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十四章 重用 (明昭番外上)

關燈
第六十四章重用 (明昭番外上)

殿試高中榜首,成為聖上欽點的新科狀元那日,明昭最想與之分享的人便是魏姑娘。

聖上招納賢士,殿試三甲均一同分配進了翰林院,授予官職。

其中,他身為一甲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品級從六品;一甲榜眼及一甲探花則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能進入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翰林院任修撰一職,明昭心裏自然極為喜悅,加之聖上與太上皇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對他表示出了極大的認可,於是乎他在朝堂之上一時風頭無兩。

祺國朝堂上的官員,哪一個不是人精,知曉新科狀元才高八鬥,深受聖上寵信,來日必定是朝堂上下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又怎麽可能會放過這棵好苗子?

不少大臣紛紛主動與他套近乎,並贈予豐厚的禮品試圖討好他,希望來日他出頭之時,能進入他們的陣營,或者拉他們一把。

明昭雖然沒有收下,但也沒有明著拒絕,而是謙遜有禮地與官員們交涉,並將禮品原物奉還,再附贈一封感謝書信,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並明確表示只要是為聖上效力,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定然義不容辭。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明昭沒有收下任何官員的禮品,對眾多大臣也是以禮待之,各路官員皆不知他心中作何打算,不好輕易下定論,或是得罪這位由聖上欽點的新科狀元,也只能持觀望狀態。

明昭雖作為新科狀元,卻也深知朝堂上風譎雲詭,風雲突變,一不小心便會深陷泥潭,無法抽身。

堂哥明舟不就是一步錯,步步錯,倘若他未受前任宰相蠱惑,興許現在還能留得性命,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為國效力,建功立業,而不是成為他人手中的棋子,最終命喪黃泉。

說到此處,就不得不說,當今聖上惜才愛才之舉了,原本作為明舟的堂弟,他應該止步於會試,無緣殿試,但聖上卻並未在此事上大做文章,讓他繼續參加殿試,不必受外力影響。

明昭不知此事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內情,但聖上似乎不想多做解釋,只說明舟是慶和府的人,受宰相蠱惑才做出糊塗之事,不應牽連他人,白白損失一大才子。

因此明昭才能進入朝堂,有了施展自身能力的機會。

就在眾多官員想與明昭多多親近之時,明昭向聖上請示,表示想返鄉一趟,希望聖上允許。

皇帝允了,並讓他盡快回來任職。

承蒙聖恩,明昭有了回鄉給魏姑娘分享喜悅的機會,卻不料回嶧城之後,得知心上人三日後便要大婚。

他沒想到齊溟動作如此之快,完全不給自己公平競爭的機會。

心愛的女子要嫁作他人為妻,這種難過與苦悶恐怕無人能排解。

他也亦然,很後悔當初沒在進京趕考前向魏姑娘表明心意,否則也不至於生生錯過心愛的女子。

可此事以成定局,哪怕自己再不甘,再痛苦也不能做出傷害魏姑娘之事,更不能做出讓她困擾之舉。

約她相見之時,是切切實實想與她見一面,也想將心裏的話對她說出來。

可真見面之後,才發現她如今狀態極好,面色紅潤,精致的眉眼皆是春風拂面之意,這說明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她過得不錯,那人也將她保護得極好。

魏姑娘應當是很中意那人的,否則也不會心甘情願嫁給他。

嶧城劉家村疫情他也略有耳聞,魏姑娘想必是與齊溟同生死共患難之後,才有了刻骨銘心的感情。

而他明昭終究是遲了一步,哪怕高中之後一心想給心愛女子最好的生活,卻總歸是有緣無分。

他能做的,便只有成全,並給予最衷心的祝福,只願她這一生喜樂無憂,與相愛之人白頭偕老,子孫滿堂。

大婚之日,他終究是忍不住送上了一對玉如意,只想她這一生事事如意,歲歲歡喜。

他站在暗處,親眼見證了深愛的女子嫁為人妻,整個過程很痛苦,心痛到窒息,喘不過氣來。

但他還是想看她穿上嫁衣,風光大嫁的樣子,哪怕新郎不是自己,哪怕這樣堪比自虐,但就是控住不住自己想要見她的沖動。

直到目送著她順利出嫁,他才沈默著返回京都。

在翰林院任職後,他便忙碌起來,單單了解祺國國史,草擬典禮就花費了他每天的大量時間。

更別提記載聖上言行起居,進講經史這些繁瑣之事所花費的時間了。

繁忙的公務也許能讓他短暫的放下感情,可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的腦海裏就會湧現魏玉珍的身影,初次見面的心靈手巧,勤勞溫婉,再次見面的堅韌果敢,百折不屈,面對窮兇極惡之人的沈著冷靜,幹凈利落的處事作風,無不散發著她那獨具一格的女性魅力,更別提她還蘭質蕙心,廚藝了得,不論哪一點都讓他難以忘懷。

思念如影隨形,卻始終不得解脫,早已送出去的心要收回來又談何容易?

一年又一年,轉眼五年過去,那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並未減輕分毫,但卻成了與自己相伴的習慣。

不再是痛不欲生,而是一種心有所屬,無法舍棄的牽掛。

在每一次陷入困境,舉步維艱,難以抉擇的時候,只要一想到只有朝堂穩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魏姑娘亦能生活無憂,他便渾身充滿力量。

知曉齊溟真正的身份為慶和王,是在他入朝為官的第四年。

當時聖上已經對他極為信任,朝中大小事宜都會與他私下探討一番。

聖上與太上皇的一次意見不合,產生了不愉快,讓他從聖上口中得知太上皇心裏的儲君一直都不是他,而是他那遠在嶧城的皇弟。

明昭瞬間就猜到了聖上口中的皇弟是何人,他感到很震驚也很意外,沒想到身份如此尊貴的親王,卻願意去一個偏遠的小縣城任職地方官員。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齊溟能放下身段,處理村民瑣碎之事,實屬令人敬佩。

不過後來他轉念一想,又覺得齊溟是王爺也是情理之中,他身上所散發出的尊貴氣質,確實不是普通官宦之家能有的。

如此說來,心愛女子由此人護著,他也能放心不少。

這五年他一心為聖上效力,替聖上排憂解難,處理了不少棘手之事。

從原先的翰林院修撰,晉升為翰林院學士,他只用了五年的時間。

這五年裏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極為艱辛,卻也十分踏實。

聖上疑心重,很多時候要摸透他的心思並不容易,朝中元老有不少都是太上皇的親信,因此聖上身邊能用之人不多,加之自己不喜成群結黨,也不曾有拉幫結派之意,聖上對自己的信任度一直都在加深。

尤記得聖上問過一個問題:“明愛卿,在你看來,朕與太上皇如今的關系如何?”

他的回答是:“您與太上皇是父子,關系自然是極好的,如今這天下掌權的是您,太上皇近幾年在外游歷,極少參與國事,您做決策之前詢問太上皇的意見,並不是您無法實施這個決定,而是因為他是您父皇,您敬重他,理解他,愛戴他,想與他共同商議重大決策,哪怕中間或許會有些許誤會,但這並不影響您和您父皇之間的關系。”

皇帝盯著明昭久久不語,而後唇角弧度上揚,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說得好!還是明愛卿懂朕心思。”

明昭拱了拱手,站到一邊,不再多言。

太上皇近幾年很少回宮,經常去往全國各地游歷,想必早已不想參與朝堂之事,反而是那些元老大臣對聖上頗有微詞,總是打著為朝廷著想的幌子,否決聖上提出的有效決策。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外乎是身居高位慣了,擔心新帝一旦掌權,手中權力必然被分散,他們又怎麽可能願意被分權呢!

皇帝越發地器重明昭,授封他為翰林院學士之時,朝中老臣就持反對意見,覺得明昭入朝為官才五年,就晉升為翰林院學士,實屬名不副實,難以服眾。

聖上這一次卻很堅決,倘若有誰對此還有異議,那便解甲歸田,回去享清福。

他手下已經培養了一批可用的文臣,這些倚老賣老的老臣,是時候退出朝局的洪流了。

聖上此話一出,這些老臣才沈默下來,不敢繼續諫言。

入朝為官第六年,聖上想為明昭賜婚,明昭婉拒了,明確表示已有心上人,如今心思不在兒女情長,只願能為聖上解憂,護山河無恙。

皇帝不予勉強,只讓他想成婚時便告知,他再予以賜婚。

入朝為官第七年,朝堂局勢逐漸穩定,明昭好不容易從聖上那裏爭取了半個月的省親機會。

他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只帶了平日裏照顧他生活起居的小廝,踏上了回嶧城的歸途。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當今聖上不放心他此次出行的安危,偷偷派了一隊暗衛護送他回鄉。

五日後順利抵達嶧城,回鄉祭完祖,他便往北門街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