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集句詩】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章 【集句詩】
上一次的天幕給各朝各代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如今人人隨時留意天空。就連農夫在地裏幹活、百姓在街上行走、將軍在馬上巡邏……都會時不時擡頭看一眼。
若說反應最大的,其實當屬兩批人:
第一批自然是帝王將相,王公貴族。
大部分人都期待仙人能夠眷顧自己的家國,提供一些未來的啟示和預兆。尤其是某些與異族對峙的王朝,聽到匈奴、女真那邊竟然看不到天幕,每個人都喜上眉梢,覺得天佑國祚。
當然,也有部分人提心吊膽,恨不得天幕永遠不要再出現。尤其是某些有清晰自我認識的昏君,他們這幾日苦不堪言:在和愛妃們廝混的時候,身體總會冷不丁一顫,生怕天幕突現點名。如此幾次,這些昏君寢食難安、莫名憔悴,甚至連那方面都感覺萎靡不振。
第二批反應極大的,要數各朝的文人墨客。
唐朝之前的那些朝代,但凡有點文采的讀書人都開始學習作詩,就連平日裏不愛讀書的武將們也都想法設法地來幾句大白話——萬一呢!萬一以後出名了呢!
而唐朝之後的讀書人,則感想不一:有人效仿杜甫的主旨,將視線從風月轉向了百姓。而有人則準備學習杜甫的高產(比如清朝某位皇帝),堅信只要自己寫得夠多,總有佳作能被後世稱頌。
但無論是誰,每個人都在關註天幕,所以當月兮的聲音再次響起時,幾乎全民同時仰頭——
【大家好,我是主播月兮,歡迎進入我的公益直播間。】
【根據觀眾們的反饋,月兮決定插播一次愉快輕松的集句詩專題。在這個專題中,我們會將直播重點放在各位詩人身上,主講有趣的集句詩。當然,因為本次直播主打一個輕松愉快,所以月兮會適時開放彈幕和投票功能,大家記得為自己心愛的詩人打call哦!】
不管各位備好筆墨、準備記錄國史的帝王大臣們想法如何,各地紛紛響起屬於讀書人的興奮呼喊:“主講詩人!還是各位詩人!”
詩人作者們內心狂喜:終於到自家主場了。咱也不奢求詩聖的待遇,但仙人既然都說“各位”了,這次或多或少也該提一嘴自己吧?
有這樣想法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正圍坐在一起的詩人們。原本大家飲酒唱詞,不亦說乎,但當聽到天幕的聲音,所有人幾乎同時丟開酒杯,猛地向欄桿、窗棱邊撲去。
「唐·公元823年」
「杭州」
今日正巧是白居易做東。
他任杭州刺史快一年了,白居易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地方。不僅因為此地民風淳樸、風景動人,更因為他好友元稹就在附近做官,兩人得以常常相聚。
元稹,他剛從宰相調任浙東觀察使不久,任職府衙與杭州很近,今日白居易做東,他自然欣然赴約。當然,作為風流子,除了美酒佳肴,他還點了幾個歌伎相伴,其中有一個才女劉采春,她是江南風頭最盛的女伶,她今日得空,便也賞光赴宴為兩位詩人唱詞。
“我們如今倒也瀟灑,偏安一隅,書詩酒茶。”元稹摸著自己的胡子,眼裏泛濫著瀲灩的春色,他先是對面容嫵媚的劉采春微微一笑,這才慢悠悠地舉杯望向白居易。
白居易將元稹的表情看在眼裏,順著元稹的目光,他也看了一眼劉采春,頗感興趣地挑起眉:“微之,我們何不效仿前人之事,請劉大家唱詞助興?”
“曲子詞沒意思。”元稹把玩著手裏的酒杯,擡眼一笑:“要唱就唱我倆的詩。”
聽到此話,劉采春從一旁侍女的手中接過曲頸琵琶,手指拂過四弦,當即流淌出一串泠泠如流水般的悅耳聲音。她優雅地扶正琵琶,又伸手緊了緊弦,這才不緊不慢地將玉指落上品階,隨之款款擡眼:“兩位大人,想聽小女唱哪首?”
元稹微微舉杯,唇邊笑意深情款款:“你想唱哪首,就唱哪首。劉大家的眼光,自然是最好的。”
“大人可真為難我。”劉采春一笑,又轉頭望向白居易。
白居易和元稹對視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唱詩也有講究,若是不對歌伎指定曲目,那就是暗著較勁的意思了。例如當初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圍爐,也是請歌伎自選詩作唱曲,所謂“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當然,若是只有一名歌伎,那自然是先唱誰的,誰就略勝一籌。
元稹對劉采春有意,白居易不是沒看出來。但人是人、詩是詩,大家都愛作詩,誰又肯屈居人下?更何況劉采春嬌艷嫵媚,輸人不輸陣,白居易也不肯在如此佳人面前丟臉,自忖與元稹一較高下也未嘗不可。
見劉采春望過來,白居易摸著胡子微笑道:“我也聽劉大家的。”
見兩個男人都望向自己,劉采春面露為難。她沒想到今日這場宴居然如此難挨,猶豫間,劉采春放在琵琶品階上的玉指遲遲未動,屋裏一時寂靜。
就在白居易即將開口催促之際,窗外天空上的聲音拯救了劉采春——天幕又出現了!
白居易和元稹毫不猶豫推開窗子。
兩人向頭頂望去,聽到“各位詩人”時,不約而同眼睛一亮:比起被仙人誇讚,歌伎唱詩又算得了什麽!
兩人對視一眼,紛紛沖對方露出假笑。但撇過頭去的那瞬,兩人又不免心虛:
集句詩……什麽是集句詩?
【集句詩對於創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作者只有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此外,集句詩不僅要求新詩要符合格律,上下一氣,而且還要有完整的內容和嶄新的主旨。只有在對原作詩句融會貫通、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創作者才能創作出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通的優秀集句詩。】
【根據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詩話》的記載,現存最早的集句詩來自於西晉文學家傅鹹。傅鹹有《七經詩》,其中《毛詩》一篇:“聿修厥德,令終有淑。勉爾遁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這首詩的句子分別來自於包括《左傳》《論語》等經書典籍,通篇無作者一句原創,卻又巧妙地借前人之言,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雖然集句詩的起源很早,但其實它直到宋朝才開始逐漸發展、成熟。而其中這也離不開王安石、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等大家的功勞。】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寧·鐘山」
“哈哈哈哈哈。”聽到自己的名字,六十四歲的王安石撫須大笑。
他穿著一身樸素的舊袍,發須皆白,面上猶有病容。
江邊寒風吹拂著王安石的長袖,衣衫獵獵、流水滾滾,伴隨著爽朗笑聲,一時間竟讓蘇軾有些恍惚,仿佛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紅衣王相公,又重新站到了自己面前。
王安石停歇之時,蘇軾趕緊上前見禮。他匆匆下船,還沒帶冠,披散的長發隨著江風起伏,倒也別有一種瀟灑意味。
“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
王安石打量了一眼蘇軾,含笑道:“禮豈為我輩設哉?”
或許是王安石剛才的爽朗大笑給蘇軾一種夢回朝堂的錯覺,他不知怎地,忽然惡趣味地揚眉一笑:“軾亦知相公門下用軾不著。”
王安石頓時訥訥。數十年前,他曾在廟堂之上興起變法,當時與蘇軾政見多為不合:
兩人當時鬧得可算急赤白臉,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蘇軾立刻上奏認為貢舉之法不當輕改。官家想讓蘇軾修中書條例,王安石得知馬上竭力阻攔,並力薦呂惠卿替代蘇東坡……林林總總,兩人相看兩厭。
誰能想到數十年後,兩人竟然一笑泯恩仇,不僅一起談笑風生,還互為莫逆,引為知己。
“東坡,你啊!”王安石嘆了口氣,決定轉移話題。他指指頭頂天幕,斜眼道:“聽到了嗎?仙人提到我倆的名字了。”
蘇東坡點點頭。他一邊隨著王安石走向江邊小亭,一邊自信道:“我早有所料。”
王安石瞥了蘇東坡一眼,嘴裏嫌棄,眼中卻滿是笑意和喜愛:“好大的口氣。”
“不過啊,還是比不得王公!”蘇軾話鋒一轉,結結實實地拍了一記馬屁。
兩人不約而同哈哈大笑。
兩人年輕時針尖對麥芒,蘇軾對上當時任職宰相的王安石也是不假辭色,從不肯說半句好聽話。而王安石亦為人正直,平生最恨諂媚小人、素來厭煩吹捧之語。只是如今,他們做著年輕時絕不會做的事情。一個誇一個笑,兩人好似都平白年輕數歲。
王安石在石凳上坐下,將茶具擺了出來:“既然東坡你這麽說,那我倒要好好聽聽,仙人究竟如何評我。”
天幕沒有辜負兩人期待,月兮的聲音緩緩響起:
【今日,我們就從王安石開始講解集句詩!】
【王安石以集句為詞,開詞中集句的先河。嚴羽《滄浪詩話》:“王荊公集句最長,《胡笳十八拍》渾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陳正敏《遯齋閑覽》則言:“荊公集句詩,雖累數十韻,皆頃刻而就,詞意相屬,如出諸己,他人極力效之,終不及也。”可見王安石集句功力之神、爐火純青。】
【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詩當為《題金山》。全詩共有20聯40句,基本為集古人詩句而作,但讀來渾然天成。南宋文學家葉大慶曰:“大慶觀舒王詩集,其集句凡四十餘首,如《題金山》一韻乃四十句,信乎詞意相屬,如出一己。”】
【《題金山》全詩較長,逐句講解實在費力。時間有限,月兮決定另擇一短詩為大家講解,這首詩叫做《老人行》。從題目就能看出,這是王安石晚年之作。熙寧變法失敗後,王安石郁郁歸鄉,想起前半生的宦海沈浮,他作下此詩。其中有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當面輸心背面笑”,引用的就是詩聖杜甫的句子。】
【所謂“翻手作雲覆手雨”,原處於出自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而“當面輸心背面笑”一句,出自杜甫《莫相疑行》:“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
【兩句連在一起,不僅詞句和諧、同出一人,就連主旨都與杜甫一脈相承,生動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官場現實,也無聲表達了詩人隱退後日薄西山的辛酸無奈。】
“王公……”
蘇軾原本嘴角噙笑,如今那笑意卻逐漸淡去。他望向王安石,細細端詳:老人嘴唇蒼白起皮,胡須也纏成一團。他頭上銀絲沾染著不少灰塵,就連面上褶皺都暗藏汙垢,看上去就……
“王公,你多久沒洗澡了?”
王安石漲紅了臉,色厲內荏:“我都這個境地了,你不應該出言安慰幾聲?”
“哦,這種詩啊,當官的誰沒寫過幾句呢?”蘇軾一哂,不以為意:“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王公啊,你還是要向我看齊,你看我這不又被貶了麽,照樣來找您小聚呀。”
王安石張了張嘴,有點想反駁,卻又感覺蘇軾說得相當在理。他瞪著蘇軾許久,最後只得氣鼓鼓地一甩袖子,重新坐了下來。見蘇軾還欲開口調侃,王安石當機立斷擡頭望天:“你別說話,聽仙人說!”
蘇軾哈哈一笑,依言擡頭。
【雖然王安石是“集句大家”,但他偶爾也會有對不上來的時候。月兮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件王安石的集句趣事。】
【年輕的王安石曾對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為讚賞。讀完全詩,王安石欲罷不能,心癢難耐。就像我們讀完喜歡的故事,也會躍躍欲試想要寫篇同人。王安石就想給《琵琶行》的最末一句“江州司馬青衫濕”找一個對仗的集句聯。】
【但或許是太過喜愛,王安石苦思冥想,卻怎麽也想不到合適的對仗,只好尋求身邊友人們的幫助。但王安石的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從字句來看,下聯要有地點、身份和形容,如此才能對仗工整。而從句意來看,下聯既要承接《琵琶行》原詩的淒涼悲哀,又要秉承詩作主旨,才能有“物是人非”的共鳴感。】
【眾人都收到了王安石發來的邀請,可惜無人能對。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有一位詩人蔡肇偶然得知,脫口而出就是一句“梨園弟子白發新”,眾人頓時拍案叫絕!】
【這句“梨園弟子白發新”,出自白居易的又一首名作《長恨歌》。以樂天詩對樂天詩,猶如王安石以杜甫對杜甫,屬於集句詩中進階玩法。而且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相似,就連原作的有名程度都不相上下,難怪眾口交讚、引以為絕。】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哈哈哈哈哈。”白居易痛飲一杯,面露喜色。
有什麽能比被天幕點名誇“名作”“有名”更為快樂的嗎?
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
同樣被天幕誇讚的後世才子,偏偏對自己的詩篇情有獨鐘、交口稱讚,乃至於日思夜寐,鼓動眾人給自己續作對仗。被天幕誇讚的後世人誇讚,豈不是更勝一籌?
“唉,這王安石實在不懂低調。”白居易故作為難,湊到黑臉的元稹身邊,對他不停“發牢騷”:“你說他喜歡我詩,那自己想想對仗也就罷了,怎好興師動眾呢?搞得人人都被我這兩詩刁難,倒像成了我的不是了。”
元稹白了白居易一眼,沒好氣道:“你沒聽仙人說,王安石那句‘以杜甫對杜甫’最為出名?要我說啊,他崇仰的是詩聖杜甫。至於你,就是趣事裏順嘴一提的。”
白居易一噎。
“這詩聖歸詩聖,我的《琵琶行》《長恨歌》後世著名,這你總不能否認吧?”
元稹仰頭吃了一口酒,甘釀入喉,卻莫名變得酸澀無比。他沈默著打量得意洋洋的白居易,目光在他身後不遠處那群捂嘴輕笑的歌伎身上一轉而過,放下酒杯,故作不屑:
“才一人對仗。”
“都說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想來這話放到後世集句也是一樣。如今也就王安石一人集你的句子,且再看看吧。”
白居易心中暗笑:微之這話好生無禮。王安石是大家,被大家集句,和被普通才子集句能一樣嗎?要不然當初王之渙怎麽憑借一首《涼州詞》力壓高適、王昌齡二人,還不是因為最後的歌伎最為出色有名麽!
當然,白居易面上依舊不動聲色。見元稹吃癟郁悶,他甚至主動地點了點頭,“謙虛”地寬慰道:“微之,你說的在理。我們且再看看,想必後世眼光好的大家也不止王安石一個。”
元稹:……我是這個意思嗎?
但不待兩人再言,天幕又傳來聲音:
【白居易的這兩首詩,《琵琶行》和《長恨歌》不僅火遍後世各朝,而且一直火到今日。這兩首詩入選了語文課本,成為人人必背、卷卷要考的‘默寫噩夢’。不知多少學生曾“拜倒”在兩詩之下,對白居易“日思夜寐”“牽腸掛肚”。】
【除此之外,這兩首詩也受到了眾多‘匿名’和‘佚名’詩人的青睞。大家絞盡腦汁、各顯身手,爭相為其作對集句。雖然今人集句的本事肯定遠遜古人,但勝在腦洞創意,令人莞爾。】
【現在月兮打開彈幕功能,請有才的“詩人們”盡情展示自己的大作吧!】
“哎呀,後人真是擡愛我了。人人必背,還對我牽腸掛肚,這可真讓人受寵若驚。”
白居易“哎呀”“哎呀”個不停,眼睛卻始終睨著黑臉的元稹,在他耳邊喋喋不休:“真是沒想到,大家竟然這麽喜歡這兩首詩。早知如此,我就把它們寫得長一些了,也方便後人尋章摘句、對偶對仗。微之,你說我要不要現在再加幾句?”
元稹深呼吸半天,總算從牙縫裏擠出來三個字:“……隨、便、你!”
“真是期待啊,後世的大家們到底如何給我集句。”白居易期待地擡起頭,恰好看見天幕上的彈幕:
【天長地久有時盡】
【春宵一刻值千金】
元稹:“……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上一次的天幕給各朝各代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如今人人隨時留意天空。就連農夫在地裏幹活、百姓在街上行走、將軍在馬上巡邏……都會時不時擡頭看一眼。
若說反應最大的,其實當屬兩批人:
第一批自然是帝王將相,王公貴族。
大部分人都期待仙人能夠眷顧自己的家國,提供一些未來的啟示和預兆。尤其是某些與異族對峙的王朝,聽到匈奴、女真那邊竟然看不到天幕,每個人都喜上眉梢,覺得天佑國祚。
當然,也有部分人提心吊膽,恨不得天幕永遠不要再出現。尤其是某些有清晰自我認識的昏君,他們這幾日苦不堪言:在和愛妃們廝混的時候,身體總會冷不丁一顫,生怕天幕突現點名。如此幾次,這些昏君寢食難安、莫名憔悴,甚至連那方面都感覺萎靡不振。
第二批反應極大的,要數各朝的文人墨客。
唐朝之前的那些朝代,但凡有點文采的讀書人都開始學習作詩,就連平日裏不愛讀書的武將們也都想法設法地來幾句大白話——萬一呢!萬一以後出名了呢!
而唐朝之後的讀書人,則感想不一:有人效仿杜甫的主旨,將視線從風月轉向了百姓。而有人則準備學習杜甫的高產(比如清朝某位皇帝),堅信只要自己寫得夠多,總有佳作能被後世稱頌。
但無論是誰,每個人都在關註天幕,所以當月兮的聲音再次響起時,幾乎全民同時仰頭——
【大家好,我是主播月兮,歡迎進入我的公益直播間。】
【根據觀眾們的反饋,月兮決定插播一次愉快輕松的集句詩專題。在這個專題中,我們會將直播重點放在各位詩人身上,主講有趣的集句詩。當然,因為本次直播主打一個輕松愉快,所以月兮會適時開放彈幕和投票功能,大家記得為自己心愛的詩人打call哦!】
不管各位備好筆墨、準備記錄國史的帝王大臣們想法如何,各地紛紛響起屬於讀書人的興奮呼喊:“主講詩人!還是各位詩人!”
詩人作者們內心狂喜:終於到自家主場了。咱也不奢求詩聖的待遇,但仙人既然都說“各位”了,這次或多或少也該提一嘴自己吧?
有這樣想法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正圍坐在一起的詩人們。原本大家飲酒唱詞,不亦說乎,但當聽到天幕的聲音,所有人幾乎同時丟開酒杯,猛地向欄桿、窗棱邊撲去。
「唐·公元823年」
「杭州」
今日正巧是白居易做東。
他任杭州刺史快一年了,白居易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地方。不僅因為此地民風淳樸、風景動人,更因為他好友元稹就在附近做官,兩人得以常常相聚。
元稹,他剛從宰相調任浙東觀察使不久,任職府衙與杭州很近,今日白居易做東,他自然欣然赴約。當然,作為風流子,除了美酒佳肴,他還點了幾個歌伎相伴,其中有一個才女劉采春,她是江南風頭最盛的女伶,她今日得空,便也賞光赴宴為兩位詩人唱詞。
“我們如今倒也瀟灑,偏安一隅,書詩酒茶。”元稹摸著自己的胡子,眼裏泛濫著瀲灩的春色,他先是對面容嫵媚的劉采春微微一笑,這才慢悠悠地舉杯望向白居易。
白居易將元稹的表情看在眼裏,順著元稹的目光,他也看了一眼劉采春,頗感興趣地挑起眉:“微之,我們何不效仿前人之事,請劉大家唱詞助興?”
“曲子詞沒意思。”元稹把玩著手裏的酒杯,擡眼一笑:“要唱就唱我倆的詩。”
聽到此話,劉采春從一旁侍女的手中接過曲頸琵琶,手指拂過四弦,當即流淌出一串泠泠如流水般的悅耳聲音。她優雅地扶正琵琶,又伸手緊了緊弦,這才不緊不慢地將玉指落上品階,隨之款款擡眼:“兩位大人,想聽小女唱哪首?”
元稹微微舉杯,唇邊笑意深情款款:“你想唱哪首,就唱哪首。劉大家的眼光,自然是最好的。”
“大人可真為難我。”劉采春一笑,又轉頭望向白居易。
白居易和元稹對視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唱詩也有講究,若是不對歌伎指定曲目,那就是暗著較勁的意思了。例如當初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圍爐,也是請歌伎自選詩作唱曲,所謂“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當然,若是只有一名歌伎,那自然是先唱誰的,誰就略勝一籌。
元稹對劉采春有意,白居易不是沒看出來。但人是人、詩是詩,大家都愛作詩,誰又肯屈居人下?更何況劉采春嬌艷嫵媚,輸人不輸陣,白居易也不肯在如此佳人面前丟臉,自忖與元稹一較高下也未嘗不可。
見劉采春望過來,白居易摸著胡子微笑道:“我也聽劉大家的。”
見兩個男人都望向自己,劉采春面露為難。她沒想到今日這場宴居然如此難挨,猶豫間,劉采春放在琵琶品階上的玉指遲遲未動,屋裏一時寂靜。
就在白居易即將開口催促之際,窗外天空上的聲音拯救了劉采春——天幕又出現了!
白居易和元稹毫不猶豫推開窗子。
兩人向頭頂望去,聽到“各位詩人”時,不約而同眼睛一亮:比起被仙人誇讚,歌伎唱詩又算得了什麽!
兩人對視一眼,紛紛沖對方露出假笑。但撇過頭去的那瞬,兩人又不免心虛:
集句詩……什麽是集句詩?
【集句詩對於創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作者只有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此外,集句詩不僅要求新詩要符合格律,上下一氣,而且還要有完整的內容和嶄新的主旨。只有在對原作詩句融會貫通、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創作者才能創作出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通的優秀集句詩。】
【根據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詩話》的記載,現存最早的集句詩來自於西晉文學家傅鹹。傅鹹有《七經詩》,其中《毛詩》一篇:“聿修厥德,令終有淑。勉爾遁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這首詩的句子分別來自於包括《左傳》《論語》等經書典籍,通篇無作者一句原創,卻又巧妙地借前人之言,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雖然集句詩的起源很早,但其實它直到宋朝才開始逐漸發展、成熟。而其中這也離不開王安石、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等大家的功勞。】
「北宋·公元1084年」
「江寧·鐘山」
“哈哈哈哈哈。”聽到自己的名字,六十四歲的王安石撫須大笑。
他穿著一身樸素的舊袍,發須皆白,面上猶有病容。
江邊寒風吹拂著王安石的長袖,衣衫獵獵、流水滾滾,伴隨著爽朗笑聲,一時間竟讓蘇軾有些恍惚,仿佛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紅衣王相公,又重新站到了自己面前。
王安石停歇之時,蘇軾趕緊上前見禮。他匆匆下船,還沒帶冠,披散的長發隨著江風起伏,倒也別有一種瀟灑意味。
“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
王安石打量了一眼蘇軾,含笑道:“禮豈為我輩設哉?”
或許是王安石剛才的爽朗大笑給蘇軾一種夢回朝堂的錯覺,他不知怎地,忽然惡趣味地揚眉一笑:“軾亦知相公門下用軾不著。”
王安石頓時訥訥。數十年前,他曾在廟堂之上興起變法,當時與蘇軾政見多為不合:
兩人當時鬧得可算急赤白臉,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蘇軾立刻上奏認為貢舉之法不當輕改。官家想讓蘇軾修中書條例,王安石得知馬上竭力阻攔,並力薦呂惠卿替代蘇東坡……林林總總,兩人相看兩厭。
誰能想到數十年後,兩人竟然一笑泯恩仇,不僅一起談笑風生,還互為莫逆,引為知己。
“東坡,你啊!”王安石嘆了口氣,決定轉移話題。他指指頭頂天幕,斜眼道:“聽到了嗎?仙人提到我倆的名字了。”
蘇東坡點點頭。他一邊隨著王安石走向江邊小亭,一邊自信道:“我早有所料。”
王安石瞥了蘇東坡一眼,嘴裏嫌棄,眼中卻滿是笑意和喜愛:“好大的口氣。”
“不過啊,還是比不得王公!”蘇軾話鋒一轉,結結實實地拍了一記馬屁。
兩人不約而同哈哈大笑。
兩人年輕時針尖對麥芒,蘇軾對上當時任職宰相的王安石也是不假辭色,從不肯說半句好聽話。而王安石亦為人正直,平生最恨諂媚小人、素來厭煩吹捧之語。只是如今,他們做著年輕時絕不會做的事情。一個誇一個笑,兩人好似都平白年輕數歲。
王安石在石凳上坐下,將茶具擺了出來:“既然東坡你這麽說,那我倒要好好聽聽,仙人究竟如何評我。”
天幕沒有辜負兩人期待,月兮的聲音緩緩響起:
【今日,我們就從王安石開始講解集句詩!】
【王安石以集句為詞,開詞中集句的先河。嚴羽《滄浪詩話》:“王荊公集句最長,《胡笳十八拍》渾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陳正敏《遯齋閑覽》則言:“荊公集句詩,雖累數十韻,皆頃刻而就,詞意相屬,如出諸己,他人極力效之,終不及也。”可見王安石集句功力之神、爐火純青。】
【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詩當為《題金山》。全詩共有20聯40句,基本為集古人詩句而作,但讀來渾然天成。南宋文學家葉大慶曰:“大慶觀舒王詩集,其集句凡四十餘首,如《題金山》一韻乃四十句,信乎詞意相屬,如出一己。”】
【《題金山》全詩較長,逐句講解實在費力。時間有限,月兮決定另擇一短詩為大家講解,這首詩叫做《老人行》。從題目就能看出,這是王安石晚年之作。熙寧變法失敗後,王安石郁郁歸鄉,想起前半生的宦海沈浮,他作下此詩。其中有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當面輸心背面笑”,引用的就是詩聖杜甫的句子。】
【所謂“翻手作雲覆手雨”,原處於出自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而“當面輸心背面笑”一句,出自杜甫《莫相疑行》:“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
【兩句連在一起,不僅詞句和諧、同出一人,就連主旨都與杜甫一脈相承,生動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官場現實,也無聲表達了詩人隱退後日薄西山的辛酸無奈。】
“王公……”
蘇軾原本嘴角噙笑,如今那笑意卻逐漸淡去。他望向王安石,細細端詳:老人嘴唇蒼白起皮,胡須也纏成一團。他頭上銀絲沾染著不少灰塵,就連面上褶皺都暗藏汙垢,看上去就……
“王公,你多久沒洗澡了?”
王安石漲紅了臉,色厲內荏:“我都這個境地了,你不應該出言安慰幾聲?”
“哦,這種詩啊,當官的誰沒寫過幾句呢?”蘇軾一哂,不以為意:“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王公啊,你還是要向我看齊,你看我這不又被貶了麽,照樣來找您小聚呀。”
王安石張了張嘴,有點想反駁,卻又感覺蘇軾說得相當在理。他瞪著蘇軾許久,最後只得氣鼓鼓地一甩袖子,重新坐了下來。見蘇軾還欲開口調侃,王安石當機立斷擡頭望天:“你別說話,聽仙人說!”
蘇軾哈哈一笑,依言擡頭。
【雖然王安石是“集句大家”,但他偶爾也會有對不上來的時候。月兮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件王安石的集句趣事。】
【年輕的王安石曾對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為讚賞。讀完全詩,王安石欲罷不能,心癢難耐。就像我們讀完喜歡的故事,也會躍躍欲試想要寫篇同人。王安石就想給《琵琶行》的最末一句“江州司馬青衫濕”找一個對仗的集句聯。】
【但或許是太過喜愛,王安石苦思冥想,卻怎麽也想不到合適的對仗,只好尋求身邊友人們的幫助。但王安石的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從字句來看,下聯要有地點、身份和形容,如此才能對仗工整。而從句意來看,下聯既要承接《琵琶行》原詩的淒涼悲哀,又要秉承詩作主旨,才能有“物是人非”的共鳴感。】
【眾人都收到了王安石發來的邀請,可惜無人能對。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有一位詩人蔡肇偶然得知,脫口而出就是一句“梨園弟子白發新”,眾人頓時拍案叫絕!】
【這句“梨園弟子白發新”,出自白居易的又一首名作《長恨歌》。以樂天詩對樂天詩,猶如王安石以杜甫對杜甫,屬於集句詩中進階玩法。而且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意境相似,就連原作的有名程度都不相上下,難怪眾口交讚、引以為絕。】
「唐·公元823年」
「杭州」
“哈哈哈哈哈。”白居易痛飲一杯,面露喜色。
有什麽能比被天幕點名誇“名作”“有名”更為快樂的嗎?
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
同樣被天幕誇讚的後世才子,偏偏對自己的詩篇情有獨鐘、交口稱讚,乃至於日思夜寐,鼓動眾人給自己續作對仗。被天幕誇讚的後世人誇讚,豈不是更勝一籌?
“唉,這王安石實在不懂低調。”白居易故作為難,湊到黑臉的元稹身邊,對他不停“發牢騷”:“你說他喜歡我詩,那自己想想對仗也就罷了,怎好興師動眾呢?搞得人人都被我這兩詩刁難,倒像成了我的不是了。”
元稹白了白居易一眼,沒好氣道:“你沒聽仙人說,王安石那句‘以杜甫對杜甫’最為出名?要我說啊,他崇仰的是詩聖杜甫。至於你,就是趣事裏順嘴一提的。”
白居易一噎。
“這詩聖歸詩聖,我的《琵琶行》《長恨歌》後世著名,這你總不能否認吧?”
元稹仰頭吃了一口酒,甘釀入喉,卻莫名變得酸澀無比。他沈默著打量得意洋洋的白居易,目光在他身後不遠處那群捂嘴輕笑的歌伎身上一轉而過,放下酒杯,故作不屑:
“才一人對仗。”
“都說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想來這話放到後世集句也是一樣。如今也就王安石一人集你的句子,且再看看吧。”
白居易心中暗笑:微之這話好生無禮。王安石是大家,被大家集句,和被普通才子集句能一樣嗎?要不然當初王之渙怎麽憑借一首《涼州詞》力壓高適、王昌齡二人,還不是因為最後的歌伎最為出色有名麽!
當然,白居易面上依舊不動聲色。見元稹吃癟郁悶,他甚至主動地點了點頭,“謙虛”地寬慰道:“微之,你說的在理。我們且再看看,想必後世眼光好的大家也不止王安石一個。”
元稹:……我是這個意思嗎?
但不待兩人再言,天幕又傳來聲音:
【白居易的這兩首詩,《琵琶行》和《長恨歌》不僅火遍後世各朝,而且一直火到今日。這兩首詩入選了語文課本,成為人人必背、卷卷要考的‘默寫噩夢’。不知多少學生曾“拜倒”在兩詩之下,對白居易“日思夜寐”“牽腸掛肚”。】
【除此之外,這兩首詩也受到了眾多‘匿名’和‘佚名’詩人的青睞。大家絞盡腦汁、各顯身手,爭相為其作對集句。雖然今人集句的本事肯定遠遜古人,但勝在腦洞創意,令人莞爾。】
【現在月兮打開彈幕功能,請有才的“詩人們”盡情展示自己的大作吧!】
“哎呀,後人真是擡愛我了。人人必背,還對我牽腸掛肚,這可真讓人受寵若驚。”
白居易“哎呀”“哎呀”個不停,眼睛卻始終睨著黑臉的元稹,在他耳邊喋喋不休:“真是沒想到,大家竟然這麽喜歡這兩首詩。早知如此,我就把它們寫得長一些了,也方便後人尋章摘句、對偶對仗。微之,你說我要不要現在再加幾句?”
元稹深呼吸半天,總算從牙縫裏擠出來三個字:“……隨、便、你!”
“真是期待啊,後世的大家們到底如何給我集句。”白居易期待地擡起頭,恰好看見天幕上的彈幕:
【天長地久有時盡】
【春宵一刻值千金】
元稹:“……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