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長安元月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0章 長安元月
劉焉雖然有野心,但也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他先前那大司馬位置,頂多就是因為,當時幽州那邊劉虞表現出的態度不符合董卓的訴求,董卓為了表現出對漢室宗親的看重,才轉而對他給出了這樣的尊號。
可非要深究的話,董卓所能掌握的地盤,可能還沒有劉焉本人所掌握的益州更大。
要不是還有那樣一批覺得劉協才是正統的老臣,又要不是彼時還有喬琰這個試圖進攻長安奪回天子的外患,劉協的天子之名大概不會有這麽明確,劉焉的大司馬含金量也要打個對折。
但在長安朝廷重新建立之後,他們若是還肯給劉焉一個高位,比如說在這出消息中所說的大將軍位置——
這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長安朝廷已占據三州,比起董卓來說更有實權朝廷的意味。
那鄴城朝廷倒是也有冀州青州,現在還多了個外附著的公孫瓚,同樣是三州。
然而此三州非彼三州。
劉焉一面希望這兩頭的“三州”打起來,讓他因身居天子之氣所在而從中獲利,一面也知道,現在不是得罪喬琰的時候,若是長安這頭給了他一個名號,他合該順坡下驢地接下來。
大將軍這個名號就更好了!
這意味著,這要麽是劉虞這位新任天子對喬琰的提防鉗制,要麽就是長安朝廷在需要重視他這位益州牧上,達成了明確的共識。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劉焉來說都得算是個好消息。
出於利益的考慮,劉焉當然更希望是前者。
兩漢權臣和天子之間的關系向來微妙,權臣能得到善終的少之又少,何況現在還是權臣年少天子年長的狀態,這種組合簡直前所未有。
劉焉怎麽想都覺得,是該當出點什麽事的。
比起被盧夫人說成是大禍將至的自己,顯然還是長安那邊生亂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現在倒不是計較此事的時候,還是先迎接前來敕封的使者為好。
正如李儒所猜測的那樣,劉焉還不至於犯渾到將自己的野心袒露在使者面前。
他也打定了主意要在使者的面前拿出一派體面的樣子。
故而他一面讓人往益州南部的犍為、越巂、牂牁幾郡太守去信,令其務必不可讓那些南蠻在近日生亂,一面又讓人將他的擺設與儀仗中有所僭越的東西都給盡數收斂起來。
他雖然不知道,他和董扶之間的“益州有天子氣”交談,因為小道消息的緣故被喬琰獲知,而後轉告給了李儒,他在此時也沒敢懈怠。
在漢中的使者前來之時,他擺出的正是一副合格的州牧形象。
李儒打量著劉焉的一舉一動。
這位益州州牧比起一朝掌權的董卓還是要聰明得多的。
在他迎接使者入成都的時候,他一面表露出了自己的州牧威儀,一面又在言談之間表現出了對長安朝廷的示好。
在劉焉的話中他提到,在前年年末,董卓還占據長安的時候,益州州中的從事賈龍和犍為郡的太守任岐自稱將軍,在犍為的東界聚集吏民數千人,意圖進攻於他,以圖拿下益州之後與董卓結盟,好在被他領兵攻破。
如今長安那邊乃是大有平定亂相之態的朝廷,他這頭的州中,大概就不會有這麽多麻煩事了。
他年紀也不算太小了,便為大漢守著這片邊地疆土就好。
因今日天色已晚,齊周等人先按照劉焉所安排的那樣入住休息,等到過幾日,他將觀禮宣旨大將軍敕封的人都召集過來,再行宣旨也不遲。
“這位益州牧好像並沒有我所想的傲慢。”在踏入驛館後,齊周朝著“李蒙”說道。
他固然覺得被喬琰委任著同行過來的這位好像不太靠譜,總還是要跟人家搭上兩句話的,畢竟難保就是將來在一處做事的同僚。
齊周原本還覺得,劉焉這位搶先一步提出重啟州牧制度的人,應當是個梟雄人物,或許接旨歸接旨,還是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的。
但劉焉似乎很符合這片益州土地給他的印象。
如今還算是冬日,四野之間無有繁花春樹,不過氣溫要比長安高出不少,更別說是幽州那種苦寒之地。
這劉焉也得算是和善可親之輩。
“李蒙”含糊地回道:“誰說不是呢?”
至於這個判斷有沒有出錯,和他這個來益州游覽長見識的人可沒有關系。
且不說益州這邊李儒和劉焉在齊周面前的過招,在荀悅響應了征召入朝,崔鈞從並州趕來後,喬琰所倡議發起的法令變更調整,隨同田耕前的籌備工作,以及弘文館那邊的招募工作同時開展了起來。
春耕季節到來之後忙的是三州的百姓,春耕到來之前,忙的則是這些官員。
長安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只知道喬琰在行軍打仗上的本事很高,跟她在政務上的合作卻很少。
如今倒是正面領教了一番。
這位喬侯該怎麽說呢……
在長安的元月氣氛未盡之際,她就已表現出了一派“人才挖一挖總是能有的,時間擠一擠也總是能有的”這種態度,不斷將人力和時間成本投入到她劃定的三線並行之中。
這種可用之人都給投入工作崗位的態度,讓先行拜謁過了天子後前來拜訪她的河南尹司馬防,在這出拜訪之後的五日內,就將自己的長子司馬朗給送到了太常卿做事。
但事實上,眼下的情況叫做五線並行可能要更合適得多。
身在並州的馬鈞已經按照喬琰去信一封中所說的那樣,開始對神臂弓展開研究。
按照喬琰的想法就是,既然蹶張弩的存在已經被其他各方獲知了,她能憑借著這種移動不易的武器發揮出的優勢就會大幅度削弱。
所以她不能還停留在原地。
穩固的炮臺提升了,是不是就應該轉向靈活射擊了?
另一方面,並州的樂平書院已經在年假之後重新開學,繼續喬琰以十年為周期的人才培養。
同時開展著樂平月報的文化傳播工作。
這種驚人的效率,讓王允黃琬等人都理解了,為何並州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入涼州入關中,最終達成兵定長安的結果。
但同時,並州出身的官員在養生方面的行動也讓他們嘆為觀止。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居大司農的程昱。
喬琰也從中推動了一手,以防有些人身兼數職,在這春日未到的時候就忙碌病倒了。
華佗本人暫時還不可能從並州轉入長安,改為替這些官員做定期的身體檢查。
這和華佗的行醫志向是有沖突的。
但自他來到樂平,在喬琰的提議下開始整理《備急方》這樣的東西,卻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雖還不能說與原版的《肘後備急方》去比較病癥記載的完整,但其中關於各類生活中常見病癥的調理、疾病的預防,以及提高身體素質的養生手段,都已經有了個可初步推廣的框架。
也很快以成文的方式給這些關中官員人手發放了一本。
拿到此物的荀悅朝著來給他送此物的荀彧看去,神情中有一瞬的無語。
荀悅和荀攸的外表是有點像的,他也不喜歡說話,故而在早前過起了隱居生活,現在能被喬琰請到長安來,倒不是喬琰一通對法令和民生的前景規劃將他給說動,而是因為荀爽荀彧和荀攸都對喬琰的行事表現出了認可。
不過這位“性沈靜,美姿容”的荀氏子弟,現在有點懷疑,他們這祖孫三輩是不是都對喬琰的認知還不夠完備。
但局勢如此,民生如此,非要荀悅說的話,他也寧可多做一些事,起碼要比早前宦官當道、士人無有出路的情況好了不知多少。
他只是忍不住跟荀彧調侃道:“我現在算是知道,你們為何要極力建議我前來了。”
因為喬琰的想法太多了,她本人又太有行動力,為了讓這些措施落成,總得挖掘出更多的人填補進崗位中。
和荀悅有同樣想法的是陳群。
陳氏有“三君”美名在外的是他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並不是他本人。
律令這個東西說起來簡單,制定起來很瑣碎,因其關系到賞罰執行,負責掌管此事的也最好是天子心腹,現在卻讓他成為了其中一員。
這很難不讓他懷疑,是知道他有多少本事的父親直接把他給賣了。
可惜這種猜測顯然不適合去當面問陳紀,陳群最多也就是在辦事的時候心中嘀咕了兩句。
何況如今這幅長安城中欣欣向榮的景象,令有真材實料之人在忙碌之餘也只覺心中歡喜就是了。
再者說來,喬琰的事務安排除卻極個別的情況之外,也只集中在成年人身上。
比如說在前來觀看天子登基典禮的樂平潛力股中,和荀彧有過一段師徒關系的諸葛亮,就在得到了喬琰的準允後參觀過一陣長安農事項目的籌備,也在從中參與了幾日。
但即便喬琰看得出他在其中的潛力,也沒打算讓他直接從實踐操作開始,而是把人丟去弘文館旁聽那邊的辯論會和各方士人的展示環節了。
開拓見識可以,直接上工就不必了。
再過幾日就讓他回樂平繼續讀書去。
反正那些各個派系的士人大多是拔出一個帶起一群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喬琰還不至於到真在內政崗位上缺人的地步。
真要說的話,她缺的是技術型人才。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像是馬鈞和畢嵐這樣的,實在是不務正業得很。
可喬琰始終奉行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深知,這種人才發揮出來的作用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
只可惜,能留在記載上被她挖掘出來的少之又少。
她也只能寄希望於隨著樂平的數學發展,馬鈞能培養出更多弟子,能暫時緩解她的燃眉之急。
然而這還不夠。
計算不意味著創新,所以她還需要通過獎勵開創者來不斷尋找潛力股。
想到這裏,她就忍不住往黃月英的方向看了一眼。
這孩子到底什麽時候能學成呢?
這會兒因為喬琰意圖將樂平月刊的數量擴張,送到關中的緣故,昭姬的人手不足,黃月英繼續留在此地幫起了忙。
大概是因為精神專註的緣故,她並未留意到同在此地的喬琰投過來的希冀眼神。
奈何並不存在時光機這種東西,喬琰也只能等著她們慢慢長成。
蔡昭姬忽然在此時開口問了句,打斷了喬琰的沈思。
她問道:“說起來,君侯今年有給鄴城朝廷那邊送年禮嗎?”
呂令雎也在此地,正跟黃月英在旁邊一起整理月刊,一聽到這種八卦問題,她忍不住探出了腦袋。
反正這種問題,看的一般來說是別人的笑話,又不是君侯的。
所以她這也不能算是什麽不合適的舉動。反而……反而還應該叫做努力向君侯學習,以後可以效仿她打擊對手的方式。
喬琰收回了思緒,回道:“送當然是送了,但是也算不上年禮。”
此前她需要給劉辯送年禮,相當於是在對外表示——
在劉宏所遺留下來的兩個兒子中,她選擇了劉協。但對劉辯,她以尊敬其為弘農王的說法,依然留有一部分的移情和尊奉之念。
然而今年,她出於時勢的考慮將劉虞給送上了皇位,以圖能在劉協失蹤之後維系民生安定。
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她將進一步將鄴城視為偽朝。
在這種局勢下,她當然不再適合和弘農王保持“藕斷絲連”的狀態,以防這種對對方的尊重,反而會成為長安城中有人發起指責的理由。
她一向很嚴謹的。
畢竟她現在尊奉的天子,若是要跟劉協劉辯去算什麽血緣關系,那可真是有點太遠了。
炎漢四百年所發展出的漢室宗親多得很,像是劉焉這樣的,若非他本身有實力也有地位,其實更大的可能還是在漢朝宗室之中成為一個沒多大存在感的一員。
她接著說道:“若說這個是年禮,還不如說這是一封戰書。”
“我們這頭改元建安,那頭便自稱永漢,可天下不可能永遠都有兩個大漢,自然是該在這種時候宣戰的。”
“弘農王為孝靈皇帝遺脈,漢室正統宗親,以陛下之仁厚,勢必不會將其趕盡殺絕。故而我這年禮便只表達一番他將來會成為我等手下敗將,成為我方的一份子就是了。”
“又有先帝托我以清君側之職,我也算弘農王半個長輩……”
喬琰說到這裏,從腰間的佩囊中摸出了一枚銅幣。
這枚銅幣並沒有尋常五銖錢的方口,上面也自然沒有“五銖”的字樣,而是雕刻著長安城並秦嶺的圖樣,也正是今年的壓勝錢。
“我送了他一枚此物,和一份樂平月報合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焉雖然有野心,但也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他先前那大司馬位置,頂多就是因為,當時幽州那邊劉虞表現出的態度不符合董卓的訴求,董卓為了表現出對漢室宗親的看重,才轉而對他給出了這樣的尊號。
可非要深究的話,董卓所能掌握的地盤,可能還沒有劉焉本人所掌握的益州更大。
要不是還有那樣一批覺得劉協才是正統的老臣,又要不是彼時還有喬琰這個試圖進攻長安奪回天子的外患,劉協的天子之名大概不會有這麽明確,劉焉的大司馬含金量也要打個對折。
但在長安朝廷重新建立之後,他們若是還肯給劉焉一個高位,比如說在這出消息中所說的大將軍位置——
這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長安朝廷已占據三州,比起董卓來說更有實權朝廷的意味。
那鄴城朝廷倒是也有冀州青州,現在還多了個外附著的公孫瓚,同樣是三州。
然而此三州非彼三州。
劉焉一面希望這兩頭的“三州”打起來,讓他因身居天子之氣所在而從中獲利,一面也知道,現在不是得罪喬琰的時候,若是長安這頭給了他一個名號,他合該順坡下驢地接下來。
大將軍這個名號就更好了!
這意味著,這要麽是劉虞這位新任天子對喬琰的提防鉗制,要麽就是長安朝廷在需要重視他這位益州牧上,達成了明確的共識。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劉焉來說都得算是個好消息。
出於利益的考慮,劉焉當然更希望是前者。
兩漢權臣和天子之間的關系向來微妙,權臣能得到善終的少之又少,何況現在還是權臣年少天子年長的狀態,這種組合簡直前所未有。
劉焉怎麽想都覺得,是該當出點什麽事的。
比起被盧夫人說成是大禍將至的自己,顯然還是長安那邊生亂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現在倒不是計較此事的時候,還是先迎接前來敕封的使者為好。
正如李儒所猜測的那樣,劉焉還不至於犯渾到將自己的野心袒露在使者面前。
他也打定了主意要在使者的面前拿出一派體面的樣子。
故而他一面讓人往益州南部的犍為、越巂、牂牁幾郡太守去信,令其務必不可讓那些南蠻在近日生亂,一面又讓人將他的擺設與儀仗中有所僭越的東西都給盡數收斂起來。
他雖然不知道,他和董扶之間的“益州有天子氣”交談,因為小道消息的緣故被喬琰獲知,而後轉告給了李儒,他在此時也沒敢懈怠。
在漢中的使者前來之時,他擺出的正是一副合格的州牧形象。
李儒打量著劉焉的一舉一動。
這位益州州牧比起一朝掌權的董卓還是要聰明得多的。
在他迎接使者入成都的時候,他一面表露出了自己的州牧威儀,一面又在言談之間表現出了對長安朝廷的示好。
在劉焉的話中他提到,在前年年末,董卓還占據長安的時候,益州州中的從事賈龍和犍為郡的太守任岐自稱將軍,在犍為的東界聚集吏民數千人,意圖進攻於他,以圖拿下益州之後與董卓結盟,好在被他領兵攻破。
如今長安那邊乃是大有平定亂相之態的朝廷,他這頭的州中,大概就不會有這麽多麻煩事了。
他年紀也不算太小了,便為大漢守著這片邊地疆土就好。
因今日天色已晚,齊周等人先按照劉焉所安排的那樣入住休息,等到過幾日,他將觀禮宣旨大將軍敕封的人都召集過來,再行宣旨也不遲。
“這位益州牧好像並沒有我所想的傲慢。”在踏入驛館後,齊周朝著“李蒙”說道。
他固然覺得被喬琰委任著同行過來的這位好像不太靠譜,總還是要跟人家搭上兩句話的,畢竟難保就是將來在一處做事的同僚。
齊周原本還覺得,劉焉這位搶先一步提出重啟州牧制度的人,應當是個梟雄人物,或許接旨歸接旨,還是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的。
但劉焉似乎很符合這片益州土地給他的印象。
如今還算是冬日,四野之間無有繁花春樹,不過氣溫要比長安高出不少,更別說是幽州那種苦寒之地。
這劉焉也得算是和善可親之輩。
“李蒙”含糊地回道:“誰說不是呢?”
至於這個判斷有沒有出錯,和他這個來益州游覽長見識的人可沒有關系。
且不說益州這邊李儒和劉焉在齊周面前的過招,在荀悅響應了征召入朝,崔鈞從並州趕來後,喬琰所倡議發起的法令變更調整,隨同田耕前的籌備工作,以及弘文館那邊的招募工作同時開展了起來。
春耕季節到來之後忙的是三州的百姓,春耕到來之前,忙的則是這些官員。
長安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只知道喬琰在行軍打仗上的本事很高,跟她在政務上的合作卻很少。
如今倒是正面領教了一番。
這位喬侯該怎麽說呢……
在長安的元月氣氛未盡之際,她就已表現出了一派“人才挖一挖總是能有的,時間擠一擠也總是能有的”這種態度,不斷將人力和時間成本投入到她劃定的三線並行之中。
這種可用之人都給投入工作崗位的態度,讓先行拜謁過了天子後前來拜訪她的河南尹司馬防,在這出拜訪之後的五日內,就將自己的長子司馬朗給送到了太常卿做事。
但事實上,眼下的情況叫做五線並行可能要更合適得多。
身在並州的馬鈞已經按照喬琰去信一封中所說的那樣,開始對神臂弓展開研究。
按照喬琰的想法就是,既然蹶張弩的存在已經被其他各方獲知了,她能憑借著這種移動不易的武器發揮出的優勢就會大幅度削弱。
所以她不能還停留在原地。
穩固的炮臺提升了,是不是就應該轉向靈活射擊了?
另一方面,並州的樂平書院已經在年假之後重新開學,繼續喬琰以十年為周期的人才培養。
同時開展著樂平月報的文化傳播工作。
這種驚人的效率,讓王允黃琬等人都理解了,為何並州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入涼州入關中,最終達成兵定長安的結果。
但同時,並州出身的官員在養生方面的行動也讓他們嘆為觀止。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居大司農的程昱。
喬琰也從中推動了一手,以防有些人身兼數職,在這春日未到的時候就忙碌病倒了。
華佗本人暫時還不可能從並州轉入長安,改為替這些官員做定期的身體檢查。
這和華佗的行醫志向是有沖突的。
但自他來到樂平,在喬琰的提議下開始整理《備急方》這樣的東西,卻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雖還不能說與原版的《肘後備急方》去比較病癥記載的完整,但其中關於各類生活中常見病癥的調理、疾病的預防,以及提高身體素質的養生手段,都已經有了個可初步推廣的框架。
也很快以成文的方式給這些關中官員人手發放了一本。
拿到此物的荀悅朝著來給他送此物的荀彧看去,神情中有一瞬的無語。
荀悅和荀攸的外表是有點像的,他也不喜歡說話,故而在早前過起了隱居生活,現在能被喬琰請到長安來,倒不是喬琰一通對法令和民生的前景規劃將他給說動,而是因為荀爽荀彧和荀攸都對喬琰的行事表現出了認可。
不過這位“性沈靜,美姿容”的荀氏子弟,現在有點懷疑,他們這祖孫三輩是不是都對喬琰的認知還不夠完備。
但局勢如此,民生如此,非要荀悅說的話,他也寧可多做一些事,起碼要比早前宦官當道、士人無有出路的情況好了不知多少。
他只是忍不住跟荀彧調侃道:“我現在算是知道,你們為何要極力建議我前來了。”
因為喬琰的想法太多了,她本人又太有行動力,為了讓這些措施落成,總得挖掘出更多的人填補進崗位中。
和荀悅有同樣想法的是陳群。
陳氏有“三君”美名在外的是他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並不是他本人。
律令這個東西說起來簡單,制定起來很瑣碎,因其關系到賞罰執行,負責掌管此事的也最好是天子心腹,現在卻讓他成為了其中一員。
這很難不讓他懷疑,是知道他有多少本事的父親直接把他給賣了。
可惜這種猜測顯然不適合去當面問陳紀,陳群最多也就是在辦事的時候心中嘀咕了兩句。
何況如今這幅長安城中欣欣向榮的景象,令有真材實料之人在忙碌之餘也只覺心中歡喜就是了。
再者說來,喬琰的事務安排除卻極個別的情況之外,也只集中在成年人身上。
比如說在前來觀看天子登基典禮的樂平潛力股中,和荀彧有過一段師徒關系的諸葛亮,就在得到了喬琰的準允後參觀過一陣長安農事項目的籌備,也在從中參與了幾日。
但即便喬琰看得出他在其中的潛力,也沒打算讓他直接從實踐操作開始,而是把人丟去弘文館旁聽那邊的辯論會和各方士人的展示環節了。
開拓見識可以,直接上工就不必了。
再過幾日就讓他回樂平繼續讀書去。
反正那些各個派系的士人大多是拔出一個帶起一群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喬琰還不至於到真在內政崗位上缺人的地步。
真要說的話,她缺的是技術型人才。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像是馬鈞和畢嵐這樣的,實在是不務正業得很。
可喬琰始終奉行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深知,這種人才發揮出來的作用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
只可惜,能留在記載上被她挖掘出來的少之又少。
她也只能寄希望於隨著樂平的數學發展,馬鈞能培養出更多弟子,能暫時緩解她的燃眉之急。
然而這還不夠。
計算不意味著創新,所以她還需要通過獎勵開創者來不斷尋找潛力股。
想到這裏,她就忍不住往黃月英的方向看了一眼。
這孩子到底什麽時候能學成呢?
這會兒因為喬琰意圖將樂平月刊的數量擴張,送到關中的緣故,昭姬的人手不足,黃月英繼續留在此地幫起了忙。
大概是因為精神專註的緣故,她並未留意到同在此地的喬琰投過來的希冀眼神。
奈何並不存在時光機這種東西,喬琰也只能等著她們慢慢長成。
蔡昭姬忽然在此時開口問了句,打斷了喬琰的沈思。
她問道:“說起來,君侯今年有給鄴城朝廷那邊送年禮嗎?”
呂令雎也在此地,正跟黃月英在旁邊一起整理月刊,一聽到這種八卦問題,她忍不住探出了腦袋。
反正這種問題,看的一般來說是別人的笑話,又不是君侯的。
所以她這也不能算是什麽不合適的舉動。反而……反而還應該叫做努力向君侯學習,以後可以效仿她打擊對手的方式。
喬琰收回了思緒,回道:“送當然是送了,但是也算不上年禮。”
此前她需要給劉辯送年禮,相當於是在對外表示——
在劉宏所遺留下來的兩個兒子中,她選擇了劉協。但對劉辯,她以尊敬其為弘農王的說法,依然留有一部分的移情和尊奉之念。
然而今年,她出於時勢的考慮將劉虞給送上了皇位,以圖能在劉協失蹤之後維系民生安定。
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她將進一步將鄴城視為偽朝。
在這種局勢下,她當然不再適合和弘農王保持“藕斷絲連”的狀態,以防這種對對方的尊重,反而會成為長安城中有人發起指責的理由。
她一向很嚴謹的。
畢竟她現在尊奉的天子,若是要跟劉協劉辯去算什麽血緣關系,那可真是有點太遠了。
炎漢四百年所發展出的漢室宗親多得很,像是劉焉這樣的,若非他本身有實力也有地位,其實更大的可能還是在漢朝宗室之中成為一個沒多大存在感的一員。
她接著說道:“若說這個是年禮,還不如說這是一封戰書。”
“我們這頭改元建安,那頭便自稱永漢,可天下不可能永遠都有兩個大漢,自然是該在這種時候宣戰的。”
“弘農王為孝靈皇帝遺脈,漢室正統宗親,以陛下之仁厚,勢必不會將其趕盡殺絕。故而我這年禮便只表達一番他將來會成為我等手下敗將,成為我方的一份子就是了。”
“又有先帝托我以清君側之職,我也算弘農王半個長輩……”
喬琰說到這裏,從腰間的佩囊中摸出了一枚銅幣。
這枚銅幣並沒有尋常五銖錢的方口,上面也自然沒有“五銖”的字樣,而是雕刻著長安城並秦嶺的圖樣,也正是今年的壓勝錢。
“我送了他一枚此物,和一份樂平月報合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