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堂再諫
關燈
小
中
大
第16章 朝堂再諫
散學後,李清遠被夫子出聲留下。
青杏巷子就這麽點大,李玥嫵被官差帶走的事情早就傳遍了。
學堂裏不少孩子都知道這事,有些私下議論,一些更是直接問李清遠。
李清遠都是點頭承認。
從得知李玥嫵被關押的消息到現在,他都顯得很平靜,也不避諱談起此事。這樣反倒讓王夫子更加憂心。
“我托人再幫你打聽打聽,清遠,你莫要著急。”
李清遠謝過了夫子。回家後,依舊只有孫婆婆等在門口。
聽孫婆婆說有貴人要讓姑姑吃些苦頭,他眼中才有些波瀾。
“清遠啊,真的要等十日再去找張大人嗎?小娘子當時肯定沒料到這事,我們要不要明日就去……”
“按姑姑的吩咐做吧。”
科舉舞弊,茲事體大,朝中人人自危,李玥嫵定下十日,自有她的考量在其中。
十日,朝堂上的清算基本結束,事情也當有了定論。張順有了閑餘,詢問此事也不會再引起旁人聯想。
李清遠雖不十分清楚,但他相信李玥嫵的一切決定。
又一日早朝,正德帝掃過大理寺遞上來的奏章,禮部和吏部的兩位副考官的名諱赫然出現在其中。這幾乎是擺明了說,這場舞弊,太子和宸王都參與了其中。
百官紛紛躬身,姿態恭順看著腳下的漢白玉石地磚,仿佛對這些事,一無所知。
許久,正德帝合上奏章,將其放到一邊。
“依律判決,不得有私。”
大理寺卿出列接旨。
朝堂上鴉雀無聲。
官家此舉,是不追究太子和宸王的錯了。
一些心性耿直的老臣心中難免失望。科舉之事,關乎著一個朝廷的根基,太子和宸王內鬥到了動搖一國根基的地步,偏偏官家還無所作為,如何能不叫他們心生憤懣。
“官家,臣有異議。”資政殿大學士趙元通站了出來。
“考卷封存貢院,盧嘉一禮部小吏,避開重重看守偷盜考卷,既無此膽識,也無此能力。其中定然還有內情,臣請官家再審此案,以還科考清明。”
趙元通跪伏在地上,老邁的身軀瘦小,自皇帝端坐的高臺上看去,仿佛米點大小。
同趙元通交好的大人們,不由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官家儼然是重拿輕放的態度,趙元通要求徹查便是對官家處置的不滿。
“趙卿有異議?”
正德帝指尖叩擊著奏章,面上看不出喜怒。
“是,臣請再查此事。”趙元通再一次俯首叩拜。
他出身耕讀,寒窗苦讀十年,兢兢業業三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官職,若是聰明人當然會選擇明哲保身。他看的透,卻依然選擇站出來。
若是科舉無法保證公平,對於像他這樣的寒門舉子,又該何去何從。
“裴愛卿,以為如何?”
被皇帝點到的裴泓之站了出來。
朝堂上所有人都期待著他的回答能結束這場鬧劇,能叫官家滿意,也能保下趙元通。
以往的每一回,裴泓之都不會叫他們失望。
但這次,他不疾不徐的說出了一句:“趙大人諫言,臣附議。”
什麽!
百官嘩然。
位居首排的太子和宸王甚至顧不得場合,向他看了過去,眼中是如出一轍的不可置信。
裴泓之掀起衣袍,緩緩跪了下去。
“官家建制十又四年,舉會試七場,濯拔人才六百七十一人,有一百四十八人位居朝中重職,三百七十六人外放京畿以外各州府,其官職皆在六品以上。此六百七十一人,有四百九十三人或出身寒門,或農門耕讀。”
“臣兗三歲啟蒙,十六歲應試,十八歲高中,幸得家族蔭佑,未嘗為衣食煩憂,出行皆有車馬,尚且以讀書為苦,妄論寒門士子。”
“此次會試,考生一千四百零六名,其中三百四十名來自西北、西南、東南三地,為舉會試,須得兩月前動身,方才不誤時候。其中舟車勞頓不必言說,更有人為湊車馬衣食費用,賣子賣妻。”
裴泓之沒有慷慨激昂,語氣平淡,卻叫百官心中五味雜陳。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自天涯。”輕描淡寫帶過了苦讀十數載的艱辛。唯有經歷者,方才明白其中的心酸。
他們如今身居高位,或許能笑談當年狼狽,但對於這些滿懷期待,懷揣著光宗耀祖、家國天下理想的舉子們而言,他們數載,十數載,數十載的苦讀就是等這一回轉機。
“臣請再審舞弊之事,給舉子,給天下百姓一交代。科舉不清何以安朝綱,民心不平難以安社稷。”
正德帝起身,居高臨下,看著雖跪拜卻脊骨不屈的裴泓之。
若是朝堂上有人不意外裴泓之的態度,就只有正德帝了。
裴泓之先前並未當庭提出異議,是給天家留面子。但散朝後必然也會覲見,再請此事。
正德帝或許是心存僥幸,或許也是想試試被稱為“君子如兗”的裴泓之,在仕途和公理前當如何抉擇。
結果顯而易見,裴泓之甚至沒有猶豫,就做出了選擇。
“裴兗。”正德帝開口,“你執意附諫?”
“臣請官家再查舞弊之案。”裴泓之的態度始終堅決,但姿態並不剛烈。他只是平靜的敘述自己的觀點,至於正德帝會不會采納,官職會不會被撤,都不在他的考慮中。
正德帝拍著龍案,連說三聲“好”,其中的怒火昭然若揭。
“可還有人附議?”
朝堂安靜一瞬後,又有十幾道身影跪了下去。
“臣等附議。”
太子和宸王在事發後得知對方也曾參與其中,頓時都淡定了下來。事實也證明,官家沒有要動他們的意思。雖然折損了羽翼,但只要地位不倒,官家的寵愛還在,總會有再起之時。
但朝堂上跪下一片重臣,他們也開始慌張。
因為急於安插人手,舞弊之事他們做得並不高明,稍稍深查,就能扯出他們。
“爹爹……”
宸王看向正德帝的眼中帶著倉惶。
正德帝掃過跪下的官員,除了裴泓之,皆是出自寒門,且都身居高位,其中更有前朝元老。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保皇黨,如今卻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
他閉了閉眼,心中長嘆。
“令大理寺、刑部、禦史臺三司會審,務必查清舞弊之事,給裴卿,給諸位一個交代。”
“臣等遵令。”
三司的上官紛紛領命。
而被皇帝暗諷的裴泓之不動如山,在退朝後,才緩緩起身。
面對同僚關切的眼神,報以溫和笑容。
“多謝諸位大人相助。”
“裴大人言重,我等也不過為求心安。”
“老了,志氣也消磨了。還要謝裴大人給了老朽一個重燃舊志的機會。”
被眾位大人簇擁著走出太和殿,裴泓之註意到站在外面的太子和宸王。
向來爭鬥不斷的兩兄弟竟因為他出現了一致對敵的情形,不知官家看到會作何感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散學後,李清遠被夫子出聲留下。
青杏巷子就這麽點大,李玥嫵被官差帶走的事情早就傳遍了。
學堂裏不少孩子都知道這事,有些私下議論,一些更是直接問李清遠。
李清遠都是點頭承認。
從得知李玥嫵被關押的消息到現在,他都顯得很平靜,也不避諱談起此事。這樣反倒讓王夫子更加憂心。
“我托人再幫你打聽打聽,清遠,你莫要著急。”
李清遠謝過了夫子。回家後,依舊只有孫婆婆等在門口。
聽孫婆婆說有貴人要讓姑姑吃些苦頭,他眼中才有些波瀾。
“清遠啊,真的要等十日再去找張大人嗎?小娘子當時肯定沒料到這事,我們要不要明日就去……”
“按姑姑的吩咐做吧。”
科舉舞弊,茲事體大,朝中人人自危,李玥嫵定下十日,自有她的考量在其中。
十日,朝堂上的清算基本結束,事情也當有了定論。張順有了閑餘,詢問此事也不會再引起旁人聯想。
李清遠雖不十分清楚,但他相信李玥嫵的一切決定。
又一日早朝,正德帝掃過大理寺遞上來的奏章,禮部和吏部的兩位副考官的名諱赫然出現在其中。這幾乎是擺明了說,這場舞弊,太子和宸王都參與了其中。
百官紛紛躬身,姿態恭順看著腳下的漢白玉石地磚,仿佛對這些事,一無所知。
許久,正德帝合上奏章,將其放到一邊。
“依律判決,不得有私。”
大理寺卿出列接旨。
朝堂上鴉雀無聲。
官家此舉,是不追究太子和宸王的錯了。
一些心性耿直的老臣心中難免失望。科舉之事,關乎著一個朝廷的根基,太子和宸王內鬥到了動搖一國根基的地步,偏偏官家還無所作為,如何能不叫他們心生憤懣。
“官家,臣有異議。”資政殿大學士趙元通站了出來。
“考卷封存貢院,盧嘉一禮部小吏,避開重重看守偷盜考卷,既無此膽識,也無此能力。其中定然還有內情,臣請官家再審此案,以還科考清明。”
趙元通跪伏在地上,老邁的身軀瘦小,自皇帝端坐的高臺上看去,仿佛米點大小。
同趙元通交好的大人們,不由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官家儼然是重拿輕放的態度,趙元通要求徹查便是對官家處置的不滿。
“趙卿有異議?”
正德帝指尖叩擊著奏章,面上看不出喜怒。
“是,臣請再查此事。”趙元通再一次俯首叩拜。
他出身耕讀,寒窗苦讀十年,兢兢業業三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官職,若是聰明人當然會選擇明哲保身。他看的透,卻依然選擇站出來。
若是科舉無法保證公平,對於像他這樣的寒門舉子,又該何去何從。
“裴愛卿,以為如何?”
被皇帝點到的裴泓之站了出來。
朝堂上所有人都期待著他的回答能結束這場鬧劇,能叫官家滿意,也能保下趙元通。
以往的每一回,裴泓之都不會叫他們失望。
但這次,他不疾不徐的說出了一句:“趙大人諫言,臣附議。”
什麽!
百官嘩然。
位居首排的太子和宸王甚至顧不得場合,向他看了過去,眼中是如出一轍的不可置信。
裴泓之掀起衣袍,緩緩跪了下去。
“官家建制十又四年,舉會試七場,濯拔人才六百七十一人,有一百四十八人位居朝中重職,三百七十六人外放京畿以外各州府,其官職皆在六品以上。此六百七十一人,有四百九十三人或出身寒門,或農門耕讀。”
“臣兗三歲啟蒙,十六歲應試,十八歲高中,幸得家族蔭佑,未嘗為衣食煩憂,出行皆有車馬,尚且以讀書為苦,妄論寒門士子。”
“此次會試,考生一千四百零六名,其中三百四十名來自西北、西南、東南三地,為舉會試,須得兩月前動身,方才不誤時候。其中舟車勞頓不必言說,更有人為湊車馬衣食費用,賣子賣妻。”
裴泓之沒有慷慨激昂,語氣平淡,卻叫百官心中五味雜陳。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自天涯。”輕描淡寫帶過了苦讀十數載的艱辛。唯有經歷者,方才明白其中的心酸。
他們如今身居高位,或許能笑談當年狼狽,但對於這些滿懷期待,懷揣著光宗耀祖、家國天下理想的舉子們而言,他們數載,十數載,數十載的苦讀就是等這一回轉機。
“臣請再審舞弊之事,給舉子,給天下百姓一交代。科舉不清何以安朝綱,民心不平難以安社稷。”
正德帝起身,居高臨下,看著雖跪拜卻脊骨不屈的裴泓之。
若是朝堂上有人不意外裴泓之的態度,就只有正德帝了。
裴泓之先前並未當庭提出異議,是給天家留面子。但散朝後必然也會覲見,再請此事。
正德帝或許是心存僥幸,或許也是想試試被稱為“君子如兗”的裴泓之,在仕途和公理前當如何抉擇。
結果顯而易見,裴泓之甚至沒有猶豫,就做出了選擇。
“裴兗。”正德帝開口,“你執意附諫?”
“臣請官家再查舞弊之案。”裴泓之的態度始終堅決,但姿態並不剛烈。他只是平靜的敘述自己的觀點,至於正德帝會不會采納,官職會不會被撤,都不在他的考慮中。
正德帝拍著龍案,連說三聲“好”,其中的怒火昭然若揭。
“可還有人附議?”
朝堂安靜一瞬後,又有十幾道身影跪了下去。
“臣等附議。”
太子和宸王在事發後得知對方也曾參與其中,頓時都淡定了下來。事實也證明,官家沒有要動他們的意思。雖然折損了羽翼,但只要地位不倒,官家的寵愛還在,總會有再起之時。
但朝堂上跪下一片重臣,他們也開始慌張。
因為急於安插人手,舞弊之事他們做得並不高明,稍稍深查,就能扯出他們。
“爹爹……”
宸王看向正德帝的眼中帶著倉惶。
正德帝掃過跪下的官員,除了裴泓之,皆是出自寒門,且都身居高位,其中更有前朝元老。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保皇黨,如今卻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
他閉了閉眼,心中長嘆。
“令大理寺、刑部、禦史臺三司會審,務必查清舞弊之事,給裴卿,給諸位一個交代。”
“臣等遵令。”
三司的上官紛紛領命。
而被皇帝暗諷的裴泓之不動如山,在退朝後,才緩緩起身。
面對同僚關切的眼神,報以溫和笑容。
“多謝諸位大人相助。”
“裴大人言重,我等也不過為求心安。”
“老了,志氣也消磨了。還要謝裴大人給了老朽一個重燃舊志的機會。”
被眾位大人簇擁著走出太和殿,裴泓之註意到站在外面的太子和宸王。
向來爭鬥不斷的兩兄弟竟因為他出現了一致對敵的情形,不知官家看到會作何感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