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收獲無用
關燈
小
中
大
第267章 收獲無用
袁熙這造型可真是太過別致了!
連張郃這種與他還算有過幾次交流的,都差點沒能將他給認出來。
要知道,這位袁氏二公子雖說不如他的兄長和弟弟受到關註,被夾在中間,處在不尷不尬的狀態,但起碼在他和沮授高幹二人離開鄴城的時候,縱然在衣著上為了掩飾身份趨於簡樸,就氣質上來說還是很有貴胄公子模樣的。
但現在……就算去掉了風塵仆仆趕路的情況,也多少有點像是從鄉下上鄴城來趕集的。
這其中的對比反差著實是大。
可若要袁熙自己說來,他這氣質的改變也是不得已之舉。
為了防止再被人以所謂的大才定義,他當然只能以這種樣子出現在人前,否則“元西”就要被識破是袁熙,被扣押在長安了。
再說這騾子和棉布包……
怎麽說呢,別管樣子是不是長得醜,只有合用才是硬道理。
袁熙往長安一行,已經無師自通了這個道理。
“儁乂何必用這樣的眼光看我,我也沒換了一張臉吧?”
袁熙一邊說一邊摸了摸自己的臉,自覺自己也沒發生什麽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其他人的視角看來,他的臉倒是沒有換一張,就是乍看起來還真讓人有點發懵,以為他吃錯了藥。
好在張郃給他所看到的景象找了個合理的解釋,覺得這也得算袁熙往長安一行吃了苦頭的表現,連忙揮退了不明就裏朝著此地看來的侍衛,領著袁熙去見袁紹去了。
但張郃這個武將,頂多就是因這種形象和袁熙早前的模樣對比,稍微有點驚愕,對袁紹這個做父親的來說,這就得是個驚嚇了。
他看著那頭因為有張郃帶路才順利出現在他面前的騾子,然後慢慢地把目光挪移到了袁熙的臉和著裝上,唇角微不可見地動了動,“你……這是逃難回來的?”
司隸竟然是這等龍潭虎穴嗎?
袁紹不由陷入了沈思,考慮起了將這個兒子送到司隸去,是不是他做過最錯的決定。
這去了短短一趟,竟讓他連精神都不正常了起來!
只是眼見袁熙面帶喜色,似乎真是在那頭有所收獲的樣子,這才讓他暫時打消了請個醫者來給袁熙看看的打算。
他先揮了揮手讓張郃退了下去,並讓他留心一下,切莫讓人對袁熙的特殊表現做出議論,這才又派了人去將自己手下的謀士給請過來。
在安撫兒子和咨詢情況之間,袁紹果斷選擇了後者。
而既然要匯報此番長安之行的情況,那就所有人都來聽聽好了。
先一步到來的沮授也下意識地將目光放在袁熙和他身邊的那頭騾子身上,這才看向了袁紹。
讓他覺得像是太陽打西邊出來的是,向來註重體面的袁紹,居然還在臉上掛著點笑容。
沮授心中有了點猜測。
他朝著袁紹拱了拱手,開口道:“看來我是可以先向明公賀喜了?”
袁紹回他:“賀喜倒是還早了些,不過公與和子遠早前的判斷並沒有錯,顯奕已經告知我了,元皓確實並未背叛於我,只是因不得已的情況才不得不屈身事賊,甚至斷絕了和同往並州下屬的聯系,以至於我們差點以為他已經死了。”
“此番顯奕能從長安全身而退,並帶回了不少東西,還是多虧元皓相助。”
袁紹這一高興,這會兒再看袁熙這個進城趕集的樣子,也就沒有多少嫌棄了。
田豐的並未背叛,加上沮授在汝南的得勝,讓他很是為自己下屬對他的忠誠和表現出的能力得意了一番。
長安朝廷再如何強盛,還不是先被沮授在汝南來了一出神兵天降,打亂了喬琰借助袁術來對付自己的計劃,又被田豐滲透到了內部,將長安的秘密洩露了出來。
他如何能不高興!
在這種振奮的心情下,袁紹甚至因為想到,這個兒子到底是冒著生命危險來給他帶回的情報,便沒讓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來到這裏共同聽一聽此行的收獲,難得有了一點不偏私的操作。
等到人都到齊了,袁紹擡了擡手,示意袁熙將此行收獲一一到來。
“其他的說來麻煩,只說帶回來的東西。”袁熙想了想他在回返鄴城的途中就已經考慮起的說辭,開□□代道。
見袁紹頷首示意,袁熙繼續說道:“首先是紙。”
袁熙從他背回的箱籠中將一件件舊衣服都給取了出來,用手中的短刀挑開了兩層衣服之間的縫線,從其中取出了數十張紙張。
這些紙張在地上被明確地劃分成了三類,正是竹紙、青檀皮紙和桑皮紙。
因這些紙張的韌性,除了因為攜帶方式所造成的折痕之外,並沒有出現什麽在折疊中損毀的情況。
在場的大多是文人,幾乎不需袁熙多言,就已在這些紙張逐一展開的過程中,感覺到了這些紙張的特殊之處。
袁熙解釋道:“我抵達長安的時候恰是長安新路修建完畢,從長安南門到桂宮之間鋪設的那條路,人踩不壞,刀劈不爛,也不知道是何等材質所做,便是在這條道路上,展示出了這幾種新式紙張。”
袁熙說到前半句的時候,周遭的眾人都露出了一點迷茫之色。
什麽叫做一條“人踩不壞,刀劈不爛”的道路?
土就是土,石頭就是石頭,就算用的是磚石混合也總有其姓名,何來的不知道是何種材質。
但他們怎麽想也覺得,像是袁熙這樣的情況,他根本沒有必要在一開始拿出一個並不真實的噱頭來吸引他們的註意力,只需要將他的收獲如實告知也就是了。
這麽看來,他說的竟然是真的?
連帶著袁紹在內的眾人頂著這種迷惑情緒,在不能親眼見到長安景象的情況下,也只能聽著袁熙繼續說道:“這三種紙張的原料就和先前的樂平侯紙一樣並未對外公布,其功用也各不相同。第一種紙最為粗陋,價格也最低,後兩種紙張的留墨效果更好,尤其是這最後一種紙張,在落筆書寫的時候,紙張的表面還能隱約看到瑩潤的微光,是那喬並州用來和上流士人交好所用之物。”
袁熙說到這裏的時候,將手中的這張桑皮紙遞交給了袁紹。
他們此時雖身處屋中,但桑皮紙上的桑皮薄層特質,隨著這張紙距離袁紹漸近,變得越發清晰可見。
袁紹覺得自己只要不是個瞎子就不會看不出這樣的特殊之處。
這一份紙張底色的美麗,對於向來好面子的士族階層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獨特。
若要讓袁紹自己從這張紙和所謂貴重的絹帛之間比較出一個用於寫作的載體,他只怕都會選擇這張紙。
但這種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它用的是什麽材料?
袁熙似乎看出了袁紹臉上的疑惑,回道:“事實上,在長安城中有不少人想要嘗試破解出這紙張的原料,但或許是喬並州早就提防著這一點,專門讓人在這些已經生產完畢的紙張上薰出了其他植物的氣味,以便能夠幹擾其他人的判斷。這三種紙張真正的主材料很可能已經被徹底掩蓋掉了氣味。”
“按照元皓先生的想法是,與其繼續在長安探尋此事,還不如回到更本質一點的情況。當年在並州生產樂平侯紙的人手,有不少未必還在原本的崗位上,近來會去和他們接觸的應當不在少數,父親不妨也從中得到些東西。”
“不過……元皓先生希望父親不要本末倒置。紙張只是用於記錄的載體,在此時不會起到從根本上扭轉戰局的影響力,若真需要大批量的用紙,便來並州采購最便宜的那種新紙就是。比起關註紙張,先生希望父親更關註這些用紙張記錄的訊息。”
袁熙旋即從原本的衣衫夾層中取出了另外的幾樣東西。
袁紹見麾下的眾位謀士都因為那三種新紙的緣故,又朝前走出了幾步,便示意袁熙將這些書遞交給了沮授幾人。
袁熙指了指沮授手中的這本書,說道:“這是元皓先生在潛入並州生產農具的地方所看到的並州糧食增產之法,只缺了肥料的制作而已。”
一聽增產二字,別說是袁紹,就連向來穩重的沮授,都很難不在此時露出了幾分驚喜之色。
他也連忙將手中的書翻了開來。
如果說,他們先前還覺得並州屢屢進行的紙張改良對他們來說是個噩耗,那麽在此時,這卻是個十足的好事。
若沒有這樣的消息承載渠道,袁熙要想將這樣的消息帶回冀州,要麽需要十數卷的竹簡,要麽需要十數張絹帛,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像是他現在所用的方式一樣帶回方便,且不易被人察覺。
可袁紹看到沮授的表情在翻閱了幾頁後,從原本的驚喜逐漸回歸到了凝重,直到最後變成了一種無聲的沈重。
當沮授粗略地將這本書翻到最後一頁後,他忽然長嘆了一口氣,給出了一個讓袁紹絕沒有想到的回覆,“明公,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用不得。”
袁紹連忙問道:“這是為何?莫非其中有詐?”
“不,恰恰相反,這其中記載的耕作之法都很有一套邏輯,能確保將每一塊田地的效益發揮到最高。我相信元皓會將此物托了顯奕的手送到我們的面前,必定是見過實踐和理論相互映照的。”
沮授說到這裏的時候朝著袁熙看了一眼,袁熙下意識地回道:“不只是元皓先生,我也看到過。”
郭嘉帶著袁熙在長安四周走動所見,恰好給了他在此時為沮授和田豐作證的底氣。
但他的這個回答非但沒有讓他給出的這本農業典籍變得難能可貴起來,反而讓沮授更加確認自己的判斷沒有出錯。
沮授苦笑道:“明公,並州能依靠著這套耕作之法到今天這樣驚人的畝產,是因為他們從並州到涼州再到司隸,其中已經有了一段五年以上重塑規則和發展秩序的過程。您告訴我,若是您要推行此道,該當如何做?”
袁紹遲疑了一瞬,方才回道:“讓天子下達規範耕作的指令?”
這話他自己說出口的時候都有點後悔了,只因他很快意識到,劉辯作為天子更大的作用,是以天子詔書所代表的正統性,讓他可以團聚起一批朝臣,讓兗州、徐州、幽州這些地方聽從於鄴城的指令,卻並不代表著,當這位天子所提出來的東西從政令變成耕作之法的時候,治下的黔首也要遵從於此。
袁紹也沒有像喬琰這樣,通過歷年的擴張,形成在民事上累積的威望,也沒有形成軍屯和民屯之間交替的田地格局,這就導致了——
哪怕他手中忽然得到了這樣一本實踐證實其有效的農業“神書”,這也是一塊送到了嘴邊都沒法直接啃食下去的肉。
他不能,或者說沒有條件這樣做!
若他貿然將其推廣到冀州青州境內的所有地界,他要如何來解釋自己所提出的舉措確實能增產呢?
告訴他們,在被稱呼為偽朝的長安朝廷治下,正在恪守執行的就是這樣的條令,在這些舉措和特殊田肥的幫助下,他們的畝產已經可以達到我們的三倍了,所以我們要向對方學習?
袁紹若是真這樣說的話,跟在替喬琰宣傳名聲有什麽區別!
甚至於,這也會是對他聲望的進一步打擊。
民眾之中必然會有人要問,既然如此,他袁紹為何沒能和喬琰一樣早早想出這些利民之法?
算起來他的年紀還是喬琰的兩倍有餘,居然會比對面在長遠謀劃上差了這麽多,還真是有夠丟臉的。
沮授已從袁紹的神情上看出他做出了決斷,便沒說什麽勸阻之言,只道:“我們還是太小看喬並州了,她在並州早年間的戰績把她這些打基礎的手段都給遮蓋了過去,導致我們現在要追,只能從中有選擇的追。這本書也不算全無作用,其中有些耕作的農具和應對蟲害的藥物,我們還是可以盡快制作起來的。”
袁紹點了點頭。
明明該當是喜獲至寶的場面,卻因為這出分析讓他的心情一路沈重了下去。
縱然有沮授最後的那句安慰,他也根本沒法開心起來。
或許唯獨讓他有些慶幸的是,這本書是先被交到沮授手中的,若是先到了他的手裏,他先有了個蓋棺定論的評價,再由沮授提出駁斥,那他的臉面也就更不好看了。
喬琰……這都要怪喬琰!
袁紹心中憤憤,一轉頭就看到袁熙此刻正在小心翼翼地端詳著他的臉色,出聲斥道:“看著我做什麽,說下一條。”
袁熙指了指此時正在審配手中的那本《備急方書》,說道:“這是喬並州令華佗和吳普等人編纂出的醫書寶典,此為最新校勘過的一本。按照常見出現的疾病和尋常人可操作的醫治之法進行對照說明,令其傳播到鄉裏鄉間,減少疾病造成的人員傷亡。”
這東西乍聽其名,也確實是個好東西。
可審配翻了兩頁後,給出了個和田豐對農書相似的判斷,“此物對明公的作用雖有,卻很有限。”
“這東西多謄抄幾分送到各處的縣鄉亭裏,令人持有,確實可以起到讓人問診看病的效用,但這本書的內容不少,要形成起碼過百的數量,到底讓誰來抄寫?若是與並州那邊持有的一字不差,又該當算作是誰的功勞?”
他話說得不太中聽,卻是個事實。
這東西本身謄抄的工作量就不小了,等交接到裏長的手中,又將是另外的一份負擔。
若是他們還沒從清算稅賦這些雜事上脫身,這備急方書大概無法起到裏中醫署的作用,甚至難保不會引發鄰裏糾紛。
比起傳遞到民間,這本書在他們眼下所面對的處境中,好像還不如放在中央,作為醫官的參照用書。
袁紹:“……”
三種新紙,兩本奇書,竟沒有一樣能給他帶來足夠有利的改變,甚至好像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強調著他和喬琰這邊正在拉開著怎樣的差距。
他憋著一口氣都要炸了。
偏偏他還不能怪責田豐為何要讓袁熙將這些東西送回來。
田豐置身險境將這些東西拿到手已屬不易,若是在鄴城對他發出譴責之言,只會讓下屬寒心。
袁紹也難免懷疑,田豐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是不是因為他在這半年從並州輾轉到長安的經歷中,將有些在並州與司隸視為尋常的東西也當做了尋常。
一想到這種可能,袁紹就更有如鯁在喉之感。
他深吸了一口氣,朝著袁熙喝道:“下一件,還要讓我催你不成!”
袁熙將袁紹的怒氣看得清楚,他此時已知道,自己絕不能再拿出一個看似算情報,卻並沒有多少用處的東西。
於是他心念一轉,將騾子給拉到了眾人面前。
“此物……此物我冀州該當有用!兒在回返冀州的路上測試過它的載重和耐力,確實驚人!父親,並州將驢與馬雜交,形成了騾子用於軍備運輸,我們為何不試一試?”
這和傳播農書與醫術知識的情況絕不相同。
只需要父親下達一道指令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袁熙這造型可真是太過別致了!
連張郃這種與他還算有過幾次交流的,都差點沒能將他給認出來。
要知道,這位袁氏二公子雖說不如他的兄長和弟弟受到關註,被夾在中間,處在不尷不尬的狀態,但起碼在他和沮授高幹二人離開鄴城的時候,縱然在衣著上為了掩飾身份趨於簡樸,就氣質上來說還是很有貴胄公子模樣的。
但現在……就算去掉了風塵仆仆趕路的情況,也多少有點像是從鄉下上鄴城來趕集的。
這其中的對比反差著實是大。
可若要袁熙自己說來,他這氣質的改變也是不得已之舉。
為了防止再被人以所謂的大才定義,他當然只能以這種樣子出現在人前,否則“元西”就要被識破是袁熙,被扣押在長安了。
再說這騾子和棉布包……
怎麽說呢,別管樣子是不是長得醜,只有合用才是硬道理。
袁熙往長安一行,已經無師自通了這個道理。
“儁乂何必用這樣的眼光看我,我也沒換了一張臉吧?”
袁熙一邊說一邊摸了摸自己的臉,自覺自己也沒發生什麽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其他人的視角看來,他的臉倒是沒有換一張,就是乍看起來還真讓人有點發懵,以為他吃錯了藥。
好在張郃給他所看到的景象找了個合理的解釋,覺得這也得算袁熙往長安一行吃了苦頭的表現,連忙揮退了不明就裏朝著此地看來的侍衛,領著袁熙去見袁紹去了。
但張郃這個武將,頂多就是因這種形象和袁熙早前的模樣對比,稍微有點驚愕,對袁紹這個做父親的來說,這就得是個驚嚇了。
他看著那頭因為有張郃帶路才順利出現在他面前的騾子,然後慢慢地把目光挪移到了袁熙的臉和著裝上,唇角微不可見地動了動,“你……這是逃難回來的?”
司隸竟然是這等龍潭虎穴嗎?
袁紹不由陷入了沈思,考慮起了將這個兒子送到司隸去,是不是他做過最錯的決定。
這去了短短一趟,竟讓他連精神都不正常了起來!
只是眼見袁熙面帶喜色,似乎真是在那頭有所收獲的樣子,這才讓他暫時打消了請個醫者來給袁熙看看的打算。
他先揮了揮手讓張郃退了下去,並讓他留心一下,切莫讓人對袁熙的特殊表現做出議論,這才又派了人去將自己手下的謀士給請過來。
在安撫兒子和咨詢情況之間,袁紹果斷選擇了後者。
而既然要匯報此番長安之行的情況,那就所有人都來聽聽好了。
先一步到來的沮授也下意識地將目光放在袁熙和他身邊的那頭騾子身上,這才看向了袁紹。
讓他覺得像是太陽打西邊出來的是,向來註重體面的袁紹,居然還在臉上掛著點笑容。
沮授心中有了點猜測。
他朝著袁紹拱了拱手,開口道:“看來我是可以先向明公賀喜了?”
袁紹回他:“賀喜倒是還早了些,不過公與和子遠早前的判斷並沒有錯,顯奕已經告知我了,元皓確實並未背叛於我,只是因不得已的情況才不得不屈身事賊,甚至斷絕了和同往並州下屬的聯系,以至於我們差點以為他已經死了。”
“此番顯奕能從長安全身而退,並帶回了不少東西,還是多虧元皓相助。”
袁紹這一高興,這會兒再看袁熙這個進城趕集的樣子,也就沒有多少嫌棄了。
田豐的並未背叛,加上沮授在汝南的得勝,讓他很是為自己下屬對他的忠誠和表現出的能力得意了一番。
長安朝廷再如何強盛,還不是先被沮授在汝南來了一出神兵天降,打亂了喬琰借助袁術來對付自己的計劃,又被田豐滲透到了內部,將長安的秘密洩露了出來。
他如何能不高興!
在這種振奮的心情下,袁紹甚至因為想到,這個兒子到底是冒著生命危險來給他帶回的情報,便沒讓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來到這裏共同聽一聽此行的收獲,難得有了一點不偏私的操作。
等到人都到齊了,袁紹擡了擡手,示意袁熙將此行收獲一一到來。
“其他的說來麻煩,只說帶回來的東西。”袁熙想了想他在回返鄴城的途中就已經考慮起的說辭,開□□代道。
見袁紹頷首示意,袁熙繼續說道:“首先是紙。”
袁熙從他背回的箱籠中將一件件舊衣服都給取了出來,用手中的短刀挑開了兩層衣服之間的縫線,從其中取出了數十張紙張。
這些紙張在地上被明確地劃分成了三類,正是竹紙、青檀皮紙和桑皮紙。
因這些紙張的韌性,除了因為攜帶方式所造成的折痕之外,並沒有出現什麽在折疊中損毀的情況。
在場的大多是文人,幾乎不需袁熙多言,就已在這些紙張逐一展開的過程中,感覺到了這些紙張的特殊之處。
袁熙解釋道:“我抵達長安的時候恰是長安新路修建完畢,從長安南門到桂宮之間鋪設的那條路,人踩不壞,刀劈不爛,也不知道是何等材質所做,便是在這條道路上,展示出了這幾種新式紙張。”
袁熙說到前半句的時候,周遭的眾人都露出了一點迷茫之色。
什麽叫做一條“人踩不壞,刀劈不爛”的道路?
土就是土,石頭就是石頭,就算用的是磚石混合也總有其姓名,何來的不知道是何種材質。
但他們怎麽想也覺得,像是袁熙這樣的情況,他根本沒有必要在一開始拿出一個並不真實的噱頭來吸引他們的註意力,只需要將他的收獲如實告知也就是了。
這麽看來,他說的竟然是真的?
連帶著袁紹在內的眾人頂著這種迷惑情緒,在不能親眼見到長安景象的情況下,也只能聽著袁熙繼續說道:“這三種紙張的原料就和先前的樂平侯紙一樣並未對外公布,其功用也各不相同。第一種紙最為粗陋,價格也最低,後兩種紙張的留墨效果更好,尤其是這最後一種紙張,在落筆書寫的時候,紙張的表面還能隱約看到瑩潤的微光,是那喬並州用來和上流士人交好所用之物。”
袁熙說到這裏的時候,將手中的這張桑皮紙遞交給了袁紹。
他們此時雖身處屋中,但桑皮紙上的桑皮薄層特質,隨著這張紙距離袁紹漸近,變得越發清晰可見。
袁紹覺得自己只要不是個瞎子就不會看不出這樣的特殊之處。
這一份紙張底色的美麗,對於向來好面子的士族階層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獨特。
若要讓袁紹自己從這張紙和所謂貴重的絹帛之間比較出一個用於寫作的載體,他只怕都會選擇這張紙。
但這種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它用的是什麽材料?
袁熙似乎看出了袁紹臉上的疑惑,回道:“事實上,在長安城中有不少人想要嘗試破解出這紙張的原料,但或許是喬並州早就提防著這一點,專門讓人在這些已經生產完畢的紙張上薰出了其他植物的氣味,以便能夠幹擾其他人的判斷。這三種紙張真正的主材料很可能已經被徹底掩蓋掉了氣味。”
“按照元皓先生的想法是,與其繼續在長安探尋此事,還不如回到更本質一點的情況。當年在並州生產樂平侯紙的人手,有不少未必還在原本的崗位上,近來會去和他們接觸的應當不在少數,父親不妨也從中得到些東西。”
“不過……元皓先生希望父親不要本末倒置。紙張只是用於記錄的載體,在此時不會起到從根本上扭轉戰局的影響力,若真需要大批量的用紙,便來並州采購最便宜的那種新紙就是。比起關註紙張,先生希望父親更關註這些用紙張記錄的訊息。”
袁熙旋即從原本的衣衫夾層中取出了另外的幾樣東西。
袁紹見麾下的眾位謀士都因為那三種新紙的緣故,又朝前走出了幾步,便示意袁熙將這些書遞交給了沮授幾人。
袁熙指了指沮授手中的這本書,說道:“這是元皓先生在潛入並州生產農具的地方所看到的並州糧食增產之法,只缺了肥料的制作而已。”
一聽增產二字,別說是袁紹,就連向來穩重的沮授,都很難不在此時露出了幾分驚喜之色。
他也連忙將手中的書翻了開來。
如果說,他們先前還覺得並州屢屢進行的紙張改良對他們來說是個噩耗,那麽在此時,這卻是個十足的好事。
若沒有這樣的消息承載渠道,袁熙要想將這樣的消息帶回冀州,要麽需要十數卷的竹簡,要麽需要十數張絹帛,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像是他現在所用的方式一樣帶回方便,且不易被人察覺。
可袁紹看到沮授的表情在翻閱了幾頁後,從原本的驚喜逐漸回歸到了凝重,直到最後變成了一種無聲的沈重。
當沮授粗略地將這本書翻到最後一頁後,他忽然長嘆了一口氣,給出了一個讓袁紹絕沒有想到的回覆,“明公,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用不得。”
袁紹連忙問道:“這是為何?莫非其中有詐?”
“不,恰恰相反,這其中記載的耕作之法都很有一套邏輯,能確保將每一塊田地的效益發揮到最高。我相信元皓會將此物托了顯奕的手送到我們的面前,必定是見過實踐和理論相互映照的。”
沮授說到這裏的時候朝著袁熙看了一眼,袁熙下意識地回道:“不只是元皓先生,我也看到過。”
郭嘉帶著袁熙在長安四周走動所見,恰好給了他在此時為沮授和田豐作證的底氣。
但他的這個回答非但沒有讓他給出的這本農業典籍變得難能可貴起來,反而讓沮授更加確認自己的判斷沒有出錯。
沮授苦笑道:“明公,並州能依靠著這套耕作之法到今天這樣驚人的畝產,是因為他們從並州到涼州再到司隸,其中已經有了一段五年以上重塑規則和發展秩序的過程。您告訴我,若是您要推行此道,該當如何做?”
袁紹遲疑了一瞬,方才回道:“讓天子下達規範耕作的指令?”
這話他自己說出口的時候都有點後悔了,只因他很快意識到,劉辯作為天子更大的作用,是以天子詔書所代表的正統性,讓他可以團聚起一批朝臣,讓兗州、徐州、幽州這些地方聽從於鄴城的指令,卻並不代表著,當這位天子所提出來的東西從政令變成耕作之法的時候,治下的黔首也要遵從於此。
袁紹也沒有像喬琰這樣,通過歷年的擴張,形成在民事上累積的威望,也沒有形成軍屯和民屯之間交替的田地格局,這就導致了——
哪怕他手中忽然得到了這樣一本實踐證實其有效的農業“神書”,這也是一塊送到了嘴邊都沒法直接啃食下去的肉。
他不能,或者說沒有條件這樣做!
若他貿然將其推廣到冀州青州境內的所有地界,他要如何來解釋自己所提出的舉措確實能增產呢?
告訴他們,在被稱呼為偽朝的長安朝廷治下,正在恪守執行的就是這樣的條令,在這些舉措和特殊田肥的幫助下,他們的畝產已經可以達到我們的三倍了,所以我們要向對方學習?
袁紹若是真這樣說的話,跟在替喬琰宣傳名聲有什麽區別!
甚至於,這也會是對他聲望的進一步打擊。
民眾之中必然會有人要問,既然如此,他袁紹為何沒能和喬琰一樣早早想出這些利民之法?
算起來他的年紀還是喬琰的兩倍有餘,居然會比對面在長遠謀劃上差了這麽多,還真是有夠丟臉的。
沮授已從袁紹的神情上看出他做出了決斷,便沒說什麽勸阻之言,只道:“我們還是太小看喬並州了,她在並州早年間的戰績把她這些打基礎的手段都給遮蓋了過去,導致我們現在要追,只能從中有選擇的追。這本書也不算全無作用,其中有些耕作的農具和應對蟲害的藥物,我們還是可以盡快制作起來的。”
袁紹點了點頭。
明明該當是喜獲至寶的場面,卻因為這出分析讓他的心情一路沈重了下去。
縱然有沮授最後的那句安慰,他也根本沒法開心起來。
或許唯獨讓他有些慶幸的是,這本書是先被交到沮授手中的,若是先到了他的手裏,他先有了個蓋棺定論的評價,再由沮授提出駁斥,那他的臉面也就更不好看了。
喬琰……這都要怪喬琰!
袁紹心中憤憤,一轉頭就看到袁熙此刻正在小心翼翼地端詳著他的臉色,出聲斥道:“看著我做什麽,說下一條。”
袁熙指了指此時正在審配手中的那本《備急方書》,說道:“這是喬並州令華佗和吳普等人編纂出的醫書寶典,此為最新校勘過的一本。按照常見出現的疾病和尋常人可操作的醫治之法進行對照說明,令其傳播到鄉裏鄉間,減少疾病造成的人員傷亡。”
這東西乍聽其名,也確實是個好東西。
可審配翻了兩頁後,給出了個和田豐對農書相似的判斷,“此物對明公的作用雖有,卻很有限。”
“這東西多謄抄幾分送到各處的縣鄉亭裏,令人持有,確實可以起到讓人問診看病的效用,但這本書的內容不少,要形成起碼過百的數量,到底讓誰來抄寫?若是與並州那邊持有的一字不差,又該當算作是誰的功勞?”
他話說得不太中聽,卻是個事實。
這東西本身謄抄的工作量就不小了,等交接到裏長的手中,又將是另外的一份負擔。
若是他們還沒從清算稅賦這些雜事上脫身,這備急方書大概無法起到裏中醫署的作用,甚至難保不會引發鄰裏糾紛。
比起傳遞到民間,這本書在他們眼下所面對的處境中,好像還不如放在中央,作為醫官的參照用書。
袁紹:“……”
三種新紙,兩本奇書,竟沒有一樣能給他帶來足夠有利的改變,甚至好像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強調著他和喬琰這邊正在拉開著怎樣的差距。
他憋著一口氣都要炸了。
偏偏他還不能怪責田豐為何要讓袁熙將這些東西送回來。
田豐置身險境將這些東西拿到手已屬不易,若是在鄴城對他發出譴責之言,只會讓下屬寒心。
袁紹也難免懷疑,田豐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是不是因為他在這半年從並州輾轉到長安的經歷中,將有些在並州與司隸視為尋常的東西也當做了尋常。
一想到這種可能,袁紹就更有如鯁在喉之感。
他深吸了一口氣,朝著袁熙喝道:“下一件,還要讓我催你不成!”
袁熙將袁紹的怒氣看得清楚,他此時已知道,自己絕不能再拿出一個看似算情報,卻並沒有多少用處的東西。
於是他心念一轉,將騾子給拉到了眾人面前。
“此物……此物我冀州該當有用!兒在回返冀州的路上測試過它的載重和耐力,確實驚人!父親,並州將驢與馬雜交,形成了騾子用於軍備運輸,我們為何不試一試?”
這和傳播農書與醫術知識的情況絕不相同。
只需要父親下達一道指令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