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 13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0章 第 130 章
蘇清之安排得還算妥當, 也很及時。反正水澇災害剛剛發生,賑災的欽差已經抵達目的地。
怎麽說呢,能當官的, 都是聰明人。只不過有時候的聰明,沒有用在正途上。這回委派的欽差沒什麽大毛病, 主要就是吧,嗯, 做事情畢竟認死理且中規中矩。
有時候做事情認死理, 中規中矩是好事,可有的時候......
有的時候, 做事情還是得圓滑一點。
欽差前往賑災,蘇清之預想了千千萬種翻車, 唯獨沒有想到居然會這樣翻車。就一句話,真的絕了......
蘇清之得知欽差在賑災的時候, 被匪徒劫持, 頓時氣笑了。
“你們當孤蠢?”蘇清之在金鑾殿上,根本沒有給百官留面子,直接懟道:“匪徒什麽時候不動手,偏偏等孤指派的欽差著手查地方官員貪汙事宜的時候動手。這是消滅證據?”
蘇清之冷哼,又道:“別把孤當做蠢貨。孤在這兒放下話, 不管膽敢動手的匪徒,是你們誰的人。既然敢伸手,那就別怪孤心狠,砍了你們的爪子。”
這下子百官哪裏還坐得住,直接連呼蘇清之冤枉人。
“冤枉人?”蘇清之玩味的道:“動賑災糧款者, 畜生不如,配當人?”
百官又有人說蘇清之語言粗魯, 不是當太子該說的。
這下子蘇清之直接被氣笑。
好家夥,真的直呼好家夥。這就是大宋官員的常態,說真的,除了包拯外,其他的,蘇清之還真就看不順眼。
“不要懷疑孤的手段。”蘇清之突然道:“你們難道沒私底下調查清楚,孤認祖歸宗之前,住在雲南大理,修的是游方道長那一脈的術法。”
本身這個時空的大宋,並不只是單獨歷史上的大宋。有金庸武俠,有聊齋鬼怪,講究的就是一個離譜的合理。
朝廷還有鎮妖司呢,並且汴京這國都地界兒,還有妖精出沒,蘇清之說自己會術法,還可以役使妖精為他所用,沒有人會懷疑。畢竟蘇清之身邊一直跟著一只叫白倉的倉鼠精。
“好好想想。孤不是嗜血的人。你們最好不要一二再而三的試探孤的底線,要知道孤的底線,可不是那麽好試探出來的。而一旦被試探出來,後果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百官齊呼不敢。
蘇清之懶得管他們是真的不敢,還是假的不敢,反正就一個意思。要是提醒了爪爪還不知道收斂,那就剁了他們的爪子,讓他們去地府找閻王爺哭訴去。
“今天呢,主要是想說春耕補種的事情。結果反而被你們攪合得差點忘了。”頓了頓,蘇清之又說:“由於連日大雨,導致播種下去的秧苗全都爛了根。索性孤安排人在皇莊種植的紅薯、玉米迎來了大豐收,用來做種很不錯。”
“對了,紅薯的種植,有點兒不一樣。這樣吧,孤安排皇莊的管事,叫農司的官員好好學,爭取盡快學會,下鄉教導百姓種植紅薯以及玉米。”
其實皇莊還種植了馬鈴薯,不過由於沒種植多少,所以這回蘇清之並沒有打算拿出來。而是只拿出紅薯以及玉米兩種高產植物。
不曾想,包拯聽了動心了,居然主動請纓,要和公孫策一塊兒參與種植紅薯、玉米事宜。
蘇清之一向對真正的好官,很和顏悅色,並且只要不為難,都會答應。這不,蘇清之第一時間,就答應了包拯的要求,並且還認命包拯全權負責此事,不管是農司的官員,還是皇莊的人,包拯想調用誰就調用誰。
這下子輪到龐太師坐不住了。不過他剛想開口請纓,蘇清之就預判了他的動作,直接表示今天的議題就到這兒......
匪徒劫持欽差大臣的事兒,蘇清之會交給專人負責。就宣布退朝,徒留下龐太師站在原地,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龐大人,聽說龐大人家有良田千畝,不知道這回種的是皇莊出產的新興糧食,還是傳統水稻小麥?”
包拯挺好奇的,還有點狹促。因為他知曉龐太師這個人,貪歸貪,但貪得不過分,並且還算有能力,一向挺會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龐家那千畝良田選擇和蘇清之在皇莊種植的糧食一樣,一點兒都不奇怪。當然了,種植的還是傳統水稻以及小麥,也不奇怪...
就是呢,目前龐太師有點兒惱羞成怒。
“包黑炭,你管老夫的。”龐太師惱羞成怒的轉身就走,步伐很快,可見根本就不想和包拯說話。
包拯笑瞇瞇的看著龐太師逐漸縮小的背影,感嘆還是公孫策聰明。看看寥寥幾語,就讓龐太師氣得連自身形象都不顧了。
“得好好辦理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回了開封府,包拯沖公孫策感嘆。“大宋有太子殿下,是大宋之幸。想來太子殿下繼承皇位後,大宋會一改往日軟弱的形象變得強硬起來。”
“可是遼國那邊又派軍騷擾邊境了。”公孫策雖是疑問,卻很肯定是遼國方面出幺蛾子了。
“大雨連綿,不止我中原腹地大部分地方遭災,遼國據說大雨連下半個月,不止河壩決堤,就連房舍也被雨水沖毀了不少。”
遼國苦寒,雖兵強馬壯,百姓卻一直不富裕。這和遼國大部分國民還保持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習性有關,也有不善於耕種有關。
中原人善種田,是出了名的。事實上,遼國種田的百姓,往上論祖宗的話,大部分還真就是中原人。
像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百姓流離失所,直到趙匡胤陳橋事變、黃袍加身,才算結束了中原的混亂。然鵝由於趙匡胤本身將士出生,當了大宋的開國之君後,就特別害怕有其他的將士學習他來一出黃袍加身,就搞了什麽‘願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極力的打壓武將。
大宋經濟發達,國力羸弱,周邊國家誰都想撲上來咬一口,和當初的承諾分不開的。估計趙匡胤活到現在,也會後悔......
畢竟趙禎往前面的皇帝還好,但是後面的宋徽宗,靖康之難,不止是大宋皇室的恥辱,更是大宋百姓的恥辱。
包拯不能預判這些,但並不妨礙包拯不清楚,一個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對國家的重要性,別的不說,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並不只是驍勇好戰,對外有強大的征服欲,而是處理國家大事來,也會很得心應手。
最起碼蘇清之現在,就顯示了得心應手處理政務的一面。
“大宋有太子,乃是天幸。”公孫策跟著感嘆一句,卻有點兒擔憂。“就怕太子殿下初生牛犢不怕虎,做什麽事情都硬剛,有時圓滑一點,說不得更能得到好結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蘇清之安排得還算妥當, 也很及時。反正水澇災害剛剛發生,賑災的欽差已經抵達目的地。
怎麽說呢,能當官的, 都是聰明人。只不過有時候的聰明,沒有用在正途上。這回委派的欽差沒什麽大毛病, 主要就是吧,嗯, 做事情畢竟認死理且中規中矩。
有時候做事情認死理, 中規中矩是好事,可有的時候......
有的時候, 做事情還是得圓滑一點。
欽差前往賑災,蘇清之預想了千千萬種翻車, 唯獨沒有想到居然會這樣翻車。就一句話,真的絕了......
蘇清之得知欽差在賑災的時候, 被匪徒劫持, 頓時氣笑了。
“你們當孤蠢?”蘇清之在金鑾殿上,根本沒有給百官留面子,直接懟道:“匪徒什麽時候不動手,偏偏等孤指派的欽差著手查地方官員貪汙事宜的時候動手。這是消滅證據?”
蘇清之冷哼,又道:“別把孤當做蠢貨。孤在這兒放下話, 不管膽敢動手的匪徒,是你們誰的人。既然敢伸手,那就別怪孤心狠,砍了你們的爪子。”
這下子百官哪裏還坐得住,直接連呼蘇清之冤枉人。
“冤枉人?”蘇清之玩味的道:“動賑災糧款者, 畜生不如,配當人?”
百官又有人說蘇清之語言粗魯, 不是當太子該說的。
這下子蘇清之直接被氣笑。
好家夥,真的直呼好家夥。這就是大宋官員的常態,說真的,除了包拯外,其他的,蘇清之還真就看不順眼。
“不要懷疑孤的手段。”蘇清之突然道:“你們難道沒私底下調查清楚,孤認祖歸宗之前,住在雲南大理,修的是游方道長那一脈的術法。”
本身這個時空的大宋,並不只是單獨歷史上的大宋。有金庸武俠,有聊齋鬼怪,講究的就是一個離譜的合理。
朝廷還有鎮妖司呢,並且汴京這國都地界兒,還有妖精出沒,蘇清之說自己會術法,還可以役使妖精為他所用,沒有人會懷疑。畢竟蘇清之身邊一直跟著一只叫白倉的倉鼠精。
“好好想想。孤不是嗜血的人。你們最好不要一二再而三的試探孤的底線,要知道孤的底線,可不是那麽好試探出來的。而一旦被試探出來,後果是你們難以想象的。”
百官齊呼不敢。
蘇清之懶得管他們是真的不敢,還是假的不敢,反正就一個意思。要是提醒了爪爪還不知道收斂,那就剁了他們的爪子,讓他們去地府找閻王爺哭訴去。
“今天呢,主要是想說春耕補種的事情。結果反而被你們攪合得差點忘了。”頓了頓,蘇清之又說:“由於連日大雨,導致播種下去的秧苗全都爛了根。索性孤安排人在皇莊種植的紅薯、玉米迎來了大豐收,用來做種很不錯。”
“對了,紅薯的種植,有點兒不一樣。這樣吧,孤安排皇莊的管事,叫農司的官員好好學,爭取盡快學會,下鄉教導百姓種植紅薯以及玉米。”
其實皇莊還種植了馬鈴薯,不過由於沒種植多少,所以這回蘇清之並沒有打算拿出來。而是只拿出紅薯以及玉米兩種高產植物。
不曾想,包拯聽了動心了,居然主動請纓,要和公孫策一塊兒參與種植紅薯、玉米事宜。
蘇清之一向對真正的好官,很和顏悅色,並且只要不為難,都會答應。這不,蘇清之第一時間,就答應了包拯的要求,並且還認命包拯全權負責此事,不管是農司的官員,還是皇莊的人,包拯想調用誰就調用誰。
這下子輪到龐太師坐不住了。不過他剛想開口請纓,蘇清之就預判了他的動作,直接表示今天的議題就到這兒......
匪徒劫持欽差大臣的事兒,蘇清之會交給專人負責。就宣布退朝,徒留下龐太師站在原地,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龐大人,聽說龐大人家有良田千畝,不知道這回種的是皇莊出產的新興糧食,還是傳統水稻小麥?”
包拯挺好奇的,還有點狹促。因為他知曉龐太師這個人,貪歸貪,但貪得不過分,並且還算有能力,一向挺會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龐家那千畝良田選擇和蘇清之在皇莊種植的糧食一樣,一點兒都不奇怪。當然了,種植的還是傳統水稻以及小麥,也不奇怪...
就是呢,目前龐太師有點兒惱羞成怒。
“包黑炭,你管老夫的。”龐太師惱羞成怒的轉身就走,步伐很快,可見根本就不想和包拯說話。
包拯笑瞇瞇的看著龐太師逐漸縮小的背影,感嘆還是公孫策聰明。看看寥寥幾語,就讓龐太師氣得連自身形象都不顧了。
“得好好辦理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回了開封府,包拯沖公孫策感嘆。“大宋有太子殿下,是大宋之幸。想來太子殿下繼承皇位後,大宋會一改往日軟弱的形象變得強硬起來。”
“可是遼國那邊又派軍騷擾邊境了。”公孫策雖是疑問,卻很肯定是遼國方面出幺蛾子了。
“大雨連綿,不止我中原腹地大部分地方遭災,遼國據說大雨連下半個月,不止河壩決堤,就連房舍也被雨水沖毀了不少。”
遼國苦寒,雖兵強馬壯,百姓卻一直不富裕。這和遼國大部分國民還保持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習性有關,也有不善於耕種有關。
中原人善種田,是出了名的。事實上,遼國種田的百姓,往上論祖宗的話,大部分還真就是中原人。
像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百姓流離失所,直到趙匡胤陳橋事變、黃袍加身,才算結束了中原的混亂。然鵝由於趙匡胤本身將士出生,當了大宋的開國之君後,就特別害怕有其他的將士學習他來一出黃袍加身,就搞了什麽‘願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極力的打壓武將。
大宋經濟發達,國力羸弱,周邊國家誰都想撲上來咬一口,和當初的承諾分不開的。估計趙匡胤活到現在,也會後悔......
畢竟趙禎往前面的皇帝還好,但是後面的宋徽宗,靖康之難,不止是大宋皇室的恥辱,更是大宋百姓的恥辱。
包拯不能預判這些,但並不妨礙包拯不清楚,一個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對國家的重要性,別的不說,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並不只是驍勇好戰,對外有強大的征服欲,而是處理國家大事來,也會很得心應手。
最起碼蘇清之現在,就顯示了得心應手處理政務的一面。
“大宋有太子,乃是天幸。”公孫策跟著感嘆一句,卻有點兒擔憂。“就怕太子殿下初生牛犢不怕虎,做什麽事情都硬剛,有時圓滑一點,說不得更能得到好結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