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紀實詩】杜甫石壕吏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章 【紀實詩】杜甫石壕吏
嘲笑完兒子,李隆基神色一冷,殺意攀上他的臉龐:“廢立君主、掌控兵權,這群閹貨也配?”
李隆基伸腳踢了踢跪在地上的高力士,冷聲道:“去把李輔國和魚朝恩給朕帶過來!”
高力士忙不疊地爬下臺階,因為太過匆忙,一個沒留神,不小心碰了下跪在地上的李亨。
李亨剛一回神就對上了高力士那張面白無須的臉,他頓時勃然大怒,劈手奪過拂塵,發洩般地朝高力士身上抽去:
“閹貨!閹貨!李輔國!魚朝恩!”
高力士哪敢反抗,捂著腦袋任由太子發洩。李隆基卻看不下去了,他猛地起身,擡腳踹向李亨肩膀。
李亨一時不備,竟然被直接踹下了臺階,咕嚕著滾進人群,被哥舒翰和李光弼眼明手快地一把扶住。
“聖人!”哥舒翰皺眉,看著暴躁失態的皇帝,有些失望。
見眾臣圍觀,李隆基勉強收斂怒容。他先是背著手在亭中來回走了三四遭,隨即猛地回身,目露希冀,望向眾人:
“朕欲廢太子,眾卿何意?”
李隆基思來想去,覺得問題還是出在太子身上。
他本就對“太上皇”一事頗有微詞,原本看在“長安收覆、二宗還朝”的份上,李隆基勉為其難地容忍了李亨越殂代皰、私自繼位的事情。但如今閹人之事一出,李隆基立刻又怒火中燒。
他望著躲在人堆裏的李亨,越看越不順眼——眼神躲躲閃閃,脊背畏畏縮縮,看上去就毫無主見、難成大統,難怪被兩個閹人玩弄於股掌之中!
還是應該數罪並罰!
李隆基無視李亨絕望的目光,沖沈默不語的大臣們撐起一個笑,暗示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眾人對視一眼,眼底都是無奈和失望。
又來了,又來了!
這才幾年,聖人又要換太子了?!
上一次換太子,聖人把整個朝堂攪和得腥風血雨,切菜瓜似的連砍三個皇子。好不容易換完,大家以為聖人這回總該滿意了、安分了,卻不料他轉頭又暗示李林甫去排擠新太子、鼓勵楊國忠給李亨穿小鞋。
似乎這還尤嫌不夠,前幾年聖人甚至荒唐到讓貴妃認了個幹兒子,對著那肥豬似的安祿山一口一個“祿兒”,疼愛得不得了。
太子李亨想見自己父皇要遞牌子、等召見,還不一定能見上,那偽兒安祿山卻能自由出入禁宮,甚至睡在貴妃榻旁……聖人到底什麽毛病?!
眾人心底深深嘆氣,誰都不想跟李隆基搭話。最後還是太子庶子韋述上前,勉強給了回應:
“敢問聖人屬意何人?”
李隆基噎了一下,他滿腦子都是廢掉李亨,根本沒來得及考慮新任繼位人。他猶豫了下,不確定道:“榮王琬?儀王璲?潁王璬?”
眾人面無表情。
李隆基尷尬一笑,聲音一下子小了很多,幹巴巴道:“朕的兒子還挺多的……”
“聖人!這又不是報菜名,這是選太子!”
監察禦史鄧景山終於看不下去了。
他排開人群,也不行禮,就直直對上李隆基的眼睛,絲毫沒有掩飾面上的嘲弄:“聖人,恕臣直言,選誰都一樣。”
“反正您也不會好好教!”
李隆基眼睛一瞪,一把掐住鄧景山的肩膀,低聲咆哮:“什麽叫朕不會好好教?朕派了那麽多賢臣良將給太子,指點他四書五經、文韜武功……這還不算好好教?!”
鄧景山舉起袖袍,慢條斯理地抹去臉上李隆基的唾沫,這才悠然道:
“敢問這一月以來,您見了太子幾回?又見了安祿山幾回?”
“……”
李隆基松開了鄧景山,惱怒甩袖:“見朕幾面,太子他就能懂事不成?!”
“好,那臣換個問題。”鄧景山很是爽快。
他偏頭思索了會兒,眼神落到了一旁瑟縮的安祿山身上,緩緩開口:
“敢問聖人,如今安祿山任何官職?”
“禦史大夫,平盧、範陽節度使。”
“安祿山之子,安慶宗、安慶緒又任何職?”
李隆基不解地皺起眉,耐著性子回答:“朕記得好像是太仆卿,鴻臚卿?你問這些作甚?”
鄧景山微微一笑,拋出最後一個問題:“那敢問聖人,太子如今在何部當差?”
“……”
李隆基神色逐漸僵硬。他垂目思索許久,小心試探:“吏部?”
鄧景山面無表情。
“難不成是戶部?”
鄧景山搖了搖頭。
“……刑部?”
亭外響起一片嘆息。
在眾人失望的目光中,李隆基有些局促地握了握拳,惱羞成怒地提高了聲音:“怎麽,難不成是在禮部?……工部!一定是工部!”
鄧景山緩緩搖頭,聲音裏多了絲憐憫:“太子沒有當差。”
李隆基楞住了。
“另外,太子良娣已經懷胎十月,即將臨盆……聖人可知此事?”
李隆基沒有說話,但他的表情很好地說明了一切。
“臣問完了,請聖人降罪。”鄧景山瀟灑下跪,等著迎接李隆基的怒火。
“好、好……”
李隆基心底恨不得當場砍下這個刻薄臣子的腦袋,但迎著眾人隱晦的不滿視線,他不得不維持寬宏的形象,只能強笑著拉起鄧景山,咬牙切齒地違心誇讚:
“好、好一個有犯無隱、忠君直言的賢臣!愛卿堪為魏徵第二,有臣如此,朕甚、喜、之!”
對上鄧景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李隆基胸口一悶,強顏歡笑:“朕剛才不過玩笑而已,太子乃一國儲君,怎可隨意更動?”
“朕不過是借機試探諸位愛卿,望諸位能以鄧愛卿為表率,直言極諫、盡心於朕。朕好賢求治,必定虛懷納諫。”
說罷,李隆基微笑地望向亭外臣子——按照往常的套路,這時候大臣們應該心領神會地上前給李隆基遞臺階,說些“聖人聖明”“臣等遵旨”之類的場面話,配合李隆基把氣氛圓回來。
但今天,滿院的文臣武將突然同時耳聾眼瞎,閉嘴不言。
武將們直挺挺盯著地面,直接回避了李隆基暗示的眼神。而文臣們或舉杯喝茶或四顧張望,察言觀色的人精仿佛此刻都退化成了不懂眼色的木頭……
北風呼嘯,風冷如割,李隆基突然覺得臉上有點疼。
眼見無人接話,李隆基只能強忍怒氣自己圓場。他環視全場,一眼相中了躲在人群後的李亨,決定拿兒子洩火:
“太子!”
李隆基揪出了臉上淚痕未幹的李亨,看著自家兒子的慫樣,李隆基恨鐵不成鋼:“雖說朕親自教導你的次數不多,但朕之言行表率可是舉目即見,你就不能動動腦子,從朕身上學著點?”
李亨擡頭,還未張口,就聽石潭水幕處悠悠傳來聲音:
【或許是上行下效,李亨對於宦官的依賴也離不開李隆基的“言傳身教”。說起唐之宦官擅權之罪,後世普遍認為始於玄宗時期。是的,又是我們的玄宗李隆基——權臣、外戚、女禍、宦亂,他以一舉之力全部包攬。玄宗真不愧是皇帝犯錯的集大成者!】
“是,父皇,兒臣還是得多向您學習。”
李亨低眉斂目,恭敬應下。
李隆基面色一僵,眉心直跳。
眼見天家父子就要大打出手,郭子儀趕緊上前插進兩人中間,好說歹說、半拖半勸地把李隆基扶回亭子:
“聖人,您先聽聽水幕,看看是哪個不長眼的閹宦汙了您的聖名,也好防範萬一。”
李隆基勉強點頭,殺意凜然地望向水幕——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宦官監軍,為害甚大。最初,在安祿山揮兵直入的緊急關頭,唐玄宗臨時招募兵士十一萬人,令李琬和高仙芝為將、宦官邊令誠為監軍出征。當時,東都守將封常清戰敗,退入陜州,與高仙芝商議,退守潼關,保衛西京。這原本是十分明智的決策,但宦官邊令誠因為索賄不成,竟向玄宗進讒言誣陷將領。】
【邊令誠先是構陷封常清誇大敵情、動搖軍心,隨後又指責高仙芝放棄陜地,克扣軍餉。唐玄宗聽信讒言,令邊令誠在軍中殺死二將。高仙芝死前悲痛長呼:“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士卒皆呼冤枉。】
水幕上,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頭顱被士兵們捧在懷中,他們目光憤憤,望著最前方耀武揚威的黑衣太監。
邊令誠穿著一身監軍的黑袍,那瞇縫的眼睛時不時閃過狡詐的冷光,活脫脫一只無毛的狐貍。
邊令誠站在高臺上俯視著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屍體,把玩著手中的金色令牌,神色冷漠而傲慢。
士兵們憤怒的呼喊並沒有讓邊令誠害怕,他慢條斯理地一擡手,一群持刀護衛立刻拔刀擋在了他的面前,冰冷的刀鋒對準了這群保家衛國的士兵。
“雜家是奉皇命行事。”
邊令誠彈了彈手上的令牌,施舍般地拋出一句解釋:“高仙芝怠戰,理當斬首示……”
“你懂個屁!”
“閹人胡說!”
“高將軍有沒有怠戰,我們打仗的難道不知道?!”
邊令誠的話說到一半就被激動的將士們打斷了。眼淚沖刷著他們沾滿灰塵的面龐,那一對對眼眸卻亮起了憤怒的火光。
群情激奮間,不知是誰先揚天高呼——
“將軍冤也!將軍冤也!”
這一聲“將軍冤也”如石落潭,瞬間激起萬千回聲。
先是一個人在喊,然後是十個人在喊,最後是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整個軍營裏都回蕩著地動山搖般的悲痛高呼——
“將軍冤也!”
直到這時,邊令誠刻薄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驚恐。他將李隆基給他令牌高高舉起,企圖用這塊冰冷的小令牌抵禦千萬將士的怒火。
“快走吧,邊大人。”一旁的侍衛急切出聲,額頭滴落冷汗。
邊令誠踉蹌後退一步,目光不由望向高仙芝的頭顱,恰好對上那血汙面孔間瞪得極大的黑白眼眸——他居然不肯瞑目!
邊令誠咬了咬牙,在侍衛的護送下,匆匆離開高臺……
【兩位將領被冤殺,極大地動搖了軍心,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兩員忠貞愛國的武將未能戰死沙場,卻慘遭宦官毒手、含冤而死,當真可惜可嘆,令人悲恨。】
“噗通。”
角落裏突然傳來一聲跌倒的聲音。
眾人聞訊望去,只見一個穿著青袍的小太監摔在雪地裏。那個小太監見眾人望向他,猛地撩起袖袍蓋在臉上,慌不擇路地向院外沖去。
巧合的是,高力士正好帶著一隊侍衛押著李輔國和魚朝恩進門。這小太監捂臉跑路,一時不察竟然撞進了高力士懷裏,一時間雙方人仰馬翻,高力士倒在雪地裏痛罵不休,而侍衛則把這莽撞的小太監一腳踢翻,制服在地。
“哎喲,是哪個不長眼的!”
高力士被人扶起,一把掐住小太監的下巴。小太監嚇得渾身顫抖,手腳亂揮。但奇怪的是,盡管下巴都被掐紫了,可這小太監死活不肯擡頭,拼命把腦袋往胸口藏。高力士不耐煩地給兩旁的侍衛使了個顏色,三人同時動手,總算把這小太監的掰正了腦袋——
“邊令誠?你跑什麽?”
被叫出名字的那刻,邊令誠兩腿一蹬,驟然脫力,面露絕望。
“邊、令、誠?”
聽到這個名字,封常清猛地回頭。他大步上前,揪著邊令誠的後脖頸,像拖死豬般將這小太監拖回石潭邊。
封常清看了看水幕上那脫毛狐貍般的黑衣太監,又比對了下面前青衣太監那細長的眼睛,冷笑不止:
“當真是上天助我大唐——邊令誠,今日就是你死期!”
語畢,封常清猛地揮拳。
沙包大的拳頭正中邊令誠那討人厭的瞇縫眼。邊令誠慘叫一聲,竟然被打得倒飛出去,在和著爛泥的雪地裏滾了兩三圈才堪堪停下。
邊令誠頭暈目眩,還沒來得及求饒,背上又不知被誰重重踹了一腳,登時撲棱著向前飛出,順著雪地滑出老遠,血和爛泥糊了個滿頭滿臉。邊令誠吐掉嘴裏爛泥,才擡起頭,恰恰又對上封常清舉起的拳頭——
邊令誠被打得暈天轉地,像是只綠毛耗子般滿地亂竄,慌不擇路地逃進人堆。
他跑進文臣堆裏,年輕些的文人當即擼起袖子,拿著笏板就是劈頭蓋臉一頓抽,直把邊令誠抽得哀哀叫喚。
年老些的文臣倒是沒有直接動手,只是手上端著的茶盞、瓜碟總是動不動滑落,又恰好不偏不倚地砸在邊令誠的身上,燙得他吱哇亂叫。
邊令誠捂著腦袋,一骨碌滾離了文臣圈——然後成功進入武將們的領地。武將們就沒那麽多顧慮,自詡粗人的他們上來就拿真誠的拳腳招待邊令誠,拳拳到肉、掌掌生威,直把邊令誠打得口歪鼻斜,軟如爛泥。
或許是求生的欲望讓邊令誠爆發了力量。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猛地撲向一人,淒厲道:
“高仙芝!我於你有恩!你要救我!”
……
這一聲恍若霹靂,就連封常清都停下了攻擊。眾人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地看著高仙芝。
“是……邊令城,曾是臣的監軍。”迎著眾人目光,高仙芝面色冷硬,拳頭緊握,但最終還是沒有否認。
李光弼和郭子儀互換了一個眼神,沒有說話。倒是鄧景山快言快語,無所顧忌:“高特進,我記得你在唐擊小勃律之戰時曾與邊令誠共事?”
高仙芝點了點頭。
“愛卿,這賊閹可曾害你?!”李隆基豁然起身,關切地望向高仙芝,一副想要替他伸冤的急切模樣。
“我沒有!我有恩於高仙芝!”邊令誠嘶聲力竭,可根本沒人理他。
最後還是高仙芝自己搖了搖頭:“回稟聖人,當時臣還不是節度使,攻破小勃律後,夫蒙靈察將軍不滿臣越級表功,多次為難於臣,欲抹臣及下屬軍將之戰功。是監軍邊令誠將此事上奏朝廷,力陳此戰之艱險與軍將之功績,臣方得聖人垂蒙……”
“是我!是我!”邊令誠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亮,瘋狂點頭:“是我上奏的!是我上奏的!我是忠臣,我有恩於高仙芝,你們不能殺我!”
“你有恩於高特進?”封常清眉頭一壓,指著石潭目露兇光:“你就是這麽有恩於高特進的?在戰危之時,索賄賂、進讒言,將我和高特進兩人斬於軍前……這就是你說的恩?”
“一碼歸一碼!”
邊令誠一梗脖子,口不擇言:“我奉命行事,下令的可是聖……”
“住嘴!”
滾燙的熱茶砸在腦門上,邊令誠沒說完的話頓時轉為一聲慘叫。
李隆基收回手,聲音冷得像塊冰:“如此賊閹,不必與他多言。帶下去,杖殺!”
“聖、聖人!奴才錯了、奴才錯了……”
邊令誠這才回神自己剛才說了什麽,他趕緊跪倒在地,拼命磕頭:“聖人、聖人……奴才不會幹那樣的事情!水幕說的是未來、未來……未來誰又說得準呢?!奴才不會那麽做的!奴才是冤枉的!”
“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李隆基面不改色,揮手讓侍衛動手。
區區閹人,不過螻蟻。
死一個家奴能給自己出口氣,還能籠絡武將們的心,這對李隆基而言簡直再劃算不過。
“高仙芝!高仙芝——哦不,高特進!特進大人,救我,救我!”邊令誠死死抱住高仙芝的腿,痛哭流涕:“沒有我,你怎麽能當上節度使?!沒有我,你怎麽能成為特進?!我有恩於你,你得救我!”
“挾恩圖報,果真小人!”
封常清咬牙切齒,望向高仙芝:“高特進,莫要被這閹人蒙騙了!”
高仙芝微微頷首。
他俯身撫上邊令誠鮮血淋淋的食指,在邊令誠迷惑的目光中,高仙芝略一用力,將他的食指從自己的褲腿上扯落:
“首先,您身上這件青衣就是聖人對您稟忠直諫的獎勵……邊大人,您幾年前就已經領過酬勞了。”
高仙芝一邊慢條斯理地解釋,一邊握住邊令誠的中指輕輕一掰:
“其次,晉升節度使、得封特進,是我一刀一槍拼來的軍功,而不是因為您那幾句美言。當年小勃律之戰,您畏縮不前,是我獨自領兵深入敵軍,活捉蘇失利,但願您沒忘記。”
高仙芝扯開邊令誠的無名指,平靜繼續:
“最後,我雖目睹未來您冤死我與封將軍的場面,但我剛才仍強忍著沒有對您動手……這是我對您當初那幾句美言的最後報答。”
“邊大人,恩已償清,如今該輪到您贖罪了。”
高仙芝扯下邊令誠最後的小指,將面如土色的太監丟向侍衛。聽著邊令誠絕望的慘叫,他對上封常清的眼睛,目露愧疚:
“未來,是我連累你了。”
封常清朗聲大笑,拍了拍高仙芝的臂膀:“高特進,能成為您的副手判官,是我封常清的榮幸。”
眾人望著這一對節度使和判官,無不欣慰敬佩。
“好!好!”
李隆基撫掌大笑,一手拉住一個武將:“兩位愛卿驍勇善戰、忠貞愛國,實乃大唐之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不合時宜地插入引起了眾人的不滿,見他笑得開懷,鄧景山涼颼颼地插嘴提示:
“聖人,其他的宦官您準備怎麽處理?”
李隆基瞪了他一眼,歡愉的面色頓時有些訕訕然。他瞥向一旁已經昏死的李輔國和魚朝恩,李隆基不耐煩道:“這個,還有這個,都拉下去,午門候斬。”
目送三人被侍衛拖出花園,李隆基滿意點頭:“如此,奸閹就處理幹凈了。”
“哦?不見得吧。”
鄧景山煞風景的聲音再次響起,對上李隆基冰冷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聖人,殺三個宦官治標不治本,今日有邊令誠,明日就有張令誠、王令誠……”
聽到這裏,李隆基不由冷了臉:“難不成,你還想讓朕取締宦官,讓朕無奴可用?”
“怎會?”
鄧景山敷衍地拱手致歉,嘴上卻仍言辭犀利:“臣的意思是,宮中宦官人數太多、權勢又盛,如今宦亂未興,聖人何不趁此良機,去屙除弊?”
“閹人膽小,如此殺雞儆猴即可……”
李隆基當然聽懂了鄧景山的意思,但宦官說到底就是家奴,伺候的人少了,生活多少有些不便……李隆基哼哼唧唧,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接話。
見李隆基如此情態,眾人不由在心底無言長嘆——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哪裏會知道有多痛?說到底,君是君,臣是臣,聖人又怎能體會到被奴才勒索、欺淩、威脅的感受呢?
或許是聽到了眾人的心聲,水幕驟然亮起。李隆基反應很快,當即低頭望去,卻見上面端端正正寫了兩行大字:
「唐·開成四年·十一月」
「唐文宗李昂,李隆基後世孫」
不過幾息,那兩行字氤氳散去,畫面跟隨著一人緩緩推進——
集賢殿學士周墀走進思政殿的時候,看到聖人李昂正站在窗前出神。
周墀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看到窗外有些蕭瑟的花園裏,立著一株落了葉子的石榴樹。而聖人直勾勾看著那光禿禿的枝幹,嘴唇顫抖,細若游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游蕩而出: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周墀一驚,下意識四顧張望。
殿內寂寂,桌上的茶已經涼了許久——那些黃門宦官不知去哪裏玩樂,看樣子已經離開好久了。
周墀松了口氣。他快步上前,輕輕觸了下文宗的胳膊,輕聲提醒:“聖人,慎言!”
唐文宗李昂從恍惚中回過神,散亂的瞳孔緩慢聚焦。
他年紀不大,才三十不到,但鬢角已經長滿銀絲,光潔的面頰郁積著一股莫名的滄桑和頹廢。
李昂的眉心印著淺淺“川”紋,頗為愁苦,那雙眼睛更是空洞死寂,如同黃梅天的江南,讓人看一眼就莫名傷感。
但周墀知道聖人為何會變得如此。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
甘露之變。
那一夜,整個長安城天翻地覆,雞犬不寧。數千位王公大臣的血沁潤了大明宮的石磚長廊……橫屍流血,狼藉塗地。而他們這位少年君主被宦官挾持著困於室內,他聽著門外賢良的呼救慘叫,卻連擺出一個悲傷表情的自由都無。
“是朕的錯……”
李昂又望向了院裏那株石榴,光禿禿的枝丫伸向天空,如同一雙雙絕望的手。他恍惚地自言自語,聲音輕而痛:“當初要是朕堅持一下,不斥李訓,不和那群宦官入後宮……”
“聖人!”周墀不忍地皺起眉:“這不是您的錯!”
“是仇士良他們把您劫入後宮,不是您主動逃進去的!”
“若是我不斥王訓……”
“王訓當時敗績已露,您保全自身才能謀得長久!”
李昂垂眸:“保全自身,又有何用?傀儡一具,何來長久?”
周墀條件反射地回頭四顧。他想了想,最後幹脆細細檢查了一遍門邊窗角,確定門外沒有監聽的宦官,這才擦著冷汗回到李昂身邊。
李昂沈默地看著他做這一切,臉上有種麻木的無所謂。
周墀將冷茶遞給李昂,痛心地搖了搖頭。
這原本該是喜愛賞花看戲的年紀,可他的聖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笑了。
別人看戲,無不是前仰後俯、樂不可支,唯獨聖人神色寂寂、郁郁寡歡,只在旁人詢問時才勉強提唇一笑。
而賞花……
想到賞花,周墀不由深深長嘆。
上次百花宴賞牡丹,文臣們無不吟詩作對,想哄聖人開顏。聖人知道臣子好意,倒是領著人群在牡丹叢中穿梭,只是到了吟詩環節,聖人盯著那叢叢魏紫姚黃,居然脫口而出一句“俯者如愁,仰者如悅,坼者如語,含者如咽”。
這是舒元輿的《牡丹賦》。
舒元輿因謀劃甘露之變,已被仇士良生擒腰斬。
一時間,牡丹叢中群臣默然,無人敢語。
而聖人以袖拭淚,自知失言,卻忍不住深深長嘆……
李昂接過周墀遞來的冷茶。
天已深秋,瓷盞冷得刺骨,但李昂沒有拒絕周墀無言的安慰。他將冷茶捧在手中,看那杯面上浮動的青芽,毫無由來地突然發問:
“周學士,你說……朕與前朝哪位君主可相比擬?”
周墀有些意外,但更多卻是驚喜——這倒像個少年君主會問的問題,聖人能有此問,看來此刻心情已有好轉……他趕緊上前一步,趁熱打鐵,欲令聖人開顏:
“聖人當比堯、舜!”
李昂先是一怔,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周墀,隨即不讚同地搖搖頭:“朕豈敢比堯、舜?”
“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
周墀楞住了。
周赧王,為趙、韓、秦、楚所欺,郁憤而終。
漢獻帝,為董卓、曹操所挾,被迫禪位。
這是歷史上素來為人恥笑的兩個皇帝,聖人怎麽就……
沒有等到周墀的回答,李昂絲毫不感意外。
李昂苦笑了下,晃著茶盞,自顧自地說了下去:“赧、獻二帝受制於諸侯梟雄,如今朕受制於家奴……如此說來,倒是朕不如他們。”
“聖人!會有機會的!”
周墀頓了頓,望向窗外,看著那樹空蕩蕩的枝丫,他驀地想起那日殷紅如血的石榴花,脫口而出: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閹人借納忠效勤之意,而售陰險巧佞之奸。日積月累,氣勢蓋張,人主之權為其所竊,而不自知,乃至於無可挽回……此事若要追究,實非聖人之罪,而罪在……”
玄、肅二宗。
李昂靜靜望著周墀,既沒有斥責,也沒有讚同,只是沈默地盯著他。
片刻後,周墀重新低下頭。
李昂看著狂風中顫抖不休的石榴樹,忽然有種預感——這石榴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細若游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游蕩而出。周墀聽到他的聖人又在輕聲重覆著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
水幕的最後,人影散去,兩行小字重新浮現:
「次年正月四日,文宗李昂薨逝。」
「享年三十三。」
這下子,刀子真的割到自己肉了。
李隆基像是被人活活捅了一刀,臉上血色盡褪。他立在原地恍惚許久,如同文宗附身,好半晌才勉強回神。
李隆基倒退一步,突然轉身拉起鄧景山的手,言辭懇切:“愛卿所言甚是,朕以為,當下正是去屙除弊的良機——愛卿助朕!”
鄧景山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見鄧景山不應,李隆基心下愈急,他又回身拉住郭子儀的手,重重搖晃:“愛卿助朕!”
郭子儀無奈點頭,安撫道:“臣一定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只是敢問聖人,如今宮中黃門數量幾何?”
李隆基趕緊朝高力士招手,示意他上前作答。
“這……”高力士有些為難,在心底飛快估計了下,小心回稟:“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大率四萬人。”
聞此,李隆基有些吃驚地擰起眉:“如此多?神龍中才不過三千餘人。”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望向臣子,卻見眾人面色淡淡、像是絲毫不覺意外。李隆基頓時有些尷尬,他勉強定了定神,搶先問道:“那這些黃門的品階如何?紫衣、黃衣各有幾人?”
三品及以上著紫衣,六品及以上著黃衣。
高力士的頭越發低垂,就連聲音也輕了許多:“品官黃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餘人。”
“什麽?”李隆基不敢置信,皺眉反問:“朕記得散職勳爵的提拔是有年齡限制的,怎會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黃衣紫衣,他們都滿足年限了嗎?”
高力士面露為難,似乎難以啟齒。
鄧景山倒是毫無顧忌,大喇喇地掀開李隆基的遮羞布:“聖人,自開元以來,這規矩早就被您親自打破了!”
“就以高大人為例,您天寶初加他為力士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隨後進封他為渤海郡公,天寶七載您又晉他驃騎大將軍……短短五年,高大人連升數級,您忘了呀?”
李隆基瞪著高力士,像是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那些一時興起的委任一件件、一樁樁地從記憶深處浮現,令李隆基的面色逐漸難堪。
郭子儀朝鄧景山搖了搖頭,示意他收斂著點。
見李隆基久久不言,郭子儀嘆了口氣,接過話茬:
“人數官職都不是問題,唯有一條,臣有所諫——聖人,決不能讓黃門碰軍務!”
“高大人任渤海郡公,不過閑職散爵、以此彰顯聖人榮寵便也罷了,但右監門衛大將、驃騎大將軍可與宮中禁軍關聯……”
看著李隆基目露兇光,郭子儀點到為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嘲笑完兒子,李隆基神色一冷,殺意攀上他的臉龐:“廢立君主、掌控兵權,這群閹貨也配?”
李隆基伸腳踢了踢跪在地上的高力士,冷聲道:“去把李輔國和魚朝恩給朕帶過來!”
高力士忙不疊地爬下臺階,因為太過匆忙,一個沒留神,不小心碰了下跪在地上的李亨。
李亨剛一回神就對上了高力士那張面白無須的臉,他頓時勃然大怒,劈手奪過拂塵,發洩般地朝高力士身上抽去:
“閹貨!閹貨!李輔國!魚朝恩!”
高力士哪敢反抗,捂著腦袋任由太子發洩。李隆基卻看不下去了,他猛地起身,擡腳踹向李亨肩膀。
李亨一時不備,竟然被直接踹下了臺階,咕嚕著滾進人群,被哥舒翰和李光弼眼明手快地一把扶住。
“聖人!”哥舒翰皺眉,看著暴躁失態的皇帝,有些失望。
見眾臣圍觀,李隆基勉強收斂怒容。他先是背著手在亭中來回走了三四遭,隨即猛地回身,目露希冀,望向眾人:
“朕欲廢太子,眾卿何意?”
李隆基思來想去,覺得問題還是出在太子身上。
他本就對“太上皇”一事頗有微詞,原本看在“長安收覆、二宗還朝”的份上,李隆基勉為其難地容忍了李亨越殂代皰、私自繼位的事情。但如今閹人之事一出,李隆基立刻又怒火中燒。
他望著躲在人堆裏的李亨,越看越不順眼——眼神躲躲閃閃,脊背畏畏縮縮,看上去就毫無主見、難成大統,難怪被兩個閹人玩弄於股掌之中!
還是應該數罪並罰!
李隆基無視李亨絕望的目光,沖沈默不語的大臣們撐起一個笑,暗示道:“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眾人對視一眼,眼底都是無奈和失望。
又來了,又來了!
這才幾年,聖人又要換太子了?!
上一次換太子,聖人把整個朝堂攪和得腥風血雨,切菜瓜似的連砍三個皇子。好不容易換完,大家以為聖人這回總該滿意了、安分了,卻不料他轉頭又暗示李林甫去排擠新太子、鼓勵楊國忠給李亨穿小鞋。
似乎這還尤嫌不夠,前幾年聖人甚至荒唐到讓貴妃認了個幹兒子,對著那肥豬似的安祿山一口一個“祿兒”,疼愛得不得了。
太子李亨想見自己父皇要遞牌子、等召見,還不一定能見上,那偽兒安祿山卻能自由出入禁宮,甚至睡在貴妃榻旁……聖人到底什麽毛病?!
眾人心底深深嘆氣,誰都不想跟李隆基搭話。最後還是太子庶子韋述上前,勉強給了回應:
“敢問聖人屬意何人?”
李隆基噎了一下,他滿腦子都是廢掉李亨,根本沒來得及考慮新任繼位人。他猶豫了下,不確定道:“榮王琬?儀王璲?潁王璬?”
眾人面無表情。
李隆基尷尬一笑,聲音一下子小了很多,幹巴巴道:“朕的兒子還挺多的……”
“聖人!這又不是報菜名,這是選太子!”
監察禦史鄧景山終於看不下去了。
他排開人群,也不行禮,就直直對上李隆基的眼睛,絲毫沒有掩飾面上的嘲弄:“聖人,恕臣直言,選誰都一樣。”
“反正您也不會好好教!”
李隆基眼睛一瞪,一把掐住鄧景山的肩膀,低聲咆哮:“什麽叫朕不會好好教?朕派了那麽多賢臣良將給太子,指點他四書五經、文韜武功……這還不算好好教?!”
鄧景山舉起袖袍,慢條斯理地抹去臉上李隆基的唾沫,這才悠然道:
“敢問這一月以來,您見了太子幾回?又見了安祿山幾回?”
“……”
李隆基松開了鄧景山,惱怒甩袖:“見朕幾面,太子他就能懂事不成?!”
“好,那臣換個問題。”鄧景山很是爽快。
他偏頭思索了會兒,眼神落到了一旁瑟縮的安祿山身上,緩緩開口:
“敢問聖人,如今安祿山任何官職?”
“禦史大夫,平盧、範陽節度使。”
“安祿山之子,安慶宗、安慶緒又任何職?”
李隆基不解地皺起眉,耐著性子回答:“朕記得好像是太仆卿,鴻臚卿?你問這些作甚?”
鄧景山微微一笑,拋出最後一個問題:“那敢問聖人,太子如今在何部當差?”
“……”
李隆基神色逐漸僵硬。他垂目思索許久,小心試探:“吏部?”
鄧景山面無表情。
“難不成是戶部?”
鄧景山搖了搖頭。
“……刑部?”
亭外響起一片嘆息。
在眾人失望的目光中,李隆基有些局促地握了握拳,惱羞成怒地提高了聲音:“怎麽,難不成是在禮部?……工部!一定是工部!”
鄧景山緩緩搖頭,聲音裏多了絲憐憫:“太子沒有當差。”
李隆基楞住了。
“另外,太子良娣已經懷胎十月,即將臨盆……聖人可知此事?”
李隆基沒有說話,但他的表情很好地說明了一切。
“臣問完了,請聖人降罪。”鄧景山瀟灑下跪,等著迎接李隆基的怒火。
“好、好……”
李隆基心底恨不得當場砍下這個刻薄臣子的腦袋,但迎著眾人隱晦的不滿視線,他不得不維持寬宏的形象,只能強笑著拉起鄧景山,咬牙切齒地違心誇讚:
“好、好一個有犯無隱、忠君直言的賢臣!愛卿堪為魏徵第二,有臣如此,朕甚、喜、之!”
對上鄧景山似笑非笑的眼神,李隆基胸口一悶,強顏歡笑:“朕剛才不過玩笑而已,太子乃一國儲君,怎可隨意更動?”
“朕不過是借機試探諸位愛卿,望諸位能以鄧愛卿為表率,直言極諫、盡心於朕。朕好賢求治,必定虛懷納諫。”
說罷,李隆基微笑地望向亭外臣子——按照往常的套路,這時候大臣們應該心領神會地上前給李隆基遞臺階,說些“聖人聖明”“臣等遵旨”之類的場面話,配合李隆基把氣氛圓回來。
但今天,滿院的文臣武將突然同時耳聾眼瞎,閉嘴不言。
武將們直挺挺盯著地面,直接回避了李隆基暗示的眼神。而文臣們或舉杯喝茶或四顧張望,察言觀色的人精仿佛此刻都退化成了不懂眼色的木頭……
北風呼嘯,風冷如割,李隆基突然覺得臉上有點疼。
眼見無人接話,李隆基只能強忍怒氣自己圓場。他環視全場,一眼相中了躲在人群後的李亨,決定拿兒子洩火:
“太子!”
李隆基揪出了臉上淚痕未幹的李亨,看著自家兒子的慫樣,李隆基恨鐵不成鋼:“雖說朕親自教導你的次數不多,但朕之言行表率可是舉目即見,你就不能動動腦子,從朕身上學著點?”
李亨擡頭,還未張口,就聽石潭水幕處悠悠傳來聲音:
【或許是上行下效,李亨對於宦官的依賴也離不開李隆基的“言傳身教”。說起唐之宦官擅權之罪,後世普遍認為始於玄宗時期。是的,又是我們的玄宗李隆基——權臣、外戚、女禍、宦亂,他以一舉之力全部包攬。玄宗真不愧是皇帝犯錯的集大成者!】
“是,父皇,兒臣還是得多向您學習。”
李亨低眉斂目,恭敬應下。
李隆基面色一僵,眉心直跳。
眼見天家父子就要大打出手,郭子儀趕緊上前插進兩人中間,好說歹說、半拖半勸地把李隆基扶回亭子:
“聖人,您先聽聽水幕,看看是哪個不長眼的閹宦汙了您的聖名,也好防範萬一。”
李隆基勉強點頭,殺意凜然地望向水幕——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宦官監軍,為害甚大。最初,在安祿山揮兵直入的緊急關頭,唐玄宗臨時招募兵士十一萬人,令李琬和高仙芝為將、宦官邊令誠為監軍出征。當時,東都守將封常清戰敗,退入陜州,與高仙芝商議,退守潼關,保衛西京。這原本是十分明智的決策,但宦官邊令誠因為索賄不成,竟向玄宗進讒言誣陷將領。】
【邊令誠先是構陷封常清誇大敵情、動搖軍心,隨後又指責高仙芝放棄陜地,克扣軍餉。唐玄宗聽信讒言,令邊令誠在軍中殺死二將。高仙芝死前悲痛長呼:“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士卒皆呼冤枉。】
水幕上,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頭顱被士兵們捧在懷中,他們目光憤憤,望著最前方耀武揚威的黑衣太監。
邊令誠穿著一身監軍的黑袍,那瞇縫的眼睛時不時閃過狡詐的冷光,活脫脫一只無毛的狐貍。
邊令誠站在高臺上俯視著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屍體,把玩著手中的金色令牌,神色冷漠而傲慢。
士兵們憤怒的呼喊並沒有讓邊令誠害怕,他慢條斯理地一擡手,一群持刀護衛立刻拔刀擋在了他的面前,冰冷的刀鋒對準了這群保家衛國的士兵。
“雜家是奉皇命行事。”
邊令誠彈了彈手上的令牌,施舍般地拋出一句解釋:“高仙芝怠戰,理當斬首示……”
“你懂個屁!”
“閹人胡說!”
“高將軍有沒有怠戰,我們打仗的難道不知道?!”
邊令誠的話說到一半就被激動的將士們打斷了。眼淚沖刷著他們沾滿灰塵的面龐,那一對對眼眸卻亮起了憤怒的火光。
群情激奮間,不知是誰先揚天高呼——
“將軍冤也!將軍冤也!”
這一聲“將軍冤也”如石落潭,瞬間激起萬千回聲。
先是一個人在喊,然後是十個人在喊,最後是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整個軍營裏都回蕩著地動山搖般的悲痛高呼——
“將軍冤也!”
直到這時,邊令誠刻薄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驚恐。他將李隆基給他令牌高高舉起,企圖用這塊冰冷的小令牌抵禦千萬將士的怒火。
“快走吧,邊大人。”一旁的侍衛急切出聲,額頭滴落冷汗。
邊令誠踉蹌後退一步,目光不由望向高仙芝的頭顱,恰好對上那血汙面孔間瞪得極大的黑白眼眸——他居然不肯瞑目!
邊令誠咬了咬牙,在侍衛的護送下,匆匆離開高臺……
【兩位將領被冤殺,極大地動搖了軍心,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兩員忠貞愛國的武將未能戰死沙場,卻慘遭宦官毒手、含冤而死,當真可惜可嘆,令人悲恨。】
“噗通。”
角落裏突然傳來一聲跌倒的聲音。
眾人聞訊望去,只見一個穿著青袍的小太監摔在雪地裏。那個小太監見眾人望向他,猛地撩起袖袍蓋在臉上,慌不擇路地向院外沖去。
巧合的是,高力士正好帶著一隊侍衛押著李輔國和魚朝恩進門。這小太監捂臉跑路,一時不察竟然撞進了高力士懷裏,一時間雙方人仰馬翻,高力士倒在雪地裏痛罵不休,而侍衛則把這莽撞的小太監一腳踢翻,制服在地。
“哎喲,是哪個不長眼的!”
高力士被人扶起,一把掐住小太監的下巴。小太監嚇得渾身顫抖,手腳亂揮。但奇怪的是,盡管下巴都被掐紫了,可這小太監死活不肯擡頭,拼命把腦袋往胸口藏。高力士不耐煩地給兩旁的侍衛使了個顏色,三人同時動手,總算把這小太監的掰正了腦袋——
“邊令誠?你跑什麽?”
被叫出名字的那刻,邊令誠兩腿一蹬,驟然脫力,面露絕望。
“邊、令、誠?”
聽到這個名字,封常清猛地回頭。他大步上前,揪著邊令誠的後脖頸,像拖死豬般將這小太監拖回石潭邊。
封常清看了看水幕上那脫毛狐貍般的黑衣太監,又比對了下面前青衣太監那細長的眼睛,冷笑不止:
“當真是上天助我大唐——邊令誠,今日就是你死期!”
語畢,封常清猛地揮拳。
沙包大的拳頭正中邊令誠那討人厭的瞇縫眼。邊令誠慘叫一聲,竟然被打得倒飛出去,在和著爛泥的雪地裏滾了兩三圈才堪堪停下。
邊令誠頭暈目眩,還沒來得及求饒,背上又不知被誰重重踹了一腳,登時撲棱著向前飛出,順著雪地滑出老遠,血和爛泥糊了個滿頭滿臉。邊令誠吐掉嘴裏爛泥,才擡起頭,恰恰又對上封常清舉起的拳頭——
邊令誠被打得暈天轉地,像是只綠毛耗子般滿地亂竄,慌不擇路地逃進人堆。
他跑進文臣堆裏,年輕些的文人當即擼起袖子,拿著笏板就是劈頭蓋臉一頓抽,直把邊令誠抽得哀哀叫喚。
年老些的文臣倒是沒有直接動手,只是手上端著的茶盞、瓜碟總是動不動滑落,又恰好不偏不倚地砸在邊令誠的身上,燙得他吱哇亂叫。
邊令誠捂著腦袋,一骨碌滾離了文臣圈——然後成功進入武將們的領地。武將們就沒那麽多顧慮,自詡粗人的他們上來就拿真誠的拳腳招待邊令誠,拳拳到肉、掌掌生威,直把邊令誠打得口歪鼻斜,軟如爛泥。
或許是求生的欲望讓邊令誠爆發了力量。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猛地撲向一人,淒厲道:
“高仙芝!我於你有恩!你要救我!”
……
這一聲恍若霹靂,就連封常清都停下了攻擊。眾人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地看著高仙芝。
“是……邊令城,曾是臣的監軍。”迎著眾人目光,高仙芝面色冷硬,拳頭緊握,但最終還是沒有否認。
李光弼和郭子儀互換了一個眼神,沒有說話。倒是鄧景山快言快語,無所顧忌:“高特進,我記得你在唐擊小勃律之戰時曾與邊令誠共事?”
高仙芝點了點頭。
“愛卿,這賊閹可曾害你?!”李隆基豁然起身,關切地望向高仙芝,一副想要替他伸冤的急切模樣。
“我沒有!我有恩於高仙芝!”邊令誠嘶聲力竭,可根本沒人理他。
最後還是高仙芝自己搖了搖頭:“回稟聖人,當時臣還不是節度使,攻破小勃律後,夫蒙靈察將軍不滿臣越級表功,多次為難於臣,欲抹臣及下屬軍將之戰功。是監軍邊令誠將此事上奏朝廷,力陳此戰之艱險與軍將之功績,臣方得聖人垂蒙……”
“是我!是我!”邊令誠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亮,瘋狂點頭:“是我上奏的!是我上奏的!我是忠臣,我有恩於高仙芝,你們不能殺我!”
“你有恩於高特進?”封常清眉頭一壓,指著石潭目露兇光:“你就是這麽有恩於高特進的?在戰危之時,索賄賂、進讒言,將我和高特進兩人斬於軍前……這就是你說的恩?”
“一碼歸一碼!”
邊令誠一梗脖子,口不擇言:“我奉命行事,下令的可是聖……”
“住嘴!”
滾燙的熱茶砸在腦門上,邊令誠沒說完的話頓時轉為一聲慘叫。
李隆基收回手,聲音冷得像塊冰:“如此賊閹,不必與他多言。帶下去,杖殺!”
“聖、聖人!奴才錯了、奴才錯了……”
邊令誠這才回神自己剛才說了什麽,他趕緊跪倒在地,拼命磕頭:“聖人、聖人……奴才不會幹那樣的事情!水幕說的是未來、未來……未來誰又說得準呢?!奴才不會那麽做的!奴才是冤枉的!”
“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李隆基面不改色,揮手讓侍衛動手。
區區閹人,不過螻蟻。
死一個家奴能給自己出口氣,還能籠絡武將們的心,這對李隆基而言簡直再劃算不過。
“高仙芝!高仙芝——哦不,高特進!特進大人,救我,救我!”邊令誠死死抱住高仙芝的腿,痛哭流涕:“沒有我,你怎麽能當上節度使?!沒有我,你怎麽能成為特進?!我有恩於你,你得救我!”
“挾恩圖報,果真小人!”
封常清咬牙切齒,望向高仙芝:“高特進,莫要被這閹人蒙騙了!”
高仙芝微微頷首。
他俯身撫上邊令誠鮮血淋淋的食指,在邊令誠迷惑的目光中,高仙芝略一用力,將他的食指從自己的褲腿上扯落:
“首先,您身上這件青衣就是聖人對您稟忠直諫的獎勵……邊大人,您幾年前就已經領過酬勞了。”
高仙芝一邊慢條斯理地解釋,一邊握住邊令誠的中指輕輕一掰:
“其次,晉升節度使、得封特進,是我一刀一槍拼來的軍功,而不是因為您那幾句美言。當年小勃律之戰,您畏縮不前,是我獨自領兵深入敵軍,活捉蘇失利,但願您沒忘記。”
高仙芝扯開邊令誠的無名指,平靜繼續:
“最後,我雖目睹未來您冤死我與封將軍的場面,但我剛才仍強忍著沒有對您動手……這是我對您當初那幾句美言的最後報答。”
“邊大人,恩已償清,如今該輪到您贖罪了。”
高仙芝扯下邊令誠最後的小指,將面如土色的太監丟向侍衛。聽著邊令誠絕望的慘叫,他對上封常清的眼睛,目露愧疚:
“未來,是我連累你了。”
封常清朗聲大笑,拍了拍高仙芝的臂膀:“高特進,能成為您的副手判官,是我封常清的榮幸。”
眾人望著這一對節度使和判官,無不欣慰敬佩。
“好!好!”
李隆基撫掌大笑,一手拉住一個武將:“兩位愛卿驍勇善戰、忠貞愛國,實乃大唐之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不合時宜地插入引起了眾人的不滿,見他笑得開懷,鄧景山涼颼颼地插嘴提示:
“聖人,其他的宦官您準備怎麽處理?”
李隆基瞪了他一眼,歡愉的面色頓時有些訕訕然。他瞥向一旁已經昏死的李輔國和魚朝恩,李隆基不耐煩道:“這個,還有這個,都拉下去,午門候斬。”
目送三人被侍衛拖出花園,李隆基滿意點頭:“如此,奸閹就處理幹凈了。”
“哦?不見得吧。”
鄧景山煞風景的聲音再次響起,對上李隆基冰冷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聖人,殺三個宦官治標不治本,今日有邊令誠,明日就有張令誠、王令誠……”
聽到這裏,李隆基不由冷了臉:“難不成,你還想讓朕取締宦官,讓朕無奴可用?”
“怎會?”
鄧景山敷衍地拱手致歉,嘴上卻仍言辭犀利:“臣的意思是,宮中宦官人數太多、權勢又盛,如今宦亂未興,聖人何不趁此良機,去屙除弊?”
“閹人膽小,如此殺雞儆猴即可……”
李隆基當然聽懂了鄧景山的意思,但宦官說到底就是家奴,伺候的人少了,生活多少有些不便……李隆基哼哼唧唧,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接話。
見李隆基如此情態,眾人不由在心底無言長嘆——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哪裏會知道有多痛?說到底,君是君,臣是臣,聖人又怎能體會到被奴才勒索、欺淩、威脅的感受呢?
或許是聽到了眾人的心聲,水幕驟然亮起。李隆基反應很快,當即低頭望去,卻見上面端端正正寫了兩行大字:
「唐·開成四年·十一月」
「唐文宗李昂,李隆基後世孫」
不過幾息,那兩行字氤氳散去,畫面跟隨著一人緩緩推進——
集賢殿學士周墀走進思政殿的時候,看到聖人李昂正站在窗前出神。
周墀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看到窗外有些蕭瑟的花園裏,立著一株落了葉子的石榴樹。而聖人直勾勾看著那光禿禿的枝幹,嘴唇顫抖,細若游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游蕩而出: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周墀一驚,下意識四顧張望。
殿內寂寂,桌上的茶已經涼了許久——那些黃門宦官不知去哪裏玩樂,看樣子已經離開好久了。
周墀松了口氣。他快步上前,輕輕觸了下文宗的胳膊,輕聲提醒:“聖人,慎言!”
唐文宗李昂從恍惚中回過神,散亂的瞳孔緩慢聚焦。
他年紀不大,才三十不到,但鬢角已經長滿銀絲,光潔的面頰郁積著一股莫名的滄桑和頹廢。
李昂的眉心印著淺淺“川”紋,頗為愁苦,那雙眼睛更是空洞死寂,如同黃梅天的江南,讓人看一眼就莫名傷感。
但周墀知道聖人為何會變得如此。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
甘露之變。
那一夜,整個長安城天翻地覆,雞犬不寧。數千位王公大臣的血沁潤了大明宮的石磚長廊……橫屍流血,狼藉塗地。而他們這位少年君主被宦官挾持著困於室內,他聽著門外賢良的呼救慘叫,卻連擺出一個悲傷表情的自由都無。
“是朕的錯……”
李昂又望向了院裏那株石榴,光禿禿的枝丫伸向天空,如同一雙雙絕望的手。他恍惚地自言自語,聲音輕而痛:“當初要是朕堅持一下,不斥李訓,不和那群宦官入後宮……”
“聖人!”周墀不忍地皺起眉:“這不是您的錯!”
“是仇士良他們把您劫入後宮,不是您主動逃進去的!”
“若是我不斥王訓……”
“王訓當時敗績已露,您保全自身才能謀得長久!”
李昂垂眸:“保全自身,又有何用?傀儡一具,何來長久?”
周墀條件反射地回頭四顧。他想了想,最後幹脆細細檢查了一遍門邊窗角,確定門外沒有監聽的宦官,這才擦著冷汗回到李昂身邊。
李昂沈默地看著他做這一切,臉上有種麻木的無所謂。
周墀將冷茶遞給李昂,痛心地搖了搖頭。
這原本該是喜愛賞花看戲的年紀,可他的聖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笑了。
別人看戲,無不是前仰後俯、樂不可支,唯獨聖人神色寂寂、郁郁寡歡,只在旁人詢問時才勉強提唇一笑。
而賞花……
想到賞花,周墀不由深深長嘆。
上次百花宴賞牡丹,文臣們無不吟詩作對,想哄聖人開顏。聖人知道臣子好意,倒是領著人群在牡丹叢中穿梭,只是到了吟詩環節,聖人盯著那叢叢魏紫姚黃,居然脫口而出一句“俯者如愁,仰者如悅,坼者如語,含者如咽”。
這是舒元輿的《牡丹賦》。
舒元輿因謀劃甘露之變,已被仇士良生擒腰斬。
一時間,牡丹叢中群臣默然,無人敢語。
而聖人以袖拭淚,自知失言,卻忍不住深深長嘆……
李昂接過周墀遞來的冷茶。
天已深秋,瓷盞冷得刺骨,但李昂沒有拒絕周墀無言的安慰。他將冷茶捧在手中,看那杯面上浮動的青芽,毫無由來地突然發問:
“周學士,你說……朕與前朝哪位君主可相比擬?”
周墀有些意外,但更多卻是驚喜——這倒像個少年君主會問的問題,聖人能有此問,看來此刻心情已有好轉……他趕緊上前一步,趁熱打鐵,欲令聖人開顏:
“聖人當比堯、舜!”
李昂先是一怔,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周墀,隨即不讚同地搖搖頭:“朕豈敢比堯、舜?”
“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
周墀楞住了。
周赧王,為趙、韓、秦、楚所欺,郁憤而終。
漢獻帝,為董卓、曹操所挾,被迫禪位。
這是歷史上素來為人恥笑的兩個皇帝,聖人怎麽就……
沒有等到周墀的回答,李昂絲毫不感意外。
李昂苦笑了下,晃著茶盞,自顧自地說了下去:“赧、獻二帝受制於諸侯梟雄,如今朕受制於家奴……如此說來,倒是朕不如他們。”
“聖人!會有機會的!”
周墀頓了頓,望向窗外,看著那樹空蕩蕩的枝丫,他驀地想起那日殷紅如血的石榴花,脫口而出: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閹人借納忠效勤之意,而售陰險巧佞之奸。日積月累,氣勢蓋張,人主之權為其所竊,而不自知,乃至於無可挽回……此事若要追究,實非聖人之罪,而罪在……”
玄、肅二宗。
李昂靜靜望著周墀,既沒有斥責,也沒有讚同,只是沈默地盯著他。
片刻後,周墀重新低下頭。
李昂看著狂風中顫抖不休的石榴樹,忽然有種預感——這石榴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細若游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游蕩而出。周墀聽到他的聖人又在輕聲重覆著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
水幕的最後,人影散去,兩行小字重新浮現:
「次年正月四日,文宗李昂薨逝。」
「享年三十三。」
這下子,刀子真的割到自己肉了。
李隆基像是被人活活捅了一刀,臉上血色盡褪。他立在原地恍惚許久,如同文宗附身,好半晌才勉強回神。
李隆基倒退一步,突然轉身拉起鄧景山的手,言辭懇切:“愛卿所言甚是,朕以為,當下正是去屙除弊的良機——愛卿助朕!”
鄧景山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見鄧景山不應,李隆基心下愈急,他又回身拉住郭子儀的手,重重搖晃:“愛卿助朕!”
郭子儀無奈點頭,安撫道:“臣一定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只是敢問聖人,如今宮中黃門數量幾何?”
李隆基趕緊朝高力士招手,示意他上前作答。
“這……”高力士有些為難,在心底飛快估計了下,小心回稟:“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大率四萬人。”
聞此,李隆基有些吃驚地擰起眉:“如此多?神龍中才不過三千餘人。”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望向臣子,卻見眾人面色淡淡、像是絲毫不覺意外。李隆基頓時有些尷尬,他勉強定了定神,搶先問道:“那這些黃門的品階如何?紫衣、黃衣各有幾人?”
三品及以上著紫衣,六品及以上著黃衣。
高力士的頭越發低垂,就連聲音也輕了許多:“品官黃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餘人。”
“什麽?”李隆基不敢置信,皺眉反問:“朕記得散職勳爵的提拔是有年齡限制的,怎會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黃衣紫衣,他們都滿足年限了嗎?”
高力士面露為難,似乎難以啟齒。
鄧景山倒是毫無顧忌,大喇喇地掀開李隆基的遮羞布:“聖人,自開元以來,這規矩早就被您親自打破了!”
“就以高大人為例,您天寶初加他為力士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隨後進封他為渤海郡公,天寶七載您又晉他驃騎大將軍……短短五年,高大人連升數級,您忘了呀?”
李隆基瞪著高力士,像是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那些一時興起的委任一件件、一樁樁地從記憶深處浮現,令李隆基的面色逐漸難堪。
郭子儀朝鄧景山搖了搖頭,示意他收斂著點。
見李隆基久久不言,郭子儀嘆了口氣,接過話茬:
“人數官職都不是問題,唯有一條,臣有所諫——聖人,決不能讓黃門碰軍務!”
“高大人任渤海郡公,不過閑職散爵、以此彰顯聖人榮寵便也罷了,但右監門衛大將、驃騎大將軍可與宮中禁軍關聯……”
看著李隆基目露兇光,郭子儀點到為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