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羌漢語言
關燈
小
中
大
第173章 羌漢語言
這到底算不算涼州的長治久安之策,劉虞是不太清楚。
但他看得明白,喬琰一面說這是不情之請,一面卻已經對此打定了主意。
他又聽喬琰說道:“涼州羌人雜居於多地,卻與漢人並未徹底語言相通,哪怕是燒當羌這種習性已極接近我大漢子民的,也大多用的是其內部的語言。”
這些羌人多以湟中和大小榆谷一帶為居住起源之地。
而如今仍有參狼羌、白馬羌和燒當羌的大支生存在那裏。
因那地方上通青藏高原,所以羌人的語言其實是藏語的一種分支。
劉虞跟著喬琰繼續順著田壟往前走,聽她繼續說道:“不知道劉幽州有沒有註意過,如今大漢涼州、益州之地均有羌人,但其語言是不同的。”
在聽她這麽說的時候,劉虞眼角的餘光難以避免地看到周圍。
雖目之所及中的畫面裏,多是種植桑樹所挖掘的一個個深坑,讓最外圍的一圈看起來像是千瘡百孔的樣子,但往來之間的漢羌教化場面,還是讓人下意識地卸去了幾分心防。
劉虞回道:“願聞其詳。不過說來,喬並州為何不以本地漢民來行此政令傳達之事?昔年姑臧城中曾設胡市,要想找出些通曉羌胡語言的應當不難。”
喬琰搖了搖頭,“這些人的數量不多,哪怕是韓遂此人在金城起兵,將軍令下達給羌人部落,也是通過其族中的首領的。這也意味著他們依然是一個完整的勢力,一旦要興兵作亂,想要勸服其中的一支都無法做到。”
“這是其一。”
“至於為何不讓涼州漢民去學習羌人語言,而是想勞煩隨同劉幽州一並前來涼州的人手,便與我說到的南北羌語差異有關。”
喬琰領著劉虞在一支白馬羌參與勞作的隊伍邊上停駐了一陣。
因劉虞自幽州而來,不乏與胡人打交道,此時也下意識地聽起了這些羌人的對話。
這是一種和他先前接觸的胡人不同種的語言,他聽不懂這些人話中的意思,但他陡然意識到,這些人和高平城附近的羌人說話的模式是一致的,“北地羌語沒有聲調?”
這好像不是高平附近羌人單獨的情況。
喬琰回道:“對,而且北部羌人之間的語言差異比較小,只難在表現形式和結構需要記憶。”
這樣說來,劉虞就大概理解喬琰的想法了。
一種沒有聲調的語言,大大縮減了需要的記憶量,對曾經接受過盧植或者是荀爽教導、通曉文墨的學子來說,只要其記憶力不差,確實有快速記下的可能。
這些人曾經接受過教育,也自然知道要以何種方式來給羌民反過來教導漢人語言。
當然了,從理論上來說,置身於涼州環境下,接觸過羌人,本身也有些學問根底的,其實還有一批人。
便是那些北地豪族。
但當喬琰提到這個選擇的時候又說道:
“也不瞞劉幽州,這些北地豪族枉顧大漢信任,一有風浪便起兵響應之人不知凡幾,偏偏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維持涼州各郡的穩定,又不會對其尋根究底問責。哪怕他們之中有學問見地的不在少數,我也信不過將教導羌人這樣的事交托到他們手中。”
劉虞頷首:“我明白。”
他們反而很容易成為羌人的領導,那麽喬琰若是真想促成羌人的歸並,就不能對他們太過依賴。
喬琰道:“這便是我選擇那些學子士人為助力的緣由。我信得過盧公和荀公的人品,自然也信得過他們的弟子。”
這種信不信任的問題只能說是相對而言的。
在並州境內拿不出足夠人手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相對上來說的最優解罷了。
這些學子還不是涼州的本地人士,更讓喬琰多了個用他們的理由。
但喬琰沒必要將這種考量說出來,只是話鋒一轉,說道:“當然,我也不是白讓他們做工的。”
北地羌語再怎麽沒有音調,卻有著相當豐富的……按現在的話說應該叫做“覆輔音韻尾”的東西,語法表現形式相對覆雜。
她憑什麽讓這些人拿出埋頭苦讀的架勢,來將羌語學會,又反過來忍著羌人的多未開化,將漢語傳授給羌人呢?
光靠著說此舉有利於維持涼州地界上的太平,也順了他們要顧及盧植、荀爽性命的考慮,大概是不夠的。
讓他們在事成之後在涼州為官就更算了。
對武將來說,涼州官員的位置都很高危,歷年來已成定論,若非如此,傅燮擔任漢陽太守的位置,也不會是在得罪了宦官之後的“貶官”操作。
更遑論是他們這些文人。
起碼如今的涼州,和中原相比,還得算是個滿目瘡痍的狀態。
要讓他們拿出進學時候的動力辦事,總得拿出個合適的誘餌吊在前頭,驢子才能跑得更快。
她道:“劉幽州應當知道,早前洛陽之變,我與荀公定下了裏應外合的策略,荀公彼時執掌京師蘭臺,庇護了不少典籍,在令荀軍師協我作戰之餘,也將一部分藏書送與了我。”
“大儒蔡伯喈身在並州,早年間的藏書也多在我處,甚至他與其女蔡昭姬均擅記能背,又默出了不少典籍。這些藏書都以樂平侯紙記載,貯存於樂平書院內。”
“令這些士子平白勞累我也過意不去,我已讓人從並州送來了一部分書籍,置辦於武威郡府衙之中,隨書而來的還有一批樂平侯紙,可供給抄錄之用,若他們能完成當日的傳授之事,便可自來府衙抄錄書籍就學,您看如何?”
在喬琰說到這裏的時候,劉虞的臉上閃過了一瞬訝然。
他看得出來,喬琰可不是在跟他說笑。
可這個條件——
別說這些與他一並前來的學子會覺得優渥,在中原的其他士人,只怕也會為此所吸引紛至沓來!
也莫要說是他們了,就連劉虞都有一瞬間覺得,讓他來做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不行。
只不過是他還心心念念著幽州的情況,自知自己不會在此地久留罷了。
劉虞如實評價道:“此為大善之舉。”
這一舉措一出,涼州實在匱乏吸引力的狀況,無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等到那些羌人中有更多學會了漢話又會出現什麽局面呢?劉虞也不敢做出一個肯定的判斷。
總歸在喬琰並未做出什麽逾制之事的情況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穩固大漢的邊陲,以保涼州不會因為中央之亂而獨立出去。
這樣說來,劉虞便對她做不出任何的指摘。
也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只要學會羌語再反過來教導羌人漢話,便能獲得書籍閱覽和抄錄的機會”這一消息剛剛傳出,那些前來涼州的學子便當即湧來了郡府所在。
誰看了都得說一聲積極。
事實上他們這些人裏,並不是個個都因教導之恩而來的涼州。
大漢的舉孝廉制度,讓大多數沒有門路從仕升遷的人,會選擇養望求名。
那麽為恩師之命而攔一霸道之軍出征,算不算是一樁美談呢?
必然是算的。這是為師恩而舍命。
但人有利益權衡,此事無可厚非,就連喬琰自己也是在剛意識到自己穿來的是漢末之時,先選擇通過黃巾之亂來謀劃出一番能令她往後受益的名聲。
所以她並不會譴責於這些人的選擇,而是果斷地給他們安排下去了差事。
而在這些人隱晦的交談之中,她還聽到了個特別的消息。
“袁青州有意延請鄭公往鄴城一行,重新籌辦太學,但鄴城中的洛陽貴胄與河北士族具在,無有我等出頭的機會,反倒是這喬並州如此慷慨地給了我等抄書進學的機會,實不似我等來涼州之前所聽聞的那般可怖。”
喬琰還挺想聽聽她在傳聞之中到底是個什麽形象的,也不知道跟馬超的那個誤解比一比,到底是誰要更勝一籌,可惜這交談兩人中的另一人只回了句“是極”,也沒接著說下去。
不過這話中更讓她留意的,還是袁紹要邀請鄭玄入鄴城籌辦太學這件事。
太學……
若真讓他將這事情辦成了,對喬琰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鄴城和樂平之間也不過是被太行山脈阻斷而已,對於真心想要求學之人來說,這不是一段不可逾越的屏障。
若沒有幹擾的因素,在數年之後,以樂平書院為中心,又因為科學院的存在,她必然能將此地構建為一處文化中心。
就像戰亂之中,荊襄會因為相對太平的環境成為士人避難的場所一般,樂平也可以因為她喬琰的軍事力量以及太行山脈的存在而達到這樣的地位。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附近絕不能有一個皇室權威之下的太學!
她轉頭對著一旁的近侍說道:“去替我將奉孝請來。”
算計河西四郡的豪族暫時告一段落,馬騰和徐榮也已經將啟程朝著西域而去,先給郭嘉再找點事情做做!
與此同時,在荊州的長沙郡,一列列兵卒正在登上戰船。
南方的造船能力,還未曾經歷在後期水戰要求的督促之下所出現的種種變革。
但海上絲綢之路的走通,還是讓交州方面的船只優化傳到了長江以南更廣闊的地界上,其中就包括了長沙郡。
這些戰船看起來在結實耐用之餘也不乏美觀,便讓眼前的場面更有了一派盛大的景象。
孫堅看著自己面前的這一串船隊和整裝待發的兵員,眼神中也滿是躊躇壯志。
這便是他在這一年中於長沙郡中訓練出的兵將!
兵是強兵,將是良將。
與他一道參與討董之戰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可都是與他一道出生入死的悍將!
而此刻登船的隊伍中,尤顯英姿勃發的,正是他的長子孫策。
見朱儁前來給他送行,他連忙迎了上去,“朱將軍前日有感風寒,何必出來走動。我早先已與您說過,您參與到攻伐長安之戰便已是足夠了,這荊州劉表,有我出手拿下便是。除了伯符與我一道出征外,我妻兒都留於長沙,還需朱將軍為我看護一二。”
“我現在可不算是將軍。”朱儁擺了擺手,“一晃你我相識都已有七年了,你還是當年那個樣子。”
朱儁說的“那個樣子”可不全然是褒義的意思,他緊跟著說道:“我時常為此而覺憂心,又想著你既能以力破敵,倒也算不得是什麽事。不過嘛凡事還是小心為上。”
孫堅笑道:“朱將軍且放心吧。我等昔日一道攻南陽黃巾,那宛城的城頭還是我孫堅頭一個登上去的。從長沙往南陽郡的這段路,我也於討董之時走過,對沿路之地再熟悉不過。”
孫堅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荊州對孫堅來說,並不是個陌生地界。
他如今麾下聚攏的兵卒,也都是盡心效命於他的忠義之輩,又經過了一年有餘的出戰準備,更多了勝算。
誰能戰勝這樣的一支虎狼之師呢?
起碼劉表不像是有這個本事!
朱儁回道:“好啊!那我便等你凱旋的消息了!”
孫堅大步朝著為首的船只走去,這按劍而行的虎步雄視,讓人實不難看出他志在必得的決心。
在登船後,他便拔劍北指,高聲喝道:“眾將士,隨我出戰!且看那賊子劉表有何本事阻攔我等!”
隨著他話音落下,這雖不至舳艫千裏的排場,卻也有舟船橫江之勢的長沙大軍當即分作了兩隊。
一路向北,直接橫渡長江撲向雲夢澤。
一路向東,在行抵漢水與長江的交界之處轉道,繼續維持著水路進軍的架勢。
夏秋兩季正是漢江漲水之時,這些船只又因為運送的是軍糧,吃水不深,還可保持航行,這無疑是降低了孫堅陸上行軍的運糧負擔。
所以他只需要領軍穿行過雲夢澤後,與船隊在竟陵會師便可。
隨後船走水道,人走陸路,順漢水北上,襄陽便不遠了!
劉表倒也不算是個庸才,對他的這等盤算心知肚明。
那駐守於江夏的黃祖,先是派出了小股騎兵在雲夢澤中騷擾作戰,意圖達成疲兵的效果,又在華容道設下了伏兵,而後便在竟陵鋪開了應戰的隊伍。
在孫堅得報的消息裏,此人甚至在漢水之上橫江鐵索,以防他的水路進軍。
可孫堅正如他跟朱儁所說的那樣,對這些地形他都堪稱了如指掌,又如何會被黃祖的這些小小花招給阻斷了去路!
竟陵城外,黃祖所聚攏起來的大軍竟在孫堅所率領的先頭部隊沖撞之下,便被打了個四散奔逃,根本沒等到大軍交鋒的那一刻。
在對面潰逃的敵軍中,孫堅一眼便看到了黃祖的蹤影。
他毫不猶豫地率軍追擊了上去。
若讓這家夥在三番兩次地挑釁過後,還能全身而退渡過漢水,逃回江夏西陵郡治去,他便不叫孫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到底算不算涼州的長治久安之策,劉虞是不太清楚。
但他看得明白,喬琰一面說這是不情之請,一面卻已經對此打定了主意。
他又聽喬琰說道:“涼州羌人雜居於多地,卻與漢人並未徹底語言相通,哪怕是燒當羌這種習性已極接近我大漢子民的,也大多用的是其內部的語言。”
這些羌人多以湟中和大小榆谷一帶為居住起源之地。
而如今仍有參狼羌、白馬羌和燒當羌的大支生存在那裏。
因那地方上通青藏高原,所以羌人的語言其實是藏語的一種分支。
劉虞跟著喬琰繼續順著田壟往前走,聽她繼續說道:“不知道劉幽州有沒有註意過,如今大漢涼州、益州之地均有羌人,但其語言是不同的。”
在聽她這麽說的時候,劉虞眼角的餘光難以避免地看到周圍。
雖目之所及中的畫面裏,多是種植桑樹所挖掘的一個個深坑,讓最外圍的一圈看起來像是千瘡百孔的樣子,但往來之間的漢羌教化場面,還是讓人下意識地卸去了幾分心防。
劉虞回道:“願聞其詳。不過說來,喬並州為何不以本地漢民來行此政令傳達之事?昔年姑臧城中曾設胡市,要想找出些通曉羌胡語言的應當不難。”
喬琰搖了搖頭,“這些人的數量不多,哪怕是韓遂此人在金城起兵,將軍令下達給羌人部落,也是通過其族中的首領的。這也意味著他們依然是一個完整的勢力,一旦要興兵作亂,想要勸服其中的一支都無法做到。”
“這是其一。”
“至於為何不讓涼州漢民去學習羌人語言,而是想勞煩隨同劉幽州一並前來涼州的人手,便與我說到的南北羌語差異有關。”
喬琰領著劉虞在一支白馬羌參與勞作的隊伍邊上停駐了一陣。
因劉虞自幽州而來,不乏與胡人打交道,此時也下意識地聽起了這些羌人的對話。
這是一種和他先前接觸的胡人不同種的語言,他聽不懂這些人話中的意思,但他陡然意識到,這些人和高平城附近的羌人說話的模式是一致的,“北地羌語沒有聲調?”
這好像不是高平附近羌人單獨的情況。
喬琰回道:“對,而且北部羌人之間的語言差異比較小,只難在表現形式和結構需要記憶。”
這樣說來,劉虞就大概理解喬琰的想法了。
一種沒有聲調的語言,大大縮減了需要的記憶量,對曾經接受過盧植或者是荀爽教導、通曉文墨的學子來說,只要其記憶力不差,確實有快速記下的可能。
這些人曾經接受過教育,也自然知道要以何種方式來給羌民反過來教導漢人語言。
當然了,從理論上來說,置身於涼州環境下,接觸過羌人,本身也有些學問根底的,其實還有一批人。
便是那些北地豪族。
但當喬琰提到這個選擇的時候又說道:
“也不瞞劉幽州,這些北地豪族枉顧大漢信任,一有風浪便起兵響應之人不知凡幾,偏偏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維持涼州各郡的穩定,又不會對其尋根究底問責。哪怕他們之中有學問見地的不在少數,我也信不過將教導羌人這樣的事交托到他們手中。”
劉虞頷首:“我明白。”
他們反而很容易成為羌人的領導,那麽喬琰若是真想促成羌人的歸並,就不能對他們太過依賴。
喬琰道:“這便是我選擇那些學子士人為助力的緣由。我信得過盧公和荀公的人品,自然也信得過他們的弟子。”
這種信不信任的問題只能說是相對而言的。
在並州境內拿不出足夠人手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相對上來說的最優解罷了。
這些學子還不是涼州的本地人士,更讓喬琰多了個用他們的理由。
但喬琰沒必要將這種考量說出來,只是話鋒一轉,說道:“當然,我也不是白讓他們做工的。”
北地羌語再怎麽沒有音調,卻有著相當豐富的……按現在的話說應該叫做“覆輔音韻尾”的東西,語法表現形式相對覆雜。
她憑什麽讓這些人拿出埋頭苦讀的架勢,來將羌語學會,又反過來忍著羌人的多未開化,將漢語傳授給羌人呢?
光靠著說此舉有利於維持涼州地界上的太平,也順了他們要顧及盧植、荀爽性命的考慮,大概是不夠的。
讓他們在事成之後在涼州為官就更算了。
對武將來說,涼州官員的位置都很高危,歷年來已成定論,若非如此,傅燮擔任漢陽太守的位置,也不會是在得罪了宦官之後的“貶官”操作。
更遑論是他們這些文人。
起碼如今的涼州,和中原相比,還得算是個滿目瘡痍的狀態。
要讓他們拿出進學時候的動力辦事,總得拿出個合適的誘餌吊在前頭,驢子才能跑得更快。
她道:“劉幽州應當知道,早前洛陽之變,我與荀公定下了裏應外合的策略,荀公彼時執掌京師蘭臺,庇護了不少典籍,在令荀軍師協我作戰之餘,也將一部分藏書送與了我。”
“大儒蔡伯喈身在並州,早年間的藏書也多在我處,甚至他與其女蔡昭姬均擅記能背,又默出了不少典籍。這些藏書都以樂平侯紙記載,貯存於樂平書院內。”
“令這些士子平白勞累我也過意不去,我已讓人從並州送來了一部分書籍,置辦於武威郡府衙之中,隨書而來的還有一批樂平侯紙,可供給抄錄之用,若他們能完成當日的傳授之事,便可自來府衙抄錄書籍就學,您看如何?”
在喬琰說到這裏的時候,劉虞的臉上閃過了一瞬訝然。
他看得出來,喬琰可不是在跟他說笑。
可這個條件——
別說這些與他一並前來的學子會覺得優渥,在中原的其他士人,只怕也會為此所吸引紛至沓來!
也莫要說是他們了,就連劉虞都有一瞬間覺得,讓他來做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不行。
只不過是他還心心念念著幽州的情況,自知自己不會在此地久留罷了。
劉虞如實評價道:“此為大善之舉。”
這一舉措一出,涼州實在匱乏吸引力的狀況,無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等到那些羌人中有更多學會了漢話又會出現什麽局面呢?劉虞也不敢做出一個肯定的判斷。
總歸在喬琰並未做出什麽逾制之事的情況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穩固大漢的邊陲,以保涼州不會因為中央之亂而獨立出去。
這樣說來,劉虞便對她做不出任何的指摘。
也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只要學會羌語再反過來教導羌人漢話,便能獲得書籍閱覽和抄錄的機會”這一消息剛剛傳出,那些前來涼州的學子便當即湧來了郡府所在。
誰看了都得說一聲積極。
事實上他們這些人裏,並不是個個都因教導之恩而來的涼州。
大漢的舉孝廉制度,讓大多數沒有門路從仕升遷的人,會選擇養望求名。
那麽為恩師之命而攔一霸道之軍出征,算不算是一樁美談呢?
必然是算的。這是為師恩而舍命。
但人有利益權衡,此事無可厚非,就連喬琰自己也是在剛意識到自己穿來的是漢末之時,先選擇通過黃巾之亂來謀劃出一番能令她往後受益的名聲。
所以她並不會譴責於這些人的選擇,而是果斷地給他們安排下去了差事。
而在這些人隱晦的交談之中,她還聽到了個特別的消息。
“袁青州有意延請鄭公往鄴城一行,重新籌辦太學,但鄴城中的洛陽貴胄與河北士族具在,無有我等出頭的機會,反倒是這喬並州如此慷慨地給了我等抄書進學的機會,實不似我等來涼州之前所聽聞的那般可怖。”
喬琰還挺想聽聽她在傳聞之中到底是個什麽形象的,也不知道跟馬超的那個誤解比一比,到底是誰要更勝一籌,可惜這交談兩人中的另一人只回了句“是極”,也沒接著說下去。
不過這話中更讓她留意的,還是袁紹要邀請鄭玄入鄴城籌辦太學這件事。
太學……
若真讓他將這事情辦成了,對喬琰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鄴城和樂平之間也不過是被太行山脈阻斷而已,對於真心想要求學之人來說,這不是一段不可逾越的屏障。
若沒有幹擾的因素,在數年之後,以樂平書院為中心,又因為科學院的存在,她必然能將此地構建為一處文化中心。
就像戰亂之中,荊襄會因為相對太平的環境成為士人避難的場所一般,樂平也可以因為她喬琰的軍事力量以及太行山脈的存在而達到這樣的地位。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附近絕不能有一個皇室權威之下的太學!
她轉頭對著一旁的近侍說道:“去替我將奉孝請來。”
算計河西四郡的豪族暫時告一段落,馬騰和徐榮也已經將啟程朝著西域而去,先給郭嘉再找點事情做做!
與此同時,在荊州的長沙郡,一列列兵卒正在登上戰船。
南方的造船能力,還未曾經歷在後期水戰要求的督促之下所出現的種種變革。
但海上絲綢之路的走通,還是讓交州方面的船只優化傳到了長江以南更廣闊的地界上,其中就包括了長沙郡。
這些戰船看起來在結實耐用之餘也不乏美觀,便讓眼前的場面更有了一派盛大的景象。
孫堅看著自己面前的這一串船隊和整裝待發的兵員,眼神中也滿是躊躇壯志。
這便是他在這一年中於長沙郡中訓練出的兵將!
兵是強兵,將是良將。
與他一道參與討董之戰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可都是與他一道出生入死的悍將!
而此刻登船的隊伍中,尤顯英姿勃發的,正是他的長子孫策。
見朱儁前來給他送行,他連忙迎了上去,“朱將軍前日有感風寒,何必出來走動。我早先已與您說過,您參與到攻伐長安之戰便已是足夠了,這荊州劉表,有我出手拿下便是。除了伯符與我一道出征外,我妻兒都留於長沙,還需朱將軍為我看護一二。”
“我現在可不算是將軍。”朱儁擺了擺手,“一晃你我相識都已有七年了,你還是當年那個樣子。”
朱儁說的“那個樣子”可不全然是褒義的意思,他緊跟著說道:“我時常為此而覺憂心,又想著你既能以力破敵,倒也算不得是什麽事。不過嘛凡事還是小心為上。”
孫堅笑道:“朱將軍且放心吧。我等昔日一道攻南陽黃巾,那宛城的城頭還是我孫堅頭一個登上去的。從長沙往南陽郡的這段路,我也於討董之時走過,對沿路之地再熟悉不過。”
孫堅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荊州對孫堅來說,並不是個陌生地界。
他如今麾下聚攏的兵卒,也都是盡心效命於他的忠義之輩,又經過了一年有餘的出戰準備,更多了勝算。
誰能戰勝這樣的一支虎狼之師呢?
起碼劉表不像是有這個本事!
朱儁回道:“好啊!那我便等你凱旋的消息了!”
孫堅大步朝著為首的船只走去,這按劍而行的虎步雄視,讓人實不難看出他志在必得的決心。
在登船後,他便拔劍北指,高聲喝道:“眾將士,隨我出戰!且看那賊子劉表有何本事阻攔我等!”
隨著他話音落下,這雖不至舳艫千裏的排場,卻也有舟船橫江之勢的長沙大軍當即分作了兩隊。
一路向北,直接橫渡長江撲向雲夢澤。
一路向東,在行抵漢水與長江的交界之處轉道,繼續維持著水路進軍的架勢。
夏秋兩季正是漢江漲水之時,這些船只又因為運送的是軍糧,吃水不深,還可保持航行,這無疑是降低了孫堅陸上行軍的運糧負擔。
所以他只需要領軍穿行過雲夢澤後,與船隊在竟陵會師便可。
隨後船走水道,人走陸路,順漢水北上,襄陽便不遠了!
劉表倒也不算是個庸才,對他的這等盤算心知肚明。
那駐守於江夏的黃祖,先是派出了小股騎兵在雲夢澤中騷擾作戰,意圖達成疲兵的效果,又在華容道設下了伏兵,而後便在竟陵鋪開了應戰的隊伍。
在孫堅得報的消息裏,此人甚至在漢水之上橫江鐵索,以防他的水路進軍。
可孫堅正如他跟朱儁所說的那樣,對這些地形他都堪稱了如指掌,又如何會被黃祖的這些小小花招給阻斷了去路!
竟陵城外,黃祖所聚攏起來的大軍竟在孫堅所率領的先頭部隊沖撞之下,便被打了個四散奔逃,根本沒等到大軍交鋒的那一刻。
在對面潰逃的敵軍中,孫堅一眼便看到了黃祖的蹤影。
他毫不猶豫地率軍追擊了上去。
若讓這家夥在三番兩次地挑釁過後,還能全身而退渡過漢水,逃回江夏西陵郡治去,他便不叫孫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