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118 章

關燈
第 118 章

紀元憑什麽以從六品的位置, 直接到從四品?

憑什麽?

在知事發這個疑問的時候,他心裏已經有答案了。

之前他撒潑打滾,就是以為紀元跟他一樣, 這輩子就這樣了。

從此以後, 只能在本地當個從六品的小官。

一個沒有稅收, 沒有前途的小官。

他之前努力考科舉, 要的不是這個結果!

他要的是發財,是當官。

就算不升職,也要能賺錢。

總之,錢跟權,他總要有一個吧。

可結果是什麽。

是什麽都沒有!

憑什麽啊!

所以知事在紀元努力的時候非常憤怒。

反正都這樣了,你為什麽努力。

等知道紀元努力有了結果, 自然更加憤怒。

現在呢?

現在驚懼交加。

他每次在罵紀元的時候,其實是害怕。

害怕紀元真的做出來什麽,那他怎麽辦。

以前說自己不能升職,還能把事情推到寧安州地方偏遠上, 還能說不是自己不努力, 是真的沒機會。

現在呢。

現在紀元的事情證明了一點。

努力真的有用, 足夠高的功名也有用。

沒用的是他而已。

他是一攤爛泥,可紀元不是。

紀元在哪都會不一樣。

憑借他的本事,真的一輩子不升職,他在寧安州也是非常厲害的人物。

本地距離京城六七千裏地,當地人對皇上,對皇權, 甚至對官職的印象都不深, 自然談不上敬畏。

可對有本事的人,卻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得到。

紀元如今在寧安州的名聲, 就跟他完全不同。

要說紀元沒給過他機會嗎。

知道他是舉人,知道他正經考過科舉,故而把官學的事交給他做。

至今知事也想不清楚。

他在知道紀元是被五王爺打壓之後的憤怒,到底是真的,還是演的。

或許,就是找個借口不做事而已。

他已經習慣不做事了。

誰都扶不起來。

知事甚至自己都有種感覺。

或許,紀元知道他的想法。

但紀元已經給過一次機會,絕對不會給第二次,更不會苦口婆心地勸導。

紀元跟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好官,諸如劉大人那種不同。

劉大人知道他心裏苦悶,基本上不怎麽管他,還時不時規勸。

紀元不勸,不管。

會給機會。

如果抓不住,那對不起,下一個。

知事在寧安州衙門號啕大哭。

被他吸引過來的官吏和百姓們,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好消息。

紀元升職了!

還是因為在寧安州做事做得好,所以升職的。

也就是說朝廷知道他們這邊的事?

所以一直關註著?

否則他們這邊的事情,京城知道得怎麽那麽迅速。

等會,膠底鞋也就是十一月份才研究出來,如今才多久,朝廷不可能知道這件事。

這世界上又沒有順風耳跟千裏眼。

那朝廷給紀元的額外提拔,是為什麽?

被喊來的紀元也很奇怪,會是什麽?

他來寧安州做的事情是不少。

可算著時間,能傳到京城的,也就一兩件?

便是官方信使策馬揚鞭,京城頂多知道八月九月的事情?

甚至他們要寫的那本水渠指南的書,也才在路上而已。

那又知道了多少,表揚了哪些?

紀元自己好奇,別說其他人了。

唯二看過文書的同知激動得說不出話,知事已經又哭又笑,更是半句都講不出來。

只能他們自己看了!

紀元打開文書,一入眼,紀元就認識這位官員的字跡。

吏部這個官員跟他關系還不錯,他這起草個文書,一起筆就是在誇他。

什麽“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說他是什麽“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得人者興這種話,對方都能誇得出口?

紀元都能想象,這位前同僚,一邊故意寫這些句子,一邊朝他傻笑的樣子。

而這樣的文書能通過,吏部頂頭上司李首輔必然“功不可沒”。

紀元咬著牙看完,努力提煉準確信息。

終於,找到吏部除了誇他之外的其他內容。

“文書上說,紀元一路奔波而來,還順便鼓勵武新府的學生,成為表率。”

這是第一條。

不對,這是兩條。

紀元一路走了幾千裏地,也是文書誇讚的內容。

鼓勵學生,完全是個人行為,還是因為對方幫了他許多,但沒關系,有人想列出來,那就列出來。

第三條,上任的時候帶了無數書籍,幫助本地改進農業水平。

以及,開獸醫學校,讓自己的護衛保護民間匠人等等。

啊?

這些都值得拿出來說?!

紀元滿頭問號,都是,這也行?

這也行?

這還行?

可見,有人想誇你的時候,什麽理由都能找到。

紀元覺得這些沒什麽,可身邊的同僚們也一點點頭。

朝廷文書說得對啊。

紀元確實這麽做了,他做得好啊。

朝廷真的能看到很多細節啊。

紀元趕緊道:“停,停,再誇下去,我臉都要紅了。”

其實已經紅了,但他不會承認的!

就像他根本不承認,他這點玩意,還能連跳那麽多級?

從六到從四。

連跳四級。

如果說憑著膠底鞋,他還覺得沒什麽。

但要說其他事情,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紀元又看到文書上其他內容,有一行很不起眼的字。

大意是,紀元這麽做,還說這是因為皇恩浩蕩的緣故,他是被朝廷被皇上派來的,所以他會照顧好寧安州的百姓。

紀元十分敏銳捕捉到這句話。

如果他沒猜錯,一個是他確實做了實事,二是皇上也好,吏部也好,都覺得他在京城都是正六的京官,放到外面t,至少也是從五或者正五。

堂堂一個狀元,被弄到這麽遠,其實輿論上也是有點壓力的。

皇上估計有意補償。

三,李首輔。

李首輔給他寫了兩次信,都是讓他穩住心態,不要慌。

原來在這等著他啊。

不管怎麽說,他在京城那邊看,確實是破格提拔的。

紀元看著這封玩味的文書。

遠離京城已經快一年了,竟然覺得時光飛逝,再看到這麽彎彎繞繞的文書,竟然有點不習慣?

還是外面的世界讓他更開心啊。

李首輔跟吏部這麽破格提拔,估計也頂住不少壓力。

李首輔,這是實實在在給他送了一份大禮。

寧安州的知州。

他似乎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雖然現在做得也不少吧。

與此同時,京城確實因為這件事起了爭執。

自從紀狀元離京之後,朝中對此就有過討論。

可討論歸討論,那也沒有辦法。

只是對五王爺,形成了默契的疏遠。

天齊國朝堂上的官員,無論家世如何,八成到九成,都是科舉考試上來的。

雖然這次被不公平對待的不是他們,可這些官員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五王爺,做得實在太過分了。

但仔細想想,他這麽做也不是頭一次。

讓武舉人專門給他踢球的時候,文舉這邊的,以為五王爺只是輕視武將。

如今看來,是看不起所有科舉出身的人,甚至包括狀元郎。

朝中官員不憤怒才怪。

對皇上,則是有些失望。

皇上竟然糊塗到這種地步。

默契疏遠五王爺,甚至是向皇上表態他們的不滿。

是啊,誰會願意有這樣的上司。

當然了,朝中事情多,很快便翻篇了。

直到九月份,吏部在滇州府巡查的官員稟告了一件事。

那就是紀狀元的行蹤。

把紀元到滇州府之後的每一件事情都寫了下來。

還說,有人問他,是不是被貶到這裏的。

一般的人聽到這句話,肯定要開始抱怨了。

紀元沒有,紀元只說,寧安州百姓也是天齊國百姓。

皇上原本還不在意,但聽到這句話,倒是點點頭。

再者,紀元是真的在做事,真的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寧安州的人賺錢。

最後還說,紀元為了給當地人謀生路,甚至自己住到山上,舒舒服服的官署都不住了。

啊?

這也行嗎?

山上?

還是那種破屋?

朝中官員大為震驚,再加上之前心裏的不滿和怨氣,立刻借著這件事抒發出來。

與其說他們是為了紀元出頭,不如是在告訴皇上,您要是這麽對科舉出身的官員,那我們真的不高興了。

紀元難道不厲害嗎?

他的策論,您也誇過的啊。

事實證明,科舉眾人的力量不容忽視。

皇上知道自己當時應該阻止,於是這份額外的升遷就來了。

寧安州知州!

這足夠了吧!

從四品的官職,還是破格提拔。

朕真的不是昏君,朕只是想看看紀元的能力。

翰林院有人適時道:“看到沒,這是皇上深謀遠慮,他知道紀狀元的實力,放到下面,是為了磨練他的意志!”

這話說得,好像紀元去寧安州,是皇上苦心一片而已。

不過皇上愛聽,大臣們也願意相信。

於是,這封升遷文書,臨時撥了過來。

紀元,自此以後,就是寧安州的知州了。

上面甚至直接說,這一年也算他的任期。

也就是說,再過三年,他就可以離開這,完全不用做滿四年。

這是吏部定下的,其中李首輔出了多少力,自然不用多講。

李首輔既然認了紀元當學生,便不會讓自己的學生白白吃虧。

他跟楚大學士借著紀元再次隔空鬥法。

這一輪,明顯他贏了。

只是九月到十一月期間,紀元破格提拔的事情,還是讓人詬病。

多是說吏部偏袒,又說李首輔故意如此。

真真假假的,反正一直提起,就差直接把紀元才不配位寫在臉上了。

李首輔心道,這樣的升遷確實誇張了。

那你們懂紀元嗎?

紀元那小腦瓜,他要是沒點把握,根本不會說出來。

再者,李首輔已經暗中了解了很多事。

比如紀元的身世,比如他的爹娘,比如他跟楚大學士之間突然崩盤的原因。

越看下去,李首輔對這個孩子越憐愛。

小小年紀經歷了那樣多的事,平日裏卻總是不說出來。

這樣的小孩,誰會不心疼。

其實那樁事背後之人若不是楚大人,估計楚大學士也會感慨幾句。

可沒辦法,他跟集賢館那位已經是死仇,所以楚大人下了死手。

但就算這樣,還是被紀元成功將一軍。

並且手握楚大人的罪證,交給自己。

這樣的學生,哪個當夫子的不喜歡?

所以這次升遷即使被人詬病,他也要堅持。

這樣的學生,絕對值得扶持。

李首輔也沒想到,他頂住壓力也要升職的好學生,又給他帶來一份巨大的驚喜。

這次可不是他策劃的。

是自然而然地遞上來的。

九月份,他們這邊在商量對紀元的升遷到底合不合理。

同樣的九月份,人家那邊做事做得熱火朝天。

時間線大概是這樣的。

李首輔讓吏部的人收集紀元做的事,在九月底送到京城,開始大誇特誇。

終於在十月份定下對紀元的升遷,然後信件送出。

與此同時,紀元還在寧安州帶著當地百姓,當地官員做事。

所以,化遠三十九年十一月,朝廷又找到紀元的消息。

如果說紀元六月到七月,八月的事情還不夠優秀,提拔成從四品知州有些勉強。

那紀元八月,九月的事情,就足夠讓他真真正正地成為寧安州知州!

水渠水塘修成了,還準備編成指導書籍,惠及天下山田百姓。

發現了一種樹木,可以讓布料不容易變色,從而幫助當地染坊賺到一大筆錢,交了很多稅款,甚至帶動當地人染布的活計。

更重要的是,那樹木比較容易獲得,砍木人不用再去更高的山脈,不用冒那麽大的風險。

當地砍木工的死亡率都下降了很多倍。

一樁樁一件件。

說紀元改變了整個寧安州都不過分。

這文書裏還說,紀元給出的水塘水渠建議非常合理,可以很好地調節水源等等。

還說當地百姓爭著修水渠。

那染布的生意,明明他可以占盡便宜,可隨便就告訴當地的染坊了,要求只有一個,本地人去學,他不能阻攔。

這些事情真的太多了。

最後甚至埋了個“伏筆”,說紀元在搗鼓一個新東西。

弄出來之後,可以讓布鞋防水,並且很便宜。

???

這是什麽東西?!

怎麽可能!

布鞋?

防水?

便宜?

在開什麽玩笑。

十一月的京城官員陷入沈思。

為什麽這東西他們都不知道,說好的京城首善之地。

還有,紀元怎麽一刻也不閑著啊!

站楚大學士的人,還在說紀元才不配位,破格提拔是李首輔徇私的時候。

現在的事情告訴他們。

到底是徇私!

還是李首輔慧眼識珠?!

甚至有人講:“還好給紀元升遷了,否則作出這樣大貢獻的人,還是個從六品的小官,那其他人肯定要說京官不識英才啊。”

罵人的時候,都罵對方識人不清。

他們要是沒給紀元升遷,真就識人不清了。

皇上也對紀元嘖嘖稱奇。

本以為連中六元已經不錯了,沒想到竟然真是個人才。

李首輔承受許多人的詬病好幾個月,這次終於揚眉吐氣。

這種“躺贏”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他什麽都沒做,但他還是在這一場交鋒裏,再次占得上風。

李首輔在朝會上,甚至慢悠悠地說:“別忘了,從寧安州發信件過來,至少也要近兩個月。”

“如今文書上的內容,不過是紀元九月底那會的事情。”

“過了這麽久,你們猜,他會不會還有成就?”

眾人沈默。

好像是這個道理!

京城的消息延遲近兩個月。

所以他們這邊震驚紀元六月到九月的成就時。

他九月到十一月,又弄了什麽動靜?

這種人,是不是有點可怕了???

到底是誰把他放到那麽偏遠的啊。

這眼睛到底怎麽長的。

五王爺瞳孔地震。

紀元破格提拔的時候,就有人在笑他了。

這封文書一來,他的名聲更要完蛋。

再猜想一下,紀元未來的成就。

呵呵。

再不聰明的人,都知道自己會被笑話成什麽樣。

這樣的人,還想當太子?

做什麽夢呢。

即使是一到冬天生病就胡亂來的皇上,這次竟然也不想拿五王爺來做平衡。

沒辦法。

現在一看到他,就想到紀元,就想到不少朝臣對此事的看法。

他這小兒子,還是更適合吃喝玩樂。

朝中的局勢紀元不知道。

更不知道,許多人還在等著他下一次成t就。

有的人是故意拱火,有的人是真的期待。

他剛換上新官服。

從四品的官職,穿的自然是深緋色官服,這身公服的質地為小料綢綾。

腰圍從銀帶變為金帶。

衣服上的紋樣由鷺鷥變為雲雁。

十一個金飾為腰帶,紅色的官服更是華貴,繡工極好的雲雁像是馬上要展翅高飛。

剛滿十六歲的紀元,便穿上這樣一身衣服。

要不是他看著十七八的模樣,大家估計怎麽也喊不出紀知州這樣的稱呼。

這身中央朝廷的官服,其實跟本地的氣質完全不一樣,但紀元剛穿上這樣的公服,就被當地人接受了。

紀元,紀知州。

其實沒有這身官服,寧安州的百姓也覺得他是厲害的。

如今穿上從四品的公服,竟然給人一種。

啊,朝廷終於開眼了嗎,這種感覺。

不怪大家這麽想,誰讓朝廷太不當人。

這樣厲害的人物,說扔到偏遠地方就扔到偏遠地方了。

十一月二十九,紀知州正式上任。

寧安州,他在這裏不到半年的時間,卻已經跟此地聯系緊密。

他知道本地人吃飯時能把味道用到極致。

知道楊柳寨砍樹人的經歷。

知道白越寨阿婆做的醪糟最好吃。

還知道大山,山泉,山地,水源跟當地人聯系得有多緊密。

還聽了本地許多帶著玄幻色彩的傳奇故事。

他們的喜怒哀樂,紀元都聽了,記了。

一座座大山,都是一群人的生活。

而寧安州的知州府衙,終於有人住了。

知道紀大人成為知州,還要住在這裏面,許多人提前過來幫忙打掃。

特別是染坊的人。

染坊多為女子,做出來的布料絢麗美麗。

紀元的刷膠環節,讓這份美麗能保留很久很久。

別看寧安州現在染坊已經有了規模。

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個剛開始而已。

本地衣料的色彩無與倫比。

再加上他們這樣好的染色技術,整個天齊國都會為之傾倒。

另一部分,則是聽說這件事後,正好來城裏采買的村民們。

哎,還提這些做什麽,紀知州的事情,就是他們的事。

要問一句,知州具體管什麽?

一般人解釋不出來,只好答:“什麽都管,整個寧安州都聽他的。”

這個回答,絕對會讓大部分人都滿意。

好啊!

他們就喜歡聽紀元的。

要說最後一部分人,卻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是寧安州以外的。

他們主要是滇州府各地的鞋商。

他們聽說寧安州做出防水的鞋子之後,立刻找了過來。

這鞋子!

他們買了!

為什麽?

就怕寧安州的膠底鞋規模做出來,那他們就完了。

就像寧安州的染布一樣,迅速席卷整個滇州府。

可他們來了之後才發現,寧安州本地並不打算把生意獨攬。

他們說自己只生產鞋底,然後再賣一種塗在鞋面上的塗料。

具體怎麽做鞋,做什麽款式,只看鞋子商人們自己。

放到現代來說,寧安州只負責產業鏈上的一環,而且是最核心的技術。

其他的東西,全都“外包”出去。

既能保持自己家的競爭力度,還能讓大家都有口飯吃。

再知道,這樣的規矩,也是新任知州囑咐的。

就憑這一條。

別說給紀知州打掃房子了,就算給他蓋一座,大家都願意的。

提到這件事的時候,紀元只在私底下同劉同知道:“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鞋子商人過來。”

“他們來一趟不容易,都不會空著手,肯定會帶些物資前來兜售,他們能多賺點錢,咱們也能有更豐富的物資。”

就像現代的貨車,輪船一樣。

如果跑了空車,那等於凈賠錢。

一來一回都拉貨,才是合理的。

來寧安州做買賣的商人們也一樣。

跋山涉水來一趟,必然要帶點物資的。

所有經濟跟發展都要流動起來。

其實寧安州的情況,並非真的貧窮,或者如何落後。

本地至少能吃飽,甚至去山裏采果子都有吃不盡的果子。

落後也談不上。

以紀元的眼光來看,本地梯田已經很不錯了,自己也只是做了後世的優化。

本地缺的是交流。

染坊的意外成功,讓紀元再次確認這一點。

要不是染坊的布料,成功吸引更多布料商人過來。

他們本地的物資不會像今年這般豐富。

不會買什麽物資,都要看木材商人們的臉色。

現在寧安州幾十個寨子,基本都預訂了鴨苗,開春之後,不少來做買賣的人,就會帶上本地人想要的鴨苗。

至於魚苗。

則是本地幾戶人家,趁著終於得空,直接挖塘養魚。

買什麽魚苗!本地多得是!

只要交流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都說財像流水,一定要源源不斷才好,更要流動起來。

人氣也是一樣的。

甚至地方也是一樣的。

至於賺錢?

開玩笑,制作橡膠鞋底,還能不賺錢?

想什麽呢!

紀知州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組建起相對完善的鏈條。

先是原本的砍木工變為只找水冬瓜樹。

一方面,這些樹木生長得相對沒那麽高,而且樹皮跟樹幹都能賣錢。

樹幹跟之前一樣,賣給收木材的。

樹皮則進入下一個流程。

制作橡膠。

這部分其實需要的人並不多。

紀元之前去過的白越寨成了中間的這個環節。

他們一部分人也從山上搬到山下,收集各個寨子送來的樹皮,從而獲得稀橡膠。

這一部分橡膠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給到染坊,另一部分提供給制作橡膠鞋底的作坊。

那如何分呢?

要看砍木工的。

紀元召集砍木工,比如楊柳寨那些村民們,成立了伐木會。

伐木會一共有十一個領事的人,由伐木會推舉選出。

而這十一個人,會商量每年分配給染坊和鞋底作坊的比例。

誰家出錢多,他們獲得的橡膠比例就多。

而這些錢,就是砍木工人們所賺的銀錢。

白越寨的人,因為手握技術,他們不得參與任何一次投票。

如果被舉報出來,做橡膠的具體方法,便會立刻公布出來。

這點由紀元把控,白越寨要是想守護好這份財富,一定不會亂講亂做事的。

他們看似關鍵,但也最脆弱。

因為他們的紀知州,真的做得出這種事。

安大海跟鄔人豪也問,這樣不是長久之計,難免有白越寨的人想要貪利,被人買通,偷偷給染坊或者橡膠鞋底作坊撐腰。

安大海又問:“紀元,你是不是早有準備?”

當然有。

紀元:“制作橡膠的方法流傳出去,是遲早的事,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而且這東西不算太難做。看看白越寨他們買什麽材料,平日在做什麽,很多人都會慢慢猜到。”

所以這個所謂的技術,之後都會成為生產流程的一部分。

可紀元要這個進度慢點來。

等砍樹工,制作橡膠,再到下面的染坊,橡膠鞋底作坊慢慢形成制衡,並且確定了行業規則之後,技術流出才最合適。

否則突然告訴所有人這樣的技術,估計很多地方會陷入混亂。

最先被壓迫的,肯定是生產環節第一線的砍木工。

後面的鏈條上的人,則會吃得盆滿缽滿。

簡單來講。

紀元要先養大伐木會,讓伐木工人們知道,他們的命有價值。

不是死了就死了。

不是被野獸吃了就被吃了。

一具活生生的生命消失得屍骨無存,這才不是他們的歸宿。

他們受傷,後面的染坊等等要買單。

他們不幸離世,後面的橡膠鞋底作坊,乃至做鞋子售賣的商人們都會給出補償。

他們便是受委屈了,都要讓那些人好看。

紀元還要讓最辛苦的伐木工人們明白,他們這些人團結到一起,沒有人能欺負他們。

甚至可能意識到。

那些收購木料的木料商會的人,同樣需要對他們負責。

樹皮給了另外一邊的人。

可樹幹給了木料商人啊。

你們木料協會的人,憑什麽不負責?

砍樹是正經職業。

死亡非理所應當。

總要有得利的人為此負責。

紀元要養大他們的胃口,養足他們的野心。

最好,成為那些人口中的“暴民”。

等到那一天,技術才好流出,因為那時候,技術已經不重要了,不會威脅到真正做事人的地位。

白越寨的村民也不用怕,畢竟他們的技術才最成熟,只要不是天天混日子,還是大把地方搶著要。

只是這件事不能說,誰都不能講。

因為等到寧安州二十多萬人裏,差不多有幾千,幾萬伐木會成員時,他會表現得大吃一驚:“這些人怎麽會這樣!”

紀元已經偷偷練習好這樣的表情。

估計有朝一日,肯定要表演出來。

紀元還挺t期待那一天的。

想來看到寧安州伐木會的“氣勢”。

其他地方的伐木工人也會組織起來。

他的寧安州,染布跟橡膠是本地的特色,伐木會同樣也是。

雖說現在的伐木工人們一臉蒙。

可大家都是積極地。

這是紀知州說的!

你不聽嗎?

不聽的是傻子!

衙門就有一個傻子,是誰就不說了,反正沒抓住機會,人已經快沒了!

紀知州做完這件事,終於可以松口氣了。

把最後一項,不僅要砍樹,還要種樹,才能持續發展寫完,紀元終於合上文書。

別人上任都是宴會不斷,他上任則是文書不斷。

誰讓本地好久沒有知州,要忙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劉同知最近走路都要飄起來。

也有人問那種奇怪的問題,比如什麽:“以前你是寧安州第一大官,現在變成第二,難道不難受嗎?”

劉同知嗤笑。

夏蟲不可語冰。

知道他們寧安州今年的稅收有多少嗎?

知道嗎?

知道補發了之前月俸的快樂嗎。

染坊不用說了,早在十月份,都成了本地的支柱產業。

現在的膠鞋底作坊,不過開了半個月,更是讓本地商稅上漲一大截。

今年是五十年不交稅的最後一年,竟然意外添了那麽多稅收。

這些銀錢,全都是寧安州自己的!

也不對,他十一月份發走的文書,還在請求本地繼續不繳稅,或者稅收減半。

也許,也許明年繼續不交?

劉同知還在美滋滋算賬,紀元那邊則發了另一個文書。

文書的內容,甚至是紀元最開始的職責。

他被外派到寧安州時,職位是戶司下的倉司主事,管的是倉庫,賑災,救濟等等。

化遠三十八年,本地遭了災,而該有的救濟卻一直都沒發。

一直到化遠三十九年的年底,似乎沒什麽人提起來。

畢竟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加之十二月中旬了,大家都要等著過年啊。

雖說本地風俗跟中原不一樣,而且最重要的節日也並非除夕。

可有個節日熱鬧熱鬧,誰不願意呢。

紀元卻還記得。

正好現在衙門有稅收了,他要按照當時受災程度,給各個寨子發賑災糧。

遲到了一年多的賑災糧。

本地百姓拿到手的時候,甚至有些茫然。

都過去多久了啊。

今年都豐收了,再過幾個月都要春耕了。

這,這大家也不需要啊。

來發賑災糧的捕快們,按照紀知州的吩咐,認真道:“你們是天齊國的百姓,以後還要給天齊國交稅,朝廷庇護你們是理所應當。”

“若遭了災,還不庇護你們,哪有那樣的道理。”

好像是啊。

他們是天齊國的百姓。

遭了天災,就該有人要幫助。

因為天齊國的百姓都會交稅。

他們離這一日也不遠了。

因為劉大人之前一直在提醒大家,故而本地人對交稅這事心裏有數。

當然了,抗拒還是抗拒的。

想到這,身處天齊國最遠處的寧安州百姓,頭一次對天齊國有了實感。

對他們是朝廷的責任,也有了多一分的看法。

化遠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

放在他的家鄉,或者在京城,此刻早就天寒地凍。

而滇州府,寧安州,卻是只要穿件稍厚的衣服即可,早晚保暖,其他隨意。

紀元感慨道:“這樣的天氣,還真適合讀書。”

“一年四季,都適合讀書。”

安大海跟鄔人豪同時看過來。

他們兩個,一個跟紀元做過同窗,一個久聞紀元卷王大名。

此刻不得不想給他一拳,別卷了,你都卷到第一了好嗎!

紀元只好道:“我就是那麽一說。”

冬天多冷啊,沒有炭火都不想翻書。

看看這,曬著冬天的太陽看書,一定很舒服。

所以本地的適齡孩子們沒有學上,真是可惜。

這裏急需一所官學。

最好讓伐木會的人也學一學,那樣做事更方便。

化遠三十九年還未過完,紀元化遠四十年的計劃已經在腦海當中。

最後還是被小黃拱著出門,這才放下公務,出去走走。

走到寧安城街上,即使紀元穿著常服,還是被不少人認出來。

風度翩翩,長相英俊,又比本地人白一些。

這就是他們紀知州。

紀元笑瞇瞇地,看著和氣,大家也敢跟他搭話,並且道:“我家煮的紅豆飯,您嘗一嘗。”

“我家要燃燈了,您也去瞧瞧吧。”

“還是我們街坊紮的魚龍走馬好看。”

這些都是本地的習俗。

快過年的時候,要吃紅豆飯,因為都說共工氏有不才子七人,死之後變成厲鬼,而厲鬼最怕紅豆,只要吃了紅豆飯便不怕厲鬼了。

本地的各種戲說,聽得紀元津津有味。

說到紅豆飯,倒是想起京城的那位程小姐,她喜甜,但家人怕壞牙,倒是適合吃軟軟糯糯的紅豆飯。

其他問答也就罷了。

可有個阿婆看看紀知州,再看看他家的牛,忍不住道:“阿婆我也有件事想求您。”

紀元看了過去,見她說話吞吞吐吐,以為阿婆有什麽難言之隱。

誰料阿婆一開口,所有人都定住了。

“紀大人,您家的牛看起來好壯實,能不能拉我家配種?”

阿婆不好意思道:“這是阿婆我見過最壯實的公牛了,一定能配出健康的小牛犢。”

阿婆前一句,還讓小黃昂首挺胸。

說到後一句,小黃銅鈴般的眼睛透著驚恐,等會還有羞澀?

紀元認真看了看。

小黃眼裏真的有羞澀。

算著時間,小黃早該配種了?

這下震驚地變成紀元了。

這,這也行?

紀元道:“可以看看,要看小黃能不能看對眼。”

小黃從驚恐變得興奮。

你這小黃!

真的成精了!

紀元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倒是把小黃給搭上了。

誰料紀元剛點頭。

周圍人如潮水般湧入。

“我家!我家也有適齡的母牛。”

“小黃去我家吧。”

“紀大人您別跑啊,紀大人行不行啊。”

小紀大人不跑不行。

他還不如在家制定明年的計劃啊!

提高本地人均耕牛率,提高本地耕牛的體質,此事迫在眉睫!必須馬上行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