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薦
關燈
小
中
大
自薦
郗途向來冷靜自持, 甚至很有些古板,此時卻不顧禮數,拉扯著郗歸的衣袖將她往外帶。
“來人, 速速備車, 送女郎去渡口。”
郗歸連聲叫停,拽回了自己的袖子:“三吳生亂, 部曲們將阿如接了回來, 我過來看看她。”
郗途聽了這話,不由皺起眉頭, 臉上寫滿了不讚同。
在他看來,郗如縱使是郗歸的侄女,也不值得她以身犯險,在這個關頭出現在建康城內。
郗歸一面整理袖子,一面沈聲說道:“除此之外,豫州市馬之事已經談了一年, 實在拖延得太久了。原本都說好了昨日定約, 可孫志作亂的消息傳來後,桓元卻執意與謝瑾同到建康,說要與我面談。桓氏在荊州的勢力太盛,我必須見見他, 好確定下一步的打算。”
“去京口見!”郗途毫不猶豫地說道, “你這就回京口,讓桓元過去商談。這一年來,北府軍的名聲愈發響亮, 他不會不想去京口看看。”
郗歸並沒有立刻答應, 而是挑了挑眉,擡首問道:“兄長, 你到底在怕什麽呢?”
“我怕什麽?”郗途煩躁地吐出一口氣,“北府軍在江北連戰連捷,威名赫赫。即便是當日祖父在世時,也從未有過這樣從無敗績的神話。建康城中大大小小的世家,哪個不因此眼熱心動?聖人和瑯琊王想兵權想得都快要瘋了,你不好好待在京口,來這裏做什麽?平白給那些人制造對你不利的機會嗎?”
“我帶了精兵護衛——”
“這不是護衛不護衛的事。”郗途打斷了郗歸還未說完的話,神色鄭重地說道,“阿回,你要知道,聖人和瑯琊王絕不會甘心看著你坐擁北府,他們嫉妒得發狂。”
郗歸擡眼看去,她從未想過,一向忠君體國、死板忠正的郗途,竟會說出這樣不敬不遜的話。
郗途擦了把額上的汗珠,半點掩飾的意思都沒有:“無論北府軍的勢力有多麽強盛,你與聖人之間,終究還存在著一個君臣名分。眼下江左內憂外患,北府軍也還有很多沒有來得及完善改進的地方,你完全沒有必要把時間耗在和皇室的爭鬥上。阿回,為了你,也為了北府軍,離開臺城,離開建康,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永遠都不要再回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我敢過來,就有心理準備。”郗歸平靜地說道,“三吳大亂已起,可前次孫安之亂後,朝廷已經沒有人馬也沒有財力再去平叛了。對付孫志的重任,最後只會落在北府軍的身上。京口夾在三吳和建康之間,與吳地密邇相接,無論是為了徐州,還是為了江左,無論我究竟願不願意,都必須派出人手平叛。時勢如此,我來不來建康,又有什麽關系?”
郗途滿心的煩躁,都在郗歸清冷的嗓音中平靜了下來。
是啊,阿回什麽都懂,可卻不得不順著司馬氏的意思出兵——無論是出於什麽考慮,他們都不能眼睜睜看著三吳之亂愈演愈烈。
“去看看阿如吧?這可憐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恐怕是嚇壞了。”
郗歸指了指內室,示意郗途先去看看孩子。
短暫的凝滯後,郗途默不作聲地點了點頭,快步走上前去,可就在走到內室門邊時,卻又停住了腳步。
門內,謝粲依舊哀哀哭泣,令人聞之落淚;郗如則躺在榻上一動不動,似乎還未醒來。
郗途不忍地轉過了頭,目光移向門外的盆景,眼底滲出了濕意。
過去的幾個時辰裏,朝堂上充滿了關於三吳之亂的爭論。
告急文書一封接一封地傳來,比比皆是某城陷、某人亡的表述。
那些數據原本已經足夠觸目驚心,可直到此刻,在遠遠看到女兒蒼白的面孔,在聽到妻子沙啞著嗓子的絕望哀泣時,郗途才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悲憤亂離的痛楚。
一家之痛尚且如此,那三吳廣闊的土地上,又該回響著多少痛苦的哀嚎?
如此亂離,誰能止之?誰該止之?
郗途怔楞片刻,重新走到了郗歸面前,澀聲開口問道:“阿回,北府軍若去平叛,你打算派誰領兵?”
“劉堅。”郗歸不假思索地答道。
盡管劉堅身上猶有許多不足,可他卻是北府軍中最為成熟的將領,若想盡快結束動亂,劉堅當仁不讓。
“可劉堅前月才剛剛回到江北,你若再度召他回來,恐怕會影響軍心士氣,讓人誤會你朝令夕改,不顧大局。”
郗途一條條列出理由,表達自己的不讚同:“再者說,三吳之亂,混雜的因素太多,平叛者需要合輯士庶,緩和臺城君臣、吳姓世族以及平民百姓三者之間的矛盾。劉堅出身北府,性情粗獷,既沒有世家身份,又瞧不起高門貴胄,若是貿然帶兵前去會稽,恐怕難以與那些吳姓世族打交道。
郗途說的這些,郗歸並非沒有考慮過,可三吳畢竟還有顧信在,他與劉堅一文一武、一士一庶,若能配合得當,必將盡快平定叛亂。
不過,郗途說這些,莫不是有其他意思?
郗歸心中升起了一個猜測,可又覺得太過荒謬,索性直接問道:“兄長,你想說什麽?”
郗途深吸一口氣,回身看了眼內室的情形,而後轉過頭來,抿了抿唇,鄭重地開口說道:“阿回,我想去三吳平亂。”
“你說什麽?”郗歸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即便早有猜測,她還是覺得這句話太過荒謬。
“你以高平郗氏的名義,在三吳行了不少善舉,可這些終究是細水長流的東西,比不上救民於水火深入人心。北府諸將本就戰力卓絕,若再得了三吳民心,恐怕難免會生起其他心思。”
郗途認真地註視著郗歸的眼睛:“阿回,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江左如此亂局,連孫志那般的狂妄小人都想來分一杯羹,更何況是劉堅這般有能力有野心的戰將呢?你在三吳付出了這麽多的精力和金錢,難道就甘心為他人作嫁衣裳嗎?劉堅若是生了異心,北府軍不僅無法在這場動亂中獲利,反倒有可能面臨分裂的危險。阿回,你真的甘心這樣做嗎?”
對於民心的重要性,郗歸心裏比誰都清楚,所以才反覆強調軍民關系,強調軍規軍紀。
她知道不能讓劉堅成為三吳百姓心中的救世主,以免北府軍將來會有失去控制的風險。
所以才想要早早地啟用顧信,讓他徹底成為一張明牌。
然而郗途顯然有自己的想法,他為郗歸指出了一條她此前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她做夢都沒有想過,自己這位在建康城中為官多年的兄長,竟然想要帶著北府軍,踏上三吳平叛的戰場。
郗途還在繼續游說:“劉堅是一把銳利的鋼刀,合該在面向胡人的江北戰場上發揮作用,他不該也不能指向內部——無論是對著你,還是對著那些走投無路的叛民。”
“沒有人比我更合適。”郗途信誓旦旦,“阿回,我打小跟著父親外放,十幾歲便隨他上陣殺敵,參加過數十次討伐賊帥、北征慕容燕的戰爭。我不怕戰場,也並非紙上談兵的書生;出身世家,卻是高平郗氏的子弟,絕不會做出輕侮下民之事。最重要的是,阿回,我們是一體的,沒有人比我們更親近。你相信我,不會有人比我更合適。”
郗途向來莊重自持,甚至很有些死板,從未說過如此令人動容的話,可郗歸卻還是沒有開口答應。
短暫的沈默中,郗歸想起了她在這個世界的父親郗和。
郗和是郗照南渡之後,生下的第二個兒子。
他生長在父親的光環之下,又並非長子,所以難以像郗聲那般,甫一出仕,便有一堆人想要送給他九卿的官職。
相反地,因為父兄的官職,郗和一直被朝臣打壓,始終無法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直到郗和三十多歲的那一年,北中郎將荀慕病重去職。
那時苻石尚未出頭,北方還是慕容燕的天下,徐、兗、青、幽諸州,因靠近北方的緣故,時常會被慕容燕的騎兵侵擾。
郗聲那時雖然做了徐州刺史,卻因志不在此的緣故,從來不掌軍事。
徐州以及僑置的兗、青、幽三州之軍事,均由北中郎將掌管。
也正因此,荀慕病重之後,朝野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能夠擔得起這個重任。
世家子弟懼t怕前線的辛苦,也瞧不上這個職位上近乎於無的利益油水,故而紛紛躲避,不想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當此之時,郗和挺身而出,接任北中郎將一職,都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假節,鎮於下邳。
那時郗途已是十多歲的少年,隨著父親一道從江南的外任上趕赴下邳,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抗胡生涯。
平心而論,那時江北收到的侵擾並不算少,但也並不嚴重。
畢竟,慕容燕的軍隊不過小打小鬧,只是想牽耗江左兵力罷了。
可盡管如此,對於從未上過戰場的郗和父子而言,這仍是不小的挑戰。
他們且戰且學,迫切地吸收著所有能夠獲得的關於軍旅的知識,終於漸漸在與慕容燕的交鋒中占了上風。
也正因此,後來江左舉兵討伐慕容燕,自下游出兵者,除了豫州的謝億,便是時任北中郎將的郗和。
郗歸已經快要不記得郗和的面孔了,只依稀記得,那年生辰,恰好趕上了大軍即將出征的日子,郗岑特意帶她返回建康,與郗聲一道,送郗和、郗途北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郗途向來冷靜自持, 甚至很有些古板,此時卻不顧禮數,拉扯著郗歸的衣袖將她往外帶。
“來人, 速速備車, 送女郎去渡口。”
郗歸連聲叫停,拽回了自己的袖子:“三吳生亂, 部曲們將阿如接了回來, 我過來看看她。”
郗途聽了這話,不由皺起眉頭, 臉上寫滿了不讚同。
在他看來,郗如縱使是郗歸的侄女,也不值得她以身犯險,在這個關頭出現在建康城內。
郗歸一面整理袖子,一面沈聲說道:“除此之外,豫州市馬之事已經談了一年, 實在拖延得太久了。原本都說好了昨日定約, 可孫志作亂的消息傳來後,桓元卻執意與謝瑾同到建康,說要與我面談。桓氏在荊州的勢力太盛,我必須見見他, 好確定下一步的打算。”
“去京口見!”郗途毫不猶豫地說道, “你這就回京口,讓桓元過去商談。這一年來,北府軍的名聲愈發響亮, 他不會不想去京口看看。”
郗歸並沒有立刻答應, 而是挑了挑眉,擡首問道:“兄長, 你到底在怕什麽呢?”
“我怕什麽?”郗途煩躁地吐出一口氣,“北府軍在江北連戰連捷,威名赫赫。即便是當日祖父在世時,也從未有過這樣從無敗績的神話。建康城中大大小小的世家,哪個不因此眼熱心動?聖人和瑯琊王想兵權想得都快要瘋了,你不好好待在京口,來這裏做什麽?平白給那些人制造對你不利的機會嗎?”
“我帶了精兵護衛——”
“這不是護衛不護衛的事。”郗途打斷了郗歸還未說完的話,神色鄭重地說道,“阿回,你要知道,聖人和瑯琊王絕不會甘心看著你坐擁北府,他們嫉妒得發狂。”
郗歸擡眼看去,她從未想過,一向忠君體國、死板忠正的郗途,竟會說出這樣不敬不遜的話。
郗途擦了把額上的汗珠,半點掩飾的意思都沒有:“無論北府軍的勢力有多麽強盛,你與聖人之間,終究還存在著一個君臣名分。眼下江左內憂外患,北府軍也還有很多沒有來得及完善改進的地方,你完全沒有必要把時間耗在和皇室的爭鬥上。阿回,為了你,也為了北府軍,離開臺城,離開建康,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永遠都不要再回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我敢過來,就有心理準備。”郗歸平靜地說道,“三吳大亂已起,可前次孫安之亂後,朝廷已經沒有人馬也沒有財力再去平叛了。對付孫志的重任,最後只會落在北府軍的身上。京口夾在三吳和建康之間,與吳地密邇相接,無論是為了徐州,還是為了江左,無論我究竟願不願意,都必須派出人手平叛。時勢如此,我來不來建康,又有什麽關系?”
郗途滿心的煩躁,都在郗歸清冷的嗓音中平靜了下來。
是啊,阿回什麽都懂,可卻不得不順著司馬氏的意思出兵——無論是出於什麽考慮,他們都不能眼睜睜看著三吳之亂愈演愈烈。
“去看看阿如吧?這可憐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恐怕是嚇壞了。”
郗歸指了指內室,示意郗途先去看看孩子。
短暫的凝滯後,郗途默不作聲地點了點頭,快步走上前去,可就在走到內室門邊時,卻又停住了腳步。
門內,謝粲依舊哀哀哭泣,令人聞之落淚;郗如則躺在榻上一動不動,似乎還未醒來。
郗途不忍地轉過了頭,目光移向門外的盆景,眼底滲出了濕意。
過去的幾個時辰裏,朝堂上充滿了關於三吳之亂的爭論。
告急文書一封接一封地傳來,比比皆是某城陷、某人亡的表述。
那些數據原本已經足夠觸目驚心,可直到此刻,在遠遠看到女兒蒼白的面孔,在聽到妻子沙啞著嗓子的絕望哀泣時,郗途才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悲憤亂離的痛楚。
一家之痛尚且如此,那三吳廣闊的土地上,又該回響著多少痛苦的哀嚎?
如此亂離,誰能止之?誰該止之?
郗途怔楞片刻,重新走到了郗歸面前,澀聲開口問道:“阿回,北府軍若去平叛,你打算派誰領兵?”
“劉堅。”郗歸不假思索地答道。
盡管劉堅身上猶有許多不足,可他卻是北府軍中最為成熟的將領,若想盡快結束動亂,劉堅當仁不讓。
“可劉堅前月才剛剛回到江北,你若再度召他回來,恐怕會影響軍心士氣,讓人誤會你朝令夕改,不顧大局。”
郗途一條條列出理由,表達自己的不讚同:“再者說,三吳之亂,混雜的因素太多,平叛者需要合輯士庶,緩和臺城君臣、吳姓世族以及平民百姓三者之間的矛盾。劉堅出身北府,性情粗獷,既沒有世家身份,又瞧不起高門貴胄,若是貿然帶兵前去會稽,恐怕難以與那些吳姓世族打交道。
郗途說的這些,郗歸並非沒有考慮過,可三吳畢竟還有顧信在,他與劉堅一文一武、一士一庶,若能配合得當,必將盡快平定叛亂。
不過,郗途說這些,莫不是有其他意思?
郗歸心中升起了一個猜測,可又覺得太過荒謬,索性直接問道:“兄長,你想說什麽?”
郗途深吸一口氣,回身看了眼內室的情形,而後轉過頭來,抿了抿唇,鄭重地開口說道:“阿回,我想去三吳平亂。”
“你說什麽?”郗歸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即便早有猜測,她還是覺得這句話太過荒謬。
“你以高平郗氏的名義,在三吳行了不少善舉,可這些終究是細水長流的東西,比不上救民於水火深入人心。北府諸將本就戰力卓絕,若再得了三吳民心,恐怕難免會生起其他心思。”
郗途認真地註視著郗歸的眼睛:“阿回,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江左如此亂局,連孫志那般的狂妄小人都想來分一杯羹,更何況是劉堅這般有能力有野心的戰將呢?你在三吳付出了這麽多的精力和金錢,難道就甘心為他人作嫁衣裳嗎?劉堅若是生了異心,北府軍不僅無法在這場動亂中獲利,反倒有可能面臨分裂的危險。阿回,你真的甘心這樣做嗎?”
對於民心的重要性,郗歸心裏比誰都清楚,所以才反覆強調軍民關系,強調軍規軍紀。
她知道不能讓劉堅成為三吳百姓心中的救世主,以免北府軍將來會有失去控制的風險。
所以才想要早早地啟用顧信,讓他徹底成為一張明牌。
然而郗途顯然有自己的想法,他為郗歸指出了一條她此前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她做夢都沒有想過,自己這位在建康城中為官多年的兄長,竟然想要帶著北府軍,踏上三吳平叛的戰場。
郗途還在繼續游說:“劉堅是一把銳利的鋼刀,合該在面向胡人的江北戰場上發揮作用,他不該也不能指向內部——無論是對著你,還是對著那些走投無路的叛民。”
“沒有人比我更合適。”郗途信誓旦旦,“阿回,我打小跟著父親外放,十幾歲便隨他上陣殺敵,參加過數十次討伐賊帥、北征慕容燕的戰爭。我不怕戰場,也並非紙上談兵的書生;出身世家,卻是高平郗氏的子弟,絕不會做出輕侮下民之事。最重要的是,阿回,我們是一體的,沒有人比我們更親近。你相信我,不會有人比我更合適。”
郗途向來莊重自持,甚至很有些死板,從未說過如此令人動容的話,可郗歸卻還是沒有開口答應。
短暫的沈默中,郗歸想起了她在這個世界的父親郗和。
郗和是郗照南渡之後,生下的第二個兒子。
他生長在父親的光環之下,又並非長子,所以難以像郗聲那般,甫一出仕,便有一堆人想要送給他九卿的官職。
相反地,因為父兄的官職,郗和一直被朝臣打壓,始終無法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直到郗和三十多歲的那一年,北中郎將荀慕病重去職。
那時苻石尚未出頭,北方還是慕容燕的天下,徐、兗、青、幽諸州,因靠近北方的緣故,時常會被慕容燕的騎兵侵擾。
郗聲那時雖然做了徐州刺史,卻因志不在此的緣故,從來不掌軍事。
徐州以及僑置的兗、青、幽三州之軍事,均由北中郎將掌管。
也正因此,荀慕病重之後,朝野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能夠擔得起這個重任。
世家子弟懼t怕前線的辛苦,也瞧不上這個職位上近乎於無的利益油水,故而紛紛躲避,不想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當此之時,郗和挺身而出,接任北中郎將一職,都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假節,鎮於下邳。
那時郗途已是十多歲的少年,隨著父親一道從江南的外任上趕赴下邳,開始了屬於自己的抗胡生涯。
平心而論,那時江北收到的侵擾並不算少,但也並不嚴重。
畢竟,慕容燕的軍隊不過小打小鬧,只是想牽耗江左兵力罷了。
可盡管如此,對於從未上過戰場的郗和父子而言,這仍是不小的挑戰。
他們且戰且學,迫切地吸收著所有能夠獲得的關於軍旅的知識,終於漸漸在與慕容燕的交鋒中占了上風。
也正因此,後來江左舉兵討伐慕容燕,自下游出兵者,除了豫州的謝億,便是時任北中郎將的郗和。
郗歸已經快要不記得郗和的面孔了,只依稀記得,那年生辰,恰好趕上了大軍即將出征的日子,郗岑特意帶她返回建康,與郗聲一道,送郗和、郗途北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