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雙和離(7)
關燈
小
中
大
IF:雙和離(7)
等這幾句真相, 紀明遙等足了兩年零十個月。從十七歲的新年,等到了十九歲的冬天。
她最開始的目標是顧六。寶慶姐姐安排的人到京中後,最先接觸的也是顧六。
但不知為何, 顧六竟對外來商人有了超乎尋常的警惕, 一概采買諸事, 他只肯用多年熟了的人, 竟是一個新人都不願用了——哪怕新人為了攀上理國公府,給他幾倍的好處。
接觸他不成,為免於打草驚蛇, 她和寶慶姐姐只得暫停計劃半年, 換過一批人, 分頭試探其餘可疑管事。
終於叫她等到了。
魏林醉後說漏嘴, 說二十年前,他曾受理國伯吩咐南下一次,是看管一家人老實到南邊安家。
他說, 這趟差事雖然沒大油水,走得倒算輕松。那一家子全是老弱婦孺, 只有一個十八·九的小子, 算是大人, 路上根本不敢起歪心思, 還殷勤服侍他,每天買好酒好菜請他。到了揚州,這家子就買房置地, 過上日子, 又不到一個月, 竟做起生意了。他又留了兩個月,看他們果然老實, 就回京來覆命,只可惜,老爺沒賞他太多。
魏林沒說這一家人姓什麽。寶慶姐姐的人怕他起疑,也沒敢深問,只當聽了個故事過去。
但紀明遙覺得——她就是覺得——如果姨娘的姓氏沒被改過,這一家人,應是姓“沈”。
他們應就是,姨娘——她這一世親生母親——的親人。
是賣了她娘的人。
是賣了她娘,還拿著娘的賣身銀子,過得很好的人。
紀明遙把“沈”字寫了滿紙,隨後揉皺、撕碎、放入火盆,毀屍滅跡。
冷靜、冷靜,她對自己說。
先別做定論。
已經等了這麽多年,還差這一兩年嗎?
將去邊關,紀明遙請寶慶送了她幾個女護衛。
一路北上,她和溫從陽趕在新年之前到了邊關雙平府。
新年一過,紀明遙便令女護衛中的兩人帶青霜、花影和幾個可靠男子一起南下去揚州,找尋仁聖三年在揚州新落戶、安家、買房,還做起了生意的“沈家”。她命,如若找到,先不必與他們有任何直接接觸,只需詳細探明“沈家”每個人的現狀和二十二年來所有經歷,回來告訴她。
離開理國公府,她終於能自由使用手中資源。
溫從陽向來不管她做什麽,只要她高興就好。就算他好奇服侍的人怎麽少了,也最多會問一句,她只需給出一個合理回答,他便不會再懷疑追問。所以,她也不用怕被他阻攔。
現在,她是真的有點喜歡他對她的“癡情”了。
某種意義上,他很聽話。
邊關苦寒,不比京中富庶繁華,氣候也更冷。將至陽春三月,天上卻仍在飄雪。
而溫從陽調來邊軍,雖從五品千戶升為正四品指揮僉事,卻也不再是金尊玉貴的國公府大少爺。
東羌蠢蠢欲動。他來邊關是為守疆衛土,並非是來享受,又上有總兵霍元和眾指揮,即便他有心,想給紀明遙安排和在京中理國公府一樣的生活條件,也不可能做到。
他很愧疚。非常愧疚。
紀明遙當然體貼地告訴他:“說要和表哥一起來的時候,這些我就都想到了。表哥知道,我一向不看重吃穿用度,這樣已經很好。表哥也不必再對我愧疚、為我難過:能和表哥在一處,我真的很高興。表哥只管用心在正事上,早日得勝,咱們便能早日回家。”
這話說出口時,是真是假,她自己都不會去想。
她早已欺騙自己成了習慣。
溫從陽重振精神,去往營中練軍。
紀明遙獨自思索片時,開始給代夫任四安指揮使的方夫人寫信。
成婚四年,幾乎全京城都認為,溫從陽從一個不學無術、字都認不全的紈絝,成為踏實在京營裏任職、還一年比一年功勞更多、甚至自請來邊關的忠勇小將,離不開她這“妻子”的督促教導。
大約是溫慧的手筆,為挽回紀家女兒和她身為母親的名聲,京裏還在讚揚她是,“賢妻”。
但其實,在來到雙平之前,她從來沒有主動督促過溫從陽習武、上進。
重活二十年來,一次都沒有。
她都沒讓自己“上進”,怎麽可能耗費精神,整日去想怎麽敦促別人努力。真有這個精力,她一定會用在自己身上。
成婚之前,全是溫從陽先自己做成什麽,再來向她邀功,求她的鼓勵和誇讚。他還會經常同時帶來很多麻煩,讓她不得不疲乏應對。若他哪次只是單純做成了一件事,她簡直想燒香。
暗示霍元嚴格管理他,是她給張老夫人理由找她的不痛快,避免圓房。
但她也沒有辦法阻攔溫從陽上進。
她鼓勵是錯、阻攔更是錯。不阻攔,至少他真的會有進步,也能算是好事吧。
重生到這個世界後,她更是沒有再像上一世一樣,拼盡全力,鞭策過自己力爭上游了。
她想活下去。身體健康地活下去,也不被人陰謀針對,好好活下去。
可現在,她有些後悔,至少在閨中時,她應該學會騎馬。
她不該被母親的去世困住。
若想真正為母親討還公道,她就不能被那個黃昏困住。
否則,她該怎樣在軍中做出些許實績,正式站到皇後眼前。
再想得悲觀些,若敵軍破城,她還不會騎馬,連跑都跑不快。
命都沒了,還談什麽公道。
去年三月,紀明遠和齊國侯二妹妹成婚之後,劉皇後開始重建宮中女官體制,還在京中選拔了三十一位腹有詩書的女中英才,整理歷代賢女、才女詩文,修書刊印。
紀明遙詩文不堪,自然不在入選之列。
但曾在秋獵夜宴上以詩賦獲賞的紀明達,也未能入選。
顯然,皇帝和皇後,對安國公與齊國侯的聯姻,極是不滿、提防。
婚事一成,這兩人的野心,也已昭然若揭。
紀明遙也是安國公之女。她甚至嫁的是安國公夫人的娘家。從前年到去年,她還親自往來安國公府足有近九個月,替紀家操辦了這樁婚事。若非有寶慶姐姐的關系在,比起紀明達,她應更不受帝後信任。
但若……她想叫理國公府死呢?
管教家人不利、縱使豪奴欺壓百姓等罪名,只能讓這些勳貴禁足、罰俸、停職。真正被杖刑、流放、砍頭的,只有各家奴才。
可若是勳貴本人強奪民女,還逼迫其家人遠走他鄉呢?
本朝律法——
強奪良家婦女,當處絞刑!
首先,她要等到切實的證據。
其次,她需要盡可能高的身份。或者說,能讓皇後和皇帝看到眼中的價值。
她相信這世上仍有公義在。當今皇帝勵精圖治、愛民如子,大周境內稱得上吏治清明、百姓溫飽安樂。就算她現在尋上都察院彈劾理國公府或去敲登聞鼓,也有五分可能會討回公道。
但她想集齊證據、確保萬全。
晾幹信,紀明遙親手裝入信封,封口,又備上一份厚禮,令人速送往四安府給方夫人。
這是一封請求結交的信。
方夫人讀書之家出身,少不學武藝,卻能在丈夫戰死後,一力擔起亡夫之責:上能指揮全軍、親身上馬殺敵,立功得皇帝加封為夫人,暫代四安指揮一職;下能讓麾下將士鹹服。她想討教。
重學武藝怕是來不及了。但她想知道,在她不能上戰場的情況下,她在軍中,還能做什麽?
後勤?糧草?協助練兵?
信送了出去。
紀明遙點齊所有女護衛,讓她們一起教她騎馬。
一共十個人,陣勢是有些大了。
但她認為,她的確需要這麽多人。
……
新任東關省按察副使、崔玨,走出軍營上馬。
大周一京十八省,獨有東關省地廣人稀、氣候寒冷,又臨近東羌敵國,常有大小戰事,因此不設布政使司,只由靖北將軍統管軍政,又設參政、參議各兩員及按察副使兩員,分管民生刑獄諸事,可上奏直達天聽。①
崔玨上任按察副使已有兩月,衙門駐地在雙平四百裏外的長興府,今日來雙平府軍中是為公事。
現公事已畢。趁天色尚明,他該啟程回去了。
但走出軍營不到十裏,在密林之外,他看見有人正學騎馬。
雖然相隔甚遠,他仍一眼認出,被許多護衛簇擁在馬上那人,是他的妻妹——紀明達的二妹妹。
紀恭人。
與他無關。
可崔玨將收回目光時,紀恭人卻在馬上搖搖欲墜——不,她真的掉了下來!
怎會如此!
崔玨猛然勒馬。
兩個女護衛接住了紀恭人,似乎沒叫她受傷。
紀恭人倚著護衛,在地上坐了片刻。
她好像在哭。
很快,她擦了擦臉,站起身。
她開始繼續學騎馬。
這次,是一個女護衛同她一起上馬,在她身後護住她。
他該走了。
崔玨垂眸,看一眼手中韁繩。
他縱馬離去。
-
京中,安國公府。
徐老夫人已在回光返照之時。
自從嫡長孫紀明遠和齊國侯府的二姑娘定親,她和親兒子大吵過一場,就一病不起,多少名醫診治,良藥下肚,也不見分毫效驗。到現在熬了快兩年,終於連參湯也吊不住她的命。
闔府子孫皆候在安慶堂。出嫁的女兒亦回來相送。
紀明德假作拭淚,實則不住瞥向大姐姐,心裏偷笑。
她從前還可惜太太偏心,她不能嫁給溫表哥。可那時她太年輕了,想少了,表哥算什麽?她是國公之女,自然該嫁未來侯爺。像表哥辛苦掙紮在京營兩三年,調去北疆才是四品指揮僉事。理國公府是還有爵位,卻是降等襲爵,傳到他身上只剩子爵,將來二姐姐也只是子爵夫人罷了!再過二三十年,真要論起身份,二姐姐和大姐姐都只有給她行禮的份!
再看大姐姐,嫁了當年“大周最好的男子”又怎麽樣?夫妻快五年,卻處得像仇人,吵架吵得滿京裏看笑話。
現在可好了,大姐夫一個人去了北疆東關,把大姐姐留在家裏,大姐姐想吵也沒得吵,不知是不是寂寞得很?
還有啊——
紀明德扶著小腹,掩住嘴角。
不算四妹妹,姊妹裏數她出閣最晚,可她已生下兒子,養到兩歲,現在又懷上了一胎。而兩個姐姐,一個成婚快五年,一個成婚整四年,卻都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兒半女。
誰能想到,一家姊妹裏,竟是她嫁得最好,日子也最舒心呢!
可見命運不由人。太太再偏心,該享福的還是會享福,該受苦的還是得受苦!
安慶堂臥房內。
徐老夫人不肯再對安國公說一句話。
她只想和大孫女說話。單獨說話。
安國公只好走出臥房,叫進不省心的大女兒。
紀明達一雙眼睛早腫得快睜不開。她哭著撲到祖母身前。
“明達、明達!”徐老夫人用枯瘦青黑的手,顫顫摸到孫女的臉,“你記住、你一定記住!”
“你不許跟崔玨和離!”她用盡全力說。
“你這輩子,就留在崔家,長長久久,留在崔家!”她淒然淚下。
她的兒子,在帶著全家走一條不歸路。
她是活不成了。人一死,也管不了那許多。可至少、至少保住明達!
她以前嫌崔家不識好歹,竟敢疏遠著安國公府,可現在看,竟是好事!崔家不摻和這些掉腦袋的事,明達是出嫁女,或許就不會被她父親牽連,能一輩子在崔家安安穩穩地活下去。若是和離回來,不知還會叫她父親再嫁去誰家,那就,更難保住命了!
徐老夫人兩眼漸漸看不見了。
“快答應、快答應!”她聲音也啞了,說出的話幾乎不成句子。她向前摸索,摟住孫女,不住地說,“快答應啊!你這孩子,不是一向最聽話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等這幾句真相, 紀明遙等足了兩年零十個月。從十七歲的新年,等到了十九歲的冬天。
她最開始的目標是顧六。寶慶姐姐安排的人到京中後,最先接觸的也是顧六。
但不知為何, 顧六竟對外來商人有了超乎尋常的警惕, 一概采買諸事, 他只肯用多年熟了的人, 竟是一個新人都不願用了——哪怕新人為了攀上理國公府,給他幾倍的好處。
接觸他不成,為免於打草驚蛇, 她和寶慶姐姐只得暫停計劃半年, 換過一批人, 分頭試探其餘可疑管事。
終於叫她等到了。
魏林醉後說漏嘴, 說二十年前,他曾受理國伯吩咐南下一次,是看管一家人老實到南邊安家。
他說, 這趟差事雖然沒大油水,走得倒算輕松。那一家子全是老弱婦孺, 只有一個十八·九的小子, 算是大人, 路上根本不敢起歪心思, 還殷勤服侍他,每天買好酒好菜請他。到了揚州,這家子就買房置地, 過上日子, 又不到一個月, 竟做起生意了。他又留了兩個月,看他們果然老實, 就回京來覆命,只可惜,老爺沒賞他太多。
魏林沒說這一家人姓什麽。寶慶姐姐的人怕他起疑,也沒敢深問,只當聽了個故事過去。
但紀明遙覺得——她就是覺得——如果姨娘的姓氏沒被改過,這一家人,應是姓“沈”。
他們應就是,姨娘——她這一世親生母親——的親人。
是賣了她娘的人。
是賣了她娘,還拿著娘的賣身銀子,過得很好的人。
紀明遙把“沈”字寫了滿紙,隨後揉皺、撕碎、放入火盆,毀屍滅跡。
冷靜、冷靜,她對自己說。
先別做定論。
已經等了這麽多年,還差這一兩年嗎?
將去邊關,紀明遙請寶慶送了她幾個女護衛。
一路北上,她和溫從陽趕在新年之前到了邊關雙平府。
新年一過,紀明遙便令女護衛中的兩人帶青霜、花影和幾個可靠男子一起南下去揚州,找尋仁聖三年在揚州新落戶、安家、買房,還做起了生意的“沈家”。她命,如若找到,先不必與他們有任何直接接觸,只需詳細探明“沈家”每個人的現狀和二十二年來所有經歷,回來告訴她。
離開理國公府,她終於能自由使用手中資源。
溫從陽向來不管她做什麽,只要她高興就好。就算他好奇服侍的人怎麽少了,也最多會問一句,她只需給出一個合理回答,他便不會再懷疑追問。所以,她也不用怕被他阻攔。
現在,她是真的有點喜歡他對她的“癡情”了。
某種意義上,他很聽話。
邊關苦寒,不比京中富庶繁華,氣候也更冷。將至陽春三月,天上卻仍在飄雪。
而溫從陽調來邊軍,雖從五品千戶升為正四品指揮僉事,卻也不再是金尊玉貴的國公府大少爺。
東羌蠢蠢欲動。他來邊關是為守疆衛土,並非是來享受,又上有總兵霍元和眾指揮,即便他有心,想給紀明遙安排和在京中理國公府一樣的生活條件,也不可能做到。
他很愧疚。非常愧疚。
紀明遙當然體貼地告訴他:“說要和表哥一起來的時候,這些我就都想到了。表哥知道,我一向不看重吃穿用度,這樣已經很好。表哥也不必再對我愧疚、為我難過:能和表哥在一處,我真的很高興。表哥只管用心在正事上,早日得勝,咱們便能早日回家。”
這話說出口時,是真是假,她自己都不會去想。
她早已欺騙自己成了習慣。
溫從陽重振精神,去往營中練軍。
紀明遙獨自思索片時,開始給代夫任四安指揮使的方夫人寫信。
成婚四年,幾乎全京城都認為,溫從陽從一個不學無術、字都認不全的紈絝,成為踏實在京營裏任職、還一年比一年功勞更多、甚至自請來邊關的忠勇小將,離不開她這“妻子”的督促教導。
大約是溫慧的手筆,為挽回紀家女兒和她身為母親的名聲,京裏還在讚揚她是,“賢妻”。
但其實,在來到雙平之前,她從來沒有主動督促過溫從陽習武、上進。
重活二十年來,一次都沒有。
她都沒讓自己“上進”,怎麽可能耗費精神,整日去想怎麽敦促別人努力。真有這個精力,她一定會用在自己身上。
成婚之前,全是溫從陽先自己做成什麽,再來向她邀功,求她的鼓勵和誇讚。他還會經常同時帶來很多麻煩,讓她不得不疲乏應對。若他哪次只是單純做成了一件事,她簡直想燒香。
暗示霍元嚴格管理他,是她給張老夫人理由找她的不痛快,避免圓房。
但她也沒有辦法阻攔溫從陽上進。
她鼓勵是錯、阻攔更是錯。不阻攔,至少他真的會有進步,也能算是好事吧。
重生到這個世界後,她更是沒有再像上一世一樣,拼盡全力,鞭策過自己力爭上游了。
她想活下去。身體健康地活下去,也不被人陰謀針對,好好活下去。
可現在,她有些後悔,至少在閨中時,她應該學會騎馬。
她不該被母親的去世困住。
若想真正為母親討還公道,她就不能被那個黃昏困住。
否則,她該怎樣在軍中做出些許實績,正式站到皇後眼前。
再想得悲觀些,若敵軍破城,她還不會騎馬,連跑都跑不快。
命都沒了,還談什麽公道。
去年三月,紀明遠和齊國侯二妹妹成婚之後,劉皇後開始重建宮中女官體制,還在京中選拔了三十一位腹有詩書的女中英才,整理歷代賢女、才女詩文,修書刊印。
紀明遙詩文不堪,自然不在入選之列。
但曾在秋獵夜宴上以詩賦獲賞的紀明達,也未能入選。
顯然,皇帝和皇後,對安國公與齊國侯的聯姻,極是不滿、提防。
婚事一成,這兩人的野心,也已昭然若揭。
紀明遙也是安國公之女。她甚至嫁的是安國公夫人的娘家。從前年到去年,她還親自往來安國公府足有近九個月,替紀家操辦了這樁婚事。若非有寶慶姐姐的關系在,比起紀明達,她應更不受帝後信任。
但若……她想叫理國公府死呢?
管教家人不利、縱使豪奴欺壓百姓等罪名,只能讓這些勳貴禁足、罰俸、停職。真正被杖刑、流放、砍頭的,只有各家奴才。
可若是勳貴本人強奪民女,還逼迫其家人遠走他鄉呢?
本朝律法——
強奪良家婦女,當處絞刑!
首先,她要等到切實的證據。
其次,她需要盡可能高的身份。或者說,能讓皇後和皇帝看到眼中的價值。
她相信這世上仍有公義在。當今皇帝勵精圖治、愛民如子,大周境內稱得上吏治清明、百姓溫飽安樂。就算她現在尋上都察院彈劾理國公府或去敲登聞鼓,也有五分可能會討回公道。
但她想集齊證據、確保萬全。
晾幹信,紀明遙親手裝入信封,封口,又備上一份厚禮,令人速送往四安府給方夫人。
這是一封請求結交的信。
方夫人讀書之家出身,少不學武藝,卻能在丈夫戰死後,一力擔起亡夫之責:上能指揮全軍、親身上馬殺敵,立功得皇帝加封為夫人,暫代四安指揮一職;下能讓麾下將士鹹服。她想討教。
重學武藝怕是來不及了。但她想知道,在她不能上戰場的情況下,她在軍中,還能做什麽?
後勤?糧草?協助練兵?
信送了出去。
紀明遙點齊所有女護衛,讓她們一起教她騎馬。
一共十個人,陣勢是有些大了。
但她認為,她的確需要這麽多人。
……
新任東關省按察副使、崔玨,走出軍營上馬。
大周一京十八省,獨有東關省地廣人稀、氣候寒冷,又臨近東羌敵國,常有大小戰事,因此不設布政使司,只由靖北將軍統管軍政,又設參政、參議各兩員及按察副使兩員,分管民生刑獄諸事,可上奏直達天聽。①
崔玨上任按察副使已有兩月,衙門駐地在雙平四百裏外的長興府,今日來雙平府軍中是為公事。
現公事已畢。趁天色尚明,他該啟程回去了。
但走出軍營不到十裏,在密林之外,他看見有人正學騎馬。
雖然相隔甚遠,他仍一眼認出,被許多護衛簇擁在馬上那人,是他的妻妹——紀明達的二妹妹。
紀恭人。
與他無關。
可崔玨將收回目光時,紀恭人卻在馬上搖搖欲墜——不,她真的掉了下來!
怎會如此!
崔玨猛然勒馬。
兩個女護衛接住了紀恭人,似乎沒叫她受傷。
紀恭人倚著護衛,在地上坐了片刻。
她好像在哭。
很快,她擦了擦臉,站起身。
她開始繼續學騎馬。
這次,是一個女護衛同她一起上馬,在她身後護住她。
他該走了。
崔玨垂眸,看一眼手中韁繩。
他縱馬離去。
-
京中,安國公府。
徐老夫人已在回光返照之時。
自從嫡長孫紀明遠和齊國侯府的二姑娘定親,她和親兒子大吵過一場,就一病不起,多少名醫診治,良藥下肚,也不見分毫效驗。到現在熬了快兩年,終於連參湯也吊不住她的命。
闔府子孫皆候在安慶堂。出嫁的女兒亦回來相送。
紀明德假作拭淚,實則不住瞥向大姐姐,心裏偷笑。
她從前還可惜太太偏心,她不能嫁給溫表哥。可那時她太年輕了,想少了,表哥算什麽?她是國公之女,自然該嫁未來侯爺。像表哥辛苦掙紮在京營兩三年,調去北疆才是四品指揮僉事。理國公府是還有爵位,卻是降等襲爵,傳到他身上只剩子爵,將來二姐姐也只是子爵夫人罷了!再過二三十年,真要論起身份,二姐姐和大姐姐都只有給她行禮的份!
再看大姐姐,嫁了當年“大周最好的男子”又怎麽樣?夫妻快五年,卻處得像仇人,吵架吵得滿京裏看笑話。
現在可好了,大姐夫一個人去了北疆東關,把大姐姐留在家裏,大姐姐想吵也沒得吵,不知是不是寂寞得很?
還有啊——
紀明德扶著小腹,掩住嘴角。
不算四妹妹,姊妹裏數她出閣最晚,可她已生下兒子,養到兩歲,現在又懷上了一胎。而兩個姐姐,一個成婚快五年,一個成婚整四年,卻都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兒半女。
誰能想到,一家姊妹裏,竟是她嫁得最好,日子也最舒心呢!
可見命運不由人。太太再偏心,該享福的還是會享福,該受苦的還是得受苦!
安慶堂臥房內。
徐老夫人不肯再對安國公說一句話。
她只想和大孫女說話。單獨說話。
安國公只好走出臥房,叫進不省心的大女兒。
紀明達一雙眼睛早腫得快睜不開。她哭著撲到祖母身前。
“明達、明達!”徐老夫人用枯瘦青黑的手,顫顫摸到孫女的臉,“你記住、你一定記住!”
“你不許跟崔玨和離!”她用盡全力說。
“你這輩子,就留在崔家,長長久久,留在崔家!”她淒然淚下。
她的兒子,在帶著全家走一條不歸路。
她是活不成了。人一死,也管不了那許多。可至少、至少保住明達!
她以前嫌崔家不識好歹,竟敢疏遠著安國公府,可現在看,竟是好事!崔家不摻和這些掉腦袋的事,明達是出嫁女,或許就不會被她父親牽連,能一輩子在崔家安安穩穩地活下去。若是和離回來,不知還會叫她父親再嫁去誰家,那就,更難保住命了!
徐老夫人兩眼漸漸看不見了。
“快答應、快答應!”她聲音也啞了,說出的話幾乎不成句子。她向前摸索,摟住孫女,不住地說,“快答應啊!你這孩子,不是一向最聽話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