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
關燈
小
中
大
高平
王池雖然嘆息, 卻並未自怨自艾。
她知道自己已然過上了比這世間絕大多數女子都更加優渥的生活,不該再多做抱怨。
更知道自己此刻的職責是做一個合宜的皇後,好好地充當一個維系安穩的吉祥物。
是的, 皇後。
大行皇帝薨逝之後, 不僅江左未立新君,王池還特意發詔, 替長子辭了太子之位。
因此, 她始終沒有成為江左新的太後,朝野內外, 仍以“皇後”二字稱之。
這皇後雖不幹涉政務,可卻有提出建議的權利,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不會有人輕易去駁斥她。
不過王池對此向來慎重,並不熱衷於使用這項權利。
僅有的幾次,也不過是用來請辭太子之位、推動郗歸成為司空罷了。
然而, 當女軍們在項縣的捷報傳來, 王池一反常態,當即給內閣遞了文書,提議用通告諸州郡的方式來表彰女軍,以勉天下女兒。
這提議當然遭到了反對, 對於許多人而言, 讓女人上陣殺敵本就是天方夜譚,更遑論廣而告之、大加表彰——這不是胡鬧嗎?
對於女人,他們習慣了使用德容言工那套話術。
這話術太過好用, 常常能使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地取得勝利, 以至於當然希望能夠繼續用這約束來控制她們。
可是,這一次, 甚至都不用郗歸開口,情勢便逆轉急下。
多少年來,女性被框在這一道道條條框框裏,就連謝蘊那般的才女,也只能懷著天生的稟賦,無可奈何地嫁給一個自大的蠢貨,在“賢妻良母”的角色中消耗餘生。
她們是自願如此的嗎?
不是的。
謝蘊曾想方設法地說服家人放棄這場聯姻,可卻始終沒有成功。
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長久的忍耐之後,憑借著家人的一點愧疚,讓自己和孩子得以隨著王定之的外任,離開那方狹窄暗淡而令人窒息的天地。
可就是這一次的掙紮和努力,卻將她帶上了死路。
這並非僅僅是她自己造就的悲劇,因為在她做出促成王定之外任的選擇時,根本沒有看到有別的路可走。
這就是她們的“自願”,這就是她們的“選擇”。
她們並非天生就甘願受人擺布,不過是對自己的處境心知肚明,知曉自己能做的,只有那一點點螳臂當車、飛蛾撲火的“可笑”努力罷了。
她們就是懷著這樣的認知,日覆一日地變得麻木,變得冷漠,變得仿佛已然認命。
然而,若有朝一日,她們親眼看到,女人還有另外一種活法呢?
如果說京口的女工太過遙遠,司馬恒的成功又只是個例,可是,就在近在咫尺的建康城內,郗歸畢竟是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江左的侍中,臺城畢竟是真真切切地出現了不止一位女官,城中畢竟多了不少活力四射的女人,而淮北戰場上,更是傳來了由女人一手締造的捷報!
她們壓抑了那麽久,終於發現自己本不必如此。
一個人的不甘或許太過脆弱,以至於當事人不敢離經叛道地去反抗,生怕一步走錯,就會萬劫不覆。
可是,如果周圍的女性都想要反抗呢?
那些為官做宰、出身優渥的男人,之所以能夠在內宅之中獲得頤指氣使的權力,鄙薄她們不識大體、不曉是非,不過是因為作為世家之間聯姻載體的內幃女子,在論及朝堂之事時,往往沒有倚仗罷了。
《谷風》中的棄婦,獨自走在歸家的路上,咽下比苦菜還要苦的眼淚,哽咽地說了句:“宴爾新昏,如兄如弟。”1
既是祝賀新婚,又為何要說“如兄如弟”?
郭景純註《爾雅》,雲古者謂婚姻為兄弟。
緣何如此?
因為婚姻結的是兩姓之好,是為官做宰、拋頭露面的男人的兩姓之好。
只要姻親雙方的男人立場一致或是相似,那麽,女人就不能在這一場付出華年、付出精力、付出心血的婚姻中獲得任何真正的只屬於自己的底氣。
可是如今,有人願意為她們聲援。
那些勇敢地走出內宅的先行者,給了她們勇氣,給了她們光芒。
於是她們也能夠斬釘截鐵地說“不”,能夠直接反駁其夫君、兒子有關表彰女軍一事的任何負面意見。
當一個女性當權者出現,只要她真正願意為所有女性做些什麽,就一定能夠做到——哪怕不能一蹴而就,也能水滴石穿。
這世上之事,從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到東風。
有北府軍作底氣,有女軍的煌煌戰績擺在眼前,又有來自自家的各種反對之聲,再加上郗歸那雙仿佛已經洞悉一切的眼睛,很快,內閣就通過了王皇後關於大範圍表彰女軍的提議。
沒有什麽比這更能激發萬千女性的鬥志。
多少年來,女人總被放到一個低於男人的位置之上。
他們從不正面承認自己的侵奪,只冠冕堂皇地說,女人生來就比不上男人。
可女軍的將士們告訴大家,就算在那最為原始的、令男人都為之自豪的力量領域,女人,也是可以打敗男人的。
無論是攻城略池,還是治國安邦,從來都不該是僅僅只屬於某一個自私性別的權力。
太昌七年八月,女軍攻克位於項縣之東的陳郡,徹底粉碎了諸如“項縣之勝只是占了出其不意的先機”“女軍只能打小仗,不能取大勝”之類的無稽之談。
九月,女軍圍潁川郡,朱庠、何沖圍襄城郡。
十一月,李虎、高權克梁郡,圍陳留郡。
太昌八年正月初十,郗途收覆高平郡。
拿下高平的消息傳來時,建康正下著大雪。
郗聲年事已高,前月又染了風寒,此時正是兇險的時候。
使者達達的馬蹄聲,陷在了建康的積雪裏,以至於守在門外的護衛,竟未早早察覺有人到來。
直到一片雪白中出現兩個黑色的人影,他們才連忙過去察看。
只見馬上之人一躍而下,拿起馬背上好生包裹的信囊,一把扯下了擋風的護具,露出來兩張皸裂到紅撲撲的年輕面容。
“羅苗,樂禾,你們怎麽回來了?!”
守門的護衛大吃一驚,無他,只為大軍出征半年多來,其餘三路無不捷報連連,只有郗途這一路,不過每旬按例送回主帥的報告罷了。
留在建康和京口的將士,無不為東路軍的戰況感到焦心,就連郗聲的病,也t未嘗沒有因心急而吹風受寒的緣故。
只是郗歸向來沈得住氣,說慕容氏搶先占了山東,這一路本就不好打,讓大家不必著急。
可誰又能真的不急?
好在,今日,東路終於派人回來了。
那樂禾人如其名,咧著一張嘴笑道:“郗將軍已於正月初十,率軍拿下了高平,派我等回來報信。還請老兄通傳一聲,我二人要求見女郎。”
對於郗氏和北府軍而言,高平始終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永嘉亂後,郗照率家人、部曲、鄉勇,一路自高平金鄉南遷。
他本是為了與大家一道尋個安身之處,最後卻實在看不下去胡人對漢人的種種殘害,不忍在這亂世之中獨善其身,所以執意留在了江北抗胡。
這一抗就是數年,打到最後,高平郗氏,竟只剩下了郗照一人,而當初同行的部曲鄉勇,也早已傷亡過半。
可這仍舊不會改變這個事實——這支抗胡力量,其先始,是脫胎於高平郡的。
即便是後來在江北加入郗照隊伍的流民,也依舊對高平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感情口口相傳,在北府軍成立後,融合著郗司空當年江北抗胡的種種故事,逐漸在北府軍所有將士心中,將高平郡塑造成了一個很難替代的符號。
過去的數十年中,江左數次北伐,有大有小,有成有敗,可卻無不以長安、洛陽為目標,還從未有人到過高平。
以至於當這消息傳來之時,人們甚至振奮欣喜得有些無措。
郗聲原本心風寒而格外不適的身體,在聽了這個消息後,竟也似有好轉。
他掙紮著坐了起來,連連說道:“阿回,我要去高平……我要回高平……”
說到最後,竟是老淚縱橫。
郗歸自然明白高平對於郗聲的意義。
作為郗照在江左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郗聲自小便知道自家是來自北方高平。
那時的僑姓世家,還不知道司馬氏將在江左遷延這樣長的歲月,只以為很快就能回到北方。
郗聲也不例外。
如王引、郗照這般的能臣,也許早就窺見了司馬氏難以北伐的事實,所以致力於維持一個荊揚相持的局面,保證江左的安穩。
可郗聲不知道。
他盼了許多年,直盼得父親死了,弟弟死了,才終於不得不灰心放棄。
可他的兒子卻不肯放棄,為此,甚至不惜走上附逆之路,落了個敗亡的結果。
好不容易一切都停止了,侄女卻又想拼上一拼。
郗聲那時實在是怕極了。
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失去親人,不想再繼續失去。
可郗歸竟然做到了!
高平郗氏的子弟,數十年後,重新奪回了高平。
他怎能不親自去看一眼呢?
郗歸看著郗聲瘦得皮包骨頭的面容與枯槁的白發,小聲勸道:“伯父,您好生休養身體,待開春回暖,我陪我一道去。”
“不,不——”郗聲顫抖著手,搖搖晃晃地抓住了郗歸的衣袖,“我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這幾年來,我雖努力保養身體,可終究是年齡大了。當年嘉賓出事,我又氣又怒,內心悲慟,卻又不敢表露出來,最終傷了根本。去年又大悲大喜一番,身體早已大不如前。”
“與其病逝在這南國,倒不如拼此殘軀,去高平一趟,也算是替父兄了卻一樁憾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王池雖然嘆息, 卻並未自怨自艾。
她知道自己已然過上了比這世間絕大多數女子都更加優渥的生活,不該再多做抱怨。
更知道自己此刻的職責是做一個合宜的皇後,好好地充當一個維系安穩的吉祥物。
是的, 皇後。
大行皇帝薨逝之後, 不僅江左未立新君,王池還特意發詔, 替長子辭了太子之位。
因此, 她始終沒有成為江左新的太後,朝野內外, 仍以“皇後”二字稱之。
這皇後雖不幹涉政務,可卻有提出建議的權利,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不會有人輕易去駁斥她。
不過王池對此向來慎重,並不熱衷於使用這項權利。
僅有的幾次,也不過是用來請辭太子之位、推動郗歸成為司空罷了。
然而, 當女軍們在項縣的捷報傳來, 王池一反常態,當即給內閣遞了文書,提議用通告諸州郡的方式來表彰女軍,以勉天下女兒。
這提議當然遭到了反對, 對於許多人而言, 讓女人上陣殺敵本就是天方夜譚,更遑論廣而告之、大加表彰——這不是胡鬧嗎?
對於女人,他們習慣了使用德容言工那套話術。
這話術太過好用, 常常能使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地取得勝利, 以至於當然希望能夠繼續用這約束來控制她們。
可是,這一次, 甚至都不用郗歸開口,情勢便逆轉急下。
多少年來,女性被框在這一道道條條框框裏,就連謝蘊那般的才女,也只能懷著天生的稟賦,無可奈何地嫁給一個自大的蠢貨,在“賢妻良母”的角色中消耗餘生。
她們是自願如此的嗎?
不是的。
謝蘊曾想方設法地說服家人放棄這場聯姻,可卻始終沒有成功。
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長久的忍耐之後,憑借著家人的一點愧疚,讓自己和孩子得以隨著王定之的外任,離開那方狹窄暗淡而令人窒息的天地。
可就是這一次的掙紮和努力,卻將她帶上了死路。
這並非僅僅是她自己造就的悲劇,因為在她做出促成王定之外任的選擇時,根本沒有看到有別的路可走。
這就是她們的“自願”,這就是她們的“選擇”。
她們並非天生就甘願受人擺布,不過是對自己的處境心知肚明,知曉自己能做的,只有那一點點螳臂當車、飛蛾撲火的“可笑”努力罷了。
她們就是懷著這樣的認知,日覆一日地變得麻木,變得冷漠,變得仿佛已然認命。
然而,若有朝一日,她們親眼看到,女人還有另外一種活法呢?
如果說京口的女工太過遙遠,司馬恒的成功又只是個例,可是,就在近在咫尺的建康城內,郗歸畢竟是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江左的侍中,臺城畢竟是真真切切地出現了不止一位女官,城中畢竟多了不少活力四射的女人,而淮北戰場上,更是傳來了由女人一手締造的捷報!
她們壓抑了那麽久,終於發現自己本不必如此。
一個人的不甘或許太過脆弱,以至於當事人不敢離經叛道地去反抗,生怕一步走錯,就會萬劫不覆。
可是,如果周圍的女性都想要反抗呢?
那些為官做宰、出身優渥的男人,之所以能夠在內宅之中獲得頤指氣使的權力,鄙薄她們不識大體、不曉是非,不過是因為作為世家之間聯姻載體的內幃女子,在論及朝堂之事時,往往沒有倚仗罷了。
《谷風》中的棄婦,獨自走在歸家的路上,咽下比苦菜還要苦的眼淚,哽咽地說了句:“宴爾新昏,如兄如弟。”1
既是祝賀新婚,又為何要說“如兄如弟”?
郭景純註《爾雅》,雲古者謂婚姻為兄弟。
緣何如此?
因為婚姻結的是兩姓之好,是為官做宰、拋頭露面的男人的兩姓之好。
只要姻親雙方的男人立場一致或是相似,那麽,女人就不能在這一場付出華年、付出精力、付出心血的婚姻中獲得任何真正的只屬於自己的底氣。
可是如今,有人願意為她們聲援。
那些勇敢地走出內宅的先行者,給了她們勇氣,給了她們光芒。
於是她們也能夠斬釘截鐵地說“不”,能夠直接反駁其夫君、兒子有關表彰女軍一事的任何負面意見。
當一個女性當權者出現,只要她真正願意為所有女性做些什麽,就一定能夠做到——哪怕不能一蹴而就,也能水滴石穿。
這世上之事,從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到東風。
有北府軍作底氣,有女軍的煌煌戰績擺在眼前,又有來自自家的各種反對之聲,再加上郗歸那雙仿佛已經洞悉一切的眼睛,很快,內閣就通過了王皇後關於大範圍表彰女軍的提議。
沒有什麽比這更能激發萬千女性的鬥志。
多少年來,女人總被放到一個低於男人的位置之上。
他們從不正面承認自己的侵奪,只冠冕堂皇地說,女人生來就比不上男人。
可女軍的將士們告訴大家,就算在那最為原始的、令男人都為之自豪的力量領域,女人,也是可以打敗男人的。
無論是攻城略池,還是治國安邦,從來都不該是僅僅只屬於某一個自私性別的權力。
太昌七年八月,女軍攻克位於項縣之東的陳郡,徹底粉碎了諸如“項縣之勝只是占了出其不意的先機”“女軍只能打小仗,不能取大勝”之類的無稽之談。
九月,女軍圍潁川郡,朱庠、何沖圍襄城郡。
十一月,李虎、高權克梁郡,圍陳留郡。
太昌八年正月初十,郗途收覆高平郡。
拿下高平的消息傳來時,建康正下著大雪。
郗聲年事已高,前月又染了風寒,此時正是兇險的時候。
使者達達的馬蹄聲,陷在了建康的積雪裏,以至於守在門外的護衛,竟未早早察覺有人到來。
直到一片雪白中出現兩個黑色的人影,他們才連忙過去察看。
只見馬上之人一躍而下,拿起馬背上好生包裹的信囊,一把扯下了擋風的護具,露出來兩張皸裂到紅撲撲的年輕面容。
“羅苗,樂禾,你們怎麽回來了?!”
守門的護衛大吃一驚,無他,只為大軍出征半年多來,其餘三路無不捷報連連,只有郗途這一路,不過每旬按例送回主帥的報告罷了。
留在建康和京口的將士,無不為東路軍的戰況感到焦心,就連郗聲的病,也t未嘗沒有因心急而吹風受寒的緣故。
只是郗歸向來沈得住氣,說慕容氏搶先占了山東,這一路本就不好打,讓大家不必著急。
可誰又能真的不急?
好在,今日,東路終於派人回來了。
那樂禾人如其名,咧著一張嘴笑道:“郗將軍已於正月初十,率軍拿下了高平,派我等回來報信。還請老兄通傳一聲,我二人要求見女郎。”
對於郗氏和北府軍而言,高平始終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永嘉亂後,郗照率家人、部曲、鄉勇,一路自高平金鄉南遷。
他本是為了與大家一道尋個安身之處,最後卻實在看不下去胡人對漢人的種種殘害,不忍在這亂世之中獨善其身,所以執意留在了江北抗胡。
這一抗就是數年,打到最後,高平郗氏,竟只剩下了郗照一人,而當初同行的部曲鄉勇,也早已傷亡過半。
可這仍舊不會改變這個事實——這支抗胡力量,其先始,是脫胎於高平郡的。
即便是後來在江北加入郗照隊伍的流民,也依舊對高平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感情口口相傳,在北府軍成立後,融合著郗司空當年江北抗胡的種種故事,逐漸在北府軍所有將士心中,將高平郡塑造成了一個很難替代的符號。
過去的數十年中,江左數次北伐,有大有小,有成有敗,可卻無不以長安、洛陽為目標,還從未有人到過高平。
以至於當這消息傳來之時,人們甚至振奮欣喜得有些無措。
郗聲原本心風寒而格外不適的身體,在聽了這個消息後,竟也似有好轉。
他掙紮著坐了起來,連連說道:“阿回,我要去高平……我要回高平……”
說到最後,竟是老淚縱橫。
郗歸自然明白高平對於郗聲的意義。
作為郗照在江左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郗聲自小便知道自家是來自北方高平。
那時的僑姓世家,還不知道司馬氏將在江左遷延這樣長的歲月,只以為很快就能回到北方。
郗聲也不例外。
如王引、郗照這般的能臣,也許早就窺見了司馬氏難以北伐的事實,所以致力於維持一個荊揚相持的局面,保證江左的安穩。
可郗聲不知道。
他盼了許多年,直盼得父親死了,弟弟死了,才終於不得不灰心放棄。
可他的兒子卻不肯放棄,為此,甚至不惜走上附逆之路,落了個敗亡的結果。
好不容易一切都停止了,侄女卻又想拼上一拼。
郗聲那時實在是怕極了。
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失去親人,不想再繼續失去。
可郗歸竟然做到了!
高平郗氏的子弟,數十年後,重新奪回了高平。
他怎能不親自去看一眼呢?
郗歸看著郗聲瘦得皮包骨頭的面容與枯槁的白發,小聲勸道:“伯父,您好生休養身體,待開春回暖,我陪我一道去。”
“不,不——”郗聲顫抖著手,搖搖晃晃地抓住了郗歸的衣袖,“我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這幾年來,我雖努力保養身體,可終究是年齡大了。當年嘉賓出事,我又氣又怒,內心悲慟,卻又不敢表露出來,最終傷了根本。去年又大悲大喜一番,身體早已大不如前。”
“與其病逝在這南國,倒不如拼此殘軀,去高平一趟,也算是替父兄了卻一樁憾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