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44 章
第44章
“道德仁義, 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禮不定。”
禮記的開篇, 自然在強調禮的重要。
道德仁義, 教訓正俗,等等,幾乎涵蓋了人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禮,到底是什麽地位,想必沒有人會不知道。
而《禮記》的開篇,在整個丙等堂裏, 也沒人不會背。
更理解他的意思。
說起來科舉發展到天齊國,已經有數百年,這句話也考過很多次。
任何一個學生想要答得漂亮,都輕而易舉。
所以如何能答得新穎?
紀元沈思片刻, 禮, 涵蓋生活方方面面, 人不學禮無以立。
題目簡單,卻不知該怎麽開篇寫自己的文章了。
子書《荀子》曾說,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
大意為禮儀道德,人人都要遵守。
引用這句開篇?
紀元剛要落筆, 又停住了。
荀子沒有正式列在必讀科目裏, 縣學也沒有講過。
可《荀子》又是課外必讀科目之一。
這句話,實在太普通了。
《將苑》倒是說, 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這是本軍事類的書籍,羅博士說他這版本最全,應是正榮縣唯一一套。
紀元還是沒落筆。
比得過同窗,卻難說夫子博士們會不會滿意。
思索片刻,紀元又攏了攏袖子,看得隔壁劉嶸更緊張了,自己都寫了半篇,往日下筆如有神的紀元為何還未動筆。
難道說,這題目自己想得簡單了?
好在紀元動筆了。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
“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①
此話從國家起筆,格局便已經不同。
隨後又講家族若崇尚禮,家業便能興旺。
人的品格崇尚禮儀,人就會有教養。
心裏,也就是自己的想法崇尚禮儀,則人就會平和安定。
四句話,已經把文章的基調定住了。
後面進一步詮釋禮的意思。
不到三百字的文章,寫到考試結束,正好停筆,竟是連抄錄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他如今這一手臺閣體,清雅漂亮,根本不需要再謄抄。
負責監考的郭夫子看了一眼,眼神流露出滿意。
他剛剛轉了一圈,大部分學生的試卷他都看了,紀元這開篇,便又是第一了。
郭夫子想起研學處夫子們在討論歲考試題時的討論。
“紀元能不能參加升堂考,就看歲考了。”
“問題不大,他的本事,夫子們還不知道?”
“那就把題目出難一點,看他怎麽考。”
殷博士卻搖頭:“不行,要出的簡單。”
羅博士瞪了殷博士一眼,明顯看出他想做什麽。
殷博士才不怕,把話說明白了:“題目出的簡單,才能看出誰才是別出心裁的那個。”
普通的題目,大家都會答。
那誰在眾多答案中,當最特殊的那個呢?
所以不怕考試太難,反正大家都做的一樣的卷子。
就怕太簡單,答對的人太多,篩選下去的人太少。
殷博士還真是會折騰學生。
平日裏大家還當他是最好脾氣的那個。
不過殷博士也確實相信紀元的本事,他後面還道:“紀元答出新意,明年我親自指點他《禮記》”
“不,禮類通教。”
禮類不僅有《禮記》,還有《周禮》《禮儀》《白虎通義》《大戴禮記》等等。
越想功名往上進一進,這些肯定要讀。
甚至不是考秀才的本事,而是考舉人的本事了。
殷博士這麽說,那就是有教紀元的心思。
全靠紀元能不能過了這關。
讓殷博士教這些書,便是郭夫子都有些羨慕紀元了。
浙東餘姚對這些書的理解,在天齊國都屬於上乘。
更別說殷博士這種真才實學的舉人。
看了一圈的試卷,郭夫子就知道紀元已經過了歲考。
他肯定是歲考的第一。
能不能進乙等堂,則要看五日後的考試。
等會,殷博士當時說的是,只要紀元能答出新意,他就會教。
並未說紀元能進乙等堂,他才教吧?
也就是說,這篇文章過了殷博士那關,明年紀元無論在哪,都能去殷博士那學習?
說起來,羅博士的《春秋》課,確實結束了吧。
郭夫子有點懷疑,殷博士是不是早就想教紀元了,正好找了借口。
郭夫子收了試卷,對學生們道:“跟往年一樣,明日上午會出歲考成績,各自按排名寫課業。”
“下午便開始放冬假,除了準備升堂考的八人之外,其他學生可以歸家。”
“記得,明年還是正月十六開學,若有事情,提前告知。”
這是每年冬假前的流程。
其實到現在,已經算是放假了。
除了升堂考的人。
今年丙等堂裏,有八人參加升堂考。
或者說九個,紀元是那個待定的,他能不能考試,還要看明日的成績。
其他學生等成績,就是看自己要不要做冬假的雙倍課業。
只有紀元,還在等待考試資格。
雖然考試結束,很多人都來說:“你應該還是第一。”
話是這樣講,同窗還是道:“要不我們對對文章?”
剛考過的試,還有人謄抄過一遍,文章都在手邊,對對文章,自然能看出優劣。
到紀元這,紀元雙手一攤:“時間來不及,沒抄錄。”
劉嶸終於找到機會,問出疑問:“這次考試的題目不難啊,你怎麽想那麽久。”
紀元想了很久?!
剛剛覺得自己考試良好的同窗們,瞬間打起精神,李廷跟錢飛更是道:“不是吧?不是很簡單嗎?”
錢飛也道:“對啊對啊,禮記的開篇,都明白的。”
其他人跟著點頭。
紀元想想該怎麽解釋,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問題。
說起來,他終於不用吝嗇紙張了,等他升堂考結束,就能回安紀村領錢,想想就開心。
紀元寫的問題是:“一加一等於多少?”
這還用說啊。
“二啊!”
同窗異口同聲道。
“若這個題目為考題,那你們誰是第一?”
這怎麽分辨?
“我們都答出來了,答的時間也一樣,怎麽分。”
紀元又寫了一題:“五十六乘以三十九,等於多少,立刻答。”
手疾眼快地已經去計算了,錢飛道:“兩千一百八十四!”
劉嶸都比錢飛慢了一步,甚至也不如李廷快。
其他人更不用說。
“第一,第二,第三。這不就出來了。”紀元看向錢飛,李廷,劉嶸。
李廷明白了,解釋道:“題目簡單,不容易分出勝負,題目難了,才能看t出誰最厲害?”
“所以這次的考試,看似簡單,其實很難?”
一加一等於二,要從中選出最先喊出來的,甚至最先舉手的。
啊?
這,這怎麽搞啊。
本來沈浸在,歲考真簡單真快樂的同窗們,現在傻眼了。
從來沒人告訴過他們,題目太簡單也是問題啊。
那怎麽辦?
他們還美滋滋地答了舒適區內的文章。
“你呢?你怎麽寫的?”又有人問道。
紀元看著眾人目光,幹脆背默出來。
他寫字極快,又是極好看的館閣體,幾乎他一邊寫,周圍人一邊念。
與此同時,研學處也在念紀元的文章。
殷博士看著開篇的文章,讚道:“很有儒家之風。”
說著,忍不住給周圍人傳閱:“都說紀元是有天賦的,不信你們看。”
很多人看著紀元的勤奮,便忽略他的天賦。
可他的夫子們卻知道,紀元的天賦遠超勤奮。
十歲的年紀,就能做出如此文章,實在不得了。
“明年的禮記,我教定了!”
郭夫子默默腹誹,看來他猜得沒錯,殷博士早就想好要教紀元,只是沒找到時機。
要是老趙知道這件事,估計也會很開心。
他這個學生,真是人人搶著要。
紀元的試卷在研學處傳閱,已經是無可爭辯的第一。
路過的教諭都誇了幾句,他最近經常去衙門,這會還是過去,順口道:“我就知道紀元會是第一。”
啊?
您這就知道了?
不管怎麽樣,紀元升堂考的資格,確實有了。
升堂考在五日後,十一月二十五。
如果說歲考,是考一年學習的內容。
升堂考就是真的考四書五經了。
雖然重點還在四書,但五經也會涉獵。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就看學生們的掌握情況。
十一月二十一下午,看到成績以後的甲乙丙三個明倫堂的學生,全都陸陸續續回家。
往日熱鬧的縣學變得安靜下來,只留了九個學生。
他們就是丙等堂的考生們。
其中有幾個,是去年考過一次的,看起來格外緊張。
特別是蔣克,他是丙等堂的副舍長,以前還會嘲諷窮學生們為窮酸社,今年卻收斂心性。
一個是縣學的氛圍變了,二是他去年升堂考並未考過,一整年都在努力覆習。
紀元在其中,自然是年紀最小,也最晚進縣學的。
他跟其他人也不算特別熟,但這會學堂只剩下九個人,難免多說一會話。
蔣克念念叨叨:“我爹說,最近幾年,可能是正榮縣縣學最好的時候,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還考不上秀才,那多半沒指望了。”
“反正正榮縣的機會難得一遇,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升堂考不設名額。
九個人都不是競爭對手,只看誰的學問夠了,誰就進入乙等堂。
故而這裏少了火藥味,多了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去年我考過的,題目不說很難,但考得很全面。”
“四書你們也多看看,每年都教四書,這四書實在是重點。”
說著,蔣克翻了翻書,應該是為了緩解緊張所以說了那些話,他還隱晦地看了看紀元。
紀元見他們若有若無的看過來,輕咳道:“你們有要討論的嗎?”
或者說,有要問的嗎。
“有!”
“這句話的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這也有,兩本書的註解根本不一樣,應該信哪個?”
“這句話,太生僻了,用的哪個典故。”
“還有這個,引用的書我聽都沒聽過。”
紀元順著看過去,能解答的都解答了,不能的大家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
還有四天考試,他們要抓緊一切時間覆習。
四書五經,這些早就被翻爛的書,總能找到知識點。
紀元也不敢馬虎。
這裏的九個人,基本就是丙等堂的前十五了。
也是學全了四書五經的,有的學了不止一年,像蔣克今年二十,他可是七歲就啟蒙的。
算下來,已經讀了十三年的書,都說古人十年寒窗,那是說少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縣學宿舍裏也變得冷清。
紀元宿舍裏的人已經走完了,李廷回了家,錢飛也在年末跟著家裏做買賣。
其他舍友自然趁著天氣還好,趕緊回去。
十人間裏,晚上驟然只剩下一個人,難免冷得厲害。
李廷臨走前把被子塞給紀元,算是又多鋪一層,多蓋一層。
錢飛則把暖手爐子留下。
但十一月,馬上十二月的天氣,還是冷的厲害。
紀元一邊哈氣一邊繼續溫書。
十一月二十五,終於迎來升堂考。
九個人準備妥當。
考!
不就是考試嗎!
他們可以的!
縣學裏面,多數夫子已經離開。
只有殷博士,以及附近住的兩三個夫子還在。
殷博士家在浙東,回去也遠,一般會跟教諭縣令他們一起過年。
這次留下,正好做監考老師。
嚴訓導看了看,還道:“舉人給你們做監考夫子,你們可要好好答題。”
答答答。
好好答!
他們也想考過啊!
升堂考的題目果然沒那麽簡單了。
跟蔣克說的一樣,非常全面。
四書五經,全都有涉獵,偶爾還有其他內容。
總之考的方方面面。
考試的地方四面圍著,又點了幾個火爐,倒是讓人昏昏欲睡。
寫題寫到最後,甚至有種馬上睡過去的感覺。
升堂考,完全是考基本功。
紀元答著答著有些熟悉。
這好像就是入學考試那會的感覺,不過那會只有四書,內容也不覆雜。
現在四書五經混在一起考,考得也更深入。
就像有老師想要看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到底學會了多少。
以此,才能評判是否能進乙等堂。
畢竟進了乙等堂,第二年就要參加縣試,就要去考秀才。
紀元終於知道,為什麽他們縣學考秀才的概率那麽大。
如果每個人都是這麽翻來覆去地學,翻來覆去地考,那學問必然紮實。
那麽好的政績,那麽好的成績,都不是憑空得來的。
十一月二十五下午,考試終於結束。
紀元第一時間出屋子透透氣,跟他一起的還有其他八位考生。
眾人忍不住相視一笑。
大家算不算共患難了啊。
九個人幹脆就在門口坐著,屋子裏是溫暖的炭火,外面則是冬日的冷空氣。
“我們能不能考上。”
“進了乙等堂,就能考秀才了。”
“蔡豐嵐已經在準備,他明年就要考,保書提前半年交上去的。”
“家裏的情況,也早就讓人報上去了。”
蔡豐嵐,以前丙等堂的第一。
紀元來了之後,超過了他。
但蔡豐嵐還是考進乙等堂。
甚至在明年就要考秀才。
保書是俗稱,正式名為“童子試具保”,就是縣試之前必須填寫的東西,約等於報名表。
童生須請求五人連保。
意思就是連帶自己,再加上其他四個考生,互相做擔保,保證五個人都不會作弊,但凡有一個作弊的,就會牽連到自己。
不僅如此,還要讓村裏親朋長輩,按了證明考生身家清白,未服父母之喪等等的文書。
符合上面的條件,方可應考。
蔡豐嵐提前半年準備,也是對自己有信心。
明年的二月,就要進行考試。
他去年年末考進乙等堂,在乙等堂一年,就能去參加縣試。
能參加縣試,肯定是夫子博士們點頭的,至少有幾分把握。
所以提到他,大家一陣羨慕。
誰不想考秀才啊。
他們寒窗苦讀這麽多年,最終的目的,不就是考取功名。
紀元聽著大家討論。
他也想考。
既是因為學習對他來說不是負擔,也是因為他的退路不多。
士農工商,古代一層層下來,只有士族最安全,也能生活得更舒服。
他是個小人物,在這個世界不求一方天地,但至少能庇佑自己。
再說,縣學的日子還挺快樂。
學習的忙碌跟真正的辛勞相比,什麽都不算。
研學處還在改他們的成績,估計晚上就能評出來。
他們九個人就在學堂聊天。
罕見不用讀書的時候,自然輕快許多,蔣克還從外面叫了吃食。
反正已經放冬假了,大家大著膽子在明倫堂吃東西!
夫子們那麽忙!
看不到的!
紀元他們湊了錢給蔣克,算是平攤這次的吃食。
其他人就算了,到紀元這裏時候,蔣克道:“你就別給了,你年紀最小,家裏還。”
話沒說話,蔣克趕緊閉嘴。
算起來,紀元到縣學應該是第二個年頭,也是整整兩年了。
縣學學生們,都知道紀元的情況。
父t母雙亡,叔嬸也是不靠譜的,好像還有個姑姑,但早就嫁人,很久沒回來。
這種家境,都不知道他平日怎麽過的。
紀元笑道:“我有掙錢的門路,放心吧。”
有人家也養牛,順嘴道:“是你們村的青儲料嗎?”
安紀村突然出了個青儲料。
正榮縣很多人都知道了,隱約知道跟紀元有些關系。
紀元點頭:“是,當時跟著村裏長輩一起,掙得不多。”
這事也沒什麽好隱瞞的。
許多人都知道他從中有分紅,就是不知具體數額。
“唉,那你也艱難。”說話的人趕緊擺手,“我不是可憐你的意思。”
“我知道。”紀元當然明白,只是大家吃吃喝喝的,難免變成坦白局,他道,“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的。”
“我們可是讀書人,以後要考科舉的。”
紀元這句話,重新燃起大家的鬥志。
沒錯!
他們是讀書人!
以後要考科舉的!
眾人閑聊著,還提到縣學之前的人,蔣克跟他們最熟悉,還說起王興志跟王興傑。
紀元甚至想了才,才回想起他們是誰。
從去年退學之後,好像過了很久。
“他們已經不上學了,跟著家裏做些雜事。”
“不過張寶山倒是回來了,說是浙菜他吃不慣,一定要回來。”
“明年鄉試結束,估計咱們縣學還要進一批人。”
大家七嘴八舌聊著,突然聽到嚴訓導輕咳。
嚴訓導手裏拿著成績單,掃了一眼他們的吃食,努力當沒看到。
放冬假了,放冬假了。
先不管他們。
等開學了再說。
九個人下意識看過去,也忘了自己手邊的東西,只等著聽成績。
“六人升入乙等堂。”嚴訓導一一念出名字,最後道:“蔣克。”
“紀元。”
九個人,六個人進了乙等堂。
比去年十進五還多一個呢!
考進去的學生自然興奮,紀元也忍不住握了握拳頭,一年來的辛苦沒有白費。
他明年,就是乙等堂的學生了。
沒考進的三個人,得了平時板著臉的嚴訓導生硬安慰:“你們確實也不錯,但稍微差點火候,基礎知識,一定要牢固,明年再試吧。”
三個人得了安慰,還是垂頭喪氣。
好在馬上冬假,可以在家裏喘口氣。
紀元等人則被留下。
現在縣學空空蕩蕩的,往哪走都沒什麽人。
嚴訓導讓他們直接去找教諭,教諭就在研學處等著。
去了研學處,這裏也變得冷清,大家徹底放了冬假。
教諭見他們來了,給每個人發了張紙,上面的字正是教諭的。
內容並不覆雜,第一項內容,是讓他們冬假回家後,去找其餘四個人,作為自己科舉的連保。
大家互相確認科舉不會作弊。
第二項內容,要讓自家附近的長輩,親朋,確認考生家世清白,未服喪。
這,這分明是科舉要用到的材料。
六個人面面相覷,難道讓他們參加明年的考試?!
這怎麽能行。
他們剛考進乙等堂啊。
便是蔡豐嵐他們,也是過了一年再考的。
教諭顯得有些疲憊,喝口茶解釋道:“是讓你們提前辦理,最好在年前便辦妥。”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二十五。
還有不到一個月。
五人連保這事倒也不難,不過找的對象,必然是格外熟悉,又要確保對方人品的。
一般人都會找自己的族親。
畢竟一個人作弊,五個人都會被連累,這種風險,可承擔不起。
但五人連保,他們這有六個。
眾人下意識看向紀元,他們都想跟紀元互相作保!
紀元的人品,大家絕對可以相信!
蔣克主動道:“我同族親作保便可,家裏也安排了。”
那五人連保的事算辦妥了。
教諭現在就能出具文書。
雖說一般是要去衙門填寫,但教諭明顯早有準備。
“第一項成了,第二項便是讓村裏長輩出具文書,你們寫好,讓長輩們簽字或者按手印即可。”
“這份文書,須在正月初六前交過來,聽到了嗎。”
兩個文件都做好,才能正式報名考試。
但蔡豐嵐那種準備充分的,都是提前半年才辦。
他們這剛升入乙等堂,明年又不考秀才,為何這樣早?
教諭並未過多解釋,只讓他們先回去,又讓他們一定在正月初六之前交上來。
考秀才的兩份證明文件,五人連保的其實比較難,長輩的文書反而簡單。
但在紀元這,完全反過來了。
他的長輩,是紀三叔。
這就是他一直不跟他們鬧翻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個講究親親相隱的古代社會。
親人犯罪,你幫他隱瞞不報,你是無罪的。
若你直接報官,反而你也會被牽連。
紀元躊躇片刻,又回頭詢問教諭:“大人,一定要長輩嗎,村裏的賢達耆老可以嗎。”
教諭沒想到紀元返回來,想到他家的情況道:“也可以,但最好是親人來簽,更有效力。”
想到紀元的家境,教諭道:“你不是還有個叔叔,他簽最合適。當然讓你蒙師趙夫子簽字,也是可行的,只要能證明家世清白即可。”
教諭沒提後面的未服喪。
他知道,紀元的爹娘去世已經有五年之久了。
紀元點頭,再次謝過。
等紀元離開,教諭才半躺在椅子上。
最近快把他累死了。
新縣令屁事不會,麻煩挺多。
不是說他壞,而是有些蠢。
怪不得他家派個油滑的老吏過來,兩人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總之,一定要在林縣令走之前,把縣學明年該安排的事情安排了,省得新縣令拖拖拉拉。
他最近忙的,就是這些事。
提前批好縣學一年的銀錢,還有四季衣料,廚房的補貼,修繕宿舍的補貼。
甚至把乙等堂所有學生的保書都提前安排好。
新縣令不是個壞人,只是辦事效率太慢啊。
一個新瓜蛋子,真是讓人頭疼。
他都快跟哄學生一樣了。
紀元出了教諭那,並未直接回去,而是去找了房老夫子。
誰料房老夫子被舊友邀去聽戲,給他留了張字條。
“好好練習。”
“不可松懈。”
這就是老夫子給他的叮囑了。
紀元回到宿舍,把早就準備好的年禮取出來,放到尊經閣的茶室裏。
另外三份節禮,一份送給郭夫子家中,一份給到羅博士。
羅博士又給他塞了些書:“冬假好好讀。”
雖說過了今年,羅博士不再私下教紀元,但他這的書,完全對紀元開放。
紀元點頭:“還有感悟,不會忘的。”
羅博士笑,看著紀元送來的茶葉,皺眉道:“老夫不用你來送。”
說到底,大家都念著紀元家裏的情況,不願讓他多破費。
紀元卻道:“這是學生的心意,還請您收下。”
羅博士只要點頭,指了指最後一份:“這是?”
“夫子,殷博士是不是也在這附近住。”紀元可聽到一些傳言,殷博士說自己歲考的文章要是能過關,自己要被他收了當學生的。
這種好事,他怎麽能錯過。
羅博士好笑道:“是在這附近,我讓我家仆從帶你過去。”
不過羅博士站起來,從他書架裏挑挑選選:“這本《泰泉鄉禮》你拿去給殷博士。”
“讓他讀完記得還回來。”
《泰泉鄉禮》乃是當代官至少詹事的黃佐所著,當年他辭官歸家,潛心研究孔孟之道,寫出這本《周禮》的註疏。
說來這人科舉坎坷,主考又有偏見,將他從會試第一改為二甲十一。
仕途也不佳,晚年歸鄉後,講所著書編著,但甚少流傳。
羅博士也是幾經輾轉,才得到這本《周禮》的註疏。
就是對周禮進行的詮釋。
像是一個電視劇不同版本的理解,這《泰泉鄉禮》就是其中一本對於周禮的理解。
殷博士研究禮類,必然會喜愛此書。
雖然不用這書,殷博士多半也會收下紀元,可自己的學生,肯定要多照顧。
紀元拿著禮物跟羅博士的贈書,跟著他家仆人去殷博士家裏。
沒想到殷博士家裏十分熱鬧,他雖然一個人住,仆從卻比羅博士家中還多。
不僅如此,今日好像還有客人。
紀元扭頭一看,竟然是縣丞?!
紀元忽然想到,殷博士好像就是林縣令請來當夫子的,那縣丞作為林縣令副職,他們認識確實不奇怪。
“我當是誰,進來吧。”縣丞雖穿著官服,卻未戴官帽,剛剛明顯在發牢騷。
縣丞在殷博士這聽過許多次紀元的名字,故而也沒當外人:“你這書給去瞧瞧。”
說t著,接了紀元手裏的《泰泉鄉禮》。
縣丞略略翻看:“凡鄉裏綱領,其本原有三:一曰立教,二曰明倫,三曰敬身。”
就是一要教書育人,二要跟團結親朋,三要修身節儉。
殷博士果然感興趣,他讀書極快,隨口道:“也算簡明切要,可以施行。”
可以施行這四字,似乎讓縣丞笑了下,無奈道:“我先去忙了,回頭再聊。”
“過年就在你家,記得備好宴席。”
等縣丞走了,殷博士的目光還在書上,等他看完,這才道:“今晚再考一次試,明日算你放冬假。”
還考?
白日可是考過升堂的了。
殷博士卻不問他考沒考過,因為監考是他,改卷子也是他,自然明白紀元過了的。
但此刻,卻要紀元單獨考一次。
如果讓紀元來說,這像是摸底考試。
因為寫完答案之後,殷博士沒有評對錯,只是讓他跟著吃晚飯,明日再回縣學收拾東西。
按殷博士的話說:“縣學又沒什麽人,我這反而暖和。”
紀元謝過殷博士,博士家確實暖和,只是後半夜傳來些響動。
紀元起身聽了聽,是縣丞跟縣令他們在說話,應當是這吃了宵夜,又回家去了。
怪不得殷博士這仆從許多,像是林縣令他們的食堂?
紀元又睡了會,早早起身了。
想到昨晚聽到縣丞的唉聲嘆氣,難免聯系到最近衙門的事。
還是那句話,兩個團隊,在同一個系統,辦同一件事差事,沒有摩擦才怪。
從九月底到如今十一月底,兩個月了,再小的矛盾,也會越積越深。
聽林縣令的意思是,反正他們正月初六就離開了,不在乎這些,回頭大家上任吧。
等他們走了,新縣令手底下的人就能消停。
他們自持辦過許多差事,以前又跟著高官貴族,不太把這些底層官吏出身的人放在眼裏。
正月初六。
紀元從身上摸出教諭給的文書,上面有一條,就是讓他們在正月初六之前,寫好證明材料。
看來新縣令不太靠譜,教諭讓他們提前辦手續。
還趕在林縣令走之前辦。
頭疼。
紀元也沒想到會是這樣。
更沒想到新縣令身邊的老吏們妄自尊大。
紀元雖猜得七七八八,卻不知曉裏面真正的矛盾。
那新縣令帶著老吏前來上任,身邊還有老吏帶著的手下,自然形成一股勢力。
剛來的時候還好,時間長了,肯定要從林縣令他們那分走權力。
林縣令一心想把自己的事辦好,並不肯讓步。
老吏攛掇新縣令跟林縣令鬥法。
也是中間的新縣令一會信老吏,一會信林縣令,讓中間不上不下。
不過總的來說,他肯定更信自己人,也信了自己人說的林縣令他們運氣好,實際能力卻不如老吏們如何如何。
老吏們油滑得很,話極漂亮,事情卻不怎麽辦。
這也是縣丞聽到那句“可以施行”四個字,差點笑出聲。
縣丞其實想開了。
年後就走,管他這些亂七八糟的。
縣丞也深知,那老吏就等著他離開,自己當上新縣丞,所以才故意使絆子,還想給縣令瞧瞧他的本事。
要不是在正榮縣經營出感情,他們才不這麽賣力。
紀元從殷博士家中回縣學,手裏又多了幾本書。
剛到縣學門口,只見那附近停了輛牛車。
這牛車也熟悉,正是安大海家的。
“紀元!你怎麽從外面回來的!我還想著怎麽找你呢!”安大海使勁擺手,“快,快收拾東西,全村人都等著你回去分錢呢。”
這可不是假話。
整個安紀村,都在等著紀元回去。
他回去,青儲料的錢才能分啊。
本來大家都打聽了,說是十一月二十放冬假。
誰料又聽說,紀元參加了一個什麽升堂考,反正考過了就能考秀才。
大家只好又等。
昨日十一月二十五,見紀元還沒回來,就讓安大海快點去接。
大家著急啊,都想發錢啊。
紀元一時愧疚:“應該讓你們分的。”
“別啊,也是安村長的意思,你也是新縣令認證過的小神童。”
不說新縣令還好,說了紀元忍不住搖頭。
算了,不提這些理他太遠的事。
還是趕緊回安紀村,給大家分銀子了!他們賣青儲料的銀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44章
“道德仁義, 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禮不定。”
禮記的開篇, 自然在強調禮的重要。
道德仁義, 教訓正俗,等等,幾乎涵蓋了人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禮,到底是什麽地位,想必沒有人會不知道。
而《禮記》的開篇,在整個丙等堂裏, 也沒人不會背。
更理解他的意思。
說起來科舉發展到天齊國,已經有數百年,這句話也考過很多次。
任何一個學生想要答得漂亮,都輕而易舉。
所以如何能答得新穎?
紀元沈思片刻, 禮, 涵蓋生活方方面面, 人不學禮無以立。
題目簡單,卻不知該怎麽開篇寫自己的文章了。
子書《荀子》曾說,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
大意為禮儀道德,人人都要遵守。
引用這句開篇?
紀元剛要落筆, 又停住了。
荀子沒有正式列在必讀科目裏, 縣學也沒有講過。
可《荀子》又是課外必讀科目之一。
這句話,實在太普通了。
《將苑》倒是說, 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這是本軍事類的書籍,羅博士說他這版本最全,應是正榮縣唯一一套。
紀元還是沒落筆。
比得過同窗,卻難說夫子博士們會不會滿意。
思索片刻,紀元又攏了攏袖子,看得隔壁劉嶸更緊張了,自己都寫了半篇,往日下筆如有神的紀元為何還未動筆。
難道說,這題目自己想得簡單了?
好在紀元動筆了。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
“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①
此話從國家起筆,格局便已經不同。
隨後又講家族若崇尚禮,家業便能興旺。
人的品格崇尚禮儀,人就會有教養。
心裏,也就是自己的想法崇尚禮儀,則人就會平和安定。
四句話,已經把文章的基調定住了。
後面進一步詮釋禮的意思。
不到三百字的文章,寫到考試結束,正好停筆,竟是連抄錄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他如今這一手臺閣體,清雅漂亮,根本不需要再謄抄。
負責監考的郭夫子看了一眼,眼神流露出滿意。
他剛剛轉了一圈,大部分學生的試卷他都看了,紀元這開篇,便又是第一了。
郭夫子想起研學處夫子們在討論歲考試題時的討論。
“紀元能不能參加升堂考,就看歲考了。”
“問題不大,他的本事,夫子們還不知道?”
“那就把題目出難一點,看他怎麽考。”
殷博士卻搖頭:“不行,要出的簡單。”
羅博士瞪了殷博士一眼,明顯看出他想做什麽。
殷博士才不怕,把話說明白了:“題目出的簡單,才能看出誰才是別出心裁的那個。”
普通的題目,大家都會答。
那誰在眾多答案中,當最特殊的那個呢?
所以不怕考試太難,反正大家都做的一樣的卷子。
就怕太簡單,答對的人太多,篩選下去的人太少。
殷博士還真是會折騰學生。
平日裏大家還當他是最好脾氣的那個。
不過殷博士也確實相信紀元的本事,他後面還道:“紀元答出新意,明年我親自指點他《禮記》”
“不,禮類通教。”
禮類不僅有《禮記》,還有《周禮》《禮儀》《白虎通義》《大戴禮記》等等。
越想功名往上進一進,這些肯定要讀。
甚至不是考秀才的本事,而是考舉人的本事了。
殷博士這麽說,那就是有教紀元的心思。
全靠紀元能不能過了這關。
讓殷博士教這些書,便是郭夫子都有些羨慕紀元了。
浙東餘姚對這些書的理解,在天齊國都屬於上乘。
更別說殷博士這種真才實學的舉人。
看了一圈的試卷,郭夫子就知道紀元已經過了歲考。
他肯定是歲考的第一。
能不能進乙等堂,則要看五日後的考試。
等會,殷博士當時說的是,只要紀元能答出新意,他就會教。
並未說紀元能進乙等堂,他才教吧?
也就是說,這篇文章過了殷博士那關,明年紀元無論在哪,都能去殷博士那學習?
說起來,羅博士的《春秋》課,確實結束了吧。
郭夫子有點懷疑,殷博士是不是早就想教紀元了,正好找了借口。
郭夫子收了試卷,對學生們道:“跟往年一樣,明日上午會出歲考成績,各自按排名寫課業。”
“下午便開始放冬假,除了準備升堂考的八人之外,其他學生可以歸家。”
“記得,明年還是正月十六開學,若有事情,提前告知。”
這是每年冬假前的流程。
其實到現在,已經算是放假了。
除了升堂考的人。
今年丙等堂裏,有八人參加升堂考。
或者說九個,紀元是那個待定的,他能不能考試,還要看明日的成績。
其他學生等成績,就是看自己要不要做冬假的雙倍課業。
只有紀元,還在等待考試資格。
雖然考試結束,很多人都來說:“你應該還是第一。”
話是這樣講,同窗還是道:“要不我們對對文章?”
剛考過的試,還有人謄抄過一遍,文章都在手邊,對對文章,自然能看出優劣。
到紀元這,紀元雙手一攤:“時間來不及,沒抄錄。”
劉嶸終於找到機會,問出疑問:“這次考試的題目不難啊,你怎麽想那麽久。”
紀元想了很久?!
剛剛覺得自己考試良好的同窗們,瞬間打起精神,李廷跟錢飛更是道:“不是吧?不是很簡單嗎?”
錢飛也道:“對啊對啊,禮記的開篇,都明白的。”
其他人跟著點頭。
紀元想想該怎麽解釋,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問題。
說起來,他終於不用吝嗇紙張了,等他升堂考結束,就能回安紀村領錢,想想就開心。
紀元寫的問題是:“一加一等於多少?”
這還用說啊。
“二啊!”
同窗異口同聲道。
“若這個題目為考題,那你們誰是第一?”
這怎麽分辨?
“我們都答出來了,答的時間也一樣,怎麽分。”
紀元又寫了一題:“五十六乘以三十九,等於多少,立刻答。”
手疾眼快地已經去計算了,錢飛道:“兩千一百八十四!”
劉嶸都比錢飛慢了一步,甚至也不如李廷快。
其他人更不用說。
“第一,第二,第三。這不就出來了。”紀元看向錢飛,李廷,劉嶸。
李廷明白了,解釋道:“題目簡單,不容易分出勝負,題目難了,才能看t出誰最厲害?”
“所以這次的考試,看似簡單,其實很難?”
一加一等於二,要從中選出最先喊出來的,甚至最先舉手的。
啊?
這,這怎麽搞啊。
本來沈浸在,歲考真簡單真快樂的同窗們,現在傻眼了。
從來沒人告訴過他們,題目太簡單也是問題啊。
那怎麽辦?
他們還美滋滋地答了舒適區內的文章。
“你呢?你怎麽寫的?”又有人問道。
紀元看著眾人目光,幹脆背默出來。
他寫字極快,又是極好看的館閣體,幾乎他一邊寫,周圍人一邊念。
與此同時,研學處也在念紀元的文章。
殷博士看著開篇的文章,讚道:“很有儒家之風。”
說著,忍不住給周圍人傳閱:“都說紀元是有天賦的,不信你們看。”
很多人看著紀元的勤奮,便忽略他的天賦。
可他的夫子們卻知道,紀元的天賦遠超勤奮。
十歲的年紀,就能做出如此文章,實在不得了。
“明年的禮記,我教定了!”
郭夫子默默腹誹,看來他猜得沒錯,殷博士早就想好要教紀元,只是沒找到時機。
要是老趙知道這件事,估計也會很開心。
他這個學生,真是人人搶著要。
紀元的試卷在研學處傳閱,已經是無可爭辯的第一。
路過的教諭都誇了幾句,他最近經常去衙門,這會還是過去,順口道:“我就知道紀元會是第一。”
啊?
您這就知道了?
不管怎麽樣,紀元升堂考的資格,確實有了。
升堂考在五日後,十一月二十五。
如果說歲考,是考一年學習的內容。
升堂考就是真的考四書五經了。
雖然重點還在四書,但五經也會涉獵。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就看學生們的掌握情況。
十一月二十一下午,看到成績以後的甲乙丙三個明倫堂的學生,全都陸陸續續回家。
往日熱鬧的縣學變得安靜下來,只留了九個學生。
他們就是丙等堂的考生們。
其中有幾個,是去年考過一次的,看起來格外緊張。
特別是蔣克,他是丙等堂的副舍長,以前還會嘲諷窮學生們為窮酸社,今年卻收斂心性。
一個是縣學的氛圍變了,二是他去年升堂考並未考過,一整年都在努力覆習。
紀元在其中,自然是年紀最小,也最晚進縣學的。
他跟其他人也不算特別熟,但這會學堂只剩下九個人,難免多說一會話。
蔣克念念叨叨:“我爹說,最近幾年,可能是正榮縣縣學最好的時候,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還考不上秀才,那多半沒指望了。”
“反正正榮縣的機會難得一遇,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升堂考不設名額。
九個人都不是競爭對手,只看誰的學問夠了,誰就進入乙等堂。
故而這裏少了火藥味,多了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去年我考過的,題目不說很難,但考得很全面。”
“四書你們也多看看,每年都教四書,這四書實在是重點。”
說著,蔣克翻了翻書,應該是為了緩解緊張所以說了那些話,他還隱晦地看了看紀元。
紀元見他們若有若無的看過來,輕咳道:“你們有要討論的嗎?”
或者說,有要問的嗎。
“有!”
“這句話的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這也有,兩本書的註解根本不一樣,應該信哪個?”
“這句話,太生僻了,用的哪個典故。”
“還有這個,引用的書我聽都沒聽過。”
紀元順著看過去,能解答的都解答了,不能的大家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
還有四天考試,他們要抓緊一切時間覆習。
四書五經,這些早就被翻爛的書,總能找到知識點。
紀元也不敢馬虎。
這裏的九個人,基本就是丙等堂的前十五了。
也是學全了四書五經的,有的學了不止一年,像蔣克今年二十,他可是七歲就啟蒙的。
算下來,已經讀了十三年的書,都說古人十年寒窗,那是說少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縣學宿舍裏也變得冷清。
紀元宿舍裏的人已經走完了,李廷回了家,錢飛也在年末跟著家裏做買賣。
其他舍友自然趁著天氣還好,趕緊回去。
十人間裏,晚上驟然只剩下一個人,難免冷得厲害。
李廷臨走前把被子塞給紀元,算是又多鋪一層,多蓋一層。
錢飛則把暖手爐子留下。
但十一月,馬上十二月的天氣,還是冷的厲害。
紀元一邊哈氣一邊繼續溫書。
十一月二十五,終於迎來升堂考。
九個人準備妥當。
考!
不就是考試嗎!
他們可以的!
縣學裏面,多數夫子已經離開。
只有殷博士,以及附近住的兩三個夫子還在。
殷博士家在浙東,回去也遠,一般會跟教諭縣令他們一起過年。
這次留下,正好做監考老師。
嚴訓導看了看,還道:“舉人給你們做監考夫子,你們可要好好答題。”
答答答。
好好答!
他們也想考過啊!
升堂考的題目果然沒那麽簡單了。
跟蔣克說的一樣,非常全面。
四書五經,全都有涉獵,偶爾還有其他內容。
總之考的方方面面。
考試的地方四面圍著,又點了幾個火爐,倒是讓人昏昏欲睡。
寫題寫到最後,甚至有種馬上睡過去的感覺。
升堂考,完全是考基本功。
紀元答著答著有些熟悉。
這好像就是入學考試那會的感覺,不過那會只有四書,內容也不覆雜。
現在四書五經混在一起考,考得也更深入。
就像有老師想要看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到底學會了多少。
以此,才能評判是否能進乙等堂。
畢竟進了乙等堂,第二年就要參加縣試,就要去考秀才。
紀元終於知道,為什麽他們縣學考秀才的概率那麽大。
如果每個人都是這麽翻來覆去地學,翻來覆去地考,那學問必然紮實。
那麽好的政績,那麽好的成績,都不是憑空得來的。
十一月二十五下午,考試終於結束。
紀元第一時間出屋子透透氣,跟他一起的還有其他八位考生。
眾人忍不住相視一笑。
大家算不算共患難了啊。
九個人幹脆就在門口坐著,屋子裏是溫暖的炭火,外面則是冬日的冷空氣。
“我們能不能考上。”
“進了乙等堂,就能考秀才了。”
“蔡豐嵐已經在準備,他明年就要考,保書提前半年交上去的。”
“家裏的情況,也早就讓人報上去了。”
蔡豐嵐,以前丙等堂的第一。
紀元來了之後,超過了他。
但蔡豐嵐還是考進乙等堂。
甚至在明年就要考秀才。
保書是俗稱,正式名為“童子試具保”,就是縣試之前必須填寫的東西,約等於報名表。
童生須請求五人連保。
意思就是連帶自己,再加上其他四個考生,互相做擔保,保證五個人都不會作弊,但凡有一個作弊的,就會牽連到自己。
不僅如此,還要讓村裏親朋長輩,按了證明考生身家清白,未服父母之喪等等的文書。
符合上面的條件,方可應考。
蔡豐嵐提前半年準備,也是對自己有信心。
明年的二月,就要進行考試。
他去年年末考進乙等堂,在乙等堂一年,就能去參加縣試。
能參加縣試,肯定是夫子博士們點頭的,至少有幾分把握。
所以提到他,大家一陣羨慕。
誰不想考秀才啊。
他們寒窗苦讀這麽多年,最終的目的,不就是考取功名。
紀元聽著大家討論。
他也想考。
既是因為學習對他來說不是負擔,也是因為他的退路不多。
士農工商,古代一層層下來,只有士族最安全,也能生活得更舒服。
他是個小人物,在這個世界不求一方天地,但至少能庇佑自己。
再說,縣學的日子還挺快樂。
學習的忙碌跟真正的辛勞相比,什麽都不算。
研學處還在改他們的成績,估計晚上就能評出來。
他們九個人就在學堂聊天。
罕見不用讀書的時候,自然輕快許多,蔣克還從外面叫了吃食。
反正已經放冬假了,大家大著膽子在明倫堂吃東西!
夫子們那麽忙!
看不到的!
紀元他們湊了錢給蔣克,算是平攤這次的吃食。
其他人就算了,到紀元這裏時候,蔣克道:“你就別給了,你年紀最小,家裏還。”
話沒說話,蔣克趕緊閉嘴。
算起來,紀元到縣學應該是第二個年頭,也是整整兩年了。
縣學學生們,都知道紀元的情況。
父t母雙亡,叔嬸也是不靠譜的,好像還有個姑姑,但早就嫁人,很久沒回來。
這種家境,都不知道他平日怎麽過的。
紀元笑道:“我有掙錢的門路,放心吧。”
有人家也養牛,順嘴道:“是你們村的青儲料嗎?”
安紀村突然出了個青儲料。
正榮縣很多人都知道了,隱約知道跟紀元有些關系。
紀元點頭:“是,當時跟著村裏長輩一起,掙得不多。”
這事也沒什麽好隱瞞的。
許多人都知道他從中有分紅,就是不知具體數額。
“唉,那你也艱難。”說話的人趕緊擺手,“我不是可憐你的意思。”
“我知道。”紀元當然明白,只是大家吃吃喝喝的,難免變成坦白局,他道,“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的。”
“我們可是讀書人,以後要考科舉的。”
紀元這句話,重新燃起大家的鬥志。
沒錯!
他們是讀書人!
以後要考科舉的!
眾人閑聊著,還提到縣學之前的人,蔣克跟他們最熟悉,還說起王興志跟王興傑。
紀元甚至想了才,才回想起他們是誰。
從去年退學之後,好像過了很久。
“他們已經不上學了,跟著家裏做些雜事。”
“不過張寶山倒是回來了,說是浙菜他吃不慣,一定要回來。”
“明年鄉試結束,估計咱們縣學還要進一批人。”
大家七嘴八舌聊著,突然聽到嚴訓導輕咳。
嚴訓導手裏拿著成績單,掃了一眼他們的吃食,努力當沒看到。
放冬假了,放冬假了。
先不管他們。
等開學了再說。
九個人下意識看過去,也忘了自己手邊的東西,只等著聽成績。
“六人升入乙等堂。”嚴訓導一一念出名字,最後道:“蔣克。”
“紀元。”
九個人,六個人進了乙等堂。
比去年十進五還多一個呢!
考進去的學生自然興奮,紀元也忍不住握了握拳頭,一年來的辛苦沒有白費。
他明年,就是乙等堂的學生了。
沒考進的三個人,得了平時板著臉的嚴訓導生硬安慰:“你們確實也不錯,但稍微差點火候,基礎知識,一定要牢固,明年再試吧。”
三個人得了安慰,還是垂頭喪氣。
好在馬上冬假,可以在家裏喘口氣。
紀元等人則被留下。
現在縣學空空蕩蕩的,往哪走都沒什麽人。
嚴訓導讓他們直接去找教諭,教諭就在研學處等著。
去了研學處,這裏也變得冷清,大家徹底放了冬假。
教諭見他們來了,給每個人發了張紙,上面的字正是教諭的。
內容並不覆雜,第一項內容,是讓他們冬假回家後,去找其餘四個人,作為自己科舉的連保。
大家互相確認科舉不會作弊。
第二項內容,要讓自家附近的長輩,親朋,確認考生家世清白,未服喪。
這,這分明是科舉要用到的材料。
六個人面面相覷,難道讓他們參加明年的考試?!
這怎麽能行。
他們剛考進乙等堂啊。
便是蔡豐嵐他們,也是過了一年再考的。
教諭顯得有些疲憊,喝口茶解釋道:“是讓你們提前辦理,最好在年前便辦妥。”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二十五。
還有不到一個月。
五人連保這事倒也不難,不過找的對象,必然是格外熟悉,又要確保對方人品的。
一般人都會找自己的族親。
畢竟一個人作弊,五個人都會被連累,這種風險,可承擔不起。
但五人連保,他們這有六個。
眾人下意識看向紀元,他們都想跟紀元互相作保!
紀元的人品,大家絕對可以相信!
蔣克主動道:“我同族親作保便可,家裏也安排了。”
那五人連保的事算辦妥了。
教諭現在就能出具文書。
雖說一般是要去衙門填寫,但教諭明顯早有準備。
“第一項成了,第二項便是讓村裏長輩出具文書,你們寫好,讓長輩們簽字或者按手印即可。”
“這份文書,須在正月初六前交過來,聽到了嗎。”
兩個文件都做好,才能正式報名考試。
但蔡豐嵐那種準備充分的,都是提前半年才辦。
他們這剛升入乙等堂,明年又不考秀才,為何這樣早?
教諭並未過多解釋,只讓他們先回去,又讓他們一定在正月初六之前交上來。
考秀才的兩份證明文件,五人連保的其實比較難,長輩的文書反而簡單。
但在紀元這,完全反過來了。
他的長輩,是紀三叔。
這就是他一直不跟他們鬧翻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個講究親親相隱的古代社會。
親人犯罪,你幫他隱瞞不報,你是無罪的。
若你直接報官,反而你也會被牽連。
紀元躊躇片刻,又回頭詢問教諭:“大人,一定要長輩嗎,村裏的賢達耆老可以嗎。”
教諭沒想到紀元返回來,想到他家的情況道:“也可以,但最好是親人來簽,更有效力。”
想到紀元的家境,教諭道:“你不是還有個叔叔,他簽最合適。當然讓你蒙師趙夫子簽字,也是可行的,只要能證明家世清白即可。”
教諭沒提後面的未服喪。
他知道,紀元的爹娘去世已經有五年之久了。
紀元點頭,再次謝過。
等紀元離開,教諭才半躺在椅子上。
最近快把他累死了。
新縣令屁事不會,麻煩挺多。
不是說他壞,而是有些蠢。
怪不得他家派個油滑的老吏過來,兩人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總之,一定要在林縣令走之前,把縣學明年該安排的事情安排了,省得新縣令拖拖拉拉。
他最近忙的,就是這些事。
提前批好縣學一年的銀錢,還有四季衣料,廚房的補貼,修繕宿舍的補貼。
甚至把乙等堂所有學生的保書都提前安排好。
新縣令不是個壞人,只是辦事效率太慢啊。
一個新瓜蛋子,真是讓人頭疼。
他都快跟哄學生一樣了。
紀元出了教諭那,並未直接回去,而是去找了房老夫子。
誰料房老夫子被舊友邀去聽戲,給他留了張字條。
“好好練習。”
“不可松懈。”
這就是老夫子給他的叮囑了。
紀元回到宿舍,把早就準備好的年禮取出來,放到尊經閣的茶室裏。
另外三份節禮,一份送給郭夫子家中,一份給到羅博士。
羅博士又給他塞了些書:“冬假好好讀。”
雖說過了今年,羅博士不再私下教紀元,但他這的書,完全對紀元開放。
紀元點頭:“還有感悟,不會忘的。”
羅博士笑,看著紀元送來的茶葉,皺眉道:“老夫不用你來送。”
說到底,大家都念著紀元家裏的情況,不願讓他多破費。
紀元卻道:“這是學生的心意,還請您收下。”
羅博士只要點頭,指了指最後一份:“這是?”
“夫子,殷博士是不是也在這附近住。”紀元可聽到一些傳言,殷博士說自己歲考的文章要是能過關,自己要被他收了當學生的。
這種好事,他怎麽能錯過。
羅博士好笑道:“是在這附近,我讓我家仆從帶你過去。”
不過羅博士站起來,從他書架裏挑挑選選:“這本《泰泉鄉禮》你拿去給殷博士。”
“讓他讀完記得還回來。”
《泰泉鄉禮》乃是當代官至少詹事的黃佐所著,當年他辭官歸家,潛心研究孔孟之道,寫出這本《周禮》的註疏。
說來這人科舉坎坷,主考又有偏見,將他從會試第一改為二甲十一。
仕途也不佳,晚年歸鄉後,講所著書編著,但甚少流傳。
羅博士也是幾經輾轉,才得到這本《周禮》的註疏。
就是對周禮進行的詮釋。
像是一個電視劇不同版本的理解,這《泰泉鄉禮》就是其中一本對於周禮的理解。
殷博士研究禮類,必然會喜愛此書。
雖然不用這書,殷博士多半也會收下紀元,可自己的學生,肯定要多照顧。
紀元拿著禮物跟羅博士的贈書,跟著他家仆人去殷博士家裏。
沒想到殷博士家裏十分熱鬧,他雖然一個人住,仆從卻比羅博士家中還多。
不僅如此,今日好像還有客人。
紀元扭頭一看,竟然是縣丞?!
紀元忽然想到,殷博士好像就是林縣令請來當夫子的,那縣丞作為林縣令副職,他們認識確實不奇怪。
“我當是誰,進來吧。”縣丞雖穿著官服,卻未戴官帽,剛剛明顯在發牢騷。
縣丞在殷博士這聽過許多次紀元的名字,故而也沒當外人:“你這書給去瞧瞧。”
說t著,接了紀元手裏的《泰泉鄉禮》。
縣丞略略翻看:“凡鄉裏綱領,其本原有三:一曰立教,二曰明倫,三曰敬身。”
就是一要教書育人,二要跟團結親朋,三要修身節儉。
殷博士果然感興趣,他讀書極快,隨口道:“也算簡明切要,可以施行。”
可以施行這四字,似乎讓縣丞笑了下,無奈道:“我先去忙了,回頭再聊。”
“過年就在你家,記得備好宴席。”
等縣丞走了,殷博士的目光還在書上,等他看完,這才道:“今晚再考一次試,明日算你放冬假。”
還考?
白日可是考過升堂的了。
殷博士卻不問他考沒考過,因為監考是他,改卷子也是他,自然明白紀元過了的。
但此刻,卻要紀元單獨考一次。
如果讓紀元來說,這像是摸底考試。
因為寫完答案之後,殷博士沒有評對錯,只是讓他跟著吃晚飯,明日再回縣學收拾東西。
按殷博士的話說:“縣學又沒什麽人,我這反而暖和。”
紀元謝過殷博士,博士家確實暖和,只是後半夜傳來些響動。
紀元起身聽了聽,是縣丞跟縣令他們在說話,應當是這吃了宵夜,又回家去了。
怪不得殷博士這仆從許多,像是林縣令他們的食堂?
紀元又睡了會,早早起身了。
想到昨晚聽到縣丞的唉聲嘆氣,難免聯系到最近衙門的事。
還是那句話,兩個團隊,在同一個系統,辦同一件事差事,沒有摩擦才怪。
從九月底到如今十一月底,兩個月了,再小的矛盾,也會越積越深。
聽林縣令的意思是,反正他們正月初六就離開了,不在乎這些,回頭大家上任吧。
等他們走了,新縣令手底下的人就能消停。
他們自持辦過許多差事,以前又跟著高官貴族,不太把這些底層官吏出身的人放在眼裏。
正月初六。
紀元從身上摸出教諭給的文書,上面有一條,就是讓他們在正月初六之前,寫好證明材料。
看來新縣令不太靠譜,教諭讓他們提前辦手續。
還趕在林縣令走之前辦。
頭疼。
紀元也沒想到會是這樣。
更沒想到新縣令身邊的老吏們妄自尊大。
紀元雖猜得七七八八,卻不知曉裏面真正的矛盾。
那新縣令帶著老吏前來上任,身邊還有老吏帶著的手下,自然形成一股勢力。
剛來的時候還好,時間長了,肯定要從林縣令他們那分走權力。
林縣令一心想把自己的事辦好,並不肯讓步。
老吏攛掇新縣令跟林縣令鬥法。
也是中間的新縣令一會信老吏,一會信林縣令,讓中間不上不下。
不過總的來說,他肯定更信自己人,也信了自己人說的林縣令他們運氣好,實際能力卻不如老吏們如何如何。
老吏們油滑得很,話極漂亮,事情卻不怎麽辦。
這也是縣丞聽到那句“可以施行”四個字,差點笑出聲。
縣丞其實想開了。
年後就走,管他這些亂七八糟的。
縣丞也深知,那老吏就等著他離開,自己當上新縣丞,所以才故意使絆子,還想給縣令瞧瞧他的本事。
要不是在正榮縣經營出感情,他們才不這麽賣力。
紀元從殷博士家中回縣學,手裏又多了幾本書。
剛到縣學門口,只見那附近停了輛牛車。
這牛車也熟悉,正是安大海家的。
“紀元!你怎麽從外面回來的!我還想著怎麽找你呢!”安大海使勁擺手,“快,快收拾東西,全村人都等著你回去分錢呢。”
這可不是假話。
整個安紀村,都在等著紀元回去。
他回去,青儲料的錢才能分啊。
本來大家都打聽了,說是十一月二十放冬假。
誰料又聽說,紀元參加了一個什麽升堂考,反正考過了就能考秀才。
大家只好又等。
昨日十一月二十五,見紀元還沒回來,就讓安大海快點去接。
大家著急啊,都想發錢啊。
紀元一時愧疚:“應該讓你們分的。”
“別啊,也是安村長的意思,你也是新縣令認證過的小神童。”
不說新縣令還好,說了紀元忍不住搖頭。
算了,不提這些理他太遠的事。
還是趕緊回安紀村,給大家分銀子了!他們賣青儲料的銀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