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蘊
關燈
小
中
大
謝蘊
反正, 就算待在建康,她也並不能常常見到父母。
“也罷。”郗歸摸了摸郗如細軟的頭發,輕聲說道, “姨母是江左出了名的才女, 阿如雖然還小,卻也很有姨母的風致。等到了會稽之後, 阿如跟著姨母好好學, 下次回家的時候,讓我們都刮目相看一番。”
郗如縱使聰慧, 卻也還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
此時聽了郗歸的話,她眼睛亮晶晶的,重重地點了點頭。
郗歸見狀,溫和地笑了笑,說道:“好孩子,讓南星姐姐帶你出去玩吧, 不要悶在屋裏了。”
郗如出門後, 謝蘊移到了郗歸對面的位置。她直起上身,端坐幾後,用細白的手執起精巧的水壺,為郗歸添了一盞茶湯。
郗歸看著她行雲流水般的優雅姿態, 不覺嘆了口氣。
如此佳人, 卻嫁了王定之那般的人,在烏衣巷中蹉跎數年,實在是可惜。
郗歸能理解她想要逃離瑯琊王氏方寸之地的渴望, 卻還是無法認同她力促王定之成為會稽內史的行為。
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沒有人能真正對謝蘊的痛苦感同身受,郗歸也不能。
她縱使惋惜謝蘊的遭遇, 卻更厭惡這種完全罔顧才能品行的授官方式。
一室沈默之中,謝蘊斟酌著開口:“大郎此次外放,我知道叔父並不讚同。”
郗歸沒有接話。
謝蘊擡頭直視郗歸:“可是嬸娘,我實在不想再忍了。”
“這一年多來,婆母的脾氣愈發固執,我百般委曲求全,卻還是不能得個好臉色,甚至還會連累我的孩子受責罵。”
“我不是不能忍,可是嬸娘,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難道我要讓我的孩子日日看著母親受辱卻無能為力,讓我的女兒日覆一日受祖母這樣的熏染?讓他們因為母親不受祖母待見的緣故,在一家兄弟姐妹們的中,平白矮人一頭嗎?”
即便說著這樣的話,謝蘊臉上也沒有明顯的怨恨之色,聲音也沒有太大的起伏。
她只是平靜地訴說著,任由點滴淚水自臉頰垂落。
她的平靜中帶著些許絕望,那是一種明明自以為已經認命,卻又實在不甘心的蒼涼。
郗歸遞了一方絲帕給謝蘊。
哪怕是她還在瑯琊王氏的時候,兩人都沒有如此動情地說過話。
對郗歸而言,這實在是交淺言深了。
她不知道要說些什麽,對於謝蘊的決定,她深感同情,但絕不讚同,她什麽都不想說。
謝蘊接過絲帕,輕輕拭了拭淚,落寞地說道:“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想,為什麽偏偏是我呢?”
“渡江以來,謝氏不知與多少世家聯姻,姊妹中也不乏嫁了如意郎君的。可為什麽輪到我時,偏偏就要嫁給這樣的人?”
造化由來弄人,偏要巧妻長伴拙夫眠。
謝蘊這樣的才學、這樣的相貌,堪稱這一代世家女郎中的佼佼者,可偏偏是她,與王定之年紀相仿,不得不接下與瑯琊王氏的婚事。
謝蘊的聲音有些哽咽:“有時我甚至會想,便是因溫氏叛亂而不得不和離歸家的阿姊,也勝過我許多。她尚且有餘生可以選擇,可我卻永遠都沒有了。”
“當年王謝聯姻,本就是謝家高攀了王氏。如今謝家勢重,再也不可能讓我與王家和離,給謝家女兒添個勢利的名聲。”
郗歸聽著謝蘊平靜的敘述,心中t愈發覺得悲涼。
她想到了白樂天的兩句詩:“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1
即便是謝蘊這般名滿江左的才女,即便似曾經的郗歸那般有著權傾朝野的兄長,也不得不穿上嫁衣,被鎖進婚姻的簾幕重重之中,在深宅大院中,日覆一日地消磨掉與生俱來的生命力。
然而謝蘊說這些,並非是為了抱怨。
她盡可能平靜地看著郗歸:“世家女兒,享受了家族的照顧和教養,便該有為家族犧牲的覺悟。我這一生已經過完了,我只盼著,以後謝家的女兒,再也不必受我這般的苦楚。”
“除此之外,只要孩子們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長大,不要像他們父親那樣愚蠢自大,我便別無所求了。”
“正因如此,我必須離開建康,不能讓婆母打著教養長孫的名義,養廢了我的孩兒。”
“我心裏知道,我這次的做法讓叔父失望了。可我聽話了這麽多年,真的只任性過這一次。嬸娘,我不會傷害任何人,我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瑯琊王氏實在不會教養子弟,我實在不忍心也不願意,任由孩子們一個個地被養壞了性情。婆母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我送孩子們來謝家族學,我只能自己想辦法離開建康。”
郗歸知道,謝蘊的這一番話,並非是說給自己聽,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傳到謝瑾耳中。
謝蘊是極清醒也極聰慧的人,並不需要郗歸的安慰。
她只是想,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傳到自小濡慕的叔父耳中,讓他不至於誤會自己。
郗歸嘆了口氣:“你的為人,想必謝家上下都很清楚,大家都知道你的不容易,不會有人責怪的。”
一陣清風吹來,吹得新葉在窗紙上打出婆娑的疏影。
郗歸頓了頓,接著說道:“會稽路遠,你到了那邊之後,多給家裏寫信。”
謝蘊知道郗歸這是應承了的意思,當即便要行禮道謝。
郗歸微微傾身,伸手虛扶,示意南燭攔住謝蘊。
“你不必言謝。真要說起來,我對於此事的不讚同,遠勝你的叔父。”
謝蘊的動作凝滯了一瞬,她緩緩坐直了身子,略帶警惕地看向郗歸,袖中雙手微握。
“三吳形勢之覆雜,遠勝建康與荊州。”郗歸毫不閃躲地直視回去,“孫吳之時,會稽便是江南世族的天下,即便是孫策、孫權,也不能不為此頭痛。”
“中朝滅吳之後,三吳世族雖然在朝中受到排擠,卻從未放松過對江南一帶的經營和控制,以至於朝廷所任之官,每每要與他們百般周旋,才能發揮作用,將江南糧米運至北方。更有甚者,沈迷於溫軟水鄉的富貴繁華之中,漸漸背離了讀書和為官的初心。你熟讀史書,一定不會對這些過往感到陌生。”
謝蘊神色暗淡了幾分,緩緩點了點頭。
郗歸知道,謝蘊並非什麽都不懂的世家貴女,這位名滿江左的才女,她所接受的古代士人教育,要遠遠勝過她自己。
也正因此,郗歸毫不諱言地說道:“渡江之後,吳姓世族原本的勢力範圍被僑姓世家侵占,他們雖然接受了元帝踐祚的事實,卻更加堅固地占據三吳之地,試圖在有限的地盤裏,攫取更多的利益。”
“幾十年來,三吳之地的百姓一直過得十分辛苦。而壓迫剝削他們的吳姓世族,卻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朝廷身上,以至於三吳地區的反心,竟然比荊州還要重。當年蘇氏、溫氏叛亂,無一不是利用了吳地百姓對朝廷的仇恨,就連王重之亂,也聯合了三吳亂民。”
“在這種情形下,吳興、吳郡、會稽三地的郡守人選,便愈發關鍵緊要。因為這三地的官長,不僅要平衡吳姓與僑姓、以及吳姓世族之間的利益,還要消解當地百姓對朝廷的仇恨,盡可能地維持江東的安定局面。”
謝蘊一直沒有說話,直到此時,方才重新擡起了頭。
她忍不住眨了眨眼睛,細細地端詳郗歸,仿佛是第一天認識她一般。
郗歸拿起茶盞,飲了一口微涼的茶湯。
“大郎此次前去會稽,是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你覺得,他能夠擔得起會稽內史這個位子嗎?”
謝蘊聽聞此語,長嘆一聲,短暫地閉了閉眼。
郗歸所說的一切,她並非不知。
可她實在太渴望太期盼帶著孩子們離開建康了。
這渴望讓她忍不住心生僥幸——江左立國已有幾十年,三吳之地的郡守前前後後換了十來個,當地世族早已形成了一套和僑姓官員來往的成規。
王定之就算再不堪,至少也能做得到蕭規曹隨。
兩漢不知有多少循吏,因著“無功無過、無所作為”這八個字登上了史書。
無才之人的清靜無為,有時候要遠勝有才者的積極進取。
三吳之地矛盾覆雜,王定之這樣的平庸之人,不是正好合適嗎?
但她並沒有反駁,而是溫和但堅定地答道:“家中已為大郎選了幕僚,叔父也點了幾位讀書人隨大郎一道就任。這麽多人看著,總不會出岔子的。”
“是嗎?”郗歸反問一句,並不太相信。
郗家在會稽有莊園和商號。
郗歸接手京口勢力後,又派了一隊人前往三吳之地經商。
這些人帶著郗歸提供的西域商品和內造之物,很快便打通了當地的上層市場,接著進一步地、以自制的精巧奢侈品為貨物,賺取了不少吳姓世族的銀兩,然後便在不影響市價的情況下囤積糧米,以資京口。
與此同時,郗歸也從來沒有一刻停止過對於三吳動亂的警惕。
她讓長期居留當地的人手加固房屋,挖掘地道,蓄積水糧和木質武器。
還以高平郗氏的名義,逢年過節便施粥贈藥,扶助窮人。
建康和吳地的人都以為,高平郗氏是想洗刷被郗岑帶累的名聲。
郗歸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她只希望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幫一些人,權當是為阿兄積福。
又或者,讓派去當地的人手通過這些舉措結些善緣,以免有朝一日動亂發生,這些人在混亂中傷了性命。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深入群眾”的舉措,郗歸才更加深切具體地了解到,三吳貧民究竟過著多麽艱難的日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反正, 就算待在建康,她也並不能常常見到父母。
“也罷。”郗歸摸了摸郗如細軟的頭發,輕聲說道, “姨母是江左出了名的才女, 阿如雖然還小,卻也很有姨母的風致。等到了會稽之後, 阿如跟著姨母好好學, 下次回家的時候,讓我們都刮目相看一番。”
郗如縱使聰慧, 卻也還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
此時聽了郗歸的話,她眼睛亮晶晶的,重重地點了點頭。
郗歸見狀,溫和地笑了笑,說道:“好孩子,讓南星姐姐帶你出去玩吧, 不要悶在屋裏了。”
郗如出門後, 謝蘊移到了郗歸對面的位置。她直起上身,端坐幾後,用細白的手執起精巧的水壺,為郗歸添了一盞茶湯。
郗歸看著她行雲流水般的優雅姿態, 不覺嘆了口氣。
如此佳人, 卻嫁了王定之那般的人,在烏衣巷中蹉跎數年,實在是可惜。
郗歸能理解她想要逃離瑯琊王氏方寸之地的渴望, 卻還是無法認同她力促王定之成為會稽內史的行為。
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沒有人能真正對謝蘊的痛苦感同身受,郗歸也不能。
她縱使惋惜謝蘊的遭遇, 卻更厭惡這種完全罔顧才能品行的授官方式。
一室沈默之中,謝蘊斟酌著開口:“大郎此次外放,我知道叔父並不讚同。”
郗歸沒有接話。
謝蘊擡頭直視郗歸:“可是嬸娘,我實在不想再忍了。”
“這一年多來,婆母的脾氣愈發固執,我百般委曲求全,卻還是不能得個好臉色,甚至還會連累我的孩子受責罵。”
“我不是不能忍,可是嬸娘,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難道我要讓我的孩子日日看著母親受辱卻無能為力,讓我的女兒日覆一日受祖母這樣的熏染?讓他們因為母親不受祖母待見的緣故,在一家兄弟姐妹們的中,平白矮人一頭嗎?”
即便說著這樣的話,謝蘊臉上也沒有明顯的怨恨之色,聲音也沒有太大的起伏。
她只是平靜地訴說著,任由點滴淚水自臉頰垂落。
她的平靜中帶著些許絕望,那是一種明明自以為已經認命,卻又實在不甘心的蒼涼。
郗歸遞了一方絲帕給謝蘊。
哪怕是她還在瑯琊王氏的時候,兩人都沒有如此動情地說過話。
對郗歸而言,這實在是交淺言深了。
她不知道要說些什麽,對於謝蘊的決定,她深感同情,但絕不讚同,她什麽都不想說。
謝蘊接過絲帕,輕輕拭了拭淚,落寞地說道:“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想,為什麽偏偏是我呢?”
“渡江以來,謝氏不知與多少世家聯姻,姊妹中也不乏嫁了如意郎君的。可為什麽輪到我時,偏偏就要嫁給這樣的人?”
造化由來弄人,偏要巧妻長伴拙夫眠。
謝蘊這樣的才學、這樣的相貌,堪稱這一代世家女郎中的佼佼者,可偏偏是她,與王定之年紀相仿,不得不接下與瑯琊王氏的婚事。
謝蘊的聲音有些哽咽:“有時我甚至會想,便是因溫氏叛亂而不得不和離歸家的阿姊,也勝過我許多。她尚且有餘生可以選擇,可我卻永遠都沒有了。”
“當年王謝聯姻,本就是謝家高攀了王氏。如今謝家勢重,再也不可能讓我與王家和離,給謝家女兒添個勢利的名聲。”
郗歸聽著謝蘊平靜的敘述,心中t愈發覺得悲涼。
她想到了白樂天的兩句詩:“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1
即便是謝蘊這般名滿江左的才女,即便似曾經的郗歸那般有著權傾朝野的兄長,也不得不穿上嫁衣,被鎖進婚姻的簾幕重重之中,在深宅大院中,日覆一日地消磨掉與生俱來的生命力。
然而謝蘊說這些,並非是為了抱怨。
她盡可能平靜地看著郗歸:“世家女兒,享受了家族的照顧和教養,便該有為家族犧牲的覺悟。我這一生已經過完了,我只盼著,以後謝家的女兒,再也不必受我這般的苦楚。”
“除此之外,只要孩子們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長大,不要像他們父親那樣愚蠢自大,我便別無所求了。”
“正因如此,我必須離開建康,不能讓婆母打著教養長孫的名義,養廢了我的孩兒。”
“我心裏知道,我這次的做法讓叔父失望了。可我聽話了這麽多年,真的只任性過這一次。嬸娘,我不會傷害任何人,我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瑯琊王氏實在不會教養子弟,我實在不忍心也不願意,任由孩子們一個個地被養壞了性情。婆母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我送孩子們來謝家族學,我只能自己想辦法離開建康。”
郗歸知道,謝蘊的這一番話,並非是說給自己聽,而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傳到謝瑾耳中。
謝蘊是極清醒也極聰慧的人,並不需要郗歸的安慰。
她只是想,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傳到自小濡慕的叔父耳中,讓他不至於誤會自己。
郗歸嘆了口氣:“你的為人,想必謝家上下都很清楚,大家都知道你的不容易,不會有人責怪的。”
一陣清風吹來,吹得新葉在窗紙上打出婆娑的疏影。
郗歸頓了頓,接著說道:“會稽路遠,你到了那邊之後,多給家裏寫信。”
謝蘊知道郗歸這是應承了的意思,當即便要行禮道謝。
郗歸微微傾身,伸手虛扶,示意南燭攔住謝蘊。
“你不必言謝。真要說起來,我對於此事的不讚同,遠勝你的叔父。”
謝蘊的動作凝滯了一瞬,她緩緩坐直了身子,略帶警惕地看向郗歸,袖中雙手微握。
“三吳形勢之覆雜,遠勝建康與荊州。”郗歸毫不閃躲地直視回去,“孫吳之時,會稽便是江南世族的天下,即便是孫策、孫權,也不能不為此頭痛。”
“中朝滅吳之後,三吳世族雖然在朝中受到排擠,卻從未放松過對江南一帶的經營和控制,以至於朝廷所任之官,每每要與他們百般周旋,才能發揮作用,將江南糧米運至北方。更有甚者,沈迷於溫軟水鄉的富貴繁華之中,漸漸背離了讀書和為官的初心。你熟讀史書,一定不會對這些過往感到陌生。”
謝蘊神色暗淡了幾分,緩緩點了點頭。
郗歸知道,謝蘊並非什麽都不懂的世家貴女,這位名滿江左的才女,她所接受的古代士人教育,要遠遠勝過她自己。
也正因此,郗歸毫不諱言地說道:“渡江之後,吳姓世族原本的勢力範圍被僑姓世家侵占,他們雖然接受了元帝踐祚的事實,卻更加堅固地占據三吳之地,試圖在有限的地盤裏,攫取更多的利益。”
“幾十年來,三吳之地的百姓一直過得十分辛苦。而壓迫剝削他們的吳姓世族,卻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朝廷身上,以至於三吳地區的反心,竟然比荊州還要重。當年蘇氏、溫氏叛亂,無一不是利用了吳地百姓對朝廷的仇恨,就連王重之亂,也聯合了三吳亂民。”
“在這種情形下,吳興、吳郡、會稽三地的郡守人選,便愈發關鍵緊要。因為這三地的官長,不僅要平衡吳姓與僑姓、以及吳姓世族之間的利益,還要消解當地百姓對朝廷的仇恨,盡可能地維持江東的安定局面。”
謝蘊一直沒有說話,直到此時,方才重新擡起了頭。
她忍不住眨了眨眼睛,細細地端詳郗歸,仿佛是第一天認識她一般。
郗歸拿起茶盞,飲了一口微涼的茶湯。
“大郎此次前去會稽,是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你覺得,他能夠擔得起會稽內史這個位子嗎?”
謝蘊聽聞此語,長嘆一聲,短暫地閉了閉眼。
郗歸所說的一切,她並非不知。
可她實在太渴望太期盼帶著孩子們離開建康了。
這渴望讓她忍不住心生僥幸——江左立國已有幾十年,三吳之地的郡守前前後後換了十來個,當地世族早已形成了一套和僑姓官員來往的成規。
王定之就算再不堪,至少也能做得到蕭規曹隨。
兩漢不知有多少循吏,因著“無功無過、無所作為”這八個字登上了史書。
無才之人的清靜無為,有時候要遠勝有才者的積極進取。
三吳之地矛盾覆雜,王定之這樣的平庸之人,不是正好合適嗎?
但她並沒有反駁,而是溫和但堅定地答道:“家中已為大郎選了幕僚,叔父也點了幾位讀書人隨大郎一道就任。這麽多人看著,總不會出岔子的。”
“是嗎?”郗歸反問一句,並不太相信。
郗家在會稽有莊園和商號。
郗歸接手京口勢力後,又派了一隊人前往三吳之地經商。
這些人帶著郗歸提供的西域商品和內造之物,很快便打通了當地的上層市場,接著進一步地、以自制的精巧奢侈品為貨物,賺取了不少吳姓世族的銀兩,然後便在不影響市價的情況下囤積糧米,以資京口。
與此同時,郗歸也從來沒有一刻停止過對於三吳動亂的警惕。
她讓長期居留當地的人手加固房屋,挖掘地道,蓄積水糧和木質武器。
還以高平郗氏的名義,逢年過節便施粥贈藥,扶助窮人。
建康和吳地的人都以為,高平郗氏是想洗刷被郗岑帶累的名聲。
郗歸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她只希望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幫一些人,權當是為阿兄積福。
又或者,讓派去當地的人手通過這些舉措結些善緣,以免有朝一日動亂發生,這些人在混亂中傷了性命。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深入群眾”的舉措,郗歸才更加深切具體地了解到,三吳貧民究竟過著多麽艱難的日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