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樽難酬淩雲志,空負流光二十年。
關燈
小
中
大
千樽難酬淩雲志,空負流光二十年。
在那幽深無光的狴犴之地,陰風陣陣,哀鳴之聲縈繞不絕。裴少南,臉色陰沈,目光如炬,面對著被鐵索捆綁於十字之架的玉小剛,問道:“你何以造反,受何人指使,可有黨羽同謀?”
玉小剛,發絲淩亂,面容憔悴,聞此言,緩緩擡首,目光與裴少南對撞,嘴角微揚,吐字如冰,“聖上薄我。”
這已是第二日,盡管裴少南用盡手段,玉小剛的口中,除了“聖上薄我”四字,再無它言。
裴少南神色凝重,心知“聖上薄我”四字,難以向聖上陳情,唯有嚴刑峻法,方能逼出真相。“繼續用刑,直至其吐露實情。”裴少南下令道。
“大人,他已昏厥。”司獄吏楊鋮稟報,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忍。
裴少南目光一轉,瞥向那已遍體鱗傷、氣息奄奄的玉小剛,心生不忍。“待吾回稟聖上,再議後續。”裴少南長嘆一聲,無奈道。
“遵命。”楊鋮應允,隨即退下,牢房之中,只餘下沈重的呼吸聲和滴落的血珠聲。
隨著裴少南一眾人等的遠去,玉小剛的心神漸感迷離,過往雲煙在眼前一一浮現。
南唐明哲帝,泰安之治十七年。
玉小剛,出身寒微,卻志向高遠。彼時,方歷與北魏之役,本欲借此烽火,一展宏圖,未承想官場如深淵,非他所能測度。
戰功赫赫,卻遭人暗算,那應屬他的偏將軍之位,竟如鏡花水月。如今,只得守於宮門之外,滿腔怨憤,唯有夜風可聞其聲。
時屆子夜,四野無聲,守戍之人皆感倦怠,玉小剛亦不例外,然則昔日沙場磨礪所賦予之警覺,使其心神猶存一絲清明。
忽聞宮門之內,有“啪嗒、啪嗒”似淚珠滴落之音,輕細而斷續。玉小剛見同袍疲態盡現,不願驚擾,故而獨自起身,輕步探查。
夜幕低垂,月色朦朧,只見一身影蜷縮於墻隅暗處。“敢問閣下尊姓大名?夜已深沈,宮門已閉,不宜久留。” 玉小剛輕聲詢問道。
那青年聞言,緩緩起身,答曰:“吾乃煜王蕭崇,而汝又是何許人也?”
玉小剛此時方得細觀,只見那青年手腕處血跡斑斑,原以為是夜風中低聲抽泣,竟是傷痕之所在。
“末將玉小剛,參見煜王殿下。”玉小剛躬身行禮。
蕭崇微怔,覆又言道:“你便是玉小剛?”
“殿下何以知曉微臣?”玉小剛心中詫異,面露疑惑。
“不過一介被他人竊取功名的可憐之人,正如本王,困於這洛陽皇城,如同孤魂野鬼,無處可歸。”蕭崇言辭間既有對玉小剛的同情,亦有自嘲之意。
“煜王殿下,天潢貴胄,何須自貶?須知,雖是蜉蝣亦能撼樹,只要此心未死,便能於絕境中覓得生機。”玉小剛道。
蕭崇聞言,眸中波瀾不驚,徐徐道:“縱使天潢貴胄,又奈何?本王已經一十九歲,府邸未立,權柄未握。母族之於眾皇子,亦非顯赫。此生怕是無緣那九五之尊,大寶之位。”
玉小剛聞言,心有所感,雙膝跪地,誠懇道:“玉小剛願為殿下鞍前馬後,助殿下成就不世之業。”
蕭崇微蹙眉,不解其意,問道:“何以擇本王?”
玉小剛擡頭,目光堅定,答曰:“或緣於與殿下同病相憐,或信殿下他日登基,能為南唐開創新局,與今不同。”
蕭崇聞言指天立誓道:“若此生有幸為君,必當勵精圖治,修國政,平四夷,立千秋大業,與萬民同歌。”
自那日始,玉小剛成為蕭崇心腹之人,為其傳遞宮內消息,事無巨細。
南唐明哲帝泰安十七年九月初九,月色溶溶,宮墻巍峨。晉王蕭凜邀蕭崇入宮,意在兄弟間共敘天倫之樂。玉小剛以侍衛之名,隨行入府,身負護主之責。
宴席間,觥籌交錯,蕭崇醉酒,晉王蕭凜允其入內室安歇。
蕭崇入內室不久,忽聞內室有女子步聲踉蹌,衣衫淩亂,擡眼望去,乃晉王蕭凜正室,洛陽柳家嫡女柳曦。柳曦面含春色,步履蹣跚,徑直撲向蕭崇,欲解其衣,意亂情迷。
蕭崇雖醉,心神未亂。心知肚明,此乃禍水,萬不可沾。然醉酒之身,無力反抗。危難之際,玉小剛破門而入,以手為刃,精準擊打柳曦後頸,使其瞬時暈厥。隨即,玉小剛背起蕭崇,悄然離去。
未幾,晉王蕭凜率眾追至,卻只見柳曦一人昏睡內室。煜王蕭崇方知此計,乃蕭凜所布,欲陷害於他。幸得玉小剛機智,未使其身陷囹圄,蒙受不白之冤。
南唐泰安十七年十一月,明哲帝龍體漸衰,心憂社稷,太子之位懸而未決。一日,召丞相韓元直入宮,共商立儲大事。
“韓卿,寡人唯恐時日無多,太子之位未定,國之根基難穩。今召卿來,便是欲議定太子人選。”明哲帝言辭沈重。
韓元直躬身答曰:“聖上勿憂,應先調養龍體,日月山河俱在,大唐江山永固。”
“韓相勿欺寡人,寡人深知己身,已至油盡燈枯之境。韓相若不肯為寡人定奪,寡人只得將答案交付於卿。”明哲帝語竟,令心腹取出兩卷傳位詔書,置於韓相面前。
“此二詔書,黑色卷軸為凜兒之名,赤色卷軸為崇兒之名。待寡人駕崩後,韓相可擇其一,立為新帝,餘詔銷毀。無論何者登基,韓相務必保全另一皇子之命。如此,寡人九泉之下,亦可瞑目。”
韓元直接過詔書,承諾道:“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上重托。”
明哲帝聞言,淚光閃爍,曰:“寡人疲憊,韓相退下吧。”
“臣,告退。”
此時玉小剛已身處禁軍之中,聞明哲帝密詔韓元直入宮商議,心知事態非同小可。故而於夜色掩映下,急馳而行,徑直趨往煜王府,欲將此等要事,密呈於蕭崇。
蕭崇聞言,目光隱晦不明,緩緩道:“可知父皇與韓相所議之事詳情?”
“並不知曉,”玉小剛搖頭道,“當時聖上屏退左右,獨留韓相一人,吾等皆在外候。”
“看來,本王只得親臨相府,方能知曉今日所議之事。”蕭崇沈吟片刻,決然道。
“殿下是否操之過急?”玉小剛擔憂道,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聖上病重,召韓相入宮,必是為托孤大事,”蕭崇神色凝重道:“此時若再不出手,他日你我便會淪為階下之囚。”
“既如此,吾等當率眾直闖韓府,於韓元直之口問出真相。”玉小剛道。
蕭崇聞言,面色陰沈,厲聲道:“依汝之言,豈非讓本王承受千古之罵名?”
“敢問殿下,可有他策?”玉小剛詢問道。
蕭崇沈吟片刻,道:“汝勿慌亂,此事本王自有計較。聞得韓元直之子韓勳,性情豪爽,頗有游俠風範,或可從他身上下手。”
“殿下高見,但具體如何行事?”玉小剛追問。
蕭崇示意其近前,於其耳畔低語。
次日辰時,玉小剛奉蕭崇之命,於洛陽古城策駿馬,疾風般穿梭於市井之中。忽而,烈馬似脫韁野獸,直撲熙攘人群,旁觀之眾皆惶恐避之不及,唯恐身陷險境。然,一稚子,懵懂無知,兀自佇立原地,如木雞般呆立,全然不覺危險已悄然而至。
玉小剛欲駐驊於道,忽見一白衣翩翩之士,面若溫玉,自人海中側步而出。彼單手挽韁,於眾目睽睽之下,救一稚子於危難之際。此壯舉令蕭崇名噪市井,百姓交口稱讚。
南唐明哲帝,泰安之治第十八載,亦為其在位的最後一年。蕭崇於斯時結識韓相之子韓勳,二人意氣相投,肝膽相照,故結為金蘭之好。韓勳未經父命,私與蕭崇歃血盟誓,誓為異姓兄弟。
韓相聞之,怒不可遏,意欲將其子逐出家門。然念及韓勳之妻馮氏,乃其愛媳,馮氏哀求之下,韓相方斂雷霆之怒,將此事平息。
自此,韓元直與子韓勳間生隙,韓勳憤而從軍,投身沙場。五年後,於守城之際,不幸為流矢所傷,英年早逝。
馮氏聞夫噩耗,悲痛欲絕,意欲隨夫而去。然腹中胎兒,令其暫忍悲痛,茍且偷生,以待子嗣。馮氏於邊關誕有一女,不久後亡故,女嬰由其兄馮彥清帶回洛陽,托於韓相撫育。取名玉凝,以寄哀思。
泰安十八載,立冬之際,天降瑞雪,然明哲帝於洛陽長樂宮內,龍體違和,終棄群臣而去,駕鶴西歸。晉王蕭凜與煜王蕭崇,兄弟鬩墻,為奪天子之位,終至兵戈相見,烽煙四起,一觸即發。
是時,韓元直已上疏請辭,歸隱桑梓,安享晚晴。然見國家危在旦夕,南唐有分裂之虞,烽火將至,黎庶將陷水深火熱。韓元直憂心如焚,心系蒼生,毅然決然,攜先皇遺詔,重返洛都,欲以一己之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以保江山社稷,黎民安寧。
洛陽城中,刀兵四起,烽煙彌漫。韓元直持先皇遺詔,如長夜之炬,破曉而來,當眾宣讀遺旨。詔曰:“立皇長子蕭崇為嗣,承大統,繼南唐基業。次子蕭凜,削其王爵,賜金銀財寶,逐出洛都,晉王府上下,悉數隨行,以示止戈。”
蕭崇登基,稱明宣帝,年號建安,立正妃陳琪為後,鳳冠霞帔,母儀天下。韓元直官覆原職,重掌朝綱,南唐皇位之爭,終得以平息,江山社稷,重歸安寧。
玉小剛於此戰,率麾下死士,守護煜王府,身中數箭,幾近隕命。待天下重歸一統,玉小剛欲向明宣帝蕭崇討要封賞。
明宣帝卻言:“天下雖定,四海未靖,安可居功自傲?汝乃我南唐棟梁,當投身軍旅,為國效力,方顯英豪本色。”
玉小剛聞言,心知國事未了,披甲上陣,歷經多年烽煙,沙場征戰。
直至建安二十年四月,因明宣帝一句荒唐戲言,微末之功,受封為廬陵侯。
二十二年辛酸事,無人知我半生艱。
回首洛陽瀟湘客,木芍花開又逢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那幽深無光的狴犴之地,陰風陣陣,哀鳴之聲縈繞不絕。裴少南,臉色陰沈,目光如炬,面對著被鐵索捆綁於十字之架的玉小剛,問道:“你何以造反,受何人指使,可有黨羽同謀?”
玉小剛,發絲淩亂,面容憔悴,聞此言,緩緩擡首,目光與裴少南對撞,嘴角微揚,吐字如冰,“聖上薄我。”
這已是第二日,盡管裴少南用盡手段,玉小剛的口中,除了“聖上薄我”四字,再無它言。
裴少南神色凝重,心知“聖上薄我”四字,難以向聖上陳情,唯有嚴刑峻法,方能逼出真相。“繼續用刑,直至其吐露實情。”裴少南下令道。
“大人,他已昏厥。”司獄吏楊鋮稟報,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忍。
裴少南目光一轉,瞥向那已遍體鱗傷、氣息奄奄的玉小剛,心生不忍。“待吾回稟聖上,再議後續。”裴少南長嘆一聲,無奈道。
“遵命。”楊鋮應允,隨即退下,牢房之中,只餘下沈重的呼吸聲和滴落的血珠聲。
隨著裴少南一眾人等的遠去,玉小剛的心神漸感迷離,過往雲煙在眼前一一浮現。
南唐明哲帝,泰安之治十七年。
玉小剛,出身寒微,卻志向高遠。彼時,方歷與北魏之役,本欲借此烽火,一展宏圖,未承想官場如深淵,非他所能測度。
戰功赫赫,卻遭人暗算,那應屬他的偏將軍之位,竟如鏡花水月。如今,只得守於宮門之外,滿腔怨憤,唯有夜風可聞其聲。
時屆子夜,四野無聲,守戍之人皆感倦怠,玉小剛亦不例外,然則昔日沙場磨礪所賦予之警覺,使其心神猶存一絲清明。
忽聞宮門之內,有“啪嗒、啪嗒”似淚珠滴落之音,輕細而斷續。玉小剛見同袍疲態盡現,不願驚擾,故而獨自起身,輕步探查。
夜幕低垂,月色朦朧,只見一身影蜷縮於墻隅暗處。“敢問閣下尊姓大名?夜已深沈,宮門已閉,不宜久留。” 玉小剛輕聲詢問道。
那青年聞言,緩緩起身,答曰:“吾乃煜王蕭崇,而汝又是何許人也?”
玉小剛此時方得細觀,只見那青年手腕處血跡斑斑,原以為是夜風中低聲抽泣,竟是傷痕之所在。
“末將玉小剛,參見煜王殿下。”玉小剛躬身行禮。
蕭崇微怔,覆又言道:“你便是玉小剛?”
“殿下何以知曉微臣?”玉小剛心中詫異,面露疑惑。
“不過一介被他人竊取功名的可憐之人,正如本王,困於這洛陽皇城,如同孤魂野鬼,無處可歸。”蕭崇言辭間既有對玉小剛的同情,亦有自嘲之意。
“煜王殿下,天潢貴胄,何須自貶?須知,雖是蜉蝣亦能撼樹,只要此心未死,便能於絕境中覓得生機。”玉小剛道。
蕭崇聞言,眸中波瀾不驚,徐徐道:“縱使天潢貴胄,又奈何?本王已經一十九歲,府邸未立,權柄未握。母族之於眾皇子,亦非顯赫。此生怕是無緣那九五之尊,大寶之位。”
玉小剛聞言,心有所感,雙膝跪地,誠懇道:“玉小剛願為殿下鞍前馬後,助殿下成就不世之業。”
蕭崇微蹙眉,不解其意,問道:“何以擇本王?”
玉小剛擡頭,目光堅定,答曰:“或緣於與殿下同病相憐,或信殿下他日登基,能為南唐開創新局,與今不同。”
蕭崇聞言指天立誓道:“若此生有幸為君,必當勵精圖治,修國政,平四夷,立千秋大業,與萬民同歌。”
自那日始,玉小剛成為蕭崇心腹之人,為其傳遞宮內消息,事無巨細。
南唐明哲帝泰安十七年九月初九,月色溶溶,宮墻巍峨。晉王蕭凜邀蕭崇入宮,意在兄弟間共敘天倫之樂。玉小剛以侍衛之名,隨行入府,身負護主之責。
宴席間,觥籌交錯,蕭崇醉酒,晉王蕭凜允其入內室安歇。
蕭崇入內室不久,忽聞內室有女子步聲踉蹌,衣衫淩亂,擡眼望去,乃晉王蕭凜正室,洛陽柳家嫡女柳曦。柳曦面含春色,步履蹣跚,徑直撲向蕭崇,欲解其衣,意亂情迷。
蕭崇雖醉,心神未亂。心知肚明,此乃禍水,萬不可沾。然醉酒之身,無力反抗。危難之際,玉小剛破門而入,以手為刃,精準擊打柳曦後頸,使其瞬時暈厥。隨即,玉小剛背起蕭崇,悄然離去。
未幾,晉王蕭凜率眾追至,卻只見柳曦一人昏睡內室。煜王蕭崇方知此計,乃蕭凜所布,欲陷害於他。幸得玉小剛機智,未使其身陷囹圄,蒙受不白之冤。
南唐泰安十七年十一月,明哲帝龍體漸衰,心憂社稷,太子之位懸而未決。一日,召丞相韓元直入宮,共商立儲大事。
“韓卿,寡人唯恐時日無多,太子之位未定,國之根基難穩。今召卿來,便是欲議定太子人選。”明哲帝言辭沈重。
韓元直躬身答曰:“聖上勿憂,應先調養龍體,日月山河俱在,大唐江山永固。”
“韓相勿欺寡人,寡人深知己身,已至油盡燈枯之境。韓相若不肯為寡人定奪,寡人只得將答案交付於卿。”明哲帝語竟,令心腹取出兩卷傳位詔書,置於韓相面前。
“此二詔書,黑色卷軸為凜兒之名,赤色卷軸為崇兒之名。待寡人駕崩後,韓相可擇其一,立為新帝,餘詔銷毀。無論何者登基,韓相務必保全另一皇子之命。如此,寡人九泉之下,亦可瞑目。”
韓元直接過詔書,承諾道:“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上重托。”
明哲帝聞言,淚光閃爍,曰:“寡人疲憊,韓相退下吧。”
“臣,告退。”
此時玉小剛已身處禁軍之中,聞明哲帝密詔韓元直入宮商議,心知事態非同小可。故而於夜色掩映下,急馳而行,徑直趨往煜王府,欲將此等要事,密呈於蕭崇。
蕭崇聞言,目光隱晦不明,緩緩道:“可知父皇與韓相所議之事詳情?”
“並不知曉,”玉小剛搖頭道,“當時聖上屏退左右,獨留韓相一人,吾等皆在外候。”
“看來,本王只得親臨相府,方能知曉今日所議之事。”蕭崇沈吟片刻,決然道。
“殿下是否操之過急?”玉小剛擔憂道,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聖上病重,召韓相入宮,必是為托孤大事,”蕭崇神色凝重道:“此時若再不出手,他日你我便會淪為階下之囚。”
“既如此,吾等當率眾直闖韓府,於韓元直之口問出真相。”玉小剛道。
蕭崇聞言,面色陰沈,厲聲道:“依汝之言,豈非讓本王承受千古之罵名?”
“敢問殿下,可有他策?”玉小剛詢問道。
蕭崇沈吟片刻,道:“汝勿慌亂,此事本王自有計較。聞得韓元直之子韓勳,性情豪爽,頗有游俠風範,或可從他身上下手。”
“殿下高見,但具體如何行事?”玉小剛追問。
蕭崇示意其近前,於其耳畔低語。
次日辰時,玉小剛奉蕭崇之命,於洛陽古城策駿馬,疾風般穿梭於市井之中。忽而,烈馬似脫韁野獸,直撲熙攘人群,旁觀之眾皆惶恐避之不及,唯恐身陷險境。然,一稚子,懵懂無知,兀自佇立原地,如木雞般呆立,全然不覺危險已悄然而至。
玉小剛欲駐驊於道,忽見一白衣翩翩之士,面若溫玉,自人海中側步而出。彼單手挽韁,於眾目睽睽之下,救一稚子於危難之際。此壯舉令蕭崇名噪市井,百姓交口稱讚。
南唐明哲帝,泰安之治第十八載,亦為其在位的最後一年。蕭崇於斯時結識韓相之子韓勳,二人意氣相投,肝膽相照,故結為金蘭之好。韓勳未經父命,私與蕭崇歃血盟誓,誓為異姓兄弟。
韓相聞之,怒不可遏,意欲將其子逐出家門。然念及韓勳之妻馮氏,乃其愛媳,馮氏哀求之下,韓相方斂雷霆之怒,將此事平息。
自此,韓元直與子韓勳間生隙,韓勳憤而從軍,投身沙場。五年後,於守城之際,不幸為流矢所傷,英年早逝。
馮氏聞夫噩耗,悲痛欲絕,意欲隨夫而去。然腹中胎兒,令其暫忍悲痛,茍且偷生,以待子嗣。馮氏於邊關誕有一女,不久後亡故,女嬰由其兄馮彥清帶回洛陽,托於韓相撫育。取名玉凝,以寄哀思。
泰安十八載,立冬之際,天降瑞雪,然明哲帝於洛陽長樂宮內,龍體違和,終棄群臣而去,駕鶴西歸。晉王蕭凜與煜王蕭崇,兄弟鬩墻,為奪天子之位,終至兵戈相見,烽煙四起,一觸即發。
是時,韓元直已上疏請辭,歸隱桑梓,安享晚晴。然見國家危在旦夕,南唐有分裂之虞,烽火將至,黎庶將陷水深火熱。韓元直憂心如焚,心系蒼生,毅然決然,攜先皇遺詔,重返洛都,欲以一己之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以保江山社稷,黎民安寧。
洛陽城中,刀兵四起,烽煙彌漫。韓元直持先皇遺詔,如長夜之炬,破曉而來,當眾宣讀遺旨。詔曰:“立皇長子蕭崇為嗣,承大統,繼南唐基業。次子蕭凜,削其王爵,賜金銀財寶,逐出洛都,晉王府上下,悉數隨行,以示止戈。”
蕭崇登基,稱明宣帝,年號建安,立正妃陳琪為後,鳳冠霞帔,母儀天下。韓元直官覆原職,重掌朝綱,南唐皇位之爭,終得以平息,江山社稷,重歸安寧。
玉小剛於此戰,率麾下死士,守護煜王府,身中數箭,幾近隕命。待天下重歸一統,玉小剛欲向明宣帝蕭崇討要封賞。
明宣帝卻言:“天下雖定,四海未靖,安可居功自傲?汝乃我南唐棟梁,當投身軍旅,為國效力,方顯英豪本色。”
玉小剛聞言,心知國事未了,披甲上陣,歷經多年烽煙,沙場征戰。
直至建安二十年四月,因明宣帝一句荒唐戲言,微末之功,受封為廬陵侯。
二十二年辛酸事,無人知我半生艱。
回首洛陽瀟湘客,木芍花開又逢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