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29 章
史湘雲一共寫了三首菊花詩,除了上面的一首《對菊》,還有一首《供菊》和《菊影》。
她的這三首菊花詩,重點在說一個“叛”字。
《對菊》裏一句“別圃移來貴比金”,移來的菊花貴比金,說的就是她投金。
《供菊》:黛玉評價“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游’,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這裏作者又是借黛玉之口,著重點明史湘雲的這兩句詩另有深透意思。
“未拆未供之先”,就指其未降未叛之前。
清代金聖嘆解釋背面傅粉:“有背面鋪粉法,如要襯宋江奸詐,不覺寫作李逵真率;要襯石秀尖利,不覺寫作楊雄糊塗是也。”
原指在畫紙上鋪上白粉,以更鮮明地表現人物形象,引申到小說上指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來突出主要人物。
這裏為襯托洪承疇叛變之後,以回憶他未叛變前襯托,叛變以後如同拋開書去看一支折下的菊花。
最後一首詩《菊影》
“秋光疊疊覆重重,
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
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
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
憑誰醉眼認朦朧。”
“潛度偷移三徑中”,指洪承疇偷摸叛變,變幻莫測,以至於欺騙了崇禎朝還在祭奠他。
三徑,意思指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之後,在院裏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
著名的隱居文人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裏有一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書中第十七回賈政帶著寶玉和眾清客給大觀園題聯時,到了蘅蕪苑,一清客題了“蘭風蕙露”的楹聯,緊接著兩清客分別做了對聯:
“麝蘭芳霭斜陽院,杜若香飄明月洲。”
“三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
這對聯正對上了史湘雲的詩句:“圃冷斜陽憶舊游”,和“潛度偷移三徑中”。
事實上,史湘雲後來住在蘅蕪苑,她與寶釵共用蘅蕪苑。寶釵代表後金,史湘雲是叛臣。以前住在瀟湘館,後叛到蘅蕪苑。
這些清客的蘭蕙之詞被寶玉不屑否定,直接給出了“豆蔻”和“荼靡”的艷詞。
《菊影》詩後半部分“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影射洪承疇的菊花傲世拒降,終究是一場捕風捉影的鬧劇,一場空夢。
緊接著史湘雲《菊影》的,就是黛玉做的《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
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
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
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
衰草寒煙無限情。”
黛玉和寶釵、襲人、史湘雲等是對比著寫的,寶釵有梨花,黛玉也有梨花;襲人有桃花花簽,黛玉有葬桃花的《葬花吟》和《桃花行》;這裏史湘雲有《菊影》,黛玉就有《菊夢》。突出一個真假對比。
“和雲伴月不分明”,對應史湘雲《菊影》的“潛度偷移三徑中”,洪承疇偷偷摸摸叛變了,崇禎朝看不分明,還在“憶舊還尋陶令盟”,回憶著昔日的盟約,把他當做品行高潔的高士。最後落了個“醒時幽怨無人訴”,“衰草寒煙”的淒涼結局。
對於書中許多人物,黛玉都是一個對比的存在。比如黛玉有芙蓉花簽,晴雯就有寶玉給她寫的《芙蓉女兒誄》。
所以抽花簽時晴雯在場,還是她拿出的簽子,並第一個擲的骰子,但花簽終沒有她,皆因顯然她也是芙蓉花簽。
晴雯和黛玉芙蓉仍是一個真假的對比。
比如寶玉祭奠晴雯,寫《芙蓉女兒誄》,其實是在祭黛玉,黛玉有一個芙蓉花簽,晴雯就也有一篇《芙蓉女兒誄》,其實是一樣對比的寫作手法。
黛玉才是芙蓉花神,晴雯並不是。關於晴雯是芙蓉花神,完全是一個最伶俐的小丫頭隨口胡謅的,影射晴雯並非什麽芙蓉花神,是那個口齒伶俐的小耗子精罷了。
寶玉因聽說晴雯死前只喊娘,心有不甘,旁邊有一個小丫頭最伶俐,聽寶玉如此說,便上來編了個謊話說晴雯去天上做花神去了。
寶玉又追問是什麽花的花神,這丫頭聽了,一時謅不出來。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這丫頭便見景生情,忙答是芙蓉花神。
於是寶玉竟杜撰成一篇長文,所以這一回回目叫“癡公子杜撰芙蓉誄”。
所以晴雯是芙蓉花神為假。
黛玉的芙蓉花簽是“風露清愁,莫怨東風當自嗟”。
這句詩出自宋代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於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這段文字最關鍵的在這句:“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
影射為君者不辯忠奸,致使奸雄當道,忠臣蒙難。
所以黛玉到底是水芙蓉還是木芙蓉,這篇文章裏並沒有說明。
但是探春的花簽:“瑤池仙品,日邊紅杏倚雲栽。”
出自唐朝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最後這兩句與黛玉的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意思相近,而且水芙蓉,也就是荷花生於夏秋相交之際,到了秋天正是將要雕零之際,正應了“風露清愁”四個字。
而木芙蓉秋天正是盛開時,可以一直開到初冬。寶玉是在木芙蓉花前寫的《芙蓉女兒誄》,所以文中有一句:“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因此有了“白露”這一名稱,形容秋天的白露現象。司秋之神即是西方的白帝,白帝姓金。
寶釵的冷香丸藥方:“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所用藥材皆為白色,她的金鎖自然屬金,而豐年好大雪,也是白色的,所以按四季分屬性,寶釵屬秋冬,而黛玉屬春夏。
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生火,金生水。所以春夏相生,秋冬相生。春夏與秋冬正分兩個陣營。
所以黛玉的花簽應該是水芙蓉。
寶玉寫《芙蓉女兒誄》時,正是剛過了中秋節,農歷八月份,荷花花期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而木芙蓉正開。
所以他祭奠晴雯時,芙蓉花亦真亦幻,小丫鬟看到的和寶玉看到的都是“園中池上芙蓉正開”,自然是水芙蓉。
然而祭拜時,寶玉命那小丫頭將祭品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這裏芙蓉花又變成了木芙蓉。
寶玉念完誄文後有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小丫頭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唬得寶玉也忙看時,卻見黛玉自芙蓉花叢中走出來。
所以黛玉是水芙蓉,晴雯是變成香芋的小耗子精,搖身一變,變成白帝司中的木芙蓉,以混淆黛玉的水芙蓉。寶玉祭奠晴雯為虛,實是祭奠黛玉。近誄晴雯,遠誄黛玉。
書中黛玉外貌描寫:“嫻靜如嬌花照水。”
《長物志》上說木芙蓉:“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八至十月份花開最盛之時,波光花影,相映生輝,即所謂“照水芙蓉”。
而水芙蓉開在水中,自然也照水。宋代歐陽修有一首《憶焦陂》,寫水芙蓉:
“焦陂荷花照水光,
未到十裏聞花香。”
水、木兩種芙蓉皆照水,可以應對上黛玉的“嫻靜時如嬌花照水”,以至於兩種芙蓉難辨真假,所以晴雯這耗子精變成的香芋,是真的像,以至於“晴為黛影”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黛玉聽了寶玉的《芙蓉女兒誄》,指出:
“什麽‘紅綃帳裏,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裏’未免熟濫些。”
黛玉為什麽單提這句“紅綃帳裏”,你想寶玉與晴雯在紅綃帳裏能幹啥。
黛玉是以提出改為茜紗窗。
寶玉說茜紗窗是黛玉居處,不敢用。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
這話已經逐漸往《芙蓉女兒誄》即為黛玉所做上靠了。
寶玉於是說不如改為黛玉誄晴雯:“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
黛玉沒同意,於是寶玉說:
“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
作者已經明示,這篇誄文實為寶玉祭奠黛玉。
寶玉寫誄文前,特意說他是效仿屈原等楚人辭賦而做此文:
“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讚,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
把整篇誄文引向屈原,所以黛玉是“池上芙蓉”,會在寒塘冷月葬花魂,夜裏投水而亡。
書中第四十三回,寶玉在水仙庵祭奠金釧,回來後黛玉借正在上演的《男祭》和寶釵說道:
“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裏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麽!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裏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以此影射寶玉將來到水邊祭奠她。
後來薛寶琴送了一盆水仙給黛玉,以結此喻。
薛寶琴是進了賈府宗祠的人,即進了明朝太廟,十八回脂批指出她是“陪客”,“外人”,她影射將來入主中原的清人皇帝順治,她口中給出很多結局。她將水仙給了黛玉,臘梅給了探春,都有說法。
水仙曾盛產於屈原生活的湖湘之地,傳說屈原自沈後成為水仙,其精靈常常出現在湘水之濱
東晉王嘉在《拾遺記》裏記載祭祀屈原,稱屈原為水仙:
“屈原以忠見斥,隱於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獸,不交世務,采柏實以合桂膏,用養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其神游於天河,精靈時降湘浦。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在。”
由此可見,最遲在漢末就有屈原祠,並把他當做“水仙”來祭祀。
黃庭堅在寫水仙詩時,把水仙花比做屈原 “是誰招此斷腸草,種作寒花寄愁絕?”
所以金釧有水仙,黛玉亦有水仙,還是同一對比寫法,同為水仙,但喻意不同,卻為黛玉會投水自盡留下伏筆。
但投水與投水不同,金釧投井,是投金,而黛玉投水是比擬屈原,以盡忠烈。
書中寶玉說“這水仙庵裏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提到謊言,借他一用的話。
寶玉提到曹植的《洛神賦》,這篇賦裏形容洛神“灼若芙蕖出淥波”,所以書中寫水仙庵裏供奉的洛神有"荷出綠波,日映朝霞"之姿。寶玉不覺滴下淚來。
《洛神賦》裏還有著名的詞句:“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所以水仙又被稱為淩波仙子。
無獨有偶,荷花也常被稱作淩波仙子:
元代詩人趙孟頫的《水龍吟·次韻程儀父荷花》中寫荷花:
“淩波羅襪生塵,
翠旍孔蓋凝朝露。”
南宋詩人範成大寫的《州宅堂前荷花》中有:
“淩波仙子靜中芳,
也帶酣紅學醉妝。”
黛玉葬花時對寶玉說過:
花“撂在水裏不好。你看這裏的水幹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裏,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幹凈。”
但是後來黛玉在《葬花吟》中寫:
“明媚鮮妍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爾今死去儂收葬,
未蔔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等等以上詩句,都在寫今天有她葬花,可是他年她自己卻是一朝漂泊難尋覓,花落人亡兩不知,不知誰能葬她。
她的《柳絮詞》裏也寫了: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黛玉是薄命司裏人,悲劇就是事與願違,她的願望是“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然而芙蓉畢竟生在秋江上,結局恐怕終不能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史湘雲一共寫了三首菊花詩,除了上面的一首《對菊》,還有一首《供菊》和《菊影》。
她的這三首菊花詩,重點在說一個“叛”字。
《對菊》裏一句“別圃移來貴比金”,移來的菊花貴比金,說的就是她投金。
《供菊》:黛玉評價“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游’,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這裏作者又是借黛玉之口,著重點明史湘雲的這兩句詩另有深透意思。
“未拆未供之先”,就指其未降未叛之前。
清代金聖嘆解釋背面傅粉:“有背面鋪粉法,如要襯宋江奸詐,不覺寫作李逵真率;要襯石秀尖利,不覺寫作楊雄糊塗是也。”
原指在畫紙上鋪上白粉,以更鮮明地表現人物形象,引申到小說上指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來突出主要人物。
這裏為襯托洪承疇叛變之後,以回憶他未叛變前襯托,叛變以後如同拋開書去看一支折下的菊花。
最後一首詩《菊影》
“秋光疊疊覆重重,
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
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
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
憑誰醉眼認朦朧。”
“潛度偷移三徑中”,指洪承疇偷摸叛變,變幻莫測,以至於欺騙了崇禎朝還在祭奠他。
三徑,意思指院中小路。漢朝蔣詡隱居之後,在院裏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
著名的隱居文人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裏有一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書中第十七回賈政帶著寶玉和眾清客給大觀園題聯時,到了蘅蕪苑,一清客題了“蘭風蕙露”的楹聯,緊接著兩清客分別做了對聯:
“麝蘭芳霭斜陽院,杜若香飄明月洲。”
“三徑香風飄玉蕙,一庭明月照金蘭。”
這對聯正對上了史湘雲的詩句:“圃冷斜陽憶舊游”,和“潛度偷移三徑中”。
事實上,史湘雲後來住在蘅蕪苑,她與寶釵共用蘅蕪苑。寶釵代表後金,史湘雲是叛臣。以前住在瀟湘館,後叛到蘅蕪苑。
這些清客的蘭蕙之詞被寶玉不屑否定,直接給出了“豆蔻”和“荼靡”的艷詞。
《菊影》詩後半部分“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影射洪承疇的菊花傲世拒降,終究是一場捕風捉影的鬧劇,一場空夢。
緊接著史湘雲《菊影》的,就是黛玉做的《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
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
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
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
衰草寒煙無限情。”
黛玉和寶釵、襲人、史湘雲等是對比著寫的,寶釵有梨花,黛玉也有梨花;襲人有桃花花簽,黛玉有葬桃花的《葬花吟》和《桃花行》;這裏史湘雲有《菊影》,黛玉就有《菊夢》。突出一個真假對比。
“和雲伴月不分明”,對應史湘雲《菊影》的“潛度偷移三徑中”,洪承疇偷偷摸摸叛變了,崇禎朝看不分明,還在“憶舊還尋陶令盟”,回憶著昔日的盟約,把他當做品行高潔的高士。最後落了個“醒時幽怨無人訴”,“衰草寒煙”的淒涼結局。
對於書中許多人物,黛玉都是一個對比的存在。比如黛玉有芙蓉花簽,晴雯就有寶玉給她寫的《芙蓉女兒誄》。
所以抽花簽時晴雯在場,還是她拿出的簽子,並第一個擲的骰子,但花簽終沒有她,皆因顯然她也是芙蓉花簽。
晴雯和黛玉芙蓉仍是一個真假的對比。
比如寶玉祭奠晴雯,寫《芙蓉女兒誄》,其實是在祭黛玉,黛玉有一個芙蓉花簽,晴雯就也有一篇《芙蓉女兒誄》,其實是一樣對比的寫作手法。
黛玉才是芙蓉花神,晴雯並不是。關於晴雯是芙蓉花神,完全是一個最伶俐的小丫頭隨口胡謅的,影射晴雯並非什麽芙蓉花神,是那個口齒伶俐的小耗子精罷了。
寶玉因聽說晴雯死前只喊娘,心有不甘,旁邊有一個小丫頭最伶俐,聽寶玉如此說,便上來編了個謊話說晴雯去天上做花神去了。
寶玉又追問是什麽花的花神,這丫頭聽了,一時謅不出來。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這丫頭便見景生情,忙答是芙蓉花神。
於是寶玉竟杜撰成一篇長文,所以這一回回目叫“癡公子杜撰芙蓉誄”。
所以晴雯是芙蓉花神為假。
黛玉的芙蓉花簽是“風露清愁,莫怨東風當自嗟”。
這句詩出自宋代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於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這段文字最關鍵的在這句:“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
影射為君者不辯忠奸,致使奸雄當道,忠臣蒙難。
所以黛玉到底是水芙蓉還是木芙蓉,這篇文章裏並沒有說明。
但是探春的花簽:“瑤池仙品,日邊紅杏倚雲栽。”
出自唐朝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最後這兩句與黛玉的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意思相近,而且水芙蓉,也就是荷花生於夏秋相交之際,到了秋天正是將要雕零之際,正應了“風露清愁”四個字。
而木芙蓉秋天正是盛開時,可以一直開到初冬。寶玉是在木芙蓉花前寫的《芙蓉女兒誄》,所以文中有一句:“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因此有了“白露”這一名稱,形容秋天的白露現象。司秋之神即是西方的白帝,白帝姓金。
寶釵的冷香丸藥方:“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所用藥材皆為白色,她的金鎖自然屬金,而豐年好大雪,也是白色的,所以按四季分屬性,寶釵屬秋冬,而黛玉屬春夏。
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生火,金生水。所以春夏相生,秋冬相生。春夏與秋冬正分兩個陣營。
所以黛玉的花簽應該是水芙蓉。
寶玉寫《芙蓉女兒誄》時,正是剛過了中秋節,農歷八月份,荷花花期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而木芙蓉正開。
所以他祭奠晴雯時,芙蓉花亦真亦幻,小丫鬟看到的和寶玉看到的都是“園中池上芙蓉正開”,自然是水芙蓉。
然而祭拜時,寶玉命那小丫頭將祭品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這裏芙蓉花又變成了木芙蓉。
寶玉念完誄文後有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小丫頭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唬得寶玉也忙看時,卻見黛玉自芙蓉花叢中走出來。
所以黛玉是水芙蓉,晴雯是變成香芋的小耗子精,搖身一變,變成白帝司中的木芙蓉,以混淆黛玉的水芙蓉。寶玉祭奠晴雯為虛,實是祭奠黛玉。近誄晴雯,遠誄黛玉。
書中黛玉外貌描寫:“嫻靜如嬌花照水。”
《長物志》上說木芙蓉:“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八至十月份花開最盛之時,波光花影,相映生輝,即所謂“照水芙蓉”。
而水芙蓉開在水中,自然也照水。宋代歐陽修有一首《憶焦陂》,寫水芙蓉:
“焦陂荷花照水光,
未到十裏聞花香。”
水、木兩種芙蓉皆照水,可以應對上黛玉的“嫻靜時如嬌花照水”,以至於兩種芙蓉難辨真假,所以晴雯這耗子精變成的香芋,是真的像,以至於“晴為黛影”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黛玉聽了寶玉的《芙蓉女兒誄》,指出:
“什麽‘紅綃帳裏,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裏’未免熟濫些。”
黛玉為什麽單提這句“紅綃帳裏”,你想寶玉與晴雯在紅綃帳裏能幹啥。
黛玉是以提出改為茜紗窗。
寶玉說茜紗窗是黛玉居處,不敢用。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
這話已經逐漸往《芙蓉女兒誄》即為黛玉所做上靠了。
寶玉於是說不如改為黛玉誄晴雯:“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
黛玉沒同意,於是寶玉說:
“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
作者已經明示,這篇誄文實為寶玉祭奠黛玉。
寶玉寫誄文前,特意說他是效仿屈原等楚人辭賦而做此文:
“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讚,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辯》、《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
把整篇誄文引向屈原,所以黛玉是“池上芙蓉”,會在寒塘冷月葬花魂,夜裏投水而亡。
書中第四十三回,寶玉在水仙庵祭奠金釧,回來後黛玉借正在上演的《男祭》和寶釵說道:
“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裏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麽!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裏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以此影射寶玉將來到水邊祭奠她。
後來薛寶琴送了一盆水仙給黛玉,以結此喻。
薛寶琴是進了賈府宗祠的人,即進了明朝太廟,十八回脂批指出她是“陪客”,“外人”,她影射將來入主中原的清人皇帝順治,她口中給出很多結局。她將水仙給了黛玉,臘梅給了探春,都有說法。
水仙曾盛產於屈原生活的湖湘之地,傳說屈原自沈後成為水仙,其精靈常常出現在湘水之濱
東晉王嘉在《拾遺記》裏記載祭祀屈原,稱屈原為水仙:
“屈原以忠見斥,隱於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獸,不交世務,采柏實以合桂膏,用養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其神游於天河,精靈時降湘浦。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在。”
由此可見,最遲在漢末就有屈原祠,並把他當做“水仙”來祭祀。
黃庭堅在寫水仙詩時,把水仙花比做屈原 “是誰招此斷腸草,種作寒花寄愁絕?”
所以金釧有水仙,黛玉亦有水仙,還是同一對比寫法,同為水仙,但喻意不同,卻為黛玉會投水自盡留下伏筆。
但投水與投水不同,金釧投井,是投金,而黛玉投水是比擬屈原,以盡忠烈。
書中寶玉說“這水仙庵裏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並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提到謊言,借他一用的話。
寶玉提到曹植的《洛神賦》,這篇賦裏形容洛神“灼若芙蕖出淥波”,所以書中寫水仙庵裏供奉的洛神有"荷出綠波,日映朝霞"之姿。寶玉不覺滴下淚來。
《洛神賦》裏還有著名的詞句:“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所以水仙又被稱為淩波仙子。
無獨有偶,荷花也常被稱作淩波仙子:
元代詩人趙孟頫的《水龍吟·次韻程儀父荷花》中寫荷花:
“淩波羅襪生塵,
翠旍孔蓋凝朝露。”
南宋詩人範成大寫的《州宅堂前荷花》中有:
“淩波仙子靜中芳,
也帶酣紅學醉妝。”
黛玉葬花時對寶玉說過:
花“撂在水裏不好。你看這裏的水幹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裏,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幹凈。”
但是後來黛玉在《葬花吟》中寫:
“明媚鮮妍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爾今死去儂收葬,
未蔔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等等以上詩句,都在寫今天有她葬花,可是他年她自己卻是一朝漂泊難尋覓,花落人亡兩不知,不知誰能葬她。
她的《柳絮詞》裏也寫了: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黛玉是薄命司裏人,悲劇就是事與願違,她的願望是“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然而芙蓉畢竟生在秋江上,結局恐怕終不能夠。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