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5 章

關燈
第 5 章

黛玉道:“原來襲人和晴雯,影射的就是明宮裏最有名的兩個乳母,萬貞兒和客氏。怪道說呢,寶玉對這兩個大丫鬟一向不偏不倚,這兩句對仗詩,分別給了襲人、晴雯,確是合乎他的為人。只是那萬貞兒是個怎樣的人?我都記不清了。”

芙蓉子道:“萬貞兒四歲入宮,一開始侍奉在孫皇後的身邊,她和孫皇後同為山東人,孫皇後覺得她可靠,於是將萬貞兒派到了皇孫朱見深身邊照料。當時萬貞兒十九歲,朱見深兩歲。

書中作者描寫這段情節時,並沒有直接寫寶玉兩歲時,賈母就將襲人給了自己孫子寶玉,而是在中間加了一個史湘雲。

在第三十一回端午節次日午間,史湘雲來了,寶釵提到史湘雲曾偷穿賈寶玉衣服,被賈母誤認成寶玉的舊事。

這裏就是在提示湘雲在此節會做寶玉的替身。

緊接著史湘雲與眾人說完閑話後,依賈母吩咐出來拜訪各位嫂子們,依次見過王熙鳳、李紈後,便來找襲人。

這裏等於指明,襲人也是嫂子。黛玉更是直接叫過襲人好嫂子,因萬貞兒後來做了萬貴妃。

在去找襲人時,史湘雲路過石榴花時,和自己的小丫鬟翠縷大談陰陽之論。

史湘雲所說了的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便是在為書中男女角色可以互換做註解。

女子不一定非要影射女子,也可以影射男人,畢竟作者所說的閨閣是包括朝堂內閣的。

比如此處史湘雲是女子,但是可以做寶玉的替身。

總之賈府裏的人,跟那戲班裏的芳官等人一樣,就是一個大草臺班子,生末凈旦醜全都包括,今天上演《白蛇記》,明天同一班人馬又去演《荊釵記》了。

為什麽說賈府是一個演繹皇家秘史的舞臺呢?因為紅樓一詞出自唐睿宗在藩時的舞榭。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

大安國寺位於大唐長安城東北角的長樂坊,這裏原是唐睿宗舊宅,睿宗即位後立為佛寺,並用唐中宗賜給他的封號“安國相王”為寺名。

改為佛寺後,唐睿宗作為舞榭歌臺的“紅樓院”依然留存,簡稱“紅樓”。

後來到了唐憲宗時期,曾將紅樓院賜給詩僧廣宣上人,廣宣著有詩集《紅樓集》,書中所言的改《石頭記》為《情僧錄》便出自此典。

書中《好了歌》中所說: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這歌舞場指的就是紅樓院。

作者為書取名《紅樓夢》,也是在暗示他的身份與唐睿宗李旦的相似之處。

李旦為武則天第四子,是唐中宗李顯的弟弟。李顯被武則天所廢以後,李旦接替李顯的皇位,做過傀儡皇帝,之後武則天篡位登基。

崇禎帝共有七子,多早夭,北京城破時只餘三子,這三個皇子分別是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

城破之日,崇禎自縊前,為了保存皇室血脈,將這三個兒子派人送出了城,後來下落不明,說法眾多。

按照書中的暗示,作者應該是皇四子朱慈炤。

書中設定甄寶玉系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甄應嘉之子,其實也是在提示作者真實身份,真寶玉就是指作者本人。

對於體仁院總裁這個官銜,甲戌側批寫:此銜無考,亦因寓懷而設,置而勿論。

也就是說本來沒有這個官銜,作者為了寄托和隱喻情懷而設置,不要討論。為什麽呢?因為涉及關於他身世的秘密。

現實中雖沒有體仁院,但是皇宮中有體仁閣。

體仁閣在明初稱為“文樓”,明朝嘉靖四十一年改稱“文昭閣”,清朝順治三年才改稱為“體仁閣”。

甄寶玉的父親叫甄應嘉,也就是在提醒旁人,在文樓、文昭閣和體仁閣這三個名字中,應該取嘉靖時期的名字文昭閣,是以叫真應嘉。

炤,古同“昭”,也就是說真寶玉就是朱慈炤。

全本《紅樓夢》甄寶玉出場寥寥無幾,作者設置此角色的用處,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

在書中第五十六回,甄寶玉家來人,作者不斷重覆寫“四”字。

一語未了,果然人回:“甄府四個女人來請安。”

賈母聽了,忙命人帶進來。

那四個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紀,穿帶之物皆比主子不大差別。請安問好畢,賈母便命拿了四個腳踏來。……

後當賈母問道:“家眷都來了?”時:

四人回說:“老太太和哥兒,兩位小姐,並別位太太,都沒來,就只太太帶了三姑娘來了。”

賈母笑道:“你們大姑娘和二姑娘這兩家,都和我們家甚好。”

太太加上大姑娘、二姑娘和三姑娘正好又是四個人。

後面說話,皆為“四人”說,我數了數,四人片段一共寫了二十四個“四”字。

另外甄家送來的禮單:

“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雜色緞十二匹,上用各色紗十二匹,上用宮綢十二匹,官用各色緞紗綢綾二十四匹。”

前面兩個十二加十二,依然是二十四,最後的官用緞紗綢綾還是落在二十四上。

一共三組二十四的數字,有三重寓意,用的非常巧妙。

第一除了諧音“兒是四”外,

第二也暗合中國歷代撰寫的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下至明朝崇禎十七年。

作者以另一種小說的形式做史傳,同樣從遠古女媧時說起,至為明朝昭傳,所以取了二十四這個數字,提示作者在寫史。

另外,這個數字亦典出南宋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二十四橋在揚州,前文也提到冷月意指明,懷明之意。

作者對揚州這麽有感情,將林黛玉設定為從揚州來,主要因為自己的生母田貴妃就是揚州人,故也有懷母之意。

以上甄家來人,全段都在提示一個“四”字,另外寶玉的丫鬟四兒和寶玉同一天生日,背地裏還說同日生日就是夫妻,同樣落在一個“四”字上,這些反覆出現的“四”字,都在提醒真寶玉是崇禎帝四子朱慈炤。

作者在書中做的數字游戲比較多,比如榮國府有兩個二爺,不知是如何排行的。

賈赦只有一子賈璉,卻稱為鏈二爺,若說因為和東府賈珍一起排行的,賈寶玉前面有個哥哥賈珠,為何又單獨排,還是寶二爺?

作者出自皇室,學識淵博,不可能在兄弟排行這種常識上出錯,所以這裏是他有意為之,用意還在一個“四”字上,兩個二爺加起來,等於四爺。

書中提到甄寶玉時:

甄府裏的四人說:“今年十三歲。因長的齊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氣異常,天天逃學,老爺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正是作者少年時情狀。

後來賈寶玉做夢夢到甄寶玉:

襲人笑道:“那是你夢迷了。你揉眼細瞧,是鏡子裏照的你的影兒。”

其實這是反話,假寶玉才是真寶玉的影子。

當賈寶玉和史湘雲討論起甄寶玉時,湘雲以“匡人將孔子誤當陽虎”做比甄寶玉像賈寶玉。

這是一個講“聖人之勇”的典故。

孔子周游列國,經過匡城時,因為長相酷似陽虎,被匡人包圍。陽虎曾經侵犯過匡城,所以匡人深恨陽虎。

孔子的弟子們當時都很擔心,孔子卻開始彈琴唱歌。

《莊子秋水》中記述,孔子的弟子仲由於是問孔子為什麽不擔心,孔子說:“仲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想擺脫困境已經很久了,可還是不能避免,這是命運使然啊。

我想尋求通達已經很久了,可是始終未能如願,這是時運不濟啊。

碰上了堯、舜那樣的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並非因為他們都才智過人;

碰上了桀、紂那樣的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也並非因為他們都頭腦蠢笨,這都是時運所造成的。

在水裏行走不躲避蛟龍的,是漁夫的勇敢;在陸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獵人的勇敢;雪白的刀劍交錯於眼前,而視死如歸的,是壯士的勇敢;知道困厄是命運,知道通達需要時機,面臨大災大難而不畏懼的,是聖人的勇敢。仲由啊,安然處之吧!我的命運上天已經安排好了。”

這個典故很好的詮釋了朱慈炤面對亂世,時運不濟時的安然處之的心態。”

前面提到的文昭閣到嘉靖年間,一直用來存放《永樂大典》。

康熙曾於1679年在體仁閣,詔鴻儒共同纂修《明史》。

朱慈炤生於1633年,1644年北京城破,崇禎帝煤山自縊身亡時他年僅11歲。

到1679年康熙詔人纂修《明史》時,他46歲。

《紅樓夢》中有許多《聊齋》的痕跡,蒲松齡將《聊齋》首次整理成書,也是在1679這一年。

體仁閣曾存放過永樂大典,清朝在此詔人纂修《明史》,而淪落民間的明皇室四子朱慈炤,也要以自己的方式,以紅樓院舞榭歌臺的方式,演繹一部歷史,賈府就是他筆下的舞臺。

書以漢唐為表,明清為裏,使閨閣昭傳 ,昭傳即為炤傳,意為朱慈炤寫的傳記。”

因此作者寫《紅樓夢》,很可能是在他46歲之後開始的。”

黛玉聽著,不覺對四皇子朱慈炤心生向往,問道:“卻不知這四皇子是怎樣一個人?”

芙蓉子道:“關於四皇子,史料上曾記錄,他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歲時,於八月出閣講學,與三兄定王朱慈炯都眉宇並天人,誦書清圓,作字端楷。講罷,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

說到這裏芙蓉子方醒悟道:

“我這話題說的有些遠了,本來說著晴雯、襲人,怎麽又去講作者的來歷了。”

黛玉卻道:“妹妹但說無妨,我自從讀了《紅樓夢》,便對書作者欽佩不已,引為知己,深恨不能與之相識,引以為憾,多虧妹妹今天解說,方彌補了我的遺憾。話說這位四皇子朱慈炤後來怎樣了呢?”

芙蓉子答道:“朱慈炤當年逃出京城,改名王士元,輾轉多處,後來在浙江餘姚落發為僧。

之後遇到一個姓胡的前朝舊臣,便做了胡家的女婿,才過上安穩生活,餘生以王士元的身份教書為生。

這個王士元的名字,倒過來念就是“原是王”。

一直到1708,他七十五歲那年,因仍按明皇室方式為子女起名,暴露了身份,被抓入獄,沒想到隱姓埋名大半生,還是沒有逃過被清庭處死的命運。”

黛玉驚異道:“這位王士元真的就是朱慈炤嗎?妹妹之前不是說崇禎帝的三位皇子逃出京城後,最終都下落不明,眾說紛紜,並無確證嗎?”

芙蓉子道:“此事的確有爭議,當時抓到王士元後,三司會審結果:“查浙江王士元者,供稱系前明莊烈帝第五子朱慈煥”。

但根據清廷檔案記載,這位王士元當時供詞說的是:“我原姓朱,是明朝後裔,排行第四,叫慈炤……”

此事皆因清朝當初入關,為了證明政權的合法性,打的是為明朝報君父之仇的旗號,如若反而斬殺明室皇子,則無法自圓其說。

清廷入關後發布的諭旨:“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於明,且為明報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

所以當年多爾袞就曾以假冒前朝太子的罪名,殺了皇長子朱慈烺,民間稱其為北太子。

南京也出現了一個朱慈烺,同樣被南明朝廷的弘光皇帝以假冒太子的罪名處死了。

為了權力之爭,即使抓到真皇子,當權者也會以其是假冒的罪名殺死,造成了真假皇子撲朔迷離的結果。

在處死王士元一案中,清廷之所以更改他的口供,說他自承是五皇子朱慈煥,是因為五皇子朱慈煥早已亡故於崇禎十四年,那麽王士元若說自己是朱慈煥,則肯定是假皇子,把假冒皇子的罪名扣到他頭上。

但是眾人皆知朱慈煥早亡,王士元若想假冒皇子,又怎會以死人之名,所以清廷不過是掩耳盜鈴之舉。”

黛玉依然不解道:“那妹妹又如何確認王士元就是朱慈炤的?”

芙蓉子道:“因我在夢到作者時,他始終隱瞞自己真實身份,未曾告訴我實情,這些來歷也是我猜的。

起初我也難以相信王士元就是四皇子朱慈炤,但看到書中第十九回,寶玉去寧國府看戲,第一出戲就是《丁郎認父》,方有些信了。

《丁郎認父》講的是明代嚴嵩專權,害死忠臣杜鸞,並抄殺杜家滿門。杜鸞之子杜文學逃到湖廣,改名為胡文學。

一次杜文學偶遇年老辭官的胡丞相,胡丞相賞識他的才華,又因同姓胡,遂供他讀書,且胡丞相無子,只有一女鳳英,於是招贅他為婿。

後胡文學與原配之子丁郎長大,拿著母親給的相認之證半片菱花來尋父,胡文學起初不敢相認,打了丁郎。結局在妻子胡鳳英的幫助下,終於父子相認。

這杜文學的經歷,與朱慈炤家破國亡後,逃亡時遇到姓胡的前朝舊臣,做了他的女婿,竟是一模一樣,想來不只是巧合。

丁郎不惜挨打也要認父,作者也是冒著被打的危險,在書中借這出戲自承身份認父。書中第五十七回,寶玉向紫鵑討要了一面菱花鏡,取丁郎母親給丁郎半片菱花鏡當認父信物之意。”

黛玉追問道:“那這王士元是哪一年被問斬的?”

芙蓉子道:“他被殺的一年是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1708年,是農歷戊子年,鼠年。”

黛玉道:“可是我看到評論文章中,多因一段脂批,“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說作者逝於壬午年除夕。

1762年農歷是壬午年,所以都說作者於1762年除夕去世,比妹妹所說的1708年晚了整整54年呢。”

芙蓉子淡然道:“關於此節,歷來研究界一直爭論不休,至今無法自圓其說。那是因為時人錯以清朝江寧織造曹頫之子為作者雪芹先生,就像做數學題,目標結果是錯的,解題再久也無法解對。

這段脂批是這樣寫的:

甲戌本《石頭記》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雙行夾批:此是第一首標題詩。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餘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今而後,願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書有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原(泉)矣。甲申人日淚筆(一說甲午八月,系誤傳)

除夕正是古人祭祖之時,朱慈炤的生母田貴妃於1642年薨逝,正是農歷壬午年,因作者以母親田貴妃為形狀寫的林妹妹,林妹妹淚盡而亡,所以這裏以芹代指母親去世一事。

餘常哭芹,指其常哭母親。

至於甲申人日淚筆,1644年甲申之變,更是人盡皆知了,這一年北京城破,朱慈炤生父崇禎帝煤山自縊。

“人日”是指農歷正月初七,這個節日起源於中國民間傳說,相傳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的第七天,即正月初七,創造了人類。因此,正月初七被定為人類的誕辰日,也就是“人日”。

因甲申年太過敏感,所以作者正筆反寫,以生代死,用誕辰日喻祭日。

“甲申人日”,是在暗喻作者生父崇禎帝的祭辰,因此作者寫在這一日淚筆。

而且古有《人日思歸》一詩: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作者同時也借“人日”表達了自己思念故土之情。

所以作者此段朱批是為了祭奠生母和生父,為父母哭,故寫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幾行字之間。

作者在書首已經寫了,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所以批閱人脂硯齋就是作者自己。

靖本中的還有一條畸笏叟的批語“前批知者聊聊,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餘朽物一枚,寧不痛殺!”

1707年正是丁亥年,作者此時已經74歲了,距離75歲被處死僅餘一年。故他才說只餘朽物一枚,寧不痛殺!,是在感慨年華逝去,父母親人皆離自己而去。

我想以作者特殊的身份,是不可能輕易告知別人自己身世的,所以批閱書只是作者自娛自樂而已。”

黛玉聞言,黯然道:“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原來是在說三位皇子逃離京城,各自求生,就是春盡之時,真真是可憐可嘆!”

芙蓉子道:“是啊,王士元被告謀反,在堂上為自己辯解道:

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發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他說的雖然很有道理,但是清廷為了徹底斬除後患,還是判了他剮刑,後被康熙改為斬首,以示仁慈。作者在書中多次諷刺老鼠,最終還是亡於鼠年,真可謂造化弄人。同時他的家人也全部被誅殺,是以關於《紅樓夢》一書的真相從此淹沒無考。

不過姐姐也不必過於傷懷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作者留下一本《紅樓夢》,幾百年後為國人所盡知,也算做成了一件大事,我們如今解書也是在替他完成心願,還是接著說晴雯、襲人的事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