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口腔進食
關燈
小
中
大
在醫院,水沫蛋當然是無法蒸煮的。當時,我們都是將調好水沫蛋的瓷碗拿到公用微波爐處進行加熱的。到現在,我還能清楚的記得,不管放的水多還是少,用微波爐加熱的時間控制在一分半到兩分鐘之間為最好。用微波爐加熱的水沫蛋,胃口當然比不上蒸煮的,但身在醫院,也只能將就著了。
食道癌術後患者的飲食,講究的是少吃多餐。少吃,是因為食管被切除一部分之後再接上的時候,就是將上面食管的往下拉了一拉,將下面的胃往上提了一提。如果多吃的話,那麽過重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下墜,會拉伸接口從而引發滲漏甚至斷裂的危險,即便只是出現比較輕微的食管變細的現象,也必然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多餐,自然是為了補充患者所必須的營養。一次大手術後,患者想要徹底恢覆,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主治醫師的話來說,就是必須要有充足而豐富的營養攝入,否則病人是很難快速恢覆的。要不,南邊床上的主治醫師也不會一天開出兩瓶營養液了。
正是由於多餐,所以兩頓水沫蛋也只不過是每天飲食中的配角而已。剛剛開始用嘴進食的時候,也是先用湯之類試一試。但,即就是清淡的湯汁,久未進食的父親也是一個勁地誇讚“好吃”!後來,食物才逐漸增加厚度並豐盛起來。
用嘴進食跟打食時相比,負責後勤的姐姐所費之精力明顯多了不少。因為,現在不僅要考慮營養的問題,還要註意食物的味道以及種類的合理搭配。說得簡單點,如果做出來的食物,父親不願意吃,那麽不管其中營養有多豐富,也絕對是百搭。
起初,遵照主治醫師的囑托,父親每天的用餐量是八到十頓。算下來,幾乎是每兩到三小時就要吃一次。晚上,由於父親要休息,所以用餐的間隔時間會長一些。因此,一天之內想要完成八到十頓的任務的話,白天吃飯的頻率就勢必要有所提高,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父親白天基本都是兩個小時就吃一次的。一天這麽多頓,而且間隔的時間如此之短,想要讓父親每頓都吃得有滋有味,想要避免吃煩、吃膩的現象的出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父親自己進食那一天開始,如果說姐夫、母親和我是身體上的勞累(要輪換著值班),那麽姐姐就是精神上的勞累了。因為,姐姐每天都得絞盡腦汁地想。正常人所吃的飯菜,父親是不能吃的。父親吃的是介於湯與飯之間的一種比較特殊的食物。不能太薄,太薄了,營養會跟不上;不能太厚,太厚了,下咽時的巨大阻力會拉傷食道縫合處;不能太硬,太硬了,吞食的時候勢必會直接給脆弱的食道吻合口帶來損傷。其實,即就是沒什麽講究,這種要求嚴格的食物也是比較難以烹制的。更何況,當時,姐姐還得想方設法地不斷變幻花樣呢?
現在已經不是記得十分清楚了。印象中,有粥類的,當然不可能是單純的米粥,其中往往會添加不少佐料。有時候是蔬菜類的,比如青菜、胡蘿蔔、黃瓜……這些蔬菜可不是簡單地洗凈加入。只要有蔬菜,在蒸煮之前,都會將之切,不,用“剁”更準確一點,剁成碎末狀。入鍋的時辰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早了,蔬菜的色澤會發生改變,比如由綠變黃,當然這也會導致葉綠素的流失;晚了,蔬菜就會過硬,這樣父親吞咽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風險。有時候是肉類的。如果是豬肉,那麽就得先將之剁碎,然後下鍋和米一起蒸煮。一直到煮到肉屑透爛為止。如果是魚類的,那麽得先煮熟,然後將魚刺剔除幹凈,最後才能跟米一起蒸煮。
有面食類的。面食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面條。面條中當然也會加些蔬菜。蒸煮面條的時候,一定要煮透、煮爛。一是餛飩。餛飩吃的時間已經比較靠後了。因為餛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難以吞咽的一種食物。生性謹慎的主治醫師就將這一食譜押後了又押後。當然,餛飩一般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前面跟大家提過了,父親比較喜歡的就是我們當地一個特色小吃某某(地名)小餛飩。只要父親想起要吃,我們都是專門前去據說味口最好的那家小餛飩店去買。也許,那時候才是姐姐最為輕松的一刻吧。
也有湯類的。當然,這裏的湯跟前面所說的湯汁是有很大區別的。前面所說的湯汁是真正意義上的湯汁。就是用骨頭、鴿子、魚等等蒸煮出來的純湯水,不帶其它任何一點雜質。這裏所說的湯類,是將之前所提到的蒸煮出來的湯汁先盛出來,然後進行再加工。比如裏面放上蠶豆。使勁地蒸煮,直至將蠶豆煮到入口即化的程度。當然,裏面也會適當地添加一些綠色的蔬菜。比如裏面放些皮子(方言,指的是做豆腐的時候,用稭稈從最上面所提結出的一種油狀物,一旦凝固之後,就如同動物的表皮,因此稱為皮子。當地人將之視為大豆的精華。皮子一直是當地人眼中營養最為豐富的食品之一。)。皮子切得很細很短。待皮子煮過一段時間,再將其它配料(蔬菜、煮爛的肉末)放入一起烹飪。
粥類、面食類和湯類,交替出現,各種食物輪流上陣,在厚薄適中、軟硬適應的大前提下,既能保證營養的正常供應,又能確保父親的旺盛食欲。可以說,那段時間,姐姐費盡心思地做到了色香味俱全且頓頓不重樣、天天有驚喜。反正,在我的印象中,住院期間,父親就從來沒有一次因食物而抱怨、不滿過。
直到現在想來,我還有些佩服姐姐。跟我那天天強打精神的守護相比,姐姐做飯過程中所體現的技術含量明顯要高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食道癌術後患者的飲食,講究的是少吃多餐。少吃,是因為食管被切除一部分之後再接上的時候,就是將上面食管的往下拉了一拉,將下面的胃往上提了一提。如果多吃的話,那麽過重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胃下墜,會拉伸接口從而引發滲漏甚至斷裂的危險,即便只是出現比較輕微的食管變細的現象,也必然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多餐,自然是為了補充患者所必須的營養。一次大手術後,患者想要徹底恢覆,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主治醫師的話來說,就是必須要有充足而豐富的營養攝入,否則病人是很難快速恢覆的。要不,南邊床上的主治醫師也不會一天開出兩瓶營養液了。
正是由於多餐,所以兩頓水沫蛋也只不過是每天飲食中的配角而已。剛剛開始用嘴進食的時候,也是先用湯之類試一試。但,即就是清淡的湯汁,久未進食的父親也是一個勁地誇讚“好吃”!後來,食物才逐漸增加厚度並豐盛起來。
用嘴進食跟打食時相比,負責後勤的姐姐所費之精力明顯多了不少。因為,現在不僅要考慮營養的問題,還要註意食物的味道以及種類的合理搭配。說得簡單點,如果做出來的食物,父親不願意吃,那麽不管其中營養有多豐富,也絕對是百搭。
起初,遵照主治醫師的囑托,父親每天的用餐量是八到十頓。算下來,幾乎是每兩到三小時就要吃一次。晚上,由於父親要休息,所以用餐的間隔時間會長一些。因此,一天之內想要完成八到十頓的任務的話,白天吃飯的頻率就勢必要有所提高,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父親白天基本都是兩個小時就吃一次的。一天這麽多頓,而且間隔的時間如此之短,想要讓父親每頓都吃得有滋有味,想要避免吃煩、吃膩的現象的出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父親自己進食那一天開始,如果說姐夫、母親和我是身體上的勞累(要輪換著值班),那麽姐姐就是精神上的勞累了。因為,姐姐每天都得絞盡腦汁地想。正常人所吃的飯菜,父親是不能吃的。父親吃的是介於湯與飯之間的一種比較特殊的食物。不能太薄,太薄了,營養會跟不上;不能太厚,太厚了,下咽時的巨大阻力會拉傷食道縫合處;不能太硬,太硬了,吞食的時候勢必會直接給脆弱的食道吻合口帶來損傷。其實,即就是沒什麽講究,這種要求嚴格的食物也是比較難以烹制的。更何況,當時,姐姐還得想方設法地不斷變幻花樣呢?
現在已經不是記得十分清楚了。印象中,有粥類的,當然不可能是單純的米粥,其中往往會添加不少佐料。有時候是蔬菜類的,比如青菜、胡蘿蔔、黃瓜……這些蔬菜可不是簡單地洗凈加入。只要有蔬菜,在蒸煮之前,都會將之切,不,用“剁”更準確一點,剁成碎末狀。入鍋的時辰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早了,蔬菜的色澤會發生改變,比如由綠變黃,當然這也會導致葉綠素的流失;晚了,蔬菜就會過硬,這樣父親吞咽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風險。有時候是肉類的。如果是豬肉,那麽就得先將之剁碎,然後下鍋和米一起蒸煮。一直到煮到肉屑透爛為止。如果是魚類的,那麽得先煮熟,然後將魚刺剔除幹凈,最後才能跟米一起蒸煮。
有面食類的。面食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面條。面條中當然也會加些蔬菜。蒸煮面條的時候,一定要煮透、煮爛。一是餛飩。餛飩吃的時間已經比較靠後了。因為餛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難以吞咽的一種食物。生性謹慎的主治醫師就將這一食譜押後了又押後。當然,餛飩一般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前面跟大家提過了,父親比較喜歡的就是我們當地一個特色小吃某某(地名)小餛飩。只要父親想起要吃,我們都是專門前去據說味口最好的那家小餛飩店去買。也許,那時候才是姐姐最為輕松的一刻吧。
也有湯類的。當然,這裏的湯跟前面所說的湯汁是有很大區別的。前面所說的湯汁是真正意義上的湯汁。就是用骨頭、鴿子、魚等等蒸煮出來的純湯水,不帶其它任何一點雜質。這裏所說的湯類,是將之前所提到的蒸煮出來的湯汁先盛出來,然後進行再加工。比如裏面放上蠶豆。使勁地蒸煮,直至將蠶豆煮到入口即化的程度。當然,裏面也會適當地添加一些綠色的蔬菜。比如裏面放些皮子(方言,指的是做豆腐的時候,用稭稈從最上面所提結出的一種油狀物,一旦凝固之後,就如同動物的表皮,因此稱為皮子。當地人將之視為大豆的精華。皮子一直是當地人眼中營養最為豐富的食品之一。)。皮子切得很細很短。待皮子煮過一段時間,再將其它配料(蔬菜、煮爛的肉末)放入一起烹飪。
粥類、面食類和湯類,交替出現,各種食物輪流上陣,在厚薄適中、軟硬適應的大前提下,既能保證營養的正常供應,又能確保父親的旺盛食欲。可以說,那段時間,姐姐費盡心思地做到了色香味俱全且頓頓不重樣、天天有驚喜。反正,在我的印象中,住院期間,父親就從來沒有一次因食物而抱怨、不滿過。
直到現在想來,我還有些佩服姐姐。跟我那天天強打精神的守護相比,姐姐做飯過程中所體現的技術含量明顯要高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