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狡兔三窟,預留後路

關燈
狡兔三窟,預留後路

“這不是你教我的嗎?”她眉目清清冷冷的,看不出什麽情緒。

兩月未見,倒等來了他心平氣和的一句話,怒意煙消雲散,仿佛她與陸氏不曾分道揚鑣,不曾起過齟齬。

此人於她,亦師亦友,更是在建康城三年波雲詭譎的鬥爭中,一路並肩的盟友。

“我聽聞你在柴桑縣幫了他大忙,他又待你如何?”陸宣嘴角微揚,話說出口卻酸溜溜的。

歲寧冷淡道:“不如何。”

看到她這一視同仁的樣子,陸宣心情暢快許多。反正最後真心都被她拿去餵了狗。

可她又補上一句:“到底是比陸氏好一些。”

陸宣不怒反笑:“宋氏這麽個小門小戶,虧你看得上。”

歲寧不願與之爭執,遂順著他的話說下去:“那是自然,陸氏門楣太高,我攀不起。”

“為何非得如此?你欠我個解釋。”他如鯁在喉,不免覺得心中有些酸澀。

歲寧輕瞥了他一眼:“這般刨根問底,不像你。”

陸宣道:“聽你解釋完,我以後便不再問了。”

歲寧道:“沒什麽緣由,只因陸氏所為我不願茍同,陸二公子所求與我相悖。”

“是麽?”陸宣投之以探究的目光,亦察覺到她悄然攥住衣角的手,總歸被他發現些端倪。“你可知當時在柴桑,有多少人想要你的性命?我兄長也在其中安插了人手。所以我想知道,他被你窺見了什麽秘密,才非要對你下死手不可?”

被他猜中了內情,歲寧忽然頓住。看來陸靈遠所作所為,他確實不曉。此刻她猶豫著,要不要將陸靈遠與陶庚往來的密封托出,惹得陸氏兩個兄弟反目成仇,這個惡人不太好當。

她說道:“是連你也不知曉的秘密,從我一個外人口中知曉,難免添油加醋,你還是親自去問長公子為好。”

陸宣道:“你若告訴我,我便也幫你一個忙。宋紹君如今在荊南不好過吧?”

“幫我?”歲寧只當聽到個笑話,“荊南亂成一團,沒有陸氏的手筆,我是不信的。賊喊捉賊算是被你玩明白了。”

“你可以不答應,我也可以繼續隔岸觀火。”

幾番權衡利弊,她始終沒給出個答覆,沈默地望向林間山泉,像是一種無聲的妥協。

清泉從山石縫中潺潺流出,鳴泉之聲清冽。偶有幾片狹長竹葉輕輕揚揚落下,如小舟逐水漂流,又在湍急處被流水掀翻。

陸宣手中的小石子,“撲通”一聲墜入泉底。

“考慮得如何了?”他問。

再擡起頭時,她已然成竹在胸。

“陸延生,縱是沒有我這樁交易,你也不會放任荊州的叛黨胡作非為。”

除非,他不曾見過荊南沿途的白骨,不曾見過被拒之城外的災民,不曾見過那些被奪去良田的餓殍。

她說:“所以——我想換些別的東西。”

“想換什麽?”

“狡兔三窟,我想請陸二公子替我留一條後路。”

話說出口,她沈靜得如覆雪的蒼山,目光卻似狐貍狡黠。

“可。”陸宣眉目舒展,肆意笑出聲來。不知是在笑她的始亂終棄、狡詐自私,還是在嘲笑某人的癡心錯付。

“笑什麽?”歲寧眉頭微蹙,橫他一眼。

“笑你不改其志。”他陰陽道。

“我素來如此,你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了。”

“那麽宋紹君呢?他知曉你的想法嗎?”陸宣問。

“他不知我,我不知他,還算公平。”歲寧不耐煩道,“扯這麽多作甚?說好了只談陸府的事。”

他遂話入正題:“當初為何不辭而別,我兄長與你說了什麽?”

歲寧望向亭子外的某位佳人,此刻正神情幽怨,有一下沒一下地往泉水裏扔石頭。她笑道:“從前替你擋了多年的桃花,在建康城生了許多不好聽的傳聞,長公子是怕尊夫人容不下我。”

陸宣質疑道:“只是這般?”

“與其說是張夫人不容我,不如說是長公子容不得我。”歲寧道,“昔日在陶庚府邸,你明知是鴻門宴,卻坦然赴約,是不是早就知曉陶庚不會動陸氏的人,還可以借他的手鏟除武陵郡的士族?”

本想討要個解釋,誰成想她竟一盆臟水潑了過來。他面色冷了幾分,憤憤道:“我不知曉。”

“我在陶庚府裏翻出些東西,與長公子有關。”歲寧撩起衣袖,翻找起裝著那封密信的錦囊來,這些個重要物證,她總是隨身帶著。

陸宣奪過她手裏的錦囊,冷聲道:“你最好不是在信口雌黃。”

瞧,一旦有人汙蔑他那光風霽月的好兄長,這人就急了。

歲寧靜靜地看著,他薄唇緊抿,視線從信箋上掃過,面上不禁湧現些許微不可查的情緒。

末了,陸宣攥緊信箋,只丟給她一句:“難怪他想要你的命,不冤枉。”

“看完了?還我。”歲寧冷眼看他,早知結果如此。

“於我兄長不利的東西,你留著作甚?”陸宣高舉著信箋,一番戲弄,沒有半點要還給她的意思。

“蛇鼠一窩。”她怒罵道。

“隨你怎麽說。”陸宣道,“你最好也將此事忘掉,不然誰也保不了你。”

她道:“是啊,陸氏呼風喚雨,擡手就能碾死一群螻蟻,而我,也在這群螻蟻當中。”

“荊州要大亂了,連當地的世家都難自保。你——”陸宣垂下眼瞼,神色覆雜地看著她,欲言又止,“好自為之。”

說罷,他背過身去,緩步走出了竹亭。

時勢如何不利於她,歲寧不在乎。

林間空地上以竹木支起了紗簾,擺上了屏風與坐席,有樂師彈琴鼓瑟以相伴。

瓊筵將開,眾賓皆已落座。她興致缺缺,哪裏還有什麽心情聽他們吟詩作賦?

昔者石崇富可敵國,於洛陽修建金谷園,供名流才子聚會。

衣冠南渡以後,金谷園不再,文人墨客集會的風氣卻不曾改變。哪怕城外戰火焦灼,民不聊生,士族間也不會落下這些風雅之事。

歲寧慢悠悠地沿著水邊漫步,忽有人淺淺吟誦詩篇,是為梁氏女公子為此次宴會詩集所作的序,命篇曰《孟冬幽篁集序》。

“鹹和五年,歲在庚寅。時維孟冬之初,會於夷陵梁園聽泉亭。此地有鳴泉澈澗,馨蘭茂竹,又有竹籬茅舍,芳叢環繞。步曲徑以探幽,緣清溪而放棹。雖身處繁華塵世,自有向山之心。

“餘每觀才士之作,未嘗不感嘆建安之時過,金谷之境遷。疊經歷三朝變亂,中原文物盡葬於胡塵灰燼中,劫餘者十不存一耳。更有九鼎胥沈,海山物象湮滅不傳。悲夫?幸有汗青載筆墨,詩篇存形跡,後人得覽舊賦之清芬,先人之虛懷。昔者,太史公遍行天下,周覽名山大川,交游四海豪傑,故其文宏肆博麗,藻思綺合。文人胸多丘壑,觀景生情,言為心聲,尤得玄解?

“華亭侯言文章者,‘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存形莫善於畫,留跡莫過於文。香塵去無影,金谷難再序。唯有高曠胸襟,書於紙頁,留與後人評說。羨此衷情,邀群賢聚,清抒雅懷,詠歌談清!”①

紗簾下的白衣女郎君如早有腹稿一般,揮毫落紙,一字不改。她身側的侍女吟誦畢,笑言“拋磚引玉”,又奉上筆墨,請眾賓作詩。

歲寧只聽旁人談論起,梁白的妹妹梁子音,是一位立誓終身不嫁,侍奉母親膝下的孝女。不曾想她也文章冠世,有如此才情。

不知不覺,她沿著泉水漸漸走遠。

直至宋聿跟了上來,問她:“怎麽了?當初是你鬧著要來,如今又想走了?”

歲寧止住腳步,回首淡笑道:“妾乃粗鄙之人,作不出好詩篇,自覺慚愧,便不去丟人現眼了。”

他戲謔說:“你會因此等小事犯難?少見。”

歲寧不想聽他挖苦,遂換了個話題:“公子想拉攏梁氏?”

宋聿解釋道:“我與梁使君有些舊交情,談不上拉攏。只不過世家間的相與都是如此,得裝作合群,才不會被孤立。”

“那你還是回席間去罷,莫要因我耽擱了。”歲寧攏了攏袖子,與他一並往回走。

“今日以竹為題,我倒期待,宋郎君能寫出什麽樣的辭賦。”

席間彌漫著輕輕裊裊的沈榆香,食案上沒有酒,只有果脯點心與清茶一盞。

不知哪位文士所寫的詩正在席間流傳,贏得嘖嘖稱讚。

歲寧與宋聿方才落座,便有人呈了紙筆過來,道:“女郎君久聞宋公子驚才絕艷,還請公子作詩一首,合為《幽篁詩集》。”

他也不推辭,攬袖提筆,只略加思索,便蘸了墨,寫下一篇《竹賦》。

“餘從東道過西陵,觀一葉而知秋,瞻四時之將終。歲暮亦雲已,零落從此生。霜凝野草稀,唯萬竹蒼然。列植公子之庭,掩映佳人之室。溯鳴泉而蔭景,承流雲而摶風。虛其心而實其節,厚其柯而薄其葉。清而不臒,秀而不蔓。臨臨其高,不偏不倚……於是歷寒暑而長盛,載春秋而無衰。不以物候而改,不隨時境而易,如是而已。”

待墨跡陰幹,宋聿轉而將筆遞給了歲寧,笑問:“女郎可有興致賦詩?”

“我?”她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字跡,不知他此時是不是故意讓她難堪。

他遞筆的手仍懸於半空,只道:“女郎既要求我作賦,理應和詩一首,才算公平。”

歲寧聽到“公平”二字,忽有種偷偷與陸宣會談,卻被他聽見的心虛。

①部分觀點參考(清)李濬之《清畫家詩史》,“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出自魏晉陸機《文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