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40 章

關燈
第 40 章

第40章

紀元用茶葉做的軟糯點心, 既有茶味,吃著又香甜,房老夫子喜歡得很。

自己這個徒弟做點心手藝一流, 還每每照顧他的脾胃。

就連點心裏的糖也用得少, 可偏偏味道剛剛好。

這讓喜歡吃甜食的房老夫子更是喜歡。

今日月考, 月考下午放學總要早點, 紀元就利用這個時間給房老夫子做點心吃。

不過今日,房老夫子讓他等一等:“紀元,你練字有多久了。”

多久?

紀元算了算,從去年一月下旬開始,到今年的四月底,已經一年兩個月了。

時間竟然過的這樣快。

房老夫子點頭:“之前說, 等你字練的差不多,就教你畫畫。”

“前幾日也讓你開始練筆法,可覺得吃力?”

房老夫子只是隨便問問,在他看來, 畫畫寫字都是玩, 怎麽會累。

好在他是在紀元面前講, 換了其他學生,估計叫苦不疊。

畫t畫寫字,怎麽是玩啊!

房老夫子又看了看紀元最近練習的筆法,稍稍點頭。

算是入門了。

既如此,畫畫也可以教了。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對胃口的學生,不教對不起他的本事。

“還好, 學生也買了些顏料, 不知道合不合適。”紀元把自己買的顏料說出來,只見房老夫子搖頭。

“暫時用不到, 我們學山水畫,先用水墨即可。”房老夫子道。

說起來,今年學畫畫的事,是去年已經定好的。

紀元去年還在發愁顏料,沒想到暫時用不到。

不用就好,他那點錢,真的不夠買多少顏料。

怪不得都說學美術燒錢。

而且就算不用顏料,買宣紙也是一筆開銷。

還好,他還有些家底。

只聽房老夫子介紹道:“華夏山水畫,大概分為兩類。”

說著房老夫子隨手畫出一幅儒雅清秀的山水韻味:“這是南派。”

“因為地域不同,所產生的畫作也不同。”

“南方,特別是江南一帶,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這樣地方就會給人一種百草豐茂之感。”

“而誕生在這種地方的畫作,風格也大多如此。”

不同的土壤,不僅能長出不同的糧食。

就連人的性格,風俗,都會大不相同。

這跟地域有很大關系。

換句話說,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畫作也是一樣。

不同的風土人情,畫出來的畫都是一樣的。

紀元想到羅博士說的,南派學生跟北派學生的文章都不同,沒想到畫作也是這樣。

想也是,縣學諸多夫子中,代表南派的自然是禮記博士殷博士,他的性格就跟典型北派羅博士很不同。

紀元思索稍微走神,又回到畫作上。

房老夫子畫出的南派畫作,有一種平淡天真,細膩婉約之感。

打個比喻來講,像是如沐春風。

房老夫子又添幾筆,只覺得畫作上植被茂盛,豐富多姿,確實有江南風情。

這就是紀元上輩子見多識廣的好處了。

雖然沒有自己去過江南,但腦海裏有江南風景的印象。

若換個沒去過江南的學子來,估計看也看不出這是什麽風格。

不僅是江南風景。

說出西北風景,沙漠風景,甚至許多人一輩子都未見過的大海,紀元都能有所印象。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要把讀書讀到的,跟所見風景結合。

古代人可沒機會坐在家裏面,便欣賞大好山河的風景。

華夏有著世界上所有的地貌,而紀元,自然是全都看過的。

單這一點,紀元在各地風貌上,就領先別人一大截。

估計紀元跟房老夫子都不知道,這些各地風貌印象,會在接下來的畫作學習裏,占有多少便宜。

人沒有辦法描繪出自己從未看過的景色,自然也畫不出來。

紀元有幸,他是見過祖國大好山河的。

“婉約秀美,好漂亮的江南景致。”紀元忍不住讚嘆道。

房老夫子看看他:“你怎知江南是這般?”

紀元頓住,總不好說自己是在電視,紀錄片上看到的。

就算是後代的電視劇,也能欣賞絕美的江南風光。

更別說,他跟爺爺奶奶還去蘇州看過真正的園林風光。

紀元含糊道:“羅博士那有幅名畫錄,我翻看了很多。”

“原來是這樣。”房老夫子道,“若有機會,一定要自己去看才行。”

“煙雨蒙蒙,不知有多美,老夫的南派畫作,就是在那有所提升。”

如今籠統說南派,其實南派中也有細分,房老夫子走遍江南,才摩挲其中一二。

紀元看著,以為房老夫子就是南派,沒想到老夫子又抽出一張宣紙。

房老夫子道:“咱們這裏算是北方,學南派,並沒有那個環境。如今適合你的,還是北派山水。”

“北派山水,自然也跟北方氣候有關。”

“幹燥,風沙,是北派地貌的特征,而北派的人多豪爽耿直,畫作也帶有其中特征。”

房老夫子大手一揮,強勁渾厚的山石躍然紙上。

高山飛泉,一眼看出其豪傑氣勢。

這裏的山石輪廓清晰,絲毫不見方才的柔美之感,就連筆法也是大開大合。

“水墨山水畫,聽名字就知道,由水跟墨來作畫。”

“但重點,就在這水上,如何用水,怎麽調墨,也是作畫的根本。”

“有人說第一個畫水墨畫的,是唐代王維,他師承李思訓,又學吳道子,其風格純正單一,審美不同凡人。”

說起作畫,房老夫子不覆往日的沈默,滔滔不絕講著。

大詩人王維,紀元自然知道,都說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畫合一,水墨畫,極能代表文人畫的風采。

故而,這也是初入國畫最佳的選擇。

一直到近戌時,紀元才從房老夫子這離開,滿腦子都是繪畫。

水墨畫更見筆下的功底,按照房老夫子說:“若能畫好水墨畫,你的字必然能再次進步。”

也就是說,這兩者相輔相成,老夫子讓他開始學畫,也能同樣練字。

畢竟考驗的,都是筆頭的功力,對毛筆的掌握。

從尊經閣離開,紀元先是去了廚房,把自己做的點心取上。

給房老夫子做點心,自然也不會忘記羅博士。

這次做的茶味糕點,也是想到羅博士的口味。

見紀元如此上道,羅博士倒是不再故意冷著臉,可還是把試卷往他面前一放。

“來吧,《春秋》經考試。”

下午考了大課的月考。

現在繼續小課的月考。

紀元趕緊整理思緒,把雜念清空,認真答題。

羅博士在旁邊吃著糕點,從書房裏找出幾本壓箱底的畫譜。

既然要學畫畫,那就要學好。

他羅博士的學生,不能只精一樣。

多看畫譜,同樣能提高審美。

像房老夫子所說,每個地方的風格不同,羅博士這裏收集的畫譜,多也是北派風格。

看來紀元想要學會南派,只有去江南的時候才能學了。

那也不知是什麽時候。

一個時辰過去,小課的月考結束。

大課考試結果出來得很快。

小課更快,羅博士讓紀元坐下等,他立刻改試卷。

背默多是沒錯的,紀元對此一向上心。

他記憶力好,旁人背好幾遍的東西,他兩三遍便能默記,看著羅博士滿意的表情,就知道背默上問題不大。

春秋經論,倒也符合初學者的見解。

“算過關了。”羅博士下意識伸手拿點心,才發現盤子空空如也,見紀元認真聽他說話,沒發現他的動作,悄悄收回手。

“好了,回去吧,今日不留課業。”

紀元從羅博士家中離開,手裏又帶了幾本書。

一半是殷博士推薦的禮記相關典籍,另一半是幾本畫譜。

這都是他今年要學的啊。

鞏固好《禮記》,學個水墨畫的入門。

還有新學的《春秋》。

打底的四書。

這樣的日子,充實且快樂。

古代讀書人一邊學四書五經,一邊練字畫畫,原來是這種感覺。

特別是畫畫上,紀元從中學到許多樂趣,有時從一個人的畫作上,就能看出畫師不同的性格。

房老夫子在畫作的筆法更是讓紀元驚嘆。

而且他年輕的時候去過江南各地,去過西北各地,在天齊國各地游走,終於習得一身上乘畫技。

之前紀元就覺得,以房老夫子的書法,放在哪都是一等一的好。

剛開始紀元還會以為是自己見得少。

但從羅博士那看到不少書法名家的書帖,他更加確定房老夫子絕對不一般。

羅博士提到房老夫子,態度也是不同的,聽說房老是秀才的功名,可並不妨礙上到教諭,都對他恭敬有加。

如今再看到房老的畫作,南派北派,被他信手拈來。

如此功底,必然不是普通人。

要說他們正榮縣縣學,有兩位舉人專門教學,已經很厲害了。

再多一個房老夫子,更是隱藏中的大佬。

看教諭的意思,大有隨房老心情的感覺。

紀元雖然好奇,但房老夫子不說,他也無意窺探。

只是跟著房老學習久了,房老自己倒是講了些:“老夫年輕的時候,游遍大江南北,只為求得書畫雙全。”

“也想過科舉,但始終耐不下性子,最後在府城考了個秀才,實在煩那些俗務,便在考上第二年離開府城。”

“一路游山玩水,再回頭,發現父母雙親離世,自己年歲也大了,便找了個清靜地方幽居。”

“我來正榮縣縣學的時候,這裏基本沒有人,更沒人來讀書,別提多清靜。”

房老說得簡單,紀元卻從中聽出什麽。

都說窮家富路,能在年輕的時候便游遍大江南北,t家底必然豐厚。

又或者一路賣畫,這倒是很有可能。

若是這樣,那說明房老的名聲必然不同凡響。

無論從哪方面看,紀元都覺得,他這位夫子很不一樣。

房老點點他:“別想了,等你繪畫出師,自然知道老夫是誰。”

紀元不好意思道:“只是覺得,以您的畫作,肯定很出名。”

“這還用說?想當年。”房老還沒說完,自己就閉嘴了,搖搖頭道,“畫你的。”

沒過片刻,房老似乎想到什麽,搖搖頭道:“官場艱難,仕途艱難,珍惜如今在縣學的時光吧。”

不管外界如何變化,正榮縣縣學給了這裏學生很大庇護,用現代的話來說,這裏便是象牙塔。

不用理會外面的紛紛擾擾,他們在這只要學習就好,唯一要比的,就是學習。

而縣學之外,情況大不一樣。

或者說正榮縣縣學之外,是不一樣的。

說句旁人都不知道的。

前年考縣學的時候,成績遲遲不出來,外人只當是個意外,以為是縣學推遲了放榜的時間。

也只有衙門跟縣學教諭他們知道,為了出這個成績,他們都經歷了什麽。

若不是趙夫子好友黃舉人,在信中將實情告知,紀元也不會知曉。

那在他這裏看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放榜晚了的事。

再比如縣城張家戲耍錢飛多次,自己跟錢飛李廷他們整治了回去。

若他們不是縣學學生,對方肯定沒那麽容易松口氣。

這一方相對自由的天地,確實難得。

房老夫子今年六十多,想來他的人生經歷格外豐富。

他的一手書畫,卻願意在尊經閣當看守的夫子,其心境也令人佩服。

紀元再次靜下心,右手持筆,跟著房老夫子認真練習。

心要靜,事要緩。

一筆一畫,縱情水墨當中。

清靜無為,不染塵勞,水墨渲談。

水墨丹青。

此,為文人畫。

紀元一筆一畫中,已經帶了文人風骨。

-

五月初一,照例祭文廟。

紀元順便把殷博士借給他的書還回去。

這書羅博士那也沒有,但殷博士說又必須看,所以把書讓羅博士帶給他。

紀元心中感激,快速抄完一本之後,自然要親自還回去。

殷博士等著去乙等堂上課,也不理紀元的道謝,還道:“都是師生,客氣什麽。”

大有夫子教學生,天經地義之感。

怪不得都說,殷博士像是天生的夫子。

不過殷博士頓住:“要是真想感謝,下次給房老,羅博士做點心的事,也別忘了殷博士啊。”

都怪那兩人,一直說紀元做點心的手藝有多好。

都是夫子,憑什麽他沒有啊。

這下變成紀元楞住。

啊?

這不早說。

紀元趕緊點頭,殷博士拍拍他:“去上課吧,有就送,沒有就算了。”

知道殷博士是跟他開玩笑,紀元這才松口氣。

不過回丙等堂的路上,撞到一個骨瘦嶙峋的秀才。

這人穿著青衿,自然一眼看出是秀才。

他走路晃晃悠悠,紀元著急去上課,不小心碰了下。

紀元見禮,那秀才竟然道:“你這小童,懂不懂禮?叫什麽啊,我一定跟你們教諭講。”

旁邊跟著的李廷錢飛面面相覷。

再看這秀才,根本不認識啊。

既然不是他們甲等堂的秀才,也不是這裏的夫子。

紀元道:“學生紀元,請秀才相公見諒。”

“紀元?!”

“你就是紀元?!”

這話紀元聽了許多次,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所以話裏的意思很容易分辨。

有的人是單純驚訝。

有的人帶著好奇打量。

還有的人含酸帶醋。

眼前的秀才,顯然就是這個。

“我是安小河的舅舅。”小河舅舅擡起下巴,再次打量紀元。

見他小小年紀,衣服上帶著補丁,還因為衣服小了,重新改過幾次,更是看不上。

“本以為你在縣學第一,還有點用,沒想到跟夫子博士們關系也一般。”

李廷跟錢飛震驚。

紀元跟夫子博士關系還一般?

他可是夫子們最喜歡的學生,沒有之一!

紀元心裏卻明白怎麽回事。

可跟夫子們關系好,也不能開口給自己學校找老師吧。

就像你在你們初中次次考第一。

難道就能插手學校的人事安排?

這不是開玩笑嗎。

紀元點頭:“小河舅舅您先忙,我們還要上課。”

說著,拉了李廷錢飛便離開。

回去的路上,紀元把那封信的事說了,聽得李廷錢飛目瞪口呆:“怎麽會有人敢開這樣的口?”

“是啊,不合理啊。”

“好像事事都要圍著他轉一樣。”

紀元想到安二娘子,她娘家應該就是這樣圍著小河舅舅轉的,這種家裏,養成唯我獨尊的心態,也很正常。

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要成為他的墊腳石也理所應當。

“不理他,能不能當咱們這的夫子,也要看本事。”

事實上,安小河的舅舅李耀眾,不僅沒能當上縣學的夫子,連甲等堂都沒能進去。

教諭眼力毒辣,眨眨眼就能看出對方什麽性格脾氣,婉拒了李耀眾的請求。

借口都是現成的,他們縣學沒有夫子的位置了。

至於甲等堂?

那是要考進來的,並非誰能來。

不過作為秀才,確實有進縣學的資格,可是現在名額也滿了,等著名額空缺了再說。

一套下來,李耀眾只拿了秀才應得的俸糧離開。

後面的事,就是安小河說的了。

安小河講他舅舅確實很氣惱。

說自己從府學回來,竟然如此冷遇,好像還寫了幾首詩,大有哭訴命運不公的意思。

但寫得一般,也沒流傳出來。

現在他舅舅就在他家住,說是幫他,還有安家其他子弟輔導功課。

這,這不就是蹭住在姐姐夫家?

也是,安叔公家被稱為安大戶,自然是日子好過的,至少比自己日子過的舒服。

更別說青儲料更讓他家把院子門頭重新修繕,看著就氣派。

可再怎麽樣,去自己姐姐的夫家住,還是離譜了些。

安小河大概意思是,他舅舅想當安叔公家的私塾先生,算是自家的私學。

但安叔公根本不理這一茬,先不說他更敬重趙夫子。

再者,他家還養個先生?他錢多燒的嗎。

他家滿打滿算,也沒幾個學生的。

不過看在小河舅舅秀才的身份,不好趕人走。

這些八卦紀元看的好笑,也沒當回事,只當茶餘飯後的調劑。

他方才又買了些宣紙回來,書畫線條的練習,他也不覺得枯燥,反而從中找出樂趣。

像書畫大家所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此會,方知書畫本來同。”

這收拾就是強調筆墨跟線條的藝術,從中更能體會到“寫意”之感。

落筆,用色,結構。

字與字之間,線條與線條之間,似乎都蘊藏著獨特的節奏。

學了畫才知道,怪不得都說書畫同源。

也怪不得房老夫子說,先寫字入門,再練習繪畫,隨後畫畫的技藝便能幫助寫字,形成自己的風格。

書法入畫,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畫山石的高低遠近,轉折走勢。

跟寫字運筆的頓挫,有異曲同工之妙。

紀元的進步,夫子們看的更加清晰。

從他最近交上來的課業來看,紀元的筆法進步堪稱神速。

他本就勤於練習,底子極好。

現在多了不一樣的技巧,書法之道早就入門。

十歲的年紀,就有這麽一手好字,太難得了。

房老夫子看著,也覺得腳下生風。

看看他的學生,多厲害。

紀元書畫同練,不由地想到如今學的《禮記》跟《春秋》。

書畫可以相輔相成。

那這兩本經典的典籍呢?

如果相互印證,是不是還能得出不同的感悟。

四月底的月考,紀元把兩者印證著寫□□,可以說是潛意識所為。

意識到這一點後,五月份的月考,則是有意結合。

以禮記的觀點來佐證春秋。

兩者互相比較,互相補充,從而得到獨特的觀點跟文章。

月考時的文章,寫得紀元酣暢淋漓。

考試結束,立刻去翻去年學的其他三經。

他的動作引起其他學生的註意。

紀元早就成為丙等堂的風向標,他做什麽,大家都有意模仿。

原本還有點不好意思,見紀元並不介意,現在已經光明正大把紀元當榜樣。

見他去翻去年學的三經,趕緊問道:“紀元,你翻去年的書做什麽?”

紀元看著他們,眼裏帶著興奮:“大家可記得去年《尚書·五子之歌》?”

眾人自然記得。

尚書的字不多,但晦澀難懂,說起來,還不如《禮記》好學。

這自然因為尚書的成書之間t更早。

所以更難懂。

其中五子之歌,是羿讓國君的五個弟弟分別作歌批評國君哥哥太康。

此篇分為六段。

第一段是告訴大家作歌的原因。

身為國君的太康,不效仿他爹,也就是夏朝開國國君的傳統,當了天子卻不理朝政,喪失君德。

所以羿找到機會,讓太康的弟弟們,來批評他的不作為。

後面五段,則是五個弟弟從不同的方面批評太康。

講的便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百姓好了,國家才能安寧。

一直講到,要記得歷史教訓,才能讓祖宗基業傳下去。

其中也有在其位謀其政的意思。

而與今日考的《禮記·哀公問》,則可以相互印證。

魯哀公問孔子,一問禮,二問政。

孔子也答,民之所由生,禮為大。

就是說,人們生存憑靠的便是禮,禮最重要。

後面說的,便是只有遵守了禮,才能分辨君臣,上下,長幼,男女,父子,兄弟之間的關系。

以禮來定其位,也在強調所有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

今日考的這一題,若把《尚書》的篇章來印證《禮記》的篇章,也是可行的。

夏國的國君都要在其位謀其政。

這不就是在佐證“禮”的重要性。

說起來,這個觀點並不新穎,也並非紀元獨創。

可他在書畫之間領悟到讀書的真諦,領悟到所有的書都是相通的。

一通百通。

這樣的情形,已經是讀書的紀元,在慢慢摸索自己的道。

這個道或許艱難,或許還不夠正確。

但能形成自己的認知,已經難能可貴。

二經可以相連。

五經自然也可以。

讀的四書理論同樣可以共融。

這跟現代的科目並不一樣,並不是隔行如隔山,反而把知識真正領悟,摸透,反而是求學的本質。

打比方說。

以前讀一本書就是一本書。

十本,那就是單獨的十本。

現在紀元不僅讀了,還能用互相的觀點在腦海裏辯論,探討。

書與書之間,知識跟知識之間,在相互交流。

學了一加一,又學了乘法。

本來是單獨的公式。

現在可以結合起來,計算更覆雜的問題。

紀元要翻書,就是要把去年學的翻出來,跟今年學的相互比照。

怪不得他學著禮記,私下教諭他們還願意給他補習春秋。

完全是因為這些課都是一樣的,豈止是不會互相幹擾,明明能相互補充。

想來,若不是怕他們學的吃力,縣學是願意同時教授兩部分知識的。

紀元仔細解釋,大部分學生也如醍醐灌頂。

是啊。

以前學了那麽多,不應該丟下,答題的時候,也不該只在原書上找答案。

怪不得他們的文章總被說不夠豐滿。

可這些知識要怎麽融合。

融合的時候太雜亂怎麽辦?

眾人陷入思考。

但這份思考,已經是進階的思考。

嚴訓導巡邏時,發現丙等堂的學生們都呆呆楞楞的,全都在瞑思苦想,嚇得他快步過來。

只聽裏面學生翻著書,一會背禮記,一會背周易,一會又在哀嚎尚書這一章太難了。

不就是考個月考。

大家這是怎麽了。

以前也不是沒考過啊。

還是今日的題太難了?

嚴訓導喊來郭夫子,還有兩個禮記博士。

四個人仔細聽了聽,最後哭笑不得。

學生們的問題,他們自然知道,可這也不是點透的時候。

等到他們上了乙等堂,通學了文章,便會懂了。

現在五經沒有學完,卻摸到學問的門檻,怪不得會目光呆滯,估計都在認真思考。

“讓他們想吧。”殷博士笑著道,“咱們的學生,學問都紮實,會想明白的。”

學而不思則罔,之前只是學,現在則開始思考。

不錯,很不錯。

殷博士看著中間的紀元,又聽學生們討論得唾沫橫飛。

倒是想到自己上學那會,不過他們那邊可沒紀元這樣如此聰明的同窗。

跟這樣的同窗一起學習,怪不得成績會提高。

再回到畫作上,紀元練習線條時,仿佛更加得心應手。

文人畫,原來是這般意思。

不管別人是什麽意思,反正他就這麽想了。

丙等堂的這次討論,讓他們的文章很是混亂了一陣,好在大家慢慢都摸索出自己的風格,接下來的進步,便很迅速了。

這事傳到乙等堂學生耳朵裏,讓乙等堂學生捏緊書本。

學弟們怎麽回事。

這就悟到了?

在丙等堂就能悟到?

他們要趕緊參加縣試,絕對不能跟丙等堂那一群一起考試。

否則根本考不過他們啊。

跟一群學霸在同一屆,難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特別是紀元!

他們要趕在紀元參加縣試的時候就考走!

立刻考走!

紀元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快點學!

快點考!

蔡豐嵐默默念道:“都說了他是紀元,你們還不信。”

五月過去,六月依舊是酷暑。

縣學學生依舊用功。

紀元看看外面的日頭,還好他的手心沒汗,翻書的時候不會損傷書本。

七月天氣轉涼,日子一天比一天快。

紀元也從羅博士那知道,年底的升堂考他可以參加。

但有一個條件。

那就是年底的歲考,必須還是第一。

若非第一,就沒有資格參與升堂考核。

畢竟按照縣學的規矩,學完五經才可以升入乙等堂。

紀元雖學了,明面上卻是自學。

要是其他學生也說自己自學了,一定要參加考核,那答應還是不答應?

不答應,就像是專門為紀元開的後門。

答應,那大家一窩蜂地考試,跟歲考又有什麽區別。

教諭幹脆定下這個規矩。

就算沒在縣學學完五經,卻能在歲考裏考了第一的,有資格去升堂考。

不僅今年如此,以後年年都是這樣。

大家也會心服口服。

歲考第一才有資格參加,便是設了限制。

紀元心中感激,學習自然更加用功。

羅博士那的讀書感悟,他一篇篇交著,竟然已經厚厚一摞。

羅博士讓他自己裝訂好,等到年底,重新溫習自己寫的感悟,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想法。

房老夫子則開始讓他著筆練習畫畫的基本技法。

這跟之前的線條又有些區別,像是更進一步,把之前粗獷的線條更細致。

如今就跟書法有所區分。

首先是筆法,這點紀元已經掌握。

點,勾,染,挑,掃等等,算是基礎用筆。

接著是用墨。

之前說山水畫,用墨極為講究。

用墨也在用水,水跟墨的調和是畫畫的重點。

或濃或淡或清或濁,都有講究。

而用墨又很難教,這更近乎一種感覺,一幅畫的好壞,墨調的好壞,占了很大比重。

什麽樣的畫面,用什麽樣的墨,也是極深的學問。

單著一點,就夠很多人學一輩子。

用色著色,加上筆法的運用。

只能讓畫者漸漸領悟。

房老夫子道:“同你說了那麽多,也不是讓你怕。”

“無論道理有多深,跟練字一樣,先練再說。”

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

房老夫子的教學方法跟其他夫子有些不同。

傳統的學法,是不講方法,多講“功夫在畫外”。

這個畫外,指的便是其他文人雅客的玩意兒,文化哲學歷史,以及音樂篆刻等等。

讓學生先感受其意境,方能下筆如有神。

房老夫子的方法卻是一定要實地觀察。

從一草一木開始,從一花一石開始。

紀元聽著,這倒像是他那個時代的西方學院派。

重分析,重系統。

寫意的山水誰都想學,可不到那種境界,很難有所成就。

房老夫子親自走遍大好山河,是在具體的環境下練習的畫技。

說完特點,房老夫子取出一幅臨摹的《溪山行旅圖》出來,這是典型的宋代北派山石畫。

山石的特色很有北派的感覺,山石陽剛峭拔,在畫裏也有體現。

紀元看著,便想到安紀村後面的山,確實有這種感覺。

不僅如此,上輩子爬過的許多北方山脈,以及電視裏看的巍峨高山,都在腦子裏具象化了。

就像南派的畫作拿出來,他也能想到江南山石的低緩秀麗。

又看完幾幅不同派系的畫,房老夫子卻不讓他去練,而是拿出一張松柏圖。

北方多有松柏樟榆楊柳竹,這畫上的便是松竹。

房老夫子開口道:“樹有常態,石無常形,先從樹木開始練習。”

說著,指著尊經閣裏的竹子:“去畫它。”

畫竹子。

觀察竹子的形狀,看清它的特點,摸清竹葉不同時間的不同形態。

剛長出來的葉子是什麽樣。

時間長的葉子是什麽樣。

下雨的時候,天晴的時候,陰天的時候,健康的時候,生病的時候。

日覆一日地觀察,才能畫好一片竹葉。

紀元點頭,宣紙鋪好,t認真調好水墨,便要開始練習了。

就先從,這片竹葉開始。

整個秋日,紀元基本沈浸在墨汁裏。

調水調墨,有種水少了添水,墨多了添墨的感覺。

好在課業跟練字不在乎墨的濃淡,調得不對就當練字。

李廷錢飛連著半個月都沒磨墨,全靠紀元調錯了的墨汁來寫課業。

終於調對了顏色,一個月都過去了。

畫出來的各種形態竹葉,也讓人嘖嘖稱奇。

雖說山水畫講究意境,但其細節還是不能忽視。

若有人說,看著神似形不似也無所謂。

可大家的神似當中,形也是似的,只是處理的方法不一樣。

要是本末倒置,能把房老夫子氣得吹胡子瞪眼。

就跟說什麽寫得潦草便是草書的人,書法老師能氣得彈他腦瓜。

日子一天天過去。

紀元看過的書,練過的紙張一日比一日厚。

書鋪胖老板都說,紀元練字的勤快,是他從未見過的。

畢竟隔幾日就要送一次筆墨紙硯,用起來跟流水一般。

在用無數筆墨之後,紀元終於畫出一幅水墨竹子圖。

線條簡單,但一株勃勃生機的竹子呈現在紙上。

任誰一看,就能看出是尊經閣旁邊的竹子。

為什麽?

也說不上來,可看著就像啊。

房老夫子自然滿意,他的學生畫出這樣漂亮的畫作,當老師的自然也高興。

紀元自己也松口氣。

觀察多日,練習多日,終於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而他的書法,隨著畫技的進步,同樣在與日俱增。

偶爾有的漂亮字,羅博士都會誇讚。

羅博士那邊的春秋課,紀元也已經上了五分之三。

這速度不算慢,主要是羅博士教得細致,平日還要輔助許多書籍。

紀元在春秋上的學業,可謂十分踏實。

紀元算著時間,馬上要八月十五,他也要趁著中秋節,做些點心給夫子們。

上次做了茶味的糕點之後,雖然房老夫子跟羅博士都很喜歡,卻不準他在費時費力地做。

那點心一看就不一般,肯定很費工夫。

以前也就罷了,兩位夫子雖然沒有商量過,但不約而同讓他不要太辛苦。

紀元知道夫子們擔心他休息的時間太短,也就受了這個好意。

但今年中秋連同麥假一起放,他幹脆趁著時間,再做些吃食送給夫子們。

上次殷博士還開玩笑,說自己做點心的時候帶上他。

雖是玩笑,可殷博士也教他許多,當學生的不能真的當耳旁風。

既然是中秋節,要做的肯定是月餅。

幹脆做冰皮月餅,既新鮮,也契合時節。

古代人對月餅也沒什麽傳統不傳統的,更不會說祖宗規矩不能變。

許多文人雅客,反而願意在這上面花心思,琢磨出不同的東西。

只是做冰皮月餅,必然要用到冰。

想著又要到年底,自己還有青儲料的進項,紀元便拜托錢飛家幫他買些冰,再用錢飛家的廚房。

糯米粉,澄粉,粘米粉,牛奶,再加上不同的餡料,以及白糖。

這些材料確實都不便宜。

相比夫子博士教諭對自己的幫助來說,卻是不值一提。

紀元抽時間做了冰皮月餅,其中還有竹葉香味的一款。

總算趕在放假前送到房老夫子手中,還有一份送到羅博士家裏,再有送給殷博士,郭夫子。

教諭那邊,紀元思想前後,不知該不該送。

送吧,好像自己在巴結,讓別人看到了不好。

不送吧,又有些對不住。

羅博士直接道:“不用管他,他想吃的話,會找我們的。”

話是這麽說,羅博士還是讓紀元把東西給他,他幫忙送。

過來送衙門中秋節禮的捕快,剛到研學處,又看到縣學夫子們在分點心。

捕快大哥下意識道:“你們縣學肯定藏私了,上次的點心味道就極好,這次的賣相更好啊。”

上次他們過來送紀元治病牛的獎勵,都聞到極好聞的香味,問教諭大人的時候,大人還說沒有。

那次回去之後,兩人魂牽夢縈了好久。

這回不能錯過了!

郭夫子笑:“上次?我們上次也不知道。”

不過大家稍微想想就知道,多半是紀元給房老做的。

是什麽東西,能讓他們倆記這樣久?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吧。

冰皮月餅的味道自然不用說,如今雖然八月,但秋老虎還是厲害,一口下去冰冰涼涼的,很是舒服。

整個研學處都彌漫著冰皮月餅奶香的味道。

怪不得房老那麽喜歡紀元做的點心,果然好吃啊。

可惜之前他做的,大家都沒有吃到,回頭讓他再做一些?

這個念頭剛出,眾人趕緊搖頭。

這怎麽行,紀元平時學習夠辛苦了,不能讓他再累著。

紀元又要兼顧學習,又要做點心,也太辛苦了。

羅博士的話都沒說,大家自覺閉嘴,讓他滿意點頭。

誰也不能輕易使喚他的學生。

誰隨意差遣他,自己就跟誰急!

說起來,學生做的點心,就是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