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44章 番外二(4)(捉蟲)

關燈
第444章 番外二(4)(捉蟲)

呂蒙遲疑了一瞬,還是伸手將面前的小球給撿了起來。

在這個近距離的接觸之下,他也越發可以確信,這個用來玩耍的小球所用的材料確實不是他所見過的任何一種材料。

他也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有彈性的特殊物質絕不可能只在孩童的玩具之上有所應用。

“你別怕……”呂蒙朝著這孩子開了口。

但這話剛出口他便陡然反應過來,他如今所在的地方是一片並沒有中原之人經行過的土地,他說什麽別怕,對對方而言可沒有任何的意義。

果然,在他開口的那一刻,這孩子像是看到了什麽格外可怕的東西一般,甚至不顧自己的那個球還在呂蒙的手裏,直接拔腿就跑。

也正是在他轉頭逃跑的那一刻,呂蒙清楚地看到,在他的鞋上也有一種相似的東西。

電光石火之間,呂蒙的腦袋裏閃過了無數個猜測,令他一邊自己追了上去,一邊高呼了一聲“抓住他”。

那孩子何曾見過這樣的場面,在這山嶺之中當即拔腿狂奔了起來。

但他再如何熟悉這座對他來說乃是家園的山嶺,面對呂蒙和其麾下還有一小部分出自山越的扈從,都是沒什麽反抗餘地的,在跑出去三四裏地後被按倒在了地上。

眼見這孩子無法聽懂他們的話,甚至轉頭就想要朝著他的手咬過來,呂蒙毫不猶豫地先一手刀將人給劈昏了。

但人是抓住了,要怎麽問詢就顯然成了大問題。

這好像……不是個很合適於用來交流的開場。

當呂蒙帶著這個孩子回到營地,準備等他醒來之後先用食物攻勢對其示以友善的時候,他又很快發現,他的營地竟遭到了一批當地土著的窺伺。

更有士卒眼尖地發現,在對方所用的兵器之中還帶有毒針。

為防他們這頭落入被動的局面,呂蒙當機立斷先下手為強,憑借著他們在海上捕魚所用的漁網,將這些人給擒獲了下來。

可解決了一批,也就會有第二批的出現……

到了第二日淩晨的時候,呂蒙苦惱地在火堆旁邊坐了下來,用手抓了抓頭發,朝著士卒問道:“我們是來尋找新領地上的新物種,不是來當人販子的對吧?”

沒等士卒做出個回覆,他朝著自己的營地之中看去,望著那一群被五花大綁且正在叫罵的當地人,不由扶了扶額頭。

在短短的大半日時間內,他幾乎是將這座營地給打造成了一座捕獵的陷阱,以便攔住那些爭先恐後的來襲。

為免與對方的沖突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他甚至沒敢朝著這些人下死手,至多也就是將人砍傷後拖進營地交給醫官處置。

但這等進攻總是要給出個收尾的。

否則以這等無窮無盡的方式繼續下去,遲早要到兩方真刀真槍火並的地步。

到了那個時候,就別想通過和談來解決了!

畢竟,他們也沒有這個可以和談的途徑。

語言都說不通,談什麽談。

呂蒙心中急轉,忽然示意士卒將一套備用的鐵甲拿來,而後抄起那副鐵甲就朝著那最開始被他綁來的小孩快步走了過去。

方才和這些當地土著的一番交鋒並不是毫無作用的,起碼他獲得了一個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情報!

這些人沒有鐵器!

粗陋的青銅器和石器就是他們所能使用的最好武器了,這就意味著,鐵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就和他從來沒有見過那有彈性的小球與特殊材質的鞋子是一個情況。

但即便發覺了這個事實,那簡直是一場對他來說遠比作戰還要艱難的交流。

當他手腳並用,甚至用上了語氣詞,以便說明自己只是很想要他的那個球和鞋子,並知道此物的所在地,為此可以用那副鐵甲來交換,並沒有想要引發這麽大的沖突矛盾後,那都快被嚇傻了的孩子總算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求援之聲可能造成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隨後朝著這些同族解釋起了始末。

呂蒙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眼見那些還在叫罵卻聽不懂意思的當地土著終於一個個安靜了下來,他可以確信,自己應當是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那麽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不可能真讓對方覺得,只要有個玩具球和鞋子就可以從他手裏換走這樣的一副甲胄。

他還得拿出另外的交易籌碼來才好。

否則他很難從這些依然對他抱有敵意的當地土著手中取得他想要的東西。

也不知道在他們從徐州啟程的時候,按照陛下所說的金銀絲綢乃是硬通貨,到底是不是可行之法。

——————

“何止金銀絲綢可以做這個交易籌碼,紙也可以!”當這一路向南一路向北的雙方重新在他們那勝利港口會合的時候,聽到呂蒙說起此事,甘寧尤為驕傲地說道。

在北上所經行過的數個簡陋城市,尤其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中,甘寧也發覺,此地的造紙術不太對勁,就算同樣是用樹皮,或許是因為樹種的緣故,遠比他們大雍所用的紙張厚得多。

這種厚實可並不意味著,它能夠比竹紙更容易保存,恰恰相反,此物非但沒有便於攜帶的優勢,甚至因其在形態上更為接近“樹皮板”,容易在彎折之後直接斷開。

當甘寧拿出了船上還沒用完的海航手冊放在對方面前的時候,此物遠比鐵制武器還要讓當地人如獲至寶。

這個擁有文字、雕像、祭祀文化的文明雛形,急需一種有效的載體來記載他們的發展。

紙張便是!

與之相比,往南而去的呂蒙雖然看到了頗具規模的查文神廟和各色神像雕塑,卻並沒有看到文字的存在,還真沒法跟甘寧一樣找到這麽一出交易的東西。

但好在,人既已形成了部落種群,也就難免有上下階級之分。

精美的黃金首飾和有別於那紡織布的絲綢,幾乎是當場便得到了此間部落領袖的青睞。

呂蒙又以不慎弄傷了他們部落子民的理由將兩件華服作為贈禮送出,很快,先前的敵意已再不覆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對待上賓的禮數。

“我比劃著我們是經歷了一百多天的航行才來到的此地,讓這位首領確信,我們是從一個神秘且強大的海外國度前來的這裏。總之,是用紙張還是用絲綢,能達成目標就好,其他的都不是那麽重要。”

甘寧聞言笑道:“你這話說得有些不妥,相比於此地,我們所生存的地方難道不是神秘、強大且歷史淵博嗎?”

他們倒也不是只靠著三兩物品裝出來的。

當鐵甲刀兵齊備的他們來到這片未經多少開發的土地上之時,很難不有一種清晰而直觀的感受——

倘若他們想要摧毀此地這個尚顯孱弱的文明,將這些只懂刀耕火種的土著驅策為自己的奴隸,絕不是一件有多麻煩的舉動。

可也正是他們身後那段足夠源遠流長的文明,給了他們以足夠的底氣和風度,讓他們選擇以交易的方式來拿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甘寧那話說完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說真的,我難得覺得自己居然像個好人。”

“那我不是,”呂蒙回道,“我把小孩的玩具球拿走了,作為交換的鐵甲被他家長輩帶走研究去了。”

甘寧和呂蒙相對一眼,又忽然都笑了出來。

“行了行了,”甘寧擺了擺手,說道:“說說你的收獲吧。”

呂蒙端正了臉色,將那雙膠鞋擺在了甘寧的面前,“其餘的食物姑且不提,這種膠值得先行一提。我原本以為這也是某種動物皮所提煉出來的膠,但事實上,它是從植物之中提煉得來的。”

“這種樹被割開了表皮之後流下的東西就是這種膠質物體,被當地人做成了盛水的容器、鞋底、還有膠球等物體,將其塗在衣服表面,遠比油布所能起到的防水效果更好。”

“更有意思的是,當地有一種作物,根莖可以食用,就像是薯蕷一樣,但其更短,也……對,就是你手裏的那個。”

呂蒙指了指被甘寧拿在了手中的番薯,說道:“這東西的有一種門類,藤蔓部分的白色汁液加入到那膠樹汁中,能令其更為堅韌有彈性。”

“這東西若是帶回到工部的那群人手裏,用處必然不小。”

甚至都不必等到帶回到黃月英等人的面前去,呂蒙猜測到此物的用處。

這等又有韌性又能防水的材料,在海船上必定有其用場。

從液態到固態的可塑性又註定了此物能用在密封上。

這東西的存在簡直就是在打破原本的發明路數!

將它放到所有植物的前頭來一點都不過分。

甘寧小心地從呂蒙的手中接過了這雙鞋子。

雖然明知道以其柔韌性,就算動作稍大一些也絕不可能將其弄壞,他還是難以避免地在意識到此物前景的那一刻有了這樣的表現。

有此物的存在,他們在回返大雍向陛下交代已有個最低限度的保障了。

更何況,他們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又何止是這一件。

呂蒙已接著說了下去——

“這兩種……姑且因薯蕷的緣故,將其都稱為薯類的東西,我見甘將軍這裏也有,我便不必多說了。“

或許從呂蒙這裏和甘寧有所區別的,也就是身處在南邊的這方聚落群體,會用某種特殊品類的番薯汁來給橡膠進行最早期的硫化反應,其餘在種植和食用的方式上都相差無幾。

甘寧點了點頭,便見呂蒙又拿出了下一件東西,“我原本以為,我們能從重新開啟的絲綢之路上獲得自天竺尋來的棉花,已算是奇跡之事。“

若沒有棉衣的存在,這數年之間的寒冬時節不知要有多少人被凍死,又倘若沒有棉衣,他們的將士要想翻越懸度山而過,取下對於貴霜帝國的作戰勝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再想想去年的綏州之戰,棉花在其中的貢獻同樣不少。

“你說棉花這種作物是怎麽想的,明明最需要它的是嚴寒地帶,它卻楞是只長在這等炎熱的地方。”

天竺是何等炎熱的氣候已不消多說,呂蒙所探索的這片山嶺土地疏松,稍顯貧瘠,卻也同樣是濕熱之地。

更讓他訝異的是,甘寧打開了從旁取過的匣子,在將其打開後赫然也是棉花。

但有意思的是,這兩種棉花的樣子並不全然相同,其中由南路帶來的棉花在纖維上更長,顯然要更適合紡織,而北路的棉花則更有細絨質感。可當兩人比對了這兩種棉花在當地的產量後又發覺,北路的棉花要高得多。

而無論是哪一種棉花,都要比他們現在在大雍地界上種植的更長。

“你說這兩種棉花能適應大雍的氣候嗎?或者有沒有可能還有什麽棉花能兼並這兩種品類的優勢?”甘寧左右手各自拿著這棉花之中的一朵,在比對了一番後問道。

但他剛問出口又搖了搖頭,說道:“算了,術業有專攻,不想這種頭疼的問題。我們只需要將它帶足夠的種子和棉花回去就得了。”

難道還能指望他像是賈詡一樣,在一身謀士技能之餘還要學會種田嗎?

還是算了吧。

見甘寧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思,呂蒙便拿起了下一樣東西,“再便是這個瓜了。”

那是一枚葫蘆形的金瓜。

“這片山地的沙質土壤裏真是養活了不少好養活的東西,比如此物。產量不產量的都在其次了,活躍在這片山嶺之中的人少有不能夜間視物的,我連蒙帶猜地跟他們比劃了一番,他們才說,大概是因為吃了這東西的緣故。我猜醫學院的那些應該會很喜歡它。”

呂蒙說完便朝著甘寧望去,有些疑惑地問道:“你為何是這個表情?”

甘寧失笑,從一旁的下屬身邊接過了另一個箱子,將其打開便見裏面也是兩種瓜,和他從南邊找到的那個雖各有差異,卻也自有其肖似之處,巧合的是,呂蒙所尋到的瓜好像恰恰是這其中的過度品種。

“我倒是沒從當地人那裏聽說此物能防夜盲,或許其各自的用途,還是得等到帶回大雍之後才能知曉了。總之能有此物解饞,不必令我再跟那柿子葉打交道,我就已是心滿意足的了。”

“就是這些人的烹飪方式著實差勁,非要往其中放幾個滿是辛姜刺舌之氣的紅果,按說該當還有些旁的做法才是,且等回返中原之後再說吧。”

往瓜裏放辣椒那都是其次了,甘寧一想到自己在最開始遇到那些人的時候從他們手中接過的土豆拌黏土,都覺得自己的胃部還有那麽一陣不舒服。

不錯,土豆。

因其可食用的部分是生在土中,又顆粒不大,仿佛只是一個個被放大了些的豆子,便被甘寧毫不猶豫地取了這個名字。

想想這東西在烹煮之中不知為何還要跟土混在一起,他更覺得這個名字再合適也沒有了。

但讓甘寧萬萬沒想到的是,也便是在他思忖著土豆這東西到底要不要被帶回去的時候,他就看到呂蒙朝著後頭的從屬招了招手,拖上了兩個麻袋來。

當第一個麻袋被打開的時候,裏面露出來的東西分明就是土豆,但卻又要比他所找到的土豆大上了數倍。

而呂蒙一開口便是,“若論吃食之收獲,無有超過此物者。”

甘寧:“……?”

呂蒙道:“那生活於高山之上的當地人無法改變此地的環境,就只能令其所食用的作物適應這裏。這種東西在野生狀態下有相當多的門類,有的帶毒,必須與黏土一並食用,有的產量不高,不宜納入耕作,也不知是經歷了多久的變化,這才令其成為了被這些人馴化的存在。”

一想到這土豆在此地的畝產,根據這些土著所說的情況計算,約莫能達到畝產大幾百斤的數值,又不像是樂平月報上所記載的薯蕷那般,還需要經由嚴苛的種植流程且小心伺候,呂蒙便不由露出了幾分喜色。

若是此物在被遷移回到大雍後還能夠保持著這等適應性,那麽他所立下的活民之功勞,便已不必多說了!

他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此物還是有些限制,比如說它不太容易保存,一旦其生根發芽,便會帶毒,所以當地之人為了將其長期存放,不得不將它踩破,沖洗,隨後放在山坡上風幹,最後就變成了這樣。”

在呂蒙的授意之下,那第二個袋子在甘寧的面前被打開,見裏面放著的都是一個個黃白色的風幹團子,果真是那等易於存放的風幹狀態。

只不過……

甘寧眉頭一挑:“踩踏?”

呂蒙正了正臉色,“穿了膠鞋的。”

他不說還好,用這等正兒八經的語氣說出來,還是說的這個找補辯駁之言,真是讓甘寧下意識地便覺不太對。

他一邊將手在背後擺了擺,示意下屬將那野土豆拿回去,別在這裏丟人現眼,一邊又將呂蒙做出的這個解釋給權當聽過去算了,不必兩人在土豆這玩意上互相傷害。

畢竟若非要比的話,一時之間也分不出他們兩個到底是誰更慘一些。

反正等這東西被送回去後,曾經折騰出各種吃食的陛下肯定會想出合理解決之法的。

至於要如何將其帶回去,雖說也面臨著存放問題,但有海上航船的負載在,總還是能解決的。

他們的這出會師,其實比他們原本所預想的要順利得多,現在還未到元昭五年的六月,他們就已經各自折返到了原本出發的地方。

這意味著,只要他們這趟西行折返的航程足夠順利,說不定他們還能趕上元昭六年的年節。

這讓他們在徹底交代完畢了各自的收獲之後直接支起了個烤架,將甘寧在方才的土豆交流完畢後帶來的玉米和羊肉都給各自串了上去。

甘寧磕著他帶來的向日葵瓜子和呂蒙帶來的安胡克(花生),盤算起了他們兩方在各自有了一番收獲之後,該當以何種方式將東西給送回去。

他們來時的船隊消耗,甚至是因海中風暴而造成的減員,在回程之時可能並不會因為他們已經有了更多的海航經驗就有所改變。

他們兩方各行南北的隊伍能夠全都安全回返已經算是萬幸了,不能指望不會在航行中遭到大自然的打擊。

倘若這些東西之中有任何一種,在明明已經擁有的情況下因半道翻船而失去,甘寧無論如何也原諒不了自己。

“北面那群家夥極喜此物,將其當做主食,要換到足夠的數目不成問題,經由晾曬之後的貯存也不算太難。”甘寧指了指烤架上的玉米,說道。

“那兩種薯類也是同樣。再加上這安胡克和向日花種,以及瓜、棉、膠樹之種,在每艘船上都放置一批。”

“膠樹的成長需要時間,光帶著種子回去是絕不夠的,再去用船上金銀絲帛跟他們多換幾桶,這個便不必分散放置了,分放在你我二人的船上便是,總不能遇上這等風浪,將兩艘主艦全部摧毀了。”

兩艘主艦都是扶南大艦的最高規模,且不說其在設計上本就是能扛得住熱帶地界航行的,在徐揚二州工匠的嚴密排查下,更是將其中可能出現的隱患都給修繕了個徹底。

這兩艘船能承載的負重也要比其餘的船只強上不少,恰好在此地的載物上派上用場。

這麽一來,最後剩下的就是土豆了。

這東西既然不能在常規的狀態下安然度過五個月的航行,那便幹脆不以貯存的方式來對待它好了!

甘寧雷厲風行地吩咐道:“將兩艘船的其中數間庫房改造成農田,直接將土豆種下去。”

反正呂蒙也說了,這東西被那些生活在山中之人馴化成如今這個樣子後,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耐活,只要他們能令庫房之中的土壤光照和水分都足夠充裕,應當能令其存活,帶到陛下的面前。

總不能只給陛下帶去這些風幹的土豆。

那多不像樣。

土豆和橡膠的重要性,值得他們以這等慎重的方式對待。

這場朝著那南北兩支新大陸人發起的交易,很快在甘寧這位主帥的指揮之下如火如荼地展開。

就是讓甘寧有點頭大的是,那北面半島之上群落的首領用蹩腳的漢話同他說著“走”字,不是要讓他盡快離開此地,而是想要讓人和他一並離開,去學習制作紙張的方法。

饒是甘寧已經和對方說得很清楚了,他們的到來乃是陛下保佑,無法確保回程還能同樣順利,或許會在這長達一百多個晝夜的海航中死去,而他們到底何時才會在下一次抵達這裏,更是一件難以預料之事,對方依然固執於這個想法。

甘寧實在無法拒絕對方非要塞人的行動,想到陛下可能也會對此地的文字有所好奇,他便幹脆又找這位首領要了幾塊石板和樹皮板,且要求隨同上船之人需要會他們本地的文字。

那麽等他們學會了中原文字後,也就能對這些外邦圖文做出破譯了。

這麽一看,多帶上幾個本地人竟好像也不算是件壞事。

於是在經歷了為期一月的物資交換後,這些船只裝滿了回程幹糧和淡水,連帶著那些對於大雍而言至關重要之物,在一個天氣正好的午後重新揚帆起航。

甘寧和呂蒙等人是歸心似箭,只恨不得下一刻便能出現在大雍的沿海城鎮之地。

那位應當被稱之為瑪雅人的部落領袖則是依然保持著遲緩的動作。

他望著那列船只遠航而去的方向,直到對方徹底消失在了海面的盡頭這才收回了遠望的視線。

“外來人啊……”

在這片海灣之上留下的外來人腳印,隨著下一次潮水的漲落,很快會被徹底抹消殆盡。

但這些人留在此地的鐵制刀兵甲胄、紙張以及海外強國的友誼會被刻畫在他們的石板之上。

同樣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的,還有被立起在這座海灣處的一塊巨石。

在石上刻著這樣的一行文字——

【元昭四年春,大雍樓船將軍甘寧、橫海校尉呂蒙奉天子詔遠航至此,結兩岸之誼。】

作者有話說:

瑪雅文化鼎盛時期從公元250-900左右(也有說300-900),現在是公元200年,甘寧說它在萌芽狀態是沒錯的。

總結一下這次的收獲——

北路和南路共有的:紅薯、木薯。

北路:南瓜、西葫蘆、陸地棉、野生土豆、玉米、辣椒、向日葵。

南路:筍瓜、海島棉、種植土豆、橡膠、花生。

做幾個補充說明:

①玉米在南美洲也有,但是大規模發展起來,是在印加文化時期,早期還是瑪雅人最喜歡這玩意。

②土豆的馴化主要在南美洲是因為安第斯山脈的條件相對惡劣,更需要土豆的種植來填補糧食缺損,所以在對應公元200年前後的土豆大小,也是南邊的大。

③番茄這種作物還遠遠沒到被馴化的時候,所以現在沒有。

④西葫蘆、南瓜和筍瓜都是葫蘆科南瓜屬,表皮顏色都比較多的,就不多贅述了,是可以相似的,沒有想象中的差別大,比如筍瓜裏還有個品種就叫金瓜。

其他作物等到下次再來的時候折騰也不遲。

以前就在想啊,如果是中國先航海抵達美洲,會不會印第安文明就能被保存下來了,不過也就是想想而已,小說裏嘛,隨便寫。

總的來說,喬喬要大豐收啦。(忽然有點囤貨文的快樂了)

海航部分還有2章結束,不會寫太長。

明天早上九點半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