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七章
李昌現在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沒有之一。
就在四個半月前,他還只是一個寒門士子,名聲在鄉中都不算高。
屬於是鄉老都要仔細掰著指頭數, 才能不讓他失去年輕俊彥的名頭。
可僅僅是一場考試, 就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切感受到了何為魚躍龍門。
如今的他靠著勤勉任事, 踏實肯幹, 已經成為了廣漢郡的南部勸農椽,主導廣漢郡南部的一應農事, 成功實現了從一介寒門士子到成功獲得創建士族基石的重大飛躍。
將來他的子孫後代, 就可以自豪地說出祖上也曾為官某地,有功於國家社稷了。
但這一切和能夠緊隨著文登學習相比, 又算不得什麽。
畢竟現如今但凡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漢家分崩離析在即。
唯一還有著懸念的是天子這塊大肥肉, 將會以何種的方式被方式分割。
是以天下有野心的梟雄都在趁勢而起,而西邊風頭最勁者非秦游莫屬。
加之昔年高皇帝也是從漢中突圍而出, 進而奪取天下, 因此不少人已經將秦游視為第二個高皇帝。
依此類推,留在蜀地的文登就是穩定後方,籌措糧草的蕭何。
蕭何在漢家建立後的待遇是什麽呢?是丞相,是萬戶侯,是功臣之首。
假使秦游真能功成, 休說是李昌這種跟著文登學習,能夠被稱作半個弟子的。
就是身上打個文登一系的標簽, 將來的仕途也註定比旁人要順暢。
據李昌所知, 那些幾個月前還因為何七被揍,對將軍頗有微詞, 私底下串聯要給將軍來一個下馬威的世家們,已經被著書立說、刊行天下,傳於後世和自己這個一步登天的典型例子的組合拳給打蒙了。
串聯?聯個屁!
有這個搞事的功夫,不如趕緊把族中的優秀子弟給全部搜羅出來,好好研究一下郡府上次貼出的五份優秀答案,看看能不能也被文郡守親自教導才是正經!
蜀地地處西南邊陲,歷來為中原士子所鄙。好不容易走出去一個司馬相如,還是以詞臣幸進,反倒把蜀地士子的名聲搞得更差了。
現在有文登這個太學生領袖在前面拽著,又有竹紙這等傳播利器,能不能沖出去,把地位好好提振一下就在此一舉了!
況且實打實的考試比聯絡感情,托關系要引薦來的快得多,也方便得多。
唯一的問題是往年大家都是嘴上先分好了豬肉,然後再下刀子切,總能落個保底。即便被落下進度也不會太多,能追。
可今年的要是被落下了,近有選官任職、清丈田畝與編纂經書,遠的還有家族發展,能不能讓家族的影響力突破蜀地,從一郡一地之望族,變為天下名門。
在這麽多的誘惑之下,這些蜀地的世家要還是能一如既往的鐵板一塊,那李昌就要分不清他們和孔夫子了。
不誇張的說,李昌最近這半個月受收到的各種邀請,比他過往二十來年要多出十倍不止。有些不講究的甚至直接出高價,想從他這裏買一些有關試題的消息。
只不過通通被李昌拒絕了,直接被打出去的也有。
一來是他能有今日之成色十分不易,而且其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運氣發揮了大作用。
君子唯有慎獨,方能讓好運氣繼續下去。
當然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這次考試會變得比他參加的那一次難得多。
至少對於世家大族的子弟是如此。
用文登,或者可以說是掌握著至高權力的秦游的話來說就是,我不是沒給你們機會,是給了你們機會,但你們不中用啊。
沒把握住等於免費送的首次福利,那就只能現在加倍努力了。
當然,對外說法是提高官吏的普遍素養。
當然似他這般先天不足的寒門士子也不用擔心會被排除出局,因為雖然考的是同一份試卷,符合條件的寒門士子卻是有相應加分扶持的。
某些題更是不雙腳踩進泥巴裏,就絕對無法言之有物。
不然若還是世家子弟占基層官吏的大多數,那也就沒必要考這一場。
即將有更新鮮的血液湧入,也就意味著老人到了升遷的當口,所以李昌最近真是玩了命的在幹活。
明明勸農椽是主管農事,當下的主要任務是推廣堆肥技術,但他硬生生將文學椽負責的通識課工作給搶了一部分過來,美其名曰種田也是一項需要動腦子的活。
他望向自己貼在亭部嶄新告示牌上的竹紙,滿意地點點頭。
不偏不倚,正正好,遠遠望去就很規整。
更重要的是字好。
這是心靈手巧的工曹匠人特地尋了文登,以素有令譽的將作書為原本,燒了一大批泥活字,哪怕是印刷後也看得出飛逸飄俊,卻又不失筋骨的美感。
剛開始印出來張貼的時候,不乏有士子趁著夜色偷偷把告示給揭了,拿回家偷偷揣摩的,直到現在告示出得多了才好些。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告示上所寫的內容。
李昌的眼睛情不自禁移到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墨跡之上,情不自禁背誦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吾輩欲伸平生志,勤習武藝早向學。”
這幾句話雖不是時下常見的體裁,但卻深深地說進了他心裏,更是無數人的心聲。
只聽鄉間小兒學得多快,唱得多樂便能知曉。
導致他現在對秦游這個上司的上司是無比的好奇與憧憬。
據他所知,秦游昔年的家庭狀況比他還差,不過是略識得幾個字。加之母喪父不慈,差點凍餓而死,任誰也想不到會有今日這番作為啊。
尤其是現今已經遍布整個廣漢郡縣寺的石刻,令“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句話成了老百姓告狀的標準開頭。
到底是什麽,催生出了這麽個奇人呢?
如果自己將來能有幸見上一面,又該如何應對呢?
未等他總結出初步的答案,思緒就被大喊聲給攪了個稀碎。
“曹,曹椽……”
李昌認出那是自己手下的一個小吏,是真的氣不打一處來,當即斥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如此不穩重,官吏的威嚴何在?讓百姓將來怎麽信你?”
小吏顧不得辯解,急急忙忙說道:“明府已經陪著崔、丁二公到了衛三的田裏,二公要尋椽部您了解一些情況。”
“啊?”李昌先是一楞,隨即拎起下袍擺,如同一陣風,嗖地一下跑沒了蹤影。
只可惜李昌年輕腿腳好的特長並沒有什麽用。
因為他到的時候,崔鈺和丁逢已經在激情對噴了。
李昌仔細聽了一會兒,知曉了兩人爭論的重點是要不要在此地開一條水渠。
準確的說,是要不要立刻動工開一條水渠。
前者堅持延後動工,理由是現在的民力本就不充足,再弄這種大型工程,很容易影響到今年的收成。
後者的意見則截然相反,認為如今正是席卷天下的好時候,勒一時的褲腰帶比將來前線缺糧強。
總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多。
李昌打入仕來還沒見過這種陣仗呢,只能縮在文登後頭弱弱地問:“明府,要不要找人把二公給隔開啊?”
總感覺下一息就要動手的樣子。
尋常人動手也就算了,但這兩位可是和氏璧一般的人物,真要有個損傷,哪怕是文登也擔不起責任。
不過文登倒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笑著勸慰他道:“吾嘗聞,入山林若為毒物所傷,則七步之內必有解藥。”文登的話還真是一點錯也沒有。
正當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距離全武行上演不遠時,有一穿著藍裙的少女拎著水壺,輕巧地破開了僵局。
“要吵也先喝碗水潤潤嗓子再吵。依我看,不如問問本放父母官,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能抽出多少人就用多少人唄。
“丁公您這修不成十裏渠,三裏總是可以的吧。
“還有義父您這,多多一塊旱澇保收的上田是一塊啊。”
道理大家都懂,無非是兩個中年男人礙於臉面不肯向對方低頭罷了。
好在是同一個鍋裏攪飯勺的,有了雙方都認可的中人之後就趕緊順著臺階下了。
一切都很完美,除了摸不著頭腦的李昌。
他到現在都沒明白自己被喊過來的意義在哪,畢竟聽談話內容,那兩位大佬對相關數據比他還熟。
以至於他還沒回過味來,兩人就把初步方案給定下了。
不過誰叫他位卑言輕呢,被大佬到處提溜,當擺件是很正常的。
就是這擺件當著當著,突然反應過來了。
這兩位根本就不是來這實地考察什麽水渠,而是找借口把明府堵在這,好打聽前方的戰況如何。
畢竟以兩人分管的職事,是接觸不到軍報的。
李昌知道,這時自己就該識趣退下。可事涉戰況,他就情不自禁地想多聽兩句。
畢竟他現在可是在同一條船上,效命的主公在大事未成,後方不定的情況下就兵分兩路,甚至可以說是三路的舉措真的很讓人揪心。
尤其是他自己還選了最難的那一路,在沒有公認繼承人的基礎上!
蜀地現在還能穩住,有一半的功勞要算在文登頂著大壓力,逐步清丈田畝,使得民有所耕上。
不過前線的戰事若有反覆,就很容易再生波瀾。
反正大佬們也沒有出言趕他,那他聽聽怎麽了!
一刻鐘後,已經聽了個差不多的李昌終於被文登“不耐煩”地找借口打發走了。
望著李昌強裝穩重的背影,丁逢將杯中的殘茶隨意倒在了地頭,目光炯炯地看著文登:“好了,幫你把這個傻小子糊弄過去,借他的口傳話穩定郡中人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現在你能不能告訴我與琢玉,前線戰況究竟如何了?”
-------------------------------------
歷代治蜀,推文忠正公為第一。一年平賊亂,三年使大治。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三歲小兒亦知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時人讚為地上仙居。——西蜀·《蜀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昌現在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沒有之一。
就在四個半月前,他還只是一個寒門士子,名聲在鄉中都不算高。
屬於是鄉老都要仔細掰著指頭數, 才能不讓他失去年輕俊彥的名頭。
可僅僅是一場考試, 就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切感受到了何為魚躍龍門。
如今的他靠著勤勉任事, 踏實肯幹, 已經成為了廣漢郡的南部勸農椽,主導廣漢郡南部的一應農事, 成功實現了從一介寒門士子到成功獲得創建士族基石的重大飛躍。
將來他的子孫後代, 就可以自豪地說出祖上也曾為官某地,有功於國家社稷了。
但這一切和能夠緊隨著文登學習相比, 又算不得什麽。
畢竟現如今但凡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漢家分崩離析在即。
唯一還有著懸念的是天子這塊大肥肉, 將會以何種的方式被方式分割。
是以天下有野心的梟雄都在趁勢而起,而西邊風頭最勁者非秦游莫屬。
加之昔年高皇帝也是從漢中突圍而出, 進而奪取天下, 因此不少人已經將秦游視為第二個高皇帝。
依此類推,留在蜀地的文登就是穩定後方,籌措糧草的蕭何。
蕭何在漢家建立後的待遇是什麽呢?是丞相,是萬戶侯,是功臣之首。
假使秦游真能功成, 休說是李昌這種跟著文登學習,能夠被稱作半個弟子的。
就是身上打個文登一系的標簽, 將來的仕途也註定比旁人要順暢。
據李昌所知, 那些幾個月前還因為何七被揍,對將軍頗有微詞, 私底下串聯要給將軍來一個下馬威的世家們,已經被著書立說、刊行天下,傳於後世和自己這個一步登天的典型例子的組合拳給打蒙了。
串聯?聯個屁!
有這個搞事的功夫,不如趕緊把族中的優秀子弟給全部搜羅出來,好好研究一下郡府上次貼出的五份優秀答案,看看能不能也被文郡守親自教導才是正經!
蜀地地處西南邊陲,歷來為中原士子所鄙。好不容易走出去一個司馬相如,還是以詞臣幸進,反倒把蜀地士子的名聲搞得更差了。
現在有文登這個太學生領袖在前面拽著,又有竹紙這等傳播利器,能不能沖出去,把地位好好提振一下就在此一舉了!
況且實打實的考試比聯絡感情,托關系要引薦來的快得多,也方便得多。
唯一的問題是往年大家都是嘴上先分好了豬肉,然後再下刀子切,總能落個保底。即便被落下進度也不會太多,能追。
可今年的要是被落下了,近有選官任職、清丈田畝與編纂經書,遠的還有家族發展,能不能讓家族的影響力突破蜀地,從一郡一地之望族,變為天下名門。
在這麽多的誘惑之下,這些蜀地的世家要還是能一如既往的鐵板一塊,那李昌就要分不清他們和孔夫子了。
不誇張的說,李昌最近這半個月受收到的各種邀請,比他過往二十來年要多出十倍不止。有些不講究的甚至直接出高價,想從他這裏買一些有關試題的消息。
只不過通通被李昌拒絕了,直接被打出去的也有。
一來是他能有今日之成色十分不易,而且其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運氣發揮了大作用。
君子唯有慎獨,方能讓好運氣繼續下去。
當然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這次考試會變得比他參加的那一次難得多。
至少對於世家大族的子弟是如此。
用文登,或者可以說是掌握著至高權力的秦游的話來說就是,我不是沒給你們機會,是給了你們機會,但你們不中用啊。
沒把握住等於免費送的首次福利,那就只能現在加倍努力了。
當然,對外說法是提高官吏的普遍素養。
當然似他這般先天不足的寒門士子也不用擔心會被排除出局,因為雖然考的是同一份試卷,符合條件的寒門士子卻是有相應加分扶持的。
某些題更是不雙腳踩進泥巴裏,就絕對無法言之有物。
不然若還是世家子弟占基層官吏的大多數,那也就沒必要考這一場。
即將有更新鮮的血液湧入,也就意味著老人到了升遷的當口,所以李昌最近真是玩了命的在幹活。
明明勸農椽是主管農事,當下的主要任務是推廣堆肥技術,但他硬生生將文學椽負責的通識課工作給搶了一部分過來,美其名曰種田也是一項需要動腦子的活。
他望向自己貼在亭部嶄新告示牌上的竹紙,滿意地點點頭。
不偏不倚,正正好,遠遠望去就很規整。
更重要的是字好。
這是心靈手巧的工曹匠人特地尋了文登,以素有令譽的將作書為原本,燒了一大批泥活字,哪怕是印刷後也看得出飛逸飄俊,卻又不失筋骨的美感。
剛開始印出來張貼的時候,不乏有士子趁著夜色偷偷把告示給揭了,拿回家偷偷揣摩的,直到現在告示出得多了才好些。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告示上所寫的內容。
李昌的眼睛情不自禁移到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墨跡之上,情不自禁背誦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吾輩欲伸平生志,勤習武藝早向學。”
這幾句話雖不是時下常見的體裁,但卻深深地說進了他心裏,更是無數人的心聲。
只聽鄉間小兒學得多快,唱得多樂便能知曉。
導致他現在對秦游這個上司的上司是無比的好奇與憧憬。
據他所知,秦游昔年的家庭狀況比他還差,不過是略識得幾個字。加之母喪父不慈,差點凍餓而死,任誰也想不到會有今日這番作為啊。
尤其是現今已經遍布整個廣漢郡縣寺的石刻,令“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句話成了老百姓告狀的標準開頭。
到底是什麽,催生出了這麽個奇人呢?
如果自己將來能有幸見上一面,又該如何應對呢?
未等他總結出初步的答案,思緒就被大喊聲給攪了個稀碎。
“曹,曹椽……”
李昌認出那是自己手下的一個小吏,是真的氣不打一處來,當即斥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如此不穩重,官吏的威嚴何在?讓百姓將來怎麽信你?”
小吏顧不得辯解,急急忙忙說道:“明府已經陪著崔、丁二公到了衛三的田裏,二公要尋椽部您了解一些情況。”
“啊?”李昌先是一楞,隨即拎起下袍擺,如同一陣風,嗖地一下跑沒了蹤影。
只可惜李昌年輕腿腳好的特長並沒有什麽用。
因為他到的時候,崔鈺和丁逢已經在激情對噴了。
李昌仔細聽了一會兒,知曉了兩人爭論的重點是要不要在此地開一條水渠。
準確的說,是要不要立刻動工開一條水渠。
前者堅持延後動工,理由是現在的民力本就不充足,再弄這種大型工程,很容易影響到今年的收成。
後者的意見則截然相反,認為如今正是席卷天下的好時候,勒一時的褲腰帶比將來前線缺糧強。
總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多。
李昌打入仕來還沒見過這種陣仗呢,只能縮在文登後頭弱弱地問:“明府,要不要找人把二公給隔開啊?”
總感覺下一息就要動手的樣子。
尋常人動手也就算了,但這兩位可是和氏璧一般的人物,真要有個損傷,哪怕是文登也擔不起責任。
不過文登倒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笑著勸慰他道:“吾嘗聞,入山林若為毒物所傷,則七步之內必有解藥。”文登的話還真是一點錯也沒有。
正當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距離全武行上演不遠時,有一穿著藍裙的少女拎著水壺,輕巧地破開了僵局。
“要吵也先喝碗水潤潤嗓子再吵。依我看,不如問問本放父母官,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能抽出多少人就用多少人唄。
“丁公您這修不成十裏渠,三裏總是可以的吧。
“還有義父您這,多多一塊旱澇保收的上田是一塊啊。”
道理大家都懂,無非是兩個中年男人礙於臉面不肯向對方低頭罷了。
好在是同一個鍋裏攪飯勺的,有了雙方都認可的中人之後就趕緊順著臺階下了。
一切都很完美,除了摸不著頭腦的李昌。
他到現在都沒明白自己被喊過來的意義在哪,畢竟聽談話內容,那兩位大佬對相關數據比他還熟。
以至於他還沒回過味來,兩人就把初步方案給定下了。
不過誰叫他位卑言輕呢,被大佬到處提溜,當擺件是很正常的。
就是這擺件當著當著,突然反應過來了。
這兩位根本就不是來這實地考察什麽水渠,而是找借口把明府堵在這,好打聽前方的戰況如何。
畢竟以兩人分管的職事,是接觸不到軍報的。
李昌知道,這時自己就該識趣退下。可事涉戰況,他就情不自禁地想多聽兩句。
畢竟他現在可是在同一條船上,效命的主公在大事未成,後方不定的情況下就兵分兩路,甚至可以說是三路的舉措真的很讓人揪心。
尤其是他自己還選了最難的那一路,在沒有公認繼承人的基礎上!
蜀地現在還能穩住,有一半的功勞要算在文登頂著大壓力,逐步清丈田畝,使得民有所耕上。
不過前線的戰事若有反覆,就很容易再生波瀾。
反正大佬們也沒有出言趕他,那他聽聽怎麽了!
一刻鐘後,已經聽了個差不多的李昌終於被文登“不耐煩”地找借口打發走了。
望著李昌強裝穩重的背影,丁逢將杯中的殘茶隨意倒在了地頭,目光炯炯地看著文登:“好了,幫你把這個傻小子糊弄過去,借他的口傳話穩定郡中人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現在你能不能告訴我與琢玉,前線戰況究竟如何了?”
-------------------------------------
歷代治蜀,推文忠正公為第一。一年平賊亂,三年使大治。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三歲小兒亦知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時人讚為地上仙居。——西蜀·《蜀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