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154
關燈
小
中
大
五福晉154
養心殿內。
雍正蹭的從龍椅上坐了起來, 一臉狂喜地看著下首的胤祺,“五弟,你說畝產能到多少?”
胤祺再次拱手回道:“回皇兄, 安清預估了下, 平均畝產應該能達到四百五十斤以上。”
當然, 這自然是保守估計,畢竟如今只是單從麥穗情況看,還是保守些說好。
雍正激動地從上首走了下來, 四百五十斤啊!
十三阿哥亦是,前些年他一直在農政司當差,對全大清糧食產量還是比較了解的。
要知道不遇上大型天災的情況下,現下全大清小麥平均畝產量也只有一百八十斤,南方那種極上等良田大豐收的情況下, 小麥的畝產最好也不到三百斤啊。
這還是這麽多年安清及農事官員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下, 各種科普基礎種田知識的前提下, 才達到的如今普遍畝產。
但這良種出現, 卻讓如今的產量整整翻了一倍還要多!
而且,不管是雍正, 還是十三阿哥, 他們對安清和胤祺兩人還是很熟悉的, 他們向來穩妥,此時既然胤祺說畝產能達到四百五十斤,那便只會多不會少。
雍正似是想起什麽,突然問道:“五弟, 你們這小麥是否有大範圍推廣的可能?”
胤祺也立馬明白了雍正的這顧慮從何而來, 當初在木蘭圍場提出‘壓麥’之事時,安清那會的小麥產量也不低了, 可當時那麥種卻不能推廣使用,雍正估計是想到那件事了,才有這麽一問。
但這二十來年,安清一直在做各種努力,產量比那會還提高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產量穩定且已經達到可以推廣種植的條件了。
胤祺輕點了點頭,回道:“此小麥良種經過不斷的改進,產量穩定,可在大清範圍內推廣種植,若是可以的話,皇兄您今年秋天便可選定試驗點種植了。”
雍正聽到這話,瞬間大喜:“好好好,五弟,你和五弟妹這次可是幫了朕的大忙了啊。”
大清如今出現了此等良種,待日後推廣開來,在他執政期間必然要迎來一個盛世!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得先把當下這燃眉之急解了再說。
第二日上朝的時候,雍正整個人走起路來都是帶風的,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子喜悅之色。
眾大臣都暗暗納悶,皇上今日是有什麽喜事嗎?
如今關於其得位不正的流言在各地傳的沸沸揚揚,至今還沒有解決的法子,難道是有了解決的法子了?
也不應該啊,就當前這困境,能有什麽法子解決啊,蝗災是實打實發生的,自古以來便有發生蝗災,便是蝗神降怒的說法,民間百姓對此早已深信不疑,這種情況除非妥協下罪己詔,幾乎是無解。
總不能血腥鎮壓吧。
而這樣要在青史上留下罵名之事,不到萬不得已,想來也沒有那個帝王願意出此下策,畢竟,這和不打自招又有什麽區別呢。
“眾愛卿可還有事稟告,無事的話,今日……”
就在大臣們以為可以退朝時,雍正突然話鋒一轉,“今日朕瞧著天氣甚是不錯,若是無事的話,眾愛卿陪朕去城郊散散心吧。”
朝中眾人不由一楞,除了知道情況的胤祺和十三阿哥,其他人都紛紛猜起了雍正此舉的用意。
為何突然要去城郊,以雍正上位後那勤勉執政的做派,定不會是散散心這麽簡單的事。
但雍正卻壓根沒打算給他們弄明白的機會,廢話一點不多說,直接便領著一眾大臣風風火火朝著城郊而去。
若說眾人一開始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但隨著越走越遠,不少隱隱猜出了些端倪。
比如張廷玉,當他看到雍正是朝著安清那皇莊而去的時候,心裏約莫有了猜測,只是還有些不太確定。
待雍正領著一行人來到皇莊時,安清已經早早帶著幾個孩子在門口候著了,除了弘昂和雅利奇一開始就和她在皇莊上外,弘晊、弘暉是早朝之後,被雍正派過來同安清打聲招呼的。
弘暉一開始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路上弘晊也沒瞞著他,把他額娘培育出高產良種的事大概說了說,弘暉在震驚之餘,隨即便狂喜不已,太好了,他皇阿瑪當前的困境便終於有解了。
不止是弘暉,昨個弘晊得知這事後,也是高興了好久,為他皇伯父高興,也是由衷地為自家額娘驕傲。
安清帶著幾個孩子給雍正見完禮後,雍正便笑著開始了他的表演。
“朕今日瞧著天氣不錯,便帶著大臣們出來散散心,恰好路過五弟妹的莊子,便想著來瞧瞧,沒耽誤五弟妹的正事吧。”
安清心裏很是無奈,雍正這入戲也太深了吧,但面上強撐著陪他演戲,“皇上言重了,自是沒有的,正好今個莊子上的小麥熟了,皇上和眾大臣要不去瞧瞧?”
雍正大手一揮,中期十足道:“成,朕也有此意。”
眾大臣自是不傻,此時心裏基本都猜到了些,難道是恒親王福晉這小麥有什麽驚喜?
雍正帶著眾人來到一處麥田前,大家看著金燦燦的麥浪,即便是對種地之事不太精通的人,都不由感慨一句,恒親王福晉這小麥長得可真好啊。
當然,這些那些門外漢來說的,而對於那些農事官員,以及曾有幸在農事學堂進修的官員來說,很快便瞧出了異樣。
這小麥的麥穗也太沈了些吧,還比他們以往見過的小麥麥穗要大不少。
站在雍正身側的張廷玉似是想起什麽,很是詫異轉頭看向安清,“福晉,您這小麥是……”
是她這些年一直培育的良種?
農政司的官員們也先反應過來,均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福晉,您這小麥可是新品種?”
安清笑著點了點頭,為了陪雍正演下去,不得不繼續裝大尾巴狼,“是啊,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育種的事,也是上天垂憐咱們大清啊,如今終於成了。”
她話裏說是上天垂憐大清,但只要不傻的人都能聽出來這言外之意。
眾大臣不由看向雍正,怪不得皇上今日會這般高興。
自古便是良種難求,若恒親王福晉培育的這小麥良種的產量真的能增加,哪怕只有兩三成,怕是都會震驚朝野上下。
屆時,民間那些流言自也能不攻自破,什麽得位不正才天降大災,那現在又降下如此大福又要怎麽說?
“敢問福晉,您這小麥的產量能有多少?”一大臣問道。
安清指了指麥田的方向,回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這地裏的小麥如今還沒得及收上來呢。”
其言外之意,你們都不知道,我這會哪裏知道啊。
但眾人也不傻,自是不會覺得認為安清真的不知道,這育種之事哪裏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啊。
再者說,雍正今日顯然就是有備而來,恒親王夫妻做事想來穩妥,若是真不知這產量具體有幾何,又怎麽可能會有今日這一出啊。
張廷玉眼底閃過絲笑意,轉而看向雍正,拱手說道:“皇上,以微臣之見,不如今個多派些人一起幫福晉將這地裏的小麥收了,咱們也好現場來稱稱產量如何?”
雍正本就是這個意思,自是沒有不應的道理。
於是,這事便也這麽定下來了,十三阿哥安排不少侍衛和官兵幫忙收割小麥,不少大臣也親自下去幫忙,安清更是早早便讓請了城郊的不少百姓來幫忙。
在她看來,這事既然要做,那就不僅要讓大臣們親眼看到,還讓人找來了一些百姓過來見證。
所謂人多力量大,安清今年這莊子上大概試種了上百畝的小麥,因為人手足夠多,竟只用了一日的功夫,就完成小麥的收割、脫粒的活計。
前些年,安清按照後世的法子,研究出了一種小麥脫離工具,不用經過暴曬碾壓麥稈,直接便可脫粒,然後再將小麥曬幹即可。
接下來便到了眾人期待了一天的稱重環節,因著這上百畝的小麥確實不是小數目,之前收割時雍正便給六部的官員各自分配了一定的區域,讓他們單獨負責收割任務,這會稱重自是也各自統計即可。
待六部官員把統計產量送來後,不少人臉上驚訝的表情都還沒來的及收回去,顯然是被這實打實的數字驚到了。
各處匯總完畢,算是百畝小麥的平均畝產,竟然高達六百斤!
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在場眾人還是不由倒抽了口涼氣。
安清忙出來解釋道:“這會的小麥還未經過晾幹,而且脫粒後還有少量的麥茬摻雜在裏面,要去掉這部分的水分占比才準。”
這塊農政司官員有經驗,經過他們之前的測試,小麥經晾曬之後重量的流失率大致在10%左右,那現下畝產六百斤,晾曬之後損失百分之十,也就是六十斤,再除去那些麥茬,畝產量五百斤絕對沒問題。
而且,還只會多不會少!
一官員比較謹慎,不由看向安清道:“福晉,您這些田地可都是良田?”
恒親王福晉這莊子是先帝賞的皇莊,占地比較大,田地自是有優等,也有劣等,但若種植小麥的用地都是良田的話,那這畝產怕是還要再縮一縮水才成。
至於要縮多少,那便不太好估量了。
安清搖了搖頭,轉身朝紫蘇要了這小麥試種的記錄冊子,然後遞給了雍正。
“這些是上百畝小麥的試種情況,分別有劣等地、中等地,以及優等地,像那種優等地和劣等地占比很小,大多都是中等地。”
畢竟,從大清目前的情況來看,種植小麥的田地大多是中等地,優等地是因為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劣等地則不太適合種植小麥,則更適合種植番薯之類的作物。
眾大臣對視一眼後,立馬對著雍正跪了下來,“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得此良種,是我大清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畝產五百斤啊,整整比之前畝產多了一倍還要多,這是什麽概念,也就意味著每一年的小麥產量得翻一翻,百姓們會有更多的餘糧,國庫也將更加充盈。
這要不是親眼所見,他們可是敢都不敢想。
雖然雍正猜到了胤祺當時說的有所保留,但這會還是忍不住被驚訝了一把,“好好好,恒親王福晉安清培育出如此良種,乃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眾大臣也紛紛附和了起來。
安清還是不太適應這種場面,但相比之前還是好多了,至少這會不用胤祺幫她擋著了。
“皇上,既然您都來了,要不去那邊的水田瞧瞧?”安清道。
雍正聽到這話,雙眼不由一亮。
水田?
難道那水稻她也培育出良種了。
安清也沒否認,如今水稻雖然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但這會也已經結穗了,明眼人也能瞧出差異來。
她本就決定將雜交小麥和雜交水稻的種子一起拿出來,那這會自是不用再藏著掖著。
不過,有了那雜交小麥的先例在,當雍正和眾大臣來到水田這邊時,輕易也看出了差別來。
“敢問福晉,您這水稻能達到多少畝產?”一大臣問道。
安清這次倒不說自己也不清楚了,而是徑直回道:“這水稻的產量不如小麥,但畝產四百來斤應該沒問題。”
雖說這雜交水稻的產量她是不滿意的,但這科研一事本就是個發展前進過程,不能一味地只求完美,四百斤對現下的水平來說已經是個不小的突破了,早些推廣給百姓種,也能讓大家早些受益。
至於之後嘛,再繼續研究就是了,待有了更高的品種,屆時再更新換代就是。
無疑,雍正此行絕對是滿載而歸,他本以為只有小麥良種,沒想到竟還有水稻良種,他都能想到,等這消息昭告天下時,定會全國轟動。
五弟妹真是大清的福星啊,當然,她和五弟也是他的福星!
第二日,雍正便下旨昭告天下恒親王福晉安清培育出小麥和水稻的良種,驚現於世,水稻良種畝產均可達四百斤,小麥良種畝產可達五百斤。
此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因那日除了一眾大臣外,還有不少百姓們也親眼瞧見了,這消息早已不脛而走。
這時候哪裏還有人關註什麽蝗神降災之事,朝野內外,村頭巷尾,大家唯一關註的就是這良種何時能推廣開來之事。
若說是旁人培育的這良種,大家可能還會存著些疑慮,但那可是農神娘娘轉世的五福晉啊,哪裏還有不信的道理。
於是,各地不少官員開始紛紛上折子請求良種,擠破頭想進到那第一批試種的名單中,這樣當地的百姓也能盡早受益,他們的官員考核也更加好看。
雍正辦事效率向來很高,和幾位忠誠商議一番後,當即便在南方和北方各劃出了十個個試驗點進行試種。
安清莊子這邊水稻收成後,便開始安排選種事宜了,同時她和弘昂還將各種種植註意事項匯總成冊,由雍正安排人分抄,屆時會和糧種一起送往各試驗點。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四季流轉更替。
雍正看著桌案前各地傳來的報喜奏折,臉上的笑容就沒下來過。
繼去年蝗災發生後,如今已過去一年多了,這會百姓們已經都收了兩季的糧食了,蝗災也並未再次來襲,大家終於放下了心來,確定不會發生連年蝗災的情況。
去年劃定出的雜交小麥的試驗點,上個月大豐收,畝產都在五百斤以上,現下水稻也收成了,畝產竟也有四百五十斤,來年便可大範圍進行推廣了。
不用餓肚子是百姓們自古最樸實也是最大的願望,如今他們看到了希望。
於是,各地百姓欣喜若狂,紛紛上街游行喝彩,為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歡呼雀躍。
雍正看著手中的信件,眼底不由閃過一絲欣喜,“十三弟,你來看看這個。”
十三阿哥從雍正手中接過一張很大的紙張,展開一看,“請願書?”
雍正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李衛遞上來的,說是海寧百姓們自發上的萬民書,想為五弟妹請封。”
海寧歸屬浙江管轄,也是去年蝗災發生的重災區,當時安清他們在此地待的時間最長,幾乎整日裏都和當地百姓們一起奔走在田間治蝗。
今日他們上這萬民書請願,也是發自內心地感謝安清幫他們度過了難關,挽救了他們家人的性命,畢竟,能在那般嚴重的蝗災下保下一家老小的情況,真真是史無前例了。
十三阿哥楞了下,立馬猜到了雍正的用意,“皇兄,您是想給五嫂封爵?”
雍正輕‘嗯’了聲。
自打去年安清獻上良種後,那賞賜便流水一般的從宮裏送往恒親王府,不僅有金銀珠寶,還有各處的莊子田地,但雍正還是仍然覺得不夠。
但他便一直苦於不知要如何嘉獎她,可如今李衛送來的這請願書卻突然點醒了她,既然封官不成,那便封爵吧。
一個和碩親王的爵位,以五弟妹之功勞,綽綽有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養心殿內。
雍正蹭的從龍椅上坐了起來, 一臉狂喜地看著下首的胤祺,“五弟,你說畝產能到多少?”
胤祺再次拱手回道:“回皇兄, 安清預估了下, 平均畝產應該能達到四百五十斤以上。”
當然, 這自然是保守估計,畢竟如今只是單從麥穗情況看,還是保守些說好。
雍正激動地從上首走了下來, 四百五十斤啊!
十三阿哥亦是,前些年他一直在農政司當差,對全大清糧食產量還是比較了解的。
要知道不遇上大型天災的情況下,現下全大清小麥平均畝產量也只有一百八十斤,南方那種極上等良田大豐收的情況下, 小麥的畝產最好也不到三百斤啊。
這還是這麽多年安清及農事官員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下, 各種科普基礎種田知識的前提下, 才達到的如今普遍畝產。
但這良種出現, 卻讓如今的產量整整翻了一倍還要多!
而且,不管是雍正, 還是十三阿哥, 他們對安清和胤祺兩人還是很熟悉的, 他們向來穩妥,此時既然胤祺說畝產能達到四百五十斤,那便只會多不會少。
雍正似是想起什麽,突然問道:“五弟, 你們這小麥是否有大範圍推廣的可能?”
胤祺也立馬明白了雍正的這顧慮從何而來, 當初在木蘭圍場提出‘壓麥’之事時,安清那會的小麥產量也不低了, 可當時那麥種卻不能推廣使用,雍正估計是想到那件事了,才有這麽一問。
但這二十來年,安清一直在做各種努力,產量比那會還提高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產量穩定且已經達到可以推廣種植的條件了。
胤祺輕點了點頭,回道:“此小麥良種經過不斷的改進,產量穩定,可在大清範圍內推廣種植,若是可以的話,皇兄您今年秋天便可選定試驗點種植了。”
雍正聽到這話,瞬間大喜:“好好好,五弟,你和五弟妹這次可是幫了朕的大忙了啊。”
大清如今出現了此等良種,待日後推廣開來,在他執政期間必然要迎來一個盛世!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得先把當下這燃眉之急解了再說。
第二日上朝的時候,雍正整個人走起路來都是帶風的,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子喜悅之色。
眾大臣都暗暗納悶,皇上今日是有什麽喜事嗎?
如今關於其得位不正的流言在各地傳的沸沸揚揚,至今還沒有解決的法子,難道是有了解決的法子了?
也不應該啊,就當前這困境,能有什麽法子解決啊,蝗災是實打實發生的,自古以來便有發生蝗災,便是蝗神降怒的說法,民間百姓對此早已深信不疑,這種情況除非妥協下罪己詔,幾乎是無解。
總不能血腥鎮壓吧。
而這樣要在青史上留下罵名之事,不到萬不得已,想來也沒有那個帝王願意出此下策,畢竟,這和不打自招又有什麽區別呢。
“眾愛卿可還有事稟告,無事的話,今日……”
就在大臣們以為可以退朝時,雍正突然話鋒一轉,“今日朕瞧著天氣甚是不錯,若是無事的話,眾愛卿陪朕去城郊散散心吧。”
朝中眾人不由一楞,除了知道情況的胤祺和十三阿哥,其他人都紛紛猜起了雍正此舉的用意。
為何突然要去城郊,以雍正上位後那勤勉執政的做派,定不會是散散心這麽簡單的事。
但雍正卻壓根沒打算給他們弄明白的機會,廢話一點不多說,直接便領著一眾大臣風風火火朝著城郊而去。
若說眾人一開始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但隨著越走越遠,不少隱隱猜出了些端倪。
比如張廷玉,當他看到雍正是朝著安清那皇莊而去的時候,心裏約莫有了猜測,只是還有些不太確定。
待雍正領著一行人來到皇莊時,安清已經早早帶著幾個孩子在門口候著了,除了弘昂和雅利奇一開始就和她在皇莊上外,弘晊、弘暉是早朝之後,被雍正派過來同安清打聲招呼的。
弘暉一開始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路上弘晊也沒瞞著他,把他額娘培育出高產良種的事大概說了說,弘暉在震驚之餘,隨即便狂喜不已,太好了,他皇阿瑪當前的困境便終於有解了。
不止是弘暉,昨個弘晊得知這事後,也是高興了好久,為他皇伯父高興,也是由衷地為自家額娘驕傲。
安清帶著幾個孩子給雍正見完禮後,雍正便笑著開始了他的表演。
“朕今日瞧著天氣不錯,便帶著大臣們出來散散心,恰好路過五弟妹的莊子,便想著來瞧瞧,沒耽誤五弟妹的正事吧。”
安清心裏很是無奈,雍正這入戲也太深了吧,但面上強撐著陪他演戲,“皇上言重了,自是沒有的,正好今個莊子上的小麥熟了,皇上和眾大臣要不去瞧瞧?”
雍正大手一揮,中期十足道:“成,朕也有此意。”
眾大臣自是不傻,此時心裏基本都猜到了些,難道是恒親王福晉這小麥有什麽驚喜?
雍正帶著眾人來到一處麥田前,大家看著金燦燦的麥浪,即便是對種地之事不太精通的人,都不由感慨一句,恒親王福晉這小麥長得可真好啊。
當然,這些那些門外漢來說的,而對於那些農事官員,以及曾有幸在農事學堂進修的官員來說,很快便瞧出了異樣。
這小麥的麥穗也太沈了些吧,還比他們以往見過的小麥麥穗要大不少。
站在雍正身側的張廷玉似是想起什麽,很是詫異轉頭看向安清,“福晉,您這小麥是……”
是她這些年一直培育的良種?
農政司的官員們也先反應過來,均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福晉,您這小麥可是新品種?”
安清笑著點了點頭,為了陪雍正演下去,不得不繼續裝大尾巴狼,“是啊,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育種的事,也是上天垂憐咱們大清啊,如今終於成了。”
她話裏說是上天垂憐大清,但只要不傻的人都能聽出來這言外之意。
眾大臣不由看向雍正,怪不得皇上今日會這般高興。
自古便是良種難求,若恒親王福晉培育的這小麥良種的產量真的能增加,哪怕只有兩三成,怕是都會震驚朝野上下。
屆時,民間那些流言自也能不攻自破,什麽得位不正才天降大災,那現在又降下如此大福又要怎麽說?
“敢問福晉,您這小麥的產量能有多少?”一大臣問道。
安清指了指麥田的方向,回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這地裏的小麥如今還沒得及收上來呢。”
其言外之意,你們都不知道,我這會哪裏知道啊。
但眾人也不傻,自是不會覺得認為安清真的不知道,這育種之事哪裏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啊。
再者說,雍正今日顯然就是有備而來,恒親王夫妻做事想來穩妥,若是真不知這產量具體有幾何,又怎麽可能會有今日這一出啊。
張廷玉眼底閃過絲笑意,轉而看向雍正,拱手說道:“皇上,以微臣之見,不如今個多派些人一起幫福晉將這地裏的小麥收了,咱們也好現場來稱稱產量如何?”
雍正本就是這個意思,自是沒有不應的道理。
於是,這事便也這麽定下來了,十三阿哥安排不少侍衛和官兵幫忙收割小麥,不少大臣也親自下去幫忙,安清更是早早便讓請了城郊的不少百姓來幫忙。
在她看來,這事既然要做,那就不僅要讓大臣們親眼看到,還讓人找來了一些百姓過來見證。
所謂人多力量大,安清今年這莊子上大概試種了上百畝的小麥,因為人手足夠多,竟只用了一日的功夫,就完成小麥的收割、脫粒的活計。
前些年,安清按照後世的法子,研究出了一種小麥脫離工具,不用經過暴曬碾壓麥稈,直接便可脫粒,然後再將小麥曬幹即可。
接下來便到了眾人期待了一天的稱重環節,因著這上百畝的小麥確實不是小數目,之前收割時雍正便給六部的官員各自分配了一定的區域,讓他們單獨負責收割任務,這會稱重自是也各自統計即可。
待六部官員把統計產量送來後,不少人臉上驚訝的表情都還沒來的及收回去,顯然是被這實打實的數字驚到了。
各處匯總完畢,算是百畝小麥的平均畝產,竟然高達六百斤!
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在場眾人還是不由倒抽了口涼氣。
安清忙出來解釋道:“這會的小麥還未經過晾幹,而且脫粒後還有少量的麥茬摻雜在裏面,要去掉這部分的水分占比才準。”
這塊農政司官員有經驗,經過他們之前的測試,小麥經晾曬之後重量的流失率大致在10%左右,那現下畝產六百斤,晾曬之後損失百分之十,也就是六十斤,再除去那些麥茬,畝產量五百斤絕對沒問題。
而且,還只會多不會少!
一官員比較謹慎,不由看向安清道:“福晉,您這些田地可都是良田?”
恒親王福晉這莊子是先帝賞的皇莊,占地比較大,田地自是有優等,也有劣等,但若種植小麥的用地都是良田的話,那這畝產怕是還要再縮一縮水才成。
至於要縮多少,那便不太好估量了。
安清搖了搖頭,轉身朝紫蘇要了這小麥試種的記錄冊子,然後遞給了雍正。
“這些是上百畝小麥的試種情況,分別有劣等地、中等地,以及優等地,像那種優等地和劣等地占比很小,大多都是中等地。”
畢竟,從大清目前的情況來看,種植小麥的田地大多是中等地,優等地是因為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劣等地則不太適合種植小麥,則更適合種植番薯之類的作物。
眾大臣對視一眼後,立馬對著雍正跪了下來,“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得此良種,是我大清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畝產五百斤啊,整整比之前畝產多了一倍還要多,這是什麽概念,也就意味著每一年的小麥產量得翻一翻,百姓們會有更多的餘糧,國庫也將更加充盈。
這要不是親眼所見,他們可是敢都不敢想。
雖然雍正猜到了胤祺當時說的有所保留,但這會還是忍不住被驚訝了一把,“好好好,恒親王福晉安清培育出如此良種,乃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眾大臣也紛紛附和了起來。
安清還是不太適應這種場面,但相比之前還是好多了,至少這會不用胤祺幫她擋著了。
“皇上,既然您都來了,要不去那邊的水田瞧瞧?”安清道。
雍正聽到這話,雙眼不由一亮。
水田?
難道那水稻她也培育出良種了。
安清也沒否認,如今水稻雖然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但這會也已經結穗了,明眼人也能瞧出差異來。
她本就決定將雜交小麥和雜交水稻的種子一起拿出來,那這會自是不用再藏著掖著。
不過,有了那雜交小麥的先例在,當雍正和眾大臣來到水田這邊時,輕易也看出了差別來。
“敢問福晉,您這水稻能達到多少畝產?”一大臣問道。
安清這次倒不說自己也不清楚了,而是徑直回道:“這水稻的產量不如小麥,但畝產四百來斤應該沒問題。”
雖說這雜交水稻的產量她是不滿意的,但這科研一事本就是個發展前進過程,不能一味地只求完美,四百斤對現下的水平來說已經是個不小的突破了,早些推廣給百姓種,也能讓大家早些受益。
至於之後嘛,再繼續研究就是了,待有了更高的品種,屆時再更新換代就是。
無疑,雍正此行絕對是滿載而歸,他本以為只有小麥良種,沒想到竟還有水稻良種,他都能想到,等這消息昭告天下時,定會全國轟動。
五弟妹真是大清的福星啊,當然,她和五弟也是他的福星!
第二日,雍正便下旨昭告天下恒親王福晉安清培育出小麥和水稻的良種,驚現於世,水稻良種畝產均可達四百斤,小麥良種畝產可達五百斤。
此消息一出,天下嘩然。
因那日除了一眾大臣外,還有不少百姓們也親眼瞧見了,這消息早已不脛而走。
這時候哪裏還有人關註什麽蝗神降災之事,朝野內外,村頭巷尾,大家唯一關註的就是這良種何時能推廣開來之事。
若說是旁人培育的這良種,大家可能還會存著些疑慮,但那可是農神娘娘轉世的五福晉啊,哪裏還有不信的道理。
於是,各地不少官員開始紛紛上折子請求良種,擠破頭想進到那第一批試種的名單中,這樣當地的百姓也能盡早受益,他們的官員考核也更加好看。
雍正辦事效率向來很高,和幾位忠誠商議一番後,當即便在南方和北方各劃出了十個個試驗點進行試種。
安清莊子這邊水稻收成後,便開始安排選種事宜了,同時她和弘昂還將各種種植註意事項匯總成冊,由雍正安排人分抄,屆時會和糧種一起送往各試驗點。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四季流轉更替。
雍正看著桌案前各地傳來的報喜奏折,臉上的笑容就沒下來過。
繼去年蝗災發生後,如今已過去一年多了,這會百姓們已經都收了兩季的糧食了,蝗災也並未再次來襲,大家終於放下了心來,確定不會發生連年蝗災的情況。
去年劃定出的雜交小麥的試驗點,上個月大豐收,畝產都在五百斤以上,現下水稻也收成了,畝產竟也有四百五十斤,來年便可大範圍進行推廣了。
不用餓肚子是百姓們自古最樸實也是最大的願望,如今他們看到了希望。
於是,各地百姓欣喜若狂,紛紛上街游行喝彩,為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歡呼雀躍。
雍正看著手中的信件,眼底不由閃過一絲欣喜,“十三弟,你來看看這個。”
十三阿哥從雍正手中接過一張很大的紙張,展開一看,“請願書?”
雍正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李衛遞上來的,說是海寧百姓們自發上的萬民書,想為五弟妹請封。”
海寧歸屬浙江管轄,也是去年蝗災發生的重災區,當時安清他們在此地待的時間最長,幾乎整日裏都和當地百姓們一起奔走在田間治蝗。
今日他們上這萬民書請願,也是發自內心地感謝安清幫他們度過了難關,挽救了他們家人的性命,畢竟,能在那般嚴重的蝗災下保下一家老小的情況,真真是史無前例了。
十三阿哥楞了下,立馬猜到了雍正的用意,“皇兄,您是想給五嫂封爵?”
雍正輕‘嗯’了聲。
自打去年安清獻上良種後,那賞賜便流水一般的從宮裏送往恒親王府,不僅有金銀珠寶,還有各處的莊子田地,但雍正還是仍然覺得不夠。
但他便一直苦於不知要如何嘉獎她,可如今李衛送來的這請願書卻突然點醒了她,既然封官不成,那便封爵吧。
一個和碩親王的爵位,以五弟妹之功勞,綽綽有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