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人定勝天
關燈
小
中
大
第289章 人定勝天
江南地界尚且會有這樣的感覺,更遑論是北方。
自三月裏未有雨水落下,袁紹都不免警覺了起來。
元月裏喬琰和淳於嘉關於是否要出兵這件事發生爭執的時候,袁紹還眼瞧著長安朝廷這邊看過一輪笑話。
雖然最後是以喬琰的決定勝出,淳於嘉也因為當街被氣暈這件事自己請了病假,直到一個月後才重新回到朝堂上,袁紹還是覺得,鬧到這個地步,無論如何也顯得喬琰很不體面。
他也難免覺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去年的輿論攻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喬琰的這種暫緩出兵決定,有那麽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但現在不同了。
喬琰可能確實是出於天時的判斷才做出的那番舉動!
對北方而言,三月的春雨若是能夠落下來,那就該當算是春雨貴如油,反正歷年來春日少雨的情況也不少見。
可結合著秋冬季節的少雨、沮授之前覺得天時不妥的揣測,再加上喬琰的舉動,袁紹也有點坐立不安了。
按照眼下的情形看,其實還不到旱災的地步,但袁紹覺得,某些時候可能還是相信一下對手的判斷為好,畢竟他確實通過偷學喬琰這邊的成果取得了一點進展。
他朝著沮授問道:“我們現在來修建水渠,並行蓄水之事,可還來得及?”
沮授用沈默回答了袁紹的這個問題。
到了春耕時節再來做這件事,無疑是有點晚的。
但這也不能將責任全部推卸在袁紹的身上。
即便沮授也有覺得氣象有異樣,然而從去年的年中到年底的這一段時間裏,他們一面試圖給長安那邊制造麻煩,一面也覺得,這些拖後腿的因素或許並不能阻止喬琰在今年興兵。
為此,整個冀州和青州地界上在農耕屯糧之餘的空閑時間,幾乎都在操持軍事演練,並未將有些本可以跟上的基礎建設填補上去。
要到現在才來新修,只怕是來不及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觀望氣象之餘,確保各地的農事不會因為缺水而引發動亂。
同時效仿喬琰當年在樂平修建龍骨翻車的情況,對需要重點照看的區域進行補救。
“龍骨翻車這樣的東西,在只著眼於小範圍,災情又沒有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還算是急救之物,但既能早早籌備,就更當考慮長遠之用了。”收到鄴城那邊的消息,喬琰評價道。
以在場的程昱、郭嘉等人聽來,喬琰這話裏倒是沒有冷嘲熱諷的意思。
誰讓旱災這種東西,雖說確實是兩方勢力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節點,說到底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民眾。
若旱災真要連上接下來的夏秋季節,一如光和六年的情況,那便是足以醞釀出黃巾起義時期民怨沸騰的災難。
“旱災也不能只當做旱災來看,其他安排都吩咐下去了嗎?”喬琰問道。
比起旱災,並發的蝗災才是喬琰越發要防備的事情。
現下這春日的氣溫日益升高,也到了田中蝗蟲卵自然孵化的時候了。
一旦旱災的環境適合於蝗蟲的繁衍,它們就會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繁殖起來。
春旱往往會促成蝗蟲在夏季的第一輪繁殖,形成夏秋之交的蝗災,倘若旱情依然沒有緩解,就會在兩個月後形成第二輪蝗災,直到外界的氣溫不再適合於蝗蟲卵的自然孵化。
如今沒有條件用什麽有機磷的農藥將蝗蟲給直接殺滅,也只能從兩個方面著手了。
一個是讓蝗蟲卵沒有合適的孵化條件,一個是讓孵化出的蝗蟲若蟲被其天敵給消滅。
“都安排下去了。”程昱回道,“我現在越發明白,君侯在當年條件還沒有那麽苛刻的時候就開始設立樂平月報,到如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光熹年間,樂平月報就已經從並州朝著涼州推廣,到了建安年間則隨著劉虞的登基,變成一種被認可為官方刊物的存在,進而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普及度。
當竹紙這種價格低廉的紙張隨著漢中到手,被一批批地生產出來送往長安,樂平月報的發售價格還被進一步地降低。
又因長安城中畫院的成立,其中的配圖變得更加豐富,讓不識字的百姓也逐漸適應於這個東西。
他們每月買上一份放在家中,連蒙帶猜地看其上的內容,也覺得自己是在更加接近上等人的生活。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慣,讓他們在樂平月報三月刊的發行中,並未意識到這份月報的發行量出現了陡增,只是發覺這次出售的價格又往下壓低了幾分,購買起來更不心疼了。
倒是有些敏銳的人在將報紙拿回到家中後和左鄰右舍對照了一番,發覺往日裏報上的繪畫差異不見了,沒法讓他們再從中比較出來哪家買到的報紙畫工更好,但很快,他們就被報紙上的內容給吸引過去了心神,沒有多餘的心力考慮那個問題。
以往的樂平月報中都有著六個板塊,即便是偶爾因為主題的緣故要做出調整,也大多只是將其中的某兩個板塊進行合並而已,從未像是這份三月刊一樣——
整個版面內的全部內容幾乎都是和旱災與蝗災相關的東西。
常林按照慣例在上黨郡為民眾講報。
不過隨著這幾年間的變化,圍攏在他身邊的民眾不再像是田豐當年看到的樣子,都只是聽著他說而已,現在在這些人的手中也拿上了報紙。
所以當這份新的報紙到手,當即有人發出了驚呼:“呀,蝗蟲!”
在這份報紙上的扉頁就印著一只結構繪制得尤為清晰的蝗蟲,甚至標識出了它各部位器官的名稱。
早年間蝗蟲還被人以蝗神相稱,人人都知道它對於莊稼所能造成的破壞力,卻並不敢對其有何種深入觀測的行為,如今倒是被人以這種方式給揭穿了。
而在蝗蟲下面畫著一幅圖,正是田地中布滿了蝗蟲卵的狀態。
邊上是一句已經不需要常林對他們給出翻譯就能看明白的話——
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一丈見方適合於蝗蟲繁殖的土地裏可以有四萬個蝗蟲的卵塊。
如果以為這代表著是四萬只蝗蟲,那就大錯特錯了,只因在一個卵塊中可以達到五十枚以上的蝗蟲卵。
“怎麽……怎麽會有這麽多?”眾人面面相覷,都有點懷疑報上的這句話出了錯。
可樂平月報從被創建出來到如今,在各種科普的知識和對成果的匯報上都沒有任何誇大其詞的成分,現在又何必在蝗蟲的數據上造假,讓看到這份數據的人無端為此感到恐慌呢?
何況,這也只是在描述中最為極端的情況,可能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到這樣的程度。
果然下面便寫到,像是按照他們平日裏翻整土地的情況一樣,讓土地用耙給捯飭到松散而不是板結的狀態,也按照稭稈焚燒還田的方式操作過,那麽這個數據可以降低到以上的十分之一。
他們頓時又松了一口氣。
常林掃視了一圈他們的表情,很想說一句,就算只是十分之一,但從原本的二百萬變成二十萬,依然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額。
不得不說,蔡昭姬在編寫這份樂平月報的時候,玩了好一手文字工夫。
這種逐層降低的數字,在給民眾傳遞信息的時候,遠比尋常的條條框框陳述,更能給人帶來印象深刻的記憶效果。
在下一頁中,報紙上以生動且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蝗蟲孵化的有利條件之一做出了一個明確的闡述。
為何蝗蟲更喜歡產卵在板結的土壤中,因為這樣的環境缺水。
在樂平書院從光熹年間就開始進行的對比實驗中發現,含水量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最適合蝗蟲的孵化,所以各位可以將自家的田地土壤用烘幹的方式進行一番測算,判斷其中的含水量到底有多少。
當然,土地根據作物的不同並不是含水量越高越好的,還是要按照作物進行調整,只要別輕易出現這種百分之十的環境就好。
三州境內的主要水渠工程幹流也都已經在圖幅上做出了標識,用於支援原本距離水流較遠的田地。
但其中仍有部分顧及不到的,需自行查漏補缺。
斷掉了這一項有利於蝗蟲孵化的條件,一丈見方土地上可能孵化出的蝗蟲數量會再削減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那就還剩下兩萬。”在常林身邊的孩童算道。
這個數值還是不低,只是比起方才,可算是讓人覺得有希望得多了。
第三頁中提到,在此時蝗蟲還沒有集結成群,甚至還沒有以成蟲的方式存在,依然可以利用蝗蟲的習性來對其進行克制。
從植物上來說,豆類、苜蓿以及林木都可以阻礙蝗蟲的繁衍。
林木姑且不提,豆類和苜蓿在如今都是有市場的,在今年減少一部分黍麥的種植,轉為種上這兩件東西虧不了太多。
前年五月之末,喬琰將那些因限酒令而來的世家召集到長安來,向他們提供了醬油的配方,到了年尾,這東西就在各州一炮而紅。
田中收成漸好,人也有了享受美食的欲望,只需要稍微支出一點錢就能買到醬油,讓自己的夥食改善一個層次,何樂而不為呢?
在其中嘗到甜頭的醬油生產鋪面便難免開始對外收購黃豆。
畢竟,讓農人以田中間作的方式種上一點黃豆,比起他們自己將大塊的土地用來種植此物,還是要成本低廉不少的。
黃豆顯然很有市場,苜蓿呢?
同樣有。
早在數年前就從絲綢之路上被帶回來的汗血寶馬,與並州和涼州地界上的良駒□□形成的後代,正是在茁壯成長的時候,其所需的飼料中,苜蓿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種。
因此,州府也時常會對外征收一批苜蓿,以品相優良的為佳。
這也不是一項虧本買賣。
“這兩件東西可以種,為了防災還可以先多種些,反正去歲的存糧也夠今年吃的了,盡量保證今年的收成才是要緊事。”有人在邊上算了筆賬後,得出了結論。
這些農人在種植所得的利益面前,絲毫也不比算數老辣的賬房算得慢多少。
不過要常林看來,能讓他們如此輕易地接受種植豆類和苜蓿,還是打從喬琰任職州牧到如今一步步積累下來的信譽。
想到當年他來到並州的時候,乃是為了躲避河內太守王匡而做出的迫不得已舉動,常林就不免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
那確實是一個在倉促之間做出的決定,但如今看來,也是一個著實正確的決定。
“常從事,按照這樣的種植方式,蝗蟲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補給,在相互競爭中又會少掉大半了,現在還剩下多少?”
他身邊的孩童拽了拽他的衣角,打斷了常林的思緒。
他連忙回道:“大約還剩四千。”
四千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但好在,這些蝗蟲卵與孵化出來的幼蟲還有一些動物天敵。
比如說早在當年並州蝗災的處理中就派上過用場的雞鴨,比如說此時被畫在了報紙上的蛙類、土燕子等動物。
按照報紙上所說,對這些動物將會在州府以明文規定暫時嚴禁捕捉,以確保它們能將蝗蟲消滅在成蟲階段之前。
以土燕子,也就是燕鸻為例,同樣是在樂平書院做出過具體的實驗,一對成年的燕鸻和一窩雛鳥,在一月之中可以吃掉蝗蟲多達一萬五千只以上。
雞鴨也同樣是消滅蝗蟲的好手。
至於養雞鴨這種主動捕殺蝗蟲的行為會不會造成不利影響,在當年的並州滅蝗行動中已經給出了一個答案。
蝗蟲並沒有真的神化到不能為人捕捉,若動之就會面對災厄的地步。
要知道,彼時的喬琰是這麽說的。
如果滅蝗確實要遭到天譴的話,那就由州府一應承擔。
這個州府,可以理解成代行了張懿權柄的喬琰,也可以理解成被喬琰甩鍋的張懿本人。
總歸結果是一樣的。
都沒出現什麽實質意義上的天譴。
喬琰這一路青雲直上,到如今也不過是二十周歲,只有別人說她氣運驚人的份,可沒有說她運氣有缺的情況。
至於張懿嘛……對於崇敬喬琰的並州人來說,他丟掉了並州刺史的官位不叫什麽災厄。
先去廣陵太守的位置上親歷民生,甚至一度跌到谷底成為白身,最後覆起成為徐州牧,這叫——
經歷了一番磨煉和考驗之後破繭成蝶。
這麽一看,他們多養點雞鴨,親自動手滅蝗,也並沒有什麽麻煩的。
按照這種養殖和保護蝗蟲克星的身份,可以再消滅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蝗蟲。
“可這樣還是有四百只啊?”常林聽到有人這樣問道。
這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何況,這還只是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出現的數量。
若是將每一戶所擁有的田畝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那就更加可怕了。
常林搖了搖頭,“還沒完呢。”
對這些民眾來說,下一頁大多是字,確實沒有之前的那幾頁都是圖的表述能讓他們讀懂,但要他看來,這一頁其實遠比前頭的幾頁更有意義。
他解釋道:“這裏說,以上的這些計算,都是基於所有的蝗蟲卵都能夠成功孵化來得到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些蝗蟲產下的卵,因為一胎的數量極其之多,成活率就很低,或許在不施加這些外力影響的情況下,也只能做到十中存一而已。”
“再配合上以上的這些幹擾,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所能存活的,最多也就是十幾只。這樣的數目只要再配合上人為的消殺,就不足以讓它們形成成規模的蝗災。”
“這些東西看起來可怕,有著遠超於人的數量,可它們遠不能和人去比身體結構的覆雜、頭腦的靈活和面對危機的抗壓能力,哪怕真的要將它們命名為天災,也足以做到人定勝天。”
這個由荀子提出的觀念,在對天地的崇敬和對讖緯之說的深信不疑日益成為時代常態後,逐漸被人所遺忘,現在卻被喬琰授意於蔡昭姬,在這份最特殊的樂平月報上寫了下來。
若無先前這些一步步的推進,在數據上將蝗災從難解的天罰變成一個可以用手數清的數目,這四個字裏絕沒有這麽直觀的感染力。
人定勝天啊……
甚至在聽著常林解讀後面兩頁報紙內容的時候,這些鄉民也時常返回去看向那寫有“人定勝天”的一頁,在神情中露出了幾分恍惚。
這一頁上的大多數字他們都不認識,但現在他們一定記得住其中的四個了。
“若不是情形特殊,此時將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招惹麻煩的。”
常林剛送走那些聽他講解月報信息的鄉鄰,就聽到了仲長統的聲音。
常林一邊朝著對方看入一邊回道:“總是要有人去做這件事的。”
這少年人依然和當年戲志才見到他的時候一樣,在手中抱著一摞紙張,只是樣貌比起當年又成熟了不少。
如同他和戲志才所說的那樣,他彼時只是去樂平書院旁聽的,並沒有打算在那裏長留。
因為家中的一些緣故,他很快回到了兗州山陽。
但在常林這位好友的相邀之下,他又重新來到了並州。
在這裏他繼續觀察著民生,也進行著自己的理論創作。
若有閑暇,他就從上黨一路步行前往樂平,在途中時常停駐,與偶遇的並州人交談。
越是在此地待得久,他也就越是覺得,這位大司馬的行事方略絕不能簡單用魄力二字來形容,因為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分明透露著改天換地的變革。
只是先前,那些變革的征兆都被她以極其小心且和緩的方式洩露出來,又總有著這樣那樣的東西在幹擾著別人註意到它們。
直到今日的這句“人定勝天”之中,才終於明確地展現出了一點端倪!
不,也不只是他和常林所說的這句話可能會惹來麻煩。
他的目光從和好友的對視,轉為落在了手中的月報上。
很難形容他在剛看到相鄰的幾份報紙上,無論是字跡還是圖案都完全一致的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到底掀起了何種驚濤駭浪。
這比起理論上的變革,更有通過實物所帶來的沖擊力。
要知道,在這份樂平月報之前,所有的書籍都是依靠著人力手抄完成的,而書籍的原版都保存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這才讓知識成為被上層所壟斷的東西,可現在……
現在出現了一種迥然有別的“生產”方式!
仲長統的年齡雖小,他的眼界卻一點也不小。
在清楚地意識到報紙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的那一刻,他心中只剩下了一個想法——
他好像在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江南地界尚且會有這樣的感覺,更遑論是北方。
自三月裏未有雨水落下,袁紹都不免警覺了起來。
元月裏喬琰和淳於嘉關於是否要出兵這件事發生爭執的時候,袁紹還眼瞧著長安朝廷這邊看過一輪笑話。
雖然最後是以喬琰的決定勝出,淳於嘉也因為當街被氣暈這件事自己請了病假,直到一個月後才重新回到朝堂上,袁紹還是覺得,鬧到這個地步,無論如何也顯得喬琰很不體面。
他也難免覺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去年的輿論攻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喬琰的這種暫緩出兵決定,有那麽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但現在不同了。
喬琰可能確實是出於天時的判斷才做出的那番舉動!
對北方而言,三月的春雨若是能夠落下來,那就該當算是春雨貴如油,反正歷年來春日少雨的情況也不少見。
可結合著秋冬季節的少雨、沮授之前覺得天時不妥的揣測,再加上喬琰的舉動,袁紹也有點坐立不安了。
按照眼下的情形看,其實還不到旱災的地步,但袁紹覺得,某些時候可能還是相信一下對手的判斷為好,畢竟他確實通過偷學喬琰這邊的成果取得了一點進展。
他朝著沮授問道:“我們現在來修建水渠,並行蓄水之事,可還來得及?”
沮授用沈默回答了袁紹的這個問題。
到了春耕時節再來做這件事,無疑是有點晚的。
但這也不能將責任全部推卸在袁紹的身上。
即便沮授也有覺得氣象有異樣,然而從去年的年中到年底的這一段時間裏,他們一面試圖給長安那邊制造麻煩,一面也覺得,這些拖後腿的因素或許並不能阻止喬琰在今年興兵。
為此,整個冀州和青州地界上在農耕屯糧之餘的空閑時間,幾乎都在操持軍事演練,並未將有些本可以跟上的基礎建設填補上去。
要到現在才來新修,只怕是來不及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觀望氣象之餘,確保各地的農事不會因為缺水而引發動亂。
同時效仿喬琰當年在樂平修建龍骨翻車的情況,對需要重點照看的區域進行補救。
“龍骨翻車這樣的東西,在只著眼於小範圍,災情又沒有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還算是急救之物,但既能早早籌備,就更當考慮長遠之用了。”收到鄴城那邊的消息,喬琰評價道。
以在場的程昱、郭嘉等人聽來,喬琰這話裏倒是沒有冷嘲熱諷的意思。
誰讓旱災這種東西,雖說確實是兩方勢力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節點,說到底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民眾。
若旱災真要連上接下來的夏秋季節,一如光和六年的情況,那便是足以醞釀出黃巾起義時期民怨沸騰的災難。
“旱災也不能只當做旱災來看,其他安排都吩咐下去了嗎?”喬琰問道。
比起旱災,並發的蝗災才是喬琰越發要防備的事情。
現下這春日的氣溫日益升高,也到了田中蝗蟲卵自然孵化的時候了。
一旦旱災的環境適合於蝗蟲的繁衍,它們就會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繁殖起來。
春旱往往會促成蝗蟲在夏季的第一輪繁殖,形成夏秋之交的蝗災,倘若旱情依然沒有緩解,就會在兩個月後形成第二輪蝗災,直到外界的氣溫不再適合於蝗蟲卵的自然孵化。
如今沒有條件用什麽有機磷的農藥將蝗蟲給直接殺滅,也只能從兩個方面著手了。
一個是讓蝗蟲卵沒有合適的孵化條件,一個是讓孵化出的蝗蟲若蟲被其天敵給消滅。
“都安排下去了。”程昱回道,“我現在越發明白,君侯在當年條件還沒有那麽苛刻的時候就開始設立樂平月報,到如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光熹年間,樂平月報就已經從並州朝著涼州推廣,到了建安年間則隨著劉虞的登基,變成一種被認可為官方刊物的存在,進而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普及度。
當竹紙這種價格低廉的紙張隨著漢中到手,被一批批地生產出來送往長安,樂平月報的發售價格還被進一步地降低。
又因長安城中畫院的成立,其中的配圖變得更加豐富,讓不識字的百姓也逐漸適應於這個東西。
他們每月買上一份放在家中,連蒙帶猜地看其上的內容,也覺得自己是在更加接近上等人的生活。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慣,讓他們在樂平月報三月刊的發行中,並未意識到這份月報的發行量出現了陡增,只是發覺這次出售的價格又往下壓低了幾分,購買起來更不心疼了。
倒是有些敏銳的人在將報紙拿回到家中後和左鄰右舍對照了一番,發覺往日裏報上的繪畫差異不見了,沒法讓他們再從中比較出來哪家買到的報紙畫工更好,但很快,他們就被報紙上的內容給吸引過去了心神,沒有多餘的心力考慮那個問題。
以往的樂平月報中都有著六個板塊,即便是偶爾因為主題的緣故要做出調整,也大多只是將其中的某兩個板塊進行合並而已,從未像是這份三月刊一樣——
整個版面內的全部內容幾乎都是和旱災與蝗災相關的東西。
常林按照慣例在上黨郡為民眾講報。
不過隨著這幾年間的變化,圍攏在他身邊的民眾不再像是田豐當年看到的樣子,都只是聽著他說而已,現在在這些人的手中也拿上了報紙。
所以當這份新的報紙到手,當即有人發出了驚呼:“呀,蝗蟲!”
在這份報紙上的扉頁就印著一只結構繪制得尤為清晰的蝗蟲,甚至標識出了它各部位器官的名稱。
早年間蝗蟲還被人以蝗神相稱,人人都知道它對於莊稼所能造成的破壞力,卻並不敢對其有何種深入觀測的行為,如今倒是被人以這種方式給揭穿了。
而在蝗蟲下面畫著一幅圖,正是田地中布滿了蝗蟲卵的狀態。
邊上是一句已經不需要常林對他們給出翻譯就能看明白的話——
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一丈見方適合於蝗蟲繁殖的土地裏可以有四萬個蝗蟲的卵塊。
如果以為這代表著是四萬只蝗蟲,那就大錯特錯了,只因在一個卵塊中可以達到五十枚以上的蝗蟲卵。
“怎麽……怎麽會有這麽多?”眾人面面相覷,都有點懷疑報上的這句話出了錯。
可樂平月報從被創建出來到如今,在各種科普的知識和對成果的匯報上都沒有任何誇大其詞的成分,現在又何必在蝗蟲的數據上造假,讓看到這份數據的人無端為此感到恐慌呢?
何況,這也只是在描述中最為極端的情況,可能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到這樣的程度。
果然下面便寫到,像是按照他們平日裏翻整土地的情況一樣,讓土地用耙給捯飭到松散而不是板結的狀態,也按照稭稈焚燒還田的方式操作過,那麽這個數據可以降低到以上的十分之一。
他們頓時又松了一口氣。
常林掃視了一圈他們的表情,很想說一句,就算只是十分之一,但從原本的二百萬變成二十萬,依然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額。
不得不說,蔡昭姬在編寫這份樂平月報的時候,玩了好一手文字工夫。
這種逐層降低的數字,在給民眾傳遞信息的時候,遠比尋常的條條框框陳述,更能給人帶來印象深刻的記憶效果。
在下一頁中,報紙上以生動且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蝗蟲孵化的有利條件之一做出了一個明確的闡述。
為何蝗蟲更喜歡產卵在板結的土壤中,因為這樣的環境缺水。
在樂平書院從光熹年間就開始進行的對比實驗中發現,含水量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最適合蝗蟲的孵化,所以各位可以將自家的田地土壤用烘幹的方式進行一番測算,判斷其中的含水量到底有多少。
當然,土地根據作物的不同並不是含水量越高越好的,還是要按照作物進行調整,只要別輕易出現這種百分之十的環境就好。
三州境內的主要水渠工程幹流也都已經在圖幅上做出了標識,用於支援原本距離水流較遠的田地。
但其中仍有部分顧及不到的,需自行查漏補缺。
斷掉了這一項有利於蝗蟲孵化的條件,一丈見方土地上可能孵化出的蝗蟲數量會再削減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那就還剩下兩萬。”在常林身邊的孩童算道。
這個數值還是不低,只是比起方才,可算是讓人覺得有希望得多了。
第三頁中提到,在此時蝗蟲還沒有集結成群,甚至還沒有以成蟲的方式存在,依然可以利用蝗蟲的習性來對其進行克制。
從植物上來說,豆類、苜蓿以及林木都可以阻礙蝗蟲的繁衍。
林木姑且不提,豆類和苜蓿在如今都是有市場的,在今年減少一部分黍麥的種植,轉為種上這兩件東西虧不了太多。
前年五月之末,喬琰將那些因限酒令而來的世家召集到長安來,向他們提供了醬油的配方,到了年尾,這東西就在各州一炮而紅。
田中收成漸好,人也有了享受美食的欲望,只需要稍微支出一點錢就能買到醬油,讓自己的夥食改善一個層次,何樂而不為呢?
在其中嘗到甜頭的醬油生產鋪面便難免開始對外收購黃豆。
畢竟,讓農人以田中間作的方式種上一點黃豆,比起他們自己將大塊的土地用來種植此物,還是要成本低廉不少的。
黃豆顯然很有市場,苜蓿呢?
同樣有。
早在數年前就從絲綢之路上被帶回來的汗血寶馬,與並州和涼州地界上的良駒□□形成的後代,正是在茁壯成長的時候,其所需的飼料中,苜蓿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種。
因此,州府也時常會對外征收一批苜蓿,以品相優良的為佳。
這也不是一項虧本買賣。
“這兩件東西可以種,為了防災還可以先多種些,反正去歲的存糧也夠今年吃的了,盡量保證今年的收成才是要緊事。”有人在邊上算了筆賬後,得出了結論。
這些農人在種植所得的利益面前,絲毫也不比算數老辣的賬房算得慢多少。
不過要常林看來,能讓他們如此輕易地接受種植豆類和苜蓿,還是打從喬琰任職州牧到如今一步步積累下來的信譽。
想到當年他來到並州的時候,乃是為了躲避河內太守王匡而做出的迫不得已舉動,常林就不免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
那確實是一個在倉促之間做出的決定,但如今看來,也是一個著實正確的決定。
“常從事,按照這樣的種植方式,蝗蟲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補給,在相互競爭中又會少掉大半了,現在還剩下多少?”
他身邊的孩童拽了拽他的衣角,打斷了常林的思緒。
他連忙回道:“大約還剩四千。”
四千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但好在,這些蝗蟲卵與孵化出來的幼蟲還有一些動物天敵。
比如說早在當年並州蝗災的處理中就派上過用場的雞鴨,比如說此時被畫在了報紙上的蛙類、土燕子等動物。
按照報紙上所說,對這些動物將會在州府以明文規定暫時嚴禁捕捉,以確保它們能將蝗蟲消滅在成蟲階段之前。
以土燕子,也就是燕鸻為例,同樣是在樂平書院做出過具體的實驗,一對成年的燕鸻和一窩雛鳥,在一月之中可以吃掉蝗蟲多達一萬五千只以上。
雞鴨也同樣是消滅蝗蟲的好手。
至於養雞鴨這種主動捕殺蝗蟲的行為會不會造成不利影響,在當年的並州滅蝗行動中已經給出了一個答案。
蝗蟲並沒有真的神化到不能為人捕捉,若動之就會面對災厄的地步。
要知道,彼時的喬琰是這麽說的。
如果滅蝗確實要遭到天譴的話,那就由州府一應承擔。
這個州府,可以理解成代行了張懿權柄的喬琰,也可以理解成被喬琰甩鍋的張懿本人。
總歸結果是一樣的。
都沒出現什麽實質意義上的天譴。
喬琰這一路青雲直上,到如今也不過是二十周歲,只有別人說她氣運驚人的份,可沒有說她運氣有缺的情況。
至於張懿嘛……對於崇敬喬琰的並州人來說,他丟掉了並州刺史的官位不叫什麽災厄。
先去廣陵太守的位置上親歷民生,甚至一度跌到谷底成為白身,最後覆起成為徐州牧,這叫——
經歷了一番磨煉和考驗之後破繭成蝶。
這麽一看,他們多養點雞鴨,親自動手滅蝗,也並沒有什麽麻煩的。
按照這種養殖和保護蝗蟲克星的身份,可以再消滅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蝗蟲。
“可這樣還是有四百只啊?”常林聽到有人這樣問道。
這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何況,這還只是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出現的數量。
若是將每一戶所擁有的田畝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那就更加可怕了。
常林搖了搖頭,“還沒完呢。”
對這些民眾來說,下一頁大多是字,確實沒有之前的那幾頁都是圖的表述能讓他們讀懂,但要他看來,這一頁其實遠比前頭的幾頁更有意義。
他解釋道:“這裏說,以上的這些計算,都是基於所有的蝗蟲卵都能夠成功孵化來得到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些蝗蟲產下的卵,因為一胎的數量極其之多,成活率就很低,或許在不施加這些外力影響的情況下,也只能做到十中存一而已。”
“再配合上以上的這些幹擾,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所能存活的,最多也就是十幾只。這樣的數目只要再配合上人為的消殺,就不足以讓它們形成成規模的蝗災。”
“這些東西看起來可怕,有著遠超於人的數量,可它們遠不能和人去比身體結構的覆雜、頭腦的靈活和面對危機的抗壓能力,哪怕真的要將它們命名為天災,也足以做到人定勝天。”
這個由荀子提出的觀念,在對天地的崇敬和對讖緯之說的深信不疑日益成為時代常態後,逐漸被人所遺忘,現在卻被喬琰授意於蔡昭姬,在這份最特殊的樂平月報上寫了下來。
若無先前這些一步步的推進,在數據上將蝗災從難解的天罰變成一個可以用手數清的數目,這四個字裏絕沒有這麽直觀的感染力。
人定勝天啊……
甚至在聽著常林解讀後面兩頁報紙內容的時候,這些鄉民也時常返回去看向那寫有“人定勝天”的一頁,在神情中露出了幾分恍惚。
這一頁上的大多數字他們都不認識,但現在他們一定記得住其中的四個了。
“若不是情形特殊,此時將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招惹麻煩的。”
常林剛送走那些聽他講解月報信息的鄉鄰,就聽到了仲長統的聲音。
常林一邊朝著對方看入一邊回道:“總是要有人去做這件事的。”
這少年人依然和當年戲志才見到他的時候一樣,在手中抱著一摞紙張,只是樣貌比起當年又成熟了不少。
如同他和戲志才所說的那樣,他彼時只是去樂平書院旁聽的,並沒有打算在那裏長留。
因為家中的一些緣故,他很快回到了兗州山陽。
但在常林這位好友的相邀之下,他又重新來到了並州。
在這裏他繼續觀察著民生,也進行著自己的理論創作。
若有閑暇,他就從上黨一路步行前往樂平,在途中時常停駐,與偶遇的並州人交談。
越是在此地待得久,他也就越是覺得,這位大司馬的行事方略絕不能簡單用魄力二字來形容,因為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分明透露著改天換地的變革。
只是先前,那些變革的征兆都被她以極其小心且和緩的方式洩露出來,又總有著這樣那樣的東西在幹擾著別人註意到它們。
直到今日的這句“人定勝天”之中,才終於明確地展現出了一點端倪!
不,也不只是他和常林所說的這句話可能會惹來麻煩。
他的目光從和好友的對視,轉為落在了手中的月報上。
很難形容他在剛看到相鄰的幾份報紙上,無論是字跡還是圖案都完全一致的那一刻,在他的心中到底掀起了何種驚濤駭浪。
這比起理論上的變革,更有通過實物所帶來的沖擊力。
要知道,在這份樂平月報之前,所有的書籍都是依靠著人力手抄完成的,而書籍的原版都保存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這才讓知識成為被上層所壟斷的東西,可現在……
現在出現了一種迥然有別的“生產”方式!
仲長統的年齡雖小,他的眼界卻一點也不小。
在清楚地意識到報紙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的那一刻,他心中只剩下了一個想法——
他好像在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