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36 章
直到落座, 計成仍舊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雖然之前在逛園子的時候,程安茉已經大致給計成解釋過為什麽他會來到這裏,也說過園子裏會有其他的客人, 但在真正見到人之前,計成還沒有太多的實感。
因為他們現在處於一座園林之中, 雖然有三分之一毀於戰火,但園子剩下的部分景色仍舊十分雅致, 頗為契合計成本人的審美。
整體而言,除了程安茉和馮管家身上的服飾, 計成並沒有太多來到幾百年後的感覺。
但等到夜色臨近,看到沒有火焰卻自己亮起來的電燈,計成心中便覺得十分震驚, 只是當時不好開口詢問。
不過, 馮管家見計成的目光往電燈上多看了幾眼, 便體貼地解釋道, “計先生,那無火卻發光的東西,叫做電燈。”
“電……燈?”
“是的。”馮管家笑著點頭, “如果要解釋其中原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解釋地清楚, 因為其中的原理, 在明朝時並未被提出。”
計成看著安靜亮著的電燈, “沒有明火, 倒是大大減少了失火的可能。”
*
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木作, 而木頭的特性就註定了它怕火怕腐也怕蟲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古代的勞動人民想了很多的辦法。
比如在木制結構中摻入磚石與泥土,使房屋墻壁成為混合型結構;又比如在木材表面塗上不易著火的石灰泥等防火塗料;再比如設立防火墻, 防火墻又大致分為了兩種,第一種是在一排排的房屋中空出一間,在其內部填土,萬一發生火災,燒到填土的房間後便無法再次向旁邊蔓延。第二種便是讓房屋兩側的山墻高出屋面,比如徽派建築中的馬頭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
除了在建築本身做好防火之外,古代人還重視人力在防火中的作用,如今經常在電視劇內看到的喊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的更夫,可以理解為古代的防火員。除此之外,還會在城鎮內設置專門的防火樓,防火樓比普通的民居要高很多,為的便是能夠及時發現著火的地方,盡快通知百姓避難。而現代大家所熟知的消防員,其實古代也有,只是不同朝代稱呼不同,他們所使用的滅火裝置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更替。
不過,為了防火,古代人也會需求一些比較迷信的做法,比如藻井,再比如脊獸,起初都有防火的意義。而在書籍比較多的藏書樓等敵方,還有另一種迷信的防火做法,那就是在裏面放置避火圖。
而避火圖,俗稱……春宮圖。
古人認為將避火圖貼在房屋的大梁上,火神就會因為害羞而退避三舍。
程安茉了解到這一點到時候,瞬間就聯想起了給竈王爺的糖瓜,據說是為了用糖粘住竈王爺的嘴,避免竈王爺上天後說壞話。
民間的習俗傳說,了解之後,總覺得有些可愛。
*
面對計成的感慨,馮管家笑著道,“雖然用的是電,但若是不小心,電也是會引起火災的。”
聽到這話後,計成仔細地打量著宮燈內的電燈泡,只是盯得時間久了,眼睛難免難受,他忍不住伸出手想去碰一碰那電燈,被馮管家眼疾手快地攔住了。
“但我看這所謂的電燈,沒有絲毫火星蹦出,又如何能起火呢?”想了想,計成道,“莫非,是仙火?”
“不是不是。”程安茉聽得有些好笑,可一時間卻也沒法和計成解釋清楚到底為什麽這沒有一點兒火焰的電燈,也有可能會引起火災,因為裏面涉及到底很多常識,計成這位從明朝來的造園師,都不知道。
見程安茉幾人阻止他觸摸電燈,他便又將目光落在了一旁的立柱上。
輕輕摸了摸後,計成問道,“這是……漆?”
“對。”程安茉點頭。
除了火災,蟲蛀與腐爛是影響房屋壽命的另外兩個“殺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的工匠們會選擇本身就比較耐腐蝕的木材,民間有俗語道,“水浸千年松,擱起百年杉。”由此可見,古代的匠人們很早就已經發現,不同的木材防腐性能不同。而根據這些木材的耐腐蝕性,工匠們又分別將它們用在了不同的部位上。
但這些木材只是比較耐腐蝕而已,等時間久了,風吹雨打的,還是會縮短這些木材的使用壽命,所以,為了防止木材被雨水浸濕,工匠們便在屋頂上使用了較大的出檐,之後出檐越來越高,又逐漸形成了飛檐,不僅可以減少雨水與木材的接觸,也給建築帶上了飄逸靈動之美。
到了這一步,古代的匠人們仍舊覺得不夠,便又想辦法調配藥劑,比如明朝的周履對曾經在《群物奇制》中記載,“活濕松木段柱頂上鑿一窩洞,以桐油註入,擱起一夜則水自下流,幹又不生白蟻”。
比如葛洪所著《抱樸子》中記載,“銅青塗木,入水不腐”,古代所稱的“銅青”,其實是一種醋酸銅溶液。而現代科學也證明了,上述兩種方法確實有較好的防腐效果。
當然,還有石灰水、鹽水、明礬水等等,也可以用作防腐。
或許古代的匠人們不明白這其中的原理,但是大量的實踐卻讓他們逐漸掌握了這些技巧。
計成作為一名造園師,建築也是他必須接觸的一環。
還在園林區的時候,因為留存下來的大部分都是也難怪古代方法處理的,他倒是沒有覺得有哪裏奇怪,但等到進入了住宅區,經過了現代辦法保護與修覆的古建築,便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他的註意。
只不過,因為程安茉已提前說了有人在大廳內等著他們,即使計成有再多的好奇心,也只能按耐下來。
等來到了餐廳後,入目是一張圓桌,桌子周圍擺放著一圈兒圓凳,倒是和常見的八仙桌不同。
圓桌上已經擺放了不少菜,計成瞬間便認出了其中幾道,水晶肴肉,紅燒河豚、白汁鮰魚,百花酒燜肉……基本上都是計成記憶中的菜色。
計成心中熨帖,直到桌旁那位穿著奇怪服飾,留著長發的老者開口介紹自己,計成瞬間懵在了原地。
直到被馮管家送入座,計成仍舊有些不敢置信。
凡是讀過書的人,又有誰會不知道蘇軾的名字呢?
甚至計成自己所寫的《園冶》中,就有引用蘇軾的典故,這可真是……真是……
見到蘇軾為自己夾菜,計成不由得有些誠惶誠恐。
“怎能勞煩蘇先生……”計成謙讓,然後就被蘇軾按住了手腕。
“計先生,這可是段娘子聽聞你來之後,特意下廚準備的,快嘗嘗,滋味兒如何?”
計成本以為那位名叫段珍的只是這戶人家的廚娘,見對方也在圓桌上坐下後,計成頓時有些意外。
大概是計成的反應比較明顯,蘇軾解釋道,“段娘子曾是段文昌段相公家私廚,如今與你我二人一般,被小茉召喚到此處。這裏不將就封建尊卑,若是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大家都是一起吃飯的。”
有蘇軾這般解釋,計成連忙起身,“方才多有無禮,還望段姑娘恕罪。”
程安茉坐在一旁,看著幾人謙讓來謙讓去,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只是吃個飯而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直到落座, 計成仍舊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雖然之前在逛園子的時候,程安茉已經大致給計成解釋過為什麽他會來到這裏,也說過園子裏會有其他的客人, 但在真正見到人之前,計成還沒有太多的實感。
因為他們現在處於一座園林之中, 雖然有三分之一毀於戰火,但園子剩下的部分景色仍舊十分雅致, 頗為契合計成本人的審美。
整體而言,除了程安茉和馮管家身上的服飾, 計成並沒有太多來到幾百年後的感覺。
但等到夜色臨近,看到沒有火焰卻自己亮起來的電燈,計成心中便覺得十分震驚, 只是當時不好開口詢問。
不過, 馮管家見計成的目光往電燈上多看了幾眼, 便體貼地解釋道, “計先生,那無火卻發光的東西,叫做電燈。”
“電……燈?”
“是的。”馮管家笑著點頭, “如果要解釋其中原理,一時半會兒很難解釋地清楚, 因為其中的原理, 在明朝時並未被提出。”
計成看著安靜亮著的電燈, “沒有明火, 倒是大大減少了失火的可能。”
*
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木作, 而木頭的特性就註定了它怕火怕腐也怕蟲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古代的勞動人民想了很多的辦法。
比如在木制結構中摻入磚石與泥土,使房屋墻壁成為混合型結構;又比如在木材表面塗上不易著火的石灰泥等防火塗料;再比如設立防火墻, 防火墻又大致分為了兩種,第一種是在一排排的房屋中空出一間,在其內部填土,萬一發生火災,燒到填土的房間後便無法再次向旁邊蔓延。第二種便是讓房屋兩側的山墻高出屋面,比如徽派建築中的馬頭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
除了在建築本身做好防火之外,古代人還重視人力在防火中的作用,如今經常在電視劇內看到的喊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的更夫,可以理解為古代的防火員。除此之外,還會在城鎮內設置專門的防火樓,防火樓比普通的民居要高很多,為的便是能夠及時發現著火的地方,盡快通知百姓避難。而現代大家所熟知的消防員,其實古代也有,只是不同朝代稱呼不同,他們所使用的滅火裝置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更替。
不過,為了防火,古代人也會需求一些比較迷信的做法,比如藻井,再比如脊獸,起初都有防火的意義。而在書籍比較多的藏書樓等敵方,還有另一種迷信的防火做法,那就是在裏面放置避火圖。
而避火圖,俗稱……春宮圖。
古人認為將避火圖貼在房屋的大梁上,火神就會因為害羞而退避三舍。
程安茉了解到這一點到時候,瞬間就聯想起了給竈王爺的糖瓜,據說是為了用糖粘住竈王爺的嘴,避免竈王爺上天後說壞話。
民間的習俗傳說,了解之後,總覺得有些可愛。
*
面對計成的感慨,馮管家笑著道,“雖然用的是電,但若是不小心,電也是會引起火災的。”
聽到這話後,計成仔細地打量著宮燈內的電燈泡,只是盯得時間久了,眼睛難免難受,他忍不住伸出手想去碰一碰那電燈,被馮管家眼疾手快地攔住了。
“但我看這所謂的電燈,沒有絲毫火星蹦出,又如何能起火呢?”想了想,計成道,“莫非,是仙火?”
“不是不是。”程安茉聽得有些好笑,可一時間卻也沒法和計成解釋清楚到底為什麽這沒有一點兒火焰的電燈,也有可能會引起火災,因為裏面涉及到底很多常識,計成這位從明朝來的造園師,都不知道。
見程安茉幾人阻止他觸摸電燈,他便又將目光落在了一旁的立柱上。
輕輕摸了摸後,計成問道,“這是……漆?”
“對。”程安茉點頭。
除了火災,蟲蛀與腐爛是影響房屋壽命的另外兩個“殺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代的工匠們會選擇本身就比較耐腐蝕的木材,民間有俗語道,“水浸千年松,擱起百年杉。”由此可見,古代的匠人們很早就已經發現,不同的木材防腐性能不同。而根據這些木材的耐腐蝕性,工匠們又分別將它們用在了不同的部位上。
但這些木材只是比較耐腐蝕而已,等時間久了,風吹雨打的,還是會縮短這些木材的使用壽命,所以,為了防止木材被雨水浸濕,工匠們便在屋頂上使用了較大的出檐,之後出檐越來越高,又逐漸形成了飛檐,不僅可以減少雨水與木材的接觸,也給建築帶上了飄逸靈動之美。
到了這一步,古代的匠人們仍舊覺得不夠,便又想辦法調配藥劑,比如明朝的周履對曾經在《群物奇制》中記載,“活濕松木段柱頂上鑿一窩洞,以桐油註入,擱起一夜則水自下流,幹又不生白蟻”。
比如葛洪所著《抱樸子》中記載,“銅青塗木,入水不腐”,古代所稱的“銅青”,其實是一種醋酸銅溶液。而現代科學也證明了,上述兩種方法確實有較好的防腐效果。
當然,還有石灰水、鹽水、明礬水等等,也可以用作防腐。
或許古代的匠人們不明白這其中的原理,但是大量的實踐卻讓他們逐漸掌握了這些技巧。
計成作為一名造園師,建築也是他必須接觸的一環。
還在園林區的時候,因為留存下來的大部分都是也難怪古代方法處理的,他倒是沒有覺得有哪裏奇怪,但等到進入了住宅區,經過了現代辦法保護與修覆的古建築,便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他的註意。
只不過,因為程安茉已提前說了有人在大廳內等著他們,即使計成有再多的好奇心,也只能按耐下來。
等來到了餐廳後,入目是一張圓桌,桌子周圍擺放著一圈兒圓凳,倒是和常見的八仙桌不同。
圓桌上已經擺放了不少菜,計成瞬間便認出了其中幾道,水晶肴肉,紅燒河豚、白汁鮰魚,百花酒燜肉……基本上都是計成記憶中的菜色。
計成心中熨帖,直到桌旁那位穿著奇怪服飾,留著長發的老者開口介紹自己,計成瞬間懵在了原地。
直到被馮管家送入座,計成仍舊有些不敢置信。
凡是讀過書的人,又有誰會不知道蘇軾的名字呢?
甚至計成自己所寫的《園冶》中,就有引用蘇軾的典故,這可真是……真是……
見到蘇軾為自己夾菜,計成不由得有些誠惶誠恐。
“怎能勞煩蘇先生……”計成謙讓,然後就被蘇軾按住了手腕。
“計先生,這可是段娘子聽聞你來之後,特意下廚準備的,快嘗嘗,滋味兒如何?”
計成本以為那位名叫段珍的只是這戶人家的廚娘,見對方也在圓桌上坐下後,計成頓時有些意外。
大概是計成的反應比較明顯,蘇軾解釋道,“段娘子曾是段文昌段相公家私廚,如今與你我二人一般,被小茉召喚到此處。這裏不將就封建尊卑,若是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大家都是一起吃飯的。”
有蘇軾這般解釋,計成連忙起身,“方才多有無禮,還望段姑娘恕罪。”
程安茉坐在一旁,看著幾人謙讓來謙讓去,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只是吃個飯而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