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25 章
周皇後家中貧寒,父親周奎之前只是一個算命的。但知書達禮,頗通文墨,還懂藥理。
周後初時選入信王宮做了宮女,後來,因為“婉淑貞靜”,晉升為信王妃。崇禎登基後,被立為皇後。
她生性簡樸,剛一入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
宮中夏天穿的暑衣從未有用純素的,葛衣也只有崇禎帝一人能穿,其他人都不敢穿。周皇後卻始穿白紗做的衣服,沒有任何修飾。皇上笑說:“此真白衣大士也!”
在書中影射寶釵只愛素凈,雪洞一般的房間。
宮眷歲節朝賀,俱穿纻靴,或緞靴。後獨穿棉鞋,從不穿靴,想以示別也。
書中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作者專門寫了黛玉穿了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寶釵則衣著樸素,並未寫其穿靴。
崇禎宮裏,以周皇後、田貴妃、袁貴妃最得寵,其中崇禎最愛田貴妃。
周皇後與袁貴妃交好,卻與田貴妃不睦,凡是游賞嬉戲,周皇後經常召袁一起,而不召田貴妃。她和田貴妃是死對頭,偏偏對袁氏好的跟自己家親妹子似的。
恰如《紅樓夢》裏,史湘雲與寶釵交好,史湘雲當寶釵是親姐姐,卻與黛玉時有不睦。
歲時妃嬪朝賀皇後,周後故意為難田貴妃,讓她的車停在廡下,天寒地凍風雪交加,把她晾在外面很久才讓她進來。
允許田貴妃進宮後,周後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就坐在正座上等著田貴妃朝拜,等田跪拜完,周立即走人。周後自持矜重,全程不說話。
而晚來的袁貴妃,卻先田貴妃入殿,周後直接傳旨免拜,還親自跑去拉著袁貴妃的手一起坐下,兩人相談甚歡。
事後,田貴妃回到承乾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後的冷遇,聞後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後理論,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後之間發生嚴重的沖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後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後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後一同在永和宮賞花,由於永和宮旁便是田貴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宮,周皇後因此想起許久不見的田貴妃,便請明思宗召田貴妃一同賞花,明思宗聞後漠然不語,周皇後便命宮女用車去將田貴妃迎來,而田貴妃來了以後,周皇後與之相言甚歡,仿佛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後的心胸寬厚。
周皇後的心機,可比寶釵。
關於周皇後的軼事,據史料記載有一天晚上崇禎帝宿於袁妃處,周皇後已預先得知。
第二天周皇後見到崇禎帝,問道:“昨宿於何處”
崇禎帝頗感難堪,“囁嚅久之”,終於說出了一個字:“袁。”
周皇後佯裝笑了笑,便未再說什麽。
書中第二十一回,湘雲來賈府,與黛玉同住,“寶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時,襲人來催了幾次,方回自己房中來睡。次日天明時,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來。”
寶玉不僅用湘雲洗了臉的殘水洗臉,又讓湘雲替他梳頭。襲人因此吃醋,和寶釵有了共同語言。
“忽見寶釵走來,因問道:“寶兄弟那去了?”
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裏還有在家的工夫!”
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嘆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麽勸,都是耳旁風。”
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
因這一節,襲人吃醋,才有了這一回題目裏的“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此回寶釵與襲人合體,與周皇後的吃醋的軼事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崇禎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遷住啟祥宮後不久,田貴妃就染上重病。
從書中情節描述,可推也許有田貴妃生病時,周皇後送燕窩事,周皇後懂藥性,作者對此應有疑慮,才寫進書裏,寶玉勸黛玉不要吃寶姐姐送的燕窩。
田貴妃共生下四子,北京城破時只有作者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一人存活下來,其餘皆殤。
田貴妃之才能的確是世間罕見,所以她的兒子文采卓絕,能寫出《紅樓夢》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皇後因與田貴妃爭寵,1641年讓其父周奎回老家嘉定時,在蘇州搶了陳圓圓,收為義女,陳圓圓便成了周皇後的幹妹妹,後周奎將陳圓圓帶進皇宮,進獻給了崇禎。
可惜此時正值內憂外患,崇禎無意美女,後來周奎將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
此事影射入書中薛蟠搶香菱,以及姿色勝過薛寶釵的薛寶琴進大觀園,王夫人認了薛寶琴作義女,兩件事。
田貴妃於1642年7月薨逝後,十六年(1643年)的中元節,明思宗對田貴妃追思不已,便召人為她做法事,在玉河橋裏放河燈。該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許多。史載“石梁如虹,直跨金海”。
田貴妃被葬於明思陵,對於作者來說,忠臣良將和父母就構成他所思念的前朝,而這些都集於黛玉一身。此曲不僅是將來追思黛玉,更是作者對前朝的懷念。
寶玉的《紅豆曲》,後面幾句詩句,典出南宋詩詞,以前我曾看過一篇評論文章,寫的極好,我又整理了一下,作者正是借這種詩詞典故,以宋被外族入侵,故國淪陷,影射明清事,以表懷明之意。
寶玉曲子第二句“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典出:南宋於石的《伊昔》:
“伊昔西湖柳,清陰滿畫樓。
午涼欺舞扇,晚雨系漁舟。
春盡花無主,風寒葉自秋。
六橋今在否,空惜舊時游。”
南宋被蒙元所滅後,作者於石重游故都臨安,看到故國風景依舊,卻已是物是人非,感懷中寫下這首詩。
第三句:“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典出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八聲甘州》。
詞開篇作者便寫道:“夜讀《李廣傳》,不能寐。”
詞人一生志在抗金,卻常遭奸佞構陷不得志,故讀《李廣傳》時產生共鳴,所以後面寫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詞結尾有一句“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詞人夜不能寐,聽紗窗風雨,正是寶玉《紅豆曲》“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的來處。
第四句“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典出南宋詩人呂本中的《自曹南至陽翟追懷江上舊游呈叔弟》,中有一句:
“家事不隨王事了,
新愁常接舊愁生。”
呂本中是抗金名臣,因忤逆秦檜被罷官。
第五句“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玉粒”典出明末詩人吳偉業的詩《題二禽圖》:
“舊朝雖去主人空,
剪雨捎風自在中。
卻笑雪衣貪玉粒,
羽毛憔悴閉雕籠。”
這首詩也是以蟲鳥喻事,意思說舊朝主人去後,燕子依然自由,風雨自在中,譏笑鴿子貪圖“玉粒”,羽毛憔悴被關在雕籠中。
詩中以雪衣鴿子比喻那些貪圖清朝功名利祿的大臣。
“金蒓”典出“蒓鱸之思”,晉滅東吳之後,張翰不願在晉朝為官,便借口思念家鄉的蒓羹鱸魚,棄官回家,後人常以“蒓鱸之思”表示思念故鄉之情。
這裏以金比喻清朝,咽不下清朝的玉粒和金蒓,不願在清朝為臣之意,以表對故國忠貞不二之心。
第六句“照不見菱花鏡裏形容瘦”,典出唐代詩人楊達的《明妃怨》:
“漢國明妃去不還,
馬駝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
羞對單於照舊顏。”
這句也與寶玉向紫鵑索要菱花鏡契合,寶玉向紫鵑要菱花鏡,可謂一物多喻。
第七句“展不開的眉頭”,典出唐伯虎的詞《一剪梅》。
寶玉最後的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閉門”也出自這首詞。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紅豆曲》中這句“展不開的眉頭”便來自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愁聚眉峰盡日顰”。
無獨有偶,李清照也作過一首《一剪梅》,裏面有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合得上這句“展不開的眉頭”。
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將古今相思之情寫到極致,作者引用此典,正是表達相思的主題。
第八句:“捱不明的更漏”同樣典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行香子天與秋光》中的詞句: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流落到了江南,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文物散佚,寫下了很多感傷思鄉的詞作,同樣表達的有國破之殤。
最後一句“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典出辛棄疾的詞作《菩薩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詞人借水怨山,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借由山水景物作家國淪亡之嘆。
寶玉的曲說的是對黛玉的相思之情,他的悲愁喜樂四字酒令說的卻是寶釵。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
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
寶玉的酒令為什麽要悲愁和喜樂倒過來說,其實是在影射,酒令所說之人皆是叛臣賊子,改嫁之人。就連清人的祖先也曾是明朝的臣子。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點明薛寶釵是個大齡剩女。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指婚後寶釵勸寶玉求取功名,逼走寶玉出家。
可是什麽悲哀的事情,忽然就“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為什麽?因為她又煥發第二春了。
“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
此句應在蘇軾的那首《蝶戀花》上:“墻裏秋千墻外道”的墻頭馬上。
後文賈珍的兩個妾佩鳳偕鴛打秋千頑耍,脂批:“大家千金不令作此戲,故寫不及探春等人也。”
說明寶釵已不是大家千金,而是給人做了妾。
因為賈雨村,字時飛,他又寫過“釵於奩內待時飛”的話,賈雨村曾替薛蟠亂判過葫蘆案,可謂與寶釵頗有淵源,所以很多人猜寶釵後來改嫁賈雨村,給他做了妾室是有道理的。
襲人與寶釵可視為一人,襲人改嫁蔣玉菡,寶釵自也會改嫁他人。
因前面一曲給了黛玉,四字酒令給了寶釵,所以最後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閉門”,是寫二人,一樹梨花給了釵黛二人。
所以瀟湘館裏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寶釵初來賈府,住的是梨香院。她吃的冷香丸就埋在梨樹下。
黛玉的梨花,是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刻骨相思。
而寶釵住的是後來戲子居住的梨香院。她的“雨打梨花深閉門”,是“珍重芳姿晝掩門”的虛偽,當初為了求得一個好姻緣,她可以不分時辰的到怡紅院串門,更何況日後,她可不是“憑爾去,忍淹留”的主兒,她是“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即使沒了根基,她也要“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作者脂批中寫寶釵埋在梨樹下的冷香丸:
“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作者已經寫明,即使日後離了寶玉,寶釵亦能自安,她是冷心冷情的人,是不會念著與寶玉的情分,為寶玉獨守空房的。
所以寶釵的花簽是:“縱是無情也動人”。大觀園被抄檢後,寶釵為獨善其身,迅速搬離大觀園,毫無留戀掛牽。
寶玉後去蘅蕪苑,見寂靜無人,房內搬的空空落落的,聽婆子說才知道寶釵已經搬走。“心下因想:“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早已為後事埋下伏筆。
同一句梨花,一個多情如此,刻骨相思,一個冷情如此。
真應了蘇軾那首《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皇後家中貧寒,父親周奎之前只是一個算命的。但知書達禮,頗通文墨,還懂藥理。
周後初時選入信王宮做了宮女,後來,因為“婉淑貞靜”,晉升為信王妃。崇禎登基後,被立為皇後。
她生性簡樸,剛一入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
宮中夏天穿的暑衣從未有用純素的,葛衣也只有崇禎帝一人能穿,其他人都不敢穿。周皇後卻始穿白紗做的衣服,沒有任何修飾。皇上笑說:“此真白衣大士也!”
在書中影射寶釵只愛素凈,雪洞一般的房間。
宮眷歲節朝賀,俱穿纻靴,或緞靴。後獨穿棉鞋,從不穿靴,想以示別也。
書中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作者專門寫了黛玉穿了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寶釵則衣著樸素,並未寫其穿靴。
崇禎宮裏,以周皇後、田貴妃、袁貴妃最得寵,其中崇禎最愛田貴妃。
周皇後與袁貴妃交好,卻與田貴妃不睦,凡是游賞嬉戲,周皇後經常召袁一起,而不召田貴妃。她和田貴妃是死對頭,偏偏對袁氏好的跟自己家親妹子似的。
恰如《紅樓夢》裏,史湘雲與寶釵交好,史湘雲當寶釵是親姐姐,卻與黛玉時有不睦。
歲時妃嬪朝賀皇後,周後故意為難田貴妃,讓她的車停在廡下,天寒地凍風雪交加,把她晾在外面很久才讓她進來。
允許田貴妃進宮後,周後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就坐在正座上等著田貴妃朝拜,等田跪拜完,周立即走人。周後自持矜重,全程不說話。
而晚來的袁貴妃,卻先田貴妃入殿,周後直接傳旨免拜,還親自跑去拉著袁貴妃的手一起坐下,兩人相談甚歡。
事後,田貴妃回到承乾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後的冷遇,聞後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後理論,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後之間發生嚴重的沖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後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後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後一同在永和宮賞花,由於永和宮旁便是田貴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宮,周皇後因此想起許久不見的田貴妃,便請明思宗召田貴妃一同賞花,明思宗聞後漠然不語,周皇後便命宮女用車去將田貴妃迎來,而田貴妃來了以後,周皇後與之相言甚歡,仿佛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後的心胸寬厚。
周皇後的心機,可比寶釵。
關於周皇後的軼事,據史料記載有一天晚上崇禎帝宿於袁妃處,周皇後已預先得知。
第二天周皇後見到崇禎帝,問道:“昨宿於何處”
崇禎帝頗感難堪,“囁嚅久之”,終於說出了一個字:“袁。”
周皇後佯裝笑了笑,便未再說什麽。
書中第二十一回,湘雲來賈府,與黛玉同住,“寶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時,襲人來催了幾次,方回自己房中來睡。次日天明時,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來。”
寶玉不僅用湘雲洗了臉的殘水洗臉,又讓湘雲替他梳頭。襲人因此吃醋,和寶釵有了共同語言。
“忽見寶釵走來,因問道:“寶兄弟那去了?”
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裏還有在家的工夫!”
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嘆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麽勸,都是耳旁風。”
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
因這一節,襲人吃醋,才有了這一回題目裏的“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此回寶釵與襲人合體,與周皇後的吃醋的軼事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崇禎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遷住啟祥宮後不久,田貴妃就染上重病。
從書中情節描述,可推也許有田貴妃生病時,周皇後送燕窩事,周皇後懂藥性,作者對此應有疑慮,才寫進書裏,寶玉勸黛玉不要吃寶姐姐送的燕窩。
田貴妃共生下四子,北京城破時只有作者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一人存活下來,其餘皆殤。
田貴妃之才能的確是世間罕見,所以她的兒子文采卓絕,能寫出《紅樓夢》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皇後因與田貴妃爭寵,1641年讓其父周奎回老家嘉定時,在蘇州搶了陳圓圓,收為義女,陳圓圓便成了周皇後的幹妹妹,後周奎將陳圓圓帶進皇宮,進獻給了崇禎。
可惜此時正值內憂外患,崇禎無意美女,後來周奎將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
此事影射入書中薛蟠搶香菱,以及姿色勝過薛寶釵的薛寶琴進大觀園,王夫人認了薛寶琴作義女,兩件事。
田貴妃於1642年7月薨逝後,十六年(1643年)的中元節,明思宗對田貴妃追思不已,便召人為她做法事,在玉河橋裏放河燈。該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許多。史載“石梁如虹,直跨金海”。
田貴妃被葬於明思陵,對於作者來說,忠臣良將和父母就構成他所思念的前朝,而這些都集於黛玉一身。此曲不僅是將來追思黛玉,更是作者對前朝的懷念。
寶玉的《紅豆曲》,後面幾句詩句,典出南宋詩詞,以前我曾看過一篇評論文章,寫的極好,我又整理了一下,作者正是借這種詩詞典故,以宋被外族入侵,故國淪陷,影射明清事,以表懷明之意。
寶玉曲子第二句“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典出:南宋於石的《伊昔》:
“伊昔西湖柳,清陰滿畫樓。
午涼欺舞扇,晚雨系漁舟。
春盡花無主,風寒葉自秋。
六橋今在否,空惜舊時游。”
南宋被蒙元所滅後,作者於石重游故都臨安,看到故國風景依舊,卻已是物是人非,感懷中寫下這首詩。
第三句:“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典出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八聲甘州》。
詞開篇作者便寫道:“夜讀《李廣傳》,不能寐。”
詞人一生志在抗金,卻常遭奸佞構陷不得志,故讀《李廣傳》時產生共鳴,所以後面寫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詞結尾有一句“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詞人夜不能寐,聽紗窗風雨,正是寶玉《紅豆曲》“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的來處。
第四句“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典出南宋詩人呂本中的《自曹南至陽翟追懷江上舊游呈叔弟》,中有一句:
“家事不隨王事了,
新愁常接舊愁生。”
呂本中是抗金名臣,因忤逆秦檜被罷官。
第五句“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玉粒”典出明末詩人吳偉業的詩《題二禽圖》:
“舊朝雖去主人空,
剪雨捎風自在中。
卻笑雪衣貪玉粒,
羽毛憔悴閉雕籠。”
這首詩也是以蟲鳥喻事,意思說舊朝主人去後,燕子依然自由,風雨自在中,譏笑鴿子貪圖“玉粒”,羽毛憔悴被關在雕籠中。
詩中以雪衣鴿子比喻那些貪圖清朝功名利祿的大臣。
“金蒓”典出“蒓鱸之思”,晉滅東吳之後,張翰不願在晉朝為官,便借口思念家鄉的蒓羹鱸魚,棄官回家,後人常以“蒓鱸之思”表示思念故鄉之情。
這裏以金比喻清朝,咽不下清朝的玉粒和金蒓,不願在清朝為臣之意,以表對故國忠貞不二之心。
第六句“照不見菱花鏡裏形容瘦”,典出唐代詩人楊達的《明妃怨》:
“漢國明妃去不還,
馬駝弦管向陰山。
匣中縱有菱花鏡,
羞對單於照舊顏。”
這句也與寶玉向紫鵑索要菱花鏡契合,寶玉向紫鵑要菱花鏡,可謂一物多喻。
第七句“展不開的眉頭”,典出唐伯虎的詞《一剪梅》。
寶玉最後的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閉門”也出自這首詞。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紅豆曲》中這句“展不開的眉頭”便來自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愁聚眉峰盡日顰”。
無獨有偶,李清照也作過一首《一剪梅》,裏面有一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合得上這句“展不開的眉頭”。
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將古今相思之情寫到極致,作者引用此典,正是表達相思的主題。
第八句:“捱不明的更漏”同樣典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行香子天與秋光》中的詞句: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流落到了江南,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文物散佚,寫下了很多感傷思鄉的詞作,同樣表達的有國破之殤。
最後一句“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典出辛棄疾的詞作《菩薩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詞人借水怨山,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借由山水景物作家國淪亡之嘆。
寶玉的曲說的是對黛玉的相思之情,他的悲愁喜樂四字酒令說的卻是寶釵。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
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
寶玉的酒令為什麽要悲愁和喜樂倒過來說,其實是在影射,酒令所說之人皆是叛臣賊子,改嫁之人。就連清人的祖先也曾是明朝的臣子。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點明薛寶釵是個大齡剩女。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指婚後寶釵勸寶玉求取功名,逼走寶玉出家。
可是什麽悲哀的事情,忽然就“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為什麽?因為她又煥發第二春了。
“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
此句應在蘇軾的那首《蝶戀花》上:“墻裏秋千墻外道”的墻頭馬上。
後文賈珍的兩個妾佩鳳偕鴛打秋千頑耍,脂批:“大家千金不令作此戲,故寫不及探春等人也。”
說明寶釵已不是大家千金,而是給人做了妾。
因為賈雨村,字時飛,他又寫過“釵於奩內待時飛”的話,賈雨村曾替薛蟠亂判過葫蘆案,可謂與寶釵頗有淵源,所以很多人猜寶釵後來改嫁賈雨村,給他做了妾室是有道理的。
襲人與寶釵可視為一人,襲人改嫁蔣玉菡,寶釵自也會改嫁他人。
因前面一曲給了黛玉,四字酒令給了寶釵,所以最後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閉門”,是寫二人,一樹梨花給了釵黛二人。
所以瀟湘館裏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寶釵初來賈府,住的是梨香院。她吃的冷香丸就埋在梨樹下。
黛玉的梨花,是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刻骨相思。
而寶釵住的是後來戲子居住的梨香院。她的“雨打梨花深閉門”,是“珍重芳姿晝掩門”的虛偽,當初為了求得一個好姻緣,她可以不分時辰的到怡紅院串門,更何況日後,她可不是“憑爾去,忍淹留”的主兒,她是“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即使沒了根基,她也要“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作者脂批中寫寶釵埋在梨樹下的冷香丸:
“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作者已經寫明,即使日後離了寶玉,寶釵亦能自安,她是冷心冷情的人,是不會念著與寶玉的情分,為寶玉獨守空房的。
所以寶釵的花簽是:“縱是無情也動人”。大觀園被抄檢後,寶釵為獨善其身,迅速搬離大觀園,毫無留戀掛牽。
寶玉後去蘅蕪苑,見寂靜無人,房內搬的空空落落的,聽婆子說才知道寶釵已經搬走。“心下因想:“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早已為後事埋下伏筆。
同一句梨花,一個多情如此,刻骨相思,一個冷情如此。
真應了蘇軾那首《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