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雛鳳清聲
關燈
小
中
大
第36章 雛鳳清聲
別說劉宏沒想到在洛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由此生出了興趣,就連喬琰都沒想到,她本是打算往那靈臺一行,見見大漢的天文官方機構的——這也算是因她曾經引用過的漢末天文學說而生出的興趣,非要說起來也能說是往大漢祭祀之地為祖父祈福。
卻沒想到會在路上被楊修給攔住。
現在的楊修又不是後來那個屢次揣度曹操想法,甚至留下了那個雞肋解釋的楊修楊德祖。
生於公元175年的楊修若是按照周歲計年,也就只有九歲而已。
他比喬琰還小一歲!
他何止是尚不曾有德祖這個在及冠之時才會有的字,更在這小兒垂髫之年還束著總角雙髻,頂著個觀音兜風帽,也不過是因為出自弘農楊氏,在上衣下裳的衣著上更酷似少年郎而非稚子,又在急步朝她走來的時候腳下現出的那雙照玉歧頭履也頗顯富貴之態而已。
僅此而已。
在他上來便自報家門後,喬琰的唇角微微一抽。
此前見到還只有二十多歲的劉備之時,喬琰便已不免有種奇怪的時間門混亂感,在見到只有九歲的楊修之時,這種感覺尤甚。
想想他後來因牽扯進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戰中,最後落了個被扣上罪名處死的結果,多可從中窺見,其人在行事作風的確少了些收斂。
當然,源自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兩方士族勢力的家世支撐,就連卞夫人都盛讚其“賢郎盛德熙妙,有蓋世文才”的才學傍身,楊修此人便是稍顯狂傲也著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麽問題。
前提是處在一個尚未到亂世的環境下。
當然在現在的孩童時期也勉強……勉強可以算能接受吧。
不,還是有那麽點微妙的。
此前喬琰為活命也為了積攢下自己的第一波名聲基本盤,對上的不是豪強宗族就是黃巾渠帥,再便是那大賢良師,合作配合的人不是大漢三名將皇甫嵩、盧植和朱儁,就是劉備、曹操這些未來的梟雄人物,已經快將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情況給忘差不多了。
現在卻驟然被一個當真只有九歲的孩子找上門來,實在是讓她有種說不出的不對勁。
更有意思的大概是,楊修祖上已出了三任太尉,因為此等顯赫的家世,他在京官家庭出身的童子中無疑是頭一份的,以至於不管他到底是有意統領還是無意召集,總歸在他找上喬琰的時候,身後還跟著一群小公子。
但凡換個時代,這就成了小學生打架了!
只不過楊修這邊帶的是同齡人,喬琰這邊帶的卻是個金牌雇傭保鏢典韋。
好像算起來還是她更社會一點。
喬琰輕咳了一聲,示意典韋別做出這麽一副兇神惡煞想要打架的樣子,這才迎上了楊修。
他後面跟著的那一串小夥伴被躍躍欲試要動手的典韋給嚇了一跳,唯獨這位太尉之孫還挺著個胸膛,一副渾然不怕的樣子站定在了喬琰的面前。
喬琰問道:“楊小郎君以何事尋我?”
楊修回道:“修聽聞喬侯善辯多謀,喬侯未抵洛陽之時已有聞名,修雖年少卻已通曉詩書,想見識一番足下本事。”
他說話之時打量起了面前的女童。
有他的那些個小夥伴指路,加上喬琰身邊的典韋特征明顯,他顯然也沒有認錯人,可他頂多就是從喬琰的表現看出了她在處變不驚上的確有些本事,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她到底有何等本事能剪除黃巾勢力,以至於並非靠著世襲,而是以自己的本事得到了那個樂平侯的爵位。
在聽聞祖父因反對給出縣侯這樣高的評價,而在朝堂之上多少有些受挫後,楊修更是盤算起了要以同齡人相鬥的方式替祖父找回些顏面來。
楊修年紀是小,可因為楊賜和楊彪的緣故,他耳濡目染都是大家之言,更是時常前往太學旁聽,想想喬琰到底不在洛陽中長大,光在師資力量上都無法跟他相比,怎麽看怎麽覺得自己的贏面還是很大的。
為此他不惜讓人盯著那延熹裏,卻直到今日才收到喬琰從裏中走出來的消息。
楊修當即就帶著人將喬琰攔在了半道上。
說實話,楊修是沒想過這種挑戰會被拒絕的。
漢末的學術風氣處在一個相對開闊的狀態,看看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那兩撥人打架的戰況就知道了。對對方的論點或本事有何不服之處,自然可以將其擺在明面上來說,這還真不是什麽魯莽行徑,反而可以稱之為名士氣度。
楊修更以自己這少年天才的心態來上一出以己度人——
喬琰年少封侯,可說是年十歲就已志業有成,這樣的人總該是有些傲氣的,面臨被人當街挑釁這樣的話,換成是他處在這個位置上,橫豎都得把場子給找回來。
然而他聽到的卻是喬琰回道:“恕琰實難從命。”
見喬琰說完這話就有轉身要走的意思,楊修連忙將她給攔了下來,“為何不願與我相比?你為太尉之孫,我也為太尉之孫,縱然一方落敗也不至損聲望清明,修自祖父處聽聞喬侯三辯,深覺喬侯見聞廣博,堪為同輩之冠,但修亦自負博學,故而有三場門類之鬥相試。喬侯何不聽聽此三鬥為何,再行決斷?”
像是生怕喬琰不信一般,他又朝著遠處一指,說道:“倘若不信在下有此本事,太學之中友人皆可為在下作證。”
大約也不必去尋那太學之中的友人,喬琰被楊修堵住的地方本就在洛陽南門往洛水浮橋而去的那條大街上,距離太學著實不遠。
此刻這兩方小兒相鬥的特殊場面,早有人在道旁圍觀,驟然聽見楊修這般說,當即有人接話道:“不錯,楊小郎君的確才氣橫溢,若非年齡尚小,早該正式做這太學之中的童子郎了。”
童子郎,這名號的下限年紀,在東漢的歷史上也得有個十二歲,楊修這九歲還是稍稍破格了些。
但這說法已經足夠證明他確非等閑之輩了。
回話之人的判斷頓時得到了在場諸人的認可。
當然其中自然也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意味。
奈何楊修這便發起挑戰的理由充足,喬琰這邊拒絕的理由也很充足,她開口便道:“多謝楊小郎君看重,然而祖父病重,琰無心與人相鬥。”
楊修楞了楞,意識到這好像還真是喬琰此時的情況。
雖說喬玄病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喬琰到底是初來京城不久,若是在祖父命懸一線的時候還與人當街約鬥,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而以喬琰看來,就算她不扯喬玄病重這樣的幌子,她也並不適合答應楊修的這一約戰。
一旦相約她就必須竭盡全力取勝——這是毋庸置疑的。
她靠著駁倒張角,累積戰功,加上正好遇上了個世家與官宦相鬥、皇權居中平衡的好時候,而得到了這個旁人難以輕易獲得的爵位,可一旦落敗——
就跟張角會失去黃巾起義領袖的地位一樣,她也會因為自身不夠有不可替代性,而被視作是可以隨時尋人取代的存在!
但取勝的話,也等同於在將弘農楊氏的面子往地上踩。
她可以在前來洛陽的路上對袁紹不假辭色,畢竟被劉宏派出來宣旨的隊伍裏,畢嵐為正,袁紹為此,遵循天子之意對正使更親近些是說得通的。
可若是當街打擊太尉後裔,那就有些不妙了。
喬琰可接手的喬玄政治遺產本就要大打折扣,不宜再多樹敵。
“可……”楊修想試圖反駁喬琰這個拒絕的理由,卻發覺這還真不太好說。
尤其是他觀摩之下,覺得喬琰面上的確稍有幾分疲態。
楊修又不知道這是喬琰折騰那塊菜畦,因為翻地施肥的事情還真是第一次親自來做,多少有些不太擅長,讓自己過於勞累了些,還當真以為喬琰這是忙於照顧祖父。
不過他到底思維活絡遠勝常人,在卡殼了片刻後又與喬琰說道:“那麽我二人換一種比試方式如何?”
不等喬琰拒絕,楊修已經自顧自地說了下去,“正值月末,月旦評將至,汝南許子將為避戰禍前來洛陽,此前每月於清河島上舉行的月旦評,於六月改為在洛陽黃郊鼎中觀舉辦,不如我二人皆前往一行,試試誰人能得到許子將的評價可好?”
他又補充道:“許子將評人公允,也不因誰人出自權貴之家就對之另有優待,我楊修也沒這法子讓其開門迎客,由此更見真本事。”
楊修這話倒也沒說錯。
許劭此人雖不太討人喜歡,更有傳聞他跟一道主持月旦評的堂兄許靖之間門多有齟齬,而那些個一朝得月旦評而聞名於天下的人中,也自然會有那麽一兩個漏網之魚,但可以確定的是,許子將確實是在用心經營這月旦評的名聲。
袁紹為了避免在許子將這裏得到一個惡名,在返回汝南的時候甚至要擺出那麽個輕車簡從的做派,生怕許子將給他來上一句“四世三公之家,屍位素餐之徒,驕奢淫逸至極”之類的評價,那對他的聲名無疑具有毀滅性的打擊。
袁紹都這個樣子,楊修也就更不可能因為家世的緣故得到特別的優待。
“何況——”楊修是鐵了心要跟喬琰一比,又拎出了個理由來。“倘若許子將為喬侯張目評說,得一賢名,喬公於病中聽聞也該頗覺慰藉才是。”
這便是將喬琰以喬玄為由頭的路子都給堵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喬琰若是還避戰不應,那就不是純孝,而是名不副實了。
所以這以誰能撬開月旦評之門的賭鬥,她還非應下不可。
她果斷回道:“好,我跟你比。”
這便是為何畢嵐會在聽聞了消息後,在跟劉宏簡短匯報的時候說的是——
“正逢六月初一月旦評將至,楊修便與喬侯相約一比,何人能在今次得到許子將的評論。”
說來,對於這月旦評,喬琰還當真是有些好奇的。
曹操就曾經得到過許子將的月旦評的評論,說的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但是這個評價在有喬玄先給了他那個命世之才的評價後,還是在脅迫許子將的情況下方才得到的。
喬琰此前讀史書的時候便覺那“伺隙脅劭,劭不得已”,簡直說不出的有趣。
可惜她既然管曹操叫了一句世叔,總不能又當面問他,他當時到底是怎麽脅迫人家的,到底是摸了把刀出來呢還是來了出什麽別的戲碼。
總之這汝潁固多奇士的產物之一月旦評,在曹操這裏是得了這麽個支使的結果,怎麽想都覺得有意思得很。
也正如楊修所說,這月旦評本是在汝南清河島上舉辦的,自然不在洛陽,倘若是尋常情況下,喬琰到了這洛陽來,是不可能見到許子將的。
可偏偏因為黃巾之亂的緣故,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潁川長社之戰前,就已有黃巾勢力流竄到了汝南地界上,因漢軍首戰失利,許劭和堂兄自然是要擔心一番他們倘若還身在汝南的話會否有什麽危險。
想想洛陽八關的守衛,怎麽都要比黃巾隨時可能大舉攻來的汝南安全得多,他們便轉道來了洛陽。
但來是來了,以許劭的作風卻也只住在了洛陽西南方向郊外,也因有黃帝祭壇而被稱為黃郊的鼎中觀內。
鼎中觀還真不能望文生義覺得這是個道觀,這個“鼎”字的由來乃是“武王伐紂營洛邑而定鼎”的意思,姑且可以將其視為歷史沿革的紀念遺跡。
許劭的這個決斷也讓洛陽士人對他更高看了一眼。
既抵洛陽,便免不了和權貴接觸,但許劭顯然做到了不為外物所動。
他經營月旦評多年,可以說已經有了資本憑借這個“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的評價,得到三公的看重,從府掾的位置做起,直到一方州郡長官,他卻並未這麽做。
而是居處洛陽之郊,繼續這可稱為“漢末人物點評月刊”的行當。
也正因為如此,即將到來的六月初一之評,並未因為汝南士人的缺席而讓清議之風有所衰減,反而因洛陽士子的追捧,在這六月初一未到的當口,一向少有人至的洛陽郊外,圍繞著鼎中觀,多出了不少人來。
他們或是持書而立,或是幕天席地而坐,在喬琰和楊修抵達的時候,舉目四望之間門竟有種形似“浴乎沂,風乎舞雩”的盛況之感。
“童子六七人……”喬琰掃了眼楊修和他身後的那些個小跟班,覺得這個情景更像了。
因喬琰這話說出也不過是個自言自語罷了,楊修並未聽清她在說什麽。
還不等他問出,就聽到喬琰問道:“我聽聞楊太尉有舉薦許子將之心,遭到了拒絕,楊小郎君竟不怕他因這個緣故而對你薄待嗎?”
楊修笑道:“我聽聞子將先生之評說,公平正當,褒貶得宜,更莫不自臧否人倫說起,於察言觀色後定論,祖父之舉乃是看重先生察舉清明,並無壞心,而我楊修便是楊修,今日前來也不是頂著楊賜之孫的身份來的,人已在此,何故談長輩往事?”
楊修見喬琰似乎對這個回答頗為滿意,回道:“我現在方知,你的確有此資本約戰。”
得了這個肯定的答覆,楊修也不由在面上浮現出了一縷喜色。
但得了喬琰的誇讚可沒什麽用,楊修要的是在月旦評中勝出。
楊修並不知道他和喬琰的月旦評之鬥,因劉宏對喬琰的在意而已然知曉,更是讓人前來查探這比鬥的發展。
他現在只知道,他放話是放得挺幹脆,但在走到那鼎中觀近前的時候,還是不免感覺到了點尷尬的氛圍。
這可實在不能怪他會生出這樣的想法。
在一眾成年及冠的學子士人甚至是想要得一賢名進而擢升的官吏之中,忽然出現了兩個年齡如此之小的,簡直像是在這人群中拍下來了一截,著實是過於醒目了一點。
楊修的那些個小夥伴早因為這種極容易引人註目的情況,而停留在人群之外了,唯獨剩下的也就是楊修和喬琰二人。
他朝著這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看去,卻見對方在這周遭的奇異打量之下,也絲毫沒有展現出任何露怯之意,也不曾以什麽佯裝鎮定的姿態來欲蓋彌彰。
楊修咬了咬牙,自覺自己不能在此事上丟臉,也跟了上去。
因喬琰走得快些,楊修便見那站在距離鼎中觀最近之處的一青年瞧見喬琰後輕咦了聲後問道:“稚童也欲憑月旦評而龍升乎?”
得到許劭正向點評的人,大多不需多久便會在仕途上得到擢升,故而此人用的也是那句許劭拔士有若“龍之升”的說法。
但無論是喬琰還是楊修都聽得出此人的潛臺詞,小童不可稱龍,倘若不得龍升,豈不就得落到那個“墮於淵”的地步?
然而下一刻楊修便聽到喬琰回道:“君豈不聞有言,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人聞言一噎。
說實話他也的確沒聽過這句話,誰讓說出此話的乃是後世的李商隱。
在不敢說自己確實孤陋寡聞,和被喬琰鎮定異常的目光註視,他心中不由一亂的雙重打擊下,此人一番思量後拱手回道:“是在下失禮了,年少亦可為英雄人物。”
他話畢便給喬琰讓出了一條道來。
楊修先前還為自己一番對祖父和自己的立場評論得了喬琰的讚許而欣喜,現在又不免覺得,他將對方視為自己的平生勁敵,果然是一件不曾出錯的事情。
但這會兒他也顧不上去想,自己到底該當如何想出一句比之喬琰更妙的話,來證明自己也有這個站在此地的資格,因為隨同喬琰擠到了前排後,他便發覺這鼎中觀的門竟然是牢牢緊鎖的。
這跟他此前聽聞過的許劭兄弟舉報月旦評時候的規矩稍有些不同。
“祖父說,子將先生在汝南,清河島來客不拒,環繞而坐,先生與兄主持議會,定選議題人物,可今日似有不同。”楊修小聲說道,“我本是想著,若還如先生在汝南時候規矩,正好你我可上前自薦,若在場之人不知我二人,便有一較高下之所,可這門戶緊閉,倒像是……”
像是沒法按照他的計劃執行了。
喬琰想了想,朝著那先前為她讓路的士人問道:“敢問兄臺,此前有何人進去了。”
那人見其中一小兒面露難色,生怕這孩子也冒出什麽驚人之言,幹脆利落地回道:“韓元長、陳元方、大將軍長史、令史,王公節,陳孔璋以及許子遠等人都進去了。”
這是如今的洛陽名士啊……
雖然這些人的聲望不能跟後來前來洛陽的荀爽與何颙等人相比,卻也是如今的洛陽城裏最敢說也最能說的一群人。
也就是說,原本的汝南清河島公開論壇,因為洛陽士人的數量太多,也不像是此前在汝南舉辦的時候一樣,能靠著循序多次而將人分開來,這鼎中觀明顯也坐不下這樣多的人,於是在此地因地制宜地轉為了個封閉式論壇,在觀外的人則是直接等著這個論壇結果。
這樣說起來的確是易於操作了些,可也正如楊修所言,這樣一來又如何能讓二人的名字進入那些人的視野之中呢?
喬琰顯然是不能跟曹操一個操作路數的。
要知道她身在洛陽城中也就代表著喬玄的形象,自然不能幹出讓典韋破門而入的舉動。
若是她真這麽做了,只怕隨後再如何表現出眾,又如何道歉也沒什麽用處。
所以還是得走正路。
她琢磨起了方才這人所說的幾個人名陷入了沈思。
韓元長,那是博士韓融;
陳元方,那是太丘長陳寔之子,也是陳群的父親;
何進的長史王謙,他自己的名聲倒是不算響亮,卻有一個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兒子名叫王粲;
令史邊讓,就是那對曹操多有輕蔑貶低,最後惹來殺身之禍的狂士。
王公節,這是後來官至河內太守的王匡;
陳孔璋就不說了,這正是那位以文采著稱的陳琳;
最後的許子遠,正是先投袁紹,又在官渡之戰投效曹操的許攸。
這些人有沒有什麽可以讓她利用的共同點呢?
好像還真的有!
“你在想什麽呢?”楊修忽然出聲打斷喬琰的思索。
喬琰心中已有了盤算,便回道:“我在想,既然門扇已閉,我們人是進不去的,那麽何妨我們一人寫一篇策論送進去請觀中之人指摘?”
她在說這話的時候環繞周圍,收到了不少像是在看初生牛犢的好笑目光,這意味著並非是沒人想過這樣做,但陳琳與邊讓都是當世極負盛名的文采橫溢之輩,等閑之人又哪裏敢將自己的文章在這種月旦評的場合下送到這些人的面前,萬一非但沒有因此而出名,反而得到了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評價,豈不是哭都哭不出來了。
偏偏喬琰在確定了觀中人身份後,膽敢義無反顧地去做這件事。
而楊修也敢!
反正他想來想去也覺得自己是不必怕的。
他年紀尚小,就算在文辭上稍有遜色,也不至於得到長輩的毒辣批判,反而還能得到平日裏不多見的高士點評。
想到這裏,他當即回道:“好,拿紙筆來!”
只是要寫什麽,才能讓自己在跟喬琰的比鬥中取勝……楊修咬著筆桿子琢磨了半天。
他眼角的餘光正看到喬琰手下落筆如飛,似乎是腹中早有溝壑,在此時也正好盡數地書寫出來。
楊修見此連忙挪開了目光,生怕自己受到喬琰的影響而急躁起來,但見喬琰這個洋洋灑灑的架勢,他還真有些好奇她到底都寫了些什麽東西。
他此前還聽祖父分析過喬琰對上張角的第一場辯論,那便是典型的靠著論據之多一蹴而就達成的壓倒勝利,莫非她這次還要用此等辦法?
可惜他就算再怎麽好奇,在兩份策論被送入鼎中觀內的時候,他也沒能提前一觀。
誰讓他自己也對所寫之物頗為滿意,不想讓喬琰提前知道。
他心中腹誹著字數多寡可不是評判標準,卻也不免在對上喬琰沈靜的目光之時心中一慌。
這一慌之下他便只能掰著手指計算起了時間門,可怎麽看怎麽覺得時間門過得好像有點慢。
然而事實上,在他掰完了一輪手指後,這兩份策論才被觀外仆從送到了許劭的面前。
在觀外發生的小插曲,連帶著喬琰所說的那句“雛鳳清於老鳳聲”,早在她和楊修開始動筆的時候就已經傳到了許劭和在座數人的耳中。
一個是太尉楊賜之孫。
一個是上任太尉喬玄之孫,也是陛下親自加封的樂平侯。
這樣的兩個人聯袂出現,但凡年紀再年長些,又若是再有官職在身的話,便只怕是許劭不得不評點之人了。
但現在嘛,怎麽看怎麽讓人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滑稽之感。
不過人都是有些看樂子的惡趣味的,總歸這些人都挺想知道,這兩個孩子為了讓自己得到許子將的看重與評點,都拿出了什麽東西來。
因楊修交得晚些,便正好壓在了上面,許劭先看的就是這一份。
剛看了兩行他便笑了出來。
“此子通權達變之能當真有些意思,諸位猜猜他寫了何物?”
許劭本就是在自問自答,也沒等陳琳等人回覆,他便繼續說了下去,“他將自己和祖父的問答相對給記錄了數條,這答覆裏頗有童趣,又自有些想法。此子聰慧啊,這下頭已有了太尉的點評,不足之處已然列出,我便是再有什麽可堪評述之言,也著實不必在此時說出來了。”
“小子捷對,好得很。”
他將楊修的問答集選給擱置在了一邊,拿起了喬琰的一份。
他本以為兩人相差不過一歲,也都有神童之名,想來應當差別也不至過大才對,可當他拿起喬琰遞交進來的絹帛書後,便神情一怔。
這不是楊修那種取巧方式的寫法,而是正兒八經的策論。
他越讀到後頭越覺心驚,下意識便已拍案而起,見其餘人朝著他看過來,他忙說道:“元長、公節、孔璋……請速與我一觀此書。”
楊修覺得自己已經數了第八輪時間門了,那鼎中觀大門還是緊閉著,就仿佛他們投入了兩封書帛後,就有若石沈大海一般,根本沒有得到觀中之人的回應。
他甚至覺得周遭之人看向他的目光也帶上了戲謔之意。
偏偏喬琰還老神在在地立在那裏,讓他想要甩袖離去的想法又給收了回去。
也正是在他的耐心將要告罄之時,這鼎中觀的大門忽然開了一條縫隙,而後被門後一個中年文士給打開了。
此人踱步而出,手中並未持有任何東西,只是在行出數步到了他們面前後,朝著楊修拱手作了個禮。
他開口說道:“恭喜楊小郎君,子將先生給小郎君的評價是——捷對之才,膽魄可嘉。”
楊修心頭一跳。
這雖然只能算是一條中肯的評價,可這條評價對現年還不滿十歲的他來說已算是意外之喜了!
話中的意思不難理解,說的是他楊修是個才思敏捷之輩,但也只能算是敏捷應對罷了,現在因為他年紀小,所以給了他一個膽魄可嘉的評價。
但這句評價的意義絕並不只是如此。
這裏面還存在一個潛規則。
九歲的楊修敢以這種方式先從許劭這裏得到一條評價,那麽等到他成年之後便可以再行去找許劭更換掉這個幼年的評價,而不必如其他人一般,為求得一條點評而苦等多時。
這就算是已經有了個和許劭搭話的由頭了!
比起他祖父直接被許劭給拒絕了拉攏的情況,怎麽看還是他更勝一籌嘛。
他臉上露出了個有些孩子氣的笑容,可還不等他轉向喬琰顯擺,就已經看到了那中年文士轉向了喬琰。
因他表露出的笑意更顯溫和真切,楊修陡然生出了幾分不妙的預感。
果然下一刻他便見這中年文士朝著喬琰拱手作禮說道:“恭喜喬侯,子將先生給喬侯的評價是——”
“丹墀對策士,雛鳳有清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別說劉宏沒想到在洛陽會出現這樣的一幕,由此生出了興趣,就連喬琰都沒想到,她本是打算往那靈臺一行,見見大漢的天文官方機構的——這也算是因她曾經引用過的漢末天文學說而生出的興趣,非要說起來也能說是往大漢祭祀之地為祖父祈福。
卻沒想到會在路上被楊修給攔住。
現在的楊修又不是後來那個屢次揣度曹操想法,甚至留下了那個雞肋解釋的楊修楊德祖。
生於公元175年的楊修若是按照周歲計年,也就只有九歲而已。
他比喬琰還小一歲!
他何止是尚不曾有德祖這個在及冠之時才會有的字,更在這小兒垂髫之年還束著總角雙髻,頂著個觀音兜風帽,也不過是因為出自弘農楊氏,在上衣下裳的衣著上更酷似少年郎而非稚子,又在急步朝她走來的時候腳下現出的那雙照玉歧頭履也頗顯富貴之態而已。
僅此而已。
在他上來便自報家門後,喬琰的唇角微微一抽。
此前見到還只有二十多歲的劉備之時,喬琰便已不免有種奇怪的時間門混亂感,在見到只有九歲的楊修之時,這種感覺尤甚。
想想他後來因牽扯進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戰中,最後落了個被扣上罪名處死的結果,多可從中窺見,其人在行事作風的確少了些收斂。
當然,源自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兩方士族勢力的家世支撐,就連卞夫人都盛讚其“賢郎盛德熙妙,有蓋世文才”的才學傍身,楊修此人便是稍顯狂傲也著實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麽問題。
前提是處在一個尚未到亂世的環境下。
當然在現在的孩童時期也勉強……勉強可以算能接受吧。
不,還是有那麽點微妙的。
此前喬琰為活命也為了積攢下自己的第一波名聲基本盤,對上的不是豪強宗族就是黃巾渠帥,再便是那大賢良師,合作配合的人不是大漢三名將皇甫嵩、盧植和朱儁,就是劉備、曹操這些未來的梟雄人物,已經快將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情況給忘差不多了。
現在卻驟然被一個當真只有九歲的孩子找上門來,實在是讓她有種說不出的不對勁。
更有意思的大概是,楊修祖上已出了三任太尉,因為此等顯赫的家世,他在京官家庭出身的童子中無疑是頭一份的,以至於不管他到底是有意統領還是無意召集,總歸在他找上喬琰的時候,身後還跟著一群小公子。
但凡換個時代,這就成了小學生打架了!
只不過楊修這邊帶的是同齡人,喬琰這邊帶的卻是個金牌雇傭保鏢典韋。
好像算起來還是她更社會一點。
喬琰輕咳了一聲,示意典韋別做出這麽一副兇神惡煞想要打架的樣子,這才迎上了楊修。
他後面跟著的那一串小夥伴被躍躍欲試要動手的典韋給嚇了一跳,唯獨這位太尉之孫還挺著個胸膛,一副渾然不怕的樣子站定在了喬琰的面前。
喬琰問道:“楊小郎君以何事尋我?”
楊修回道:“修聽聞喬侯善辯多謀,喬侯未抵洛陽之時已有聞名,修雖年少卻已通曉詩書,想見識一番足下本事。”
他說話之時打量起了面前的女童。
有他的那些個小夥伴指路,加上喬琰身邊的典韋特征明顯,他顯然也沒有認錯人,可他頂多就是從喬琰的表現看出了她在處變不驚上的確有些本事,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她到底有何等本事能剪除黃巾勢力,以至於並非靠著世襲,而是以自己的本事得到了那個樂平侯的爵位。
在聽聞祖父因反對給出縣侯這樣高的評價,而在朝堂之上多少有些受挫後,楊修更是盤算起了要以同齡人相鬥的方式替祖父找回些顏面來。
楊修年紀是小,可因為楊賜和楊彪的緣故,他耳濡目染都是大家之言,更是時常前往太學旁聽,想想喬琰到底不在洛陽中長大,光在師資力量上都無法跟他相比,怎麽看怎麽覺得自己的贏面還是很大的。
為此他不惜讓人盯著那延熹裏,卻直到今日才收到喬琰從裏中走出來的消息。
楊修當即就帶著人將喬琰攔在了半道上。
說實話,楊修是沒想過這種挑戰會被拒絕的。
漢末的學術風氣處在一個相對開闊的狀態,看看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那兩撥人打架的戰況就知道了。對對方的論點或本事有何不服之處,自然可以將其擺在明面上來說,這還真不是什麽魯莽行徑,反而可以稱之為名士氣度。
楊修更以自己這少年天才的心態來上一出以己度人——
喬琰年少封侯,可說是年十歲就已志業有成,這樣的人總該是有些傲氣的,面臨被人當街挑釁這樣的話,換成是他處在這個位置上,橫豎都得把場子給找回來。
然而他聽到的卻是喬琰回道:“恕琰實難從命。”
見喬琰說完這話就有轉身要走的意思,楊修連忙將她給攔了下來,“為何不願與我相比?你為太尉之孫,我也為太尉之孫,縱然一方落敗也不至損聲望清明,修自祖父處聽聞喬侯三辯,深覺喬侯見聞廣博,堪為同輩之冠,但修亦自負博學,故而有三場門類之鬥相試。喬侯何不聽聽此三鬥為何,再行決斷?”
像是生怕喬琰不信一般,他又朝著遠處一指,說道:“倘若不信在下有此本事,太學之中友人皆可為在下作證。”
大約也不必去尋那太學之中的友人,喬琰被楊修堵住的地方本就在洛陽南門往洛水浮橋而去的那條大街上,距離太學著實不遠。
此刻這兩方小兒相鬥的特殊場面,早有人在道旁圍觀,驟然聽見楊修這般說,當即有人接話道:“不錯,楊小郎君的確才氣橫溢,若非年齡尚小,早該正式做這太學之中的童子郎了。”
童子郎,這名號的下限年紀,在東漢的歷史上也得有個十二歲,楊修這九歲還是稍稍破格了些。
但這說法已經足夠證明他確非等閑之輩了。
回話之人的判斷頓時得到了在場諸人的認可。
當然其中自然也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意味。
奈何楊修這便發起挑戰的理由充足,喬琰這邊拒絕的理由也很充足,她開口便道:“多謝楊小郎君看重,然而祖父病重,琰無心與人相鬥。”
楊修楞了楞,意識到這好像還真是喬琰此時的情況。
雖說喬玄病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喬琰到底是初來京城不久,若是在祖父命懸一線的時候還與人當街約鬥,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而以喬琰看來,就算她不扯喬玄病重這樣的幌子,她也並不適合答應楊修的這一約戰。
一旦相約她就必須竭盡全力取勝——這是毋庸置疑的。
她靠著駁倒張角,累積戰功,加上正好遇上了個世家與官宦相鬥、皇權居中平衡的好時候,而得到了這個旁人難以輕易獲得的爵位,可一旦落敗——
就跟張角會失去黃巾起義領袖的地位一樣,她也會因為自身不夠有不可替代性,而被視作是可以隨時尋人取代的存在!
但取勝的話,也等同於在將弘農楊氏的面子往地上踩。
她可以在前來洛陽的路上對袁紹不假辭色,畢竟被劉宏派出來宣旨的隊伍裏,畢嵐為正,袁紹為此,遵循天子之意對正使更親近些是說得通的。
可若是當街打擊太尉後裔,那就有些不妙了。
喬琰可接手的喬玄政治遺產本就要大打折扣,不宜再多樹敵。
“可……”楊修想試圖反駁喬琰這個拒絕的理由,卻發覺這還真不太好說。
尤其是他觀摩之下,覺得喬琰面上的確稍有幾分疲態。
楊修又不知道這是喬琰折騰那塊菜畦,因為翻地施肥的事情還真是第一次親自來做,多少有些不太擅長,讓自己過於勞累了些,還當真以為喬琰這是忙於照顧祖父。
不過他到底思維活絡遠勝常人,在卡殼了片刻後又與喬琰說道:“那麽我二人換一種比試方式如何?”
不等喬琰拒絕,楊修已經自顧自地說了下去,“正值月末,月旦評將至,汝南許子將為避戰禍前來洛陽,此前每月於清河島上舉行的月旦評,於六月改為在洛陽黃郊鼎中觀舉辦,不如我二人皆前往一行,試試誰人能得到許子將的評價可好?”
他又補充道:“許子將評人公允,也不因誰人出自權貴之家就對之另有優待,我楊修也沒這法子讓其開門迎客,由此更見真本事。”
楊修這話倒也沒說錯。
許劭此人雖不太討人喜歡,更有傳聞他跟一道主持月旦評的堂兄許靖之間門多有齟齬,而那些個一朝得月旦評而聞名於天下的人中,也自然會有那麽一兩個漏網之魚,但可以確定的是,許子將確實是在用心經營這月旦評的名聲。
袁紹為了避免在許子將這裏得到一個惡名,在返回汝南的時候甚至要擺出那麽個輕車簡從的做派,生怕許子將給他來上一句“四世三公之家,屍位素餐之徒,驕奢淫逸至極”之類的評價,那對他的聲名無疑具有毀滅性的打擊。
袁紹都這個樣子,楊修也就更不可能因為家世的緣故得到特別的優待。
“何況——”楊修是鐵了心要跟喬琰一比,又拎出了個理由來。“倘若許子將為喬侯張目評說,得一賢名,喬公於病中聽聞也該頗覺慰藉才是。”
這便是將喬琰以喬玄為由頭的路子都給堵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喬琰若是還避戰不應,那就不是純孝,而是名不副實了。
所以這以誰能撬開月旦評之門的賭鬥,她還非應下不可。
她果斷回道:“好,我跟你比。”
這便是為何畢嵐會在聽聞了消息後,在跟劉宏簡短匯報的時候說的是——
“正逢六月初一月旦評將至,楊修便與喬侯相約一比,何人能在今次得到許子將的評論。”
說來,對於這月旦評,喬琰還當真是有些好奇的。
曹操就曾經得到過許子將的月旦評的評論,說的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但是這個評價在有喬玄先給了他那個命世之才的評價後,還是在脅迫許子將的情況下方才得到的。
喬琰此前讀史書的時候便覺那“伺隙脅劭,劭不得已”,簡直說不出的有趣。
可惜她既然管曹操叫了一句世叔,總不能又當面問他,他當時到底是怎麽脅迫人家的,到底是摸了把刀出來呢還是來了出什麽別的戲碼。
總之這汝潁固多奇士的產物之一月旦評,在曹操這裏是得了這麽個支使的結果,怎麽想都覺得有意思得很。
也正如楊修所說,這月旦評本是在汝南清河島上舉辦的,自然不在洛陽,倘若是尋常情況下,喬琰到了這洛陽來,是不可能見到許子將的。
可偏偏因為黃巾之亂的緣故,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潁川長社之戰前,就已有黃巾勢力流竄到了汝南地界上,因漢軍首戰失利,許劭和堂兄自然是要擔心一番他們倘若還身在汝南的話會否有什麽危險。
想想洛陽八關的守衛,怎麽都要比黃巾隨時可能大舉攻來的汝南安全得多,他們便轉道來了洛陽。
但來是來了,以許劭的作風卻也只住在了洛陽西南方向郊外,也因有黃帝祭壇而被稱為黃郊的鼎中觀內。
鼎中觀還真不能望文生義覺得這是個道觀,這個“鼎”字的由來乃是“武王伐紂營洛邑而定鼎”的意思,姑且可以將其視為歷史沿革的紀念遺跡。
許劭的這個決斷也讓洛陽士人對他更高看了一眼。
既抵洛陽,便免不了和權貴接觸,但許劭顯然做到了不為外物所動。
他經營月旦評多年,可以說已經有了資本憑借這個“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的評價,得到三公的看重,從府掾的位置做起,直到一方州郡長官,他卻並未這麽做。
而是居處洛陽之郊,繼續這可稱為“漢末人物點評月刊”的行當。
也正因為如此,即將到來的六月初一之評,並未因為汝南士人的缺席而讓清議之風有所衰減,反而因洛陽士子的追捧,在這六月初一未到的當口,一向少有人至的洛陽郊外,圍繞著鼎中觀,多出了不少人來。
他們或是持書而立,或是幕天席地而坐,在喬琰和楊修抵達的時候,舉目四望之間門竟有種形似“浴乎沂,風乎舞雩”的盛況之感。
“童子六七人……”喬琰掃了眼楊修和他身後的那些個小跟班,覺得這個情景更像了。
因喬琰這話說出也不過是個自言自語罷了,楊修並未聽清她在說什麽。
還不等他問出,就聽到喬琰問道:“我聽聞楊太尉有舉薦許子將之心,遭到了拒絕,楊小郎君竟不怕他因這個緣故而對你薄待嗎?”
楊修笑道:“我聽聞子將先生之評說,公平正當,褒貶得宜,更莫不自臧否人倫說起,於察言觀色後定論,祖父之舉乃是看重先生察舉清明,並無壞心,而我楊修便是楊修,今日前來也不是頂著楊賜之孫的身份來的,人已在此,何故談長輩往事?”
楊修見喬琰似乎對這個回答頗為滿意,回道:“我現在方知,你的確有此資本約戰。”
得了這個肯定的答覆,楊修也不由在面上浮現出了一縷喜色。
但得了喬琰的誇讚可沒什麽用,楊修要的是在月旦評中勝出。
楊修並不知道他和喬琰的月旦評之鬥,因劉宏對喬琰的在意而已然知曉,更是讓人前來查探這比鬥的發展。
他現在只知道,他放話是放得挺幹脆,但在走到那鼎中觀近前的時候,還是不免感覺到了點尷尬的氛圍。
這可實在不能怪他會生出這樣的想法。
在一眾成年及冠的學子士人甚至是想要得一賢名進而擢升的官吏之中,忽然出現了兩個年齡如此之小的,簡直像是在這人群中拍下來了一截,著實是過於醒目了一點。
楊修的那些個小夥伴早因為這種極容易引人註目的情況,而停留在人群之外了,唯獨剩下的也就是楊修和喬琰二人。
他朝著這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看去,卻見對方在這周遭的奇異打量之下,也絲毫沒有展現出任何露怯之意,也不曾以什麽佯裝鎮定的姿態來欲蓋彌彰。
楊修咬了咬牙,自覺自己不能在此事上丟臉,也跟了上去。
因喬琰走得快些,楊修便見那站在距離鼎中觀最近之處的一青年瞧見喬琰後輕咦了聲後問道:“稚童也欲憑月旦評而龍升乎?”
得到許劭正向點評的人,大多不需多久便會在仕途上得到擢升,故而此人用的也是那句許劭拔士有若“龍之升”的說法。
但無論是喬琰還是楊修都聽得出此人的潛臺詞,小童不可稱龍,倘若不得龍升,豈不就得落到那個“墮於淵”的地步?
然而下一刻楊修便聽到喬琰回道:“君豈不聞有言,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人聞言一噎。
說實話他也的確沒聽過這句話,誰讓說出此話的乃是後世的李商隱。
在不敢說自己確實孤陋寡聞,和被喬琰鎮定異常的目光註視,他心中不由一亂的雙重打擊下,此人一番思量後拱手回道:“是在下失禮了,年少亦可為英雄人物。”
他話畢便給喬琰讓出了一條道來。
楊修先前還為自己一番對祖父和自己的立場評論得了喬琰的讚許而欣喜,現在又不免覺得,他將對方視為自己的平生勁敵,果然是一件不曾出錯的事情。
但這會兒他也顧不上去想,自己到底該當如何想出一句比之喬琰更妙的話,來證明自己也有這個站在此地的資格,因為隨同喬琰擠到了前排後,他便發覺這鼎中觀的門竟然是牢牢緊鎖的。
這跟他此前聽聞過的許劭兄弟舉報月旦評時候的規矩稍有些不同。
“祖父說,子將先生在汝南,清河島來客不拒,環繞而坐,先生與兄主持議會,定選議題人物,可今日似有不同。”楊修小聲說道,“我本是想著,若還如先生在汝南時候規矩,正好你我可上前自薦,若在場之人不知我二人,便有一較高下之所,可這門戶緊閉,倒像是……”
像是沒法按照他的計劃執行了。
喬琰想了想,朝著那先前為她讓路的士人問道:“敢問兄臺,此前有何人進去了。”
那人見其中一小兒面露難色,生怕這孩子也冒出什麽驚人之言,幹脆利落地回道:“韓元長、陳元方、大將軍長史、令史,王公節,陳孔璋以及許子遠等人都進去了。”
這是如今的洛陽名士啊……
雖然這些人的聲望不能跟後來前來洛陽的荀爽與何颙等人相比,卻也是如今的洛陽城裏最敢說也最能說的一群人。
也就是說,原本的汝南清河島公開論壇,因為洛陽士人的數量太多,也不像是此前在汝南舉辦的時候一樣,能靠著循序多次而將人分開來,這鼎中觀明顯也坐不下這樣多的人,於是在此地因地制宜地轉為了個封閉式論壇,在觀外的人則是直接等著這個論壇結果。
這樣說起來的確是易於操作了些,可也正如楊修所言,這樣一來又如何能讓二人的名字進入那些人的視野之中呢?
喬琰顯然是不能跟曹操一個操作路數的。
要知道她身在洛陽城中也就代表著喬玄的形象,自然不能幹出讓典韋破門而入的舉動。
若是她真這麽做了,只怕隨後再如何表現出眾,又如何道歉也沒什麽用處。
所以還是得走正路。
她琢磨起了方才這人所說的幾個人名陷入了沈思。
韓元長,那是博士韓融;
陳元方,那是太丘長陳寔之子,也是陳群的父親;
何進的長史王謙,他自己的名聲倒是不算響亮,卻有一個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兒子名叫王粲;
令史邊讓,就是那對曹操多有輕蔑貶低,最後惹來殺身之禍的狂士。
王公節,這是後來官至河內太守的王匡;
陳孔璋就不說了,這正是那位以文采著稱的陳琳;
最後的許子遠,正是先投袁紹,又在官渡之戰投效曹操的許攸。
這些人有沒有什麽可以讓她利用的共同點呢?
好像還真的有!
“你在想什麽呢?”楊修忽然出聲打斷喬琰的思索。
喬琰心中已有了盤算,便回道:“我在想,既然門扇已閉,我們人是進不去的,那麽何妨我們一人寫一篇策論送進去請觀中之人指摘?”
她在說這話的時候環繞周圍,收到了不少像是在看初生牛犢的好笑目光,這意味著並非是沒人想過這樣做,但陳琳與邊讓都是當世極負盛名的文采橫溢之輩,等閑之人又哪裏敢將自己的文章在這種月旦評的場合下送到這些人的面前,萬一非但沒有因此而出名,反而得到了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評價,豈不是哭都哭不出來了。
偏偏喬琰在確定了觀中人身份後,膽敢義無反顧地去做這件事。
而楊修也敢!
反正他想來想去也覺得自己是不必怕的。
他年紀尚小,就算在文辭上稍有遜色,也不至於得到長輩的毒辣批判,反而還能得到平日裏不多見的高士點評。
想到這裏,他當即回道:“好,拿紙筆來!”
只是要寫什麽,才能讓自己在跟喬琰的比鬥中取勝……楊修咬著筆桿子琢磨了半天。
他眼角的餘光正看到喬琰手下落筆如飛,似乎是腹中早有溝壑,在此時也正好盡數地書寫出來。
楊修見此連忙挪開了目光,生怕自己受到喬琰的影響而急躁起來,但見喬琰這個洋洋灑灑的架勢,他還真有些好奇她到底都寫了些什麽東西。
他此前還聽祖父分析過喬琰對上張角的第一場辯論,那便是典型的靠著論據之多一蹴而就達成的壓倒勝利,莫非她這次還要用此等辦法?
可惜他就算再怎麽好奇,在兩份策論被送入鼎中觀內的時候,他也沒能提前一觀。
誰讓他自己也對所寫之物頗為滿意,不想讓喬琰提前知道。
他心中腹誹著字數多寡可不是評判標準,卻也不免在對上喬琰沈靜的目光之時心中一慌。
這一慌之下他便只能掰著手指計算起了時間門,可怎麽看怎麽覺得時間門過得好像有點慢。
然而事實上,在他掰完了一輪手指後,這兩份策論才被觀外仆從送到了許劭的面前。
在觀外發生的小插曲,連帶著喬琰所說的那句“雛鳳清於老鳳聲”,早在她和楊修開始動筆的時候就已經傳到了許劭和在座數人的耳中。
一個是太尉楊賜之孫。
一個是上任太尉喬玄之孫,也是陛下親自加封的樂平侯。
這樣的兩個人聯袂出現,但凡年紀再年長些,又若是再有官職在身的話,便只怕是許劭不得不評點之人了。
但現在嘛,怎麽看怎麽讓人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滑稽之感。
不過人都是有些看樂子的惡趣味的,總歸這些人都挺想知道,這兩個孩子為了讓自己得到許子將的看重與評點,都拿出了什麽東西來。
因楊修交得晚些,便正好壓在了上面,許劭先看的就是這一份。
剛看了兩行他便笑了出來。
“此子通權達變之能當真有些意思,諸位猜猜他寫了何物?”
許劭本就是在自問自答,也沒等陳琳等人回覆,他便繼續說了下去,“他將自己和祖父的問答相對給記錄了數條,這答覆裏頗有童趣,又自有些想法。此子聰慧啊,這下頭已有了太尉的點評,不足之處已然列出,我便是再有什麽可堪評述之言,也著實不必在此時說出來了。”
“小子捷對,好得很。”
他將楊修的問答集選給擱置在了一邊,拿起了喬琰的一份。
他本以為兩人相差不過一歲,也都有神童之名,想來應當差別也不至過大才對,可當他拿起喬琰遞交進來的絹帛書後,便神情一怔。
這不是楊修那種取巧方式的寫法,而是正兒八經的策論。
他越讀到後頭越覺心驚,下意識便已拍案而起,見其餘人朝著他看過來,他忙說道:“元長、公節、孔璋……請速與我一觀此書。”
楊修覺得自己已經數了第八輪時間門了,那鼎中觀大門還是緊閉著,就仿佛他們投入了兩封書帛後,就有若石沈大海一般,根本沒有得到觀中之人的回應。
他甚至覺得周遭之人看向他的目光也帶上了戲謔之意。
偏偏喬琰還老神在在地立在那裏,讓他想要甩袖離去的想法又給收了回去。
也正是在他的耐心將要告罄之時,這鼎中觀的大門忽然開了一條縫隙,而後被門後一個中年文士給打開了。
此人踱步而出,手中並未持有任何東西,只是在行出數步到了他們面前後,朝著楊修拱手作了個禮。
他開口說道:“恭喜楊小郎君,子將先生給小郎君的評價是——捷對之才,膽魄可嘉。”
楊修心頭一跳。
這雖然只能算是一條中肯的評價,可這條評價對現年還不滿十歲的他來說已算是意外之喜了!
話中的意思不難理解,說的是他楊修是個才思敏捷之輩,但也只能算是敏捷應對罷了,現在因為他年紀小,所以給了他一個膽魄可嘉的評價。
但這句評價的意義絕並不只是如此。
這裏面還存在一個潛規則。
九歲的楊修敢以這種方式先從許劭這裏得到一條評價,那麽等到他成年之後便可以再行去找許劭更換掉這個幼年的評價,而不必如其他人一般,為求得一條點評而苦等多時。
這就算是已經有了個和許劭搭話的由頭了!
比起他祖父直接被許劭給拒絕了拉攏的情況,怎麽看還是他更勝一籌嘛。
他臉上露出了個有些孩子氣的笑容,可還不等他轉向喬琰顯擺,就已經看到了那中年文士轉向了喬琰。
因他表露出的笑意更顯溫和真切,楊修陡然生出了幾分不妙的預感。
果然下一刻他便見這中年文士朝著喬琰拱手作禮說道:“恭喜喬侯,子將先生給喬侯的評價是——”
“丹墀對策士,雛鳳有清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