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番外三(前世)(小修

關燈
番外三(前世)(小修

南集生產隊來了新知青。

隊裏人卻並沒有多歡迎。

今時不同往日, 如今已經不是他們對城裏來的知青好奇的時候了。

這些年,南集生產隊先後也來過幾批知青,徹底打破了他們對城裏人的濾鏡。

不會幹農活, 事兒多, 勾得他們隊裏的大姑娘小夥子想東想西, 還要分他們的糧食。

總之,在隊裏人的眼裏, 知青就代表著兩個字——麻煩!

孟秋他們也意識到了村裏人對他們的不歡迎。

“到了!”

到了村口,去公社接他們的李大叔把牛車一停,指了個方向:“知青點就在那邊。”

“你不送我們過去?”劉娜不敢置信。

“就這麽點路?”李大叔氣笑了, “我還送你們過去?”

“那我們的行李怎麽辦?”

“怎麽辦?涼拌!還沒找你們要牲口嚼頭呢!”

李大叔駕駛著牛車,頭也不回地離開。

自此,村裏又多了一條傳說,新來的這批知青比之前的還不如, 幾步路都不願意走, 竟然還想讓牛車給他們送到知青點。

孟秋和另外兩個人互相看看,上前整理自己的行李。

自己走唄,還能咋辦?

孟秋從行李包下面解開幾塊木板,又從小兜裏掏出工具,敲敲打打, 將行李一層一層地放上去,用繩子綁好。

馬裕和徐國良見了:“你這……”

孟秋笑笑:“我力氣不夠大, 行李拿不下, 所以做了個小工具。”

其實就是個簡易的行李車,之前在城裏, 水泥地面,走起來更方便。到了這裏, 雖然地面崎嶇不平,也能省點力。

馬裕和徐國良看著眼饞,他倆也不是身強體壯的人,這小工具,其實他倆也挺需要的,只是大家第一次見面,不好意思開口。

孟秋看出了他們的想法:“要不,咱們互相幫助吧?”

把重的東西放行李車上,兩個人負責推行李車,另一個人負責提小東西。

兩人一口答應。

劉娜見他們把自己的行李忽略了,不滿道:“你們怎麽不把我的行李放上去?”

馬裕、徐國良和劉娜是一輛車的,一路上已經深知這位的大小姐做派。

甭管怎麽說,他們又不是她的誰誰誰,誰樂意給她白幹活?

兩人都沒接茬。

孟秋雖然火車上沒跟他們一起,但從公社到生產隊的這一路上,也看出了這位劉同志的不好相處。

她道:“可以放,那你要拿其他行李。”

劉娜說:“憑什麽?”

孟秋道:“因為我們是‘互相’幫助!”

她看著劉娜,很堅持。

劉娜張了張嘴:“……拿就拿。”

四個人合作,終於到了知青點。

劉娜的大小姐脾氣又犯了:“這也太破了吧?”

南集生產隊的知青點就是一個農家小院,正面兩間茅草屋,右手邊一間,東邊院墻還塌了一角。

從城裏一路過來,像是突然回到了幾十年前,強烈的對比感,讓人難以接受。

不止劉娜,孟秋三人的心也沈了沈。

孟秋想到原身的家,難怪大家要死要活,都不願意下鄉。這個時代的鄉下和她前世真的沒辦法相比。

右手邊的茅草屋裏走出來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同志,她露出爽朗的笑容。

“你們是新來的知青吧?快進來!我叫張鳳蘭。”

張鳳蘭同志領著他們進去,介紹道:“這兩間是宿舍,左邊這間是女同志的,右邊這間是男同志的。知青點的房子不多,大家住的是大通鋪。”

張鳳蘭給兩個男同志指了指位置,領著兩個女同志進宿舍。

屋裏有兩張炕,一大一小,大的那張靠裏,小的這張在進門左手邊,對著門,進進出出,不大方便。或許是因為如此,小的這張空著,大的上面放著四套被褥。

張鳳蘭道:“本來咱們這兒住著六個人,有兩個同志跟本地社員結婚,搬了出去,正好空了兩個位置。”

“其他人上工去了,中午就能見到。我就不廢話了。”她笑笑,“你們先收拾吧,有需要再喊我,我就在廚房。”

她指指剛才出來的側邊的茅草屋。

原來那裏是廚房。

人一走,劉娜的眉頭就皺了起來:“這怎麽住啊?”

她的表情嫌棄。

孟秋自顧自解下行李,劉娜見她不理自己,覺得沒意思,抱著自己的被褥,左右打量。

外面的位置不止對著門,靠墻的一側還開了一扇窗戶,不僅沒隱私,冬天的時候,還不暖和。

毫無疑問,肯定是裏邊好。

劉娜將自己的被褥放上:“我要睡裏面!”

孟秋看看,目光在側墻的窗戶上停了停,道:“行。”

農家的屋子,開的窗戶小,外面亮堂多了。

不過,她看向已經被褥鋪上的劉娜:“你不擦擦就鋪?”

炕上光禿禿的,什麽也沒有,劉娜伸手一抹,發出尖叫:“啊我的被子——”

隔壁,聽到她的叫聲,馬裕和徐國良對視一眼,聳了聳肩。

和他倆相比,孟秋和劉娜的住宿條件算好的了,他倆連單獨的炕都沒有。

男同志這邊是一溜大通鋪,住了六個人,男同志又不愛收拾,他倆都找不著空地方。

其他人不在,兩人也不好動人家東西,把行李往邊上一放就出去了。

見孟秋和劉娜在打水收拾,兩人過去幫忙,孟秋道:“謝謝。”

馬裕道:“不謝,互相幫助嘛。”

中午,知青點的人陸陸續續回來,其中一位長相有些顯老的男同志主動和他們打招呼。

“你們好,我叫陳國強。”

徐國良一笑:“巧了,我叫國良,徐國良。”

陳國強和他握手:“哈哈,徐國良同志,你好。”

張鳳蘭同志和他們介紹過,陳國強同志是最早一批到南集生產隊下鄉的人之一,下鄉已經快十年了,也是大家知青點的老大哥。

除了他,其他人對他們的到來既不熱情,也不冷漠,就是平平淡淡。

但當孟秋他們知道今天的飯菜是大家一起貢獻出來的,他們的心裏還是產生了一絲感動。

“這也算是咱們這兒的一個習慣,第一頓飯,大家共同出力,歡迎新同志。”陳國強道。

“你們剛來,還沒有糧食,我建議你們下午先去找大隊長。按照標準,在秋糧下來前,你們的口糧是由國家給,每人每月四十斤糧。”

“之後就跟社員們一樣,按照工分來,工分越多,年底分的糧食越多。”

“就四十斤?”劉娜問,“不夠吃怎麽辦?”

張鳳蘭笑道:“四十斤不少了,實在不行,拿其他東西混一混,總能混過去。”

“什麽東西?”

張鳳蘭好脾氣地說:“南集生產隊雖然偏僻,卻靠山。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個季節,山上的野菜多,多弄點回來,還能省點糧食。”

孟秋暗暗將這點記下。

下鄉之前,她就打聽過,這個時代的工分制度,一個成年男人都很少能拿十個工分。女同志一般在五到六工分。

至於她,孟秋有自知之明,估計要再打個折,暫且按三個工分算。

一年下來,或許每個月都分不到四十斤糧,要想填飽肚子,勢必要想想其他辦法。

“還有一個,”陳國強道,“咱們知青點吃的是‘大鍋飯’。”

他們不像本地社員,家裏有人煮飯,也不可能每天上工中途跑回來,所以,大家是在一塊兒吃的。

知青點的所有人一人一天負責煮飯,其他人用自己的飯盒裝好米,煮飯的那人給蒸好,回來就能吃。

自己吃得多就多放點米,吃得少就少放,也不存在吃了別人糧食的事。

當然,菜就是大家一起吃了,也不可能給每個人炒一份。不過菜也是分公共的,和個人的。

比如知青點的自留地裏種的就是大家共有的,還有像是一起去山上的收獲,就放在一起,大家一起吃。

至於自己折騰的那些,屬於個人的東西,可以開小竈,也可以寄回家,公共的菜吃完,大家都要交東西,也可以交這部分。

總的來說,還是挺公平的。

孟秋幾人點點頭,劉娜問:“不會做飯怎麽辦?”

“那就只能學。”陳國強道。

下鄉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總不能就她一個不做,其他人也會有意見。

吃了飯,其他人上工,做飯的那個人還要負責洗碗刷鍋,張鳳蘭在廚房忙。

孟秋進去幫忙,張鳳蘭道:“不用,你們去歇會兒吧,等會我忙完,帶你們去找大隊長。”

孟秋道:“我也不會做飯,張同志,你能教教我嗎?”

張鳳蘭一笑:“行!”

也不是所有的知青剛來都會做飯,比起叫苦的、推脫的,還是這樣主動學習的,讓人觀感更好。

張鳳蘭沒有再拒絕她的幫忙,一邊洗刷,一邊講解,廚房裏的東西都放在那兒了,土竈怎麽用,蒸飯放多少水,蒸多長時間,炒菜放多少油多少鹽……

馬裕、徐國良本來是在收拾床鋪的,中途也加入進來,土竈他倆也沒用過。

聽著廚房裏傳來的隱隱約約的聲音,躺在床上休息的劉娜翻來覆去,嘟囔道:“馬屁精……”

她翻了個身,重重地拍了下孟秋的床鋪。

第二天,幾人就要跟著大家一起上工了。

早晨,五點剛過,大家就起來了。

孟秋他們雖然昨天休息了半下午,但先是火車,又是汽車,再是牛車,還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千裏迢迢過來,半下午的功夫根本沒緩過來,四個人都沒休息好。

孟秋往臉上潑了潑水,涼水激得她打了個寒顫,總算清醒了一些。

天色還未完全亮,遠處是農田和群山,全然陌生的景色。未來六年,她就要在這裏度過了。

很快的,她想,一定會很快的。

吃完早飯,幾人跟著其他人一起去上工的地點。

陳國強很有責任心,帶著幾人去找大隊長,等大隊長給他們分派活計。

大隊長看著新分來的四個知青,很想抽口煙,就這四個人,一看就不是幹活的料!

兩個男同志還罷了,隨便往哪裏一塞,這兩個女同志……長得太好了。

大隊長想了想:“你倆就去拔草那一組吧。”

那是一幫老娘們,大小夥子們有賊心也不敢過去。

大隊長喊了個嬸子過來,把兩人領走了。

跟嬸子們一起幹活,嘴甜點,嬸子們不介意教你,就是有一點不好,嬸子們幹活,嘴也不閑著。

“家是哪兒的啊?”

“家裏兄弟姐妹幾個?都下鄉了嗎?”

“爹媽是幹什麽的啊……”

孟秋和劉娜兩個沒經驗的,根本招架不住,要不是中午下工鈴打響,祖宗八代都得被這幫嬸子大娘們打聽出來。

“下工了,走走走,回家吃飯!”

“小孟,小劉,下午再見……”

孟秋和劉娜互相看看,頗有些同病相憐。

劉娜挽住孟秋的胳膊:“走走走,咱們也回去,累死我了。你看我的手!”

“你怎麽不戴手套?”

“我只有帶毛的手套。”

“我還有雙備用的,可以先借你用。”

“你怎麽準備得這麽齊全……”

兩人邊走邊往知青點去,而嬸子大娘回到家,說起新來的知青,連連搖頭。

“那活幹得,嘖!”

“拔個草還帶手套,真嬌氣!在家裏估計都沒幹過活!”

“我看啊,頂多拿三個工分,不得了了……”

“那兩個男的怎麽樣了?”

“別說了,挑個擔子都差點栽到田裏!”

“哈哈哈哈……”

鄉下沒什麽娛樂活動,新知青的到來,也算是大家的一個調劑了。

長輩們說他們不會幹活,有小輩就小聲道:“那人家長得好看啊……”

被當媽的一筷子敲在頭上:“長得好看能當飯吃啊?別給我搞什麽花花心思,讓我知道,腿給你打斷!”

小輩捂著腦袋,不敢說出口了,卻在心裏道,就是好看啊。

城裏來的知青和他們鄉下人就是不一樣,大隊長家讀過書的冬梅說那叫氣質。

這次來的兩位女同志更加好看,尤其是那位孟同志。昨天她們去找大隊長,從田邊走過,他們眼睛都看直了。

他還從來沒見過這麽好看的女同志,跟電影明星似的。

至於他媽說的話,他想有什麽花花心思,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他呢。

第一天上工就把四個新人給幹趴下了。即便是拔草這種活,孟秋和劉娜兩人也幹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劉娜躺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叫著。

孟秋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默默捶腰。除了腰和脖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低血糖,今天幹活,稍微幹了一會兒,她的頭就有點暈。

張鳳蘭就說:“要不你今天就別上山了,留下來好好歇歇吧。剛開始幹活都這樣,不適應。”

孟秋道:“沒事,我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每天都要幹活,聽他們說,現在的活還比較輕松,等到秋收,才是脫一層皮。

不趁著現在多囤積一些糧食,到那時候,更沒有精力了。

她呼出一口氣,站起來,拿上籃子,笑了笑道:“我好了,走吧。”

劉娜在裏面伸長脖子看了一眼,咚,趴下,反正她是不去的,累死了。

孟秋覺得自己還是挺幸運的,決定下鄉之前,她打聽過,下鄉之後並不那麽好,除了環境惡劣,還有的就是當地的人,以及其他知青。

南集生產隊的情況她尚未完全了解,但目前來看,無論是跟她同批下鄉的知青,還是知青點的老知青們,都是比較好相處的人。

尤其是陳同志和張同志,很照顧他們這些新人。

一起上山的還有另外三個女知青,其中一個第一晚還差點跟劉娜吵起來,但對張同志帶上她這個“累贅”,也沒說什麽。

張鳳蘭見孟秋悄悄打量周亞男,就說:“你別看亞男看起來不好相處,其實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昨天中午吃飯,那條鹹魚還是她貢獻出來的呢。”

這年頭,鹹魚真的是好東西了,又有鹹味,又是肉。

“哦——”孟秋點點頭,在周亞男同志的身上貼了個“嘴硬心軟”的標簽。

當然,最好的就是張同志了。

她不認識野菜,下鄉之前,還去書店找過類似《植物大全》、《野菜圖鑒》的書,根本沒有。

張同志就告訴她這個是什麽,那個是什麽,哪個能吃,哪個不能吃,還幫她挖。

孟秋十分不好意思:“我自己來,謝謝……鳳蘭姐。”

“不客氣!”他們這些知青遠離家鄉來到這裏,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她當年也受過別人的幫助。

春天山上的野草長得好,一茬一茬的。除了知青們盯上了,隊裏的人也沒放過。

白來的東西,給家裏添盤菜也是好的。

知青們人少勢弱,一般不跟本地人爭。

孟秋就聽張鳳蘭教她:“……咱們這個生產隊風氣還算可以,沒有那種故意欺負知青的。但咱們畢竟是外來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孟秋“嗯嗯”點頭:“我記住了。”

“沒事,這山夠大,野菜長得多,一時半會兒挖不完,咱們走遠一些不愁挖不到。”

張鳳蘭領著孟秋往更遠的地方走,壓低聲音道,“等哪天叫上男同志們,咱們往山裏去,說不定還能找到好東西呢。”

兩人找了一處背面的山坡,一窩一窩的都是野菜。

“好了,挖吧!”張鳳蘭說。

周亞男三人作伴去了另一處。

孟秋埋頭,吭哧吭哧地挖了起來。同樣的動作姿勢,拔草的時候,只覺得累,挖野菜卻充滿幹勁。

這大概就是收獲的動力。

“鳳蘭姐,你看這個是什麽?”

“野韭菜!運氣不錯啊,可以加個菜了。”

孟秋高興地笑,別的野菜她不認識,韭菜她還是知道的。

張鳳蘭說:“咱們記著這地方,回頭說不定還能再長出來。”

“好。”

眼看挖得差不多了,兩人準備去找周亞男她們。孟秋站起來,提上籃子,正準備轉身,不遠處經過一個人。

背著一個背簍,上面堆著柴火,足有半人高,看起來就重,他卻仿佛背的是空背簍一樣,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如履平地。

孟秋不由多看了兩眼:“鳳蘭姐,那是誰?也是知青嗎?”

氣質看著不太像這裏的人,可她在知青點也沒見過他。

張鳳蘭看清是什麽人,臉色微變,拉著孟秋就走。

孟秋疑惑不解,張鳳蘭低聲解釋:“他不是知青,他是……咱們上山的時候,沒從那邊走,那邊的山坡上是隊裏的豬圈,豬圈旁邊以前是牛棚,現在住著下放的人。”

“他就是其中一個,黑五類!”

“反正你記住了,不要跟他們接觸!千萬不要!”張鳳蘭嚴肅警告。

孟秋點點頭,回頭看了一眼,人已經消失了。

只言片語隨著風傳到當事人耳中,季嶼卻好似沒有聽見。

他回到牛棚,陸廣山和謝行舟在餵豬,徐念薇在編草簾子。

見他回來,陸廣山和謝行舟上前,接過背簍,將上面的柴火、幹草拿下來,底下是幾個野鴨蛋,和一只兔子。

幾人也沒有細看,先把背簍拎到了牛棚裏面。

陸廣山穿著一身破舊的軍裝,檢查了一下,笑道:“小季你這準頭是越來越好了!”

兔子全身上下只有一處傷,只在眼睛處,皮子完好。

謝行舟道:“沒有雜色,這要是放到以前,還能換點東西。”

季嶼道:“給陸叔做個護膝吧。”

陸廣山頓時笑瞇了眼睛,以前打仗的時候,急行軍,橋被炸毀,只能淌水過河,大冬天的,結冰碴子的河,照淌不誤。

年輕的時候不當回事,老了老了,就不好了。一變天,尤其是膝蓋處,跟針紮似的。

以前還好,現在這個條件,只能硬熬。

陸廣山不跟季嶼客氣,他跟他爹認識,以前打仗,老搶東西,兩人拍桌子都不知道拍過多少回,沒想到有一天會跟他兒子下放到一個地方。

季嶼道:“鴨蛋煮了,兔子燉湯吧。”

徐念薇道:“行,我來收拾。”

謝行舟去幫忙。

他們四個,陸廣山年紀大了,徐念薇身體不好,謝行舟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只有季嶼是個壯勞力。

陸廣山和季嶼認識,他們倆卻不,受人家照顧,兩人就盡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們是下放的人,有肉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吃,收拾好了,現在還不敢燉,得等天黑,山上沒什麽人了,才敢燉,以防被人發現。

相比之下,知青點就不用擔心吃吃喝喝被人看見了,雖然他們也沒葷菜,晚飯很簡單,一個紅薯燒菠菜,一個炒韭菜。

今天的菜是男同志那邊的康平做的。

孟秋還是第一次見紅薯燒菠菜,這是哪個地方的做法?

另一個男同志抻著脖子將紅薯咽下去,道:“康平你下回做菜能不創新了嗎?”

康平略顯心虛:“這不是挺好的嗎?”

其他人一臉的難以言喻。

孟秋:破案了,原來不是某個地方的特色做法,而是康平同志的做法。

吃完飯,趁著還沒睡覺,孟秋翻出筆記本和筆,趴在床頭寫寫畫畫。

大家從旁邊走,瞅了幾眼,張鳳蘭問:“你在寫什麽?日記嗎?”

孟秋道:“不是,我不是很多野菜不認識嗎?我給記下來,下次忘記了翻翻本子就知道了。”

說不定整理得多了,還能出個《野菜圖鑒》呢。不知道報紙收不收。

張鳳蘭湊過去看,見她寫的很細致,還特別配了圖,雖然不是多麽細致的畫,但野菜的特點標註得很清楚。

若是拿著對比去找,肯定能找到。

劉娜忍不住問:“你不累嗎?”

幹完話去挖野菜,挖完野菜回來還寫寫畫畫。

孟秋笑笑,累,肯定累,從小到大,還沒這麽累過。但總得適應環境,一時半會兒又沒別的辦法。

明天還要早起上工,大家沒有夜聊的習慣,洗漱收拾好,熄燈睡覺。

油燈吹滅,窗戶上貼著報紙,微弱的光透進來,孟秋閉上了眼睛。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知道又會遇到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