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
關燈
小
中
大
小劇場
不少人的餘光瞥過不遠處的太子劉據。
本以為會從劉據的臉上看到難堪亦或者是無法容忍,結果卻叫他們大失所望。
劉據的臉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表情,無論是劉徹讓劉挽一道登臺封禪也罷,亦或者他只能和眾臣一般在下方看著劉徹封禪,都並沒有讓他的情緒發生任何的變化。
年紀長了,書讀多了,見識也更廣的劉據,越發明白一個道理,別人能給你的也能隨時收回。他這個太子的位置是劉徹給的,至於其他的,劉徹可以給他,也可以不給。如登臺封禪,劉徹不想帶他就可以不帶他,本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謂太子應該如何,不過是太多的人想當然而已,實則不然。
泰山,劉據讀過書,在劉徹決定封禪泰山後,劉挽更是特意為他細說起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始皇賦予它的意義。
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岳之長。東臨煙波浩渺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故於泰山之上,自有那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感。再有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故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之論。
秦始皇賦予泰山的意義莫過於封禪,原本在秦始皇之前,史書中關於祭泰山之事多不勝數,滅六國而一統於天下的秦始皇,自此更是成就無數帝王的目標。
唯有創不世之功,建一代輝煌盛世的帝王才有資格來到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由秦始皇而定,現在由劉徹發揚光大,往後會有無數的帝王都想成為這樣一個皇帝。
但是,泰山於世人重要,對太多的人而言到底重要或者不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劉挽告訴劉據,泰山上的風景很好,能夠走出去看看不同的風景本就是一樁好事,至於其他,他們誰都無法左右,不必耿耿於懷。
劉挽教出來的劉據,心態完全不像別人教出來的太子,理所當然的認為作為太子就應該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皇帝就應該對他這個太子第一的好。
自然,面對泰山封禪這樣一等一的大事,好事,人人都以為劉據會成為和劉徹登臺封禪的那一個人,結果從頭到尾劉徹都沒有提此事,現在幹脆直接將劉挽領了上去,底下的人全都在蠢蠢欲動,思量在今天之後應該怎樣挑撥劉挽和劉據之間的關系,最好能讓劉據視劉挽為大敵。
而此時,祭臺之上,以三牲祭於天地,劉徹和劉挽於此焚香祭天地,眼見流雲從眼前劃過,劉挽的視線落在天際,這祭臺建得高啊,高得似乎垂手可以觸及那高不可及的天地,真正站在這裏,觸及一旁的流雲,再擡頭看天,天,依然離得他們那麽遠。
“長生不老,陰陽家的人能做到嗎?”劉徹突然問出這樣的一個問題。
劉挽一頓,隨後答道:“孩兒不知。至少孩兒從未聽說哪位做到。”
“老子出函谷關後自此不見蹤影,世人道他得了道,升了天,長生不老了。”劉徹提起外頭傳言,那些或許從前他沒有當回事的事,現在提起,無一不在向劉挽說明他的心思。
“只是傳言。”劉挽並不相信所謂的長生不老。
可是,劉徹同劉挽對視道:“我兒平安,證明陰陽家的人有些本事。”
“表哥去了,證明他們的能力有限。”劉挽如此答來,神情透著悲切的道:“況且,為了我,陰陽家只剩下不過三人而已。”
凡有所得者,都在救劉挽的時候賠上命,那麽多人的命,劉挽都不知道他們如何能夠狠下這樣的心。
劉徹突然轉過頭問:“於生死之間,我兒到底經歷了什麽,這天地神明,他們可曾出現?”
是的,劉徹想弄清楚,到底這世間有沒有神。
如果有神,他該如何追逐。
思來想去,離神最近的人算劉挽一個,他最信任的人也只劉挽一個。
“父皇,沒有神。我在生死之際時從來沒有看到神,只看到身邊的人。是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用命換命。”劉挽確實沒有看到所謂的神,她所見所聞的只有人,在她身邊的人。
劉徹凝望著劉挽,能夠感受到劉挽流露出的悲痛難過,她在意別人的性命,但那於劉徹......
“朕封禪泰山,既要天地知朕的功績,大漢建朝將近百年,在朕的手裏,從今往後再無人敢欺。朕開疆辟土,將大漢的國土不斷的擴張,朕會讓四海賓服,八方來朝,朕會成為一個不遜於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更不遜於高祖的皇帝。天下臣服於朕,諸神也當助朕一臂之力。朕要長生,朕要不老。”劉徹的野心,他從前的追求,以後的追求,在這祭臺之上全都顯露無疑,隨著他的吶喊,他凝視著前方,明明天在他之上,卻似是他在俯瞰於天。
長生不老啊,劉徹並不年輕了,至少在這樣一個時代來說,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劉徹作為一個皇帝,他見證了身邊的人死去,老去,對他來說,他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他需要長生不老,唯有如此,他才能做到更多,更好。
劉挽凝望著劉徹,劉徹心緒的變化,她並非沒有察覺,然長生不老,她無論怎麽解釋,劉徹不信,她又能如何。
“泰永,你說在這天之上還有天嗎?滿天的星辰都是什麽?”劉徹並不掩飾他的野心,同時也對世間所見的一切生出幾分好奇,天之上還有天嗎?
劉挽沒有想到劉徹還會生出探索宇宙的奧妙之心。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滿天的星辰和我們腳下的土地或許一樣,或許又不一樣。”劉挽沒有辦法將後世探索得出的結論一五一十的告訴劉徹,可以含糊其詞,好讓劉徹知道,天外有天。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天之外的天,朕要弄個清楚,人之外的人,當歸附於我大漢。”是的,只不過是從前的劉徹不知罷了,既然知道,他定要讓天下都歸於漢。
“西域諸國隨匈奴滅而蠢蠢欲動,此番封禪之後,你去西域吧。鎮守西域諸國。凡有不服我大漢者,誅。”沒錯,劉徹一向是這樣一個獨斷專行,有了明確的目標一往無前的人。
天之外的天,長生與不老,暫時他可能無法探明,但人外之人。強大如匈奴都被大漢所滅,西域之地,從前各國紛爭,他們也曾畏懼於匈奴,更曾助匈奴一臂之力。
今匈奴被滅,普天同慶,但沒有了一個匈奴,也會有別的國出現,他們懷揣的心思無非是取匈奴以代之。誰讓大漢如今走出來的一條條的商道,精美的絲綢,瓷器,無一不叫人心生歡喜,有意據為己有。
劉挽自滅匈奴之後,這兩年一直沒有太多的心思,現在,劉挽該收拾收拾前往西域了。
“諾。”劉挽既能不知西域的情況,劉徹一直沒有正式下令,哪怕劉挽想去也不方便。
現在親耳聽到劉徹的話,劉挽明白,登上泰山的劉徹,目之所及遠大,天下在他的腳下讓他的野心更大,目標更明確。
滅一個匈奴只是一個開始,打出大漢的脊梁,接下來劉徹要的是諸國臣服。
不服者,如他所言,滅之。
以絕對的武力令西域諸國歸附,同樣,劉徹更想征服天地。
“朕這樣的皇帝,上天不該讓朕長生不老?”劉徹突然話題一轉,劉挽感受到劉徹灼熱的目光,顯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劉挽。
“願父皇如願以償。”不相信所謂長生不老的劉挽,無法說服劉徹,只能祈願劉徹如願。
劉徹嘴角浮現了笑意,“我兒為我尋些道士來吧。”
“父皇。”作為一個並不相信長生不老的人,讓她給劉徹找人,怕是沒有一個能入她的眼,也別指望她會送到劉徹的跟前吧。
劉徹也意識到按劉挽的性子,明明她是靠陰陽家的人活下來了,偏直到現在為止,劉挽都不相信長生不老,也從不追求。
“罷了罷了。”劉徹揮揮手,決定這種事情還是他自己來。
“請父皇慎重。”劉挽想起關於劉徹的種種記載,追求長生不老,海外仙山,這些都是秦始皇走過的路,最終劉徹在重覆這一條路。結果明明秦始皇已經用事實證明,劉徹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劉徹揚手道:“既然他們可以救你,也一定會有辦法如朕所願。”
是的,劉徹是這樣認為的。
劉挽不得不提醒劉徹道:“可他們救不了表哥。他們並非無所不能。”
一提起霍去病,是為了讓劉徹認清這個事實,劉徹卻打斷的道:“好了,這件事不必再提,朕會安排。你不必插手,祭文你來讀。”
是的,封禪既是要昭告於天地劉徹所建立的功績,劉徹自己要說,也早讓人備好了祭文,以告天地。
劉挽自知在這樣的時候說過多掃興的話只會讓劉徹越發不高興。
罷了罷了,隨劉徹去。
從袖中掏出祭文,劉挽字字清晰的念了起來,隨著劉挽讀出,天地似有回應,天際的一片烏雲伴隨閃電出現,又在劉挽念完之後消失不見,劉徹喜不自勝的道:“看,這是天地對朕的認可。”
劉挽呢,只想說,自然的現象,碰巧了。
但這掃興的話,莫說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少人的餘光瞥過不遠處的太子劉據。
本以為會從劉據的臉上看到難堪亦或者是無法容忍,結果卻叫他們大失所望。
劉據的臉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表情,無論是劉徹讓劉挽一道登臺封禪也罷,亦或者他只能和眾臣一般在下方看著劉徹封禪,都並沒有讓他的情緒發生任何的變化。
年紀長了,書讀多了,見識也更廣的劉據,越發明白一個道理,別人能給你的也能隨時收回。他這個太子的位置是劉徹給的,至於其他的,劉徹可以給他,也可以不給。如登臺封禪,劉徹不想帶他就可以不帶他,本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謂太子應該如何,不過是太多的人想當然而已,實則不然。
泰山,劉據讀過書,在劉徹決定封禪泰山後,劉挽更是特意為他細說起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始皇賦予它的意義。
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岳之長。東臨煙波浩渺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故於泰山之上,自有那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感。再有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故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之論。
秦始皇賦予泰山的意義莫過於封禪,原本在秦始皇之前,史書中關於祭泰山之事多不勝數,滅六國而一統於天下的秦始皇,自此更是成就無數帝王的目標。
唯有創不世之功,建一代輝煌盛世的帝王才有資格來到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由秦始皇而定,現在由劉徹發揚光大,往後會有無數的帝王都想成為這樣一個皇帝。
但是,泰山於世人重要,對太多的人而言到底重要或者不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劉挽告訴劉據,泰山上的風景很好,能夠走出去看看不同的風景本就是一樁好事,至於其他,他們誰都無法左右,不必耿耿於懷。
劉挽教出來的劉據,心態完全不像別人教出來的太子,理所當然的認為作為太子就應該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皇帝就應該對他這個太子第一的好。
自然,面對泰山封禪這樣一等一的大事,好事,人人都以為劉據會成為和劉徹登臺封禪的那一個人,結果從頭到尾劉徹都沒有提此事,現在幹脆直接將劉挽領了上去,底下的人全都在蠢蠢欲動,思量在今天之後應該怎樣挑撥劉挽和劉據之間的關系,最好能讓劉據視劉挽為大敵。
而此時,祭臺之上,以三牲祭於天地,劉徹和劉挽於此焚香祭天地,眼見流雲從眼前劃過,劉挽的視線落在天際,這祭臺建得高啊,高得似乎垂手可以觸及那高不可及的天地,真正站在這裏,觸及一旁的流雲,再擡頭看天,天,依然離得他們那麽遠。
“長生不老,陰陽家的人能做到嗎?”劉徹突然問出這樣的一個問題。
劉挽一頓,隨後答道:“孩兒不知。至少孩兒從未聽說哪位做到。”
“老子出函谷關後自此不見蹤影,世人道他得了道,升了天,長生不老了。”劉徹提起外頭傳言,那些或許從前他沒有當回事的事,現在提起,無一不在向劉挽說明他的心思。
“只是傳言。”劉挽並不相信所謂的長生不老。
可是,劉徹同劉挽對視道:“我兒平安,證明陰陽家的人有些本事。”
“表哥去了,證明他們的能力有限。”劉挽如此答來,神情透著悲切的道:“況且,為了我,陰陽家只剩下不過三人而已。”
凡有所得者,都在救劉挽的時候賠上命,那麽多人的命,劉挽都不知道他們如何能夠狠下這樣的心。
劉徹突然轉過頭問:“於生死之間,我兒到底經歷了什麽,這天地神明,他們可曾出現?”
是的,劉徹想弄清楚,到底這世間有沒有神。
如果有神,他該如何追逐。
思來想去,離神最近的人算劉挽一個,他最信任的人也只劉挽一個。
“父皇,沒有神。我在生死之際時從來沒有看到神,只看到身邊的人。是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用命換命。”劉挽確實沒有看到所謂的神,她所見所聞的只有人,在她身邊的人。
劉徹凝望著劉挽,能夠感受到劉挽流露出的悲痛難過,她在意別人的性命,但那於劉徹......
“朕封禪泰山,既要天地知朕的功績,大漢建朝將近百年,在朕的手裏,從今往後再無人敢欺。朕開疆辟土,將大漢的國土不斷的擴張,朕會讓四海賓服,八方來朝,朕會成為一個不遜於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更不遜於高祖的皇帝。天下臣服於朕,諸神也當助朕一臂之力。朕要長生,朕要不老。”劉徹的野心,他從前的追求,以後的追求,在這祭臺之上全都顯露無疑,隨著他的吶喊,他凝視著前方,明明天在他之上,卻似是他在俯瞰於天。
長生不老啊,劉徹並不年輕了,至少在這樣一個時代來說,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劉徹作為一個皇帝,他見證了身邊的人死去,老去,對他來說,他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做,他需要長生不老,唯有如此,他才能做到更多,更好。
劉挽凝望著劉徹,劉徹心緒的變化,她並非沒有察覺,然長生不老,她無論怎麽解釋,劉徹不信,她又能如何。
“泰永,你說在這天之上還有天嗎?滿天的星辰都是什麽?”劉徹並不掩飾他的野心,同時也對世間所見的一切生出幾分好奇,天之上還有天嗎?
劉挽沒有想到劉徹還會生出探索宇宙的奧妙之心。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滿天的星辰和我們腳下的土地或許一樣,或許又不一樣。”劉挽沒有辦法將後世探索得出的結論一五一十的告訴劉徹,可以含糊其詞,好讓劉徹知道,天外有天。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天之外的天,朕要弄個清楚,人之外的人,當歸附於我大漢。”是的,只不過是從前的劉徹不知罷了,既然知道,他定要讓天下都歸於漢。
“西域諸國隨匈奴滅而蠢蠢欲動,此番封禪之後,你去西域吧。鎮守西域諸國。凡有不服我大漢者,誅。”沒錯,劉徹一向是這樣一個獨斷專行,有了明確的目標一往無前的人。
天之外的天,長生與不老,暫時他可能無法探明,但人外之人。強大如匈奴都被大漢所滅,西域之地,從前各國紛爭,他們也曾畏懼於匈奴,更曾助匈奴一臂之力。
今匈奴被滅,普天同慶,但沒有了一個匈奴,也會有別的國出現,他們懷揣的心思無非是取匈奴以代之。誰讓大漢如今走出來的一條條的商道,精美的絲綢,瓷器,無一不叫人心生歡喜,有意據為己有。
劉挽自滅匈奴之後,這兩年一直沒有太多的心思,現在,劉挽該收拾收拾前往西域了。
“諾。”劉挽既能不知西域的情況,劉徹一直沒有正式下令,哪怕劉挽想去也不方便。
現在親耳聽到劉徹的話,劉挽明白,登上泰山的劉徹,目之所及遠大,天下在他的腳下讓他的野心更大,目標更明確。
滅一個匈奴只是一個開始,打出大漢的脊梁,接下來劉徹要的是諸國臣服。
不服者,如他所言,滅之。
以絕對的武力令西域諸國歸附,同樣,劉徹更想征服天地。
“朕這樣的皇帝,上天不該讓朕長生不老?”劉徹突然話題一轉,劉挽感受到劉徹灼熱的目光,顯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劉挽。
“願父皇如願以償。”不相信所謂長生不老的劉挽,無法說服劉徹,只能祈願劉徹如願。
劉徹嘴角浮現了笑意,“我兒為我尋些道士來吧。”
“父皇。”作為一個並不相信長生不老的人,讓她給劉徹找人,怕是沒有一個能入她的眼,也別指望她會送到劉徹的跟前吧。
劉徹也意識到按劉挽的性子,明明她是靠陰陽家的人活下來了,偏直到現在為止,劉挽都不相信長生不老,也從不追求。
“罷了罷了。”劉徹揮揮手,決定這種事情還是他自己來。
“請父皇慎重。”劉挽想起關於劉徹的種種記載,追求長生不老,海外仙山,這些都是秦始皇走過的路,最終劉徹在重覆這一條路。結果明明秦始皇已經用事實證明,劉徹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劉徹揚手道:“既然他們可以救你,也一定會有辦法如朕所願。”
是的,劉徹是這樣認為的。
劉挽不得不提醒劉徹道:“可他們救不了表哥。他們並非無所不能。”
一提起霍去病,是為了讓劉徹認清這個事實,劉徹卻打斷的道:“好了,這件事不必再提,朕會安排。你不必插手,祭文你來讀。”
是的,封禪既是要昭告於天地劉徹所建立的功績,劉徹自己要說,也早讓人備好了祭文,以告天地。
劉挽自知在這樣的時候說過多掃興的話只會讓劉徹越發不高興。
罷了罷了,隨劉徹去。
從袖中掏出祭文,劉挽字字清晰的念了起來,隨著劉挽讀出,天地似有回應,天際的一片烏雲伴隨閃電出現,又在劉挽念完之後消失不見,劉徹喜不自勝的道:“看,這是天地對朕的認可。”
劉挽呢,只想說,自然的現象,碰巧了。
但這掃興的話,莫說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