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宏羅密網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二章宏羅密網
容王宮。
王鏊收到邊關密奏,在朝堂上大發雷霆。
“好大膽的文憶年!外敵當前拒不作戰,每日龜縮城內空耗糧餉,他到底想幹什麽?”
盛怒之下,他的言辭仍然有所保留。杜延恩的密奏裏有更嚴重的指控:文憶年及其部屬對朝廷多有譏刺不滿,包庇潛逃北桓的叛將,對待敵軍態度暧昧用心不明……王鏊到底還有點分寸,覺得這些描述太過出格,半信半疑,便只提了拒不作戰的事。
也正因如此,群臣並沒有察覺到問題的核心,只當容王惱怒於文憶年不能盡快退敵。
“大王暫且息怒。”王肅溫和地開口,“並不是只有野戰才算抗敵,倘若文憶年真的不曾拒敵,這麽多天過去,婁關恐怕早已落入謝璇之手。”
“王叔所言有理。”禦史大夫彭介道,“早前朝廷催戰時,文憶年已經具折回奏過,眼下形勢以固守為上。文憶年領兵已久,對敵情的判斷想必更加準確,大王不可偏聽觀軍容使一面之詞。”
道理固然無可挑剔,可在王鏊看來,眼前兩人一唱一和,儼然又是一副叔父獨攬大權、臣子無視君王的可憎景象。心中惱恨更添一層,他的臉色越發難看起來。
“文憶年的折子也不過是一面之詞,誰知道真正情勢如何?容國也不是無人可用了,非得指望他一個!既然他畏敵不戰,那本王就重新選人領兵!”
王肅和彭介皆是一楞,只覺這話鋒拐得莫名。看來容王對文憶年已經存了偏見,之前兩人的諫言,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王肅稍加忖度,執笏上前。
“大王請三思。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大忌,士兵們好不容易熟悉了將軍,彼此剛建立起信任和感情,突然又要重新適應,對士氣是一種打擊,也令作戰協調不便。重新訓練磨合需要更多的時間。外敵當前,前線應盡量安定穩固,倘若變動頻仍,只會自亂陣腳,向敵軍暴露破綻。”
論口才,就算不引經據典,王鏊也自認不是他的對手,當下便只沈默不語。
王肅觀其顏色,知道他固執己見,頗不甘願。想起文憶年遠在邊關為國戍守,日夕懸命,卻還要遭受朝內無端猜忌,他不由生出一股傷感,心潮霎時難平。
“請大王明鑒。親佞遠賢,疑忌忠良,乃亡國之道。齊帝剛愎自用,玩弄權術,內不信其相輔,外不信其將帥,終致朝綱倒亂,天下分崩。大王怎可不引以為戒,而欲重蹈覆轍?”
王鏊被他一語揭破內心隱秘,臉上再也掛不住,登時拍案大怒,霍然起身。
“本王什麽時候疑忌忠良了?王肅,你膽敢信口雌黃,妄測君心!”
怒氣沖沖退了朝,回到內宮,卻沒有杜延恩前來撫慰。王鏊坐臥不寧,萬事不如意,當值太監趙皤看在眼裏,想起師父臨行前的囑咐,乍著膽子上前侍奉。
“大王保重龍體,不管什麽事,也比不上大王的安康呀!”
王鏊憤怒地揮袖。
“我倒想保重安康,可有人就見不得本王安康!”
“這……”
趙皤比較缺乏應對他火氣的經驗,但至少知道如何站隊,便作出同仇敵愾狀:“那這人真是罪該萬死!大王何不將他拿下治罪?”
王鏊身子一歪,靠在禦榻上籲氣。
“本王倒是想。可自從周駿他們獲罪,本王的心腹人都被排擠得沒剩下幾個了,這其中能當大任的更是鳳毛麟角,本王遇事都沒人可以商量。群臣大多跟王肅穿一條褲子,要是拿下他啊,這些人的唾沫能淹死本王。”
提起朝政,趙皤自知深淺,不敢胡亂評議,但他卻另有一樁聰明之處。
“奴婢不才,但想來王叔如此專斷,欺上壓下,肯定也有許多人對他不滿。奴婢聽說,陸尚書就曾對他頗有微詞,大王何不私下召他來商量商量?”
“陸叢?”
王鏊腦中一醒,坐了起來。
“此人挺有能耐,也許真是個可用的。”
陸叢和王肅的過節,說來有些難以啟齒。他出身名門陸氏,入朝多年,卻一直停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不得再挪進一步。究其原因,自然是王肅借先王餘威穩占著相位,橫阻了他的仕途。論門第身家、才學風度、士林名望,陸叢自認不輸於王肅,心裏多少有幾分不甘,但世家子弟矜重姿態,當然不至於面紅頸粗公然相爭,偶爾借題發揮,在親近之人面前微露其意,知者自知,也就罷了。
今日王肅惹動龍顏,陸叢不是沒有看見。然而君王的火氣,常常來得快去得也快,何況邊疆戰事與他無關,犯不著為此得罪任何一方,便幹脆裝聾作啞,置身事外。
罷朝回家,茵席還沒坐穩,忽聽宮中傳召。陸叢不無訝異,又隱約有所預感。來到內宮,容王開口第一句話,就印證了他的猜測。
“王叔力阻本王換將,依你看,到底是什麽緣故?”
大王果然還對早朝的事耿耿於懷。陸叢想了想,道:“王叔與文憶年交情甚密,當然不願看到他為人作嫁,大功被別人所得。”
這回答與當初杜延恩解釋王肅阻止派遣監軍的話異曲同工。王鏊覺得自己更有把握了,點頭讚許道:“你與延恩的見解不謀而合,看來他果真暗藏私心。”
陸叢聽他將自己與宦官相提並論,心內嫌惡不已,面上不動聲色。
“杜常侍想必是以人情常理推測,但臣的見解卻不止於此。”
“哦?你還有什麽意見?”
“王叔與文憶年之間,私人情誼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利益相合,互為輔弼。前番改變舊制,士商各得其所,不但朝內矛盾減少,王叔自己也得到了不同流派官員的支持,滿朝之中,唯有武將還不夠親附。文憶年前次平叛,聲威已經大振,但他畢竟年輕,不足以成為武將之首,若這次再以寡敵眾立下功勳,滿朝文武自然敬服。那時候,才叫眾望所歸。”
王鏊聽罷,怔楞了半晌,惶然作色。
“是本王糊塗,竟沒想到這一面,還派他去抗敵。如此看來,文憶年是非換不可了!”
陸叢一躬身:“大王三思。”
“怎麽?連你也叫我三思?”王鏊憤憤不平,“難道要本王坐以待斃?”
“臣不敢。”陸叢看著他發怒,眼中掠過一絲鄙色,“不管王肅心思如何,他的話沒有說錯。臨陣換將的確是兵家之大忌,敵國當前不宜換將。依臣之見,倒不如先制住王肅。文憶年與王肅互為臂膀,只要卸去其中之一,另一個就興不起什麽風浪。大王也就可以高枕無憂。”
王鏊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走動,好一會兒,方才停下腳步。
“你說得很對。眼下還要靠文憶年抗拒北桓大軍,不宜冒著風險動他。至於朝內……”他心思已定,傲然一笑,“自然依舊是本王的天下。”
數日之後,容王在朝會時當眾宣布,任命禮部尚書陸叢為右相。名義上是說與王肅共理朝政,卻又指明了讓右相決斷各署事務,在實際上剝奪了王肅的相權。
詔書一出,群臣嘩然。
彭介作為諫臺之長,首先挺身而出。
“自前王以來,容國不分設左右相,已歷三代。何況王叔為首輔,理政至今並無過錯,何必多此一舉?非但無益於治事,更令群臣惶惑,平添事端。”
陸叢為官多年,在朝中不乏擁護者,彭介話音剛落,不需陸叢開口,便有人替他反對。
“彭大夫此言差矣,用官任人隨時事而變,王叔之前改變用人之制,不也說了因時制宜嗎?怎麽輪到王叔自己身上,就成了群臣惶惑?近來朝廷改制,進了不少新人,事情也增加了不少。臣以為,增設右相正當其時,大王此舉可謂英明。”
文修年道:“增設右相也無不可,但人選還需斟酌。工部尚書衛臻才幹出眾,臣以為更適合為相。”
衛臻卻是個謙虛的,聽到自己被提名,惶恐道:“臣資歷尚淺,相輔之事不敢與聞。”
“就算除去衛尚書,也仍有其他才俊,何必早早定下一人?”
陸叢微微一笑:“莫非文大人有意自薦?”
“在下尚無此意。”文修年坦然道,“只是擇相一事關系重大,不宜草率決定。”
他堅持不懈的反對令容王大為不滿。陸叢餘光一瞥,看到王鏊的臉色,心內有了定計。
“大王既然頒布詔命,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不知文大人覺得草率在何處?”
文修年直視著他。
“既然陸尚書這麽問,那在下直言不諱。陸尚書的風月才名,在下早有耳聞,但統領百官理定國事,在下認為尚且不足。”他轉向容王,接著道:“如果定要使陸尚書為右相,臣以為應讓王叔保留決事之權。”
陸叢道:“叔父是尊長,相輔是臣下。以長者之尊,行臣下之事,難免有所僭越。不如只留尊名,使禮度無缺,上下不亂。”
文修年聽他用空話給王肅扣帽子,氣性升了上來。
“王叔為相多年,何曾有過僭越之舉?”
“沒有僭越之舉,不代表沒有僭越之心。”
這句意涵叵測的話入耳,宛如巨石砸入湖心,文修年再難忍抑,嘴唇抖了抖,冷笑道:“當年先王病危,有意行兄終弟及之法,王叔固辭不受。他若有心僭越,怎會有今日之大王?”
滿朝霎時一靜。
陸叢不答話,只是擡眼去看座上容王。王鏊的臉色難看已極,一瞬的靜默之後,勃然大怒。
“混賬!本王的王位豈是他王肅施舍來的?來人!”
侍衛應聲出列:“在!”
“文修年藐視君王,犯大不敬,立刻拿下,革官問罪!”
“大王息怒。”梁懸黎趕忙懇求道,“文修年為國計慮,一時情急,並非有心冒犯大王。”
他一出聲,其他臣子反應過來,彭介和另幾名大臣也紛紛出言維護。
“文修年言出無心,革官太過,請大王三思。”
“前線戰事正緊,願大王看在文將軍為國護疆的份上,暫且寬恕。”
“文修年進言是為了匡君之失,願大王明察忠奸,不因言廢人。”
他們自然是好心,可王肅看著座上君王的神色,心卻越來越沈。他正思量著如何求情才能保下文修年,陡聽容王發出駭人笑聲。
“好啊!敢情都是本王的錯……”
王鏊拳頭緊攥,面容扭曲,笑得猙獰。
“人家說你們結黨,本王還不信,今天可算見識了!禁衛軍何在?”
殿外禁衛聽得召喚,瞬間湧入。
“大王有何吩咐?”
王鏊半身探出禦案,遙指殿下諸臣,聲色恨恨。
“把這幾個亂臣賊子拉出去,杖斃!”
“大王!”
王肅一撩衣擺,屈膝跪地。
“今日之爭因臣而起,文修年失言也是為了臣的緣故。大王若要責罰,請罰在王肅一人。”
王鏊看向他。從王座的角度看去,王肅的表情被微傾的進賢冠遮住,身軀俯伏在地時,寬大的官袍也掩不住瘦削的形影,顯得謙卑而可憐。
王鏊怒氣稍斂,坐了回去。
“既然王叔開口,那本王就給你一個面子。傳旨,革去王肅相輔之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容王宮。
王鏊收到邊關密奏,在朝堂上大發雷霆。
“好大膽的文憶年!外敵當前拒不作戰,每日龜縮城內空耗糧餉,他到底想幹什麽?”
盛怒之下,他的言辭仍然有所保留。杜延恩的密奏裏有更嚴重的指控:文憶年及其部屬對朝廷多有譏刺不滿,包庇潛逃北桓的叛將,對待敵軍態度暧昧用心不明……王鏊到底還有點分寸,覺得這些描述太過出格,半信半疑,便只提了拒不作戰的事。
也正因如此,群臣並沒有察覺到問題的核心,只當容王惱怒於文憶年不能盡快退敵。
“大王暫且息怒。”王肅溫和地開口,“並不是只有野戰才算抗敵,倘若文憶年真的不曾拒敵,這麽多天過去,婁關恐怕早已落入謝璇之手。”
“王叔所言有理。”禦史大夫彭介道,“早前朝廷催戰時,文憶年已經具折回奏過,眼下形勢以固守為上。文憶年領兵已久,對敵情的判斷想必更加準確,大王不可偏聽觀軍容使一面之詞。”
道理固然無可挑剔,可在王鏊看來,眼前兩人一唱一和,儼然又是一副叔父獨攬大權、臣子無視君王的可憎景象。心中惱恨更添一層,他的臉色越發難看起來。
“文憶年的折子也不過是一面之詞,誰知道真正情勢如何?容國也不是無人可用了,非得指望他一個!既然他畏敵不戰,那本王就重新選人領兵!”
王肅和彭介皆是一楞,只覺這話鋒拐得莫名。看來容王對文憶年已經存了偏見,之前兩人的諫言,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王肅稍加忖度,執笏上前。
“大王請三思。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大忌,士兵們好不容易熟悉了將軍,彼此剛建立起信任和感情,突然又要重新適應,對士氣是一種打擊,也令作戰協調不便。重新訓練磨合需要更多的時間。外敵當前,前線應盡量安定穩固,倘若變動頻仍,只會自亂陣腳,向敵軍暴露破綻。”
論口才,就算不引經據典,王鏊也自認不是他的對手,當下便只沈默不語。
王肅觀其顏色,知道他固執己見,頗不甘願。想起文憶年遠在邊關為國戍守,日夕懸命,卻還要遭受朝內無端猜忌,他不由生出一股傷感,心潮霎時難平。
“請大王明鑒。親佞遠賢,疑忌忠良,乃亡國之道。齊帝剛愎自用,玩弄權術,內不信其相輔,外不信其將帥,終致朝綱倒亂,天下分崩。大王怎可不引以為戒,而欲重蹈覆轍?”
王鏊被他一語揭破內心隱秘,臉上再也掛不住,登時拍案大怒,霍然起身。
“本王什麽時候疑忌忠良了?王肅,你膽敢信口雌黃,妄測君心!”
怒氣沖沖退了朝,回到內宮,卻沒有杜延恩前來撫慰。王鏊坐臥不寧,萬事不如意,當值太監趙皤看在眼裏,想起師父臨行前的囑咐,乍著膽子上前侍奉。
“大王保重龍體,不管什麽事,也比不上大王的安康呀!”
王鏊憤怒地揮袖。
“我倒想保重安康,可有人就見不得本王安康!”
“這……”
趙皤比較缺乏應對他火氣的經驗,但至少知道如何站隊,便作出同仇敵愾狀:“那這人真是罪該萬死!大王何不將他拿下治罪?”
王鏊身子一歪,靠在禦榻上籲氣。
“本王倒是想。可自從周駿他們獲罪,本王的心腹人都被排擠得沒剩下幾個了,這其中能當大任的更是鳳毛麟角,本王遇事都沒人可以商量。群臣大多跟王肅穿一條褲子,要是拿下他啊,這些人的唾沫能淹死本王。”
提起朝政,趙皤自知深淺,不敢胡亂評議,但他卻另有一樁聰明之處。
“奴婢不才,但想來王叔如此專斷,欺上壓下,肯定也有許多人對他不滿。奴婢聽說,陸尚書就曾對他頗有微詞,大王何不私下召他來商量商量?”
“陸叢?”
王鏊腦中一醒,坐了起來。
“此人挺有能耐,也許真是個可用的。”
陸叢和王肅的過節,說來有些難以啟齒。他出身名門陸氏,入朝多年,卻一直停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不得再挪進一步。究其原因,自然是王肅借先王餘威穩占著相位,橫阻了他的仕途。論門第身家、才學風度、士林名望,陸叢自認不輸於王肅,心裏多少有幾分不甘,但世家子弟矜重姿態,當然不至於面紅頸粗公然相爭,偶爾借題發揮,在親近之人面前微露其意,知者自知,也就罷了。
今日王肅惹動龍顏,陸叢不是沒有看見。然而君王的火氣,常常來得快去得也快,何況邊疆戰事與他無關,犯不著為此得罪任何一方,便幹脆裝聾作啞,置身事外。
罷朝回家,茵席還沒坐穩,忽聽宮中傳召。陸叢不無訝異,又隱約有所預感。來到內宮,容王開口第一句話,就印證了他的猜測。
“王叔力阻本王換將,依你看,到底是什麽緣故?”
大王果然還對早朝的事耿耿於懷。陸叢想了想,道:“王叔與文憶年交情甚密,當然不願看到他為人作嫁,大功被別人所得。”
這回答與當初杜延恩解釋王肅阻止派遣監軍的話異曲同工。王鏊覺得自己更有把握了,點頭讚許道:“你與延恩的見解不謀而合,看來他果真暗藏私心。”
陸叢聽他將自己與宦官相提並論,心內嫌惡不已,面上不動聲色。
“杜常侍想必是以人情常理推測,但臣的見解卻不止於此。”
“哦?你還有什麽意見?”
“王叔與文憶年之間,私人情誼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利益相合,互為輔弼。前番改變舊制,士商各得其所,不但朝內矛盾減少,王叔自己也得到了不同流派官員的支持,滿朝之中,唯有武將還不夠親附。文憶年前次平叛,聲威已經大振,但他畢竟年輕,不足以成為武將之首,若這次再以寡敵眾立下功勳,滿朝文武自然敬服。那時候,才叫眾望所歸。”
王鏊聽罷,怔楞了半晌,惶然作色。
“是本王糊塗,竟沒想到這一面,還派他去抗敵。如此看來,文憶年是非換不可了!”
陸叢一躬身:“大王三思。”
“怎麽?連你也叫我三思?”王鏊憤憤不平,“難道要本王坐以待斃?”
“臣不敢。”陸叢看著他發怒,眼中掠過一絲鄙色,“不管王肅心思如何,他的話沒有說錯。臨陣換將的確是兵家之大忌,敵國當前不宜換將。依臣之見,倒不如先制住王肅。文憶年與王肅互為臂膀,只要卸去其中之一,另一個就興不起什麽風浪。大王也就可以高枕無憂。”
王鏊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走動,好一會兒,方才停下腳步。
“你說得很對。眼下還要靠文憶年抗拒北桓大軍,不宜冒著風險動他。至於朝內……”他心思已定,傲然一笑,“自然依舊是本王的天下。”
數日之後,容王在朝會時當眾宣布,任命禮部尚書陸叢為右相。名義上是說與王肅共理朝政,卻又指明了讓右相決斷各署事務,在實際上剝奪了王肅的相權。
詔書一出,群臣嘩然。
彭介作為諫臺之長,首先挺身而出。
“自前王以來,容國不分設左右相,已歷三代。何況王叔為首輔,理政至今並無過錯,何必多此一舉?非但無益於治事,更令群臣惶惑,平添事端。”
陸叢為官多年,在朝中不乏擁護者,彭介話音剛落,不需陸叢開口,便有人替他反對。
“彭大夫此言差矣,用官任人隨時事而變,王叔之前改變用人之制,不也說了因時制宜嗎?怎麽輪到王叔自己身上,就成了群臣惶惑?近來朝廷改制,進了不少新人,事情也增加了不少。臣以為,增設右相正當其時,大王此舉可謂英明。”
文修年道:“增設右相也無不可,但人選還需斟酌。工部尚書衛臻才幹出眾,臣以為更適合為相。”
衛臻卻是個謙虛的,聽到自己被提名,惶恐道:“臣資歷尚淺,相輔之事不敢與聞。”
“就算除去衛尚書,也仍有其他才俊,何必早早定下一人?”
陸叢微微一笑:“莫非文大人有意自薦?”
“在下尚無此意。”文修年坦然道,“只是擇相一事關系重大,不宜草率決定。”
他堅持不懈的反對令容王大為不滿。陸叢餘光一瞥,看到王鏊的臉色,心內有了定計。
“大王既然頒布詔命,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不知文大人覺得草率在何處?”
文修年直視著他。
“既然陸尚書這麽問,那在下直言不諱。陸尚書的風月才名,在下早有耳聞,但統領百官理定國事,在下認為尚且不足。”他轉向容王,接著道:“如果定要使陸尚書為右相,臣以為應讓王叔保留決事之權。”
陸叢道:“叔父是尊長,相輔是臣下。以長者之尊,行臣下之事,難免有所僭越。不如只留尊名,使禮度無缺,上下不亂。”
文修年聽他用空話給王肅扣帽子,氣性升了上來。
“王叔為相多年,何曾有過僭越之舉?”
“沒有僭越之舉,不代表沒有僭越之心。”
這句意涵叵測的話入耳,宛如巨石砸入湖心,文修年再難忍抑,嘴唇抖了抖,冷笑道:“當年先王病危,有意行兄終弟及之法,王叔固辭不受。他若有心僭越,怎會有今日之大王?”
滿朝霎時一靜。
陸叢不答話,只是擡眼去看座上容王。王鏊的臉色難看已極,一瞬的靜默之後,勃然大怒。
“混賬!本王的王位豈是他王肅施舍來的?來人!”
侍衛應聲出列:“在!”
“文修年藐視君王,犯大不敬,立刻拿下,革官問罪!”
“大王息怒。”梁懸黎趕忙懇求道,“文修年為國計慮,一時情急,並非有心冒犯大王。”
他一出聲,其他臣子反應過來,彭介和另幾名大臣也紛紛出言維護。
“文修年言出無心,革官太過,請大王三思。”
“前線戰事正緊,願大王看在文將軍為國護疆的份上,暫且寬恕。”
“文修年進言是為了匡君之失,願大王明察忠奸,不因言廢人。”
他們自然是好心,可王肅看著座上君王的神色,心卻越來越沈。他正思量著如何求情才能保下文修年,陡聽容王發出駭人笑聲。
“好啊!敢情都是本王的錯……”
王鏊拳頭緊攥,面容扭曲,笑得猙獰。
“人家說你們結黨,本王還不信,今天可算見識了!禁衛軍何在?”
殿外禁衛聽得召喚,瞬間湧入。
“大王有何吩咐?”
王鏊半身探出禦案,遙指殿下諸臣,聲色恨恨。
“把這幾個亂臣賊子拉出去,杖斃!”
“大王!”
王肅一撩衣擺,屈膝跪地。
“今日之爭因臣而起,文修年失言也是為了臣的緣故。大王若要責罰,請罰在王肅一人。”
王鏊看向他。從王座的角度看去,王肅的表情被微傾的進賢冠遮住,身軀俯伏在地時,寬大的官袍也掩不住瘦削的形影,顯得謙卑而可憐。
王鏊怒氣稍斂,坐了回去。
“既然王叔開口,那本王就給你一個面子。傳旨,革去王肅相輔之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