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
關燈
小
中
大
爵位
“咳咳, 是啊是啊。不過我聽說王家不是教女孩兒讀書識字的,難為嫂子看那種無聊的書了。”林默涵心想那箱子東西還是她親自裝好的呢,怎麽可能不知道裏面都有什麽, 不過為了表哥的幸福生活,她還是不要說了吧。
提起這件事情, 王熙鳳滿臉都是笑意, 說道:“當初收到那箱子東西的時候我快高興壞了, 本以為他到了揚州會被亂花迷了眼,誰成想他還能想著我。那些首飾我也十分喜歡,日常總戴著呢。倒是那律書瞧著實在突兀, 不過你表哥信上說這書有意思,想讓我閑來無事的時候讀一讀,我臨睡前就翻兩頁,夜裏倒是睡得比以前更香呢,可能這也算的上是有意思吧。我們王家早年間其實也教女孩子讀書的,只不過從我那兩個姑媽開始都讀的不好, 實在拿不出手,便只好對外說些女孩子應該學些管家、針黹才是正經了。到了我這裏原本也不教讀書的,但是字還是要識得的, 所以讀一讀律書也盡夠了。”
林默涵點頭道:“原來t是這樣, 大家族出身的女子總不好做個睜眼瞎的。竟是這個緣故, 你們家還真是費心了哈。”
原著裏面,賈家、薛家、史家的女孩子都是飽讀詩書的, 文采相當地不錯。唯有王家的女子不讀書, 王熙鳳樣樣都好只是可惜是個肚子裏一點墨水都沒有。
讀書明理, 假如王熙鳳多讀一點書,可能行事上會更加有分寸些。
原來是王夫人和薛姨媽姐妹兩個都不行啊, 王家還真挺會給自己找補面子的。
所以,王夫人才會這麽嫉妒賈敏嗎?畢竟賈敏可是貨真價實的才女。林默涵覺得自己真相了,想必王夫人當年讀書的時候也沒少被罵吧,偏偏賈敏才學非凡,走到哪裏都能得到誇讚,這對比也太慘烈了。
王熙鳳說道:“兩位姑媽都讀不好,我這做侄女兒的自然也不好讀下去了。再者說我對那些書本子也是在沒甚興趣,不過那本律書上面的註釋寫了很多案例,瞧著倒是有趣。也是讀了那書我才知道,甄家確實違反律法了,也不知方知府能不能審的出來。”
林默涵說道:“自然是能審出來的,劉維時就是個小人,而且這件事情他已經向我們吐了口,就很難再繼續保守秘密了。不過甄家大約是不可能被繩之以法的。他們家深得聖心,皇上一定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所以妹妹你才親自去金陵報覆回來嗎?”
“是呀,既然皇上不處置甄家,那我就就親自去討回公道,要我忍氣吞聲那是白日做夢。”
賈敏說道:“你這個性子也不知隨了誰,日後再敢莽撞我就把你關在家裏,天天盯著你學繡花!”
“母親可繞了我吧,女兒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會去做這件事情的。您還是去盯著玉兒吧,她繡的好看。”
此事確實如林默涵預料的一般,方知府沒費多少力氣就從劉維時嘴巴裏問出了甄家的事情,再聯合甄應嘉前段時間被人下了黑手,他就更加確定了。
林家真是藏龍臥虎,他前腳兒透露出劉維時在金陵出現過,後腳人就被金陵衙門押解到了揚州,而且就這這個節骨眼兒上甄家出了事。
他連查都不用查就知道,肯定是林家幹的!
方知府將此事巨細無遺地回報給了康熙,反正案子的來龍去脈他都審理清楚了,但此事牽扯到了甄家,就看皇上如何定奪吧。
很快,康熙就收到了方知府的折子。
前段時間,他正為林如海發現的曬鹽法而高興,已經在朝中公布了這個好消息。
戶部的人反正是高興壞了,這件事情如果能夠實行,他們就不用天天拆了東墻補西墻地找補了,很是能夠松快幾年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比如明珠、佟佳氏等等,就連一向和明珠不對付的索額圖這一次居然也反對實行。
康熙冷笑一聲,問他們反對的理由是什麽?
然而這件事情上又能想出什麽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呢?
明珠說勞民傷財,康熙說曬鹽法比煎煮鹽更加地省時省力
佟國維說恐怕會引起鹽商暴亂,康熙說如果連區區幾個商人都鎮壓不了,那幹脆大家都退回東北算了。如果起了暴亂,你佟國維第一個去江南鎮壓。
索額圖想了半天,實在沒有什麽比較好的理由了,於是在康熙問到他頭上的時候臨陣倒戈,轉為了大力支持。
康熙看著他們一個個醜惡的嘴臉,心裏十分生氣。他明白這些人為什麽會反對,十之八九都是在背後和江南的鹽商們有勾結。
推行曬鹽後,因為產量成倍擴大,售賣方式肯定會產生變化,那些靠著鹽吃了個肥頭大耳的商人們和背後的主子們怎麽可能輕易同意。
但是那又如何,與整個天下的利益比起來,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
所以,康熙便直接下令由鹽務部門推行曬鹽法。
等到這一批成果出來之後,就是給林如海加官進爵之時。
後來,康熙看到方知府的折子後,對於林家的這種作風還是比較滿意的。
大清皇室都不是廢物,他是想要個天下對為頂尖的兒媳婦不錯,但是若林家是個任人隨意拿捏的軟包子,那麽將來怎能守的住太子的後院。
後院又與前朝息息相關,守不住後院就是在拖累太子,就得要這種有手段的女子才好!
如此看來,林家不但有能力、有手腕,這氣性也十分對他的胃口。
人家都差點要了你的命了,難道在知道幕後黑手的時候還要忍氣吞聲嗎?
榮國公的那個孫子和林家的大姑娘著實是個厲害人,在甄家來去自由,沒有被抓住任何的把柄,
倘若將來能夠為他、為太子所用,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甄家本是深受他重視的心腹,然而被外放到江南才幾年時間,竟然養成了好大的胃口。
他知道甄應嘉沒什麽了不得本事,卻偏偏什麽的想摻和一腳。若在京城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吃的一幹二凈,所以才讓他到金陵去,那裏無人掣肘又是個十足的富庶之地,也好讓奶娘的晚年生活過的安逸些。
不曾想他都格外地恩賞了,甄家竟然還不知足。暗地裏幹著插手鹽務、勾結江湖勢力的勾當。
康熙身為帝王,從不吝於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個人。他在想,甄家究竟還有沒有被著他做些更加過分的事情?
本來甄家算是他放在江南的一個耳目,是眾所周知的耳目,但是倘或這個耳目打著他的旗號在江南為所欲為,那麽便不能就這麽放任下去了。
只是想到幼年時,皇阿瑪的心裏只有董鄂妃,額娘佟佳氏整日忙於爭風吃醋,很少能夠顧及到他,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入了太皇太後的眼。
他身為堂堂皇子,卻並不受人重視,唯有奶娘一人精心地照顧著自己罷了。
康熙終究是不忍,所以還是在方知府的折子上寫下了將甄家全部摘出去的批覆,另外將劉維時秋後問斬,摘星樓眾人按罪論處。
如此一來,就少不得要委屈林家了。又是他十分看重的,應該在什麽地方彌補一二呢?
又過了兩個月,康熙終於確定林如海提出的曬鹽法確實更加地便利可行而且產量十分喜人,鹽堿地和鹽蓬草也都順利地收獲了極高的產量。
這下子,康熙高興了好幾日,仿佛看到國庫立刻就會充盈起來。
於是,給林如海升官一事便順理成章了。
倘或只是這一件功勞,那麽只等他這一任結束後調回京城也就罷了。
但是林家他看好的未來親家,就又該厚上幾分了。
想到林家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到了林如海這一輩兒才恰好沒了爵位,康熙在與孝莊太後商定之後,便決定再賜下爵位,好給林家增光添彩。
林家此一番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賜下的爵位還不能太低,否則那些人真當他們不得聖心呢!
就得讓那些人瞧瞧,自己對林家有多麽地另眼相待,才能讓那些暗地裏的宵小之輩打消報覆的意圖。
而且這個時機也正好,不管林家眼下有多麽地炙手可熱,但是到底遠在江南。若是等他們回到京城在授予爵位,那就太引人註目了。
林家暫時羽翼未滿,還是先不要這麽打眼了。
而且,想到他們家人的脾氣,康熙也覺得還是現在就給了爵位比較好。
畢竟現在的那些家裏有爵位基本都是祖上傳下來的,隨著天下的日漸穩定,爵位已不是輕易可得的了。
林如海的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今偏他好端端地得以恢覆祖上的爵位,倘或在京城還不得讓各路人馬試探個沒完沒了啊。
而林家人也不是吃素的,別到時候他再無緣無故地損失好幾家大臣。就趁著他們還在揚州,正正好。
於是,康熙思慮良久,親自寫下了封林如海為文定伯的聖旨,令人快馬加鞭地送往揚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咳咳, 是啊是啊。不過我聽說王家不是教女孩兒讀書識字的,難為嫂子看那種無聊的書了。”林默涵心想那箱子東西還是她親自裝好的呢,怎麽可能不知道裏面都有什麽, 不過為了表哥的幸福生活,她還是不要說了吧。
提起這件事情, 王熙鳳滿臉都是笑意, 說道:“當初收到那箱子東西的時候我快高興壞了, 本以為他到了揚州會被亂花迷了眼,誰成想他還能想著我。那些首飾我也十分喜歡,日常總戴著呢。倒是那律書瞧著實在突兀, 不過你表哥信上說這書有意思,想讓我閑來無事的時候讀一讀,我臨睡前就翻兩頁,夜裏倒是睡得比以前更香呢,可能這也算的上是有意思吧。我們王家早年間其實也教女孩子讀書的,只不過從我那兩個姑媽開始都讀的不好, 實在拿不出手,便只好對外說些女孩子應該學些管家、針黹才是正經了。到了我這裏原本也不教讀書的,但是字還是要識得的, 所以讀一讀律書也盡夠了。”
林默涵點頭道:“原來t是這樣, 大家族出身的女子總不好做個睜眼瞎的。竟是這個緣故, 你們家還真是費心了哈。”
原著裏面,賈家、薛家、史家的女孩子都是飽讀詩書的, 文采相當地不錯。唯有王家的女子不讀書, 王熙鳳樣樣都好只是可惜是個肚子裏一點墨水都沒有。
讀書明理, 假如王熙鳳多讀一點書,可能行事上會更加有分寸些。
原來是王夫人和薛姨媽姐妹兩個都不行啊, 王家還真挺會給自己找補面子的。
所以,王夫人才會這麽嫉妒賈敏嗎?畢竟賈敏可是貨真價實的才女。林默涵覺得自己真相了,想必王夫人當年讀書的時候也沒少被罵吧,偏偏賈敏才學非凡,走到哪裏都能得到誇讚,這對比也太慘烈了。
王熙鳳說道:“兩位姑媽都讀不好,我這做侄女兒的自然也不好讀下去了。再者說我對那些書本子也是在沒甚興趣,不過那本律書上面的註釋寫了很多案例,瞧著倒是有趣。也是讀了那書我才知道,甄家確實違反律法了,也不知方知府能不能審的出來。”
林默涵說道:“自然是能審出來的,劉維時就是個小人,而且這件事情他已經向我們吐了口,就很難再繼續保守秘密了。不過甄家大約是不可能被繩之以法的。他們家深得聖心,皇上一定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所以妹妹你才親自去金陵報覆回來嗎?”
“是呀,既然皇上不處置甄家,那我就就親自去討回公道,要我忍氣吞聲那是白日做夢。”
賈敏說道:“你這個性子也不知隨了誰,日後再敢莽撞我就把你關在家裏,天天盯著你學繡花!”
“母親可繞了我吧,女兒是有十足的把握才會去做這件事情的。您還是去盯著玉兒吧,她繡的好看。”
此事確實如林默涵預料的一般,方知府沒費多少力氣就從劉維時嘴巴裏問出了甄家的事情,再聯合甄應嘉前段時間被人下了黑手,他就更加確定了。
林家真是藏龍臥虎,他前腳兒透露出劉維時在金陵出現過,後腳人就被金陵衙門押解到了揚州,而且就這這個節骨眼兒上甄家出了事。
他連查都不用查就知道,肯定是林家幹的!
方知府將此事巨細無遺地回報給了康熙,反正案子的來龍去脈他都審理清楚了,但此事牽扯到了甄家,就看皇上如何定奪吧。
很快,康熙就收到了方知府的折子。
前段時間,他正為林如海發現的曬鹽法而高興,已經在朝中公布了這個好消息。
戶部的人反正是高興壞了,這件事情如果能夠實行,他們就不用天天拆了東墻補西墻地找補了,很是能夠松快幾年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比如明珠、佟佳氏等等,就連一向和明珠不對付的索額圖這一次居然也反對實行。
康熙冷笑一聲,問他們反對的理由是什麽?
然而這件事情上又能想出什麽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呢?
明珠說勞民傷財,康熙說曬鹽法比煎煮鹽更加地省時省力
佟國維說恐怕會引起鹽商暴亂,康熙說如果連區區幾個商人都鎮壓不了,那幹脆大家都退回東北算了。如果起了暴亂,你佟國維第一個去江南鎮壓。
索額圖想了半天,實在沒有什麽比較好的理由了,於是在康熙問到他頭上的時候臨陣倒戈,轉為了大力支持。
康熙看著他們一個個醜惡的嘴臉,心裏十分生氣。他明白這些人為什麽會反對,十之八九都是在背後和江南的鹽商們有勾結。
推行曬鹽後,因為產量成倍擴大,售賣方式肯定會產生變化,那些靠著鹽吃了個肥頭大耳的商人們和背後的主子們怎麽可能輕易同意。
但是那又如何,與整個天下的利益比起來,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
所以,康熙便直接下令由鹽務部門推行曬鹽法。
等到這一批成果出來之後,就是給林如海加官進爵之時。
後來,康熙看到方知府的折子後,對於林家的這種作風還是比較滿意的。
大清皇室都不是廢物,他是想要個天下對為頂尖的兒媳婦不錯,但是若林家是個任人隨意拿捏的軟包子,那麽將來怎能守的住太子的後院。
後院又與前朝息息相關,守不住後院就是在拖累太子,就得要這種有手段的女子才好!
如此看來,林家不但有能力、有手腕,這氣性也十分對他的胃口。
人家都差點要了你的命了,難道在知道幕後黑手的時候還要忍氣吞聲嗎?
榮國公的那個孫子和林家的大姑娘著實是個厲害人,在甄家來去自由,沒有被抓住任何的把柄,
倘若將來能夠為他、為太子所用,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
甄家本是深受他重視的心腹,然而被外放到江南才幾年時間,竟然養成了好大的胃口。
他知道甄應嘉沒什麽了不得本事,卻偏偏什麽的想摻和一腳。若在京城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吃的一幹二凈,所以才讓他到金陵去,那裏無人掣肘又是個十足的富庶之地,也好讓奶娘的晚年生活過的安逸些。
不曾想他都格外地恩賞了,甄家竟然還不知足。暗地裏幹著插手鹽務、勾結江湖勢力的勾當。
康熙身為帝王,從不吝於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個人。他在想,甄家究竟還有沒有被著他做些更加過分的事情?
本來甄家算是他放在江南的一個耳目,是眾所周知的耳目,但是倘或這個耳目打著他的旗號在江南為所欲為,那麽便不能就這麽放任下去了。
只是想到幼年時,皇阿瑪的心裏只有董鄂妃,額娘佟佳氏整日忙於爭風吃醋,很少能夠顧及到他,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入了太皇太後的眼。
他身為堂堂皇子,卻並不受人重視,唯有奶娘一人精心地照顧著自己罷了。
康熙終究是不忍,所以還是在方知府的折子上寫下了將甄家全部摘出去的批覆,另外將劉維時秋後問斬,摘星樓眾人按罪論處。
如此一來,就少不得要委屈林家了。又是他十分看重的,應該在什麽地方彌補一二呢?
又過了兩個月,康熙終於確定林如海提出的曬鹽法確實更加地便利可行而且產量十分喜人,鹽堿地和鹽蓬草也都順利地收獲了極高的產量。
這下子,康熙高興了好幾日,仿佛看到國庫立刻就會充盈起來。
於是,給林如海升官一事便順理成章了。
倘或只是這一件功勞,那麽只等他這一任結束後調回京城也就罷了。
但是林家他看好的未來親家,就又該厚上幾分了。
想到林家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到了林如海這一輩兒才恰好沒了爵位,康熙在與孝莊太後商定之後,便決定再賜下爵位,好給林家增光添彩。
林家此一番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賜下的爵位還不能太低,否則那些人真當他們不得聖心呢!
就得讓那些人瞧瞧,自己對林家有多麽地另眼相待,才能讓那些暗地裏的宵小之輩打消報覆的意圖。
而且這個時機也正好,不管林家眼下有多麽地炙手可熱,但是到底遠在江南。若是等他們回到京城在授予爵位,那就太引人註目了。
林家暫時羽翼未滿,還是先不要這麽打眼了。
而且,想到他們家人的脾氣,康熙也覺得還是現在就給了爵位比較好。
畢竟現在的那些家裏有爵位基本都是祖上傳下來的,隨著天下的日漸穩定,爵位已不是輕易可得的了。
林如海的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今偏他好端端地得以恢覆祖上的爵位,倘或在京城還不得讓各路人馬試探個沒完沒了啊。
而林家人也不是吃素的,別到時候他再無緣無故地損失好幾家大臣。就趁著他們還在揚州,正正好。
於是,康熙思慮良久,親自寫下了封林如海為文定伯的聖旨,令人快馬加鞭地送往揚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