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
關燈
小
中
大
第59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
七娘許久沒見賀知章, 索性趁著年節,登門去送拜禮。
晨起天晴,長安難得冬日裏有這般藍的天色。
七娘心情不錯, 哼著小曲兒, 拎上從嶺南帶來的特產就往賀宅奔。賀家家門她認得, 從前也曾來過一次, 那時候賀知章醉酒受了整夜寒氣,還能躺在板車上談笑風生;這回見面他精神頭雖然不錯,身子骨卻大不如前了。
一方花廳裏, 小老頭兒靠坐在長椅上,正在曬太陽。
聽到動靜, 賀知章笑著招手:“七娘來了?賀阿翁買了從前西市你最愛用的古樓子,趁著還熱乎,快嘗嘗。”
小石桌上蹲著一只風爐,上頭溫著古樓子大餅和半只羊羔肉, 酥油嗞嗞作響,便有椒豉味兒溢出。
七娘再見從前舊人,卻先被對方惦記著喜好,不免十分感動。吸了吸鼻子湊上去:“賀阿翁,您怎麽一上來就跟我打感情牌呢, 太狡猾啦。”
賀知章被逗笑了,邀七娘入座, 又親自切了一份羊羔餡古樓子在盤中, 推過去:“鬼丫頭, 阿翁惦記你愛吃什麽, 反倒成了不是。”
七娘不好意思地笑著,連忙合著羊肉咬了一大口餅捧場賠罪。
“今日本還約了你謹夫子, 只是他手傷加重抖得厲害,索性就不見你了。他在你跟前總歸要些面子,你多體諒。”賀知章才說了幾句便沈沈咳起來,身旁老仆連忙將廳前最後一道窗扇也關嚴實了,再給披上件裘衣。
七娘連忙放下吃食,擔憂道:“謹夫子那點心思我明白的。只是,賀阿翁這是染了風寒?”
賀知章以虛拳掩唇:“不礙事。”
老仆忍不住插嘴:“先前為著廢太子求情,賀監陪著那些小輩多跪了一會兒,那時候還沒入春,寒氣重的很,才落下了病根,這二年間冬日裏便都過得不大暢快。”
賀知章被賣了個幹凈,無奈嘆氣:“你與七娘說這些做什麽。左右張相公如今回朝了,我也不必苦苦撐在長安。陛下已經同意辭呈,往後就盡是躲清閑了。”
七娘聽過一連串的消息,卻並不意外:“您果真要辭官?”
賀知章點了點頭。
“去哪兒?”
“落葉歸根,回本鄉家宅。”賀知章笑笑,眼中有幾分溫情,“老夫自越州山陰(浙江紹興)出來,參加貢舉,做了狀元,混在長安已有四十年了,是該去別處瞧瞧。這回,陛下賜了放生池數頃,又以山陰老宅為‘千秋觀’,足夠享福終老於此地了。”
七娘聽到這裏,不禁默然。
聽說賀知章近年一路坐到了太子賓客兼正授秘書監的位子,整個長安都得稱一聲“賀監”,能起意辭官,定然是有特殊的重要原因。
她很好奇賀知章辭官的緣由。
要了解大唐究竟是如何走上“棄長安”之路的,她就必須得看到各階層態度的變化。但此刻賀知章不願明說,七娘也就體貼的沒有再去問。
她換了個話題:“阿翁閑下來了,可願與我一道同行?我們到了江南西道就分開,絕不拖著阿翁去嶺南遭罪。”
賀知章聽到這裏放聲大笑:“老夫辭官歸隱自由身,正打算去尋李太白好好喝它三天三夜,怎麽,你這個小管事就要將人拒之門外嗎?”
七娘又驚又喜,連忙解釋一番,賀知章這才相約一道去嶺南。
小火上的羊羔肉和餅子很快見了底,再溫二兩熱酒暖暖身,便是一副饜足之態。七娘偷偷跟著賀知章嘗了桂花酒,驚覺自己的酒量越發好起來。
賀知章點著她笑:“你來我這兒,是還想打探其他人的消息吧?”
七娘道:“您看出來啦。長安如今不比當年,我也不敢去挨個問,怕被有心人抓著不放反給他們添了麻煩。所以,就想著從賀阿翁這裏探問大家的近況。”
這一番話說的誠懇,賀監卻是不信的。
李太白偶爾一封信曾提過,七娘可是借著馴鳥術與長安來往密切,友人近況又怎會不知?
小老頭兒也不戳破,順著七娘的話接下去,預備瞧瞧她到底什麽打算。
“王昌齡王補闕,在你們前往嶺南之後便備考了次年的博學鴻文科,因行文妙絕,改任泗水縣尉,去歲遷江寧丞後因事獲罪,這會兒應該在謫赴嶺南的路上。”
看七娘並不意外,賀知章便笑了:“不過,前幾日大朝會上張相公已經開口求了情,聖人心情好,赦免了他。若我們走得快一些,還能碰上王昌齡遇赦也說不準。”
七娘的來意顯然不單只是在王昌齡身上。
不過還是捧場的應聲:“好啊,到時候,正好拐帶了王郎君一道去嶺南。”
瞧見賀知章笑吟吟洞悉一切的眼神,七娘只好開門見山:“阿翁,我是為了郭子儀來的。就是那個華洲考上來的武貢舉狀元,您還記得嗎?”
賀知章因為李白的緣故,也認得這位開元十四年的武舉小官。
便道:“郭子儀,他不是在長安任職好好的嗎?怎麽了?”
“只做個護衛皇都的南衙軍,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七娘有些急切道,“郭子儀的身手又精進了,我試探過,要不是師祖傳我裴家劍技,二十招之內我就能被打得落花流水。”
七娘一副吹噓狀,仿佛自己才是贏的人。
賀知章詫異問:“學了裴將軍的劍,你能撐到多少招?”
“不能叫撐,我只是劍技還不夠好,才略輸一籌,就一籌。”七娘強調之後,又站起身拱手,“漢人將領需要郭子儀這樣的人,張阿翁雖然已經同意向陛下推舉他,但他畢竟剛還朝,在陛下重用蕃將的節骨眼上逆著來,只怕後頭再想做什麽,會難上許多……”
賀知章聽明白了,戲謔道:“所以你這小滑頭就安排老夫去做馬前卒,反正是個辭官的糟老頭子,得罪誰都不怕。”
“賀阿翁就愛取笑我。”七娘無奈嘆了口氣,“我只是聽說,陛下要攜文武百官在城外為您餞行,可見,聖人這些年對您有幾分情誼在。”
便是虛假君臣情,當著這麽多人的面提出來,李隆基也得咬著牙笑應。
賀知章當即反應過來:“張相公知道你這般大膽嗎?”
七娘縮了縮脖子,期待地看向小老頭:“陛下挖坑自己跳,跟我有什麽幹系。張阿翁不會知道的,對吧?”
“……”
郭子儀確實是個可用之才,至於到底能不能與一流的蕃將抗衡,總歸要丟他出去試試才知曉。
賀知章決意答應下來,好帶著七娘早些啟程。
*
沒過幾日,張九齡下朝之後,特意向陛下舉薦了三人。
其一是開元九年進士王維。此人貢舉入仕之後,僅僅供職數月,就遭下屬牽連被貶官濟州司倉參軍。離任後愛妻離世,閑居長安,聽聞張九齡入京,第一時間登門求汲引;
其二是孟浩然。孟浩然貢舉之後,一直沒能得到重用,張九齡知曉此人與李太白有些相似之處,這才決意推舉,即便不能得陛下青眼,也可以留在他身側做事;
至於第三人,則叫人有些意外。
是張九齡的胞弟,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張九臯。
大唐十道改為十五道,不過兩年。張九臯這個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在任做的還不錯,張九齡便有由頭推舉他出任嶺南節度使。
嶺南至今未設節度使,陳、寧、馮、冼四氏做大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借著這個問題,才好讓陛下在此設立節度使。
安祿山能憑著胡旋舞設節度,嶺南怎麽就不能憑著四氏族設呢!
這件事比張九齡想的還要順利。
陳家和冼家先前因為兩頂綠帽,徹底開罪了馮氏蘇氏背後的高力士與楊思勖。宮中沒了宦官阻攔,張九齡想做些什麽便是事半功倍。
陛下允了嶺南節度使之事後,又大手一揮:“那個王維朕記得,留著做個右拾遺也就罷了。”
張九齡便聽明白了。
這是沒瞧上孟浩然,覺得以他的名氣不夠裝點盛世的門面。
太過熟悉帝王心思的張相公垂下眼眸,默默攥緊了袖角,而後俯身一拜,拱手唱道:“老臣替此二人敬謝聖人隆恩。”
*
元宵之前,長安城內外積雪消融。
七娘輕裝簡行,早早候在城外。
灞橋前正上演一出君臣相送。她不便露面,索性在不遠處停了馬車,和阿尋坐在車邊吃吃喝喝,等著賀知章。
橋頭之下,灞河水醒,冰凍逐漸化為了潺潺流水。
李隆基眼見春景將至,興致又起,為賀知章親書贈別詩一首,又折枯柳一支相贈,也體驗了一把文人士子的情懷。
皇太子李亨攜百官傾身於後,一派其樂融融之象。
賀知章揣摩著氣氛烘托地差不多了,袖著手客套兩句,跟李隆基提起了郭子儀。小老頭兒思慮周全,還特意放大聲音,生怕身後百官聽不到他的唯一請求。
這話一出,跟在帝王身側的李林甫和張九齡二位相公同時望過來。只不過,前者是警惕,後者則是意外。
張九齡還沒想好怎麽引薦這個武官呢,就被賀知章搶了先。
上首的帝王顯然早已不記得此人,疑問:“郭子儀?”
賀知章躬身:“正是開元十四年武貢舉狀元郭子儀,此人出身太原郭氏,有勇有謀,可堪一用啊陛下。”
李隆基瞄一眼身邊的兩位宰相,將他們的神色盡收眼底,笑得意味深長:“看來我大唐果真是人才濟濟啊。”
前有李林甫舉薦牛仙客、安祿山等蕃將,後有張九齡推舉張九臯、王維等文人,如今就連辭官不幹的賀知章都插一腳。
當真有趣。
李隆基望著灞河思忖片刻,計較得失之後,給了答覆:“嶺南俚僚不好對付,郭子儀既然有些本事,就跟隨嶺南節度使一道南下吧。那廣州府長史……”
帝王說到此處停頓,看向張九齡。
“陛下,廣州長史尚且在任,未有錯漏,倒是桂州長史空缺出來了。”張九齡連忙補道。
“那就命郭子儀前往桂州。正好,南詔近來生亂諸多,他若真有本事,在桂州也能照應一二。”
如此安置,皆大歡喜,就連帝王自身也是洋洋自得——
他厚待老臣至此,史官們怎麽也該記上一筆“賢明仁義之君”的美談了吧?
為了博得美名,李隆基又額外增補了一句:“愛卿勞苦功高,是我大唐的功臣。此番歸鄉,即便已經辭官,也當享最高一級的驛館驛馬供給。此事可安置妥當?”
緊隨帝王身側的高力士開腔:“回聖人,已經吩咐下去了。賀監回鄉這一路,都是僅次於三公的驛傳待遇。”
一時間山呼海嘯,文武百官大讚陛下“情義深重,實乃仁君”。
賀知章忽然有些恍惚。
今日到底是為他餞行,還是為陛下添上一筆史書美名?
……
從長安離去之後,賀監才察覺高力士口中的驛館待遇有多奢華。
以他從前的地位,竟也對此聞所未聞。
七娘跟著賀知章長了見識,不由有些擔憂:“阿翁,這樣朝廷府庫真的不會虧損嗎?”
賀知章對驛傳經營倒是有些了解,索性講給七娘聽。
“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了。當今大唐驛館遍布各道,驛馬全部是由朝廷供給,不同等級的驛館官給馬匹數量也不同,僅這一項就消耗巨大。再加上吃住修繕等,朝廷負擔不起這份花銷,就想出一個‘捉驛’的主意。”
七娘疑惑:“捉驛?”
賀知章點點頭:“捉驛也叫作捉奉,說白了,就是朝廷抓大頭供奉驛館。驛長多由州裏富戶充任。”
被捉驛之後,富戶們被朝廷忽悠著變成了官身,免除賦稅、徭役,還可以在經營好驛館的前提下,在驛道兩旁開食肆、客舍等生意。
富戶們動了心,才有了今日遍布大唐疆域的三十裏一驛館。
然而事實上,這些經營者大多都是虧本買賣。只有地處驛路要道,善於經營者才抓住機會賺到了銀子。
賀知章顯然早就知曉這些,舉例道:“定州驛長何明遠執掌三處驛館,家財巨萬,靠的就是這份生意頭腦。可見巨利當前,叫許多人都紅了眼,不知道自己有幾分能耐了。”
桌上供著一份浙東新到的草蝦。
賀知章便指著鮮蝦又說:“單論這桌上的海味,從浙東明州(浙江寧波)到長安,得有四千裏路,給聖上供給新鮮海味一年就得用去力夫九千六百餘人。途中花費,可都是驛館準備銀錢吃食的。”
無法蓋過這份開支,便一定是虧本。
七娘認認真真聽賀阿翁說完,點頭讚同:“人貴有自知之明。他們只圖巨利,眼裏沒有開支,被坑也不算冤。”
然後話鋒一轉:“我就不一樣了,對自己幾斤幾兩十分清楚。賀阿翁,做驛長有什麽要求?我也想去!”
賀知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七娘許久沒見賀知章, 索性趁著年節,登門去送拜禮。
晨起天晴,長安難得冬日裏有這般藍的天色。
七娘心情不錯, 哼著小曲兒, 拎上從嶺南帶來的特產就往賀宅奔。賀家家門她認得, 從前也曾來過一次, 那時候賀知章醉酒受了整夜寒氣,還能躺在板車上談笑風生;這回見面他精神頭雖然不錯,身子骨卻大不如前了。
一方花廳裏, 小老頭兒靠坐在長椅上,正在曬太陽。
聽到動靜, 賀知章笑著招手:“七娘來了?賀阿翁買了從前西市你最愛用的古樓子,趁著還熱乎,快嘗嘗。”
小石桌上蹲著一只風爐,上頭溫著古樓子大餅和半只羊羔肉, 酥油嗞嗞作響,便有椒豉味兒溢出。
七娘再見從前舊人,卻先被對方惦記著喜好,不免十分感動。吸了吸鼻子湊上去:“賀阿翁,您怎麽一上來就跟我打感情牌呢, 太狡猾啦。”
賀知章被逗笑了,邀七娘入座, 又親自切了一份羊羔餡古樓子在盤中, 推過去:“鬼丫頭, 阿翁惦記你愛吃什麽, 反倒成了不是。”
七娘不好意思地笑著,連忙合著羊肉咬了一大口餅捧場賠罪。
“今日本還約了你謹夫子, 只是他手傷加重抖得厲害,索性就不見你了。他在你跟前總歸要些面子,你多體諒。”賀知章才說了幾句便沈沈咳起來,身旁老仆連忙將廳前最後一道窗扇也關嚴實了,再給披上件裘衣。
七娘連忙放下吃食,擔憂道:“謹夫子那點心思我明白的。只是,賀阿翁這是染了風寒?”
賀知章以虛拳掩唇:“不礙事。”
老仆忍不住插嘴:“先前為著廢太子求情,賀監陪著那些小輩多跪了一會兒,那時候還沒入春,寒氣重的很,才落下了病根,這二年間冬日裏便都過得不大暢快。”
賀知章被賣了個幹凈,無奈嘆氣:“你與七娘說這些做什麽。左右張相公如今回朝了,我也不必苦苦撐在長安。陛下已經同意辭呈,往後就盡是躲清閑了。”
七娘聽過一連串的消息,卻並不意外:“您果真要辭官?”
賀知章點了點頭。
“去哪兒?”
“落葉歸根,回本鄉家宅。”賀知章笑笑,眼中有幾分溫情,“老夫自越州山陰(浙江紹興)出來,參加貢舉,做了狀元,混在長安已有四十年了,是該去別處瞧瞧。這回,陛下賜了放生池數頃,又以山陰老宅為‘千秋觀’,足夠享福終老於此地了。”
七娘聽到這裏,不禁默然。
聽說賀知章近年一路坐到了太子賓客兼正授秘書監的位子,整個長安都得稱一聲“賀監”,能起意辭官,定然是有特殊的重要原因。
她很好奇賀知章辭官的緣由。
要了解大唐究竟是如何走上“棄長安”之路的,她就必須得看到各階層態度的變化。但此刻賀知章不願明說,七娘也就體貼的沒有再去問。
她換了個話題:“阿翁閑下來了,可願與我一道同行?我們到了江南西道就分開,絕不拖著阿翁去嶺南遭罪。”
賀知章聽到這裏放聲大笑:“老夫辭官歸隱自由身,正打算去尋李太白好好喝它三天三夜,怎麽,你這個小管事就要將人拒之門外嗎?”
七娘又驚又喜,連忙解釋一番,賀知章這才相約一道去嶺南。
小火上的羊羔肉和餅子很快見了底,再溫二兩熱酒暖暖身,便是一副饜足之態。七娘偷偷跟著賀知章嘗了桂花酒,驚覺自己的酒量越發好起來。
賀知章點著她笑:“你來我這兒,是還想打探其他人的消息吧?”
七娘道:“您看出來啦。長安如今不比當年,我也不敢去挨個問,怕被有心人抓著不放反給他們添了麻煩。所以,就想著從賀阿翁這裏探問大家的近況。”
這一番話說的誠懇,賀監卻是不信的。
李太白偶爾一封信曾提過,七娘可是借著馴鳥術與長安來往密切,友人近況又怎會不知?
小老頭兒也不戳破,順著七娘的話接下去,預備瞧瞧她到底什麽打算。
“王昌齡王補闕,在你們前往嶺南之後便備考了次年的博學鴻文科,因行文妙絕,改任泗水縣尉,去歲遷江寧丞後因事獲罪,這會兒應該在謫赴嶺南的路上。”
看七娘並不意外,賀知章便笑了:“不過,前幾日大朝會上張相公已經開口求了情,聖人心情好,赦免了他。若我們走得快一些,還能碰上王昌齡遇赦也說不準。”
七娘的來意顯然不單只是在王昌齡身上。
不過還是捧場的應聲:“好啊,到時候,正好拐帶了王郎君一道去嶺南。”
瞧見賀知章笑吟吟洞悉一切的眼神,七娘只好開門見山:“阿翁,我是為了郭子儀來的。就是那個華洲考上來的武貢舉狀元,您還記得嗎?”
賀知章因為李白的緣故,也認得這位開元十四年的武舉小官。
便道:“郭子儀,他不是在長安任職好好的嗎?怎麽了?”
“只做個護衛皇都的南衙軍,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七娘有些急切道,“郭子儀的身手又精進了,我試探過,要不是師祖傳我裴家劍技,二十招之內我就能被打得落花流水。”
七娘一副吹噓狀,仿佛自己才是贏的人。
賀知章詫異問:“學了裴將軍的劍,你能撐到多少招?”
“不能叫撐,我只是劍技還不夠好,才略輸一籌,就一籌。”七娘強調之後,又站起身拱手,“漢人將領需要郭子儀這樣的人,張阿翁雖然已經同意向陛下推舉他,但他畢竟剛還朝,在陛下重用蕃將的節骨眼上逆著來,只怕後頭再想做什麽,會難上許多……”
賀知章聽明白了,戲謔道:“所以你這小滑頭就安排老夫去做馬前卒,反正是個辭官的糟老頭子,得罪誰都不怕。”
“賀阿翁就愛取笑我。”七娘無奈嘆了口氣,“我只是聽說,陛下要攜文武百官在城外為您餞行,可見,聖人這些年對您有幾分情誼在。”
便是虛假君臣情,當著這麽多人的面提出來,李隆基也得咬著牙笑應。
賀知章當即反應過來:“張相公知道你這般大膽嗎?”
七娘縮了縮脖子,期待地看向小老頭:“陛下挖坑自己跳,跟我有什麽幹系。張阿翁不會知道的,對吧?”
“……”
郭子儀確實是個可用之才,至於到底能不能與一流的蕃將抗衡,總歸要丟他出去試試才知曉。
賀知章決意答應下來,好帶著七娘早些啟程。
*
沒過幾日,張九齡下朝之後,特意向陛下舉薦了三人。
其一是開元九年進士王維。此人貢舉入仕之後,僅僅供職數月,就遭下屬牽連被貶官濟州司倉參軍。離任後愛妻離世,閑居長安,聽聞張九齡入京,第一時間登門求汲引;
其二是孟浩然。孟浩然貢舉之後,一直沒能得到重用,張九齡知曉此人與李太白有些相似之處,這才決意推舉,即便不能得陛下青眼,也可以留在他身側做事;
至於第三人,則叫人有些意外。
是張九齡的胞弟,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張九臯。
大唐十道改為十五道,不過兩年。張九臯這個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在任做的還不錯,張九齡便有由頭推舉他出任嶺南節度使。
嶺南至今未設節度使,陳、寧、馮、冼四氏做大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借著這個問題,才好讓陛下在此設立節度使。
安祿山能憑著胡旋舞設節度,嶺南怎麽就不能憑著四氏族設呢!
這件事比張九齡想的還要順利。
陳家和冼家先前因為兩頂綠帽,徹底開罪了馮氏蘇氏背後的高力士與楊思勖。宮中沒了宦官阻攔,張九齡想做些什麽便是事半功倍。
陛下允了嶺南節度使之事後,又大手一揮:“那個王維朕記得,留著做個右拾遺也就罷了。”
張九齡便聽明白了。
這是沒瞧上孟浩然,覺得以他的名氣不夠裝點盛世的門面。
太過熟悉帝王心思的張相公垂下眼眸,默默攥緊了袖角,而後俯身一拜,拱手唱道:“老臣替此二人敬謝聖人隆恩。”
*
元宵之前,長安城內外積雪消融。
七娘輕裝簡行,早早候在城外。
灞橋前正上演一出君臣相送。她不便露面,索性在不遠處停了馬車,和阿尋坐在車邊吃吃喝喝,等著賀知章。
橋頭之下,灞河水醒,冰凍逐漸化為了潺潺流水。
李隆基眼見春景將至,興致又起,為賀知章親書贈別詩一首,又折枯柳一支相贈,也體驗了一把文人士子的情懷。
皇太子李亨攜百官傾身於後,一派其樂融融之象。
賀知章揣摩著氣氛烘托地差不多了,袖著手客套兩句,跟李隆基提起了郭子儀。小老頭兒思慮周全,還特意放大聲音,生怕身後百官聽不到他的唯一請求。
這話一出,跟在帝王身側的李林甫和張九齡二位相公同時望過來。只不過,前者是警惕,後者則是意外。
張九齡還沒想好怎麽引薦這個武官呢,就被賀知章搶了先。
上首的帝王顯然早已不記得此人,疑問:“郭子儀?”
賀知章躬身:“正是開元十四年武貢舉狀元郭子儀,此人出身太原郭氏,有勇有謀,可堪一用啊陛下。”
李隆基瞄一眼身邊的兩位宰相,將他們的神色盡收眼底,笑得意味深長:“看來我大唐果真是人才濟濟啊。”
前有李林甫舉薦牛仙客、安祿山等蕃將,後有張九齡推舉張九臯、王維等文人,如今就連辭官不幹的賀知章都插一腳。
當真有趣。
李隆基望著灞河思忖片刻,計較得失之後,給了答覆:“嶺南俚僚不好對付,郭子儀既然有些本事,就跟隨嶺南節度使一道南下吧。那廣州府長史……”
帝王說到此處停頓,看向張九齡。
“陛下,廣州長史尚且在任,未有錯漏,倒是桂州長史空缺出來了。”張九齡連忙補道。
“那就命郭子儀前往桂州。正好,南詔近來生亂諸多,他若真有本事,在桂州也能照應一二。”
如此安置,皆大歡喜,就連帝王自身也是洋洋自得——
他厚待老臣至此,史官們怎麽也該記上一筆“賢明仁義之君”的美談了吧?
為了博得美名,李隆基又額外增補了一句:“愛卿勞苦功高,是我大唐的功臣。此番歸鄉,即便已經辭官,也當享最高一級的驛館驛馬供給。此事可安置妥當?”
緊隨帝王身側的高力士開腔:“回聖人,已經吩咐下去了。賀監回鄉這一路,都是僅次於三公的驛傳待遇。”
一時間山呼海嘯,文武百官大讚陛下“情義深重,實乃仁君”。
賀知章忽然有些恍惚。
今日到底是為他餞行,還是為陛下添上一筆史書美名?
……
從長安離去之後,賀監才察覺高力士口中的驛館待遇有多奢華。
以他從前的地位,竟也對此聞所未聞。
七娘跟著賀知章長了見識,不由有些擔憂:“阿翁,這樣朝廷府庫真的不會虧損嗎?”
賀知章對驛傳經營倒是有些了解,索性講給七娘聽。
“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了。當今大唐驛館遍布各道,驛馬全部是由朝廷供給,不同等級的驛館官給馬匹數量也不同,僅這一項就消耗巨大。再加上吃住修繕等,朝廷負擔不起這份花銷,就想出一個‘捉驛’的主意。”
七娘疑惑:“捉驛?”
賀知章點點頭:“捉驛也叫作捉奉,說白了,就是朝廷抓大頭供奉驛館。驛長多由州裏富戶充任。”
被捉驛之後,富戶們被朝廷忽悠著變成了官身,免除賦稅、徭役,還可以在經營好驛館的前提下,在驛道兩旁開食肆、客舍等生意。
富戶們動了心,才有了今日遍布大唐疆域的三十裏一驛館。
然而事實上,這些經營者大多都是虧本買賣。只有地處驛路要道,善於經營者才抓住機會賺到了銀子。
賀知章顯然早就知曉這些,舉例道:“定州驛長何明遠執掌三處驛館,家財巨萬,靠的就是這份生意頭腦。可見巨利當前,叫許多人都紅了眼,不知道自己有幾分能耐了。”
桌上供著一份浙東新到的草蝦。
賀知章便指著鮮蝦又說:“單論這桌上的海味,從浙東明州(浙江寧波)到長安,得有四千裏路,給聖上供給新鮮海味一年就得用去力夫九千六百餘人。途中花費,可都是驛館準備銀錢吃食的。”
無法蓋過這份開支,便一定是虧本。
七娘認認真真聽賀阿翁說完,點頭讚同:“人貴有自知之明。他們只圖巨利,眼裏沒有開支,被坑也不算冤。”
然後話鋒一轉:“我就不一樣了,對自己幾斤幾兩十分清楚。賀阿翁,做驛長有什麽要求?我也想去!”
賀知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