沈家。
依當前的局勢,沈家是一路旗開得勝,魏家是危難之中偏保守,沈春蕪愈看愈是心驚,沈家在走向覆滅的道路前,必須要懸崖勒馬!
盛軾沒有同意戚巍的請辭書,也是在情理之中,若是盛軾這麽快就同意了,倒是不像是他那惜才求賢的作風。
她也不著急,橫豎戚巍都有自己的手段與魄力,盛軾同意他的請辭書是早晚的事。
戚巍遞呈請辭書的第二日,就來東宮看望沈春蕪了。
沈春蕪不欲讓舅父生出憂慮之心,就提前吩咐盛軾將拴在她身上的鐵鏈給解鎖了,提前添了薄妝,更換好衣裳,就去了主殿見客。
雖然她掩飾得極好,但戚巍眼力極好,當下就能看出一絲端倪,礙於盛軾在場,並不多問,也將自身的情緒掩藏得極好。等席豫來尋盛軾,盛軾因公務之事離去之事,舅甥二人適才說一些體己話。
沈春蕪覺得看了奔月和刀九一眼,他們都戍守在殿外,想必殿中有什麽動靜,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的。沈春蕪也不怪二人會繼續效忠盛軾,說到底,他們都是漠北鐵騎的精銳,忠誠程度自然是無可挑剔的,若是倒戈向了她,她反倒會生出憂慮來。
在當下的光景之中,沈春蕪伸出了一截傷痕累累的骨腕,伸至戚巍近前,她什麽也沒有說,就讓戚巍自個兒看。
戚巍久經沙場,焉會看不明白這些紫一道青一道的瘡疤意味著什麽,他的眼神由最初的悍愕,很快轉變為慍怒與失望。慍怒是自家寶貝的外甥女,怎麽會遭受這般沈重的精神傷害,他想替她報仇雪恨。但失望也在於,自己一向看好的賢婿,竟然會做出這般極端之事。
戚巍沒問沈春蕪當初為何要逃離盛軾,他尊重外甥女的每一項決定。從小到大,很多人生大事都是給沈春蕪自己做主的,她想做什麽,沈家長輩們就讓她做什麽。所以,沈春蕪打小就與尋常女子不一致,在她眼中,斷沒有平白受委屈的道理的,更沒有夫為妻綱的意識觀念,若她在夫家受了委屈,想要跑,戚巍是第一個雙手讚成的,管她是王妃、太子妃或是當今皇後,只要在夫家不高興了,隨時都能回沈家!
所以,這也是戚巍看到沈春蕪那左腕上觸目驚心的淚痕時,心情是何其覆雜了。
一方面是心疼外甥女,一方面是對未來的天子感到失望。
這倒不是覺得盛軾業務能力不行的意思,而是他在感情方面的陰郁偏執,已經到了近乎變態的地步。
為什麽非要把人囚困起來?這樣就能讓外甥女多愛他一些嗎?
戚巍完全想不通,也不想去想通了,他心中只裝著一件事,那就是先把盛軾摁下去揍一頓!
好好替沈春蕪出氣!
沈春蕪很快制止了他:“舅父萬萬不可為,這般做,只會打草驚蛇,更陷沈家於萬劫不覆之境地。”
戚巍雖然沖動,但也是個聰明人,很快就將一腔怒火摁了下去,低聲問:“那你要讓舅父如何做?”
沈春蕪從袖裾之中拿出一張紙,悄無聲息地抵至戚巍前。
戚巍接過* 了紙,細細審讀紙面上的內容,這是沈春蕪後面的計策,等同於徹底的釜底抽薪,也是能讓沈家與皇室割席的唯一方式。
戚巍不可置信地望著外甥女,“當真,要做到這樣的地步嗎?”
“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沈春蕪執起了一把剪子,細細挑剪著紅燭之上的火芯,火光明明滅滅,映照著她半張臉,這一面是明面,另外半張臉就隱藏在昏晦的光影之間,顯得黯然神秘。
見外甥女選擇用如此慘烈的方式逃離皇室,戚巍並不十分讚同。
走起極端的路,外甥女竟是比那賢婿還要瘋狂!
時下,他忍不住勸了幾句,但沈春蕪的脾氣倔起來,連十頭牛都拽不動,她心意已決,也不需要戚巍去勸說了。
戚巍將紙箋捏得極緊,將紙燒了,道:“我清楚了。”
-
暮冬真正地過去了,春寒也倒幹凈了,暖春初至,萬物覆蘇,草長鶯飛,很快就到了沈春蕪生辰這一日,盛軾便是帶著沈春蕪下江南出游。
原本朝中有一批老臣是反對這件事的,認為儲君與其出游去討女子歡心,倒不如將時間花費在登基這件事上。楚帝辭世久矣,朝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太子負責,每逢早朝,也有仲太後垂簾聽政。根基雖穩,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重臣祈盼盛軾能夠早日登基,一直延宕至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家都祈盼盛軾能早日開啟盛世之局。
值得讓人介懷地一點是,太子是未來的天子,他得登大寶是民之所向,但太子妃自身的爭議就不少。
雖擁躉者眾,但三不五時就有人拿她私去古寺修行、不處理東宮卒務、玩忽職守、與仲太後走得太近、任性妄為等一系列事情來說項,認為她那小門小戶的出身,根本配不上太子。
不過,也有不少人替她發聲。太子妃生於杏林,擁有一手極好的醫術,京城曾經發生過兩場聲勢浩大的時疫,都是沈家出手相助,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引百姓稱讚。凡此種種,太子妃在民間頗有聲望與讚譽。如此一心為民、敢做實事的女子,如何配不上太子?
反對者就說,那就讓太子讓沈氏當個側妃或良娣,若真讓沈氏當皇後,媚惑君主,那未來豈不就成了禍國殃民的禍水?
支持者大怒,沈氏當初是王妃,在潛邸時期,怎的就不見你參她一句狐媚?我看你當初參的最多就是襄平王!
反對者被批斥得啞口無言,直接甩給對方一句:朝堂之上罵罵咧咧,簡直有辱斯文,成何體統!
兩廂勢力差點就打了起來,仲太後聽得腦仁震疼,隔著一道紗織簾子,從上端朝下扔下了一鼎琉璃金樽,大殿間,旋即砸出了一陣響亮的脆聲。
彼此廝打起來的文武兩臣都吃了一驚,看著地面上四分五裂的金樽,仿佛下一刻四分五裂的就是他們了。太後威嚴委實不容小覷,眾人紛紛住了魯莽行止,執著牙笏,誠惶誠恐作告罪之狀。
仲太後揉了揉太陽穴,道:“一年前,時疫突發,若無太子妃出手相助,爾等焉有命在此處扯嘴皮子?”
大殿之上一片冷寂,無人敢駁斥。
太子已經帶著太子妃下了江南,並不在朝上,暫由仲太後掌管。
之所以讓仲太後代為聽政,不會說太子已與仲太後達成和解的意思,而是一種變相的試探。
早朝上眾人例行匯報了各部官務事項,下了朝後,仲太後吩咐戚巍留下。
戚巍卻是稱疾,早已歸了軍營。
只留下蘇邇與小黃門二人面面相覷,只能冷汗潸潸地朝太後稟告此事。太後慢條斯理地翻閱著擱放久矣的請辭文書,眉間饒有興味,戚巍剛打完勝仗歸來,馬上稱疾辭官,打算告老還鄉。
仲太後淡笑:“倒是一個懂得進退的,曉得急流勇退的道理。”
蘇邇是先帝時期的老臣,如今仍在前朝活躍走動,也懂得東宮那邊的情狀,遂道:“可這一封請辭文書,亦是被太子殿下扣押了下來。”
“但太子並不在朝中,暫且做主的人,就是哀家。如今,哀家看了戚將軍的這一封文書,言辭極其剴切,字字錐心泣血,讓人動容不已,若不批允,那些個言官指不定還要如何妄議哀家刻薄呢。”
蘇邇不好置評,道:“但聽太後吩咐。”
“且去取玉璽來。”
聽及此,蘇邇也聽明白了太後的立場,當下不敢懈怠,領命稱是,速速去了崇政殿,取了那玉璽來,仲太後拿起朱筆,在這一折請辭文書的左下角,爽爽快快地批了紅,且摹上了玉璽底層的紋路,這般就算是同意戚巍的請辭了。
“將這封文書,遞給戚將軍罷,我大楚也斷不會薄待老將的,去國帑添置一份厚厚的資餉,以饗沈家遺老。”
蘇邇道:“若是太子歸來,見到這般情狀,怕是對娘娘問罪啊。”
“問罪就問罪,這也是我欠沈家的一份人情,是時候該還了。”
-
千裏之外,金陵。
太子夫婦倆出行的第一站落腳處,就是金陵。
金陵靠海,北通揚州,南接嶺南,是個富庶之地,更是魚米之鄉,在盛軾的安排下,兩人很快在靠近大海的一處錦繡客棧裏落腳。
兩人同居一屋,盛軾挑得是天字號朝海雅舍,沈春蕪在憑欄處,能夠明晰的看到不遠處綿延的渡口和津渡,曲折的海岸線開外,便是浪濤滾滾的大海。日光仿佛在海面繡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線,浪濤不斷朝岸上滾動。水天相接處,漸漸聚起了磅礴壯闊的水墻,由遠及近地朝著黃金灘塗處拍打,海上有不少帆船,千帆過盡,百舸爭流。
這些景致,都是沈春蕪在漠北和奉京都看不到的,仿佛從一個陳舊的人間,來到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人間。
世間萬象,不論如何看,都是看不夠的。
她在憑欄賞景時,盛軾就在靜靜地看著她。
小娘子穿著杭綢的一件蓮白合襟寬袖襦裙,挽著俏皮生動的環髻,碎細的劉海之下是一張清麗婉約的臉,鬢角處散落下來一綹發絲,借著風吹過,發絲卷成了一道黑瀑般的屏風。
眉眼彎彎,夾翹的睫羽成了穿花蛺蝶,輕輕扇動著脆弱的羽翼,不需過多借力,就能在觀者的心目中掀起一陣風暴。
似乎覺察到盛軾在看自己,沈春蕪也順勢望去。
發現他伸過手,將她繚亂的一綹發絲,徐緩地撩至她的耳根後。
男人指尖滾燙,仿佛裹帶著一團濃烈的火,隱隱攪亂了她一池心流,她微微避了開去:“這附近有什麽好吃的,我們可以去看看呀。”
沈春蕪其實不是在賞景,而是尋找可以逃脫的地方。
這附近船只眾多,若是逃脫的話,應當是非常方便的。
但這種小心思,暫且要藏得嚴嚴實實的,且不能被覺察。
在皇廷裏用慣了山珍海味,在此處吃一些清湯野味也是不錯的。
盛軾見沈春蕪在糖人鋪子駐留許久,問她是不是想吃。
沈春蕪臉上掠過一抹緋色,不想讓盛軾看到自己這般稚拙的一面,當下忙說不用。
等路過一座販賣儺戲面具,沈春蕪被這些面具所吸引,她一下子就想起了先前在揚州的時候,她被林德清束縛住,陪著林熹去看秦淮河畔的煙火,在通往河道的路上,她與盛軾打了個照面,他帶著儺戲面具,月色照在詭譎華麗的面具上,這更給他增添一份神秘之感。
退潮的記憶,倏忽洶湧而至,擋也擋不住,沈春蕪也揀了一個面具戴上,轉身想看看盛軾是什麽反應,他卻不在面具鋪裏。
“人呢?”沈春蕪下意識開始尋找,很快地,她就在不遠處的糖人店裏,看到了盛軾的背影。
男人身影修長,錦綢的一席玄黑寬袖竹紋寬襟裘衣,負手而立,不論儀姿還是舉止,無不清雋出塵。這般金貴的一個人,佇立於市井煙火之中,就像是一幅大筆寫意的畫,格外生動。
周遭不少女子,為之駐足,拿眼偷覷著他。
更有甚者,晃著團扇,俏生生地行上前去,與之搭訕。
沈春蕪與盛軾此番是微服出巡,隱姓埋名,偽裝成尋常夫婦的身份,掩人耳目。
金陵城民風開放且淳樸,若是遇著心儀之人,大膽示愛者,絕不在少數。
“我此前怎的沒有見過公子,依公子的貌容和衣飾,想必不是本地人罷?”
一個穿著柳綠青蘿裙的少女,款款上前,團扇掩著嬌容,嗓音細細柔柔。沈春蕪看了一眼對方,此女儀容是很好的,不論是衣飾還是頭飾,都顯得講究,看來出身也是顯赫的。
沈春蕪本來想走到盛軾面前的,但目睹此狀,適時止住了步履。
盛軾也看到了遠處的小娘子,她沒有走過來,戴著一張儺戲面具,一副看好戲的容色。
盛軾唇畔噙著淡笑,道:“我和拙荊是初來此地。”
少女聽到“拙荊”二字,臉上殷勤的笑,頓時有些掛不住,順著盛軾的視線望過去,看到了一個戴著儺戲面具的的荷衣女子。
少女看不到女子的具體面容,但可以對比的是,兩人都穿著以綠色系為主的裙裳,綠色是很活潑歡脫的顏色,穿在少女身上,就是小家碧玉,彰顯青春的氣息。
但穿在女子身上,儼然成了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氣質。
貴氣,大氣,端莊,姝美……
光是這些詞,還不足以來形容少女第一眼看女子時的驚憾。
少女腿驀然一軟,不知為何竟然想要下跪。
這、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盛軾買了糖人,就走到了沈春蕪近前,將糖人遞給她。
沈春蕪微微怔住,視線聚焦在了糖人之上。
小糖人,竟然是她的模樣。
不說惟妙惟肖,但顯得栩栩如生,看得沈春蕪心裏萌萌噠。
“為何會買小糖人給我呀?”她愛不釋手,因為繪畫得太漂亮了,她都不舍得吃。
“方才看你在糖人鋪子前,頻頻駐足,想來是喜愛得緊了,就吩咐掌櫃的,按照你的模樣,描摹了一只。”
此前歷經了這般多的事,沈春蕪很少為一些小事而心動了,但盛軾此行此舉,委實是細膩的。
有一股暖流,悄然流入沈春蕪的心膛。
她道:“謝謝你。”這是一句真心話了。
“你我之間,何必言謝。”盛軾見她小口小口地吃起來,粉紅色的腮幫子一鼓一鼓的,漂亮的眼眸之中滿是幸福的神色。
但盛軾的視線落在小娘子的骨腕,被一圈又一圈的繃帶纏紮著,掩飾著濃重的勒傷。
剎那之間,盛軾心中升起了一片疼惜之意。
實是不該對她動粗的。
他忍不住揉了揉沈春蕪的骨腕,溫聲問道:“還疼不疼?待會兒回去時,我為你再上一上藥。”
沈春蕪下意識想要收手,但男人腕間的力道是那樣強勢,根本不容她去收手。
沈春蕪無可抗拒,只能乖馴地頷首應下。
不遠處。
少女看著兩人攜手離去,面色鐵青,不由得絞緊了帕子。
戍守在旁側的侍婢:“小姐,秦少爺還在等您去禦龍雅軒吃茶賞花呢……”
“吃什麽茶,賞什麽花!那個其貌不揚的暴發戶,能請得動我趙玉瑤?”
趙玉瑤有些惱,心都跟著那個修長的青年走了:“我爹可是統攝金陵市舶司的三品大員,就連那魏將軍府也要仰仗我趙家,我想要什麽男人得不到,非得委身給一個渾身銅臭味的人?”
侍婢臉色愁苦,為難道:“莫非小姐相中了方才那人不成?可那人分明是有妻子的……”
“有妻子又如何?總歸是能和離的。到時候,還不是我的囊中之物?”
侍婢:“……”
面對自家小姐的主意,侍婢不敢茍同,但也不能反駁,戰戰兢兢地問道:“既如此……小姐打算如何做?”
“我先把這件事告訴我爹,我爹手腕通天,定是能夠查出此人的身份!”
-
沈春蕪自然不知曉趙玉瑤在打著什麽算盤,她吃完了小糖人,嘴裏黏黏膩膩的。
盛軾看出來一絲端倪,遂去了茶水鋪子,給她點了綠豆糖水還有桂花糯米糍。
沈春蕪吃得津津有味,原是感覺有些渴的,現在是一點也不渴了。
盛軾點的東西有些多了,她一個人是不吃完的。
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盛軾就一直在托腮看著她。
有時會看得她破不自在。
沈春蕪將一些吃食推至對方面前:“你也吃啊,別關顧著看我。”
“餵我。”盛軾並未動箸,一雙漆眸,浮起點點星光,仿佛有星辰在閃爍。
沈春蕪心悸了一番,指尖也隱微地發著燙。
盛軾的眼神仿佛充滿了張力和咬力,沒有給沈春蕪挪開眼睛的機會。
好像她不主動餵他,他就會一直用這樣的眼神看著她似的。
沈春蕪不由的咽下了一口幹沫,舀起了一小勺綠豆湯,緩緩抵至盛軾的薄唇前:“喏。”
盛軾喝了一口又一口,眼神沈黯如水,仿佛攢藏巨大的黑色漩渦,滾熱又灼人,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她。
沈春蕪都說了,不想讓他一直看著她了,但他不聽,非要一直看著她。
她也沒有辦法,但噗通亂跳的心律,根本騙不了人,
對盛軾並沒有徹底的心灰意冷或是失望,使用一些調.情的手段,兩人就能舊情覆燃。
但是——
這一回沈春蕪硬是冷下了心腸子,她走了一條不歸路。
不可能再回頭了的。
只要堅定了心中的念頭,面對感情方面的境況和道德難題時,也就不會左右為難了。
想清楚了自己的立場,沈春蕪心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舒暢了許多。
餵完綠豆湯,她掖住盛軾的袖裾,道:“我們晚上去看海邊的煙火,好不好?”
一抹興色掠過盛軾的眉庭,沈春蕪很少會主動提出要求的,也很少會跟他撒嬌。
今番這般柔柔軟軟地撒起嬌來,委實讓人招架不住。
盛軾焉有不同意的理?
這時候,刀九入內,附耳跟他說了幾句話。
說是市舶司司長趙家不知從哪裏得來的風聲,曉得了太子和太子妃南下,專門盤下了禦龍樓,今夜就要給太子和太子妃接風洗塵。
不單是趙氏,還有其他衙門、知府等品級不低的地方官,紛紛聞訊趕來。
沈春蕪雖然沒有聽到具體內容,但從盛軾略微沈凝的神色看來,今夜註定是看不成海了。
果不其然,盛軾握住了她的手,說今夜要去禦龍樓赴宴。
擱放在以往,按照盛軾的秉性,他是可以直截了當地拂了這些趨炎附勢的人的面子的。
襄平王可以拂了這些人的面子,但太子不行,天子更不行。
襄平王可以只管軍中卒務,但太子需要掌管天下民情。
更何況,這幾日盛軾早就收到了一些諫折,說金陵是個不折不扣的銷金窟,不少地方官員貪墨洗錢,魚肉百姓,並私販鹽引,榨取漁民勞動力,提高稅錢門檻,並歷經層層盤剝,收進了自己的腰帶裏。
虧地方在上疏的折子裏,不斷跟朝廷哭窮,說連年港口一直虧空,希望朝廷多來寫賑濟。
楚帝時期,已經給地方撥了不少款項了,但地方仍在一直哭窮,形勢仍不見好,那這些銀錢都去了何處?
盛軾此行,其實是有另外一重更深的目的,就是調查這些貪墨的案子,無人敢查,那他就親自會一會這些地方老油子們!
沈春蕪也曉得了盛軾的打算,心神一動,反握住他的手。
“既如此,我陪同你去。”
【作者有話說】
QVQ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