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東施效顰,學人精。
關燈
小
中
大
第62章 東施效顰,學人精。
天策本是夤夜中的一顆星。
當年, 太宗李世民戰功彪炳,高祖大喜,認為現有官職不足以彰顯其功績, 才為他專門開設了天策上將這一官職。
天策上將掌管了舉國征討, 位列三公之上, 還破例開啟天策上將府, 其直屬屬官便有三四十人,涉及兵事的方方面面,儼然已經是一個職能齊全的龐大軍事指揮機構。①
消息從中書省傳出, 朝中要員皆是訝然。
張九齡聽過後,大致便猜得出陛下重開天策府的圖謀, 無非就是壓制相權、大增顏面。與昔年太宗所面臨的局面相比,簡直有如兒戲。
然而詔書已下,事成定局。
張九齡嘆息,只能盡己所能, 幫皇帝遏制住想要抱團湧入天策府的鼠輩。
……
嶺南道,潮州府署。
七娘熟悉了潮州城之後,便將戚翁、梅舟他們都從潮陽遷了過來。潮陽縣的油梁、造船處依然留著,交給可以信賴的人去經營。
潮州城的油梁分號剛設立,長安重開天策府的消息便傳了過來。
時值仲夏之末, 草木繁茂,李白坐在榕樹下與高適、王昌齡正把酒言歡。長史將京師喜訊傳達之後, 三人都沈默下來。
李白與王昌齡都是做過諫官的人, 作為臣子, 此刻一腔憋悶, 對帝王所行有諸多不認同之處,卻再難宣之於口諫言。
七娘不知從哪個角落竄出來, 應當是也聽到了長史的話,有些意料之內的淡然:“以前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太宗督軍北上,還得經過高祖特詔批準,才能行事②,可見天策上將掌天下征伐之事。陛下久別兵權,還能掌的明白嗎?”
這話實屬大逆不道。
只是樹底下統共就他們四人,不遠處又有阿尋親自把守著,李白竟也懈怠地沒有出言反駁。
倒是高適找補一句:“當今陛下十七歲出任右衛郎將,此後策反羽林軍,於唐隆元年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先天二年又誅盡太平黨羽,賜死公主,可見還是有人主之能的,只是將兵權擱置這許多年,一時興起就重開天策府,過於兒戲了……”
這話說完,李白和七娘陷入了詭異的沈默。
對他們來說,太平黨羽死絕,並不是一紙值得炫耀的功績。至少小諸葛——武珩之死是他們不願見到的。
好在高適也並非愚忠之輩,說完這話,自己先覺得別扭地嘆了口氣。
王昌齡忽而開口問:“天策府重開,陛下自命天策上將,那府中屬官呢?難道也要效仿太宗設置齊全嗎?”
高適苦笑:“恐怕是的。”
不然,只有陛下一個上將軍,豈不是放著這等實權官職成了虛名。
但凡好大喜功之輩,都不會放過這等標榜自身的機會。
李白不由想到些旁的:“我記得天策府內屬官官職繁多?”
“正是。其中包括長史、司馬、從事中郎、軍諮祭酒、典簽、主簿、諸曹參軍事等直屬屬官,除兵事屬官之外,還有文學館名滿大唐的十八學士,可謂文武兩道人才兼備。”
王昌齡解釋完,似乎怕幾人意識不到,重開天策府可能導致勢力失衡變遷。
又補了一句:“七娘可知曉十八學士之名?”
七娘幼時便聽李白提過一嘴,心中有數,所以才去長安叫楊玉娘教了白鸚鵡這麽一句話。
此刻,為了不被師父懷疑,女郎佯裝懵懂搖頭:“不知道啊,郎君講講?”
王昌齡便苦笑著開始報人名。
文學館內簡直群英薈萃。
從秦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到文士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國子助教孔穎達等人,圍繞著太宗組成了一支豪華班底。其間不乏有幾位參軍、咨議典簽、天策府從事中郎、軍諮祭酒文韜武略,兼任了十八學士之一。③
這十八人論政議典,可謂是太宗時期的智囊團。
七娘聽得無比向往,旁人暫且不論,房謀杜斷她總是知曉的。再加上虞世南、孔穎達幾位,可都是貞觀年間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再一想當今陛下身邊環繞的那群走狗,直教人沒眼瞧。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毫無可比性嘛。
拿二者相提並論,都是侮辱了為貞觀之治做出貢獻的前輩們。
七娘一臉嫌棄問:“陛下不會也要弄個十八學士吧?他留在身邊的人,早就不剩幾個真才了……”
王昌齡與高適對視,無奈一笑,並不說話。
李白只好嘆氣解釋:“原先與你講過你不聽,開元十八學士早就有了。”
“啊?!”
“啊什麽啊,上陽宮食象亭,陛下命董萼畫像之事我與你提過,忘了嗎?”
七娘不吭聲,因為她記起來了。
前些年,師父說陛下命人在上陽宮食象亭給十八個小老頭畫畫像。她沒仔細聽,還當是什麽人體模特圖,原來卻是為他親自任命的十八學士造冊用的。
這些人裏頭,七娘認識的就不多了。只有一個過世的張說,和辭官榮養的賀知章。
當今陛下將自認為的有才學之士聚集在一處,一一畫了像,記錄上姓名、表字、爵位、籍貫等,就將活生生的人當成了他集郵的標本。
這一冊集到最後,還要落下“太宗遺風”四個大字。
七娘聽得直牙酸,小聲罵罵咧咧道:“陛下可真是個學人精,先祖聲名顯著,便一股腦的什麽都學來,只能落得一個四不像,好比東施效顰。”
對那十八學士也是極大的不尊重。
李白三人聞言欲言又止。
七娘眨眼:“怎麽了?我說的不對嗎?”
不遠處傳來一陣笑聲,賀知章緩行過來,笑吟吟道:“說的不錯,老夫也在那十八學士之列,聽聞與太宗麾下相較長短,真恨不得連夜去取了畫像焚毀。”
外頭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還不到正午酷暑殘毒時分。賀知章總喜歡這時間出來曬曬太陽。
老人家缺鈣,胳膊腿兒曬著這點陽光便舒服許多。
七娘聽了賀知章的話,卻嚇得連忙解釋:“賀阿翁,我不是那個意思。先任張說相公學識如何我也不熟,暫且不論他,但您絕對稱得上飽學之士,為人做官更是沒得說。”
賀知章但笑不語。
七娘一番言論是針對陛下的,他怎會聽不出來。
只是有些話不該敞明了說,以免給她招來禍端。
混跡官場半生的賀監伸手遞了一樣東西給七娘,岔開話題:“看看這是什麽?”
七娘雙手接過,掌心是一只封存起來的棉花團,硬邦邦的,像是見過水又曬了許久。
她不解問:“賀阿翁,哪裏來的棉花?”
賀知章笑:“嶺南節度軍助皮邏閣相邀五詔首領,一網打盡,六詔合一在即,這是郭子儀帶兵歸來特意派人送來的南詔樹棉。”
七娘聽聞與南詔有關,仔細記下:“樹棉?”
賀知章點頭:“此樹名喚娑羅樹,聽郭子儀提起,在南詔十分容易見到。”
南詔是最早有文字明確記載種植棉花、生產棉布的地區之一。
漢時,西南邊疆著名的貿易城永昌(今保山)便有不少關於棉紡織物的記載。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蘭幹細布。
而賀知章口中的娑羅樹,便是長在南詔的一種灌木型多年生棉花品種,因為株型較為高大,株高四米到五米,也被州縣百姓叫做“樹棉”。
七娘了解過大唐的棉布現狀,看著掌心那一團樹棉,念頭已動,只面上還做出好奇狀:“阿翁提到此物,一定是有什麽特別之處值得註意吧?”
賀知章負手而立,與眾人商議起來。
而今,大唐的棉布應用已經十分普及,這種以棉花制成的紡織物一般被稱作“白疊”,因為朝廷規定了寒士著色為白,因而一度擠占了皂布(黑布)市場。
但需求是一回事,供應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原地區的白疊、花疊布因為原料不充分,經常只會被制成手巾。而在同一時期的南詔,棉布已經普遍用作衣料了。
因而,中原棉布仍然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階段。
這個階段持續許久,要一直到宋元兩朝,才會因為棉花的廣泛種植,從上至下地將棉紡織物普及。
七娘試探著問:“您是想把樹棉給引來嶺南試種植?”
嶺南氣候條件與之相仿,若能成功,才好推廣至別處。
賀知章點頭應是,所想與七娘不謀而合。
七娘聞言,自然雙手雙腳讚成。即便樹棉不能大範圍種植,她也會想法子從南詔薅羊毛的。
只有足夠多的羊毛,才能叫李隆基心動生起貪念。這樣一來,想在南詔國土源源不斷獲取資源,就得給她這個有用之人隨便封個一官半職,以便在皮邏閣眼皮子底下行事。
天策府內的長史之流,七娘是暫且不敢想的。
只能打主意在各曹參軍上頭。
除過輔助戶籍書佐的戶曹參軍之外,功、倉、兵、鎧、士五曹參軍,都有她可以做到的大把事情。換言之,七娘是要用足夠誘使帝王的利益,來換取最高軍事指揮處的一定話語權。
至少,要方便她在外頭狐假虎威。
棉花在往後的各朝各代都是重中之重,甚至後人有因棉花引起戰爭無數,於是,帝國昌盛的延續常與此物掛鉤。
七娘打算先用“棉花帝國”的餌,來試著釣釣李隆基這條魚。
於是笑著開口道:“賀阿翁叫我瞧這些,可是尋對人了。要是我阿耶,指不定叫咱們攻下南詔國。”
這話逗得其餘幾人大笑起來。李白也好笑地隔空點著七娘。
七娘見鋪墊的差不多了,提出要求:“種地我確實在行。不過,得要去南詔實地瞧過才行。正巧近日寧氏一族要前往,我跟著寧十四一道,大家也可以放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策本是夤夜中的一顆星。
當年, 太宗李世民戰功彪炳,高祖大喜,認為現有官職不足以彰顯其功績, 才為他專門開設了天策上將這一官職。
天策上將掌管了舉國征討, 位列三公之上, 還破例開啟天策上將府, 其直屬屬官便有三四十人,涉及兵事的方方面面,儼然已經是一個職能齊全的龐大軍事指揮機構。①
消息從中書省傳出, 朝中要員皆是訝然。
張九齡聽過後,大致便猜得出陛下重開天策府的圖謀, 無非就是壓制相權、大增顏面。與昔年太宗所面臨的局面相比,簡直有如兒戲。
然而詔書已下,事成定局。
張九齡嘆息,只能盡己所能, 幫皇帝遏制住想要抱團湧入天策府的鼠輩。
……
嶺南道,潮州府署。
七娘熟悉了潮州城之後,便將戚翁、梅舟他們都從潮陽遷了過來。潮陽縣的油梁、造船處依然留著,交給可以信賴的人去經營。
潮州城的油梁分號剛設立,長安重開天策府的消息便傳了過來。
時值仲夏之末, 草木繁茂,李白坐在榕樹下與高適、王昌齡正把酒言歡。長史將京師喜訊傳達之後, 三人都沈默下來。
李白與王昌齡都是做過諫官的人, 作為臣子, 此刻一腔憋悶, 對帝王所行有諸多不認同之處,卻再難宣之於口諫言。
七娘不知從哪個角落竄出來, 應當是也聽到了長史的話,有些意料之內的淡然:“以前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太宗督軍北上,還得經過高祖特詔批準,才能行事②,可見天策上將掌天下征伐之事。陛下久別兵權,還能掌的明白嗎?”
這話實屬大逆不道。
只是樹底下統共就他們四人,不遠處又有阿尋親自把守著,李白竟也懈怠地沒有出言反駁。
倒是高適找補一句:“當今陛下十七歲出任右衛郎將,此後策反羽林軍,於唐隆元年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先天二年又誅盡太平黨羽,賜死公主,可見還是有人主之能的,只是將兵權擱置這許多年,一時興起就重開天策府,過於兒戲了……”
這話說完,李白和七娘陷入了詭異的沈默。
對他們來說,太平黨羽死絕,並不是一紙值得炫耀的功績。至少小諸葛——武珩之死是他們不願見到的。
好在高適也並非愚忠之輩,說完這話,自己先覺得別扭地嘆了口氣。
王昌齡忽而開口問:“天策府重開,陛下自命天策上將,那府中屬官呢?難道也要效仿太宗設置齊全嗎?”
高適苦笑:“恐怕是的。”
不然,只有陛下一個上將軍,豈不是放著這等實權官職成了虛名。
但凡好大喜功之輩,都不會放過這等標榜自身的機會。
李白不由想到些旁的:“我記得天策府內屬官官職繁多?”
“正是。其中包括長史、司馬、從事中郎、軍諮祭酒、典簽、主簿、諸曹參軍事等直屬屬官,除兵事屬官之外,還有文學館名滿大唐的十八學士,可謂文武兩道人才兼備。”
王昌齡解釋完,似乎怕幾人意識不到,重開天策府可能導致勢力失衡變遷。
又補了一句:“七娘可知曉十八學士之名?”
七娘幼時便聽李白提過一嘴,心中有數,所以才去長安叫楊玉娘教了白鸚鵡這麽一句話。
此刻,為了不被師父懷疑,女郎佯裝懵懂搖頭:“不知道啊,郎君講講?”
王昌齡便苦笑著開始報人名。
文學館內簡直群英薈萃。
從秦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到文士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國子助教孔穎達等人,圍繞著太宗組成了一支豪華班底。其間不乏有幾位參軍、咨議典簽、天策府從事中郎、軍諮祭酒文韜武略,兼任了十八學士之一。③
這十八人論政議典,可謂是太宗時期的智囊團。
七娘聽得無比向往,旁人暫且不論,房謀杜斷她總是知曉的。再加上虞世南、孔穎達幾位,可都是貞觀年間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再一想當今陛下身邊環繞的那群走狗,直教人沒眼瞧。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毫無可比性嘛。
拿二者相提並論,都是侮辱了為貞觀之治做出貢獻的前輩們。
七娘一臉嫌棄問:“陛下不會也要弄個十八學士吧?他留在身邊的人,早就不剩幾個真才了……”
王昌齡與高適對視,無奈一笑,並不說話。
李白只好嘆氣解釋:“原先與你講過你不聽,開元十八學士早就有了。”
“啊?!”
“啊什麽啊,上陽宮食象亭,陛下命董萼畫像之事我與你提過,忘了嗎?”
七娘不吭聲,因為她記起來了。
前些年,師父說陛下命人在上陽宮食象亭給十八個小老頭畫畫像。她沒仔細聽,還當是什麽人體模特圖,原來卻是為他親自任命的十八學士造冊用的。
這些人裏頭,七娘認識的就不多了。只有一個過世的張說,和辭官榮養的賀知章。
當今陛下將自認為的有才學之士聚集在一處,一一畫了像,記錄上姓名、表字、爵位、籍貫等,就將活生生的人當成了他集郵的標本。
這一冊集到最後,還要落下“太宗遺風”四個大字。
七娘聽得直牙酸,小聲罵罵咧咧道:“陛下可真是個學人精,先祖聲名顯著,便一股腦的什麽都學來,只能落得一個四不像,好比東施效顰。”
對那十八學士也是極大的不尊重。
李白三人聞言欲言又止。
七娘眨眼:“怎麽了?我說的不對嗎?”
不遠處傳來一陣笑聲,賀知章緩行過來,笑吟吟道:“說的不錯,老夫也在那十八學士之列,聽聞與太宗麾下相較長短,真恨不得連夜去取了畫像焚毀。”
外頭陽光正好,微風不燥,還不到正午酷暑殘毒時分。賀知章總喜歡這時間出來曬曬太陽。
老人家缺鈣,胳膊腿兒曬著這點陽光便舒服許多。
七娘聽了賀知章的話,卻嚇得連忙解釋:“賀阿翁,我不是那個意思。先任張說相公學識如何我也不熟,暫且不論他,但您絕對稱得上飽學之士,為人做官更是沒得說。”
賀知章但笑不語。
七娘一番言論是針對陛下的,他怎會聽不出來。
只是有些話不該敞明了說,以免給她招來禍端。
混跡官場半生的賀監伸手遞了一樣東西給七娘,岔開話題:“看看這是什麽?”
七娘雙手接過,掌心是一只封存起來的棉花團,硬邦邦的,像是見過水又曬了許久。
她不解問:“賀阿翁,哪裏來的棉花?”
賀知章笑:“嶺南節度軍助皮邏閣相邀五詔首領,一網打盡,六詔合一在即,這是郭子儀帶兵歸來特意派人送來的南詔樹棉。”
七娘聽聞與南詔有關,仔細記下:“樹棉?”
賀知章點頭:“此樹名喚娑羅樹,聽郭子儀提起,在南詔十分容易見到。”
南詔是最早有文字明確記載種植棉花、生產棉布的地區之一。
漢時,西南邊疆著名的貿易城永昌(今保山)便有不少關於棉紡織物的記載。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蘭幹細布。
而賀知章口中的娑羅樹,便是長在南詔的一種灌木型多年生棉花品種,因為株型較為高大,株高四米到五米,也被州縣百姓叫做“樹棉”。
七娘了解過大唐的棉布現狀,看著掌心那一團樹棉,念頭已動,只面上還做出好奇狀:“阿翁提到此物,一定是有什麽特別之處值得註意吧?”
賀知章負手而立,與眾人商議起來。
而今,大唐的棉布應用已經十分普及,這種以棉花制成的紡織物一般被稱作“白疊”,因為朝廷規定了寒士著色為白,因而一度擠占了皂布(黑布)市場。
但需求是一回事,供應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原地區的白疊、花疊布因為原料不充分,經常只會被制成手巾。而在同一時期的南詔,棉布已經普遍用作衣料了。
因而,中原棉布仍然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階段。
這個階段持續許久,要一直到宋元兩朝,才會因為棉花的廣泛種植,從上至下地將棉紡織物普及。
七娘試探著問:“您是想把樹棉給引來嶺南試種植?”
嶺南氣候條件與之相仿,若能成功,才好推廣至別處。
賀知章點頭應是,所想與七娘不謀而合。
七娘聞言,自然雙手雙腳讚成。即便樹棉不能大範圍種植,她也會想法子從南詔薅羊毛的。
只有足夠多的羊毛,才能叫李隆基心動生起貪念。這樣一來,想在南詔國土源源不斷獲取資源,就得給她這個有用之人隨便封個一官半職,以便在皮邏閣眼皮子底下行事。
天策府內的長史之流,七娘是暫且不敢想的。
只能打主意在各曹參軍上頭。
除過輔助戶籍書佐的戶曹參軍之外,功、倉、兵、鎧、士五曹參軍,都有她可以做到的大把事情。換言之,七娘是要用足夠誘使帝王的利益,來換取最高軍事指揮處的一定話語權。
至少,要方便她在外頭狐假虎威。
棉花在往後的各朝各代都是重中之重,甚至後人有因棉花引起戰爭無數,於是,帝國昌盛的延續常與此物掛鉤。
七娘打算先用“棉花帝國”的餌,來試著釣釣李隆基這條魚。
於是笑著開口道:“賀阿翁叫我瞧這些,可是尋對人了。要是我阿耶,指不定叫咱們攻下南詔國。”
這話逗得其餘幾人大笑起來。李白也好笑地隔空點著七娘。
七娘見鋪墊的差不多了,提出要求:“種地我確實在行。不過,得要去南詔實地瞧過才行。正巧近日寧氏一族要前往,我跟著寧十四一道,大家也可以放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