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5章
在姜崖的設想裏, 未來碼頭村將形成三條特色南北向游線,從西往東,分別是丹江風景觀光線、河街吊腳樓線以及明清古街體驗線。
現在碼頭村只有明清古街還保存著原貌, 河街已經損毀於歷代丹江洪水泛濫中。而當前丹江水闊而淺, 淤積嚴重,也不合適行觀光船。
原本他想著找施工隊把河道淤泥清理後, 把漂亮的河漫灘利用起來,沿河道修建一排吊腳樓,到時候酒館茶館麻將館建起來,推門一看就是漂亮的丹江……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十分殘酷。這件事被拿到鄉政|府會議上討論時, 遭到了各個同事的反對。鄉長葛興國說這件事壓根沒有討論的餘地。徐洪福也拍著姜崖的肩膀嘆氣,就差說他異想天開。
姜崖事後才了解到,別看這兩年丹江河水量小, 看起來人畜無害。若是上游暴雨突襲,會卷走河漫灘上的莊稼,會沖進兩岸的道路,毀掉兩岸的房子。但兩岸苦於資金有限沒錢修大壩,加上丹江東邊是西河縣竹坑鄉, 西邊是湖北省白浪鎮,分屬不同省不同市不同縣, 即便有錢修大壩,也需要更高層級的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施工, 不然這邊有錢修,那邊沒錢修不成, 或者這邊修建了20年標準的防洪大堤,而那邊修建了100年標準的防洪大堤, 洪水可不管你是哪邊的人,沖下來時,哪邊壩低哪邊遭災。
於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從50年代開始,兩邊村民開始自發修建挑水丁壩。這種丁壩有長有短,從堤岸開始斜插|進河道裏,可以把洪水挑到對岸,由此保護己方河漫灘上的莊稼。要知道,丹江兩岸大山連綿,可種植的土地少之又少,唯有肥沃的河漫灘是天然的種植區域。即使每次洪水期間,所種莊稼會毀於一旦,大家也每年勤勤懇懇種。畢竟洪水不是年年來,只要能搶在非洪水期間種成一季,那也是收成。
尤其60、70、80年代,這裏的人還靠天吃飯,所以建造丁壩,保護我方河漫灘,成了天大的事。又因為一切希望寄托於丁壩,所以丁壩越建越多,越建越長,雙方的沖突也越來越激烈。
按理說兩岸雖然屬於不同省,但地緣近,在同一片天地,同一片山水中,甚至連語言都一樣。兩岸通婚多,且結成親戚,關系不應該這麽緊張,可這事事關吃飯問題,莊稼地不被淹,就有口糧吃,誰也不肯退讓一步。
姜崖聽了本地人說了半天才知道,但凡丹江發洪水,雙方損失都會非常慘重,然後把怨恨的目光投向對方,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對方修的丁壩導致。
1973年6月,竹坑鄉人上千人氣勢洶洶沖過去要求對面的白浪鎮炸毀自己的丁壩,他們拿著各種農具,鐵鍬、鋤頭、鐮刀,高高舉起,目眥猙容。對面的白浪鎮人當然不是好惹的,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全手拿家夥,勢必要與竹坑鄉的人鬥個你死我活。
確實在沖突中有人員傷亡。這加劇了雙方之間的仇恨,任憑哪層領導下來調節都無濟於事。兩岸村民還制定了嚴格的規矩:不許過河。誰要趕偷偷過河,立馬會被唾沫星子淹死不說,還會被趕出村子。
後來沖突不僅僅是拿農具打架這麽簡單。丹江東岸的人會半夜跑到西岸把對方的丁壩炸掉,丹江西岸的人則會在他方河漫灘上埋地雷埋炸藥……
現在聽起來這些事兒簡直匪夷所思,可確實是丹江兩岸人民爭奪那點稀有的河漫灘種莊稼,迫不得已采取的舉措。姜崖聽後大為震撼。
葛興國說75年冬天的時候雙方甚至各自岸上設立哨兵,架起槍炮,準備炮轟對岸。這件事直接驚動了中央,最後在兩省水利部和農業部的調停下堅定了七六協議,雙方各自暫時擱置矛盾,t拆除了部分丁壩。
然而1983年的一場洪水再次沖毀莊稼後,雙方立馬再次修建丁壩,到了93年,這段三公裏多長的丹江兩岸修建了20多處丁壩,洪水在這裏繞來繞去直接繞暈了路,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兩岸房子沖毀的更多了。
前年也就是95年的時候,水利部批準了丹江兩岸水利糾紛河段防洪工程規劃。按照九五規劃,在這段有糾紛的3.5公裏河段內,所有挑水丁壩將會被拆除,還會對河道進行清理疏浚,並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統一修建、加高加固兩岸堤防。
這本是長達五十年糾紛的最終章,然而因為這項工程會侵占部分河漫灘,讓大家夥少種莊稼,結果當年就被迫停了工,一停停到現在。
要實現姜崖的設想,一方面需要將堵塞的淤泥清理掉,另一方面還要將丁壩拆毀,在臨河一面修建吊腳樓……
兩岸村民把河漫灘看得比眼珠子還重要,姜崖的舉措每一步都在踩雷,而且踩的是大雷。
梁有仙聽得直搖頭,“不行不行。姜崖,你在竹坑鄉幹得差不多肯定是要往縣城裏當大官的,可千萬別招惹河裏的事。稍不註意就萬劫不覆啊。”
宋香巧也勸他不要輕舉妄動。
金竹村在山腰,祖祖輩輩就靠著山窩窩裏那點地刨食吃,老天爺讓吃飽飯就吃飽飯,老天爺讓餓肚子就只能餓肚子。碼頭村和對面的白浪鎮靠的可是河漫灘裏大塊肥沃的土地,金竹村人又羨慕又不羨慕。羨慕的是人家好歹能種大片莊家,吃得飽穿得暖,不羨慕的是為了這點吃食,他們需要拿起農具武裝自己,為了保護丁壩鬧出人命也不停休。
現在金竹村很多人不用靠種地就能過上好日子,碼頭村人還要護著自己在河漫灘的地才能吃飽飯,宋香巧只能說,各憑本事掙錢,其他的她也管不了。
姜崖說的天大的事,確實是天大的事,他們兩個人幫不上任何忙。
一時間,姜崖不知道說什麽好。
為了這件事,這幾天他跑去縣裏水利局,交流一番後,對方直搖頭,說這件事天皇老子來了都不敢招惹。他們水利局根據上層領導指示,派了挖掘機,派了建築隊,剛動了一點河漫灘的地,就被當地村民攔住,死活不讓他們再搞下去。
水利局的人說得很直接,那裏的人民風彪悍,講道理不聽,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不能受一點損失,哪怕未來這件事利好千秋萬代,當下他們就是不同意。你想比他們還強勢,強行開工?這些人直接老老少少躺到挖掘機下……
九六規劃可是國家水利部協調雙方定的方案,他們說不同意就不同意,你說還能誰來協調?就憑你?
姜崖沈默了,一臉無奈地從縣水利局走出來。
想了想還是不死心,又跑去市水利局。市水利局的人說得更為難聽:問題不在他們水利局,問題在本地“惡霸”。惡霸不除,這事別想做成。
姜崖懷著一腔希望跑前跑後,最後還是落得個毫無辦法。
他知道跟宋香巧和梁有仙也會和其他人一樣勸他別折騰,可是……
可是或許是病急亂投醫,才抓著他們兩個談這件事。
以前不管遇到什麽問題,他都能解決,現在好了,他發現自己不是“無敵”的了。
也正常。他安慰自己。
梁有仙到底活得時間長,嘆氣道:“這件事嘛,關鍵還是兩個村太窮了。”
若不是窮,若不是眼巴巴盯著河漫灘能鐘點糧食,誰會願意冒險在這種地方刨食吃?
再加上兩個村為這件事鬧了快五十年,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死傷十幾人,這仇,這恨,可不是誰的一句話就能輕而易舉解決的。
宋香巧道:“不過現在碼頭村,馬上要變大樣了,以後就不用指望河漫灘種地……”
梁有仙哼了一聲,“這問題就更大了。你想啊,本來兩個村都窮,現在其中一個村,政|府投錢要搞開發,另一個村還在坑底仰著頭靠天吃飯,他們心裏不就更不平衡了。”
兩人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姜崖別輕舉妄動,在碼頭村能辦多少事就辦多少事,千萬別把可能讓自己前途毀於一旦的破事攬身上。
-
就在所有人猝不及防時,丹江汛期提前到來。4月5日是個星期六,本該在清明下的連綿細雨像是發瘋了一樣變成了雨柱,狠狠砸在這片已經不堪忍受的洪災泛濫區。
整個天被撕破了半邊,洶湧的水倒灌下來,填滿了枯竭了兩年的河道,水浪在20多座丁壩之間激蕩撞擊,越發難以往下游排出。河漫灘上辛苦種下的莊稼,長勢那麽好,現在也被渾濁的河水淹沒。
所有人都求著老天爺可憐,趕緊把雨停了。
可丹江上游下的比這裏還大。
竹坑鄉立馬啟動防洪應急預案。所有人不能離崗。該巡岸的巡岸,該轉移的轉移,該加固的加固……
姜崖早在這波降雨第一天就開始安排人手,有條不紊地準備著。今年不同往日,碼頭村正處於最關鍵的建設期,萬一洪水沖進碼頭村,但凡毀掉一處古建,毀掉一座古橋,這次碼頭村等了幾十年的開發又要陷入困境。姜崖絕不允許這件事發生。
即便提前做了預案,誰也沒料到老天爺這麽狠心,天黑時,雨還沒停。
此時碼頭村外的江面還在緩緩上漲,鄉政|府的電話聲不斷。水文站的人不停報來數據。
水位210.79米!還有4米到警戒水位。
半小時後水位漲到了211.84米。
葛興國當機立斷讓碼頭村的人轉移。電話一搖,早已做好準備的碼頭村村長陳元基通過廣播讓大家立刻前往南關集|合。
“大家都趕緊去南關!南關有車!幫大家轉移!誰都不能這時候給我掉鏈子啊。全部走!一個不留!”
抖著顫兒的聲音穿過雨柱,傳到了各家各戶。
眾人不得已互相攙扶著,被豆大的雨砸著腦袋,拖家帶口往南走。
叫聲,哭聲,喊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姜崖穿著雨衣,可雨勢太大,整張臉早被雨水打濕,頭發緊緊貼著額面,水霧蒙蒙中看著一群人往南走來。
“哎呀呀你家的豬怎麽也趕出來了!”陳元基一臉無奈,跳腳喊道。
“我家的豬就是我的命根。我在它在,我走它走!”村民嘶吼著,硬著脖子把難題交給鄉政|府。
姜崖皺著眉往前看,除了這頭豬外,轉移的隊伍中還有牛,還有羊,甚至還有一群雞。
他深吸一口氣,回頭看了眼宋香巧。
宋香巧立馬明白,上前道:“行。人的命是命,牲畜的命也是命。咱們不就是多跑幾趟嘛。來,老人小孩先上車。”
姜崖道:“牲畜拉到鄉政|府大院看管起來。那裏地勢高,淹不到。”
陳元基這下松了口氣。說通他們村這群倔驢轉移比登天還難,從前天動員到昨天,嘴皮子都磨破了。讓他們只帶最關鍵的東西,其他的都放家裏。洪水不一定會演過來,人命最要緊,其他的都是身外物。這樣的道理怎麽說都說不通。現在這麽關鍵的時候還是頂著鍋碗瓢勺,拉著牲畜……
好幾輛拖拉機突突突響起來。梁有仙也來了,喊著人上他們村的拖拉機。
碼頭村人多,分成兩撥暫且轉移到位於山上的金竹村和梁家窪村。
這兩村負責安排碼頭村人入戶安住,吃喝拉撒。
姜崖把轉移任務交給三位村長,而後立馬往河邊跑去。
河水再差兩米就要越過警戒水位,丁壩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縣裏派來的水利專家也趕來了。
黃黑的河水中夾雜著從上游沖下來的木頭、樹枝、家具,甚至還能看到死豬漂浮在水上……
幸好這時雨勢漸歇,眾人都歇了口氣。
水利專家卻眉頭緊皺,上游的雨下的比這裏還大還久,不僅丹江主河道的河水暴漲,河道兩岸的支流也爆發了巨大的能量,夾裹著兩岸的泥土、樹木甚至房子一起沖進主河道。丹江河道就這麽寬,只能往外再擴,再擴,侵入農田,侵入村莊……而竹坑鄉碼頭村這段是丹江上游第四段大拐彎處,t河水在這裏猛然脫去束縛,勢必要往兩岸沖去。
形勢不容樂觀啊。
姜崖聽他一講,趕緊安排眾人繼續加固丁壩。
王學海氣喘籲籲地跑來說往縣城打電話怎麽都打不通,看來是哪裏的電線被沖斷了。
更可怕的是他派人往縣城趕去,離鄉政|府三公裏處的縣道也被大水沖毀,這下竹坑鄉徹底成了孤島。
姜崖深吸一口氣,他緊緊握住水利專家的手,現在只有這一根獨苗專家可以從技術經驗上幫大家,剩下的全憑一股孤勇。
此時透過蒙蒙的雨霧,對岸堤壩上閃過幾道亮光。
“快看。他們郭店村的人也來巡壩了!”有人喊道。
姜崖定神一看,果然是。
“他們今年又多加建了一道丁壩,洪水肯定只會往我們這邊跑。”
“是啊,他們郭店人就是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
一眾人都知道兩村之間悠久的仇恨,說起來全在咬牙切齒。
水利專家自然也曉得,苦笑道:“丁壩的防洪功能遠不如修梯形大壩啊。而且你們在這裏修了太多丁壩,只會影響洩洪,反而更危險啊。”
這位專家參與過九六規劃,這樣的話跟兩岸的村民都說過無數遍,可沒人聽,現在遇到這麽兇險的洪災,他們還在這裏互相埋怨。
“要是你們兩個村子都願意讓施工隊進來施工,現在哪會這麽危險?”老專家跺腳喊道。
丁壩可使河流的主流遠離堤岸,防止河流沖刷,更有利於河漫灘淤泥囤積,增加土地,保護莊稼。可這裏,兩岸同時修建了超過20座丁壩,洪水被層層阻擋,擠壓,只能往兩岸席卷。
村民們還是沒覺得這事有多大,有人喊道:“現在雨也停了,水也不漲了,這次肯定能平安度過。”
“是是是。這兩天平浪宮的香火供得超級旺,神仙肯定保佑我們。”
老專家聽了直搖頭,轉頭跟姜崖說:“小同志,咱們可一點也不能松懈啊。”
他話音剛落,對岸忽然有人驚呼起來,緊接著一座丁壩竟然從底部開始坍塌,不到一分鐘,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建造起來的丁壩就這麽被江水沖塌了一半……
所有人都震驚了。對面的馬燈亮得更多了,叫喊聲更大了。
剛才還在說肯定能平安度過的幾人沈默了,轉身顫著音問老專家和姜崖,“我們這邊……”
還能怎麽辦?只能在洪水最高峰到來之前在原有的堤壩上加固再加固,加高再加高。
至於丁壩,此時坍塌也搶救不得,坍塌了更好,讓洪流下行的更順暢。
幸好姜崖提前準備,尼龍袋裏裝滿了砂石,成噸的建築廢渣也在旁邊隨時待命,附近的青壯年都趕來搶險……
老專家一看說還不夠。別看現在降雨暫停,上游的洪峰還沒到達,還有兩米洪水就會沒過大堤,沖進村莊……再說所謂的大堤也不過是簡易大堤,論高度,不夠高,論結實度,不夠堅固,所以只能臨時加固,並祈禱老天爺再可憐可憐這片土地人們,再給一次機會,等來年一定把大壩建高建結實了。
黨員率先沖上大壩,將搶先旗幟紮進土裏,身上綁上繩子率先跳下大堤,再洶湧的水浪中扛過一袋一袋砂石堆下去。其他人則排成數隊,站滿了長達三公裏的大堤,尼龍袋從堤外傳到堤內,數十盞馬燈掛在樹上,照亮了搶險現場。
葛興國等鄉政|府領導也來了,擼起袖子開幹。
女人們也不得歇,力氣大的跟男人一樣扛尼龍袋,力氣小的則在後方燒水煮飯,確保大家不餓肚子。
姜崖讓王學海領著一隊人拿著手電筒到處排查險情。說個不好聽話,萬一大堤守不住,保命要緊。
半小時後雨又淅淅瀝瀝開始下起來,大家更焦灼了。
姜崖索性連雨衣也不穿了,讓人撐住尼龍袋,抄起鐵鍬往裏倒石頭。
“姜崖!姜崖!”有人在不遠處叫他。
姜崖應了一聲,放下鐵鍬。
“咱們這邊堤岸看起來還沒什麽大險情,但對面郭店村就……”他話還沒說完,就有人懟道:“你想幹嘛?他們村的人能耐著呢,輪不到我們操心。”
姜崖皺起眉頭,冷著臉說:“洪水不分誰姓陳誰姓郭!都是爹媽養的,災情面前還說這種話……”
難得看到面團似的姜崖發火,眾人都閉了嘴。
王學海小聲道:“我剛問了老專家。他們郭店村在丹江左岸,河漫灘最大,按理說洪水沖擊力度沒我們這邊大,但他們這幾年建的丁壩太長……”
這些水利知識王學海不懂,但肉眼可見能看到對面的人顯然慌了神,已經塌了一座丁壩,接下來還會不會再塌更多丁壩,誰也難預料。
“他們好像準備的搶險材料也不夠,往內堤倒什麽的都有。”
姜崖想了想,當機立斷跟葛興國匯報了一下,對方也認同他的提議。
“救人要緊。其他的後面再說。”
姜崖得了令,立馬喊上王學海,又找了一堆人,叫上老專家一起跑到明清古街的施工現場。
“把這些腳手架全拆下來!”
眾人一聽驚了。可命令當前,誰也不能質疑。
老專家立馬明白姜崖的做法。
“好好好。用尼龍繩把這些腳手架纏起來,裏面裝滿石頭就等於一個大型的可移動的防波堤。”
說幹就幹,姜崖讓王學海開來一輛拖拉機,不,還不夠,還需要至少三輛。
原本安裝在古建外側的腳手架被拆下來,分成大小不一的石籠,而後一一疊起來放到拖拉機上。
雨還在下,王學海開上第一輛拖拉機,沖進雨陣。
陳元基剛好回來瞧見這一幕,喊道:“你們要去哪?”
姜崖大喊道:“郭店村!”
陳元基瞪大眼睛,“去?去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姜崖的設想裏, 未來碼頭村將形成三條特色南北向游線,從西往東,分別是丹江風景觀光線、河街吊腳樓線以及明清古街體驗線。
現在碼頭村只有明清古街還保存著原貌, 河街已經損毀於歷代丹江洪水泛濫中。而當前丹江水闊而淺, 淤積嚴重,也不合適行觀光船。
原本他想著找施工隊把河道淤泥清理後, 把漂亮的河漫灘利用起來,沿河道修建一排吊腳樓,到時候酒館茶館麻將館建起來,推門一看就是漂亮的丹江……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十分殘酷。這件事被拿到鄉政|府會議上討論時, 遭到了各個同事的反對。鄉長葛興國說這件事壓根沒有討論的餘地。徐洪福也拍著姜崖的肩膀嘆氣,就差說他異想天開。
姜崖事後才了解到,別看這兩年丹江河水量小, 看起來人畜無害。若是上游暴雨突襲,會卷走河漫灘上的莊稼,會沖進兩岸的道路,毀掉兩岸的房子。但兩岸苦於資金有限沒錢修大壩,加上丹江東邊是西河縣竹坑鄉, 西邊是湖北省白浪鎮,分屬不同省不同市不同縣, 即便有錢修大壩,也需要更高層級的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施工, 不然這邊有錢修,那邊沒錢修不成, 或者這邊修建了20年標準的防洪大堤,而那邊修建了100年標準的防洪大堤, 洪水可不管你是哪邊的人,沖下來時,哪邊壩低哪邊遭災。
於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從50年代開始,兩邊村民開始自發修建挑水丁壩。這種丁壩有長有短,從堤岸開始斜插|進河道裏,可以把洪水挑到對岸,由此保護己方河漫灘上的莊稼。要知道,丹江兩岸大山連綿,可種植的土地少之又少,唯有肥沃的河漫灘是天然的種植區域。即使每次洪水期間,所種莊稼會毀於一旦,大家也每年勤勤懇懇種。畢竟洪水不是年年來,只要能搶在非洪水期間種成一季,那也是收成。
尤其60、70、80年代,這裏的人還靠天吃飯,所以建造丁壩,保護我方河漫灘,成了天大的事。又因為一切希望寄托於丁壩,所以丁壩越建越多,越建越長,雙方的沖突也越來越激烈。
按理說兩岸雖然屬於不同省,但地緣近,在同一片天地,同一片山水中,甚至連語言都一樣。兩岸通婚多,且結成親戚,關系不應該這麽緊張,可這事事關吃飯問題,莊稼地不被淹,就有口糧吃,誰也不肯退讓一步。
姜崖聽了本地人說了半天才知道,但凡丹江發洪水,雙方損失都會非常慘重,然後把怨恨的目光投向對方,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對方修的丁壩導致。
1973年6月,竹坑鄉人上千人氣勢洶洶沖過去要求對面的白浪鎮炸毀自己的丁壩,他們拿著各種農具,鐵鍬、鋤頭、鐮刀,高高舉起,目眥猙容。對面的白浪鎮人當然不是好惹的,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全手拿家夥,勢必要與竹坑鄉的人鬥個你死我活。
確實在沖突中有人員傷亡。這加劇了雙方之間的仇恨,任憑哪層領導下來調節都無濟於事。兩岸村民還制定了嚴格的規矩:不許過河。誰要趕偷偷過河,立馬會被唾沫星子淹死不說,還會被趕出村子。
後來沖突不僅僅是拿農具打架這麽簡單。丹江東岸的人會半夜跑到西岸把對方的丁壩炸掉,丹江西岸的人則會在他方河漫灘上埋地雷埋炸藥……
現在聽起來這些事兒簡直匪夷所思,可確實是丹江兩岸人民爭奪那點稀有的河漫灘種莊稼,迫不得已采取的舉措。姜崖聽後大為震撼。
葛興國說75年冬天的時候雙方甚至各自岸上設立哨兵,架起槍炮,準備炮轟對岸。這件事直接驚動了中央,最後在兩省水利部和農業部的調停下堅定了七六協議,雙方各自暫時擱置矛盾,t拆除了部分丁壩。
然而1983年的一場洪水再次沖毀莊稼後,雙方立馬再次修建丁壩,到了93年,這段三公裏多長的丹江兩岸修建了20多處丁壩,洪水在這裏繞來繞去直接繞暈了路,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兩岸房子沖毀的更多了。
前年也就是95年的時候,水利部批準了丹江兩岸水利糾紛河段防洪工程規劃。按照九五規劃,在這段有糾紛的3.5公裏河段內,所有挑水丁壩將會被拆除,還會對河道進行清理疏浚,並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統一修建、加高加固兩岸堤防。
這本是長達五十年糾紛的最終章,然而因為這項工程會侵占部分河漫灘,讓大家夥少種莊稼,結果當年就被迫停了工,一停停到現在。
要實現姜崖的設想,一方面需要將堵塞的淤泥清理掉,另一方面還要將丁壩拆毀,在臨河一面修建吊腳樓……
兩岸村民把河漫灘看得比眼珠子還重要,姜崖的舉措每一步都在踩雷,而且踩的是大雷。
梁有仙聽得直搖頭,“不行不行。姜崖,你在竹坑鄉幹得差不多肯定是要往縣城裏當大官的,可千萬別招惹河裏的事。稍不註意就萬劫不覆啊。”
宋香巧也勸他不要輕舉妄動。
金竹村在山腰,祖祖輩輩就靠著山窩窩裏那點地刨食吃,老天爺讓吃飽飯就吃飽飯,老天爺讓餓肚子就只能餓肚子。碼頭村和對面的白浪鎮靠的可是河漫灘裏大塊肥沃的土地,金竹村人又羨慕又不羨慕。羨慕的是人家好歹能種大片莊家,吃得飽穿得暖,不羨慕的是為了這點吃食,他們需要拿起農具武裝自己,為了保護丁壩鬧出人命也不停休。
現在金竹村很多人不用靠種地就能過上好日子,碼頭村人還要護著自己在河漫灘的地才能吃飽飯,宋香巧只能說,各憑本事掙錢,其他的她也管不了。
姜崖說的天大的事,確實是天大的事,他們兩個人幫不上任何忙。
一時間,姜崖不知道說什麽好。
為了這件事,這幾天他跑去縣裏水利局,交流一番後,對方直搖頭,說這件事天皇老子來了都不敢招惹。他們水利局根據上層領導指示,派了挖掘機,派了建築隊,剛動了一點河漫灘的地,就被當地村民攔住,死活不讓他們再搞下去。
水利局的人說得很直接,那裏的人民風彪悍,講道理不聽,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不能受一點損失,哪怕未來這件事利好千秋萬代,當下他們就是不同意。你想比他們還強勢,強行開工?這些人直接老老少少躺到挖掘機下……
九六規劃可是國家水利部協調雙方定的方案,他們說不同意就不同意,你說還能誰來協調?就憑你?
姜崖沈默了,一臉無奈地從縣水利局走出來。
想了想還是不死心,又跑去市水利局。市水利局的人說得更為難聽:問題不在他們水利局,問題在本地“惡霸”。惡霸不除,這事別想做成。
姜崖懷著一腔希望跑前跑後,最後還是落得個毫無辦法。
他知道跟宋香巧和梁有仙也會和其他人一樣勸他別折騰,可是……
可是或許是病急亂投醫,才抓著他們兩個談這件事。
以前不管遇到什麽問題,他都能解決,現在好了,他發現自己不是“無敵”的了。
也正常。他安慰自己。
梁有仙到底活得時間長,嘆氣道:“這件事嘛,關鍵還是兩個村太窮了。”
若不是窮,若不是眼巴巴盯著河漫灘能鐘點糧食,誰會願意冒險在這種地方刨食吃?
再加上兩個村為這件事鬧了快五十年,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死傷十幾人,這仇,這恨,可不是誰的一句話就能輕而易舉解決的。
宋香巧道:“不過現在碼頭村,馬上要變大樣了,以後就不用指望河漫灘種地……”
梁有仙哼了一聲,“這問題就更大了。你想啊,本來兩個村都窮,現在其中一個村,政|府投錢要搞開發,另一個村還在坑底仰著頭靠天吃飯,他們心裏不就更不平衡了。”
兩人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姜崖別輕舉妄動,在碼頭村能辦多少事就辦多少事,千萬別把可能讓自己前途毀於一旦的破事攬身上。
-
就在所有人猝不及防時,丹江汛期提前到來。4月5日是個星期六,本該在清明下的連綿細雨像是發瘋了一樣變成了雨柱,狠狠砸在這片已經不堪忍受的洪災泛濫區。
整個天被撕破了半邊,洶湧的水倒灌下來,填滿了枯竭了兩年的河道,水浪在20多座丁壩之間激蕩撞擊,越發難以往下游排出。河漫灘上辛苦種下的莊稼,長勢那麽好,現在也被渾濁的河水淹沒。
所有人都求著老天爺可憐,趕緊把雨停了。
可丹江上游下的比這裏還大。
竹坑鄉立馬啟動防洪應急預案。所有人不能離崗。該巡岸的巡岸,該轉移的轉移,該加固的加固……
姜崖早在這波降雨第一天就開始安排人手,有條不紊地準備著。今年不同往日,碼頭村正處於最關鍵的建設期,萬一洪水沖進碼頭村,但凡毀掉一處古建,毀掉一座古橋,這次碼頭村等了幾十年的開發又要陷入困境。姜崖絕不允許這件事發生。
即便提前做了預案,誰也沒料到老天爺這麽狠心,天黑時,雨還沒停。
此時碼頭村外的江面還在緩緩上漲,鄉政|府的電話聲不斷。水文站的人不停報來數據。
水位210.79米!還有4米到警戒水位。
半小時後水位漲到了211.84米。
葛興國當機立斷讓碼頭村的人轉移。電話一搖,早已做好準備的碼頭村村長陳元基通過廣播讓大家立刻前往南關集|合。
“大家都趕緊去南關!南關有車!幫大家轉移!誰都不能這時候給我掉鏈子啊。全部走!一個不留!”
抖著顫兒的聲音穿過雨柱,傳到了各家各戶。
眾人不得已互相攙扶著,被豆大的雨砸著腦袋,拖家帶口往南走。
叫聲,哭聲,喊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姜崖穿著雨衣,可雨勢太大,整張臉早被雨水打濕,頭發緊緊貼著額面,水霧蒙蒙中看著一群人往南走來。
“哎呀呀你家的豬怎麽也趕出來了!”陳元基一臉無奈,跳腳喊道。
“我家的豬就是我的命根。我在它在,我走它走!”村民嘶吼著,硬著脖子把難題交給鄉政|府。
姜崖皺著眉往前看,除了這頭豬外,轉移的隊伍中還有牛,還有羊,甚至還有一群雞。
他深吸一口氣,回頭看了眼宋香巧。
宋香巧立馬明白,上前道:“行。人的命是命,牲畜的命也是命。咱們不就是多跑幾趟嘛。來,老人小孩先上車。”
姜崖道:“牲畜拉到鄉政|府大院看管起來。那裏地勢高,淹不到。”
陳元基這下松了口氣。說通他們村這群倔驢轉移比登天還難,從前天動員到昨天,嘴皮子都磨破了。讓他們只帶最關鍵的東西,其他的都放家裏。洪水不一定會演過來,人命最要緊,其他的都是身外物。這樣的道理怎麽說都說不通。現在這麽關鍵的時候還是頂著鍋碗瓢勺,拉著牲畜……
好幾輛拖拉機突突突響起來。梁有仙也來了,喊著人上他們村的拖拉機。
碼頭村人多,分成兩撥暫且轉移到位於山上的金竹村和梁家窪村。
這兩村負責安排碼頭村人入戶安住,吃喝拉撒。
姜崖把轉移任務交給三位村長,而後立馬往河邊跑去。
河水再差兩米就要越過警戒水位,丁壩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縣裏派來的水利專家也趕來了。
黃黑的河水中夾雜著從上游沖下來的木頭、樹枝、家具,甚至還能看到死豬漂浮在水上……
幸好這時雨勢漸歇,眾人都歇了口氣。
水利專家卻眉頭緊皺,上游的雨下的比這裏還大還久,不僅丹江主河道的河水暴漲,河道兩岸的支流也爆發了巨大的能量,夾裹著兩岸的泥土、樹木甚至房子一起沖進主河道。丹江河道就這麽寬,只能往外再擴,再擴,侵入農田,侵入村莊……而竹坑鄉碼頭村這段是丹江上游第四段大拐彎處,t河水在這裏猛然脫去束縛,勢必要往兩岸沖去。
形勢不容樂觀啊。
姜崖聽他一講,趕緊安排眾人繼續加固丁壩。
王學海氣喘籲籲地跑來說往縣城打電話怎麽都打不通,看來是哪裏的電線被沖斷了。
更可怕的是他派人往縣城趕去,離鄉政|府三公裏處的縣道也被大水沖毀,這下竹坑鄉徹底成了孤島。
姜崖深吸一口氣,他緊緊握住水利專家的手,現在只有這一根獨苗專家可以從技術經驗上幫大家,剩下的全憑一股孤勇。
此時透過蒙蒙的雨霧,對岸堤壩上閃過幾道亮光。
“快看。他們郭店村的人也來巡壩了!”有人喊道。
姜崖定神一看,果然是。
“他們今年又多加建了一道丁壩,洪水肯定只會往我們這邊跑。”
“是啊,他們郭店人就是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
一眾人都知道兩村之間悠久的仇恨,說起來全在咬牙切齒。
水利專家自然也曉得,苦笑道:“丁壩的防洪功能遠不如修梯形大壩啊。而且你們在這裏修了太多丁壩,只會影響洩洪,反而更危險啊。”
這位專家參與過九六規劃,這樣的話跟兩岸的村民都說過無數遍,可沒人聽,現在遇到這麽兇險的洪災,他們還在這裏互相埋怨。
“要是你們兩個村子都願意讓施工隊進來施工,現在哪會這麽危險?”老專家跺腳喊道。
丁壩可使河流的主流遠離堤岸,防止河流沖刷,更有利於河漫灘淤泥囤積,增加土地,保護莊稼。可這裏,兩岸同時修建了超過20座丁壩,洪水被層層阻擋,擠壓,只能往兩岸席卷。
村民們還是沒覺得這事有多大,有人喊道:“現在雨也停了,水也不漲了,這次肯定能平安度過。”
“是是是。這兩天平浪宮的香火供得超級旺,神仙肯定保佑我們。”
老專家聽了直搖頭,轉頭跟姜崖說:“小同志,咱們可一點也不能松懈啊。”
他話音剛落,對岸忽然有人驚呼起來,緊接著一座丁壩竟然從底部開始坍塌,不到一分鐘,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建造起來的丁壩就這麽被江水沖塌了一半……
所有人都震驚了。對面的馬燈亮得更多了,叫喊聲更大了。
剛才還在說肯定能平安度過的幾人沈默了,轉身顫著音問老專家和姜崖,“我們這邊……”
還能怎麽辦?只能在洪水最高峰到來之前在原有的堤壩上加固再加固,加高再加高。
至於丁壩,此時坍塌也搶救不得,坍塌了更好,讓洪流下行的更順暢。
幸好姜崖提前準備,尼龍袋裏裝滿了砂石,成噸的建築廢渣也在旁邊隨時待命,附近的青壯年都趕來搶險……
老專家一看說還不夠。別看現在降雨暫停,上游的洪峰還沒到達,還有兩米洪水就會沒過大堤,沖進村莊……再說所謂的大堤也不過是簡易大堤,論高度,不夠高,論結實度,不夠堅固,所以只能臨時加固,並祈禱老天爺再可憐可憐這片土地人們,再給一次機會,等來年一定把大壩建高建結實了。
黨員率先沖上大壩,將搶先旗幟紮進土裏,身上綁上繩子率先跳下大堤,再洶湧的水浪中扛過一袋一袋砂石堆下去。其他人則排成數隊,站滿了長達三公裏的大堤,尼龍袋從堤外傳到堤內,數十盞馬燈掛在樹上,照亮了搶險現場。
葛興國等鄉政|府領導也來了,擼起袖子開幹。
女人們也不得歇,力氣大的跟男人一樣扛尼龍袋,力氣小的則在後方燒水煮飯,確保大家不餓肚子。
姜崖讓王學海領著一隊人拿著手電筒到處排查險情。說個不好聽話,萬一大堤守不住,保命要緊。
半小時後雨又淅淅瀝瀝開始下起來,大家更焦灼了。
姜崖索性連雨衣也不穿了,讓人撐住尼龍袋,抄起鐵鍬往裏倒石頭。
“姜崖!姜崖!”有人在不遠處叫他。
姜崖應了一聲,放下鐵鍬。
“咱們這邊堤岸看起來還沒什麽大險情,但對面郭店村就……”他話還沒說完,就有人懟道:“你想幹嘛?他們村的人能耐著呢,輪不到我們操心。”
姜崖皺起眉頭,冷著臉說:“洪水不分誰姓陳誰姓郭!都是爹媽養的,災情面前還說這種話……”
難得看到面團似的姜崖發火,眾人都閉了嘴。
王學海小聲道:“我剛問了老專家。他們郭店村在丹江左岸,河漫灘最大,按理說洪水沖擊力度沒我們這邊大,但他們這幾年建的丁壩太長……”
這些水利知識王學海不懂,但肉眼可見能看到對面的人顯然慌了神,已經塌了一座丁壩,接下來還會不會再塌更多丁壩,誰也難預料。
“他們好像準備的搶險材料也不夠,往內堤倒什麽的都有。”
姜崖想了想,當機立斷跟葛興國匯報了一下,對方也認同他的提議。
“救人要緊。其他的後面再說。”
姜崖得了令,立馬喊上王學海,又找了一堆人,叫上老專家一起跑到明清古街的施工現場。
“把這些腳手架全拆下來!”
眾人一聽驚了。可命令當前,誰也不能質疑。
老專家立馬明白姜崖的做法。
“好好好。用尼龍繩把這些腳手架纏起來,裏面裝滿石頭就等於一個大型的可移動的防波堤。”
說幹就幹,姜崖讓王學海開來一輛拖拉機,不,還不夠,還需要至少三輛。
原本安裝在古建外側的腳手架被拆下來,分成大小不一的石籠,而後一一疊起來放到拖拉機上。
雨還在下,王學海開上第一輛拖拉機,沖進雨陣。
陳元基剛好回來瞧見這一幕,喊道:“你們要去哪?”
姜崖大喊道:“郭店村!”
陳元基瞪大眼睛,“去?去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