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則天皇帝的面首?
關燈
小
中
大
第73章 則天皇帝的面首?
高仙芝與封常清還在說說笑笑。
“離家前, 我記得還沒到八月會呢(中秋),如今重陽已過,接近年關, 今歲你也得跟著我回去, 烤它一只過廳羊, 暖暖和和在風爐上燒酒喝!”
封常清難得唇角帶上笑意, 默認了主將的蠻橫要求。
七娘耳邊聽著這家常對話,眼前卻是兩人將被斬殺於潼關的文字,眼中的詫異便無法再遮掩住。
幸而無人註意到這一點。
班師回朝的路上, 七娘都在琢磨這件事。
最叫七娘意外的是,安史之亂居然已經離身邊人如此近, 其中幹系又是如此血淋淋。
誣陷二位將軍的人,叫做邊令誠。
是陛下特派,駐高仙芝軍的監軍宦官。
監軍聽來威風,說白了, 不過就是帝王安排在蕃將與漢將身邊的眼線。像他這樣的存在,在整個大唐都不在少數,會被全軍尊稱為一聲“中使”。
七娘忍不住想,李林甫確實帶來了重用蕃將的盛世,可陛下呢, 他不也同樣造就宦官當道、指點朝政軍務的局面嗎?
她得想個主意,提醒二位將軍註意身邊中使。
……
七娘想的都很好, 但實踐起來卻實在難。
直到抵達安西, 高仙芝二人也沒聽明白七娘的暗示。
這番話確實不能明說。畢竟, 論到底高仙芝是李林甫推薦上位的蕃將, 與突騎施人哥舒翰一樣,目前來說還算是李林甫派。
她只能暗戳戳的, 先給宦官邊令誠上起了糖衣炮彈。
邊令誠這個人還真吃這一套,心中對七娘比高仙芝二人滿意多了。
大軍回到河西,邊令誠還琢磨著要為七娘再美言幾句添上戰功呢,安西四鎮節度夫蒙靈察便來找茬了。
邊令誠聽著外頭吵嚷,問道:“怎麽回事?”
七娘簡單概括:“不過就是這位羌族的夫蒙節帥,對高仙芝越過自己上奏捷報的行為不滿,正耍威風,不肯給他記戰功呢。”
邊令誠聞言,面帶鄙夷:“區區羌人,也敢做聖人的主。”說完,便將此事添油加醋地重新修書一封,上奏密報給長安。
這件事很快就有了下文。
正趕上新年,軍中上下一片沸騰。
駐邊將士們大多在邊地尋了新婦,安家落戶。這時候能比預先設想的早回家中團圓,自然歡喜異常。
聖人派來的特使就是這時候到的,敕令犒賞全軍,並特意升任高仙芝為新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兼任鴻臚卿;封常清也被奏為節度判官,加從五品朝散大夫。
另外,下詔命夫蒙靈察回京。
七娘擡眸的時候,正巧看到高仙芝接了詔書,對著已經卸任的夫蒙靈察恭敬行拜禮,不由“吭哧”笑出來。
她這回可算是意識到了宦官的威力。
七娘蠢蠢欲動,開始盤算著更多邊令誠這樣的“中使”的力量。
這就像是過小年給竈王爺嘴上抹蜜吃,在她看來,一切為了達成目標,算不得丟人。
*
長安沈睡在一片月色中。
今年的年節,中書令李林甫府上拜帖從未間斷過。李大相公在朝中的地位水漲船高,那些元日進京朝見的蕃將、州縣朝集使入長安,便免不得要來府中走一遭。
愛財者留下腰包裏的金銀,驕傲者低下高昂的頭顱。
李林甫要的,便是臣服。
安祿山入京也免不得這一遭。
他是因為李林甫的私心而崛起成為節度使的人。看似比不得牛仙客入朝做了宰相,卻是實打實的擁有了兵權。
安祿山為此歡喜,揣著不該有的野心入了李府,卻在見到李林甫帶的一剎那,萬般膨脹的心思都被這位宰輔含笑道破,威勢震懾之下,一一消了個幹凈。
寒冬天裏,虎背熊腰的蕃將從大相公府中出來,已經是汗流浹背。
安祿山回頭,忌憚地再望一眼府邸,大跨步離開。
他會遏制野心,直到扶他上位的李林甫倒臺。
……
李林甫並不知道安祿山的新年詛咒。
年節之後便是春闈,他為了與張九齡留存的那一小部分勢力相鬥,將貢舉選拔的禮部,以及栓選的吏部牢牢掌握在手中。
李林甫啜了口茶,對侍奉在側的兒子道:“今春,陛下又下詔在民間廣求賢才。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入皇城面聖,直達天聽。你說,我怎麽能叫這些個賤民進去放肆妄言,汙了陛下的耳呢。”
若是說些什麽不該說的,豈非不好收場?
李岫一直擔憂阿耶會為權勢所反噬。
聽聞如此言論,放下手中茶壺,跪地俯身勸導:“父親身居高位,更應謹言慎行啊,若因此得罪整個大唐的寒士,豈不是仇怨滿天下。他日一旦落難,只怕是要召來萬人踩踏。”
李林甫聽過這話,卻是一臉好笑:“你當我不弄他們,他們日後就會放過我嗎?”
見李岫被問住了,他又道:“你也不小了,怎麽想法還是這般天真。”
陛下重用他,多半是因為當年他與惠妃為伍,力薦壽王殿下為儲君。有這層私怨在,他就絕不會得了權勢,便為當今皇太子李亨所用。
他是陛下的鷹犬,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保住權位,盡力掙紮,就是李林甫對自己的唯一預設。
想到這些,他幽幽道:“今年,被送來長安的士子註定詩、賦、論、詞,無一人及第。”
李岫驚恐:“那陛下若是問起……”
“天下富有才學之輩,已盡入聖人麾下,可謂是野無遺賢的大喜事,自然是要呈稟天子,聲勢浩大地慶賀一場。”
一場針對士子的試煉還沒開啟,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杜甫也在這起“野無遺賢”騙局之內。
特開的恩科於盛夏張榜。
只是,今年不只是杜甫落了榜,就連身邊認識的諸多士子也無一例外全都落第。此時此刻,詩人的敏銳度叫他驟然清醒,繼而想到了七娘二入長安時,曾誠心勸告他:
“不必執著於今日的長安,終有一日,你會發覺毫無意義。”
“杜二甫,暫且放下長安,你才能見到整個大唐。”
一腔懷才不遇,在此刻無比共鳴於這番勸慰。
杜甫不知道七娘如何能看得如此通透,或許,是李白、王昌齡他們在京中時,也有如此感受吧。
長安城中潦倒數年,杜甫終於看清了現實與自己的內心。
他要離開長安,前往隴右,與友人會合。
*
夏末,隴右道剛剛收完今年的小麥。
防風林長成之後,各州縣的農田地力都因此受益良多。加上小麥通過兩年的改良,外加肥料助力,產量自然喜人。
七娘先前因為收覆小勃律的功績,已經被李隆基破格升任為天策上將軍諮祭酒,同時兼天策府功曹參軍。
軍諮祭酒是個軍務參謀一樣的官職,比之負責幹活的曹參軍,更多了幾分指揮和禮儀上的權力;
而功曹參軍最大的好處,是掌管了天策府中官員的選拔、福利等事。
這二年,入府侍奉的蕃將人數超過漢將。
因而七娘心中很清楚,李隆基這是在拿她震懾這些個邊將。
沒過幾日。
杜甫帶著長安的最新消息,一路跋涉來到西都。
李白欣喜迎人進門時,七娘正挽了袖子,在琢磨水泥加固甘州、涼州等地城墻的事情。
幾年未見,女郎出落得越發……像個不好惹的刺頭。
杜甫比了比自己的臂膀身形,笑道:“從前七娘說往後保護我,我還不信。如今一瞧,她這肩頭絕對是扛得起事的!”
李白、高適幾人忙擺手:“七娘不經誇,莫要讓她再竄上天了。”
眾人登時笑作一團。
傍晚時分涼風習習,他們索性圍坐在院前一株桐樹下,聊起這幾年的近況。
七娘臟著一雙手,就這麽甩開袖子坐在石墩上。
阿尋習慣性地去掏帕子,卻看見寧斐坐在石桌前,已經自然而然接替他幹了活,順便給七娘和眾人添了茶水。
除過阿尋,無人註意到這些小細節。
杜甫將李林甫的“野無遺賢”之言講給眾人,引來一片罵聲。
連向來穩重的賀知章也多了句嘴:“李林甫小人心思、妒性太強,才望功業在他之上,很容易遭到忌憚。”
尤其,是與吏治派打擂的文學一派。
杜甫順著這話想起一樁事:“賀監此言不假,但依我看,李林甫他千防萬防,卻算漏了一個人。”
“何人?”七娘追問。
“貴妃堂兄,度支員外郎、侍禦史楊國忠。”
王昌齡也才幫著忙活完新劃田畝之事,趕來聽到這事,隨口道:“楊國忠一介紈絝,能混到這位子都虧了楊妃從旁美言吧。不過以他之能也就到這了,何須李林甫分神忌憚?”
眾人似乎都讚同這說法,唯有七娘蹙眉搖頭。
楊玉娘絕不會幫襯楊國忠。
這幾年,她們依靠嶺南貢禦的荔枝做聯絡。她深知,楊玉娘從未與當今天子和楊家同心同德,甚至因她提醒,起了提防心。
七娘道:“按照楊國忠的諂媚行徑,很可能是抱上了李林甫的大腿。而李林甫看重他背後獨得聖寵的楊貴妃,又覺得這人沒大本事,好掌控,這才願意提拔。”
杜甫在長安呆了幾年,臨出京師又與張九齡會面,才有這一番推測。七娘身在隴右卻一下子揣測到了真相。
他不由多瞧了女郎一眼:“不錯。楊國忠從前在蜀中是個賭徒,手又夠狠。只怕,能為李林甫對東宮下黑手。”
“杜二甫,為什麽忽然提起李林甫算漏了此人?”七娘敏銳察覺不對勁的地方,問,“朝中還發生了什麽事?”
杜甫嘆氣,覺得有些難以啟齒:“我出京之前,陛下已經為楊國忠的舅父,張易之兄弟平反了。”
眾人無言,一時還想不起張易之究竟是誰。
賀知章忽然變了臉色,追問:“張易之……是昔年則天皇帝的兩位?”
杜甫點頭:“正是則天皇帝的面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高仙芝與封常清還在說說笑笑。
“離家前, 我記得還沒到八月會呢(中秋),如今重陽已過,接近年關, 今歲你也得跟著我回去, 烤它一只過廳羊, 暖暖和和在風爐上燒酒喝!”
封常清難得唇角帶上笑意, 默認了主將的蠻橫要求。
七娘耳邊聽著這家常對話,眼前卻是兩人將被斬殺於潼關的文字,眼中的詫異便無法再遮掩住。
幸而無人註意到這一點。
班師回朝的路上, 七娘都在琢磨這件事。
最叫七娘意外的是,安史之亂居然已經離身邊人如此近, 其中幹系又是如此血淋淋。
誣陷二位將軍的人,叫做邊令誠。
是陛下特派,駐高仙芝軍的監軍宦官。
監軍聽來威風,說白了, 不過就是帝王安排在蕃將與漢將身邊的眼線。像他這樣的存在,在整個大唐都不在少數,會被全軍尊稱為一聲“中使”。
七娘忍不住想,李林甫確實帶來了重用蕃將的盛世,可陛下呢, 他不也同樣造就宦官當道、指點朝政軍務的局面嗎?
她得想個主意,提醒二位將軍註意身邊中使。
……
七娘想的都很好, 但實踐起來卻實在難。
直到抵達安西, 高仙芝二人也沒聽明白七娘的暗示。
這番話確實不能明說。畢竟, 論到底高仙芝是李林甫推薦上位的蕃將, 與突騎施人哥舒翰一樣,目前來說還算是李林甫派。
她只能暗戳戳的, 先給宦官邊令誠上起了糖衣炮彈。
邊令誠這個人還真吃這一套,心中對七娘比高仙芝二人滿意多了。
大軍回到河西,邊令誠還琢磨著要為七娘再美言幾句添上戰功呢,安西四鎮節度夫蒙靈察便來找茬了。
邊令誠聽著外頭吵嚷,問道:“怎麽回事?”
七娘簡單概括:“不過就是這位羌族的夫蒙節帥,對高仙芝越過自己上奏捷報的行為不滿,正耍威風,不肯給他記戰功呢。”
邊令誠聞言,面帶鄙夷:“區區羌人,也敢做聖人的主。”說完,便將此事添油加醋地重新修書一封,上奏密報給長安。
這件事很快就有了下文。
正趕上新年,軍中上下一片沸騰。
駐邊將士們大多在邊地尋了新婦,安家落戶。這時候能比預先設想的早回家中團圓,自然歡喜異常。
聖人派來的特使就是這時候到的,敕令犒賞全軍,並特意升任高仙芝為新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兼任鴻臚卿;封常清也被奏為節度判官,加從五品朝散大夫。
另外,下詔命夫蒙靈察回京。
七娘擡眸的時候,正巧看到高仙芝接了詔書,對著已經卸任的夫蒙靈察恭敬行拜禮,不由“吭哧”笑出來。
她這回可算是意識到了宦官的威力。
七娘蠢蠢欲動,開始盤算著更多邊令誠這樣的“中使”的力量。
這就像是過小年給竈王爺嘴上抹蜜吃,在她看來,一切為了達成目標,算不得丟人。
*
長安沈睡在一片月色中。
今年的年節,中書令李林甫府上拜帖從未間斷過。李大相公在朝中的地位水漲船高,那些元日進京朝見的蕃將、州縣朝集使入長安,便免不得要來府中走一遭。
愛財者留下腰包裏的金銀,驕傲者低下高昂的頭顱。
李林甫要的,便是臣服。
安祿山入京也免不得這一遭。
他是因為李林甫的私心而崛起成為節度使的人。看似比不得牛仙客入朝做了宰相,卻是實打實的擁有了兵權。
安祿山為此歡喜,揣著不該有的野心入了李府,卻在見到李林甫帶的一剎那,萬般膨脹的心思都被這位宰輔含笑道破,威勢震懾之下,一一消了個幹凈。
寒冬天裏,虎背熊腰的蕃將從大相公府中出來,已經是汗流浹背。
安祿山回頭,忌憚地再望一眼府邸,大跨步離開。
他會遏制野心,直到扶他上位的李林甫倒臺。
……
李林甫並不知道安祿山的新年詛咒。
年節之後便是春闈,他為了與張九齡留存的那一小部分勢力相鬥,將貢舉選拔的禮部,以及栓選的吏部牢牢掌握在手中。
李林甫啜了口茶,對侍奉在側的兒子道:“今春,陛下又下詔在民間廣求賢才。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入皇城面聖,直達天聽。你說,我怎麽能叫這些個賤民進去放肆妄言,汙了陛下的耳呢。”
若是說些什麽不該說的,豈非不好收場?
李岫一直擔憂阿耶會為權勢所反噬。
聽聞如此言論,放下手中茶壺,跪地俯身勸導:“父親身居高位,更應謹言慎行啊,若因此得罪整個大唐的寒士,豈不是仇怨滿天下。他日一旦落難,只怕是要召來萬人踩踏。”
李林甫聽過這話,卻是一臉好笑:“你當我不弄他們,他們日後就會放過我嗎?”
見李岫被問住了,他又道:“你也不小了,怎麽想法還是這般天真。”
陛下重用他,多半是因為當年他與惠妃為伍,力薦壽王殿下為儲君。有這層私怨在,他就絕不會得了權勢,便為當今皇太子李亨所用。
他是陛下的鷹犬,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保住權位,盡力掙紮,就是李林甫對自己的唯一預設。
想到這些,他幽幽道:“今年,被送來長安的士子註定詩、賦、論、詞,無一人及第。”
李岫驚恐:“那陛下若是問起……”
“天下富有才學之輩,已盡入聖人麾下,可謂是野無遺賢的大喜事,自然是要呈稟天子,聲勢浩大地慶賀一場。”
一場針對士子的試煉還沒開啟,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杜甫也在這起“野無遺賢”騙局之內。
特開的恩科於盛夏張榜。
只是,今年不只是杜甫落了榜,就連身邊認識的諸多士子也無一例外全都落第。此時此刻,詩人的敏銳度叫他驟然清醒,繼而想到了七娘二入長安時,曾誠心勸告他:
“不必執著於今日的長安,終有一日,你會發覺毫無意義。”
“杜二甫,暫且放下長安,你才能見到整個大唐。”
一腔懷才不遇,在此刻無比共鳴於這番勸慰。
杜甫不知道七娘如何能看得如此通透,或許,是李白、王昌齡他們在京中時,也有如此感受吧。
長安城中潦倒數年,杜甫終於看清了現實與自己的內心。
他要離開長安,前往隴右,與友人會合。
*
夏末,隴右道剛剛收完今年的小麥。
防風林長成之後,各州縣的農田地力都因此受益良多。加上小麥通過兩年的改良,外加肥料助力,產量自然喜人。
七娘先前因為收覆小勃律的功績,已經被李隆基破格升任為天策上將軍諮祭酒,同時兼天策府功曹參軍。
軍諮祭酒是個軍務參謀一樣的官職,比之負責幹活的曹參軍,更多了幾分指揮和禮儀上的權力;
而功曹參軍最大的好處,是掌管了天策府中官員的選拔、福利等事。
這二年,入府侍奉的蕃將人數超過漢將。
因而七娘心中很清楚,李隆基這是在拿她震懾這些個邊將。
沒過幾日。
杜甫帶著長安的最新消息,一路跋涉來到西都。
李白欣喜迎人進門時,七娘正挽了袖子,在琢磨水泥加固甘州、涼州等地城墻的事情。
幾年未見,女郎出落得越發……像個不好惹的刺頭。
杜甫比了比自己的臂膀身形,笑道:“從前七娘說往後保護我,我還不信。如今一瞧,她這肩頭絕對是扛得起事的!”
李白、高適幾人忙擺手:“七娘不經誇,莫要讓她再竄上天了。”
眾人登時笑作一團。
傍晚時分涼風習習,他們索性圍坐在院前一株桐樹下,聊起這幾年的近況。
七娘臟著一雙手,就這麽甩開袖子坐在石墩上。
阿尋習慣性地去掏帕子,卻看見寧斐坐在石桌前,已經自然而然接替他幹了活,順便給七娘和眾人添了茶水。
除過阿尋,無人註意到這些小細節。
杜甫將李林甫的“野無遺賢”之言講給眾人,引來一片罵聲。
連向來穩重的賀知章也多了句嘴:“李林甫小人心思、妒性太強,才望功業在他之上,很容易遭到忌憚。”
尤其,是與吏治派打擂的文學一派。
杜甫順著這話想起一樁事:“賀監此言不假,但依我看,李林甫他千防萬防,卻算漏了一個人。”
“何人?”七娘追問。
“貴妃堂兄,度支員外郎、侍禦史楊國忠。”
王昌齡也才幫著忙活完新劃田畝之事,趕來聽到這事,隨口道:“楊國忠一介紈絝,能混到這位子都虧了楊妃從旁美言吧。不過以他之能也就到這了,何須李林甫分神忌憚?”
眾人似乎都讚同這說法,唯有七娘蹙眉搖頭。
楊玉娘絕不會幫襯楊國忠。
這幾年,她們依靠嶺南貢禦的荔枝做聯絡。她深知,楊玉娘從未與當今天子和楊家同心同德,甚至因她提醒,起了提防心。
七娘道:“按照楊國忠的諂媚行徑,很可能是抱上了李林甫的大腿。而李林甫看重他背後獨得聖寵的楊貴妃,又覺得這人沒大本事,好掌控,這才願意提拔。”
杜甫在長安呆了幾年,臨出京師又與張九齡會面,才有這一番推測。七娘身在隴右卻一下子揣測到了真相。
他不由多瞧了女郎一眼:“不錯。楊國忠從前在蜀中是個賭徒,手又夠狠。只怕,能為李林甫對東宮下黑手。”
“杜二甫,為什麽忽然提起李林甫算漏了此人?”七娘敏銳察覺不對勁的地方,問,“朝中還發生了什麽事?”
杜甫嘆氣,覺得有些難以啟齒:“我出京之前,陛下已經為楊國忠的舅父,張易之兄弟平反了。”
眾人無言,一時還想不起張易之究竟是誰。
賀知章忽然變了臉色,追問:“張易之……是昔年則天皇帝的兩位?”
杜甫點頭:“正是則天皇帝的面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