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試題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4章 試題
光陰似箭, 晃眼到了三月初三,既是裴懷恩的生辰,又是長澹會試結束的日子。
按照規定, 長澹的會試通常要連考三天, 全程由禮部主持, 考試地點在京都貢院, 考試期間不許外人出入, 也不許考生私下有交流。
李熙和承乾帝不一樣, 他不愛整天把自己悶在皇宮裏, 總想往外跑。
恰好長澹京都又分為皇城和外城,住在外城的百姓不清楚皇帝長什麽樣, 所以只要李熙每次都穿得樸素些,做尋常人家小公子的打扮溜出去,就沒人能認出他來。
今日也是如此。
時候尚早, 會試得在傍晚申時才結束,李熙有心親自去接, 但因為出來的太早了,只好轉頭跑到楊府去喝茶。
眼下時過境遷, 楊思賢因為心結消除,又精心修養了數日,雖然人變得清瘦了, 病卻已全好了,已經能如常人那般下地行走。此刻大約正是吃午飯的時辰,李熙不拿自己當外人,進門後便嚷嚷著要楊思賢添碗筷, 還不等楊思賢把參見他的禮行完,就順手把楊思賢從地上撈起來。
“老師, 都說了多少遍,朕允你不跪。”進門後,李熙頭也不回的直奔飯桌,揚聲道,“……呀,今天怎麽沒肉吃?”
楊思賢對此見怪不怪,只說多吃蔬菜對身體好,還有禮數不可廢,有點無奈地跟著李熙又走回桌前。
毫不誇張的說,自從楊思賢辭官後,李熙每逢半月便會來找他,一門心思的勸他回去。
楊思賢當然不答應,他早就沒臉再回去做官,因此無論李熙怎麽求,他都是百般推辭,卻又不能真的把李熙拒之門外。於是就這麽一來二去的,楊思賢便逐漸習慣李熙這種三番五次的拜訪了。
但習慣卻不代表能冒犯,楊思賢是個極重禮數的人,他著人給李熙添了碗筷後,便恭恭敬敬地垂首站到李熙對面,直到李熙喊他坐。
重新坐下了也不吃,楊思賢堅持不和李熙一起用飯,鬧得李熙沒辦法,只覺已經吃到嘴裏的飯菜都不香了,暗暗下決心以後絕不再飯點來,不然遲早要被楊思賢給他倒酒的體貼樣臊死,而且還吃不飽。
……真就一塊肉也沒有,實在太素了。
自己吃飯挺寂寞的,李熙勉強嘗了兩口就飽了,又因為害怕耽誤楊思賢用飯,不敢在楊府多待,便想趕快離開。
然而不等李熙開口,楊思賢卻主動出言,請李熙留下來。
楊思賢讓李熙不必急,還說自己恰好就在李熙進門前吃完了飯,再者現在才過午時,離會試結束還早著,李熙與其到大街上逛,還不如留在楊府休息更安全。
楊思賢的提議很有道理,李熙斟酌再三,想起他剛進門時,楊思賢那飯碗確實是空的,而且還是裝過飯菜的那種空,便頷首答應。
飯菜很快換成茶點。楊府內安靜,楊思賢給人的感覺又很安心,院裏迎春花開得正盛,李熙很喜歡在這待著,他手捧茶盞靠在窗邊,在暖和的太陽光裏昏昏欲睡,楊思賢就坐在他身邊陪著他,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
楊思賢問他:“這都開春了,皇上身體可好些了麽?”
李熙便點頭。
“好多了,有勞老師掛心。”李熙扭頭看窗外那些迎春花,團團簇簇的,是生機盎然的金黃色,“裴懷恩最近給朕尋了新方子,雖然不能恢覆如初,但總算也沒那麽難受了。而且朕也已經敲打了禦醫院,教他們多盡心,不要因為害怕責罰便不敢用藥,做什麽都保守。”
頓了頓,因為話趕話說起裴懷恩,又把臉轉回去,茶盞隨意擱在旁邊,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椅子扶手。
楊思賢見狀又問他,“皇上怎麽了?”
李熙垂眼想了想,才出聲答:“沒什麽,只是忽然想起老師前陣子跟朕說起的大才,委實有些好奇。”
楊思賢一聽這話便明了,溫和笑道:“皇上是在擔心容卿的會試成績吧?區區一個會試難不倒他,皇上且放寬心。”
李熙也不好解釋自己和裴懷恩打賭了,聞言只說道:“老師,朕沒擔心這個,朕是在想過兩天的殿試,依老師所見,懷恩他能拔頭籌嗎?”
楊思賢聽罷,居然真的低頭思忖了半晌,沒有立刻回答。
“這不大好說,我也不敢打包票,因為若論起詩詞歌賦來,容卿其實比他父親還強些,是在長澹鮮有對手的。”
話至此又略略一頓,捋著胡須嘆聲氣。
“可皇上先前不是說,要將今年殿試的內容從詩詞對聯改成策問麽?依老夫看來,容卿這孩子雖然對此也表現得很自信,但他從前常住宮裏,跟著先帝學的又是些……總之,我前兩日也聽善兒提起過幾名考生,覺著他們對許多問題的見解都很獨到,容卿身在其中,又很輕敵,並沒顯得多出挑。”
把殿試的試題從詩詞對聯改成時事策論,取消在兩個時辰內寫完卷子的規定,改為在朝堂上以問答形式為基礎的多方辯論,這是李熙在與裴懷恩打賭前,便跟裴懷恩一起商量好的事情。
這麽改原因有二。
一是李熙打小就長在邊陲,對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雖然略懂,卻並不精通,如果要按慣例考這些,就得讓禮部代他出題,他也評不明白。
二是李熙這個人比較崇尚實用主義,覺得早在殿試前,便已有鄉試和會試兩場考試,替他篩掉那些真一點學問都沒有的人了,剩下的多半寫文章都不會太差——可做官又不能只會寫文章,看的更多是怎麽辦事。
裴懷恩對此沒異議,他也覺得李熙改的有道理,故而並未反對。
再說裴懷恩實際上也有些文人的傲骨在,他認為自己天縱英才,在六七歲時便已強過許多大人了,而且又常住京都,平時沒少接觸前朝那些事,所以就算李熙要改殿試的內容,就算比起策論,詩詞對聯才是他真正的強項,他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但很顯然,楊思賢和李熙身為旁觀者,卻都不這麽想。
尤其是楊思賢,這楊思賢活得久見得多,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更是對李熙直言出裴懷恩的優勢和劣勢,每一條都講得有理有據的。
“料想皇上也考慮到了。”楊思賢皺眉說,“容卿他腦子聰明,反應機敏,做事周到,曾經見過很大的世面,必要時又有絕對的狠心,這是他的好處。”
“可是與此同時,他又只見過向‘上’的世面,卻沒見過向‘下’的。皇上請聽了,老夫在此刻所說的向下,並非說他不經苦難,而是說他沒有經歷過一個普通百姓可能會經歷的苦難——這就是他很吃虧的地方了。”
李熙對此表示讚同,連聲說:“他一個月至少要花一百五十兩,都快把朕掏空了。”
楊思賢不禁莞爾。
“正是這個理,皇上,若老夫沒猜錯的話,皇上此次為那些貢士們準備的殿試試題中,不僅有容卿平時最擅長的律法和軍事,一定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方面吧。”
李熙便再點頭,毫不掩飾地承認道:“是啊,不瞞老師說,經過先前那次大清洗,現如今朝上有好多位置都正空著呢。朕覺得此次科考是良機,便想趁此機會,多提拔幾個真會做事的人補空缺,讓他們都來做天子門生,別在底下拉幫結派了……”
“畢竟朕每日上朝要聽的是國事,是真有利於長澹的實事,而非叫他們顧左右而言他,一天到晚費盡心機的引經據典,肆意插手朕的家務事,甚至是以權謀私,冠冕堂皇護著他們自己手裏那點錢,他們有些人甚至比朕還有錢。”
都說有兵才有權,李熙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軍隊那邊早已不需要他操心,因為不管是東邊自幼就和他親近的邵晏寧,北邊受他提拔的吳宸,還是西邊被他托人治好雙腿的封時譽,以及南邊有李青芙坐鎮的衛家,甚至把如今負責守衛京都的姚家都算在內,長澹這幾位當世有名的大將都願意聽他話,使他地位鞏固更甚於從前的承乾帝,手中權力固若金湯,幾乎已經替他完全杜絕掉內亂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熙環顧前朝,便覺得可以放開手腳去做很多事。
譬如承乾帝在生前有意重修,卻最終因朝中貴族反對,遺憾擱置,沒能完全修成的長澹律法。
還有對平民百姓的教育問題。李熙當年在邊關時,曾經見過許多大字不識的士兵和小民,包括在承乾帝時期出現過的黃冊錯漏問題,也和坊間百姓目不識丁,易受蒙騙的體質脫不開關系。
另外還有在對外戰爭後,對成千上萬名殘兵的撫恤和安置等等,這些都是他現在不得不考慮的事,就如楊思賢從前對他說的,當皇帝哪裏是那麽簡單的事呢?他要向上走,他是這長澹的第五個皇帝,要做的是庇護更多毫無反抗之力的“魚”,而不是變成端坐上首吃魚的食客——他總要記得自己當初為什麽爭,也要對得起曾經幫過他的那些人,他不能出爾反爾,並且心裏對此已有了些打算。
也罷,既然朝中現在有人不聽話,那便另外再換些願意聽話的就成了。他又不是承乾帝,他手裏有兵,還有很多很多的兵,他雖然也很敬重那些有學問的人,但如果那些有學問的人非得跟他唱反調,對他而言就沒什麽用,不過都只是些該早早辭官還鄉的廢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光陰似箭, 晃眼到了三月初三,既是裴懷恩的生辰,又是長澹會試結束的日子。
按照規定, 長澹的會試通常要連考三天, 全程由禮部主持, 考試地點在京都貢院, 考試期間不許外人出入, 也不許考生私下有交流。
李熙和承乾帝不一樣, 他不愛整天把自己悶在皇宮裏, 總想往外跑。
恰好長澹京都又分為皇城和外城,住在外城的百姓不清楚皇帝長什麽樣, 所以只要李熙每次都穿得樸素些,做尋常人家小公子的打扮溜出去,就沒人能認出他來。
今日也是如此。
時候尚早, 會試得在傍晚申時才結束,李熙有心親自去接, 但因為出來的太早了,只好轉頭跑到楊府去喝茶。
眼下時過境遷, 楊思賢因為心結消除,又精心修養了數日,雖然人變得清瘦了, 病卻已全好了,已經能如常人那般下地行走。此刻大約正是吃午飯的時辰,李熙不拿自己當外人,進門後便嚷嚷著要楊思賢添碗筷, 還不等楊思賢把參見他的禮行完,就順手把楊思賢從地上撈起來。
“老師, 都說了多少遍,朕允你不跪。”進門後,李熙頭也不回的直奔飯桌,揚聲道,“……呀,今天怎麽沒肉吃?”
楊思賢對此見怪不怪,只說多吃蔬菜對身體好,還有禮數不可廢,有點無奈地跟著李熙又走回桌前。
毫不誇張的說,自從楊思賢辭官後,李熙每逢半月便會來找他,一門心思的勸他回去。
楊思賢當然不答應,他早就沒臉再回去做官,因此無論李熙怎麽求,他都是百般推辭,卻又不能真的把李熙拒之門外。於是就這麽一來二去的,楊思賢便逐漸習慣李熙這種三番五次的拜訪了。
但習慣卻不代表能冒犯,楊思賢是個極重禮數的人,他著人給李熙添了碗筷後,便恭恭敬敬地垂首站到李熙對面,直到李熙喊他坐。
重新坐下了也不吃,楊思賢堅持不和李熙一起用飯,鬧得李熙沒辦法,只覺已經吃到嘴裏的飯菜都不香了,暗暗下決心以後絕不再飯點來,不然遲早要被楊思賢給他倒酒的體貼樣臊死,而且還吃不飽。
……真就一塊肉也沒有,實在太素了。
自己吃飯挺寂寞的,李熙勉強嘗了兩口就飽了,又因為害怕耽誤楊思賢用飯,不敢在楊府多待,便想趕快離開。
然而不等李熙開口,楊思賢卻主動出言,請李熙留下來。
楊思賢讓李熙不必急,還說自己恰好就在李熙進門前吃完了飯,再者現在才過午時,離會試結束還早著,李熙與其到大街上逛,還不如留在楊府休息更安全。
楊思賢的提議很有道理,李熙斟酌再三,想起他剛進門時,楊思賢那飯碗確實是空的,而且還是裝過飯菜的那種空,便頷首答應。
飯菜很快換成茶點。楊府內安靜,楊思賢給人的感覺又很安心,院裏迎春花開得正盛,李熙很喜歡在這待著,他手捧茶盞靠在窗邊,在暖和的太陽光裏昏昏欲睡,楊思賢就坐在他身邊陪著他,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
楊思賢問他:“這都開春了,皇上身體可好些了麽?”
李熙便點頭。
“好多了,有勞老師掛心。”李熙扭頭看窗外那些迎春花,團團簇簇的,是生機盎然的金黃色,“裴懷恩最近給朕尋了新方子,雖然不能恢覆如初,但總算也沒那麽難受了。而且朕也已經敲打了禦醫院,教他們多盡心,不要因為害怕責罰便不敢用藥,做什麽都保守。”
頓了頓,因為話趕話說起裴懷恩,又把臉轉回去,茶盞隨意擱在旁邊,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椅子扶手。
楊思賢見狀又問他,“皇上怎麽了?”
李熙垂眼想了想,才出聲答:“沒什麽,只是忽然想起老師前陣子跟朕說起的大才,委實有些好奇。”
楊思賢一聽這話便明了,溫和笑道:“皇上是在擔心容卿的會試成績吧?區區一個會試難不倒他,皇上且放寬心。”
李熙也不好解釋自己和裴懷恩打賭了,聞言只說道:“老師,朕沒擔心這個,朕是在想過兩天的殿試,依老師所見,懷恩他能拔頭籌嗎?”
楊思賢聽罷,居然真的低頭思忖了半晌,沒有立刻回答。
“這不大好說,我也不敢打包票,因為若論起詩詞歌賦來,容卿其實比他父親還強些,是在長澹鮮有對手的。”
話至此又略略一頓,捋著胡須嘆聲氣。
“可皇上先前不是說,要將今年殿試的內容從詩詞對聯改成策問麽?依老夫看來,容卿這孩子雖然對此也表現得很自信,但他從前常住宮裏,跟著先帝學的又是些……總之,我前兩日也聽善兒提起過幾名考生,覺著他們對許多問題的見解都很獨到,容卿身在其中,又很輕敵,並沒顯得多出挑。”
把殿試的試題從詩詞對聯改成時事策論,取消在兩個時辰內寫完卷子的規定,改為在朝堂上以問答形式為基礎的多方辯論,這是李熙在與裴懷恩打賭前,便跟裴懷恩一起商量好的事情。
這麽改原因有二。
一是李熙打小就長在邊陲,對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雖然略懂,卻並不精通,如果要按慣例考這些,就得讓禮部代他出題,他也評不明白。
二是李熙這個人比較崇尚實用主義,覺得早在殿試前,便已有鄉試和會試兩場考試,替他篩掉那些真一點學問都沒有的人了,剩下的多半寫文章都不會太差——可做官又不能只會寫文章,看的更多是怎麽辦事。
裴懷恩對此沒異議,他也覺得李熙改的有道理,故而並未反對。
再說裴懷恩實際上也有些文人的傲骨在,他認為自己天縱英才,在六七歲時便已強過許多大人了,而且又常住京都,平時沒少接觸前朝那些事,所以就算李熙要改殿試的內容,就算比起策論,詩詞對聯才是他真正的強項,他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但很顯然,楊思賢和李熙身為旁觀者,卻都不這麽想。
尤其是楊思賢,這楊思賢活得久見得多,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更是對李熙直言出裴懷恩的優勢和劣勢,每一條都講得有理有據的。
“料想皇上也考慮到了。”楊思賢皺眉說,“容卿他腦子聰明,反應機敏,做事周到,曾經見過很大的世面,必要時又有絕對的狠心,這是他的好處。”
“可是與此同時,他又只見過向‘上’的世面,卻沒見過向‘下’的。皇上請聽了,老夫在此刻所說的向下,並非說他不經苦難,而是說他沒有經歷過一個普通百姓可能會經歷的苦難——這就是他很吃虧的地方了。”
李熙對此表示讚同,連聲說:“他一個月至少要花一百五十兩,都快把朕掏空了。”
楊思賢不禁莞爾。
“正是這個理,皇上,若老夫沒猜錯的話,皇上此次為那些貢士們準備的殿試試題中,不僅有容卿平時最擅長的律法和軍事,一定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方面吧。”
李熙便再點頭,毫不掩飾地承認道:“是啊,不瞞老師說,經過先前那次大清洗,現如今朝上有好多位置都正空著呢。朕覺得此次科考是良機,便想趁此機會,多提拔幾個真會做事的人補空缺,讓他們都來做天子門生,別在底下拉幫結派了……”
“畢竟朕每日上朝要聽的是國事,是真有利於長澹的實事,而非叫他們顧左右而言他,一天到晚費盡心機的引經據典,肆意插手朕的家務事,甚至是以權謀私,冠冕堂皇護著他們自己手裏那點錢,他們有些人甚至比朕還有錢。”
都說有兵才有權,李熙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軍隊那邊早已不需要他操心,因為不管是東邊自幼就和他親近的邵晏寧,北邊受他提拔的吳宸,還是西邊被他托人治好雙腿的封時譽,以及南邊有李青芙坐鎮的衛家,甚至把如今負責守衛京都的姚家都算在內,長澹這幾位當世有名的大將都願意聽他話,使他地位鞏固更甚於從前的承乾帝,手中權力固若金湯,幾乎已經替他完全杜絕掉內亂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熙環顧前朝,便覺得可以放開手腳去做很多事。
譬如承乾帝在生前有意重修,卻最終因朝中貴族反對,遺憾擱置,沒能完全修成的長澹律法。
還有對平民百姓的教育問題。李熙當年在邊關時,曾經見過許多大字不識的士兵和小民,包括在承乾帝時期出現過的黃冊錯漏問題,也和坊間百姓目不識丁,易受蒙騙的體質脫不開關系。
另外還有在對外戰爭後,對成千上萬名殘兵的撫恤和安置等等,這些都是他現在不得不考慮的事,就如楊思賢從前對他說的,當皇帝哪裏是那麽簡單的事呢?他要向上走,他是這長澹的第五個皇帝,要做的是庇護更多毫無反抗之力的“魚”,而不是變成端坐上首吃魚的食客——他總要記得自己當初為什麽爭,也要對得起曾經幫過他的那些人,他不能出爾反爾,並且心裏對此已有了些打算。
也罷,既然朝中現在有人不聽話,那便另外再換些願意聽話的就成了。他又不是承乾帝,他手裏有兵,還有很多很多的兵,他雖然也很敬重那些有學問的人,但如果那些有學問的人非得跟他唱反調,對他而言就沒什麽用,不過都只是些該早早辭官還鄉的廢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