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77章 蓄……

關燈
第377章 蓄……

願意!

呂令雎如何有可能不願意!

光是看她在遼東地界上作戰的種種表現就知道,呂令雎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喬琰的忠實粉絲了,在對外作戰的手段上都多有朝著喬琰學習效仿的。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立下戰功後能名正言順地得到喬琰的青睞,而不只是因為她是呂布的女兒。

如此一來,等到喬琰要親自出征的時候她便能跟隨在左右。

她本以為這樣的機會怎麽都要等到她將遼東戰事結束後才能有的,又或者是因喬琰此時已處在大司馬這種至關重要的位置上,有極大的概率並不會出現,所以她只有表現得再優秀些,拿到進攻冀州鄴城與袁紹終戰的參與資格了,誰知道會在此時有這樣的意外之喜。

呂布都來不及問,為何是帶上呂令雎而不是帶上他這個更能打的,就已見女兒絲毫沒有猶豫地搭上了喬琰的手,回道:“君侯放心,只要需要我保駕護航,我必定沖在您的前頭!”

君侯自己的武力不低怎麽了!

哪有做統帥的不多準備幾個將領沖殺在前的?

現在正是她能被派上用場的時候!

不過說起來——

“君侯是打算進攻兗州還是豫州?”

呂令雎第一反應便是,喬琰這是要先從洛陽方向進攻兗豫二州了。

先將曹操給拿下,斷了袁紹的一條臂膀,到時候再以這誆騙之法讓袁紹以為呂布這支軍隊乃是個驕兵,正好來上個長驅直入。

要說這種猜測還真不是沒有可操作性。

喬琰和曹操的故交關系,讓她對這位兗州牧的行事作風勢必知道得相當清楚,要如何對他做出針對性的打擊,想來也非難事。

尤其容易出兵攻伐的便是豫州。

豫州地界上原本就有潁川這個跳板,現在還有東面的徐州可以隨時發兵做出策應,如有必要的話,荊州、揚州也隨時可以從南面提供支援。

一旦喬琰自己也從洛陽入豫州,曹操絕不可能在這全線的侵入中站穩腳跟。

就算不能將其在兗州的基業也給趁機全部奪取,先啃下個豫州,讓袁紹曹操手中的四州變成三州,也是個大收獲。

但讓呂令雎有點意外的是,她看到喬琰搖了搖頭,“不是豫州,總之,眼下的情況也有些說不明白,你先作為我的隨身護衛行動吧,在必要的時候,我會告知於你該當如何調兵。”

呂令雎一口答應了下來。

雖然她還有些不太明白,在有典韋這位隨身扈從存在的情況下,按理來說她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為何喬琰會有這樣的安排。

但能和偶像一道作戰的機會千載難逢,她問這麽多做什麽。

萬一這只是因為喬琰覺得她看著順眼,她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還給不給君侯留點臉面了?

於是等到被從門外引入庭院中等候的三人重新見到呂布和呂令雎的時候,就見前者有些高興但不多,後者則已歡快地蹦跶了起來。

結果等荀彧入內去見喬琰,徐庶和諸葛亮對著呂家父女做出詢問的時候,呂布只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無事可做,但知道的內容有限,呂令雎只知道喬琰對她發出了一道前往作戰的邀約,具體會在何種場合,那是一點不清楚。

徐庶看著這兩人頗有一種對著對方橫挑鼻子豎挑眼,打算尋個地方決鬥一二的樣子,不由搖頭笑道:“這可能就是武將的幸福了。”

但真要說的話,武將裏比起呂家父女還要不明就裏,只管悶頭做事的,其實還不少。

比如說此刻還留在徐州協助周瑜龐統等人的張楊,比如說在益州作戰的馬超,再比如說,已經差不多完全從一個山賊出身的武將轉戰成為後勤組的張牛角。

就算是憑借著頭腦作戰的武將,能像是荀彧和徐庶一般發覺喬琰意圖的,也未必有幾個。

以為君侯要穩固人臣之極的位置,和以為君侯要成為天下之主之間,何止是一道鴻溝啊。

唯獨兩位找上喬琰的,都在她的預料之中。

一個是趙雲。

作為真正意義上來說第二個跟隨於她的武將,趙雲的獨立出戰次數看似不多,卻始終被喬琰視為萬金油一般的存在,正是因為他足夠冷靜睿智,也比尋常的武將更多了幾分對時局的思考。

如今這種長處也同樣有其意義。

如果說在昌言被推行出去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喬琰的意圖,那麽等到徐庶朝著洛陽回返,荀彧突如其來地和喬琰往來更密切,連帶著陳群等人都相繼尋喬琰商談的時候,他就算是將辦事的重點都放在隨時出兵支援豫州,對兗州方向做出戍防,此時也察覺出幾分異樣來了。

這絕不是什麽尋常的年初商談,更像是風雨欲來的征兆!

在喬琰從城北的駐軍營地巡防歸來,短暫地站在洛陽北城墻上,朝著城北大營和再遠處的北邙山張望之時,眼見周遭巡防軍士並聽不到他們兩人之間的對話,趙雲便將這個問題朝著喬琰問了出來。

“子龍覺得,這代表著何種意思呢?”

喬琰朝著趙雲看去,便見這早已有一番成熟氣度的將領同樣隨同著她先前的視線,朝著那遠處青山瞭望,眼中似有幾分迷茫。

聽得喬琰如此發問,趙雲回道:“我最開始追隨君侯的時候,是為了擒拿那太行山中的賊寇,因君侯當年的教化山賊以定民生之念,這才留在樂平,追隨左右。中平二年的旱災中君侯不惜枉顧己身之安危,行箭射刺史之事,於是趙雲就此誠心效力。”

“昔年君侯攻伐涼州,以盧水流域屯田,將武威郡中盧水羌與漢軍屯戶雜居一處,令涼州民有所依,我雖覺彼時君侯行事已不只像是在借道,但也從未做出過質疑。”

喬琰問道:“那麽今日呢?你要問我為政之道?”

“不,今日也不會。”趙雲收回了朝著遠處看去的目光,轉回了喬琰的身上,在這脫口而出的“不會”二字裏,分明有一番斬釘截鐵的意味,“君侯的有一點,從當年還在樂平時候徒有列侯之位卻無官職傍身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區別。”

“當年您因民眾啃食樹皮為生而觸動,今日您眼中也有萬民之苦。我不在乎君侯說了什麽,只在乎我看到的種種。”

眼下局勢中透露出的征兆,好像和趙雲打小知道的人人當謹記自己為漢民的教導截然不同,但……那又如何呢?

在漢靈帝統轄之下的大漢一度生發出了黃巾之亂,縱然張角三兄弟掀起的波瀾很快被大漢的王師所撲滅,但其引發的後續影響裏,盤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賊卻因游蕩大山兩側的劫掠之舉,隨時威脅著趙雲老家常山的安危。

這賊寇並非是漢靈帝所鏟除,而是喬琰將其收攏在手,又以種植薯蕷之法將其馴化溫良,甚至為他們尋求到了一條謀生之法。

而在劉協為天子之時,他唯獨能做的也不過是作為董卓傀儡的同時,在天災面前為民眾乞求一個開倉賑災的機會。可他連自己的命數都是無法掌控在手的,又如何能讓這出放糧真正救濟到幾人。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正是彼時在涼州地界上將百年羌亂都以跨州交易給平定下來的喬琰。

至於劉虞——

趙雲當年曾經在喬琰的授意之下於關中地界上屯兵演武,誰若是覺得他只是在按部就班地對前來投軍之人進行軍事化的訓練,那也未免過於小看他了。

軍營行伍之中能數得上號的兵卒,趙雲幾乎都能說清對方的履歷身家,甚至對這些人來說,即便趙雲已經在喬琰的安排下轉道前往了洛陽屯兵,他們依然將趙雲視為自己的上官和尤為敬佩的將領。

於是當士孫瑞取代了衛覬的位置後不久,便有人朝著趙雲送了信。

雖說眼下看起來只是個尋常的調度,甚至都沒到需要向著喬琰匯報的地步,但士孫瑞的種種小動作都是在劉虞的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他卻顯然不能對此做出任何的遏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他這位天子的失敗。

可喬琰不同。

她雖將各地的軍權都交托給了自己麾下信任的將領,但她早年間的戰績和她調度有方的指揮,連帶著早已經鋪開的情報系統,都讓她有這個資本始終在軍隊中保持著絕高的聲望,也能讓她隨時將兵權收回到自己的手中。

都說亂世用重典,但重典絕非治本之法,真正要緊的還是亂世有明君啊。

“子龍?”喬琰見他忽然停了下來,像是在不經意間陷入了沈思中。

趙雲連忙回道:“我只是在想,如若我所猜不錯的話,君侯只怕要留意一番右扶風和長安地界上的異動了。”

董卓都有可能會因為李傕的奪權而險些陷入危亡的局面之中,喬琰若不對王允、士孫瑞等人做出提防,難保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聽到趙雲這麽說,喬琰不由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容。

他能這般提醒,便已是在護持大漢和隨同她犯上謀逆之間做出一個選擇了。

這樣的選擇,對於一個輕易不會表露自己想法的穩健之人來說,絕不會再輕易變更。

所以她也並不介意再朝著趙雲透露些消息。

迎著面前的青年有些憂慮的神情,喬琰回道:“我知道。”

“我知道王子師等人助力於那位皇子揚折騰出的那些小花招,也知道這些家夥此刻的想法無外乎就是殺我於後快,更知道因為他們沒有什麽真正與我在正面上抗衡的本事,能做的也不過是用些私底下的陰招。”

雖然趙雲已在那消息從長安傳到洛陽的時候做出了幾分猜測,但真正聽到喬琰承認了長安那頭對她的針對,他還是在一瞬間生出了一種出離的憤怒。

他們是怎麽敢的!

在他們穩坐於長安的時候,若非有喬琰的存在,他們早已經成為董卓屠刀之下的犧牲品,或者是公孫瓚征伐幽州之後的戰利品。

就算不是在彼時便身亡的話,若無喬琰在長安的周遭建立起種種屏障,將這天下一州一郡的土地陸續收回到手中,他們隨即面對的就是涼州羌人遵循這百年間規則的寇略三輔,是那旱災當頭的饑荒民難,甚至是袁紹打到了那長安朝廷的跟前,將他們這些人扣押在囚牢之中,讓其再不能享受到此刻的富貴。

可他們所做的,卻是好一出恩將仇報的小人行徑!

“他們……”

“子龍也不必如此憤慨。”喬琰出聲打斷了趙雲的開口,接著說道:“大司馬的位置原本就是一把雙刃劍,在掌握了淩駕於其他臣子之上的權柄之時,也勢必要面對著更為險惡的境遇。”

喬琰接著說道:“這世上足夠聖明且有能力的天子,並不需要有這樣的一位大司馬來將權柄淩駕於三公之上,讓其反過來對自己的權力做出限制,即便是麾下的部從在征伐天下之中建立了不世之戰功,也絕不會例外。就如光武帝在位的時候,便曾經因為感慨前漢的滅亡乃是因為數代天子都將權柄交給了權臣,故而雖然設置了三公,政事還是大多移交給尚書臺處置。”

“我並不是說此法可取,隨後數代的演變中此法矯枉過正,反而變成了以外戚取代了權臣的大權獨攬,宦官勢力也同樣日益龐大,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只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聖明天子如此,昏庸天子其實也如此,後者同樣不想要一個近在咫尺的威脅,就像是已故的孝靈皇帝一般,當他在時日將近的時候,便想要以非常手段將大將軍何進給鏟除。”

“既然無論是聖明還是昏庸,最後都趨於一個選擇,那麽這並非大漢叛我,而是當我已經讓自己置身在這樣一個高位上的時候,我原本就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

雖然在今日的局面中,劉虞既不能屬於聖明或者昏庸,甚至他有極大的可能並沒有將自己放在天子的位置上,劉揚的確昏庸,但他還未上位就不能夠算作是天子,這最後的結局都不會有什麽改變。

既為權臣,就必須要承擔這權柄的負面威脅。

趙雲擰了擰眉頭問道:“可若如君侯所說,這竟應當算是您在接掌大司馬位置的時候便已經埋下了禍根,不能將其歸罪於王子師等人不成?”

“那也不盡然!”喬琰的語氣中陡然增添了幾分冷意。“另一個問題來了,我能不處在這個高位嗎?”

“他們若是自負為有識之士,大可憑借著四方建功之中積蓄力量,形成和我對峙的平衡,只要有所限制有所制衡,大司馬可以變成大將軍,也可以變成這三公九卿之中的尋常一員。但他們偏要用這等庸人方才會拿出在臺面上的本事,意圖以我一死換取權柄的易位,換取所謂的世道太平。”

“然而他們能做什麽?數年宦海沈浮已證明了,他們能做的,僅僅是在太平治世做個並不拖後腿的臣子而已,在方今這時節,比起如何讓民眾活下去,他們更擅長的甚至是如何讓身處長安的劉玄德成功被謀劃上他們的戰車。”

“若放任他們執掌權柄,將那劉揚送上天子的位置,充其量也不過是讓孝靈皇帝末年的悲劇再一次重演罷了。所以——”

“我只能站上去!”

“大漢的衰頹絕不是因一個董卓禍亂洛陽而起,積重難返的種種弊病何止是難以容下一個大司馬四方征討,難以誕生一個力挽狂瀾的天子,也難以容納下一個試圖求生的民眾。”

“子龍,”喬琰忽然放緩了幾分語調,以讓人聽來只覺字句出自肺腑的聲音說道:“即便這是時代的悲哀,我也並不打算主動退讓一步了!”

既然退一步唯有粉身碎骨一個結果,她又為何要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既然天下庶民所仰賴著的求生希望在她的手中,而非是這些只通玩弄權術之人的手裏,她又為何不能振臂一呼,登臨高位!

“如你所說,長安周遭的士卒已經在這些人的調令下進行著無聲的調度,一旦這種潛中進行的謀劃徹底浮現在水面上,便是撕破臉皮的時候,這就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事實證明,那些按照舊規矩來說應當處在高位的官員便是此等嘴臉,既無平亂也無有治世的本事,故而他們發起問責的理由是天象,發起聲討的時機是騙我入朝,想必料理這些餘波的方式,也只是讓一個能為他們頂包的天子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

“可這樣的一個大漢,哪裏是昔年得民心歸附的大漢呢?早就不是了!”

早在她能憑借著種種契機扶搖而上,甚至一舉坐上那個大司馬位置的時候就不是了。

喬琰問道:“子龍,如今你還會覺得心有負罪嗎?”

趙雲的發問裏原本是存有幾分保留的。

他選擇因為十多年風雨同舟的經歷倒向喬琰,卻依然因為骨子裏的真誠脾性,懷著幾分對漢室的愧疚。

但喬琰並不希望他還懷揣著這種情緒,就像劉虞這個老好人一般,在既定的未來面前妄自折磨。

她也不希望以趙雲為典範的舊日漢臣,會還懷揣著某種不切實際的希冀,比如說,希望在將王允、淳於嘉、士孫瑞這些“佞臣”鏟除,便還能處在一個大司馬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中。

她更希望在這隨後的改朝換代間,那些真正直屬於她的人能心無旁騖地投身到這天下的平定和重建的大業之中,再無有任何一點後顧之憂!

聽她如此發問,趙雲並未遲疑多久,便已答道:“不會了。”

喬琰已經給出這個解釋了。

縱然不是大漢叛她,而是小人算計,但當她已在為民、為己坐到那個不該存在的位置上的時候,大漢本已就是藥石無醫的狀態。

積年而成的弊病或許是從光武帝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不過是因為炎漢數百年的傳承才讓它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延續了下來。

可與其再讓它拖拽著眾人的信仰在沙石地上繼續茍延殘喘,讓種種為民施恩的政令推行還需要經由過一道道批覆,還不如打碎那輛搖搖欲墜的馬車,重新換上一匹快馬出發。

所以,為何還要沈浸於這等“叛國”的負罪之中呢?

何不砥礪前行,將這場變革當中的風暴給竭盡全力地壓制下去!

在他和喬琰的面前,邙山蒼蒼在這日暮中只剩下了近處的斑駁,遠景已徹底成了模糊不可見的一片。

這暗淡的光影中,趙雲其實也已不太能看得清她的神情。

但她隨後說出的話,卻讓他好像能聽得出她的面上是何種表情,更令人不由不為之熱血沸騰,“子龍,我很喜歡一位賢人說過的話,他有一段橫渠四句我曾在雜書上見過,至今不敢忘記,他說,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

“若真能成就天翻地覆之偉業,我希望能將此言與諸位共勉。”

趙雲聞言靜默良久,而後朝著喬琰深深行了一禮,“趙雲願為君侯驅策,雖死無悔。”

這“雖死無悔”四字,遠比任何一句承諾都要重。

他不悔的何止是追隨喬琰推翻大漢的基業,也是隨後的新政推行、與世家博弈、與地方割據勢力爭鬥、與那些數百年間形成的固有規則抗爭中的——

百死不悔。

而這一句承諾也在半個月後出現在了另一人的口中。

不是別人,正是被喬琰判定會和趙雲一般發覺局勢異常的武將。

平涼中郎將傅幹。

兩年前的益州之戰,為從陰平道進入益州地界的軍員數量充足,傅幹及其所屬部將也被喬琰投入了其中。

不過因益州地界上兵員分配的情況,在完成了對益州的收覆後,喬琰便先讓傅幹北上長安報信,隨後在往並州走了一趟後又回到了涼州駐紮。

雖說像是涼州的金城郡有段煨長期把守,河西四郡又有徐榮、馬騰等人,但比起他們,喬琰顯然要更相信傅幹。

無論是因為傅幹自少年時期便在並州接受著教育,還是因為喬琰對於傅幹來說有著為父報仇的恩情,又或者是因為傅幹對於誰能還天下清平有著足夠明確的認知,都讓他坐鎮於涼州中部的時候,喬琰可以對涼州地界上的豪強勢力足夠放心。

“此番河西四郡的黃衍和其背後的黃氏被拿下,君侯對於涼州也該當更加放心了。”這便是傅幹在抵達洛陽之後的開場白。

但喬琰擡眸朝著這匆匆趕路而來的青年看去,只是說道:“這不是你要回來述職該當說的話,而是涼州別駕已經在奏報中跟我寫的。”

傅幹正了正容色,回道:“當年我父親被涼州叛軍所圍的時候,我曾經對他說過兩句話,一句話是,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一句話是,大人不如徐至鄉裏,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2

這兩句話,傅燮一句也沒有聽。

前者對於大漢的指摘,傅燮知道得很清楚,也知道他會在這樣一個巧合的時間點成為漢陽太守,面對的幾乎就是必死的局面,若不是朝堂昏聵,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他回覆傅幹的,是他不能叛漢,而要效仿伯夷不食周粟而死。

既然前者已如此,後者這條輔佐“有道”的話,自然也就絕不可能實現了。

經年累月過去,傅幹依然遺憾於父親當年的選擇,也始終執拗地相信,父親以死成全聲名並不能讓韓遂那些叛軍為之震懾,更不能讓高居廟堂的天子對他表現出什麽愧疚之心,只有以傅幹當年提出的那等舉措,方有撥亂反正的機會。

他接著說道:“我已見有道之人,願從之舉事,百死不悔。”

當年的傅幹還是個甘為喬琰馬前卒,只望能得到出戰歷練機會的少年人,此刻站在喬琰面前的,卻已是個在時事磨礪中越發顯露出其高瞻遠矚之見的出色將領。

涼州多年間在大漢朝堂上的難以啟用,促成了他對於大漢本就少了幾分的歸屬之心,傅燮之死又將其中僅剩的一點也給徹底抹除了。

這倒是個好事。

省了喬琰不少口舌。

而在傅燮身上,其實還有不少邊地將領的剪影,只不過其中的有一些並不像是他一般有這樣的認知罷了。

“彥材,你說錯了一句話。”喬琰開口回道,“我等並非揭竿而起的舉事,而是靜觀其變,見招拆招。”

“確如君侯所說。”傅幹一哂,接話道:“我此來洛陽,既是從涼州來的,自然經過了長安,在途徑此地的時候,正好見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見喬琰示意他說下去,傅幹接著說道:“皇子揚因陛下數月間的病情不見好,便自請登華山,登高望月,以為父親祈福,為了顯示其對祈福的誠心,他還並未帶上幾個隨從。”

喬琰笑了笑,“他若真有此等孝心,早在從幽州來到關中後便該當克己修身,多學些真正有用的知識,而不是光有皇子的架子和排場,卻沒有皇子應有的表率作用。”

“入得深山密林之中,到底要做些何事,他心中有數。”

如今的華山可不是什麽旅游勝地。

這年頭可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閑情逸致。

此地也不過是和秦嶺山中一般,是個足夠偏僻隱蔽的地方而已。

正適合用來做一項實驗。

一項對劉揚來說至關重要的實驗。

他看著那個由火藥堆壘而成的裝置被插入到了山石的縫隙之中,從原本他拿到之時只是個半成品的狀態,變成了此刻這個和他曾經看到的樣子有些相似的模樣。

長長的引線隨著左慈的動手而一點點牽引到了他的面前。

“殿下可要親自點火?”左慈開口問道。

劉揚訕笑了一聲,一想到他在並州的礦脈上見到的一幕,他下意識地便往後退了一步。

於是他也理所當然地沒有看到,在他面前的左慈於垂落的眸光中閃過了一抹嘲弄之色。

但對方開口的語氣裏又從容得聽不出一點情緒,“那便由我來代勞吧。”

一聽左慈這話,劉揚連忙又朝著更遠的地方退出去了一段距離。

下一刻,他便看到那引線上著起了火,以飛快的速度朝著那火藥包蔓延。

在引線徹底從他面前消失的那一刻,只見得一蓬絢爛的火花驟然迸發了開來,隨後便是一陣轟隆的聲響,隨同著山石被炸開的聲音一道朝著他沖了過來,重重地撞擊在了他的耳膜之上。

那支炸藥的一半只點著了火,但另一半卻在劇烈的反應之中發出了驚人的沖撞力,直將其所紮根的山石給炸成了數塊。

眼見這樣的一幕,左慈搖了搖頭,有些不滿意地說道:“這炸藥的表現還是不太穩定。”

“不……不!這已經足夠了!”劉揚看著面前的一幕異彩連連。

山石尚且能夠被炸開成這個程度,難道人還能逃離開不成?

以他貧瘠的知識,他可以篤定,必定不能。

見到眼前的這一幕,劉揚在喜悅之餘只覺無比慶幸。

他慶幸的是,去年在於吉和張津一道被押解到長安城來審判的時候,他聽從了虞翻對他做出的建議,悄無聲息地將於吉給保了下來,讓他消失在了監牢之中。

他問虞翻為何要做出這樣舉動的時候,虞翻只是故弄玄虛地說了句自有用處。

但數日之後,劉揚便明白了。

因於吉和左慈之間的朋友關系,他的府上竟迎來了個以神異之法出現的道人。

左慈自稱是在張津戰敗之時自知無法力挽狂瀾,這才先行撤離,好在天命在漢,總有令他另行起覆之法,正應在了劉揚的身上。

這樣的奇人異士投效到他的門下,讓劉揚格外驚喜。

這等神出鬼沒的手段,極有可能能作為行刺喬琰之法。

又因左慈那一手道家煉丹之法,他便擔負起了研究火藥的職責。

而比起於吉的醫術和養生學說,比起虞翻的易經闡述和天理推斷,左慈給劉揚帶來的便是一出變廢為寶的奇跡,如何能不讓他覺得驚喜!

“聽聞先生去年在揚州地界上曾經被喬燁舒以此等奇物震懾過,將你逼得轉走交州,近乎在您並未犯下任何錯處的情況下將您流放。”劉揚握著左慈的手說道:“如今憑借著這一出,足以讓您找回場子來了!”

這也足以讓他劉揚,將先前丟掉的臉面給全部找回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