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2. mimic-17
關燈
小
中
大
第046章 2. mimic-17
洛醫生還記得關鍵詞,很快就在Google Scholar裏找到了自己想要查閱的論文。
因為“楚門綜合征”屬於罕見的精神分裂癥,所以能找到的幾乎都是特殊病例的個例分析,柳弈和洛醫生也只能從散發的病例裏歸納總結它們的特點。
“就是這篇。”
洛醫生點開一篇論文,對柳弈說道:“他提到的一個‘楚門綜合征’患者的繼發自殺傾向,我覺得挺有參考價值的。”
這是一篇去年發表在權威精神類雜志上的論文,作者是個美國醫生,柳弈不清楚它有沒有雜志引進後的中文譯本,不過洛醫生搜出來的這篇是英文版的。
柳弈好歹在不列顛鄧迪大學呆過好幾年,很流暢且迅速地就把整篇論文給通讀了一遍。
“原來如此……”
看完論文,柳弈就知道為什麽洛醫生會在許多論文裏單獨把這篇挑出來給他看了。
這篇病例分析詳細記錄了一個名叫Bella.J的美國籍西班牙裔“楚門綜合征”女患者的病史、治療方案和病程轉歸。
Bella原本是個模特,後來得了良性的腦腫瘤,做了腫瘤切除術後,精神開始出現了異常。
可能由於她從前經常經營油管頻道,因此Bella的“楚門綜合征”表現為總覺得身邊圍繞著無數的偷拍鏡頭,會將自己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全都巨細靡遺地在網絡上直播。
她覺得自己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劇情,為的是讓她的直播變得更有趣。
論文裏舉了一個例子:
有天早上她在面包店買了一份早餐,有位紳士看她左手熱咖啡右手紙袋子,就禮貌地替她開了門,Bella卻跟那位無辜的路人說:“你這樣是不行的,不夠戲劇性,觀眾不愛看!你應該撞翻我的咖啡,這樣我們才能開始一場浪漫的邂逅!”
除了每日生活在“被網絡時刻關註”的想象中之外,和許多的妄想癥患者一樣,Bella甚至會給自己的妄想補全出一個符合她自我邏輯的完整劇情。
她給她的“直播”起了名字,叫“Funny Bella Time”,且會跟旁人描述這個從來不存在的頻道今天漲了多少follow,觀眾又怎麽讚美她或是咒罵她,為了她瘋狂掐架。
與大部分的“楚門綜合征”患者為疾病所苦不同,Bella倒是挺享受這種在自我世界裏成為萬人迷的妄想。
只是隨著她的病情愈發嚴重,不僅給家人帶來困擾,甚至會自稱拿到了新“劇本”,半夜跑到街上裸舞以至於驚擾路人和鄰居,幾次驚動警方之後,家人只得把她送到了精神科醫生那兒接受治療。
Bella在心理診所治了一年多,癥狀起伏,時好時壞。
然而在作者發表這篇論文的大約一年前,Bella卻吞槍自殺了。
作者分析了Bella自殺的經過,他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兩點。
首先,有一段時間Bella明顯妄想癥加重,躁動、焦慮、睡眠障礙,在表演型人格與恐慌癥發作間反覆切換,於是醫生給她調整了用藥,新增了艾司西酞普蘭。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目前在精神科被廣泛使用的SSRI類抗抑郁藥,本身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艾司西酞普蘭的副作用研究中,有一定比例的抑郁癥患者在使用了該藥後出現了自殺自殘的現象。
不過由於抑郁癥患者本身就很容易產生自殺的傾向,且通過系統治療後通常會有所改善,所以並未在該藥品副作用中明確標註出這點。只規定艾司西酞普蘭不適用於兒童以及未滿十八周歲的青少年——因為當此類人群服用藥物後,會有部分人產生更加強烈的自殺願望以及自殺企圖,並且會有更高的自殘或自殺頻率。
Bella當年已經成年了。
可即便她已二十九歲了,但仍在換了艾司西酞普蘭後大約兩個月就很突然地選擇自殺,並且一次就成功了。
雖然不確定這是不是艾司西酞普蘭的鍋,但這篇論文的筆者仍然把它放進了考量因素之內,並建議在用藥初期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謹防出現自殘自殺的傾向。
其次,在討論完藥物影響後,筆者以一句“Bella的自殺並非毫無預兆”為轉折,討論起了第二個可能性。
——Bella覺得自己即將被另一人取代。
與精神分裂癥裏的“替身錯覺”不同,Bella並不是覺得身邊熟悉的人被陌生人“奪舍”了,而是認為她的直播已經“過氣”了,有一個新人即將完全代替她的網紅地位,於是她的劇本將無人續寫,她的人生失去了意義,而她的生命也將走向盡頭。
事情的起因是附近搬來一個了模特兒,同樣是西班牙裔,一頭黑色的卷發,身材修長健美、凹凸有致,和Bella曾經的人設很接近,且只有十九歲,更年輕也更美艷。
Bella出門時偶爾碰到那位年輕的網紅模特兒,當時人家正帶著她的團隊當街直播跳舞,攝影師舉著裝備對著她唰唰拍個不停,引來路人駐足圍觀,場面好不熱鬧。
或許是這一幕刺激到了Bella的某塊與眾不同的大腦皮層或是某根過分纖細的敏感神經,她給自己編了一個“過氣”的劇本,認為對方成了新的“主角”,而她這個棄子已失去了立錐之地,是廢物、是垃圾,是可以消失的累贅了。
她曾經向家人和所剩不多的朋友傾述過自己的這些想法,也隱晦地跟她當時的精神科醫生提過,但大家都被她想一出是一出的瘋狂念頭折磨得疲了,根本沒當一回事。
直到姑娘將槍管插到口中,一槍崩開了後腦,眾人才反思他們是不是錯過了Bella無意識間發出的求救信號。
“很有意思,對吧?”
在柳弈讀Bella的病例分析時,洛醫生也陪在旁邊重新看了一遍,“我不太清楚你碰到的‘楚門綜合征’的具體情況,不過我覺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從兩個方面著手調查。”
柳弈明白了:“治療方案,還有外部誘因。”
和聰明人說話著實令人愉快,洛醫生含笑點了點頭。
###
6月26日,星期日。
下午三點二十分。
就在柳弈在譚家夫婦家裏做客的時候,戚山雨和林郁清從鑫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出來。
戚山雨掏出手機,給喬蘭亭的金主杜思昀打了個電話。
“哎呀戚警官,不好意思,我這邊正在忙。”
杜思昀確實接了他的電話,但根本沒給戚山雨開口說出自己找她什麽事的機會,直接就拿話堵了他:“如果不是急事,可以請你晚些時候再打過來嗎?”
她一邊說,一邊還抽空扭頭跟不知道誰吼了一句:“餵,那邊的,這個‘裝置’不能放這裏,太礙事了!挪到C區去!”
吼完了她才轉回來:“或者你有什麽問題可以找Elina。”
“杜女士,您在布展?”
戚山雨可不會讓大忙人杜思昀那麽容易就掛了他電話的,“我們想再去喬蘭亭的公寓看看,可以嗎?”
“對,我們在布展呢,下周就要展出了,這幾天實在很忙!”
聽得出來,杜思昀正在很努力地不要顯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如果是去蘭亭那兒,你們直接跟Elina說就行了,告訴她是我同意的,讓她全力配合你們。”
說完,杜思昀就禮貌但不容置疑地掛斷了電話。
於是戚山雨只得打給助理Elina。
彩鈴足足響了兩遍,Elina才接了手機。
戚山雨聽到電話那頭同樣是鬧哄哄的背景音,還有某種大型車行駛在鬧市區時特有的轟鳴聲。
“餵,戚警官。”
Elina用比平常大了起碼一倍的聲音對戚山雨說道:“請問有什麽事?”
“你好,Elina小姐。”
戚山雨也不得不提高音量,好讓對方聽得清自己的話,“我們現在想再去喬蘭亭的家看看,請問方便嗎?”
Elina:“……”
她沈默了足足兩秒,似乎正在思考如何應對。
“不好意思啊,戚警官。”
Elina用懇切的語氣回答:“我現在人在搬家公司的貨車上,實在有些不太方便……您看……?”
她的本意是希望戚山雨知難而退,主動順著她的話茬往下說,最好來個“既然如此,那改天也行”。
結果戚山雨卻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把話題一轉,“Elina小姐,你要搬家?”
“不不不!是我帶的一個新人!”
Elina連忙否認:“他剛好今天要搬家,我是來幫忙的!”
能者多勞,Elina領一份工資幹N個工種的活兒。
從替藝術家們進行商業營運、代理作品,到照顧起居生活,搬家喬遷都是她的責任,想必平常的忙碌程度一點不輸給她老板,並不是那種隨時隨地一個電話就能逮到人的清閑工作。
“哦?”
戚山雨問:“Elina小姐,你幫誰搬家?從哪裏搬到哪裏?”
“嗯……就一小年輕,去年才從美院畢業的。”
也不知是貨車上電話聽不清楚,還是Elina懶得細說,回答得很含糊:
“本來他住城西鳳翎村那旮旯,我覺得有點亂,就搬到文化城這邊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洛醫生還記得關鍵詞,很快就在Google Scholar裏找到了自己想要查閱的論文。
因為“楚門綜合征”屬於罕見的精神分裂癥,所以能找到的幾乎都是特殊病例的個例分析,柳弈和洛醫生也只能從散發的病例裏歸納總結它們的特點。
“就是這篇。”
洛醫生點開一篇論文,對柳弈說道:“他提到的一個‘楚門綜合征’患者的繼發自殺傾向,我覺得挺有參考價值的。”
這是一篇去年發表在權威精神類雜志上的論文,作者是個美國醫生,柳弈不清楚它有沒有雜志引進後的中文譯本,不過洛醫生搜出來的這篇是英文版的。
柳弈好歹在不列顛鄧迪大學呆過好幾年,很流暢且迅速地就把整篇論文給通讀了一遍。
“原來如此……”
看完論文,柳弈就知道為什麽洛醫生會在許多論文裏單獨把這篇挑出來給他看了。
這篇病例分析詳細記錄了一個名叫Bella.J的美國籍西班牙裔“楚門綜合征”女患者的病史、治療方案和病程轉歸。
Bella原本是個模特,後來得了良性的腦腫瘤,做了腫瘤切除術後,精神開始出現了異常。
可能由於她從前經常經營油管頻道,因此Bella的“楚門綜合征”表現為總覺得身邊圍繞著無數的偷拍鏡頭,會將自己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全都巨細靡遺地在網絡上直播。
她覺得自己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劇情,為的是讓她的直播變得更有趣。
論文裏舉了一個例子:
有天早上她在面包店買了一份早餐,有位紳士看她左手熱咖啡右手紙袋子,就禮貌地替她開了門,Bella卻跟那位無辜的路人說:“你這樣是不行的,不夠戲劇性,觀眾不愛看!你應該撞翻我的咖啡,這樣我們才能開始一場浪漫的邂逅!”
除了每日生活在“被網絡時刻關註”的想象中之外,和許多的妄想癥患者一樣,Bella甚至會給自己的妄想補全出一個符合她自我邏輯的完整劇情。
她給她的“直播”起了名字,叫“Funny Bella Time”,且會跟旁人描述這個從來不存在的頻道今天漲了多少follow,觀眾又怎麽讚美她或是咒罵她,為了她瘋狂掐架。
與大部分的“楚門綜合征”患者為疾病所苦不同,Bella倒是挺享受這種在自我世界裏成為萬人迷的妄想。
只是隨著她的病情愈發嚴重,不僅給家人帶來困擾,甚至會自稱拿到了新“劇本”,半夜跑到街上裸舞以至於驚擾路人和鄰居,幾次驚動警方之後,家人只得把她送到了精神科醫生那兒接受治療。
Bella在心理診所治了一年多,癥狀起伏,時好時壞。
然而在作者發表這篇論文的大約一年前,Bella卻吞槍自殺了。
作者分析了Bella自殺的經過,他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兩點。
首先,有一段時間Bella明顯妄想癥加重,躁動、焦慮、睡眠障礙,在表演型人格與恐慌癥發作間反覆切換,於是醫生給她調整了用藥,新增了艾司西酞普蘭。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目前在精神科被廣泛使用的SSRI類抗抑郁藥,本身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艾司西酞普蘭的副作用研究中,有一定比例的抑郁癥患者在使用了該藥後出現了自殺自殘的現象。
不過由於抑郁癥患者本身就很容易產生自殺的傾向,且通過系統治療後通常會有所改善,所以並未在該藥品副作用中明確標註出這點。只規定艾司西酞普蘭不適用於兒童以及未滿十八周歲的青少年——因為當此類人群服用藥物後,會有部分人產生更加強烈的自殺願望以及自殺企圖,並且會有更高的自殘或自殺頻率。
Bella當年已經成年了。
可即便她已二十九歲了,但仍在換了艾司西酞普蘭後大約兩個月就很突然地選擇自殺,並且一次就成功了。
雖然不確定這是不是艾司西酞普蘭的鍋,但這篇論文的筆者仍然把它放進了考量因素之內,並建議在用藥初期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謹防出現自殘自殺的傾向。
其次,在討論完藥物影響後,筆者以一句“Bella的自殺並非毫無預兆”為轉折,討論起了第二個可能性。
——Bella覺得自己即將被另一人取代。
與精神分裂癥裏的“替身錯覺”不同,Bella並不是覺得身邊熟悉的人被陌生人“奪舍”了,而是認為她的直播已經“過氣”了,有一個新人即將完全代替她的網紅地位,於是她的劇本將無人續寫,她的人生失去了意義,而她的生命也將走向盡頭。
事情的起因是附近搬來一個了模特兒,同樣是西班牙裔,一頭黑色的卷發,身材修長健美、凹凸有致,和Bella曾經的人設很接近,且只有十九歲,更年輕也更美艷。
Bella出門時偶爾碰到那位年輕的網紅模特兒,當時人家正帶著她的團隊當街直播跳舞,攝影師舉著裝備對著她唰唰拍個不停,引來路人駐足圍觀,場面好不熱鬧。
或許是這一幕刺激到了Bella的某塊與眾不同的大腦皮層或是某根過分纖細的敏感神經,她給自己編了一個“過氣”的劇本,認為對方成了新的“主角”,而她這個棄子已失去了立錐之地,是廢物、是垃圾,是可以消失的累贅了。
她曾經向家人和所剩不多的朋友傾述過自己的這些想法,也隱晦地跟她當時的精神科醫生提過,但大家都被她想一出是一出的瘋狂念頭折磨得疲了,根本沒當一回事。
直到姑娘將槍管插到口中,一槍崩開了後腦,眾人才反思他們是不是錯過了Bella無意識間發出的求救信號。
“很有意思,對吧?”
在柳弈讀Bella的病例分析時,洛醫生也陪在旁邊重新看了一遍,“我不太清楚你碰到的‘楚門綜合征’的具體情況,不過我覺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從兩個方面著手調查。”
柳弈明白了:“治療方案,還有外部誘因。”
和聰明人說話著實令人愉快,洛醫生含笑點了點頭。
###
6月26日,星期日。
下午三點二十分。
就在柳弈在譚家夫婦家裏做客的時候,戚山雨和林郁清從鑫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出來。
戚山雨掏出手機,給喬蘭亭的金主杜思昀打了個電話。
“哎呀戚警官,不好意思,我這邊正在忙。”
杜思昀確實接了他的電話,但根本沒給戚山雨開口說出自己找她什麽事的機會,直接就拿話堵了他:“如果不是急事,可以請你晚些時候再打過來嗎?”
她一邊說,一邊還抽空扭頭跟不知道誰吼了一句:“餵,那邊的,這個‘裝置’不能放這裏,太礙事了!挪到C區去!”
吼完了她才轉回來:“或者你有什麽問題可以找Elina。”
“杜女士,您在布展?”
戚山雨可不會讓大忙人杜思昀那麽容易就掛了他電話的,“我們想再去喬蘭亭的公寓看看,可以嗎?”
“對,我們在布展呢,下周就要展出了,這幾天實在很忙!”
聽得出來,杜思昀正在很努力地不要顯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如果是去蘭亭那兒,你們直接跟Elina說就行了,告訴她是我同意的,讓她全力配合你們。”
說完,杜思昀就禮貌但不容置疑地掛斷了電話。
於是戚山雨只得打給助理Elina。
彩鈴足足響了兩遍,Elina才接了手機。
戚山雨聽到電話那頭同樣是鬧哄哄的背景音,還有某種大型車行駛在鬧市區時特有的轟鳴聲。
“餵,戚警官。”
Elina用比平常大了起碼一倍的聲音對戚山雨說道:“請問有什麽事?”
“你好,Elina小姐。”
戚山雨也不得不提高音量,好讓對方聽得清自己的話,“我們現在想再去喬蘭亭的家看看,請問方便嗎?”
Elina:“……”
她沈默了足足兩秒,似乎正在思考如何應對。
“不好意思啊,戚警官。”
Elina用懇切的語氣回答:“我現在人在搬家公司的貨車上,實在有些不太方便……您看……?”
她的本意是希望戚山雨知難而退,主動順著她的話茬往下說,最好來個“既然如此,那改天也行”。
結果戚山雨卻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把話題一轉,“Elina小姐,你要搬家?”
“不不不!是我帶的一個新人!”
Elina連忙否認:“他剛好今天要搬家,我是來幫忙的!”
能者多勞,Elina領一份工資幹N個工種的活兒。
從替藝術家們進行商業營運、代理作品,到照顧起居生活,搬家喬遷都是她的責任,想必平常的忙碌程度一點不輸給她老板,並不是那種隨時隨地一個電話就能逮到人的清閑工作。
“哦?”
戚山雨問:“Elina小姐,你幫誰搬家?從哪裏搬到哪裏?”
“嗯……就一小年輕,去年才從美院畢業的。”
也不知是貨車上電話聽不清楚,還是Elina懶得細說,回答得很含糊:
“本來他住城西鳳翎村那旮旯,我覺得有點亂,就搬到文化城這邊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