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40 章
第140章
種田最重要的幾件事。
土地, 肥料,種子,灌溉。
每一樣拿出來, 都能長篇大論, 寫著作等身的文章。
當地情況, 紀元已經很了解了。
土地, 灌溉,乃至肥料,都在慢慢發展。
如今,終於輪到種子了。
要說從古至今的農業發展,已經幾千年的歷史。
如今常見的糧食,在最開始的時候, 也不過是雜草一般。
經過長年累月的馴化,終於有了大家熟悉的模樣。
紀元一直認為滇州府發展潛力巨大,就是因為本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氣候的適宜。
這樣的氣候, 也為接下來的育種, 提供絕對有力的支撐。
前兩年還好, 紀元還覺得慢慢發展也不錯。
估計是距離自己離任時間不到兩年,他只覺得事情緊急起來。
正好指揮使張將軍過來,再加上鎮南關也有了新知州。
即使寧安州大部分事情,劉同知都應付得過來,他幹脆守在官田附近,只恨不得在附近搭個小屋住裏面了。
以前大家想找紀知州, 還不知道他去哪忙了。
現在只要提起來, 便道:“紀知州肯定在官田附近啊。”
而他身邊,除了柴烽之外, 鄔人豪被調到張將軍身邊,張將軍也是喜不自勝,覺得找到一個得力的助手。
安大海更是不見人影,他現在儼然是附近幾地牲畜專家,直接提高本地牲畜養殖的水平。
紀元面前站著的,基本都是當地厲害的老農,以及負責官田的小吏。
這些官田的小吏們只覺得壓力極大。
您堂堂一個知州,為什麽親自來種田啊。
看看您身上的光環,您不覺得這樣做屈才了嗎?
外面不都說,讀書人傲氣得厲害,您怎麽不一樣啊。
特別是剛被調過來的官吏們,每次看到他們知州大人,他們紀狀元穿著短打,擼起袖子幹活,就覺得沒眼看?
您都是讀書都讀到頂峰了。
這樣不覺得有辱斯文嗎?
無意間被紀元聽到,紀元也只會說一句:“怎麽?你不吃飯?”
吃啊,但不種啊。
君子農夫各司其職,我們靠才能做事,吃糧食並不覺得愧疚。
可這話根本說不出來。
才能?
跟紀知州比?
他們也配?
一來二去,本地官員竟然養成務實的性子。
沒辦法,誰讓當地長官就是這樣的性格。
紀元道:“稻種的培育,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高產不用說,還要穩產,就是要穩定,適應性強。”
“品質也選較好的,生長周期盡量縮短。”
紀元說完,官田小吏跟五六個老農齊齊往後仰。
紀元自己都頓住了。
他怎麽回事,方才說的話,也太像一個惡劣的甲方了啊。
還是既要又要那種甲方。
可在糧食上,他確實既要又要。
這五六個老農,以當地田老農為首,他心直口快:“沒有那麽好的事。”
“其實其中送來的稻穗,有好幾個還不錯,顆粒飽滿,一畝地好好伺候,能到四百斤。”
那是要好好伺候才四百斤。
官田不缺水不缺肥更不缺力氣,所以才能伺候得這樣好。
普通人家呢?
便是再辛勤的百姓,也會有疏忽的地方。
這種種子真的推廣出去,頂多有個三百多斤。
就像打游戲一樣。
一個水平很好的人,拿著當代頂尖設備,打出了還不錯的分數。
那你能說,所有玩游戲的人,都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嗎?
這肯定不公平啊。
紀元要的是一個下限。
需要一家農戶,不用那麽辛苦,也不用天天守在田地裏,就能有四百多斤的收成。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卷王,還要考慮適普性的。
想要保住下限,上限一定要高。
田老農小聲嘀咕,他們紀知州要求真的太高了!
可仔細聊下去,卻發現紀知州要求高是有道理的。
因為他對育種有些了解。
還提出不少自己的見解。
首先是引種。
這點紀知州已經做完了。
占城稻弄過來,實在是不容易。
雖然紀知州出了天齊國這件事,大家都瞞著,可到底弄過來那麽多人。
新寧人一開口,說是個相貌英俊的伐木商人帶著他們過來,那商人還有個身高近兩米的親信。
傻子都知道,這說的是誰了。
跋山涉水,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引來新種,這份t毅力都令人佩服。
所以,即使他這個“甲方”提出的要求很不合理,田老農他們也是咬牙點頭。
接下來便是系統的選種。
換過來的十六萬斤稻種,同樣需要選擇。
說來也巧,不知道是不是河輝國王室做過選擇,這些稻種都不算太差。
這點倒是有可能的。
按照河輝國的重視程度,估計確實做過挑選。
即使如此,紀元還是道:“繼續挑。”
優中選優地挑。
雖說此事費時費力,可官田的小吏跟流放的罪犯,以及農人們,全都在選。
最後在十六萬斤中,第一批次選好了一萬斤,第一批種植五百畝地。
他們這邊選種,另一邊已經把上好的水田翻耕好了。
十二月,第一批占城稻種子培育出來,隨後插秧施肥,只等著母本去雄,以及幫忙授粉。
母本去雄,就是把稻花中的雄蕊給去掉,這些雄蕊收集起來,再進行人工授粉。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農作物的雜交。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遺傳性不同的品種進行雜交。
但十二月的雜交一代,基本只能跟占城稻來授粉,這次的種植,多還是看此種稻子在這裏的適應性。
那河輝國距離這裏,畢竟也有幾百裏地。
所以第一批是種植,也只有五百畝地。
當然了,五百畝地的面積並不算小,只是想要供應整個寧安州來種植此稻種,那還是不夠用的。
這五百畝地,也就按照紀知州的叫法,稱之為試驗田一號,種植了雜交一代。
接下來,每一批種子都要有編號,只看哪種方法培育出來的種子最好。
一般來說,良種的繁育,至少要三年時間。
還好當地的氣候合適。
再加上紀元不要錢般的砸裏面,希望能在明年這個時候,可以把良種占城稻給培育起來。
說到不要錢一般。
還多虧了本地的橡膠產業。
否則哪有工夫投入這麽多人力物力。
在等待雜交一代種子去雄授粉時,紀元終於從農田抽身。
從十月下旬,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啊。
所以寧安州府衙的官員們,在知州府看到紀知州的時候,甚至有些喜極而泣之感。
要說這段時間裏。
也就紀知州十八歲生日那日,由官學的程小姐牽頭,大家宴請了紀大人。
其他時候,都只能在農田相見!
紀元好笑道:“怎麽不認識本官了?”
怎麽會不認識!
不知道誰喊了句:“紀大人,今年的考核,是要開始了嗎?”
“嗯。”紀元道,“要開始了。”
他就知道!
紀知州過來,肯定有事。
其實是假的。
紀元都快忘了年末考核的事。
主要前幾年裏,寧安州的官吏都不齊全,大家低頭不見擡頭見,做了多少事,同僚們心裏有數。
今年確實不同。
今年寧安州的配置可算齊全了。
從知州到同知。
下面的通判等等。
以及六司各部主事,加上主事下面的小吏。
總之,不管怎麽看,都是一個健全的班子。
方才開口那位,倒是真的提醒了紀元。
確實要開始考核了。
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二。
等到二十八放冬假,也就剩下五天時間。
正好來個大盤點。
修路農田,橡膠染布。
再到戶均擁有耕牛,全都詢問考核一遍
其中的戶均擁有耕牛,算是讓紀元比較安心。
如今的寧安州一共三十二萬的人口,五萬多戶,共計擁有耕牛一萬三千多頭。
終於達到四戶一耕牛了。
這數字提升得極快,其實跟修路也有關系。
今年大部分買牛的人戶,都是因為參加了修路,這才有多餘的銀錢。
想來等翻過年,這個數字還能往上提一提。
翻過年就要春耕,肯定不一樣。
安大海道:“只是咱們這的養殖場太多了,剛開始是五六家,那時候還是咱們找著他們過來。”
“現在已經發展到十六家,如今咱們這耕牛又多,估計很快會開不下去。”
安大海在本地如魚得水,經常來往這些養殖場之間,對此頗有了解。
寧安州的農業,經濟,發展得都太快了。
連帶著這些養殖場發展也很迅速。
迅速到沒有節制,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紀元點頭:“所以要引導。”
“咱們當地的稻香鴨賣得那樣好,也可以養鴨子。”
主要是寧安州水系發達,在這種地方養出的雞鴨鵝,味道都不會太差。
本地需要耕牛的數量可能有個大致的範圍。
但口腹之欲上,卻不好說。
不說外面喜歡本地的稻香鴨了,就說本地人三十多萬人,需要也很大。
最迫切的耕牛已經差不多,確實要慢慢往其他方面轉。
安大海若有所思,點頭去辦。
大海其實一直算本地的編外人員,他雖是小吏,但自由度很大。
有些像本地的技術支持。
不過事情交給他,絕對是沒問題的。
修路的事情不用說,雖說兩條路同時修建,但不管銀錢還是人力,他們這都是夠的。
省城的葉大人,以及程大人,已經分開去看顧東西兩條路。
分開看顧?
紀元看了看在座為數不多的女子程亦珊。
程亦珊點頭。
最近事情太多,紀元竟然沒註意到這件事。
“我娘在陪著,所以沒什麽問題。”
“程大人的情況好多了。”
從最初過來的時候,幾乎每日都要犯瘋病,到如今,已經近兩個月沒有再犯過。
程夫人陪在身邊,兩人相互扶持,倒是還不錯。
那就好。
最後說的,肯定就是本地官學了。
如果說安大海屬於編外,程亦珊的存在更屬於編外中的編外。
流放的地方,用獲罪官員這種事也經常有。
但用犯官家眷的卻很少。
今年補充官員的時候,知府也問,要不要官學的人,紀元並未多說,只把程亦珊的文章送過去。
知府肯定也是進士功名,他看完程小姐的文章,默默收回這句話。
給這邊派點夫子就行了,管事的還是算了吧。
本以為寧安州有個紀元,只是水平已經很高。
現在又加個程亦珊,甚至還有程大人。
其他地方根本沒法比啊。
所以寧安州官學,還是默認讓程小姐來管。
問題在於,紀元在這的時候還好,若他離開寧安州,這官學的管事,還是要換人的。
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
程亦珊自然明白,但她還是把官學的事情處理得非常好。
寧安州官學,按照之前所說。
獸醫部運行良好,還有不少外地學生來求學。
外地學生過來,則要收取一部分的費用,不包食宿。
本地學生分兩種,一種自費,費用還是比外地學生少點。
第二種是免費,包吃住包書本,但學過之後,兩年內要免費給當地牲畜看病。
最後一種也隸屬寧安州的農司,專門給貧苦人家的牲畜看病。
接著便是成人部。
剛開始是伐木會的人來學,沒有書本,全都免費,主打一個會寫名字,懂得算數。
州學從六七月開設到如今的十二月,已經累計教了近萬人,算是一個成功的掃盲班。
畢竟成立這麽短的時間,卻能教了那樣多的人,都是靠程亦珊一點點做起來。
這些人也不是教了就教了,最後還有個小考核,對真正的讀書人來說,題目似乎非常簡單。
但對普通人來講,絕對是夠用了。
這件事完美展現紀元的想法。
文字也好,聖賢書也好,確實是經典著作,也確實代表了文化修養。
但同樣是日常工具。
掌握日常工具,是一件非常便利自己的事情。
成人部這邊,若有天賦的,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大部分官學,都會把這一塊列為重點。
科舉舉業。
也就是紀元走的那條路。
從蒙童開始教學,啟蒙,小學,大學,再到更深的研究。
自己讀書,跟開辦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程亦珊也是慢慢摸索著,再加上跟她叔父程教諭通信,這舉業學科,確實辦起來了。
如今招收一千多名學生,八百多男子,兩百多女子。
年齡在七到十七歲之間不等。
偶爾也有成人部過來的,從啟蒙的蒙學開始教導。
從九月十月到現在,也就開學兩個月。
不過按照程亦珊的說法,還是道:“一般來說,各地二月都會有童試,我想著讓他們試試。”
“雖說多半都考不過,但要讓他們知道這個流程。”
紀元點頭。
這事可行。
其實寧安州這邊,還沒有童試錄取名額,甚至沒有t縣試的名額。
像他在正榮縣的時候,童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
縣試一共有十個錄取名額,可以往府裏面報。
而寧安州這邊一向特殊。
之前既沒有辦學的條件,也沒人過來辦學,便是本地學生,都是去鎮南關讀書,走鎮南關的名額。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本地不交稅,上面也不會松口給名額。
便是到今年,同樣是沒有名額的。
程亦珊跟紀元的意思是,即使沒有名額,先試著辦個縣試,讓學生們提前適應。
同時,紀元這邊要走動走動關系,把寧安州的縣試名額給要過來。
這些名額不是拍拍腦袋就有的。
必須按照本地的人口,本地的經濟,以及本地官學情況,向府城請求考試名額。
滇州府的情況又更覆雜。
滇州府地方實在太大,一個省會為滇州城,副省會為武新府武新城。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還是很簡單的,紀元跟滇州府知府關系一向不錯。
但寧安州靠近後者,這名額就要跟後者申請。
州內官學的事情,程亦珊可以去做。
但向上申請,也就要紀元出馬了。
紀元,劉同知,程亦珊等人討論半天。
紀元道:“說來說去,還是稅收的事。”
“本地要交了稅收,名額肯定手到擒來。”
具體名額多少,那可以詳聊,主要是把擁有名額的權力先要過來。
而想要名額,就要交稅。
最後問題,又回到交稅上面。
鎮南關新知州過來的時候,其實就把稅收的聖旨給帶了過來。
大意是這兩年的免了,從化遠四十二年開始,就要交了。
這事大家都知道,不過一直沒拿出來討論。
這會倒是個好時機。
紀元道:“明天開始,征收田稅跟人頭稅。”
“人頭稅放在夏日,田稅放在秋收後。”
寧安州要交稅了。
這件事到底還是說了出來。
不過鋪墊到現在,其實已經差不多了。
算下來,已經拖延了兩年時間。
而且在五十年到期之前,劉同知就已經在講。
給當地人四五年的緩沖時間,再加上去官學讀過書的人,也都明白什麽情況。
總之多方努力下。
此事直接定了。
紀元想了想道:“既然咱們明年就要繳稅,這縣學的名額,還是要的。”
不能他們自娛自樂
雖說童試分三個考試。
就算過了本地的縣試,後面的考試也基本不成。
那也要去試試啊。
就當去湊個熱鬧,學習學習別人的經驗。
程亦珊雖然詫異,但更多的還是高興。
她手底下的學生能去考府試,絕對是件大好事。
連著五日,寧安州衙門一直在開“大會”。
紀元今年考核還算松。
只要手底下官員認真做事了,而且做出一定的成果,考核成績就不會差。
考核之餘,明年交稅的消息也傳出。
以及本地科舉考試正式開始報名。
而紀元本人,則趁著過年期間,往武新府武新城跑一趟。
明年的童試,他們寧安州也要參加!
他們這邊的學生,也要考科舉!
最傻眼的,可能就是劉同知了。
知州大人,您怎麽回事,怎麽又要走啊!
而且咱們的稅還沒交呢,您就要考試名額,這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140章
種田最重要的幾件事。
土地, 肥料,種子,灌溉。
每一樣拿出來, 都能長篇大論, 寫著作等身的文章。
當地情況, 紀元已經很了解了。
土地, 灌溉,乃至肥料,都在慢慢發展。
如今,終於輪到種子了。
要說從古至今的農業發展,已經幾千年的歷史。
如今常見的糧食,在最開始的時候, 也不過是雜草一般。
經過長年累月的馴化,終於有了大家熟悉的模樣。
紀元一直認為滇州府發展潛力巨大,就是因為本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氣候的適宜。
這樣的氣候, 也為接下來的育種, 提供絕對有力的支撐。
前兩年還好, 紀元還覺得慢慢發展也不錯。
估計是距離自己離任時間不到兩年,他只覺得事情緊急起來。
正好指揮使張將軍過來,再加上鎮南關也有了新知州。
即使寧安州大部分事情,劉同知都應付得過來,他幹脆守在官田附近,只恨不得在附近搭個小屋住裏面了。
以前大家想找紀知州, 還不知道他去哪忙了。
現在只要提起來, 便道:“紀知州肯定在官田附近啊。”
而他身邊,除了柴烽之外, 鄔人豪被調到張將軍身邊,張將軍也是喜不自勝,覺得找到一個得力的助手。
安大海更是不見人影,他現在儼然是附近幾地牲畜專家,直接提高本地牲畜養殖的水平。
紀元面前站著的,基本都是當地厲害的老農,以及負責官田的小吏。
這些官田的小吏們只覺得壓力極大。
您堂堂一個知州,為什麽親自來種田啊。
看看您身上的光環,您不覺得這樣做屈才了嗎?
外面不都說,讀書人傲氣得厲害,您怎麽不一樣啊。
特別是剛被調過來的官吏們,每次看到他們知州大人,他們紀狀元穿著短打,擼起袖子幹活,就覺得沒眼看?
您都是讀書都讀到頂峰了。
這樣不覺得有辱斯文嗎?
無意間被紀元聽到,紀元也只會說一句:“怎麽?你不吃飯?”
吃啊,但不種啊。
君子農夫各司其職,我們靠才能做事,吃糧食並不覺得愧疚。
可這話根本說不出來。
才能?
跟紀知州比?
他們也配?
一來二去,本地官員竟然養成務實的性子。
沒辦法,誰讓當地長官就是這樣的性格。
紀元道:“稻種的培育,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高產不用說,還要穩產,就是要穩定,適應性強。”
“品質也選較好的,生長周期盡量縮短。”
紀元說完,官田小吏跟五六個老農齊齊往後仰。
紀元自己都頓住了。
他怎麽回事,方才說的話,也太像一個惡劣的甲方了啊。
還是既要又要那種甲方。
可在糧食上,他確實既要又要。
這五六個老農,以當地田老農為首,他心直口快:“沒有那麽好的事。”
“其實其中送來的稻穗,有好幾個還不錯,顆粒飽滿,一畝地好好伺候,能到四百斤。”
那是要好好伺候才四百斤。
官田不缺水不缺肥更不缺力氣,所以才能伺候得這樣好。
普通人家呢?
便是再辛勤的百姓,也會有疏忽的地方。
這種種子真的推廣出去,頂多有個三百多斤。
就像打游戲一樣。
一個水平很好的人,拿著當代頂尖設備,打出了還不錯的分數。
那你能說,所有玩游戲的人,都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嗎?
這肯定不公平啊。
紀元要的是一個下限。
需要一家農戶,不用那麽辛苦,也不用天天守在田地裏,就能有四百多斤的收成。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卷王,還要考慮適普性的。
想要保住下限,上限一定要高。
田老農小聲嘀咕,他們紀知州要求真的太高了!
可仔細聊下去,卻發現紀知州要求高是有道理的。
因為他對育種有些了解。
還提出不少自己的見解。
首先是引種。
這點紀知州已經做完了。
占城稻弄過來,實在是不容易。
雖然紀知州出了天齊國這件事,大家都瞞著,可到底弄過來那麽多人。
新寧人一開口,說是個相貌英俊的伐木商人帶著他們過來,那商人還有個身高近兩米的親信。
傻子都知道,這說的是誰了。
跋山涉水,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引來新種,這份t毅力都令人佩服。
所以,即使他這個“甲方”提出的要求很不合理,田老農他們也是咬牙點頭。
接下來便是系統的選種。
換過來的十六萬斤稻種,同樣需要選擇。
說來也巧,不知道是不是河輝國王室做過選擇,這些稻種都不算太差。
這點倒是有可能的。
按照河輝國的重視程度,估計確實做過挑選。
即使如此,紀元還是道:“繼續挑。”
優中選優地挑。
雖說此事費時費力,可官田的小吏跟流放的罪犯,以及農人們,全都在選。
最後在十六萬斤中,第一批次選好了一萬斤,第一批種植五百畝地。
他們這邊選種,另一邊已經把上好的水田翻耕好了。
十二月,第一批占城稻種子培育出來,隨後插秧施肥,只等著母本去雄,以及幫忙授粉。
母本去雄,就是把稻花中的雄蕊給去掉,這些雄蕊收集起來,再進行人工授粉。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農作物的雜交。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遺傳性不同的品種進行雜交。
但十二月的雜交一代,基本只能跟占城稻來授粉,這次的種植,多還是看此種稻子在這裏的適應性。
那河輝國距離這裏,畢竟也有幾百裏地。
所以第一批是種植,也只有五百畝地。
當然了,五百畝地的面積並不算小,只是想要供應整個寧安州來種植此稻種,那還是不夠用的。
這五百畝地,也就按照紀知州的叫法,稱之為試驗田一號,種植了雜交一代。
接下來,每一批種子都要有編號,只看哪種方法培育出來的種子最好。
一般來說,良種的繁育,至少要三年時間。
還好當地的氣候合適。
再加上紀元不要錢般的砸裏面,希望能在明年這個時候,可以把良種占城稻給培育起來。
說到不要錢一般。
還多虧了本地的橡膠產業。
否則哪有工夫投入這麽多人力物力。
在等待雜交一代種子去雄授粉時,紀元終於從農田抽身。
從十月下旬,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啊。
所以寧安州府衙的官員們,在知州府看到紀知州的時候,甚至有些喜極而泣之感。
要說這段時間裏。
也就紀知州十八歲生日那日,由官學的程小姐牽頭,大家宴請了紀大人。
其他時候,都只能在農田相見!
紀元好笑道:“怎麽不認識本官了?”
怎麽會不認識!
不知道誰喊了句:“紀大人,今年的考核,是要開始了嗎?”
“嗯。”紀元道,“要開始了。”
他就知道!
紀知州過來,肯定有事。
其實是假的。
紀元都快忘了年末考核的事。
主要前幾年裏,寧安州的官吏都不齊全,大家低頭不見擡頭見,做了多少事,同僚們心裏有數。
今年確實不同。
今年寧安州的配置可算齊全了。
從知州到同知。
下面的通判等等。
以及六司各部主事,加上主事下面的小吏。
總之,不管怎麽看,都是一個健全的班子。
方才開口那位,倒是真的提醒了紀元。
確實要開始考核了。
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二。
等到二十八放冬假,也就剩下五天時間。
正好來個大盤點。
修路農田,橡膠染布。
再到戶均擁有耕牛,全都詢問考核一遍
其中的戶均擁有耕牛,算是讓紀元比較安心。
如今的寧安州一共三十二萬的人口,五萬多戶,共計擁有耕牛一萬三千多頭。
終於達到四戶一耕牛了。
這數字提升得極快,其實跟修路也有關系。
今年大部分買牛的人戶,都是因為參加了修路,這才有多餘的銀錢。
想來等翻過年,這個數字還能往上提一提。
翻過年就要春耕,肯定不一樣。
安大海道:“只是咱們這的養殖場太多了,剛開始是五六家,那時候還是咱們找著他們過來。”
“現在已經發展到十六家,如今咱們這耕牛又多,估計很快會開不下去。”
安大海在本地如魚得水,經常來往這些養殖場之間,對此頗有了解。
寧安州的農業,經濟,發展得都太快了。
連帶著這些養殖場發展也很迅速。
迅速到沒有節制,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紀元點頭:“所以要引導。”
“咱們當地的稻香鴨賣得那樣好,也可以養鴨子。”
主要是寧安州水系發達,在這種地方養出的雞鴨鵝,味道都不會太差。
本地需要耕牛的數量可能有個大致的範圍。
但口腹之欲上,卻不好說。
不說外面喜歡本地的稻香鴨了,就說本地人三十多萬人,需要也很大。
最迫切的耕牛已經差不多,確實要慢慢往其他方面轉。
安大海若有所思,點頭去辦。
大海其實一直算本地的編外人員,他雖是小吏,但自由度很大。
有些像本地的技術支持。
不過事情交給他,絕對是沒問題的。
修路的事情不用說,雖說兩條路同時修建,但不管銀錢還是人力,他們這都是夠的。
省城的葉大人,以及程大人,已經分開去看顧東西兩條路。
分開看顧?
紀元看了看在座為數不多的女子程亦珊。
程亦珊點頭。
最近事情太多,紀元竟然沒註意到這件事。
“我娘在陪著,所以沒什麽問題。”
“程大人的情況好多了。”
從最初過來的時候,幾乎每日都要犯瘋病,到如今,已經近兩個月沒有再犯過。
程夫人陪在身邊,兩人相互扶持,倒是還不錯。
那就好。
最後說的,肯定就是本地官學了。
如果說安大海屬於編外,程亦珊的存在更屬於編外中的編外。
流放的地方,用獲罪官員這種事也經常有。
但用犯官家眷的卻很少。
今年補充官員的時候,知府也問,要不要官學的人,紀元並未多說,只把程亦珊的文章送過去。
知府肯定也是進士功名,他看完程小姐的文章,默默收回這句話。
給這邊派點夫子就行了,管事的還是算了吧。
本以為寧安州有個紀元,只是水平已經很高。
現在又加個程亦珊,甚至還有程大人。
其他地方根本沒法比啊。
所以寧安州官學,還是默認讓程小姐來管。
問題在於,紀元在這的時候還好,若他離開寧安州,這官學的管事,還是要換人的。
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
程亦珊自然明白,但她還是把官學的事情處理得非常好。
寧安州官學,按照之前所說。
獸醫部運行良好,還有不少外地學生來求學。
外地學生過來,則要收取一部分的費用,不包食宿。
本地學生分兩種,一種自費,費用還是比外地學生少點。
第二種是免費,包吃住包書本,但學過之後,兩年內要免費給當地牲畜看病。
最後一種也隸屬寧安州的農司,專門給貧苦人家的牲畜看病。
接著便是成人部。
剛開始是伐木會的人來學,沒有書本,全都免費,主打一個會寫名字,懂得算數。
州學從六七月開設到如今的十二月,已經累計教了近萬人,算是一個成功的掃盲班。
畢竟成立這麽短的時間,卻能教了那樣多的人,都是靠程亦珊一點點做起來。
這些人也不是教了就教了,最後還有個小考核,對真正的讀書人來說,題目似乎非常簡單。
但對普通人來講,絕對是夠用了。
這件事完美展現紀元的想法。
文字也好,聖賢書也好,確實是經典著作,也確實代表了文化修養。
但同樣是日常工具。
掌握日常工具,是一件非常便利自己的事情。
成人部這邊,若有天賦的,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大部分官學,都會把這一塊列為重點。
科舉舉業。
也就是紀元走的那條路。
從蒙童開始教學,啟蒙,小學,大學,再到更深的研究。
自己讀書,跟開辦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程亦珊也是慢慢摸索著,再加上跟她叔父程教諭通信,這舉業學科,確實辦起來了。
如今招收一千多名學生,八百多男子,兩百多女子。
年齡在七到十七歲之間不等。
偶爾也有成人部過來的,從啟蒙的蒙學開始教導。
從九月十月到現在,也就開學兩個月。
不過按照程亦珊的說法,還是道:“一般來說,各地二月都會有童試,我想著讓他們試試。”
“雖說多半都考不過,但要讓他們知道這個流程。”
紀元點頭。
這事可行。
其實寧安州這邊,還沒有童試錄取名額,甚至沒有t縣試的名額。
像他在正榮縣的時候,童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
縣試一共有十個錄取名額,可以往府裏面報。
而寧安州這邊一向特殊。
之前既沒有辦學的條件,也沒人過來辦學,便是本地學生,都是去鎮南關讀書,走鎮南關的名額。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本地不交稅,上面也不會松口給名額。
便是到今年,同樣是沒有名額的。
程亦珊跟紀元的意思是,即使沒有名額,先試著辦個縣試,讓學生們提前適應。
同時,紀元這邊要走動走動關系,把寧安州的縣試名額給要過來。
這些名額不是拍拍腦袋就有的。
必須按照本地的人口,本地的經濟,以及本地官學情況,向府城請求考試名額。
滇州府的情況又更覆雜。
滇州府地方實在太大,一個省會為滇州城,副省會為武新府武新城。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還是很簡單的,紀元跟滇州府知府關系一向不錯。
但寧安州靠近後者,這名額就要跟後者申請。
州內官學的事情,程亦珊可以去做。
但向上申請,也就要紀元出馬了。
紀元,劉同知,程亦珊等人討論半天。
紀元道:“說來說去,還是稅收的事。”
“本地要交了稅收,名額肯定手到擒來。”
具體名額多少,那可以詳聊,主要是把擁有名額的權力先要過來。
而想要名額,就要交稅。
最後問題,又回到交稅上面。
鎮南關新知州過來的時候,其實就把稅收的聖旨給帶了過來。
大意是這兩年的免了,從化遠四十二年開始,就要交了。
這事大家都知道,不過一直沒拿出來討論。
這會倒是個好時機。
紀元道:“明天開始,征收田稅跟人頭稅。”
“人頭稅放在夏日,田稅放在秋收後。”
寧安州要交稅了。
這件事到底還是說了出來。
不過鋪墊到現在,其實已經差不多了。
算下來,已經拖延了兩年時間。
而且在五十年到期之前,劉同知就已經在講。
給當地人四五年的緩沖時間,再加上去官學讀過書的人,也都明白什麽情況。
總之多方努力下。
此事直接定了。
紀元想了想道:“既然咱們明年就要繳稅,這縣學的名額,還是要的。”
不能他們自娛自樂
雖說童試分三個考試。
就算過了本地的縣試,後面的考試也基本不成。
那也要去試試啊。
就當去湊個熱鬧,學習學習別人的經驗。
程亦珊雖然詫異,但更多的還是高興。
她手底下的學生能去考府試,絕對是件大好事。
連著五日,寧安州衙門一直在開“大會”。
紀元今年考核還算松。
只要手底下官員認真做事了,而且做出一定的成果,考核成績就不會差。
考核之餘,明年交稅的消息也傳出。
以及本地科舉考試正式開始報名。
而紀元本人,則趁著過年期間,往武新府武新城跑一趟。
明年的童試,他們寧安州也要參加!
他們這邊的學生,也要考科舉!
最傻眼的,可能就是劉同知了。
知州大人,您怎麽回事,怎麽又要走啊!
而且咱們的稅還沒交呢,您就要考試名額,這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