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6章

關燈
第56章

昌寧四年二月,麒麟研究院那邊給霍瑾瑜帶來好消息,說是研究出了防銹漆,霍瑾瑜看了是一種油性防銹漆,表面油膩,去除困難,而且還有一種刺激性氣味,不過制作方便,但是幹燥性較差,附著性強,塗刷性也較差。

不過霍瑾瑜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能用就行。

在確定此油漆能較長時間保護金屬免受海水的侵蝕後,霍瑾瑜就讓工部那邊實驗。

同時命令研究院再接再厲,研究出更好的防銹漆。

三月,景行率領的海運船隊再次歸來,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國內三百文一匹的絲綢,到了海外,價值提升百倍都不止。

對於沿海的一些小商隊,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大船抵抗大海的風險,但是近海周圍的番邦鄰國可以走,就算東夷島,三百文的絲綢運到那裏,立刻就變成三千多文,身價提高了十倍不止,能換取更多的金銀。

尤其這些年,東夷島那邊又有許多銀礦,更引得許多人趨之若鶩。

東夷南北兩個幕府一直爭鬥不休,對島上掌控不足,外加有景朝的宣威司在那裏駐守開發銀礦,引得不少人去那裏淘金。

只要老實交稅,就能走有官方護航的官方航線,不用擔心有倭寇還有外國海盜侵擾。

就算有大船商自詡有實力,想自己開辟航線,但是也要交稅,除非你拉的東西永遠放在海上,不送到國內。

反正對於走私行為,霍瑾瑜是嚴厲打擊的。

最重要的是,這次景行居然給她帶回了紅薯這種作物。

景行的負責人一直謹記霍瑾瑜的吩咐,在海外時,不放棄尋找海外高產作物,可是這兩年在海外尋找的結果,讓他失望不已。

海外的一些夷國百姓過的十分苦,即使城鎮,也是臟亂差的環境,各種糞便、淤泥隨處可見,完全沒有規劃,而且不洗澡,當地百姓甚至不敢多喝水,吃的最多是豆子,而且是單純煮過的豆子,沒有研磨、制作成其他種類,就是富裕許多的人也吃的不好,幹巴巴、摻雜著各種顆粒的黑面包、平時加點鹽煮的蔬菜、水果,沒有香料,對於他們這些出海的人簡直是折磨。

讓他懷疑,陛下是不是猜錯了,這種地方怎麽會有高產的美味作物。

後果也如他們所料,這種地方除了換了一些金銀,那些豆子、菜蔬都不是他需要的。

當然景行的人不可能真的派人在全世界尋找,他們在經常落腳的港口會張貼重金懸賞,不需要多昂貴的代價,一套精致的東方皇家瓷器,就已經讓許多人紅了眼,得到這套瓷器可以輕易獲得一個大貴族的青睞,換了錢也能讓全家衣食無憂。

這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對方尋找的是一種稀奇的作物,那些出海的船員最有機會拿到這種作物,這個世界太大,稀奇的植物很多,但是對方尋找的東西又太縹緲,這又十分有難度。

而景行找到紅薯,也是因為意外。

他們一艘船遇到颶風,在海面上迷失了,最後五名船員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個地方的當地土著以島上甘薯為食物。

景行的人在島上一共找到了三種甘薯,因為雙方不懂對方語言,所以大家交流比較困難,中間差點打起來,還好沒有起沖突,景行的人用布料、瓷器買下了部落挖到的所有甘薯,後來土著又給他們找了一種口感更好的甘薯,表示這是他們自己種的,更好吃。

這種甘薯如土著所說,確實更細膩綿軟,更甘甜。

霍瑾瑜聽完事情經過後,不禁失笑,土著雖然單純但是也不傻,得虧那群船員遇到的不是食人族。

霍瑾瑜嘉獎了景行的負責人,並且給這次出海的船隊全員下了嘉獎令,給了賞賜,尤其那五名船員,獎勵加倍。

等到景行負責人陶興離開,霍瑾瑜蹲在箱子旁,看著裏面的紅薯,大小不同,小的有巴掌大,大的有四寸長,都是品相完好,基本沒有磕碰,甚至泥土都很少。

韓植見霍瑾瑜蹲在箱子不動,有些擔憂,“陛下,您怎麽了?”

難道景行找到東西不對。

霍瑾瑜拿起一個紅薯,放在鼻端嗅了嗅,嘴角經不住翹起,“韓植,你知道這東西有多好嗎?”

韓植眼珠子轉了轉,想起這些年每年景行船隊回來,陛下都要過問的海外高產作物的事情:“此物難道十分高產?陛下,那這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他從來不懷疑陛下的策略,陛下說這東西高產,他就覺得沒錯。

霍瑾瑜:“這東西可煮、可蒸、可烤,就是幹吃也可以,不過吃多了容易燒心。”

韓植聽到這話,笑了笑:“陛下,百姓大多只求不餓肚子就行,哪能奢侈到燒心地步。”

霍瑾瑜楞了一下,覺得自己確實杞人憂天。

她往箱子裏翻了翻,大概是因為要呈送給她的,所以一箱子紅薯,連個發芽的都沒有。

現在是三月,大地春風和煦,正是栽種的好時候,霍瑾瑜不想錯過。

對於種田的知識,她懂不多,只知道紅薯容易栽種,隨便一個發芽的紅薯塊就能成功,至於發芽,也很簡單,只需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隨便給點水,就能發芽。

霍瑾瑜看了看這箱紅薯,吩咐道:“韓植,你去景行,讓他們將所有紅薯都拿出來,無論好壞,一個都不給他們留,就是半塊也要拿回來。”

她不信景行手中沒留!

她雖然也想嘗嘗這個時代初代紅薯的味道,不過想起吃一個會少十幾個紅薯苗,而且若是不計較,紅薯藤也是可以扡插的,她就舍不得了。

根本原因是她沒有那麽饞,上輩子各種紅薯都吃過。

“啊?”韓植楞了一下。

霍瑾瑜催促:“快去!”

“哦。”韓植點點頭,喚了幾名內侍離開了。

等韓植離開後,霍瑾瑜又命人將戶部尚書宣進宮。

戶部掌管全國土地耕種,新任戶部尚書曹昱出身寒門,對農業種植十分擅長,府中還開辟了半畝地用作閑時勞作,並不是如其他人紙上談兵,只會照搬書冊,去年七月上任後,一直兢兢業業,霍瑾瑜對他比較滿意。

……

戶部尚書接道消息時,正在布置今年春耕事宜,春耕乃是國家大事,耽誤不得,聽到霍瑾瑜著急宣他,而且十分著急的模樣,讓戶部尚書有些緊張,以為是有人參他了。

霍瑾瑜見戶部尚書來了,不等他行禮,指了指放在禦案前箱子,“卿不必行禮,看看這是什麽?”

戶部尚書擡頭小心看了看霍瑾瑜。

少年帝王眉眼都寫滿了得意和高興,就是當年登基的時候,他也不曾見過陛下如此高興過。

“陛下,這是吃的?”戶部尚書拿起一個紅薯,分辨出應該類似薯類植物。

霍瑾瑜撩起衣袍,與他一同蹲了下來,隨手掰開一個紅薯,“曹尚書,這東西出自海外,是景行的人找到的,極易成活,而且高產、耐旱,這小小的一塊薯塊放在土裏就能長成一大片,這就是它的根莖,它不止根莖能吃,葉子也可以食用……曹尚書,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戶部尚書瞳孔劇烈震顫,大手控制不了的顫抖。

他出身寒門,年輕時記憶最深的,就是在田地終日勞作的父母,為了那一個個小苗,伺候的比孩子還盡心,可是一年辛苦下來,還是吃不飽飯,還要供養他讀書,時至今日,他仍然記得少年時餓的抓心撓幹,對於許多人來說,人活一世,無非就是為了那一口吃食。

“陛下!”戶部尚書將紅薯放在箱子裏,直接給霍瑾瑜跪下了,伏地叩首,聲音帶著控制不住的激動:“臣替天下百姓多謝陛下。”

陛下命人尋找海外良種一事,許多人都知道,珠三角那片地方現在還有官府的懸賞,可是這些年一直沒有結果。

而今天佑百姓,天佑陛下,讓陛下找到這種傳奇海外作物。

霍瑾瑜被戶部尚書的動作嚇了一跳,將他扶起,“曹尚書,這是好事,你這副樣子,真是讓朕頭疼。”

戶部尚書此時心緒平覆,思索片刻後,有些糾結,“陛下,不同作物土壤、氣候不同,產量也不一樣,這種紅薯能在我朝平安落根嗎?”

霍瑾瑜笑了笑,“曹尚書無需擔憂,上天有好生之德,肯定會讓它們安穩落戶的。”

戶部尚書見陛下一副堅定的樣子,也不好潑冷水。

不管如何,對於百姓來說,就算不是高產,能讓他們多一點吃的,也是好事。

霍瑾瑜將她知道的那些僅有關於紅薯育苗、栽種知識告訴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在聽說這東西僅僅憑借一小塊就能在土裏生根發芽,而且長成藤後,也能扡插,心就落了一半,這般堅強的作物,即使換了地方,應該也能活。

霍瑾瑜留了一個紅薯,剩下的讓戶部尚書帶走,將這些全部用於育苗,若是景行那邊能搜出更多,都給戶部留著。

“搜?”老尚書嘴角不住抽搐。

陛下什麽時候學了先帝的土匪性子。

霍瑾瑜淡定道:“景行肯定還有不少,而且他們在海上吃了不少,朕現在都舍不得吃一個。”

比起其他東西,紅薯這種口感甘甜綿密的吃食,估計更受船員歡迎。

戶部尚書不由得失笑,“陛下說的有理,確實好好搜一下。”

……

韓植如霍瑾瑜吩咐的那樣,帶著侍衛將景行倉庫剩餘的其他紅薯都搜了出來,不管是發芽的、缺口的,就是廚房案板上切好的紅薯塊也沒留。

景行的行長陶興一開始被韓植的陣仗嚇到了,還以為他們犯事了,後來發現韓植是來找番薯的,頓時哭笑不得。

陶興親自給韓植遞了一杯茶,“韓總管,你若是想要這些,說句話就行,陶某義不容辭。”

韓植接過茶,瞥了陶興一眼,“陶行長,我這是為陛下做事,陛下說了,景行留的所有紅薯都要拿出來。”

陶興眼皮一跳,沒想到陛下這麽重視,想起他們在船上吃的那些紅薯,陶興笑容變得越發尷尬。

“哼。陶行長,您啊,也要註意點,陛下將景行交給你,是信任你,你這位置可是有不少了眼紅呢,雖說這次立了大功,但是咱們也要謹慎一些。”韓植知道這些接觸商業的人八面玲瓏,與人應酬就如同喝水一般簡單,只是陶興要認清自己的身份。

“這個……總管能不能明示?”陶興有些不解。

韓植抿了一口茶,掀起眼皮,“陶行長,你要知道,景行乃是朝廷的,陛下都不敢將其收在自己名下,怎麽?你還想當成你們陶家的產業?”

這兩年景行的發展飛速,去年光是納稅明面上都有五百萬兩,陶興本人沒什麽,但是這兩年,眼看著他將兩個親弟弟都弄到了景行的重要部門,聽說明年還要再使力,讓他的二弟往上走一步,成為副行長,至於他弟弟的妻族大肆收取財物的事情,韓植也有耳聞。

陶興面色驟然蒼白,額頭已經出了細汗,連忙道:“下官不敢!”

“敢不敢不是靠說的,而是看做的。”韓植起身,走出正廳。

陶興小心地跟在他身後。

此時院中敞著四個大箱子,箱子底部鋪了稻草,裏面堆放著紅薯。

韓植看了一圈,問道:“都搜完了嗎?”

陶興真是不厚道,明明有四五箱,偏偏只給陛下送了一箱。

陶興看出韓植的意思,擦著汗連忙解釋道:“韓總管,您聽下官解釋,您看這些紅薯不是有磕碰,就是發了芽,要麽本身不完整,自然不能送到陛面前。”

原先他們從土著那裏買了半艙紅薯,誰知道走到一半,有一半都發芽了,到了京城後,挑挑揀揀,最後也就挑出一箱半完好的。

“行了,我知道了,陛下又沒有怪罪你,只讓我來找紅薯。陶行長,因為你這次找到了海外良種,陛下願意給你機會,咱們也要知情識趣,你要知道,陛下的耐心是有限的。”韓植無奈地看著陶興。

陶興連忙點頭,將韓植送出了衙門。

等到韓植離開,他送了一口氣,一陣風吹過,後背一陣冷意,原來不知不覺,後背已經出了那麽多汗。

他喚來心腹,讓他去調查是不是有陶家人不長眼惹到了韓植。

總之先確定,剛才韓植那些話,是陛下讓他說的,還是他為自己說的。

……

霍瑾瑜看到韓植帶回來這麽多紅薯,將之前完好的那個放進去,然後挑了兩個發芽的紅薯,其他紅薯讓人送到戶部。

她讓人在乾清宮殿前放置了兩口大缸,鋪滿泥土,上面鋪了一層草木灰,將薯塊放入缸中,然後灑了灑水,等候它發芽。

次日,朝臣去乾清宮奏事,發現了殿前的兩口大缸,不過大家沒有在意。

戶部尚書也在第二日去了西直門京師農事試驗場,先是按照霍瑾瑜說的方法育苗,然後又和幾個擅長農事的小吏商討,又試驗了其他方法。

三日後,小吏就將大部分紅薯都切塊育苗了,還剩下半箱子,為了防止育苗失敗。

三月春雨綿綿,萬物覆蘇,無論是農事試驗場的紅薯育苗,還是乾清宮殿前的大缸,都長出了茁壯的薯苗。

大缸不需要這麽多苗,霍瑾瑜將多餘的薯苗分給了大臣們,讓他們種種看。

朝臣也從戶部那裏得到消息,知道陛下給的秧苗是海外新作物。

霍瑾瑜還讓人給她做了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缸,不要求純凈無色,但是要能看清裏面的東西,然後將兩株苗種在了裏面,觀看它們生長。

有官員看到後,只能感慨陛下的財大氣粗,反正讓他們將通透接近無色的玻璃種東西,他們是舍不得。

半月後,陶家傳來消息,陶興老家的母親生了病,聽說為了盡孝,陶興的夫人帶著孩子回去照顧老人,陶興的兩個弟弟也都辭去了景行的管事職位,也回了老家,據說是找陶父告狀。

然後陶興上了請罪的折子,將之前他家夫人與弟弟貪汙受賄的銀錢全部上交。

霍瑾瑜看到後,安慰了陶興幾句,賞了他一些東西。

對於陶興,對方精明能幹,對她也忠誠,也有魄力,對手下也愛護,最起碼這次找到紅薯,就是因為陶興沒有放棄搜尋走失的船員。

不過也有缺點,就是有些愚孝,拿家裏父母有些沒轍。

她只給陶興這一次機會,若是陶家人沒有分寸,當景行是“陶”行,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氣。

……

五月,工部尚書上奏,說是造的鐵船已經完成,防銹油漆也塗上了,此次造船的鐵也是用了最新的冶煉技術,船身長三十二丈,寬十八丈,配備了六門火炮,即使六門火炮一起發射,整艘船也是穩穩的。

這船一出世,可以算是當世第一大船了,不僅因為它的體型,而且因為它船身是鐵做的,現今任何船只在它面前,都只能望而卻步,與它相拼,基本上是雞蛋碰石頭了。

船的體型再大就沒辦法了,不是舍不得錢,而是因為在需要人力作為制動力的現今,鐵船的吃水本身就比木船要多,還多了六門重火炮,加上一些其他配置還要儲備淡水、食物、各種裝備武器,能裝載的人數就有限,總不能開船後,所有人都去船艙劃船,不留士兵打仗吧。

等到有了蒸汽發動機後,她就能放開手幹了。

對於這艘當今第一船,群臣懇請霍瑾瑜賜名。

霍瑾瑜聞言,猶豫了一番,寫下了“石頭艦”三個字。

眾臣:……

他們原先以為是什麽“定遠艦”、“蛟龍艦”、“飛隼艦”……或者直接用地方命名。

可是陛下這名字……有些太接地氣。

大理寺卿不解道:“敢問陛下為何起這名字?”

霍瑾瑜嘆氣:“我想先皇了,如果他在,該多好啊!”

眾人眉心一跳。

想起來了,先帝早年名叫“霍石頭”,後來改名“霍巖”。

霍瑾瑜笑瞇瞇道:“但願其他船遇到它就似雞蛋碰石頭吧。”

眾人:……

等到離開乾清宮,禮部尚書直拍腦門,早知道當初他們禮部給陛下擬幾個名字了。

陛下不似先皇,他從小就在大儒的教導下,學富五車,怎麽起名這般隨意。

等到戰艦的名字通過邸報傳到民間,一些沒有常識的人還以為這艘船是用石頭做的,像個石頭島漂浮在海上,百姓對於這名字接受很容易,同時也被一些老人科普了景元帝曾經的名字,許多人都感慨霍瑾瑜真是孝順。

霍瑾瑜這邊忙碌紅薯育苗、石頭艦的事情,宣王那邊也在忙。

據霍瑾瑜所知,宣王年後這段時間可忙了,各路藩王、武勳將領三十六計那是層出不窮。

光是傳到她耳朵裏的美人計都有三次,就不知道宣王是什麽感受了。

……

宣王現在感受不怎麽好。

他現在想創死安王王寶真。

半月前,他到了安王的封地渭南。

現任安王已經是第二代,一代安王被封為藩王的第二年就因為舊傷覆發去世了,之後他的大兒子繼承了王位。

現任安王平時驕橫不法,這也是許多達官顯貴的特點,他在地方魚肉百姓,欺壓當地官員,而且本身又不學無術、逞勇鬥狠,說實話,這麽一個人活著就是浪費糧食。

霍瑾瑜沒有處置他,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由頭,安王沒有頭腦,其他藩王與他差輩分,又不怎麽看不起他,所以極少與其他藩王來往,暫時不是威脅。

去年霍瑾瑜減了一半歲祿後,安王氣的直跳腳,往京城遞折子,給霍瑾瑜說好話,想讓霍瑾瑜對他網開一面,霍瑾瑜壓根不理他。

渭南這邊的田地無論是民田、屯田、甚至官田也變成了安王的私產,百姓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安王為了討好宣王,也尋了法子,他聽從幕僚的建議,給宣王尋了一名相貌十分肖像宣王已逝舊相識的女子,接塵宴當天送到宣王面前時,根據距離最近的洛平川說法,當時宣王看著面上帶笑,眼裏已經凝結成千年寒冰了。

偏偏安王眼瞎還沒看到,以為宣王是真高興。

至於那名十五歲,名為桃夭的女子也被宣王留了下來。

事後洛平川打聽過,桃夭的相貌有九分與宣王年輕時遇到的一名女子相似。

那女子本是前朝一名親王的郡主,與宣王結識時,雙方都用了化名,不知曉對方的身份,當時景元帝已經與前朝打的難解難分。

後來兩人相知相許,宣王都和對方約定好,帶著對方回去見父母時,宣王被人背叛,被當做投名狀交給女方的父親。

宣王之後遭受了嚴刑拷打,腿也被廢了,因為懷疑女子背叛他,基本心也冷了。

就在宣王心存死意的時候女子一身嫁衣沖進牢房,夥同其他人將他救了出來。

原來,那天是女子出嫁的日子。

也是那天,女子站在高高的城墻上,望著宣王離開的方向,如一只折翅的蝶從城墻上躍下,年華永遠定格在十五歲那年。

宣王的心也在那年隨著女子一起沒了。

洛平川知道原委後,唏噓不已。

……

六月,霍瑾瑜接到兩個消息。

第一則消息,她家六哥無痛當爹,認了一名十五歲的女子當養女,目前打算給對方攢嫁妝。

對於這事,霍瑾瑜不反對。

當養女沒事。當時聽到這名養女的來歷時,她就擔心他家六哥晚節不保,弄出“替身白月光”這種狗血事。

第二則消息讓她有些無語。

渭南地方官上報安王謀反了。

霍瑾瑜看到這消息後,整一個問號臉。

安王那資質居然也敢謀反?

他憑什麽?

然後地方後面又說,安王的謀反在他們和當地一百多百姓的幫助下平息了,已經將安王還有家眷給囚在王府,請求霍瑾瑜的指示。

霍瑾瑜:……

如果是一百名特種兵,她覺得解決謀反這事可信點,可是當地府衙一群文弱書生加上一百名百姓,就能將謀反給平了,這到底是謀反?還是鬧劇?

……

其實在霍瑾瑜看,這種規模是鬧劇,在安王那裏,這確實他猶豫了幾天下的慎重決定。

他沒想到宣王那家夥居然過河拆橋,收了美人後,不僅不手下留情,下手更狠了,帶人進府搶了他兩個美妾,並且還將其中一個美妾的孩子給打了,他的兒子就這樣沒了,而且任由手下人到王府打秋風,搶女人,他簡直受夠了。

所以他宴請了渭南的大小官員,酒過半旬時,要求在場的大小官員、還有將領都隨他發動兵變,大家一起造反,在場官員受他的威逼利誘,不得不參與叛亂。

在他以為自己手握五千叛軍,掌控了渭南城軍政大權,打算拿宣王的人頭祭天出氣。

可是他沒想到,那群官員壓根就是做戲。

在他被憤怒的百姓和官員包圍時,他手下的那些叛軍都只是看著,甚至還故意給百姓遞刀子。

等到他見到宣王後,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宣王的陰謀,不管是提議他造反的幕僚、還是被逼接受的地方官員、將領都在宣王的控制中。

安王不解,他自認沒有惹過宣王,就是他爹也和宣王沒仇。

宣王則是冷冷一笑,“被幾名弱書生帶著百名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給平了叛,安王,你真是給我朝藩王長臉啊!”

安王這才明白宣王的意思,這要讓他王家成為笑柄。

至於安王的憤怒,宣王壓根不在意。

平叛結束後,他親自獎賞了當天參與平叛的百姓,將被安王侵占的田地盡數歸還。

至於安王的下場,宣王不用想知道。

若是陛下仁慈,可能就是賜鴆酒,嚴重點就是淩遲、五馬分屍之類,不管叛亂規模是大是小,畢竟是叛亂,而且是藩王。

……

霍瑾瑜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無聲給宣王豎起了大拇指,下旨命令將安王及其家眷帶到京中受審。

這可是她登基後,第一個造反的藩王,就算過程有些兒戲,也是第一個,總要大肆宣揚一下。

宣王處理完渭南的土地兼並侵占事情後,就給霍瑾瑜送信。

信的內容大致是:陛下,我因為事情太多,現在又病的不能起身,您給我派個好幫手吧,我最近八字不好,感覺只有姓“宋”的家夥能紓解我的黴氣。

霍瑾瑜:……

只能將宋致宣進宮,然後將信遞給他。

宋致看完後對此無言以對,“陛下,我是您的師兄啊!”

天天叫,不能這般殘忍啊!

霍瑾瑜慢吞吞道:“可他是我親兄!”

宋致:……

他是欠這對兄弟的嗎?

霍瑾瑜見宋致仍然不情不願的樣子,開始給宣王賣慘:“宋師兄,六哥這一生,沒了心上人,又殘了腿,至今孤身一人,安王的那一招一下子又撕碎了六哥的心,身體的疼痛有可能痊愈,但是舊人的音容笑貌卻是他心中永遠的傷,他這是在向你求救,你確定要拋下他?”

宋致:……

他心中也有傷,但是沒像宣王這樣瘋,直接逼一個藩王造反。

“陛下,微臣可以拒絕嗎?”宋致無奈道。

霍瑾瑜勾唇一笑,“宋師兄,你覺得呢?”

宋致嘆息,後退一步,躬身給霍瑾瑜行了禮,語氣帶著無可奈何,“微臣遵旨。”

霍瑾瑜扶起他,“宋師兄,我也是沒辦法,六哥現處於不可控的邊緣,有你在身邊,朕才放心。今年一個造反的藩王就夠了,六哥若是有目標,讓他留到明年。”

宋致嘴角抽搐,無奈地點頭。

……

安王叛亂的事情傳到其他藩王那裏。

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怎麽可能?”

一些有能力、有消息通道的人打聽清楚事情經過後,默默打了一個寒顫,同時謹記一點“不能對宣王使美人計”,不僅沒用,可能會害死自己。

雖說安王無能又昏庸,但是這種死法,前任安王在九泉之下,怕是要氣活過來吧。

長公主知道這事後,嘆了一口氣。

宣王的心結看來還是沒解開,不過聽說他收了桃夭當養女。

按照他當時的年齡,若是有了女兒,恐怕與桃夭相差不大吧。

等宣王忙完田地侵占的事情後,她要親眼看看,那位讓他放在心裏一輩子的女子到底長什麽樣子。

說起屯田侵占兼並的時候,自從宣王從京城出發後,長公主也自查了封地內的情況,也有這種情況,讓她生氣不已,還好情況不嚴重。

素影進來時,就看到長公主單手撐著下巴在發呆,她輕咳了一聲。

“……何事?”長公主坐直身子,攏了攏長袖。

素影將手中的信交給她,“這是陛下給您的信。”

“小七?”長公主疑惑,打開信掃了一眼,瞳孔微亮,嘴角經不住揚起弧度。

素影猜測,多半是好事了。

“小七說,年初景行在海外找到了高產作物紅薯,現下已經在京師農事試驗場種下了,長勢很好,詢問本宮有沒有空去京城看看。”長公主知道能讓人吃飽飯有多重要。

多一種作物,百姓就多一種選擇。

“那太好了。”素影也是一臉高興,“若是殿下想去京城,咱們要盡早出發,省的天太熱。”

現在是六月初,已經算熱的,可是比起六月末到七月初這一段時間,現在還算能忍受,就不知道今年京城那邊的天氣如何。

……

京城周邊上半年總結起來,就是多雲少雨,一些地方除了初春的時候下了一點雨,入夏到現在滴雨未下。

而紅薯具有抗旱性發揮了作用。

要知道紅薯雖然高產,但是耗水也高,但是它又是一個遠比小麥、棉花、大豆這些作物耐旱的植物,雖然它在旱季也會受到限制,抑制生長,但是旱象接觸後,就能恢覆生產,它反而不適宜多澆水,

所以霍瑾瑜並不擔心今年的紅薯會出狀況,安撫戶部尚書不要焦慮,靜待收獲就行。

曹尚書看著霍瑾瑜欲言又止。

他想問陛下如何對紅薯這種作物的習性如此清楚,他明明調查過,也博覽群書,這種海外番薯確實第一次傳入中原,之前從來未見過。

而且景行那邊說了,此物是從海外偏遠大陸找到的,當地仿佛還未開化、沒有自己的文字,在其他夷國也不曾找到,陛下自小在皇宮生活,如何知道這些。

不過他也只是將疑問吞進心裏,推測陛下不會告訴他。

霍瑾瑜若是知道他的疑惑,也只能兩手一攤,表示是老霍頭托夢,反正老霍頭已經駕崩了,她不信這群人還能從老霍頭嘴裏得到真相。

曹尚書匯報完事情後,離開了乾清宮。

才出宮門,一股熱浪襲來,曹尚書走到檐下,擡袖擋了擋頭頂的烈日。

沿著臺階下去時,目光下意識落到放置在殿前的兩口大缸,裏面已經堆滿了層層的紅薯藤,像藤蔓似的,將大缸擠得滿滿的,黑綠的葉片讓人眼前一亮,掃除了燦爛陽光帶來的刺激。

不知道陛下怎麽養的,殿前這兩缸紅薯藤養的格外好,葉片肥厚蔥綠,看著比農事試驗場的要大一圈,他家也有陛下贈與的秧苗,盡管精心伺候,就是比農事試驗場好一些,但是也沒有面前這兩缸突出。

曹尚書仔細觀察下,最近藤葉瘋長,水缸已經容不下他們了,一些不小心爬到水缸外面的藤蔓被烈日曬熱的缸壁燙的都打了卷。

他擡手將被曬到的紅薯藤攏到缸內,喚來內侍,建議道:“你在缸邊緣圍一層柵欄,這樣保護葉子不被燙壞。”

內侍點點頭,“奴才知道了,陛下昨天看過,說有空的時候給它剪掉一些藤葉,否則沒有足夠力氣結果。”

但是他不敢動手,擔心弄壞了陛下種的東西。

曹尚書若有所思地點頭,許多作物都是這原理,植株減少葉子的負擔,有更多的能量分配到下面的塊莖,不過也要有個度,若是多了,反而不利於生長。

曹尚書擼起袖子,“既然這樣,本官試試。”

小內侍一聽,面色一喜,“我給您去拿剪刀。”

“這東西何須剪刀啊。”曹尚書擺擺手,觀察了一下,掐了一截紅薯藤放到手中。

小內侍見狀,拿了一個竹簍,給曹尚書盛藤葉。

……

霍瑾瑜聽說曹尚書在外面整理大缸裏的紅薯藤,讓禦膳房給曹尚書備一碗冰酪,外面天太熱。

等到曹尚書打理完,竹簍已經塞滿了,他長吐一口氣,眼睛看陰影處時有些發黑,知道是因為日頭太烈了。

小內侍扶著他到了檐下,曹尚書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說道:“這些藤葉老夫就帶回去了,陛下若是問起,你就如實說。”

他帶回去扡插到院子裏,看看與農事試驗場扡插的藤葉有什麽區別。

小內侍點了點頭。

這時韓植端著一碗冰酪出來了,滿臉笑意,“曹尚書,陛下心疼您幹活,讓您吃點冰酪涼快、涼快。”

“多謝陛下。”曹尚書也沒有推辭,端起冰酪,拿起勺子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掏出帕子擦了擦胡子,感慨道:“真是痛快。”

韓植笑了笑:“曹尚書滿意即可。”

後面霍瑾瑜聽說曹尚書拎著竹簍出宮了,頓時感慨道:“若是朕手下有更多曹尚書這樣盡職的官就好了。”

一些人一開始是好的,但是後面環境變了,人也就跟著變了。

韓植寬慰道:“陛下英明神武,一定會有更多稱職的官員出現,陛下也會輕松許多。”

“但願吧!”霍瑾瑜嘆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