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
關燈
小
中
大
女尊
明桂宮的事兒, 很快也傳到了翊寧宮。
輕緲煙霧中,一身素衣的男子跪在蒲團上,他雙目緊閉, 眉眼間依稀可見昔日風華,現下卻已刻上條條歲月的痕跡。
半晌,他站起身, 在那桌案上的香爐裏插.上幾支香, 方才走出這佛堂。
“主子。”
妙音安靜上前,相比其他宮殿, 這翊寧宮實在是安靜得過分,他低聲道:“聽說餘家公子要進宮了。”
戚君後摩挲著腕間佛串, 雙目微斂,染著佛香的面容有幾分悲天憫人的氣度。
在院中石凳坐下,瞧見桌上擺著一本佛經, 他的眼底多了幾分滿意, 這才開口。
“妙音,你喚我什麽?”
與戚君後年紀相仿的男子一怔,片刻微微彎了脊背, 極低地喊了句:“空音師叔。”
戚君後方才笑了:“你還該繼續修行才是。”
聲音悲憫, 語氣裏卻不乏那高高在上的輕蔑。
妙音垂眸, 卻是恭敬應了聲是。
這荒謬而滑稽的一幕,倒叫人分不清是在幽靜寺廟, 還是在這紅墻深宮了。
先帝在時,戚君後尚且收斂幾分,只給自己取了個“空音”的法號, 並將貼身宮侍的名兒全改了;待新帝登基,他便直接不準下人稱自己為“主子”了。
出身鶴州大族的戚君後自不是要與那下人稱兄道弟、拉近關系, 這尊卑關系仍舊存在,只是從世俗等級,換了個不那麽世俗的等級罷了。
瞧瞧,他戚君後便是在寺廟掛了名清修,那也是“師叔”,下人還是下人,不過是他的“師侄”罷了。
“你方才說,那位有福氣之名的餘家公子進宮了?”沏一盞清茶,翻著佛經,戚君後隨意問道。
“是,聽聞後日便會進宮。”
戚君後輕嘆一聲,裊裊茶香間,他慢悠悠道:“何謂有福?何謂無福?莫非生女是福,生子便不是福了嗎?”
聽到這話,妙音臉色一變,連忙跪下:“主子息怒。”
“我何曾生氣?起來吧,不必如此驚惶,雖在深宮,我這翊寧宮好歹也是一方凈土。”
“只嘆世人庸俗。身處其間,再是不願,也難免染上幾分塵埃罷了。”
戚君後似是來了興致:“那許貴人在蘭音寺清修幾年,分明有一條坦途,卻非要進宮,也是著相了。”
妙音便道:“昨日許公子侍寢,聽聞.....一次水也沒叫。”
“哦?竟是如此?”戚君後有些訝異,對這許公子倒生出幾絲好奇。
只是掃過遠處的大門,神情又淡了下來:“世人慣常踩高捧低,想來,那許公子大約也是瞧不起我這翊寧宮的,倒是錯失一小友了。”
說什麽出家,說什麽清修,在這富貴窩裏打滾了幾十年的人,要麽享夠了富貴,膩了、厭了,去修道;要麽啊.....便是鬥敗了,逃避現實呢。
否則,妙音何至於將這後宮消息探聽得如此清楚?
倒不如和福太貴君一般,當個無憂無愁、安享富貴的俗人就是了。
*
說遍了這後宮的事兒,大抵是被勾起了談興,戚君後闔上佛經,卻道。
“三月的鶴州最是美麗,煙波上泛舟,賞盡那桃花與樂伶,再一擲千金,呵,倒博得美人一笑了。”
妙音知道,主子這是憶起了未嫁的時光。
鶴州為上州,戚家乃鶴州望族,加之遠離京城,說一句只手遮天也不為過,戚家子弟自然個個都是驕子。
戚君後的少年時光,便是與族中姐姐妹妹們一道,賞最好的景、撒最多的銀子,才算不辜負那爛漫韶華。
後來進宮數年,便真是成了一個俗人,活得不那麽痛快的俗人。
戚君後不得先帝寵愛,滿後宮的侍君鬥著鬥著也累了,再回眸看時,瞧不上的兒子也大了,與他也離了心。
再後來,兒子倉促出嫁,這後宮除了佛堂,也真沒什麽可掛念的。
唯獨放不下的,便是那無拘的少年時光。
便連留在這深宮,也是為了戚家的顏面。
這輩子,戚君後出不了家、回不了家,大抵便因為他姓“戚”吧。
妙音一時也有些傷感,難得的沒了那“妙音師侄”的寡言恭謹,勸慰道。
“家主謹慎,這才遲遲未曾入仕。您若喜歡,回頭書信一封,著人折一枝桃花給您送來便是,只是那樂伶,您大概是不願看見的。”
戚君後擡眸:“為何?”
妙音笑道:“路上折騰個幾十天,等入宮的時候,那樂伶豈不是半條命都沒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想來再有名氣的樂伶,空音師叔您也是不願見的。”
“你倒是機靈!”戚君後被這話逗笑,很是受用,終於放松了幾分。
“去歲姐姐與我修書,知遠那孩子又病了一場,若她能來一趟京城,我這當舅舅的替她找幾位禦醫,也才算是派上.了用場。”
戚君後乃戚家嫡支,這一代的家主是他姐姐,而戚知遠便是戚君後嫡親的侄女了。
“知遠小姐自幼聰慧,若非身子.....想來該有一番大出息。”
妙音忍不住惋惜,戚知遠乃戚家主的老來女,自胎裏帶了些先天不足的病癥,吹不得風、著不了涼,人卻是極聰慧的。
7歲那年,戚家主有一友人游至鶴州,兩人一道於湖心亭烹茶之時,恰見戚知遠在旁。
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板著張臉,不笑也不鬧,捧書讀的正酣,對長輩帶來的新奇玩意兒全不在意。
友人來了興致,便問上些可曾愛讀書、識幾個字的話,間或以一些稚子之言戲弄。
她提問時,小丫頭便闔上書,規規矩矩回答;提問結束,那小丫頭便又翻開書來,沈醉其中。
幾次三番下來,極有條理、毫無煩躁之意,可見心性極佳。若是年紀大些,少不得誇上幾句,可由這總角之年的小丫頭做出來,倒叫人覺得有趣極了。
友人愈發稀奇,茶也不吃了,索性逗她:“你既讀聖賢書,便該知曉女子及笄方可取字。那麽攸娘,你豈不是違背了聖賢之言、壞了規矩?”
戚知遠放下書,小臉白凈,下半張臉裹在厚厚風領裏,若非那雙丫髻,倒活脫脫如男孩一般秀氣。
她問:“何謂聖賢,何謂規矩?”
大抵是年紀還小,周身鋒芒暫未收斂,友人楞神間,戚知遠卻又問道:“聖賢是人,規矩也是人定的,既我也是人,那麽為何規矩不能由我定?”
雖為詭辯,話中野心赤.裸。便連一旁看好戲的戚家主也楞住了,連忙揮退一眾下人。
友人漸漸正了神色,正待追問,戚知遠卻又拿起了書,斂下眼眸,成了原先那規矩的模樣。
“長者可知曉攸字為何意?”
友人答:“攸,行水也,疾走也。”
便見那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揚了揚手裏的書,終於露出一個笑來:“母親替我取名知遠,又取‘子攸’為字。”
“那麽這天地之遠,若非自己走了看看,又如何能夠知曉呢?”
......
幾日後友人辭別,並未談及前兩位小姐,只與那戚家主說:“攸娘絕非凡人也。”
攸娘絕非凡人也。
戚家已是百年望族,卻也成了那口中的“凡人”,那麽這普天之下,還有何處、還有何人,才並非那凡人呢?
那時戚君後無寵多年、獨子出嫁,先太女又早已成勢、朝中擁簇者甚多,先帝沒了對戚家的忌憚,或者說早已忘了這麽號人。
戚家主便私下寫信告知弟弟此事,言談間帶幾分玩笑,只道攸娘孩童脾性,想來還未定性。
戚君後哪裏不知長姐是在試探他的口風?答曰:他日若攸娘真有青雲之志,他這舅舅也少不得為其送上那扶搖的一縷風。
姐弟二人早有默契。戚家雖為望族,卻有名無實,現下缺的......乃一權臣。
帶領戚家這棵百年老樹,重煥新機的權臣。
......
此後多年信件來往,大都與攸娘離不開關系,也就近些年才少了去。
大抵是慧極必傷,又或名字犯了讖言,戚知遠想要丈量這天地之遠,偏生長到20歲都未踏出鶴州一步。
科舉更是沒影的事。
那貢院寒冷破舊,小隔斷狹窄而密集,動輒考上幾日,怕是還沒結束人已去了半條命。每年科舉,都有不少學子中途被擡出,更遑論患有不足之癥的戚知遠?
戚家主寧願女兒當個閑人,也不願她丟了命,只是無人時總會嘆上幾聲。
這戚家不缺守成之人,她自己尚且中了舉人,再往上卻難進寸步。退而求其次來說,縱觀歷任家主,無須多有才學,只要足夠謹慎便是合格。
家主如同流水,能將家族帶上巔峰的不世出之才,百年來卻只有知遠這麽一個罷了。
小女兒才學、心性都是極佳,只是少了幾分氣運。再者當爹娘的給了她這麽具身子,又如何好在苛責半分?
戚家主心底郁郁,再與弟弟去信的次數便少了許多。
待戚君後回信邀請戚知遠進京,也只道,京城嚴寒,不若鶴州宜人,實在不適合休養身子。這便是拒了。
便是新帝即位,除了放出三兩位旁支入仕,便什麽動靜也沒了。
這般下來,戚君後心底也頗有微詞。
*
聽得妙音嘆息,戚君後只意味不明地輕哼一聲:“我這姐姐倒是謹慎。”
可謹慎太過,卻也成了怯懦。
新帝即位後,他與家裏去信,想自族中挑選幾位品貌出眾的後輩入宮,先在他這翊寧宮伺候著。
雖為先帝孝期,可以思鄉之名接些後輩進宮也並不落人口舌。待人進宮了......那便好辦許多。
不同於先帝,大抵開竅晚,新帝身旁並無太多伺候的男子。這般尚未千帆閱盡的女子最好拿捏,若是後輩入宮,又有他這近水樓臺之助,何懼戚家不出寵侍?
姐弟二人該有默契才是。只是戚君後一心念著家族,卻實在被長姐的回信寒了心。
“長姐遠離京城,不知新帝並非那多疑之人。若是擔心步了我的後塵,影響戚家、影響知遠的前途倒也罷。”
戚君後逐漸捏緊了茶杯:“可她拒了我,分明是因著些無傷大雅的緣由。”
在戚家,品貌出眾、年齡合適的後輩裏,除去那早已定下親事的,便只餘戚家主的三個孫輩。
長姐自幼便有幾分優柔,也極其看重子嗣,她的拒絕在情理之中。
只她的孫子們都是人,他這個弟弟便不是人了麽?
都是男子,都姓戚,這個苦他吃得,長姐的孫子們便吃不得了?
想起女帝出了孝期便冊那外室之子為側君,戚君後更是冷笑連連。這側君之位本該姓戚,倒叫他那好姐姐耽誤了!
這般怯懦、自私、護短之人,心中又如何裝得下戚家,如何堪任這戚家家主?!
半晌。
戚君後端起茶杯,清了清口,壓下隱約火氣,卻又勾起唇角,悠然道:“倒也未必可惜。”
在宮中鍛煉出了眼力,寥寥幾封書信間,便隱約摸到了這位侄女的性子。
瞧那字跡,知遠可不是個聽話的性子。
長姐實乃庸人也。
這戚家,終究還得知遠扛起來,可千萬、千萬不要再叫他失望了啊。
翊寧宮內,只餘這輕渺佛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桂宮的事兒, 很快也傳到了翊寧宮。
輕緲煙霧中,一身素衣的男子跪在蒲團上,他雙目緊閉, 眉眼間依稀可見昔日風華,現下卻已刻上條條歲月的痕跡。
半晌,他站起身, 在那桌案上的香爐裏插.上幾支香, 方才走出這佛堂。
“主子。”
妙音安靜上前,相比其他宮殿, 這翊寧宮實在是安靜得過分,他低聲道:“聽說餘家公子要進宮了。”
戚君後摩挲著腕間佛串, 雙目微斂,染著佛香的面容有幾分悲天憫人的氣度。
在院中石凳坐下,瞧見桌上擺著一本佛經, 他的眼底多了幾分滿意, 這才開口。
“妙音,你喚我什麽?”
與戚君後年紀相仿的男子一怔,片刻微微彎了脊背, 極低地喊了句:“空音師叔。”
戚君後方才笑了:“你還該繼續修行才是。”
聲音悲憫, 語氣裏卻不乏那高高在上的輕蔑。
妙音垂眸, 卻是恭敬應了聲是。
這荒謬而滑稽的一幕,倒叫人分不清是在幽靜寺廟, 還是在這紅墻深宮了。
先帝在時,戚君後尚且收斂幾分,只給自己取了個“空音”的法號, 並將貼身宮侍的名兒全改了;待新帝登基,他便直接不準下人稱自己為“主子”了。
出身鶴州大族的戚君後自不是要與那下人稱兄道弟、拉近關系, 這尊卑關系仍舊存在,只是從世俗等級,換了個不那麽世俗的等級罷了。
瞧瞧,他戚君後便是在寺廟掛了名清修,那也是“師叔”,下人還是下人,不過是他的“師侄”罷了。
“你方才說,那位有福氣之名的餘家公子進宮了?”沏一盞清茶,翻著佛經,戚君後隨意問道。
“是,聽聞後日便會進宮。”
戚君後輕嘆一聲,裊裊茶香間,他慢悠悠道:“何謂有福?何謂無福?莫非生女是福,生子便不是福了嗎?”
聽到這話,妙音臉色一變,連忙跪下:“主子息怒。”
“我何曾生氣?起來吧,不必如此驚惶,雖在深宮,我這翊寧宮好歹也是一方凈土。”
“只嘆世人庸俗。身處其間,再是不願,也難免染上幾分塵埃罷了。”
戚君後似是來了興致:“那許貴人在蘭音寺清修幾年,分明有一條坦途,卻非要進宮,也是著相了。”
妙音便道:“昨日許公子侍寢,聽聞.....一次水也沒叫。”
“哦?竟是如此?”戚君後有些訝異,對這許公子倒生出幾絲好奇。
只是掃過遠處的大門,神情又淡了下來:“世人慣常踩高捧低,想來,那許公子大約也是瞧不起我這翊寧宮的,倒是錯失一小友了。”
說什麽出家,說什麽清修,在這富貴窩裏打滾了幾十年的人,要麽享夠了富貴,膩了、厭了,去修道;要麽啊.....便是鬥敗了,逃避現實呢。
否則,妙音何至於將這後宮消息探聽得如此清楚?
倒不如和福太貴君一般,當個無憂無愁、安享富貴的俗人就是了。
*
說遍了這後宮的事兒,大抵是被勾起了談興,戚君後闔上佛經,卻道。
“三月的鶴州最是美麗,煙波上泛舟,賞盡那桃花與樂伶,再一擲千金,呵,倒博得美人一笑了。”
妙音知道,主子這是憶起了未嫁的時光。
鶴州為上州,戚家乃鶴州望族,加之遠離京城,說一句只手遮天也不為過,戚家子弟自然個個都是驕子。
戚君後的少年時光,便是與族中姐姐妹妹們一道,賞最好的景、撒最多的銀子,才算不辜負那爛漫韶華。
後來進宮數年,便真是成了一個俗人,活得不那麽痛快的俗人。
戚君後不得先帝寵愛,滿後宮的侍君鬥著鬥著也累了,再回眸看時,瞧不上的兒子也大了,與他也離了心。
再後來,兒子倉促出嫁,這後宮除了佛堂,也真沒什麽可掛念的。
唯獨放不下的,便是那無拘的少年時光。
便連留在這深宮,也是為了戚家的顏面。
這輩子,戚君後出不了家、回不了家,大抵便因為他姓“戚”吧。
妙音一時也有些傷感,難得的沒了那“妙音師侄”的寡言恭謹,勸慰道。
“家主謹慎,這才遲遲未曾入仕。您若喜歡,回頭書信一封,著人折一枝桃花給您送來便是,只是那樂伶,您大概是不願看見的。”
戚君後擡眸:“為何?”
妙音笑道:“路上折騰個幾十天,等入宮的時候,那樂伶豈不是半條命都沒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想來再有名氣的樂伶,空音師叔您也是不願見的。”
“你倒是機靈!”戚君後被這話逗笑,很是受用,終於放松了幾分。
“去歲姐姐與我修書,知遠那孩子又病了一場,若她能來一趟京城,我這當舅舅的替她找幾位禦醫,也才算是派上.了用場。”
戚君後乃戚家嫡支,這一代的家主是他姐姐,而戚知遠便是戚君後嫡親的侄女了。
“知遠小姐自幼聰慧,若非身子.....想來該有一番大出息。”
妙音忍不住惋惜,戚知遠乃戚家主的老來女,自胎裏帶了些先天不足的病癥,吹不得風、著不了涼,人卻是極聰慧的。
7歲那年,戚家主有一友人游至鶴州,兩人一道於湖心亭烹茶之時,恰見戚知遠在旁。
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板著張臉,不笑也不鬧,捧書讀的正酣,對長輩帶來的新奇玩意兒全不在意。
友人來了興致,便問上些可曾愛讀書、識幾個字的話,間或以一些稚子之言戲弄。
她提問時,小丫頭便闔上書,規規矩矩回答;提問結束,那小丫頭便又翻開書來,沈醉其中。
幾次三番下來,極有條理、毫無煩躁之意,可見心性極佳。若是年紀大些,少不得誇上幾句,可由這總角之年的小丫頭做出來,倒叫人覺得有趣極了。
友人愈發稀奇,茶也不吃了,索性逗她:“你既讀聖賢書,便該知曉女子及笄方可取字。那麽攸娘,你豈不是違背了聖賢之言、壞了規矩?”
戚知遠放下書,小臉白凈,下半張臉裹在厚厚風領裏,若非那雙丫髻,倒活脫脫如男孩一般秀氣。
她問:“何謂聖賢,何謂規矩?”
大抵是年紀還小,周身鋒芒暫未收斂,友人楞神間,戚知遠卻又問道:“聖賢是人,規矩也是人定的,既我也是人,那麽為何規矩不能由我定?”
雖為詭辯,話中野心赤.裸。便連一旁看好戲的戚家主也楞住了,連忙揮退一眾下人。
友人漸漸正了神色,正待追問,戚知遠卻又拿起了書,斂下眼眸,成了原先那規矩的模樣。
“長者可知曉攸字為何意?”
友人答:“攸,行水也,疾走也。”
便見那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揚了揚手裏的書,終於露出一個笑來:“母親替我取名知遠,又取‘子攸’為字。”
“那麽這天地之遠,若非自己走了看看,又如何能夠知曉呢?”
......
幾日後友人辭別,並未談及前兩位小姐,只與那戚家主說:“攸娘絕非凡人也。”
攸娘絕非凡人也。
戚家已是百年望族,卻也成了那口中的“凡人”,那麽這普天之下,還有何處、還有何人,才並非那凡人呢?
那時戚君後無寵多年、獨子出嫁,先太女又早已成勢、朝中擁簇者甚多,先帝沒了對戚家的忌憚,或者說早已忘了這麽號人。
戚家主便私下寫信告知弟弟此事,言談間帶幾分玩笑,只道攸娘孩童脾性,想來還未定性。
戚君後哪裏不知長姐是在試探他的口風?答曰:他日若攸娘真有青雲之志,他這舅舅也少不得為其送上那扶搖的一縷風。
姐弟二人早有默契。戚家雖為望族,卻有名無實,現下缺的......乃一權臣。
帶領戚家這棵百年老樹,重煥新機的權臣。
......
此後多年信件來往,大都與攸娘離不開關系,也就近些年才少了去。
大抵是慧極必傷,又或名字犯了讖言,戚知遠想要丈量這天地之遠,偏生長到20歲都未踏出鶴州一步。
科舉更是沒影的事。
那貢院寒冷破舊,小隔斷狹窄而密集,動輒考上幾日,怕是還沒結束人已去了半條命。每年科舉,都有不少學子中途被擡出,更遑論患有不足之癥的戚知遠?
戚家主寧願女兒當個閑人,也不願她丟了命,只是無人時總會嘆上幾聲。
這戚家不缺守成之人,她自己尚且中了舉人,再往上卻難進寸步。退而求其次來說,縱觀歷任家主,無須多有才學,只要足夠謹慎便是合格。
家主如同流水,能將家族帶上巔峰的不世出之才,百年來卻只有知遠這麽一個罷了。
小女兒才學、心性都是極佳,只是少了幾分氣運。再者當爹娘的給了她這麽具身子,又如何好在苛責半分?
戚家主心底郁郁,再與弟弟去信的次數便少了許多。
待戚君後回信邀請戚知遠進京,也只道,京城嚴寒,不若鶴州宜人,實在不適合休養身子。這便是拒了。
便是新帝即位,除了放出三兩位旁支入仕,便什麽動靜也沒了。
這般下來,戚君後心底也頗有微詞。
*
聽得妙音嘆息,戚君後只意味不明地輕哼一聲:“我這姐姐倒是謹慎。”
可謹慎太過,卻也成了怯懦。
新帝即位後,他與家裏去信,想自族中挑選幾位品貌出眾的後輩入宮,先在他這翊寧宮伺候著。
雖為先帝孝期,可以思鄉之名接些後輩進宮也並不落人口舌。待人進宮了......那便好辦許多。
不同於先帝,大抵開竅晚,新帝身旁並無太多伺候的男子。這般尚未千帆閱盡的女子最好拿捏,若是後輩入宮,又有他這近水樓臺之助,何懼戚家不出寵侍?
姐弟二人該有默契才是。只是戚君後一心念著家族,卻實在被長姐的回信寒了心。
“長姐遠離京城,不知新帝並非那多疑之人。若是擔心步了我的後塵,影響戚家、影響知遠的前途倒也罷。”
戚君後逐漸捏緊了茶杯:“可她拒了我,分明是因著些無傷大雅的緣由。”
在戚家,品貌出眾、年齡合適的後輩裏,除去那早已定下親事的,便只餘戚家主的三個孫輩。
長姐自幼便有幾分優柔,也極其看重子嗣,她的拒絕在情理之中。
只她的孫子們都是人,他這個弟弟便不是人了麽?
都是男子,都姓戚,這個苦他吃得,長姐的孫子們便吃不得了?
想起女帝出了孝期便冊那外室之子為側君,戚君後更是冷笑連連。這側君之位本該姓戚,倒叫他那好姐姐耽誤了!
這般怯懦、自私、護短之人,心中又如何裝得下戚家,如何堪任這戚家家主?!
半晌。
戚君後端起茶杯,清了清口,壓下隱約火氣,卻又勾起唇角,悠然道:“倒也未必可惜。”
在宮中鍛煉出了眼力,寥寥幾封書信間,便隱約摸到了這位侄女的性子。
瞧那字跡,知遠可不是個聽話的性子。
長姐實乃庸人也。
這戚家,終究還得知遠扛起來,可千萬、千萬不要再叫他失望了啊。
翊寧宮內,只餘這輕渺佛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