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番外一(2)(一更)
關燈
小
中
大
第433章 番外一(2)(一更)
“你……”馬超一句話當場被梗在了喉嚨裏。
虞翻這人狠就狠在,他這雖是在勸阻馬超的想法,卻連自己都給罵進去了,楞是讓人想要直接對他做出什麽反駁,都覺得自己有點沒道理,唯恐還能從他的嘴裏說出什麽更加離譜的東西。
而他這話非要說的話,還真有點話糙理不糙的意思。
馬超雖長在涼州,但因此前河西四郡隔絕於烏鞘嶺之外,就算是他,也從未抵達過河西走廊的另一頭。
這樣一來,即便西域三十六國的實力和他所說的其實相差無幾,在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之上,能形成的大規模聚居,甚至以國為名的群落,在人數上也相當有限,在大漢積威已在這裏殘存無多的情況下他想要以輾轉作戰的方式快速奔行於多地,可實行性上著實不高。
何況,他們的頭號目標可不是讓西域三十六國為他們所剿滅,將其中的百姓全部變成大雍子民,而是將那更遠的西方那位潛在的敵人給擊潰出境。
陛下也絕不會允許他們只一味圖謀建功立業,便采取什麽貿然出兵的行動!
西域境內國與國之間的語言文化各異,又分作南疆和北疆兩部分,選擇徐榮為鎮守此地的主將原本就該算是奠定了基調。
比起武力攻伐一戰定勝,喬琰更傾向於將大雍兵馬的武力用在對抗“外敵”,譬如北匈奴和貴霜,而以恩威並施的手段鎮住這西域三十六國,行陸續歸化之策。
“行了,都先少說兩句。”陸苑眼看馬超的氣勢已因虞翻的一出調侃而回落了幾分,當即開口說道。
“既如徐將軍所說,車師前後國之間各處天山南北,我等倘因地勢不熟而令一方北逃,逃遁入北匈奴西遷之地,以至西方之康居、貴霜先一步獲知我方動向,反為不美。”
“不若兵出南疆,直搗鄯善。昔者樓蘭夾於漢匈之間,樓蘭王無能,倒向匈奴,為漢廷所殺,改立新君,南遷昆侖山下,改名鄯善,今也該當歸於大雍國土!”
走南疆之路!
這便是陸苑給出的選擇。
這出在敦煌諸將處得到了一致認可的進軍方向,很快在敦煌商隊和西域向導的協助之下,形成了一番完整的進軍計劃。
漢室戊己校尉與西域長史的調兵記錄也早從漢室府庫之中調入涼州,作為陸苑等人與西域各國謀劃邦交的參考案例。
這份進軍奏報在數日之後被送到了喬琰的面前。
元昭二年的旱災平穩度過,已令朝堂之上的銳意進取之聲越發分明,也讓喬琰在與大司農商榷了各地府庫屯糧後當即拍板——
出兵!
而在這個出兵的決定之外,還有另外一封調令在同時抵達了涼州。
段煨這位早年間的董卓舊將,在得到喬琰恩準,將董卓安葬於涼州後,本已做好了永守湟中,駐兵金城的準備,卻沒料到會得到被喬琰調兵北上的指令。
“昔年涼州三明之中段紀明終其一生也難於朝中尋得立身之本,被迫黨附宦官,以保富貴,至於晚節不保,牽連下獄,飲恨而終,將軍附庸董卓,攻伐洛陽,引兵長安以來,與董卓並非同路之人實不難見。若只為金城一地之都尉,實乃平生大憾。”
“何不隨同征討西域,以戰立功,令武威段氏之名重載史冊。”
“將軍歸附董卓之過,乃漢廷舊事,然今已是大雍之年,不必拘泥於此。”
與此同時,令太尉皇甫嵩坐鎮高平糧道,督轄涼州羌人,以防在陸苑、徐榮、段煨等人相繼出玉門關後,涼州地界上有心懷叵測之人,意圖在此時掀起什麽動亂。
也可確保關中、金城軍屯、武威軍屯的糧食能源源不斷地運抵敦煌。
這兩道指令的下達,對涼州系官員來說,簡直是一枚再有用不過的定心丸!
數百年間根深蒂固的涼州官員將領難入中央偏見,雖因喬琰早年間便開始促成漢羌共治、重啟絲綢之路而令人看到了轉變的希望,但——
涼州方面主將徐榮乃是遼東人士,州府長官陸苑乃是揚州出身,朝堂官員之中涼州系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
直到這一道指令的下達,才讓人越發清楚地看到了這位陛下一改此種局面的決心!
段煨曾經跟隨董卓入主洛陽,也在董卓退往長安後,成為替他戍守屏障的重要將領。
但凡喬琰不是念在他在華陰屯田,有庇護百姓之心的份上,他早就應當被誅殺論罪了,哪裏還能有後來被調往金城駐紮的可能。
若是連這等身份的人都能得到建功立業,或者說是戴罪立功的機會,那麽其餘涼州將領憑借著本事扶搖直上,也就更有了一番機會。
正如喬琰所說,段煨追隨董卓,那是漢朝時候的事情了。
他本已功過相抵,何必再於大雍之年扼殺起重被啟用的希望?
而這出發兵西域,參與其中的涼州將領實不在少數,有皇甫嵩代為坐鎮涼州,正可保證後方不失,同樣是這位陛下對他們給出的保證。
身在青州的賈詡在聽聞了這出調度後都不由在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
他會選擇追隨喬琰,不正是因為這位陛下治下有令涼州人與其他人公正一爭的機會嗎?
他因早年間的跟從,加上在王業興替之中立下的不可或缺功勞,在這天下已定後坐鎮一方,他的長子也有了一份只要不犯大錯便絕不會出事的職務,但他也依然在期待著看到今日的這一幕!
陛下雖已坐有天下,為四方之事所擾,卻顯然沒有將自己早年間的任何一句承諾忘在腦後,辜負他們這些臣子。
不過……陛下的記憶力太好,對於他們這些下屬來說偶爾也不是好事。
在長安那頭發出涼州調兵委派指令的時候,賈詡將青州經營狀況的文書也送到了長安,在隨後得到了從喬琰這邊送回的批覆。
只見上頭在正兒八經的文字後頭還跟了一句——
文和早年間謊稱為故太尉段紀明之孫,以避盜匪之禍,忠明將軍與段紀明乃是同輩兄弟,不知臨將行軍,文和有何可教之?
賈詡:“……”
混蛋啊!
他當年說自己是段颎的外孫是為了逃避死劫的不得已之舉,又不是真要給自己認個外公,也沒有要讓段煨也因此成為自己的長輩!
陛下您的惡趣味可以不必到這等地步。
但賈詡有沒有對段煨的忠告,顯然並沒有那麽要緊。
在十一月裏,各方的調兵調糧已然就位,以馬超張郃為先鋒,傅幹徐榮馬岱等人為中軍的,陸苑虞翻段煨等人為後方策應的一列兵馬出玉門關,直撲南疆而去!
距離上一次中原王朝出兵西域,已過去了大幾十年的時間了。
這也與徐榮等人運送棉花寶馬的“走商”大不相同。
這是一出真正意義上的人馬齊備的出兵!
在玉門關與陽關之內還是水草豐腴之地,可當穿過玉門關,順著久未經修繕的漢長城與疏勒河河谷往西而去的時候,風雪混雜著新月形沙丘之中飛揚而起的塵沙一道,徑直撲面而來。
一派蒼涼渺茫之色已在眼前。
胡天八月尚可飛雪,何況是這十一月裏,更是一番令人幾乎難以忍受的寒凍。
若非並州所植的棉花早已在一年年中擴增了不知多少倍,這些出塞而戰的士卒身上也都穿著兩層棉衣,這場西域發兵之戰對涼州兵的損耗實在不小。
而即便有這等防寒之物,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也絕不只是一個寒冷而已。
好在,他們有指南針,能在風沙幹擾視線的情況下令自己在瀚海之中也不至迷失方向。
他們也有足夠的軍糧儲備和化飛雪為己用的儲水裝備,令他們能維系著溫飽需求。
他們也有裝備著由大宛寶馬與邊地名駒交/配得來的戰馬,加之馬蹄鐵的武裝,令負責開路的前軍能有著如履平地之能。
“自孔雀河開始改道,蒲昌海周遭由西域大河所產生的湖泊水窪之地已是縮小了許多,若是還按照這等情況發展下去,鄯善所居之地還得再往西遷移。”當地的向導向著陸苑解釋道。“不過現在我們只需循著這條路往下走,抵達扜泥城之所在便成了。”
蒲昌海這片荒漠綠洲的東面,便是如今的羅布泊。
這裏在如今還未到飛鳥不渡的慘淡處境,只是正如向導所說,因孔雀河的改道,這周遭的水域萎縮得厲害,也給居住於扜泥城中的鄯善子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好在鄯善畢竟曾有過樓蘭之輝煌,已能算是這臨近地界上最大的西域國家了。
與之毗鄰的且末、小宛、戎盧、精絕等國要麽聽令於他,要麽聽令於再西側的於闐,總之無有敢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
北面強敵車師雖已不再因北部聽令匈奴南部聽令大漢而相互攻伐,卻也因百年分裂所積聚的影響力,再難回到一體的狀態。
相比於鄯善,實力孰強孰弱還真不好說。
可今日的情況好像不大一樣。
鄯善王原本還在寢殿之中休息,忽聽下屬慌不擇路來報,“東面……東面有大沙暴來了!”
大沙暴?什麽大沙暴?
扜泥城所在之地實為這片地界上最為繁盛的綠洲之地,便是放眼望去也多為綠意。不過是因凜冬降臨而顯得有些荒蕪罷了。
可當他登上扜泥城墻的那一刻,卻見下屬所說的絕非虛言。
自東面響起了有若奔雷一般的聲響,正在以令人不容忽視的速度朝著他所在的方向迫近,連帶著揚起的沙塵也絕非尋常風吹而起的狀態。
的確像極了沙漠中能見到的沙暴還未直沖天際之時的樣子。
可這哪裏是什麽沙暴!
隨著對方的漸近,也便是在鄯善王登臨城頭遠望的那一刻,他已能清楚地看到,那沙塵之中襲來的不是自然災害,而是——
他在一打眼之間難以數清的騎兵!
就算他為一國之主,也絕不可能在一時之間拿出這樣多的好馬。
他也已有不知多少年沒有見過這等精良的甲胄刀兵。
這根本不是在西域地界上該當出現的東西。
那些終於在此時沖入綠洲地界的騎兵也從原本模糊的身影,變成了遠處一個個清晰起來的黑點,帶著一種神兵天降一般的威勢踏入了這方國土。
那是敵襲!
他幾乎是用已因驚恐而變調的聲音喊道:“快……快攔住他們!”
來者不善的意圖在對面強勢的來襲裏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總不可能是什麽來歇腳的商隊。
可這些在倉促之間迎敵,在鐵弓鐵箭的數量上並不充沛的鄯善士兵,如何有可能攔截得住馬超張郃等人的腳步?
不過是須臾之間,那列騎兵便已將巡防士卒給吞吃了個幹凈,更是頂著那城頭的羿射,抵達了城下。
多少年沒見過這等場面的鄯善王只覺腿腳一軟。
那絕不是他過於膽小,實在是對方所表現出的實力太可怕了!
他藏匿在這城頭之後,朝著下方哆嗦著問道:“漢使何故如此?”
除了河西走廊另一頭的大漢,無人能在此時以這等方式攻入鄯善境內。
起碼車師國不能!
這當然得是大漢兵馬。
可他旋即聽到那城下的將領朗聲喝道:“你錯了。我等乃是大雍天子麾下將領,漢朝王業已盡,今之中原,乃大雍天下!”
“今奉陛下之命,討逆不臣,你等還不速速歸降!”
作者有話說:
消息不流通的典型場面。
提前做個說明哈:
西域三十六國的人數按照奴隸不入戶來寫。
雖然說漢書·西域傳裏記載:
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裏。戶七百,口六千五十,勝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車師後國,王治務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裏。戶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勝兵千八百九十人。
車師都尉國,戶四十,口三百三十三,勝兵八十四人。
車師後城長國,戶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勝兵二百六十人。
……
但是你們看看這兩次出兵的情況,這個記載應該沒寫全。
【惠與吏士五百人俱至烏孫,還過,發西國兵二萬人,令副使發龜茲東國二萬人,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龜茲,兵未合,先遣人責其王以前殺漢使狀。】(打龜茲)
【六年秋,超遂發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人,及吏士賈客千四百人討焉耆。】(班超打焉耆)
如果按照三十六國在籍人口20萬左右的數字來算的話,發兵7萬人,龜茲和鄯善這些國家的人直接殺班超算了,憑什麽聽這種離譜的命令。
晚上九點見(*/w\*)最近就不加更了,日九到日萬完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你……”馬超一句話當場被梗在了喉嚨裏。
虞翻這人狠就狠在,他這雖是在勸阻馬超的想法,卻連自己都給罵進去了,楞是讓人想要直接對他做出什麽反駁,都覺得自己有點沒道理,唯恐還能從他的嘴裏說出什麽更加離譜的東西。
而他這話非要說的話,還真有點話糙理不糙的意思。
馬超雖長在涼州,但因此前河西四郡隔絕於烏鞘嶺之外,就算是他,也從未抵達過河西走廊的另一頭。
這樣一來,即便西域三十六國的實力和他所說的其實相差無幾,在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之上,能形成的大規模聚居,甚至以國為名的群落,在人數上也相當有限,在大漢積威已在這裏殘存無多的情況下他想要以輾轉作戰的方式快速奔行於多地,可實行性上著實不高。
何況,他們的頭號目標可不是讓西域三十六國為他們所剿滅,將其中的百姓全部變成大雍子民,而是將那更遠的西方那位潛在的敵人給擊潰出境。
陛下也絕不會允許他們只一味圖謀建功立業,便采取什麽貿然出兵的行動!
西域境內國與國之間的語言文化各異,又分作南疆和北疆兩部分,選擇徐榮為鎮守此地的主將原本就該算是奠定了基調。
比起武力攻伐一戰定勝,喬琰更傾向於將大雍兵馬的武力用在對抗“外敵”,譬如北匈奴和貴霜,而以恩威並施的手段鎮住這西域三十六國,行陸續歸化之策。
“行了,都先少說兩句。”陸苑眼看馬超的氣勢已因虞翻的一出調侃而回落了幾分,當即開口說道。
“既如徐將軍所說,車師前後國之間各處天山南北,我等倘因地勢不熟而令一方北逃,逃遁入北匈奴西遷之地,以至西方之康居、貴霜先一步獲知我方動向,反為不美。”
“不若兵出南疆,直搗鄯善。昔者樓蘭夾於漢匈之間,樓蘭王無能,倒向匈奴,為漢廷所殺,改立新君,南遷昆侖山下,改名鄯善,今也該當歸於大雍國土!”
走南疆之路!
這便是陸苑給出的選擇。
這出在敦煌諸將處得到了一致認可的進軍方向,很快在敦煌商隊和西域向導的協助之下,形成了一番完整的進軍計劃。
漢室戊己校尉與西域長史的調兵記錄也早從漢室府庫之中調入涼州,作為陸苑等人與西域各國謀劃邦交的參考案例。
這份進軍奏報在數日之後被送到了喬琰的面前。
元昭二年的旱災平穩度過,已令朝堂之上的銳意進取之聲越發分明,也讓喬琰在與大司農商榷了各地府庫屯糧後當即拍板——
出兵!
而在這個出兵的決定之外,還有另外一封調令在同時抵達了涼州。
段煨這位早年間的董卓舊將,在得到喬琰恩準,將董卓安葬於涼州後,本已做好了永守湟中,駐兵金城的準備,卻沒料到會得到被喬琰調兵北上的指令。
“昔年涼州三明之中段紀明終其一生也難於朝中尋得立身之本,被迫黨附宦官,以保富貴,至於晚節不保,牽連下獄,飲恨而終,將軍附庸董卓,攻伐洛陽,引兵長安以來,與董卓並非同路之人實不難見。若只為金城一地之都尉,實乃平生大憾。”
“何不隨同征討西域,以戰立功,令武威段氏之名重載史冊。”
“將軍歸附董卓之過,乃漢廷舊事,然今已是大雍之年,不必拘泥於此。”
與此同時,令太尉皇甫嵩坐鎮高平糧道,督轄涼州羌人,以防在陸苑、徐榮、段煨等人相繼出玉門關後,涼州地界上有心懷叵測之人,意圖在此時掀起什麽動亂。
也可確保關中、金城軍屯、武威軍屯的糧食能源源不斷地運抵敦煌。
這兩道指令的下達,對涼州系官員來說,簡直是一枚再有用不過的定心丸!
數百年間根深蒂固的涼州官員將領難入中央偏見,雖因喬琰早年間便開始促成漢羌共治、重啟絲綢之路而令人看到了轉變的希望,但——
涼州方面主將徐榮乃是遼東人士,州府長官陸苑乃是揚州出身,朝堂官員之中涼州系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
直到這一道指令的下達,才讓人越發清楚地看到了這位陛下一改此種局面的決心!
段煨曾經跟隨董卓入主洛陽,也在董卓退往長安後,成為替他戍守屏障的重要將領。
但凡喬琰不是念在他在華陰屯田,有庇護百姓之心的份上,他早就應當被誅殺論罪了,哪裏還能有後來被調往金城駐紮的可能。
若是連這等身份的人都能得到建功立業,或者說是戴罪立功的機會,那麽其餘涼州將領憑借著本事扶搖直上,也就更有了一番機會。
正如喬琰所說,段煨追隨董卓,那是漢朝時候的事情了。
他本已功過相抵,何必再於大雍之年扼殺起重被啟用的希望?
而這出發兵西域,參與其中的涼州將領實不在少數,有皇甫嵩代為坐鎮涼州,正可保證後方不失,同樣是這位陛下對他們給出的保證。
身在青州的賈詡在聽聞了這出調度後都不由在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
他會選擇追隨喬琰,不正是因為這位陛下治下有令涼州人與其他人公正一爭的機會嗎?
他因早年間的跟從,加上在王業興替之中立下的不可或缺功勞,在這天下已定後坐鎮一方,他的長子也有了一份只要不犯大錯便絕不會出事的職務,但他也依然在期待著看到今日的這一幕!
陛下雖已坐有天下,為四方之事所擾,卻顯然沒有將自己早年間的任何一句承諾忘在腦後,辜負他們這些臣子。
不過……陛下的記憶力太好,對於他們這些下屬來說偶爾也不是好事。
在長安那頭發出涼州調兵委派指令的時候,賈詡將青州經營狀況的文書也送到了長安,在隨後得到了從喬琰這邊送回的批覆。
只見上頭在正兒八經的文字後頭還跟了一句——
文和早年間謊稱為故太尉段紀明之孫,以避盜匪之禍,忠明將軍與段紀明乃是同輩兄弟,不知臨將行軍,文和有何可教之?
賈詡:“……”
混蛋啊!
他當年說自己是段颎的外孫是為了逃避死劫的不得已之舉,又不是真要給自己認個外公,也沒有要讓段煨也因此成為自己的長輩!
陛下您的惡趣味可以不必到這等地步。
但賈詡有沒有對段煨的忠告,顯然並沒有那麽要緊。
在十一月裏,各方的調兵調糧已然就位,以馬超張郃為先鋒,傅幹徐榮馬岱等人為中軍的,陸苑虞翻段煨等人為後方策應的一列兵馬出玉門關,直撲南疆而去!
距離上一次中原王朝出兵西域,已過去了大幾十年的時間了。
這也與徐榮等人運送棉花寶馬的“走商”大不相同。
這是一出真正意義上的人馬齊備的出兵!
在玉門關與陽關之內還是水草豐腴之地,可當穿過玉門關,順著久未經修繕的漢長城與疏勒河河谷往西而去的時候,風雪混雜著新月形沙丘之中飛揚而起的塵沙一道,徑直撲面而來。
一派蒼涼渺茫之色已在眼前。
胡天八月尚可飛雪,何況是這十一月裏,更是一番令人幾乎難以忍受的寒凍。
若非並州所植的棉花早已在一年年中擴增了不知多少倍,這些出塞而戰的士卒身上也都穿著兩層棉衣,這場西域發兵之戰對涼州兵的損耗實在不小。
而即便有這等防寒之物,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也絕不只是一個寒冷而已。
好在,他們有指南針,能在風沙幹擾視線的情況下令自己在瀚海之中也不至迷失方向。
他們也有足夠的軍糧儲備和化飛雪為己用的儲水裝備,令他們能維系著溫飽需求。
他們也有裝備著由大宛寶馬與邊地名駒交/配得來的戰馬,加之馬蹄鐵的武裝,令負責開路的前軍能有著如履平地之能。
“自孔雀河開始改道,蒲昌海周遭由西域大河所產生的湖泊水窪之地已是縮小了許多,若是還按照這等情況發展下去,鄯善所居之地還得再往西遷移。”當地的向導向著陸苑解釋道。“不過現在我們只需循著這條路往下走,抵達扜泥城之所在便成了。”
蒲昌海這片荒漠綠洲的東面,便是如今的羅布泊。
這裏在如今還未到飛鳥不渡的慘淡處境,只是正如向導所說,因孔雀河的改道,這周遭的水域萎縮得厲害,也給居住於扜泥城中的鄯善子民帶來了莫大的壓力。
好在鄯善畢竟曾有過樓蘭之輝煌,已能算是這臨近地界上最大的西域國家了。
與之毗鄰的且末、小宛、戎盧、精絕等國要麽聽令於他,要麽聽令於再西側的於闐,總之無有敢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
北面強敵車師雖已不再因北部聽令匈奴南部聽令大漢而相互攻伐,卻也因百年分裂所積聚的影響力,再難回到一體的狀態。
相比於鄯善,實力孰強孰弱還真不好說。
可今日的情況好像不大一樣。
鄯善王原本還在寢殿之中休息,忽聽下屬慌不擇路來報,“東面……東面有大沙暴來了!”
大沙暴?什麽大沙暴?
扜泥城所在之地實為這片地界上最為繁盛的綠洲之地,便是放眼望去也多為綠意。不過是因凜冬降臨而顯得有些荒蕪罷了。
可當他登上扜泥城墻的那一刻,卻見下屬所說的絕非虛言。
自東面響起了有若奔雷一般的聲響,正在以令人不容忽視的速度朝著他所在的方向迫近,連帶著揚起的沙塵也絕非尋常風吹而起的狀態。
的確像極了沙漠中能見到的沙暴還未直沖天際之時的樣子。
可這哪裏是什麽沙暴!
隨著對方的漸近,也便是在鄯善王登臨城頭遠望的那一刻,他已能清楚地看到,那沙塵之中襲來的不是自然災害,而是——
他在一打眼之間難以數清的騎兵!
就算他為一國之主,也絕不可能在一時之間拿出這樣多的好馬。
他也已有不知多少年沒有見過這等精良的甲胄刀兵。
這根本不是在西域地界上該當出現的東西。
那些終於在此時沖入綠洲地界的騎兵也從原本模糊的身影,變成了遠處一個個清晰起來的黑點,帶著一種神兵天降一般的威勢踏入了這方國土。
那是敵襲!
他幾乎是用已因驚恐而變調的聲音喊道:“快……快攔住他們!”
來者不善的意圖在對面強勢的來襲裏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總不可能是什麽來歇腳的商隊。
可這些在倉促之間迎敵,在鐵弓鐵箭的數量上並不充沛的鄯善士兵,如何有可能攔截得住馬超張郃等人的腳步?
不過是須臾之間,那列騎兵便已將巡防士卒給吞吃了個幹凈,更是頂著那城頭的羿射,抵達了城下。
多少年沒見過這等場面的鄯善王只覺腿腳一軟。
那絕不是他過於膽小,實在是對方所表現出的實力太可怕了!
他藏匿在這城頭之後,朝著下方哆嗦著問道:“漢使何故如此?”
除了河西走廊另一頭的大漢,無人能在此時以這等方式攻入鄯善境內。
起碼車師國不能!
這當然得是大漢兵馬。
可他旋即聽到那城下的將領朗聲喝道:“你錯了。我等乃是大雍天子麾下將領,漢朝王業已盡,今之中原,乃大雍天下!”
“今奉陛下之命,討逆不臣,你等還不速速歸降!”
作者有話說:
消息不流通的典型場面。
提前做個說明哈:
西域三十六國的人數按照奴隸不入戶來寫。
雖然說漢書·西域傳裏記載:
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裏。戶七百,口六千五十,勝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車師後國,王治務塗谷,去長安八千九百五十裏。戶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勝兵千八百九十人。
車師都尉國,戶四十,口三百三十三,勝兵八十四人。
車師後城長國,戶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勝兵二百六十人。
……
但是你們看看這兩次出兵的情況,這個記載應該沒寫全。
【惠與吏士五百人俱至烏孫,還過,發西國兵二萬人,令副使發龜茲東國二萬人,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龜茲,兵未合,先遣人責其王以前殺漢使狀。】(打龜茲)
【六年秋,超遂發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合七萬人,及吏士賈客千四百人討焉耆。】(班超打焉耆)
如果按照三十六國在籍人口20萬左右的數字來算的話,發兵7萬人,龜茲和鄯善這些國家的人直接殺班超算了,憑什麽聽這種離譜的命令。
晚上九點見(*/w\*)最近就不加更了,日九到日萬完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