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帝崩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四章帝崩
臘月初八,迎臘八。深冬愈寒,俗話“過了臘八就是年”,年關將至,三省六部、左右諸司的官員們總算熬過了年終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今日下值,陸詢舟直接讓車夫驅車前往丞相府。
甫一入府中廳堂,陸詢舟就聞到了臘八粥的香氣。屋外風雪交加,屋內的燎爐中火燒得正旺,下人們忙忙碌碌地走來走去,母親與兄嫂孫輩們坐在餐案前有說有笑,一片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她今早出門前囑咐林臯把陸綏和為阿娘準備的禮物一同送到丞相府,這樣也方便她自己下值後直接去母親那,而不用再回去把女兒和禮物帶上。
桌上早已擺好了餐具,在陸詢舟落座不久後,下人們端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按禮,餐桌上只有長輩動勺才能開飯。卿許晏點頭後,一家子開始用餐。
甜糯的米粥滑進口腔,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等用料雜在一處,陸詢舟用勺子舀了一顆剝了皮的甜棗,輕嚙一口,便覺甜絲絲地入味。
古語雲:“食不言,寢不語”,卿許晏不是特別認同。一個家庭聚餐,飯桌上死氣沈沈的吃飯未免生疏如陌路之人。所以在丞相府中,吃飯時眾人在舉止文雅的情況下是可以可以交談的。
餐桌上,卿許晏過問起陸詢舟和陸玉瞻近來的情況,在聊及朝廷年終六部的開支賬單時,陸詢舟依舊神色自若,只是巧妙地避而不談。
卿許晏將女兒的表現看在眼底。但是她作為陸詢舟的母親,又為官多年,在官場久經世故,當然知道小女在打什麽算盤。
治貪。
君主治國一靠官僚,二靠軍隊。前者又乃是重中之重。前朝以後官僚的膨脹,磨勘制度又成為了官員們仕途上的絕對保障。“國家之敗,由官邪也”,然而在無論國家興盛與否,“貪汙”永遠都是歷代官僚的一個必然屬性。
歷代的皇家,不僅通過官僚機構來向人民征收賦稅,而且要由各地官僚敬奉額外的錢財。地方官僚之所以要盡力敬奉,自然是因為這樣做了官位才可靠,才更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更快地升官。並且歷代中央政府對於地方上的行政費用是並不負擔的,各地方的官僚除了收足中央額定的賦稅繳上去以外,便得設法籌措自己的行政費用。這就是說各地官員本是有權向民眾求取非法的額外收入的,同時,中央官員則乘機向地方官員分肥一部分[一]。
即使大晉官僚待遇十分優厚,但貪汙的情形仍然廣為存在。有糞坑就必然有蛆蟲,有官僚制度就必然有貪汙[二]。封建王朝的官僚制度之下,並非絕對沒有個別清白的人,然而當愚昧成為世俗,清醒便是罪惡。
陸詢舟身在戶部,必然深有體會。
每年的正月十五,朝廷要召開年度財務會議,由皇帝親自主持,中書令、尚書令、六部尚書外加戶部兩名侍郎,以及禦史大夫一同參與會議決策。陸詢舟是新任的戶部侍郎,今年的各項開支按各部和一十六道的實際用度上報的賬單她肯定有看過,並且心裏明鏡般清楚。
高祖建國之初,為防丞相獨斷的現象出現,在祖訓中是明令禁止丞相參與年度各大會議的決策。同時為了制約戶部尚書,高祖又規定,年度財務會議上通常需要戶部的尚書和兩名侍郎皆同意在票擬上簽字,這樣支出的賬單才能生效。
雖然卿許晏不能參與會議,但近日在中書省的官署當值時,身邊的同僚已經若有若無地暗示過她。據說,新任戶部侍郎的陸詢舟在年終清算時,竟然認真地與度支郎中沈奢一同核對完那些支出賬單,最後只在一些票擬上簽了字,剩下的票擬則堅持不肯簽字。
古往今來,想在官場待得長久,通常只靠兩樣:圓滑的世故與卓越的才能。很顯然,前者是大部分官員們的選擇。如今,陸詢舟此舉必然會觸犯許多權貴們的利益,並得罪他們。
卿許晏自問平生,算不上世人們口中的“君子”,她不過是盡量去做到行己有恥和獨善其身。當年彈劾燕王,她最後險些死在詔獄中,若非大長公主殿下與國子監、太學生聯合上書請罪,自己必然會死在獄中。出獄的第一個夜晚,她與高祖皇帝曾有過一次深刻的密談。自那以後,她官運亨通,在歲月與人情的磋磨中學會了圓滑的世故。
後世的史學家研究卿許晏的一生,她幼年國破家亡,少年初入官場,中年位極人臣。在她人生後半段,一舉一動都充滿著政治的智慧。你嘆她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可她偏生又有著圓滑的世故,以及閉上眼睛後對骯臟的默許;你罵她左右逢源、違背初心,可是當國家處於危機存亡之際,她又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鞠躬盡瘁至死,最後子女為她整理遺物時,所剩財物,不過半兩碎銀。
傍晚時分,金烏西墜,暮色四合。
卿許晏與陸詢舟閑坐於書房中的羅漢榻,兩人相對而坐,榻上的小案呈放著兩盞氤氳著白氣的茶。屋外依舊是大雪霏霏,上下一白,似乎走一遭風雪,就算眼底無離恨,亦能一夜白頭。
“辭非,你知道古之聖人推崇的兩種精神嗎?一是明哲保身、獨善其身,二為鞠躬盡瘁、廣濟天下。辭非可知,阿娘最希望你成為哪一種人嗎?”
陸詢舟毫不猶豫:“自然是後者,辭非自當向阿娘學習。”
“不。”卿許晏搖搖頭,苦笑,“子女莫若父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與其說阿娘希望你成為前者,不如說阿娘也有自私的一面,阿娘其實也只是希望你身體安康、快快樂樂。”
“如此,足矣。”
陸詢舟楞住了,隨後她反應過來,不解地看著她的母親。
“阿娘是在暗示孩兒票擬的事情嗎?”
陸詢舟沈聲道。
“您明知道他們貪汙腐敗,卻還要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什麽?他們搜刮的,是當地百姓的財產;貪汙的,是朝廷稅收的銀兩;茹飲的,是百姓的血肉!您和先君從小就教育我和兄長們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到頭來,這些全是士大夫寫的空話嗎?”
聽得出來,陸詢舟的語氣很失望。
在聽懂母親暗示的那一刻,母親自幼在她心中清正端方的君子形象瞬間崩塌。
卿許晏不語,望著女兒與自己相似的眉眼,她想起了當年那個彈劾燕王的年輕人。
卿許晏原名賀筠。
她出身於百年大族清河賀氏,乃是前朝丞相與梁哀帝嫡次子鄭王之女,哀帝當初為了拉攏世家,遂使鄭王入贅清河賀氏。故而她與弟弟隨母姓賀,可也算是能被記錄在族譜上的北梁皇室宗親。
生逢家族傾頹之際,當年的政變血夜,卿許晏與弟弟躲在衣櫃中,透過門縫親眼看著父母被殺害,自己卻無能為力。
天明時他們僥幸偽裝成下人逃離了賀府,又拿身上僅剩的長命鎖換來了躲在商客車隊中的機會。一路不知方向的逃亡,最後又極為幸運地在揚州被一位膝下無子、仁和溫文的員外收養。
至此,世上再無賀筠,只有卿許晏。
當年她才七歲,賀凇(卿雲歌)也只有五歲。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漸漸在坊間密聞中拼湊出當年政變後親人們的下落。
母族清河賀氏主支幾乎滿門被斬,旁支一律貶為奴隸,除她和弟弟外還有一位舅舅因為在政變前投誠晉高祖因而逃過一劫,甚至還得了個六品的在京官職。不過據說他晚年因為追思昔日繁華奢靡的生活,寫下了那本廣為流傳的《簡齋拾遺》,最後經仇家舉報,不僅丟了烏紗帽,還被投入詔獄秋來問斬。
父族也沒好到哪去。皇長伯成了後來的傀儡梁廢帝,結局是在烈火中的大殿裏絕望自縊;父王因為政治立場被叛軍殺害,割下的頭顱掛在城墻前警示世人;皇三姑母的駙馬跳河自盡以示君子節操,而她卻被囚禁在長安的某處別院中,據說她後來瘋了,某天夜裏割腕自戕,一命嗚呼。
她呢,改名換姓苦讀數年,少年高中,其實只為一朝金榜題名,手刃滅門仇人。
然而冬日時時發作的頭昏病,卻暗示著她時日無多。
頭昏是北梁皇室成員常有的遺傳疾病,表面上是因為季節性疾病導致的頭昏發作,實則卻是體內的蠱毒躁動。
這是北梁皇室的秘辛。百年前梁神武帝荒廢朝政,求仙問道,曾誤食了蠱毒。此毒具有很強遺傳性,故而此後誕下的皇子公主皆有概率患上此病,而無病的皇子公主也不能保證他們的子嗣能避開蠱毒。
蠱毒無解,伴隨的癥狀是每年冬天每隔十日發作的頭昏,患者年過十五或十六後體內的蠱毒已經完全擴散,頭昏時還會帶有咳血與窒息感,並且會有小概率在病發暴斃。只不過,每次疾病發作時可以通過服用某種南魏秘方來鎮壓癥狀。
卿許晏自認為自己的行徑算不上君子,她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行事罷了,如果閻王一定要趕在她報仇之前帶走她,那也只能是天道不公。
卿許晏背負家仇國恨,麻木地活在世上。
卿許晏,許卿一世清晏。
然而她的身份,卻註定終其一生不得清晏,也無法許諾他人一世清晏。
她答應對李容妤不再有所隱瞞,可是她終究還是辜負了大長公主殿下。
從頭到尾,她對她是愛與利用交織在一起。
年輕時的卿許晏,意氣風發、志在鴻鵠,十六歲參與科舉一舉高中,那年殿試,金碧輝煌的含元殿中高祖問她為官意所何在。
少年人望著殿上的弒門仇人,肅而答之,字字鏗鏘:
“臣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三]
高祖坐於高臺龍椅之上,她俯視著臺下意氣風發的少年人,想起了那位許久未見的故人。
她們是年少時戀人,亦是一生的宿敵。
最終的政變之夜,她不願讓記憶中清高孤傲的愛人跌落神壇,成為自己的階下囚。
所以她殺了她。
她殺死的是殺伐果斷的梁末名相,而非記憶中永遠停留在十八歲的清冷君子。
高祖噙著笑:“此子善,可成大器也。”
思緒回到當下。
凝望著陸詢舟失望的深色,卿許晏不置可否地嘆了一口氣。
官場諸多門道,若是告訴陸詢舟其中利害關系,她定是不能深刻體會。不如——
讓她摔一跤,就像自己當年不顧所有人的奉勸彈劾燕王一樣,人總是要吃過苦頭才會長記性。何況陸詢舟不似當年的自己,她有丞相母親,還有父族金陵陸氏,以及隱形的北梁遺孤身份帶來的皇家庇護。
陸詢舟看見母親突然溫柔一笑。
“你遲早有一天會會明白的……會明白的啊。”
母親似是在對她說話,似乎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她還想再說什麽,卻突然感到她們之間隔著什麽無法逾越的鴻溝。千言萬語,最後匯出一句
“阿娘——”
“咚——咚——咚——”
突然,窗外傳進隱隱約約的悠遠鐘聲,陸詢舟立刻止住了欲往下說的話。
“咚——咚——咚——”
鐘聲愈發響亮。
二人俱是一楞,卿許晏眉間微蹙,忽然厲聲喝道:
“開窗!”
陸詢舟瞬間明白了什麽,她迅速起身打開書房的窗戶。開窗的那一瞬間,風雪湧進屋內,咆哮著、叫囂著,陸詢舟站在窗邊,楞楞地望著遠方皇宮的方向。
不久,她已然被吹進屋內的霜雪染白的眉鬢。
凜冽寒冷的北風怒吼著,捎卻蒼愴淒涼的景陽鐘聲。
“咚——咚——咚——”
一聲又一聲。
一切的一切,都在昭告同一件事情。
“聖人。”
“駕崩了。”
.
子時,李安衾還在處理呈上的奏疏。
采薇在一旁侍奉著,一邊研墨,一邊隨時待命。
蘭膏明燈有漸暗的趨勢,采薇於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燈罩,傾進新的燈油。
當李安衾批到某份奏疏時,她情不自禁眉間微蹙。
此奏乃是陸詢舟所上。奏疏中細致地列出這次年終財務核算時發現的各部諸司的漏洞,並且陸侍郎還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建議,文末又義正言辭地請求監國的長公主殿下明察秋毫,對那些貪官進行嚴懲,還那些被壓榨剝削的百姓們一個公道。
李安衾疲憊地捏了捏鼻梁,深吸一口氣,失笑著對奏疏無奈地搖搖頭。
小山你還是不能理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含義啊。
官僚的貪汙腐敗是歷代國家發展的必有的結果,然而一個國家卻必須要靠著官僚系統來維持現狀。正如那黃河水濁,定期泛濫,然而它也灌溉了流經兩岸數郡的田地,堵了黃河,那兩岸數郡的農業該如何發展?反之,若黃河泛濫也的確要去治理,可原因在於,當今時局動蕩,治貪必然會危害到大部分官僚的利益從而影響到大晉政權穩定。
如此看來,那本宮何來治貪一說?
陸詢舟,你不僅在床上折磨本宮,而且在床下也要把本宮弄得心力憔悴嗎?
李安衾無奈,一面提筆欲寫幾行委婉回拒的文字,一面想著何時能好好和陸詢舟談一談。
就在這時,她聽見似乎是從遠方傳來悠遠蒼涼的鐘聲,夾雜在風雪聒噪中,愈發響亮,愈發清晰。
“咚——咚——咚——”
她登時一怔。
片刻後,長公主殿下倏地起身披上狐裘,不顧屋外的風雪,她匆匆走出書房,朝北方大明宮的方向望去。
雪色霏霏,世間徒留白茫茫的大雪與無邊無際的夜色。她看不見那座森嚴的皇城,正如這場苦難的盡頭。
采薇連忙從書房拿了披襖跟出來。那時,她便看見李安衾孑然一身立於屋外的風雪中,神色悲涼地擡眼望著北方。
“咚——咚——咚——”
采薇將披襖披上長公主殿下瘦削的肩膀時,她才發現李安衾身子一顫一顫的,殿下轉過頭來對上采薇憂慮的目光,眼角溢出晶亮。
“采薇,讓人去叫醒駙馬。”
她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而後沈聲道:
“然後,備車入宮。”
采薇離開後,這片白茫茫的天地之間徒留李安衾一個人。
李安衾感到喘不過氣來,胸腔裏傳來劇烈的痛感。她閉上眼,拼命呼吸著冰冷的空氣試圖讓自己清醒。
一滴眼淚不可避免的落下。
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
她失聲痛哭。
這一刻,李安衾已經分不清這是經歷絕望之後的釋然,還是壓抑後重獲自由的空虛。
但她知道,她終於理解了她的父皇。
李安衾原諒了自己的命運,也原諒了她那狠心的父皇。
.
聖人駕崩的國訃一夜之間傳遍了大雪中的整座長安城。
景升十一年臘月初九的卯時六刻,新雪初霽,銀裝素裹的大明宮外跪滿了密密麻麻的披麻戴孝的在京各部諸司的官員們。
辰時整,大明宮的左、右掖門同時被打開。
掖門被緩緩推開,眾人即使已是覆雪滿身,但依舊屏息凝神,大氣不趕出。
左掖門走出戴孝的五名兩朝元老,他們分別是: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禦史大夫霍昭貞、中書令陳愈、京兆大都護李瓊枝。
右掖門走出的則是由身著縞素的禦前宦官劉公公,以及他身後帶領的幾位戴孝的司禮監的大宦官們。
有膽大的離宮門稍遠官員悄悄擡頭迅速瞥了一眼,卻驚訝地發現走出宮門的人群中並未出現長公主殿下的身影。
元老們一列,大宦官們一列,眾人畢恭畢敬地走至丹鳳門,大雪又開始下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從空中飄舞著落下,伏跪戴孝的京官們痛苦悲嚎著。顧命大臣們排成一列肅立於丹鳳門左側,大宦官們則恭恭敬敬地立在丹鳳門右側。
隨後司禮監的兩名宦官各拿兩條一丈餘長的響鞭走到偌大的丹鳳門前。
雪色中,清冷肅然的卿丞相手一揮,兩名宦官掄起響鞭在空中迅速劃成兩道圓圈,緊接著便是一聲脆響。
第一響,宮外成百上千的京官們瞬間停止哭喪。
第二響,在場所有人肅靜以待。
第三響,丹鳳門開。
偌大朱紅的丹風門被徐徐推開,伴隨著“嘎——”的一聲沈悶的聲響。
“百官恭迎新君聖駕!”
卿許晏面色恭哀,帶頭鏗鏘有力地喊道。
披著孝布的禦輦在羽林軍與金吾衛的保衛下,從深宮之中慢慢駛出。
眾人含淚凝望著那駕禦輦,陸詢舟作為戶部侍郎,按品級跪得離丹鳳門還算近。此刻她一呼一吸間盡是白氣,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名羽林軍中郎將小心翼翼地拉開禦輦的車門,一位金吾衛連忙提前擺好踏凳。
孝服那一點素白下擺率先出現在門邊,眾人呼吸一滯,而後皆是大驚——
當朝長公主李安衾在中郎將的攙扶下下車,隨後便是大長公主與牽著年幼稚嫩皇長孫的太子妃。
繼位太子殿下呢?!
在眾人驚訝之際,李安衾恭恭敬敬地接過林南渟手中皇長孫李琰稚嫩的小手,將他帶到午門外成百上千跪拜的京官面前,而後高高舉起孩子的手。
劉公公手持兩封詔書走到幼小的李琰身邊,他先將一封詔書交給了身側的一位小宦官,隨後打開第一封詔書,當眾宣布:先帝立皇長孫李琰為皇太孫。
讀罷,劉公公又與那名小宦官交換了手中的詔書,朗聲宣讀起先帝李促的遺詔。
“夫天命之重,綠錯奉其圖書;天子之尊,赤縣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橋山之樹已陰;業致升平,蒼梧之駕方遠。至於平寇亂,安黎元,灑洪災,攘大患,黃帝之五十三戰,商湯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昔者亂階斯永,禍鐘梁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綿區作梗,搖蕩江河。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劍於斬蛇之地。雖覆妖千王莽,戮首軘車;兇百蚩尤,釁屍軍鼓。垂文暢於炎野,餘勇澄於鬥極。前王不辟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並為州縣。再維地軸,更張乾絡。禮義溢於寰瀛,菽粟同於水火。破舟船於靈沼,收幹戈於武庫。辛李衛霍之將,鹹分土宇;縉紳廊廟之材,共垂帶綬。至於比屋黎元,關河遺老,或贏金帛,或齋倉儲: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於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自櫛風沐雨,遂成弭沴,憂勞庶政,更起沈屙。況乃漢苦周勤,禹胼堯臘,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玱,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經監撫,熟達機務。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無違朕意。而天命不仁,玱自勞軍,歸途降禍,薨於幽燕。幸皇太孫琰,愛儲之後,太子遺男,有聖人之德,明君之姿,屬纊之後,七日便殯。宗社存焉,不可無主,皇太孫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制,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閑務,任之有司。慮及新君年幼,朕屬攝政一人、顧命三人,以弼新君。”
“長清長公主李安衾,封攝政長公主。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刑部尚書裴之周,封顧命大臣。此四者,同新君琰,即於柩前任命,戴孝二十七日,即弼琰治國理政。琰悉以後事付之,勿憂天下”
“其餘文武官人,三品已上,並三日朝晡哭臨,十五舉音,事畢便出。四品已下,臨於朝堂,其殿中當臨者,非朝夕臨,無得擅哭。諸王為都督刺史任者,並來奔喪。濮王、萊五,不在來限。其方鎮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舉哀三日。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園陵制度,務從儉約。昔者華陵不掘,則朕意焉。遼東行事並停。太原元從人見在者,各賜勳官一級。諸營作土木之功,並宜停斷。”[五]
李琰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這樣聲勢浩大的場景讓他情不自禁露怯,他想回到阿娘的懷抱中,可是當他回首想看看阿娘時,卻見阿娘面色蒼白、神容淒哀。小李琰固然喜歡漂亮知性的皇二姑姑,可是此時此刻,他更想抱住阿娘,奶聲奶氣地告訴她不要傷心。
於是小皇孫便照著想法去做,他趁著皇祖父身邊那個尖聲尖氣的劉公公宣讀遺詔時,欲掙脫二姑姑握著他的手。
不料李安衾感受到李琰不安分的動作,隨即微微低首,低聲嚴肅道:“琰兒,你現在是天子了,不可隨性胡鬧!”
小皇孫聽罷委屈地囁嚅道“不要姑姑牽,琰兒要阿娘。”
他壓根不知道“天子”是什麽東西。能動嗎?能吃嗎?能玩嗎?他好奇地想問一問姑姑這“天子”究竟是什麽東西,然而他方揪上李安衾的衣袖,劉公公便宣讀完了詔書。
雪勢愈大,大明宮籠罩在彌漫的白茫中,晶瑩幹凈的雪花在漸起的狂風中紛紛揚揚地飄舞著,落在宮門前那些王侯將相、三公九卿們的身上。瑩白的雪花,與朱紅的宮墻、青黑的檐瓦相襯著,透著幾分不可言說的蒼涼。
在小李琰清澈懵懂的雙眼中,劉公公念完一些晦澀難懂的話以後,丹鳳門外跪著的那些衣著奇怪的大人們突然都莫名地恭恭敬敬地望向他。
群臣跪拜,千官山呼。
“吾皇——”
“萬歲,萬歲,萬萬歲!”
.
晉景升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太宗駕崩於紫宸殿,皇太孫琰繼位,改元貞安。謹遵遺詔,奉長清公主李安衾為攝政長公主,至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刑部尚書裴之周,封顧命大臣。
————《晉書·睿宗本紀》
[一]摘自《二千年間》。
[二]同上。
[三]張載的橫渠四句。
[四]遺詔的內容來自唐太宗的遺詔,有部分改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臘月初八,迎臘八。深冬愈寒,俗話“過了臘八就是年”,年關將至,三省六部、左右諸司的官員們總算熬過了年終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今日下值,陸詢舟直接讓車夫驅車前往丞相府。
甫一入府中廳堂,陸詢舟就聞到了臘八粥的香氣。屋外風雪交加,屋內的燎爐中火燒得正旺,下人們忙忙碌碌地走來走去,母親與兄嫂孫輩們坐在餐案前有說有笑,一片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她今早出門前囑咐林臯把陸綏和為阿娘準備的禮物一同送到丞相府,這樣也方便她自己下值後直接去母親那,而不用再回去把女兒和禮物帶上。
桌上早已擺好了餐具,在陸詢舟落座不久後,下人們端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按禮,餐桌上只有長輩動勺才能開飯。卿許晏點頭後,一家子開始用餐。
甜糯的米粥滑進口腔,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等用料雜在一處,陸詢舟用勺子舀了一顆剝了皮的甜棗,輕嚙一口,便覺甜絲絲地入味。
古語雲:“食不言,寢不語”,卿許晏不是特別認同。一個家庭聚餐,飯桌上死氣沈沈的吃飯未免生疏如陌路之人。所以在丞相府中,吃飯時眾人在舉止文雅的情況下是可以可以交談的。
餐桌上,卿許晏過問起陸詢舟和陸玉瞻近來的情況,在聊及朝廷年終六部的開支賬單時,陸詢舟依舊神色自若,只是巧妙地避而不談。
卿許晏將女兒的表現看在眼底。但是她作為陸詢舟的母親,又為官多年,在官場久經世故,當然知道小女在打什麽算盤。
治貪。
君主治國一靠官僚,二靠軍隊。前者又乃是重中之重。前朝以後官僚的膨脹,磨勘制度又成為了官員們仕途上的絕對保障。“國家之敗,由官邪也”,然而在無論國家興盛與否,“貪汙”永遠都是歷代官僚的一個必然屬性。
歷代的皇家,不僅通過官僚機構來向人民征收賦稅,而且要由各地官僚敬奉額外的錢財。地方官僚之所以要盡力敬奉,自然是因為這樣做了官位才可靠,才更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更快地升官。並且歷代中央政府對於地方上的行政費用是並不負擔的,各地方的官僚除了收足中央額定的賦稅繳上去以外,便得設法籌措自己的行政費用。這就是說各地官員本是有權向民眾求取非法的額外收入的,同時,中央官員則乘機向地方官員分肥一部分[一]。
即使大晉官僚待遇十分優厚,但貪汙的情形仍然廣為存在。有糞坑就必然有蛆蟲,有官僚制度就必然有貪汙[二]。封建王朝的官僚制度之下,並非絕對沒有個別清白的人,然而當愚昧成為世俗,清醒便是罪惡。
陸詢舟身在戶部,必然深有體會。
每年的正月十五,朝廷要召開年度財務會議,由皇帝親自主持,中書令、尚書令、六部尚書外加戶部兩名侍郎,以及禦史大夫一同參與會議決策。陸詢舟是新任的戶部侍郎,今年的各項開支按各部和一十六道的實際用度上報的賬單她肯定有看過,並且心裏明鏡般清楚。
高祖建國之初,為防丞相獨斷的現象出現,在祖訓中是明令禁止丞相參與年度各大會議的決策。同時為了制約戶部尚書,高祖又規定,年度財務會議上通常需要戶部的尚書和兩名侍郎皆同意在票擬上簽字,這樣支出的賬單才能生效。
雖然卿許晏不能參與會議,但近日在中書省的官署當值時,身邊的同僚已經若有若無地暗示過她。據說,新任戶部侍郎的陸詢舟在年終清算時,竟然認真地與度支郎中沈奢一同核對完那些支出賬單,最後只在一些票擬上簽了字,剩下的票擬則堅持不肯簽字。
古往今來,想在官場待得長久,通常只靠兩樣:圓滑的世故與卓越的才能。很顯然,前者是大部分官員們的選擇。如今,陸詢舟此舉必然會觸犯許多權貴們的利益,並得罪他們。
卿許晏自問平生,算不上世人們口中的“君子”,她不過是盡量去做到行己有恥和獨善其身。當年彈劾燕王,她最後險些死在詔獄中,若非大長公主殿下與國子監、太學生聯合上書請罪,自己必然會死在獄中。出獄的第一個夜晚,她與高祖皇帝曾有過一次深刻的密談。自那以後,她官運亨通,在歲月與人情的磋磨中學會了圓滑的世故。
後世的史學家研究卿許晏的一生,她幼年國破家亡,少年初入官場,中年位極人臣。在她人生後半段,一舉一動都充滿著政治的智慧。你嘆她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可她偏生又有著圓滑的世故,以及閉上眼睛後對骯臟的默許;你罵她左右逢源、違背初心,可是當國家處於危機存亡之際,她又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鞠躬盡瘁至死,最後子女為她整理遺物時,所剩財物,不過半兩碎銀。
傍晚時分,金烏西墜,暮色四合。
卿許晏與陸詢舟閑坐於書房中的羅漢榻,兩人相對而坐,榻上的小案呈放著兩盞氤氳著白氣的茶。屋外依舊是大雪霏霏,上下一白,似乎走一遭風雪,就算眼底無離恨,亦能一夜白頭。
“辭非,你知道古之聖人推崇的兩種精神嗎?一是明哲保身、獨善其身,二為鞠躬盡瘁、廣濟天下。辭非可知,阿娘最希望你成為哪一種人嗎?”
陸詢舟毫不猶豫:“自然是後者,辭非自當向阿娘學習。”
“不。”卿許晏搖搖頭,苦笑,“子女莫若父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與其說阿娘希望你成為前者,不如說阿娘也有自私的一面,阿娘其實也只是希望你身體安康、快快樂樂。”
“如此,足矣。”
陸詢舟楞住了,隨後她反應過來,不解地看著她的母親。
“阿娘是在暗示孩兒票擬的事情嗎?”
陸詢舟沈聲道。
“您明知道他們貪汙腐敗,卻還要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什麽?他們搜刮的,是當地百姓的財產;貪汙的,是朝廷稅收的銀兩;茹飲的,是百姓的血肉!您和先君從小就教育我和兄長們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到頭來,這些全是士大夫寫的空話嗎?”
聽得出來,陸詢舟的語氣很失望。
在聽懂母親暗示的那一刻,母親自幼在她心中清正端方的君子形象瞬間崩塌。
卿許晏不語,望著女兒與自己相似的眉眼,她想起了當年那個彈劾燕王的年輕人。
卿許晏原名賀筠。
她出身於百年大族清河賀氏,乃是前朝丞相與梁哀帝嫡次子鄭王之女,哀帝當初為了拉攏世家,遂使鄭王入贅清河賀氏。故而她與弟弟隨母姓賀,可也算是能被記錄在族譜上的北梁皇室宗親。
生逢家族傾頹之際,當年的政變血夜,卿許晏與弟弟躲在衣櫃中,透過門縫親眼看著父母被殺害,自己卻無能為力。
天明時他們僥幸偽裝成下人逃離了賀府,又拿身上僅剩的長命鎖換來了躲在商客車隊中的機會。一路不知方向的逃亡,最後又極為幸運地在揚州被一位膝下無子、仁和溫文的員外收養。
至此,世上再無賀筠,只有卿許晏。
當年她才七歲,賀凇(卿雲歌)也只有五歲。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漸漸在坊間密聞中拼湊出當年政變後親人們的下落。
母族清河賀氏主支幾乎滿門被斬,旁支一律貶為奴隸,除她和弟弟外還有一位舅舅因為在政變前投誠晉高祖因而逃過一劫,甚至還得了個六品的在京官職。不過據說他晚年因為追思昔日繁華奢靡的生活,寫下了那本廣為流傳的《簡齋拾遺》,最後經仇家舉報,不僅丟了烏紗帽,還被投入詔獄秋來問斬。
父族也沒好到哪去。皇長伯成了後來的傀儡梁廢帝,結局是在烈火中的大殿裏絕望自縊;父王因為政治立場被叛軍殺害,割下的頭顱掛在城墻前警示世人;皇三姑母的駙馬跳河自盡以示君子節操,而她卻被囚禁在長安的某處別院中,據說她後來瘋了,某天夜裏割腕自戕,一命嗚呼。
她呢,改名換姓苦讀數年,少年高中,其實只為一朝金榜題名,手刃滅門仇人。
然而冬日時時發作的頭昏病,卻暗示著她時日無多。
頭昏是北梁皇室成員常有的遺傳疾病,表面上是因為季節性疾病導致的頭昏發作,實則卻是體內的蠱毒躁動。
這是北梁皇室的秘辛。百年前梁神武帝荒廢朝政,求仙問道,曾誤食了蠱毒。此毒具有很強遺傳性,故而此後誕下的皇子公主皆有概率患上此病,而無病的皇子公主也不能保證他們的子嗣能避開蠱毒。
蠱毒無解,伴隨的癥狀是每年冬天每隔十日發作的頭昏,患者年過十五或十六後體內的蠱毒已經完全擴散,頭昏時還會帶有咳血與窒息感,並且會有小概率在病發暴斃。只不過,每次疾病發作時可以通過服用某種南魏秘方來鎮壓癥狀。
卿許晏自認為自己的行徑算不上君子,她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行事罷了,如果閻王一定要趕在她報仇之前帶走她,那也只能是天道不公。
卿許晏背負家仇國恨,麻木地活在世上。
卿許晏,許卿一世清晏。
然而她的身份,卻註定終其一生不得清晏,也無法許諾他人一世清晏。
她答應對李容妤不再有所隱瞞,可是她終究還是辜負了大長公主殿下。
從頭到尾,她對她是愛與利用交織在一起。
年輕時的卿許晏,意氣風發、志在鴻鵠,十六歲參與科舉一舉高中,那年殿試,金碧輝煌的含元殿中高祖問她為官意所何在。
少年人望著殿上的弒門仇人,肅而答之,字字鏗鏘:
“臣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三]
高祖坐於高臺龍椅之上,她俯視著臺下意氣風發的少年人,想起了那位許久未見的故人。
她們是年少時戀人,亦是一生的宿敵。
最終的政變之夜,她不願讓記憶中清高孤傲的愛人跌落神壇,成為自己的階下囚。
所以她殺了她。
她殺死的是殺伐果斷的梁末名相,而非記憶中永遠停留在十八歲的清冷君子。
高祖噙著笑:“此子善,可成大器也。”
思緒回到當下。
凝望著陸詢舟失望的深色,卿許晏不置可否地嘆了一口氣。
官場諸多門道,若是告訴陸詢舟其中利害關系,她定是不能深刻體會。不如——
讓她摔一跤,就像自己當年不顧所有人的奉勸彈劾燕王一樣,人總是要吃過苦頭才會長記性。何況陸詢舟不似當年的自己,她有丞相母親,還有父族金陵陸氏,以及隱形的北梁遺孤身份帶來的皇家庇護。
陸詢舟看見母親突然溫柔一笑。
“你遲早有一天會會明白的……會明白的啊。”
母親似是在對她說話,似乎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她還想再說什麽,卻突然感到她們之間隔著什麽無法逾越的鴻溝。千言萬語,最後匯出一句
“阿娘——”
“咚——咚——咚——”
突然,窗外傳進隱隱約約的悠遠鐘聲,陸詢舟立刻止住了欲往下說的話。
“咚——咚——咚——”
鐘聲愈發響亮。
二人俱是一楞,卿許晏眉間微蹙,忽然厲聲喝道:
“開窗!”
陸詢舟瞬間明白了什麽,她迅速起身打開書房的窗戶。開窗的那一瞬間,風雪湧進屋內,咆哮著、叫囂著,陸詢舟站在窗邊,楞楞地望著遠方皇宮的方向。
不久,她已然被吹進屋內的霜雪染白的眉鬢。
凜冽寒冷的北風怒吼著,捎卻蒼愴淒涼的景陽鐘聲。
“咚——咚——咚——”
一聲又一聲。
一切的一切,都在昭告同一件事情。
“聖人。”
“駕崩了。”
.
子時,李安衾還在處理呈上的奏疏。
采薇在一旁侍奉著,一邊研墨,一邊隨時待命。
蘭膏明燈有漸暗的趨勢,采薇於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燈罩,傾進新的燈油。
當李安衾批到某份奏疏時,她情不自禁眉間微蹙。
此奏乃是陸詢舟所上。奏疏中細致地列出這次年終財務核算時發現的各部諸司的漏洞,並且陸侍郎還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建議,文末又義正言辭地請求監國的長公主殿下明察秋毫,對那些貪官進行嚴懲,還那些被壓榨剝削的百姓們一個公道。
李安衾疲憊地捏了捏鼻梁,深吸一口氣,失笑著對奏疏無奈地搖搖頭。
小山你還是不能理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含義啊。
官僚的貪汙腐敗是歷代國家發展的必有的結果,然而一個國家卻必須要靠著官僚系統來維持現狀。正如那黃河水濁,定期泛濫,然而它也灌溉了流經兩岸數郡的田地,堵了黃河,那兩岸數郡的農業該如何發展?反之,若黃河泛濫也的確要去治理,可原因在於,當今時局動蕩,治貪必然會危害到大部分官僚的利益從而影響到大晉政權穩定。
如此看來,那本宮何來治貪一說?
陸詢舟,你不僅在床上折磨本宮,而且在床下也要把本宮弄得心力憔悴嗎?
李安衾無奈,一面提筆欲寫幾行委婉回拒的文字,一面想著何時能好好和陸詢舟談一談。
就在這時,她聽見似乎是從遠方傳來悠遠蒼涼的鐘聲,夾雜在風雪聒噪中,愈發響亮,愈發清晰。
“咚——咚——咚——”
她登時一怔。
片刻後,長公主殿下倏地起身披上狐裘,不顧屋外的風雪,她匆匆走出書房,朝北方大明宮的方向望去。
雪色霏霏,世間徒留白茫茫的大雪與無邊無際的夜色。她看不見那座森嚴的皇城,正如這場苦難的盡頭。
采薇連忙從書房拿了披襖跟出來。那時,她便看見李安衾孑然一身立於屋外的風雪中,神色悲涼地擡眼望著北方。
“咚——咚——咚——”
采薇將披襖披上長公主殿下瘦削的肩膀時,她才發現李安衾身子一顫一顫的,殿下轉過頭來對上采薇憂慮的目光,眼角溢出晶亮。
“采薇,讓人去叫醒駙馬。”
她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而後沈聲道:
“然後,備車入宮。”
采薇離開後,這片白茫茫的天地之間徒留李安衾一個人。
李安衾感到喘不過氣來,胸腔裏傳來劇烈的痛感。她閉上眼,拼命呼吸著冰冷的空氣試圖讓自己清醒。
一滴眼淚不可避免的落下。
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
她失聲痛哭。
這一刻,李安衾已經分不清這是經歷絕望之後的釋然,還是壓抑後重獲自由的空虛。
但她知道,她終於理解了她的父皇。
李安衾原諒了自己的命運,也原諒了她那狠心的父皇。
.
聖人駕崩的國訃一夜之間傳遍了大雪中的整座長安城。
景升十一年臘月初九的卯時六刻,新雪初霽,銀裝素裹的大明宮外跪滿了密密麻麻的披麻戴孝的在京各部諸司的官員們。
辰時整,大明宮的左、右掖門同時被打開。
掖門被緩緩推開,眾人即使已是覆雪滿身,但依舊屏息凝神,大氣不趕出。
左掖門走出戴孝的五名兩朝元老,他們分別是: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禦史大夫霍昭貞、中書令陳愈、京兆大都護李瓊枝。
右掖門走出的則是由身著縞素的禦前宦官劉公公,以及他身後帶領的幾位戴孝的司禮監的大宦官們。
有膽大的離宮門稍遠官員悄悄擡頭迅速瞥了一眼,卻驚訝地發現走出宮門的人群中並未出現長公主殿下的身影。
元老們一列,大宦官們一列,眾人畢恭畢敬地走至丹鳳門,大雪又開始下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從空中飄舞著落下,伏跪戴孝的京官們痛苦悲嚎著。顧命大臣們排成一列肅立於丹鳳門左側,大宦官們則恭恭敬敬地立在丹鳳門右側。
隨後司禮監的兩名宦官各拿兩條一丈餘長的響鞭走到偌大的丹鳳門前。
雪色中,清冷肅然的卿丞相手一揮,兩名宦官掄起響鞭在空中迅速劃成兩道圓圈,緊接著便是一聲脆響。
第一響,宮外成百上千的京官們瞬間停止哭喪。
第二響,在場所有人肅靜以待。
第三響,丹鳳門開。
偌大朱紅的丹風門被徐徐推開,伴隨著“嘎——”的一聲沈悶的聲響。
“百官恭迎新君聖駕!”
卿許晏面色恭哀,帶頭鏗鏘有力地喊道。
披著孝布的禦輦在羽林軍與金吾衛的保衛下,從深宮之中慢慢駛出。
眾人含淚凝望著那駕禦輦,陸詢舟作為戶部侍郎,按品級跪得離丹鳳門還算近。此刻她一呼一吸間盡是白氣,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名羽林軍中郎將小心翼翼地拉開禦輦的車門,一位金吾衛連忙提前擺好踏凳。
孝服那一點素白下擺率先出現在門邊,眾人呼吸一滯,而後皆是大驚——
當朝長公主李安衾在中郎將的攙扶下下車,隨後便是大長公主與牽著年幼稚嫩皇長孫的太子妃。
繼位太子殿下呢?!
在眾人驚訝之際,李安衾恭恭敬敬地接過林南渟手中皇長孫李琰稚嫩的小手,將他帶到午門外成百上千跪拜的京官面前,而後高高舉起孩子的手。
劉公公手持兩封詔書走到幼小的李琰身邊,他先將一封詔書交給了身側的一位小宦官,隨後打開第一封詔書,當眾宣布:先帝立皇長孫李琰為皇太孫。
讀罷,劉公公又與那名小宦官交換了手中的詔書,朗聲宣讀起先帝李促的遺詔。
“夫天命之重,綠錯奉其圖書;天子之尊,赤縣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橋山之樹已陰;業致升平,蒼梧之駕方遠。至於平寇亂,安黎元,灑洪災,攘大患,黃帝之五十三戰,商湯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昔者亂階斯永,禍鐘梁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綿區作梗,搖蕩江河。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劍於斬蛇之地。雖覆妖千王莽,戮首軘車;兇百蚩尤,釁屍軍鼓。垂文暢於炎野,餘勇澄於鬥極。前王不辟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並為州縣。再維地軸,更張乾絡。禮義溢於寰瀛,菽粟同於水火。破舟船於靈沼,收幹戈於武庫。辛李衛霍之將,鹹分土宇;縉紳廊廟之材,共垂帶綬。至於比屋黎元,關河遺老,或贏金帛,或齋倉儲: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於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自櫛風沐雨,遂成弭沴,憂勞庶政,更起沈屙。況乃漢苦周勤,禹胼堯臘,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玱,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經監撫,熟達機務。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無違朕意。而天命不仁,玱自勞軍,歸途降禍,薨於幽燕。幸皇太孫琰,愛儲之後,太子遺男,有聖人之德,明君之姿,屬纊之後,七日便殯。宗社存焉,不可無主,皇太孫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制,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閑務,任之有司。慮及新君年幼,朕屬攝政一人、顧命三人,以弼新君。”
“長清長公主李安衾,封攝政長公主。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刑部尚書裴之周,封顧命大臣。此四者,同新君琰,即於柩前任命,戴孝二十七日,即弼琰治國理政。琰悉以後事付之,勿憂天下”
“其餘文武官人,三品已上,並三日朝晡哭臨,十五舉音,事畢便出。四品已下,臨於朝堂,其殿中當臨者,非朝夕臨,無得擅哭。諸王為都督刺史任者,並來奔喪。濮王、萊五,不在來限。其方鎮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舉哀三日。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園陵制度,務從儉約。昔者華陵不掘,則朕意焉。遼東行事並停。太原元從人見在者,各賜勳官一級。諸營作土木之功,並宜停斷。”[五]
李琰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這樣聲勢浩大的場景讓他情不自禁露怯,他想回到阿娘的懷抱中,可是當他回首想看看阿娘時,卻見阿娘面色蒼白、神容淒哀。小李琰固然喜歡漂亮知性的皇二姑姑,可是此時此刻,他更想抱住阿娘,奶聲奶氣地告訴她不要傷心。
於是小皇孫便照著想法去做,他趁著皇祖父身邊那個尖聲尖氣的劉公公宣讀遺詔時,欲掙脫二姑姑握著他的手。
不料李安衾感受到李琰不安分的動作,隨即微微低首,低聲嚴肅道:“琰兒,你現在是天子了,不可隨性胡鬧!”
小皇孫聽罷委屈地囁嚅道“不要姑姑牽,琰兒要阿娘。”
他壓根不知道“天子”是什麽東西。能動嗎?能吃嗎?能玩嗎?他好奇地想問一問姑姑這“天子”究竟是什麽東西,然而他方揪上李安衾的衣袖,劉公公便宣讀完了詔書。
雪勢愈大,大明宮籠罩在彌漫的白茫中,晶瑩幹凈的雪花在漸起的狂風中紛紛揚揚地飄舞著,落在宮門前那些王侯將相、三公九卿們的身上。瑩白的雪花,與朱紅的宮墻、青黑的檐瓦相襯著,透著幾分不可言說的蒼涼。
在小李琰清澈懵懂的雙眼中,劉公公念完一些晦澀難懂的話以後,丹鳳門外跪著的那些衣著奇怪的大人們突然都莫名地恭恭敬敬地望向他。
群臣跪拜,千官山呼。
“吾皇——”
“萬歲,萬歲,萬萬歲!”
.
晉景升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太宗駕崩於紫宸殿,皇太孫琰繼位,改元貞安。謹遵遺詔,奉長清公主李安衾為攝政長公主,至丞相卿許晏、太尉許柏夫、刑部尚書裴之周,封顧命大臣。
————《晉書·睿宗本紀》
[一]摘自《二千年間》。
[二]同上。
[三]張載的橫渠四句。
[四]遺詔的內容來自唐太宗的遺詔,有部分改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